2024-2025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時間75分鐘總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春秋時期,北方有樓煩、林胡、赤狄、北戌、山戌等民族部落、而南方有巴、楚、吳、越等諸侯國;至戰(zhàn)國后期,北方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匈奴、東胡、而南方也僅余楚、越兩個諸侯國。這一變化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A.中原文化影響擴大 B.南北文化交流密切C.華夏民族認同加強 D.孕育著統(tǒng)一的趨勢【答案】D【解析】根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北方民族部落和南方諸侯國數量減少的現象,這體現了區(qū)域間政治實體的整合,預示著統(tǒng)一趨勢的出現,故選D項;“中原文化影響擴大”雖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所體現,但題干更側重于政治實體的數量變化,而非文化影響,排除A項;B項“南北文化交流密切”雖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政治實體的整合,但題干主要描述的是政治格局的變化,而非文化交流本身,排除B項;“華夏民族認同加強”通常指對共同文化和身份的認同感增強,題干中并未明確體現這一點,排除C項,故選D項。2.唐朝初年,尚書仆射官居從二品,高于中書令、門下侍中,在政事堂議事時,尚書仆射的意見往往會成為主流意見。唐高宗時,尚書仆射如不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銜,則不得參與議政。從此政事堂內三省長官平列,無高低之分。上述調整()A.帶來中央行政決策的民主化 B.導致朝廷冗官問題出現C.有助于封建官僚政治的完善 D.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唐朝初年,尚書仆射官居從二品,高于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仆射的意見往往會成為主流意見”“唐高宗時,尚書仆射如不加‘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銜,不得參與議政,三省長官平列無高低之分”可知,相較于唐初,唐高宗時尚書仆射的地位與權力遭到削弱,這有利于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相互制衡,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加強皇權,C項正確;三省六部制是程序上的民主而非決策上的民主,其本質仍是君主專制,排除A項;材料信息強調的是尚書仆射的地位與權力遭到削弱,三省相互制衡,無法得出出現了冗官問題,排除B項;材料中的調整其目的是削弱相權加強皇權,提高行政效率并非最主要的目的,排除D項,故選C項。3.從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到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再到明朝廢除丞相制度。中國古代官制的這一演變反映了()A.相權不斷得到提升 B.皇權與相權矛盾緩和C.中樞機構地位低下 D.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據材料可知,從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權,到宋朝的二府三司制進一步分割相權,再到明朝廢除丞相制度,徹底消除相權對皇權的威脅,這一系列制度的演變清晰地反映了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D項正確;實際上,這一演變過程中相權是不斷被削弱直至被廢除的,而非不斷得到提升,排除A項;隨著制度的演變,相權不斷被削弱,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愈發(fā)尖銳,而非緩和,排除B項;材料所涉及的是中央官制的變化,主要體現的是君主專制的加強,而中央集權強調的是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材料并未涉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4.雍正皇帝在西南邊疆開展改土歸流。地方流官在鄉(xiāng)村推行鄉(xiāng)約和義學教化,培養(yǎng)出一批積極參加維護儒學道統(tǒng)的社會活動的少數民族紳士。這一現象有利于()A.加強邊疆地區(qū)的自治能力 B.擴大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疆域C.落實民族平等政策的實施 D.增強西南地區(qū)的文化向心力【答案】D【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范圍為清朝(中國)。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區(qū)實行改土歸流,地方流官通過鄉(xiāng)約和教化,在西南地區(qū)培養(yǎng)出一批積極參加維護儒學道統(tǒng)的社會活動的少數民族紳士,這意味著儒學在西南地區(qū)得到了傳播,增強了西南地區(qū)的文化向心力,D項正確;改土歸流加強了中央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排除A項;改土歸流是對現有疆域的管理,并未擴大疆域,排除B項;清朝并未實行民族平等的政策,排除C項。故選D項。5.清代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中有不少故事都有“棄儒從商”的情節(jié),例如《黃英》一篇中,借黃英姐弟,蒲松齡構建了一種外具商才,內秉士魂,既能治生應對現實,又具風姿雅韻的人格理想和價值觀念。這可以佐證清代()A.社會階層逐漸被打破 B.商品經濟沖擊傳統(tǒng)價值取向C.社會流動性明顯增強 D.商人社會地位得到顯著提升【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代(中國)。據材料“清代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中有不少故事都有‘棄儒從商’的情節(jié)”及“構建了一種外具商才,內秉士魂,既能治生應對現實,又具風姿雅韻的人格理想和價值觀念”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代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價值觀“學而優(yōu)則仕”造成沖擊,B項正確;清代士農工商的四民等級結構并未打破,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社會觀念的變化,無法體現社會流動性的增強,排除C項;清代重農抑商,商人社會地位的顯著提升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6.洋務運動中后期,少數“官督商辦”民用企業(yè)發(fā)展為獨立經營的商辦企業(y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前后,代表新的生產力的近代產業(yè)工人已達到20萬人左右。這反映了()A.近代工業(yè)發(fā)展加速自然經濟解體 B.洋務企業(yè)實現了向民營企業(yè)轉型C.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獲得初步發(fā)展 D.自救變革促進晚清社會結構變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洋務運動時期(中國)。據材料“甲午中日戰(zhàn)爭前后,代表新的生產力的近代產業(yè)工人已達到20萬人左右”,可知,近代時期,洋務運動的推動下,加速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而甲午戰(zhàn)后,隨著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社會經濟結構發(fā)生了變動,說明自救變革促進晚清社會結構變動,D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對自然經濟的影響,排除A項;“實現了”,表述夸大,排除B項;“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獲得初步發(fā)展”,只能說明甲午戰(zhàn)后,并不符合洋務運動中后期,排除C項。故選D項。7.下表是中國從1912年到1931年間,機器進口情況統(tǒng)計表(單位:1000海關兩)。下表中內容可以反映出當時()年代各種機器和工具(A)農機(B)B/A(%)1912-1916159561180.741917-192139.2697982.031922-1926430743900.911927-1931551929981.81A.中國農業(yè)機械化水平較高 B.農民的購買力明顯提高C.農業(yè)領域近代化發(fā)展情況 D.小農經濟受到嚴重沖擊【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12—1931年(中國)。據材料及所學可知,農機具進口從1912年開始呈現增長趨勢,說明農業(yè)的近代化的發(fā)展,C項正確;材料只涉及進口的農機具數量增加,不能得出中國的農業(yè)機械化水平較高,排除A項;材料是農機具的進口,未涉及農民的購買力是否提高,排除B項;材料是農業(yè)領域的近代化,未涉及小農經濟的經營情況,排除D項。故選C項。8.新文化運動的啟蒙思想也注意到啟蒙張揚個性一面,但并未像西方啟蒙運動一樣進入到深層的理性與自由去揭示啟蒙意義,而是把啟蒙定位于科學與民主這樣一種外顯的范疇。這樣做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思想 B.救亡與啟蒙的雙重使命C.新文化運動自身具有局限性 D.反封建思想的不徹底性【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據題干“新文化運動的啟蒙思想也注意到啟蒙張揚個性一面而是把啟蒙定位于科學與民主這樣一種外顯的范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下興起的,是先進的中國人在向西方學習的道路上更進一步,為了拯救衰弱的中國,從思想啟迪明智,提倡民主和科學,兼顧救亡與啟蒙的雙重使命,B項正確;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思想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自身的局限性在于全盤否定傳統(tǒng)和肯定西方,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反封建思想的不徹底性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9.關于五四運動,多數學者認同其為“愛國政治運動”“群眾反抗運動”,也有不少學者為其貼上“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反傳統(tǒng)運動”的標簽。這表明五四運動()A.促進了社會習俗的變遷 B.使愛國救亡壓倒了啟蒙C.展現了大眾的磅礴力量 D.具有多維度的社會影響【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五四運動時期的中國。據材料“愛國政治運動”“群眾反抗運動”“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反傳統(tǒng)運動”并結合所學,五四運動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偉大的愛國運動、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偉大的社會革命運動等知識,可得出,五四運動具有多維度的社會影響,D項正確;五四運動是社會革命運動,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移風易俗,但是A項片面理解材料,排除A項;據材料可知,五四運動既是愛國救亡運動,又是思想啟蒙運動,材料并未強調哪種性質多一些,排除B項;C項符合史實,但片面理解材料,排除C項。故選D項。10.1926年1月,吳玉章在廣州國民黨二大期間的一次答詞中說:民國元年的革命雖然成功,但所主張的不過是十八世紀法國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舊方法,應付現在的新環(huán)境,當然是走不通的”。他強調的是()A.工農群眾的革命主力軍作用 B.創(chuàng)新革命理論的緊迫性C.需要吸取法國大革命的教訓 D.推進國民革命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6年(中國)。據本題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正值國民革命時期,國民黨二大期間,吳玉章強調不能用百年前舊方法應付現在的新環(huán)境。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要強調充分發(fā)動群眾,繼續(xù)推進國民革命,D項正確;吳玉章強調發(fā)動群眾,推進國民革命,并沒有特指工農群眾,更沒有強調工農群眾的革命主力軍作用,排除A項;當時指導國民革命運動的理論是已經經過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三民主義,排除B項;材料論述的主要對象并不是法國大革命,排除C項。故選D項。11.1948年1月,中共中央工委向華中局下達關于對地主經營工商業(yè)政策的指示,其主要內容如下表所示。這一指示體現了()條目內容一保護一切于國民經濟有益的私人工商業(yè)二過去鼓勵地主富農經營工商業(yè)的辦法是正確的,今后仍應鼓勵三地主富農工商業(yè)一般應予保護,而不應沒收。只應沒收官僚資本與真正反革命分子的工商業(yè)A.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 B.傳統(tǒng)經濟結構的瓦解C.新民主主義革命原則 D.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948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地主富農從事私人工商業(yè),帶有民族資本主義性質,按照新民主主義革命原則應該受到鼓勵,以更好地和“官僚資本與真正反革命分子”進行斗爭,C項正確;1949年春,七屆二中全會對黨的工作重心進行了調整,排除A項;中國傳統(tǒng)經濟結構以自然經濟為主體,表格內容并未直接涉及,排除B項;解放戰(zhàn)爭中,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美蔣反動派與中國人民的矛盾,即階級矛盾和中外民族矛盾依然是社會主要矛盾,排除D項。故選C項。12.1945年9月,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和政府決定將鄉(xiāng)參議會改為鄉(xiāng)人民代表會議,1946年4月,又規(guī)定邊區(qū)、縣、鄉(xiāng)人民代表會議或參議會為人民管理政權機關;1947年11月,與土地改革動相呼應,中共中央要求解放區(qū)政權自下而上地實行人民代表會議制。這反映了()A.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B.國家最高權力的重組C.民族民主革命的勝利 D.民主聯(lián)合政府的建立【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5年9月至1947年11月(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隨著抗日戰(zhàn)爭結束,中國革命由對外抗日戰(zhàn)爭轉向對內的民主革命斗爭,推行人民代表會議制有利于團結革命力量,A項正確;此時還未形成國家最高權力,B項說法不恰當,排除B項;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民族民主革命的勝利,不符合材料,排除C項;材料表明在解放區(qū)推行人民代表會議制,未體現民主聯(lián)合政府的建立,排除D項。故選A項。13.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B1953年,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徹底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C1954年4月,日內瓦會議召開這是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D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1954年4月,日內瓦會議召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4月,日內瓦會議召開,這是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地位和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C項正確;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排除A項;1953年,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的面貌,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初步基礎,排除B項;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排除D項。故選C項。14.作出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的會議是()A.八七會議 B.遵義會議 C.七屆二中全會 D.十一屆三中全會【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決定將全黨的工作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提出了改革開放的任務,D項正確;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排除A項;遵義會議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排除B項;七屆二中全會把黨的工作重心從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排除C項。故選D項。15.2017年,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這次會議上確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必須長期堅持指導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①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繼承和發(fā)展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④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①②③④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16.如表為戰(zhàn)后大國國際組織外交創(chuàng)新實踐的典型路徑,據此表能夠說明()中國新時期外交國家(地區(qū))美國西歐、日本中國時期二戰(zhàn)后20世紀60年代20世紀90年代代表性國際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關貿總協(xié)定歐共體、亞開行國際竹藤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亞投行組織目標及行動戰(zhàn)后世界秩序地區(qū)發(fā)展發(fā)展中國家集中地區(qū)發(fā)展組織結構大國貢獻與大國優(yōu)先大國貢獻與大國優(yōu)先大國貢獻與平等對話A.發(fā)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自主外交 B.積極創(chuàng)新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C.注重發(fā)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 D.構建協(xié)調合作、均衡發(fā)展大國關系【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zhàn)后至20世紀90年代(世界)。根據表格信息可知,二戰(zhàn)后以美國、西歐、日本等國倡導構建大國貢獻和大國優(yōu)先的國際組織,而中國則倡導構建積極構建大國貢獻與平等對話的國際組織,如國際竹藤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亞投行等,這體現中國積極創(chuàng)新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B項正確;中國的確倡導發(fā)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自主外交,但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材料中不僅僅體現與周邊國家發(fā)展關系,如亞投行參與國已有一百多個國家,排除C項;構建均衡發(fā)展說法錯誤,中國倡導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4小題,共52分)17.【唐宋變革與財政轉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表1唐宋稅收與貨幣情況比較戶數(萬戶)平均畝數(億畝)歲入粟歲入布絹綿稅錢(萬貫)間接稅(萬貫)估算總計(萬貫)實物(萬石)折算額(萬貫)實物(萬匹)折算額(萬貫)天寶年間8906.442500800270013502002170熙寧十年1424.54.62—6.661788.71252.1267133.6564.64248.46198.4——摘編自吳松弟《中國人口史》表2熙寧十年賦稅收入稅種歲入(萬貫)百分比(%)兩稅(稅錢)558.68.9兩稅(實物)1462.723.3鹽、茶、酒稅2192.435.0商稅868.813.9市易133.22.1坊場錢602.79.6市舶540.9金、銀、銅稅397.36.3總計6269.7100——摘編自劉光臨、關檠勻《唐宋變革與宋代財政國家》(1)根據上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宋之際財稅變化的特點。(2)根據上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宋時期財稅變化的原因?!敬鸢浮浚?)特點:財稅收入大幅增加;稅收日益貨幣化:間接稅成為財政的主要收入;城市是征收間接稅的基礎。(2)原因:兩稅法以來的賦稅改革,使得以人頭稅和勞役為主的稅收結構向間接稅為主轉變;商業(yè)的繁榮,商品流通規(guī)模的擴大,貨幣量增加,使得稅收日益貨幣化;城市的發(fā)展,使得城市的消費如鹽茶酒、商稅、市易稅成為稅收主要來源;宋代的財政體制的改革,如三司和轉運使的設置;海上絲綢之路暢通,海外貿易繁榮,外貿稅收成為財政重要來源?!窘馕觥浚?)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宋時期的中國。從表1最后一列“估算總計”,可知“財稅收入大幅增加”;從表1“稅錢”一列和“折算額”這一列以及表2“稅錢”加商稅等項目可知“稅收日益貨幣化”;從表1“間接稅”一列可以看出,間接稅成為財政的主要收入;從表2“鹽茶酒”、“商稅”、“市易”、“坊場錢”所占的比例合計可知,城市是征收間接稅的基礎。(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的中國。根據表2“兩稅(稅錢)”與“兩稅(實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稅法以來的賦稅改革,使得以人頭稅和勞役為主的稅收結構向間接稅為主轉變;根據表1“稅錢(萬貫)”與“ 熙寧十年稅錢(萬貫)564.6”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業(yè)的繁榮,商品流通規(guī)模的擴大,貨幣量增加,使得稅收日益貨幣化;根據表2“鹽、茶、酒稅”的占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城市的發(fā)展,使得城市的消費如鹽茶酒、商稅、市易稅成為稅收主要來源;根據表2“市舶”的占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上絲綢之路暢通,海外貿易繁榮,外貿稅收成為財政重要來源;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的財政體制的改革,如三司和轉運使的設置。18.[中國古代的天下觀]材料一“天下”一詞最早出現于《尚書·召誥》,《詩經·小雅》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則更直接地表達了這一含義?!疤煜轮贫取贝_立起天子(天下)——諸侯(國)——大夫(家)的政治秩序和倫理(價值)秩序,并將四夷以“五服”“九服”的秩序設想納入“天下”之中。及春秋末,各諸侯國兵伐不斷、戰(zhàn)爭不息,諸夏文化也隨之擴散至四方。戰(zhàn)國時期,諸侯的“國”與大夫的“家”的含義差別僅在范圍大小,“國家”一詞開始興起。在孟子的天下觀中,以“仁”為基礎的文化與價值壓倒了政治,成為天下“定于一”的價值準則。荀子講“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秦(漢)大一統(tǒng)國家建立,其根本特性是大一統(tǒng)國家繼承了天下觀念的精神遺產,把天下觀念用于國家建構而發(fā)明了“一國多制”的大一統(tǒng)。——摘編自袁寶龍《先秦時期天下觀的演進》材料二顧炎武認為,“教化綱紀”不行、“楊墨之言(楊朱和墨翟)”橫行,則“仁義充塞”;“仁義充塞”則“風俗人心”淪喪;“風俗人心”淪喪則人才不肖、天下將亡、國家不保,并在此意義上賦予每個人正“風俗人心”的使命感,使得每個人在面對國破家亡、民族危難的時候能夠堅持氣節(jié),在面對生死抉擇、人性考驗的時候能夠堅守底線。——摘編自汪日宣《顧炎武的“天下觀”及其現代性轉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先秦時期儒家天下觀形成的背景,并說明其對中國歷史產生的影響。(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顧炎武的天下觀相較于先秦時期天下觀的不同之處?!敬鸢浮浚?)背景:社會動蕩與變革;經濟發(fā)展與階層變動;文化交流與思想繁榮;民族交融的趨勢;教育的發(fā)展與學術下移;地理知識拓展。(任答三點即可)影響:促進了政治理念與制度的構建;利于文化融合與傳承;塑造了中國人的道德品質和人格精神。(任答兩點即可)(2)不同之處:關注重點的轉移:先秦天下觀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以及對社會倫理的遵循;顧炎武則更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包括具體的國家、民族、文化等方面。責任主體的明確與擴大:先秦儒家天下觀中,雖然也強調君子、士人等的責任,但責任主體相對較為模糊和局限;顧炎武天下觀更具普遍意義和大眾參與性,體現了一種民族責任感的覺醒。實踐路徑的差異:先秦儒家側重于通過道德感化、推行仁政等方式來實現天下的治理和秩序的維護,如孟子主張“施仁政于民”;顧炎武則更強調“經世致用”,主張走出家門,重視實踐,通過具體的行動和努力來解決社會問題。(任答兩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第一小問概括先秦時期儒家天下觀形成的背景:據材料一“春秋末,各諸侯國兵伐不斷、戰(zhàn)爭不息”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動蕩與變革”;結合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背景,從經濟、文化、社會、民族等方面分析,在經濟上得出“經濟發(fā)展與階層變動”;在文化方面可得出“文化交流與思想繁榮”;在民族關系上可得出“民族交融的趨勢”;在文化上可得出“教育的發(fā)展與學術下移”。據材料一“將四夷……納入‘天下’之中“可得出“地理知識拓展”。第二小問說明其對中國歷史產生的影響:據材料一“確立起天子(天下)——諸侯(國)—大夫(家)的政治秩序和倫理(價值)秩序”信息可得出“促進了政治理念與制度的構建”;據材料一“將四夷?納入‘天下’之中”、“諸夏文化也隨之擴散至四方”等信息可得出“利于文化融合與傳承”;據材料一“以‘仁’為基礎的文化與價值??價值準則”、“繼承了天下觀念的精神遺產”等信息可得出“塑造了中國人的道德品質和人格精神”。【小問2】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先秦時期和明末清初(中國)。據材料一“(先秦時期)以‘仁’為基礎的文化與價值??價值準則、據材料二“(顧炎武)‘風俗人心”淪喪則人才不肖、天下將亡、國家不?!钡刃畔⒖傻贸鲫P注重點的轉移、先秦天下觀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以及對社會倫理的遵循;顧炎武則更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包括具體的國家、民族、文化等方面。據材料一“(先秦時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據材料二“(顧炎武)賦予每個人正‘風俗人心’的使命感,使得每個人在面對國破家亡、民族危難的時候能夠堅持氣節(jié),在面對生死抉擇、人性考驗的時候能夠堅守底線”等信息可得出責任主體的明確與擴大;先秦儒家天下觀中,雖然也強調君子、士人等的責任,但責任主體相對較為模糊和局限;顧炎武天下觀更具普遍意義和大眾參與性,體現了一種民族責任感的覺醒。結合所學從實踐路徑方面分析可得出:先秦儒家側重于通過道德感化、推行仁政等方式來實現天下的治理和秩序的維護,如孟子主張“施仁政于民”;顧炎武則更強調“經世致用”,主張走出家門,重視實踐,通過具體的行動和努力來解決社會問題。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某一階段,自擬論題,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答案】論題:1860——1919年,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基本呈上升趨勢。闡述: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受洋務運動誘導和外企的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壓迫的夾縫中產生,民族資產階級誕生;1895年,甲午戰(zhàn)敗,《馬關條約》簽訂,為了擴大稅源,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領導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運動;辛亥革命結束君主專制,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清了一定的障礙,民國初期,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發(fā)展實業(yè)的法令,“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發(fā)展,尤其一戰(zhàn)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戰(zhàn)爭,減少對華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民族資本主義出現“短暫的春天”,投資額、建廠數以及規(guī)模都明顯增加或擴大。民族資產階級壯大,掀起新文化運動,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五四運動和的成立提供階級基礎。總之,1860——1919年,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從產生之日起,基本呈上升趨勢,民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推動社會進步?!窘馕觥勘绢}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1860——1956年的(中國)。首先,選取一個階段。閱讀材料中的示意圖,擬定論題,如由材料中“1860——1919”期間“夾縫產生”“初步發(fā)展”“短暫春天”得出論題:1860——1919年,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基本呈上升趨勢。其次,結合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的史實,從背景和影響等方面分析闡述。如產生背景方面,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受洋務運動誘導和外企的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壓迫的夾縫中產生;影響是民族資產階級誕生?!俺醪桨l(fā)展”的背景結合所學可知,1895年,甲午戰(zhàn)敗,《馬關條約》簽訂,為了擴大稅源,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fā)展;影響結合所學可知,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領導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運動。“短暫春天”的背景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結束君主專制,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清了一定的障礙,民國初期,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發(fā)展實業(yè)的法令,“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發(fā)展,尤其一戰(zhàn)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戰(zhàn)爭,減少對華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民族資本主義出現“短暫的春天”,投資額、建廠數以及規(guī)模都明顯增加或擴大;影響結合所學可知,民族資產階級壯大,掀起新文化運動,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五四運動和的成立提供階級基礎??梢?,1860——1919年,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從產生之日起,基本呈上升趨勢,民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隊伍也隨之壯大,推動社會進步。最后,總結歸納,完成表述。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正在醫(yī)院治病的張學良緊急召集東北軍部將開會說,“這次挑釁的舉動,來勢很大?!薄艾F在我們既已聽命于中央,所有軍事、外交均系全國整個的問題,我們只應速報中央,聽候指示。”“(日本軍隊)在柳條湖制造炸壞路軌事件,誣稱系我方的軍隊所為,我們避免沖突,不予抵抗,如此正可證明我軍對他們的進攻,都未予以還擊,更無由我方炸壞柳條湖路軌之理?!碑敃r各將領亦以張學良的主張為然,連夜電報南京中央政府?!幾院殁[《我所知道的張學良》材料二在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和“逼蔣抗日”方針的影響之下,張學良、楊虎城率領的東北軍、西北軍,12月12日在西安發(fā)動了對蔣介石的兵諫,并向全國提出了“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主張。這使南京政府陷入了混亂,有主張政治方式和平解決者,也有主張討伐張、楊和轟炸西安者,但民間“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呼聲十分強烈。經過周恩來等中共中央代表的艱苦努力,蔣介石基本接受了條件,達成了六項協(xié)議,并在張學良陪同下于26日回到南京。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幾酝踅ɡ?、黃克武《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次挑釁的舉動”是什么?并概括國民政府采取的對應措施。(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西安事變能夠和平解決的原因。【答案】(1)“挑釁的舉動”: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大規(guī)模侵略我國東北三省。措施:令東北軍“避免沖突,不予抵抗”,并撤出東北;寄希望于英美等國出面調停,幻想依賴國聯(lián)迫使日本撤兵。(2)原因: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多方力量和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和歷史大勢所趨,這不僅是救國的需要,也是民族生存和振興的需要;中共正確運用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和靈活的策略,努力聯(lián)合國民政府共同抗日;當事各方以民族大義為重的強烈愛國情懷;國際上與中國關系密切的大國,擔心日本強占中國侵害他們在華利益,極力謀求和平解決。(任答其中三點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賦分)【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31年(中國)?!疤翎叺呐e動”:根據材料“(日本軍隊)在柳條湖制造炸壞路軌事件,誣稱系我方的軍隊所為,我們避免沖突,不予抵抗”可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大規(guī)模侵略我國東北三省。措施:根據材料“(日本軍隊)在柳條湖制造炸壞路軌事件,誣稱系我方的軍隊所為,我們避免沖突,不予抵抗”可知,令東北軍“避免沖突,不予抵抗”,并撤出東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寄希望于英美等國出面調停,幻想依賴國聯(lián)迫使日本撤兵?!拘?】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36年(中國)。原因:根據材料“經過周恩來等中共中央代表的艱苦努力,蔣介石基本接受了條件,達成了六項協(xié)議,并在張學良陪同下于26日回到南京。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可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多方力量和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材料“向全國提出了‘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主張”可知,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和歷史大勢所趨,這不僅是救國的需要,也是民族生存和振興的需要;根據材料“經過周恩來等中共中央代表的艱苦努力,蔣介石基本接受了條件,達成了六項協(xié)議”可知,中共正確運用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和靈活的策略,努力聯(lián)合國民政府共同抗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事各方以民族大義為重的強烈愛國情懷,以及國際上與中國關系密切的大國,擔心日本強占中國侵害他們在華利益,極力謀求和平解決。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時間75分鐘總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春秋時期,北方有樓煩、林胡、赤狄、北戌、山戌等民族部落、而南方有巴、楚、吳、越等諸侯國;至戰(zhàn)國后期,北方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匈奴、東胡、而南方也僅余楚、越兩個諸侯國。這一變化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A.中原文化影響擴大 B.南北文化交流密切C.華夏民族認同加強 D.孕育著統(tǒng)一的趨勢【答案】D【解析】根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北方民族部落和南方諸侯國數量減少的現象,這體現了區(qū)域間政治實體的整合,預示著統(tǒng)一趨勢的出現,故選D項;“中原文化影響擴大”雖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所體現,但題干更側重于政治實體的數量變化,而非文化影響,排除A項;B項“南北文化交流密切”雖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政治實體的整合,但題干主要描述的是政治格局的變化,而非文化交流本身,排除B項;“華夏民族認同加強”通常指對共同文化和身份的認同感增強,題干中并未明確體現這一點,排除C項,故選D項。2.唐朝初年,尚書仆射官居從二品,高于中書令、門下侍中,在政事堂議事時,尚書仆射的意見往往會成為主流意見。唐高宗時,尚書仆射如不加“同中書門下三品”銜,則不得參與議政。從此政事堂內三省長官平列,無高低之分。上述調整()A.帶來中央行政決策的民主化 B.導致朝廷冗官問題出現C.有助于封建官僚政治的完善 D.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唐朝初年,尚書仆射官居從二品,高于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仆射的意見往往會成為主流意見”“唐高宗時,尚書仆射如不加‘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銜,不得參與議政,三省長官平列無高低之分”可知,相較于唐初,唐高宗時尚書仆射的地位與權力遭到削弱,這有利于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相互制衡,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加強皇權,C項正確;三省六部制是程序上的民主而非決策上的民主,其本質仍是君主專制,排除A項;材料信息強調的是尚書仆射的地位與權力遭到削弱,三省相互制衡,無法得出出現了冗官問題,排除B項;材料中的調整其目的是削弱相權加強皇權,提高行政效率并非最主要的目的,排除D項,故選C項。3.從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到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再到明朝廢除丞相制度。中國古代官制的這一演變反映了()A.相權不斷得到提升 B.皇權與相權矛盾緩和C.中樞機構地位低下 D.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據材料可知,從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權,到宋朝的二府三司制進一步分割相權,再到明朝廢除丞相制度,徹底消除相權對皇權的威脅,這一系列制度的演變清晰地反映了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D項正確;實際上,這一演變過程中相權是不斷被削弱直至被廢除的,而非不斷得到提升,排除A項;隨著制度的演變,相權不斷被削弱,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愈發(fā)尖銳,而非緩和,排除B項;材料所涉及的是中央官制的變化,主要體現的是君主專制的加強,而中央集權強調的是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材料并未涉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4.雍正皇帝在西南邊疆開展改土歸流。地方流官在鄉(xiāng)村推行鄉(xiāng)約和義學教化,培養(yǎng)出一批積極參加維護儒學道統(tǒng)的社會活動的少數民族紳士。這一現象有利于()A.加強邊疆地區(qū)的自治能力 B.擴大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疆域C.落實民族平等政策的實施 D.增強西南地區(qū)的文化向心力【答案】D【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范圍為清朝(中國)。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區(qū)實行改土歸流,地方流官通過鄉(xiāng)約和教化,在西南地區(qū)培養(yǎng)出一批積極參加維護儒學道統(tǒng)的社會活動的少數民族紳士,這意味著儒學在西南地區(qū)得到了傳播,增強了西南地區(qū)的文化向心力,D項正確;改土歸流加強了中央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排除A項;改土歸流是對現有疆域的管理,并未擴大疆域,排除B項;清朝并未實行民族平等的政策,排除C項。故選D項。5.清代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中有不少故事都有“棄儒從商”的情節(jié),例如《黃英》一篇中,借黃英姐弟,蒲松齡構建了一種外具商才,內秉士魂,既能治生應對現實,又具風姿雅韻的人格理想和價值觀念。這可以佐證清代()A.社會階層逐漸被打破 B.商品經濟沖擊傳統(tǒng)價值取向C.社會流動性明顯增強 D.商人社會地位得到顯著提升【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代(中國)。據材料“清代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中有不少故事都有‘棄儒從商’的情節(jié)”及“構建了一種外具商才,內秉士魂,既能治生應對現實,又具風姿雅韻的人格理想和價值觀念”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代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價值觀“學而優(yōu)則仕”造成沖擊,B項正確;清代士農工商的四民等級結構并未打破,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社會觀念的變化,無法體現社會流動性的增強,排除C項;清代重農抑商,商人社會地位的顯著提升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6.洋務運動中后期,少數“官督商辦”民用企業(yè)發(fā)展為獨立經營的商辦企業(y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前后,代表新的生產力的近代產業(yè)工人已達到20萬人左右。這反映了()A.近代工業(yè)發(fā)展加速自然經濟解體 B.洋務企業(yè)實現了向民營企業(yè)轉型C.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獲得初步發(fā)展 D.自救變革促進晚清社會結構變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洋務運動時期(中國)。據材料“甲午中日戰(zhàn)爭前后,代表新的生產力的近代產業(yè)工人已達到20萬人左右”,可知,近代時期,洋務運動的推動下,加速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而甲午戰(zhàn)后,隨著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社會經濟結構發(fā)生了變動,說明自救變革促進晚清社會結構變動,D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對自然經濟的影響,排除A項;“實現了”,表述夸大,排除B項;“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獲得初步發(fā)展”,只能說明甲午戰(zhàn)后,并不符合洋務運動中后期,排除C項。故選D項。7.下表是中國從1912年到1931年間,機器進口情況統(tǒng)計表(單位:1000海關兩)。下表中內容可以反映出當時()年代各種機器和工具(A)農機(B)B/A(%)1912-1916159561180.741917-192139.2697982.031922-1926430743900.911927-1931551929981.81A.中國農業(yè)機械化水平較高 B.農民的購買力明顯提高C.農業(yè)領域近代化發(fā)展情況 D.小農經濟受到嚴重沖擊【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12—1931年(中國)。據材料及所學可知,農機具進口從1912年開始呈現增長趨勢,說明農業(yè)的近代化的發(fā)展,C項正確;材料只涉及進口的農機具數量增加,不能得出中國的農業(yè)機械化水平較高,排除A項;材料是農機具的進口,未涉及農民的購買力是否提高,排除B項;材料是農業(yè)領域的近代化,未涉及小農經濟的經營情況,排除D項。故選C項。8.新文化運動的啟蒙思想也注意到啟蒙張揚個性一面,但并未像西方啟蒙運動一樣進入到深層的理性與自由去揭示啟蒙意義,而是把啟蒙定位于科學與民主這樣一種外顯的范疇。這樣做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思想 B.救亡與啟蒙的雙重使命C.新文化運動自身具有局限性 D.反封建思想的不徹底性【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據題干“新文化運動的啟蒙思想也注意到啟蒙張揚個性一面而是把啟蒙定位于科學與民主這樣一種外顯的范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下興起的,是先進的中國人在向西方學習的道路上更進一步,為了拯救衰弱的中國,從思想啟迪明智,提倡民主和科學,兼顧救亡與啟蒙的雙重使命,B項正確;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思想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自身的局限性在于全盤否定傳統(tǒng)和肯定西方,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反封建思想的不徹底性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9.關于五四運動,多數學者認同其為“愛國政治運動”“群眾反抗運動”,也有不少學者為其貼上“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反傳統(tǒng)運動”的標簽。這表明五四運動()A.促進了社會習俗的變遷 B.使愛國救亡壓倒了啟蒙C.展現了大眾的磅礴力量 D.具有多維度的社會影響【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五四運動時期的中國。據材料“愛國政治運動”“群眾反抗運動”“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反傳統(tǒng)運動”并結合所學,五四運動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偉大的愛國運動、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偉大的社會革命運動等知識,可得出,五四運動具有多維度的社會影響,D項正確;五四運動是社會革命運動,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移風易俗,但是A項片面理解材料,排除A項;據材料可知,五四運動既是愛國救亡運動,又是思想啟蒙運動,材料并未強調哪種性質多一些,排除B項;C項符合史實,但片面理解材料,排除C項。故選D項。10.1926年1月,吳玉章在廣州國民黨二大期間的一次答詞中說:民國元年的革命雖然成功,但所主張的不過是十八世紀法國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舊方法,應付現在的新環(huán)境,當然是走不通的”。他強調的是()A.工農群眾的革命主力軍作用 B.創(chuàng)新革命理論的緊迫性C.需要吸取法國大革命的教訓 D.推進國民革命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6年(中國)。據本題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正值國民革命時期,國民黨二大期間,吳玉章強調不能用百年前舊方法應付現在的新環(huán)境。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要強調充分發(fā)動群眾,繼續(xù)推進國民革命,D項正確;吳玉章強調發(fā)動群眾,推進國民革命,并沒有特指工農群眾,更沒有強調工農群眾的革命主力軍作用,排除A項;當時指導國民革命運動的理論是已經經過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三民主義,排除B項;材料論述的主要對象并不是法國大革命,排除C項。故選D項。11.1948年1月,中共中央工委向華中局下達關于對地主經營工商業(yè)政策的指示,其主要內容如下表所示。這一指示體現了()條目內容一保護一切于國民經濟有益的私人工商業(yè)二過去鼓勵地主富農經營工商業(yè)的辦法是正確的,今后仍應鼓勵三地主富農工商業(yè)一般應予保護,而不應沒收。只應沒收官僚資本與真正反革命分子的工商業(yè)A.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 B.傳統(tǒng)經濟結構的瓦解C.新民主主義革命原則 D.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948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地主富農從事私人工商業(yè),帶有民族資本主義性質,按照新民主主義革命原則應該受到鼓勵,以更好地和“官僚資本與真正反革命分子”進行斗爭,C項正確;1949年春,七屆二中全會對黨的工作重心進行了調整,排除A項;中國傳統(tǒng)經濟結構以自然經濟為主體,表格內容并未直接涉及,排除B項;解放戰(zhàn)爭中,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美蔣反動派與中國人民的矛盾,即階級矛盾和中外民族矛盾依然是社會主要矛盾,排除D項。故選C項。12.1945年9月,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和政府決定將鄉(xiāng)參議會改為鄉(xiāng)人民代表會議,1946年4月,又規(guī)定邊區(qū)、縣、鄉(xiāng)人民代表會議或參議會為人民管理政權機關;1947年11月,與土地改革動相呼應,中共中央要求解放區(qū)政權自下而上地實行人民代表會議制。這反映了()A.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B.國家最高權力的重組C.民族民主革命的勝利 D.民主聯(lián)合政府的建立【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5年9月至1947年11月(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隨著抗日戰(zhàn)爭結束,中國革命由對外抗日戰(zhàn)爭轉向對內的民主革命斗爭,推行人民代表會議制有利于團結革命力量,A項正確;此時還未形成國家最高權力,B項說法不恰當,排除B項;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民族民主革命的勝利,不符合材料,排除C項;材料表明在解放區(qū)推行人民代表會議制,未體現民主聯(lián)合政府的建立,排除D項。故選A項。13.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B1953年,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徹底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C1954年4月,日內瓦會議召開這是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D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A.A B.B C.C D.D【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1954年4月,日內瓦會議召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4月,日內瓦會議召開,這是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地位和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C項正確;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排除A項;1953年,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的面貌,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初步基礎,排除B項;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懦鼶項。故選C項。14.作出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的會議是()A.八七會議 B.遵義會議 C.七屆二中全會 D.十一屆三中全會【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決定將全黨的工作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提出了改革開放的任務,D項正確;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排除A項;遵義會議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排除B項;七屆二中全會把黨的工作重心從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排除C項。故選D項。15.2017年,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這次會議上確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必須長期堅持指導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①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繼承和發(fā)展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④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①②③④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16.如表為戰(zhàn)后大國國際組織外交創(chuàng)新實踐的典型路徑,據此表能夠說明()中國新時期外交國家(地區(qū))美國西歐、日本中國時期二戰(zhàn)后20世紀60年代20世紀90年代代表性國際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關貿總協(xié)定歐共體、亞開行國際竹藤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亞投行組織目標及行動戰(zhàn)后世界秩序地區(qū)發(fā)展發(fā)展中國家集中地區(qū)發(fā)展組織結構大國貢獻與大國優(yōu)先大國貢獻與大國優(yōu)先大國貢獻與平等對話A.發(fā)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自主外交 B.積極創(chuàng)新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C.注重發(fā)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 D.構建協(xié)調合作、均衡發(fā)展大國關系【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zhàn)后至20世紀90年代(世界)。根據表格信息可知,二戰(zhàn)后以美國、西歐、日本等國倡導構建大國貢獻和大國優(yōu)先的國際組織,而中國則倡導構建積極構建大國貢獻與平等對話的國際組織,如國際竹藤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亞投行等,這體現中國積極創(chuàng)新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B項正確;中國的確倡導發(fā)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自主外交,但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材料中不僅僅體現與周邊國家發(fā)展關系,如亞投行參與國已有一百多個國家,排除C項;構建均衡發(fā)展說法錯誤,中國倡導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4小題,共52分)17.【唐宋變革與財政轉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表1唐宋稅收與貨幣情況比較戶數(萬戶)平均畝數(億畝)歲入粟歲入布絹綿稅錢(萬貫)間接稅(萬貫)估算總計(萬貫)實物(萬石)折算額(萬貫)實物(萬匹)折算額(萬貫)天寶年間8906.442500800270013502002170熙寧十年1424.54.62—6.661788.71252.1267133.6564.64248.46198.4——摘編自吳松弟《中國人口史》表2熙寧十年賦稅收入稅種歲入(萬貫)百分比(%)兩稅(稅錢)558.68.9兩稅(實物)1462.723.3鹽、茶、酒稅2192.435.0商稅868.813.9市易133.22.1坊場錢602.79.6市舶540.9金、銀、銅稅397.36.3總計6269.7100——摘編自劉光臨、關檠勻《唐宋變革與宋代財政國家》(1)根據上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宋之際財稅變化的特點。(2)根據上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宋時期財稅變化的原因。【答案】(1)特點:財稅收入大幅增加;稅收日益貨幣化:間接稅成為財政的主要收入;城市是征收間接稅的基礎。(2)原因:兩稅法以來的賦稅改革,使得以人頭稅和勞役為主的稅收結構向間接稅為主轉變;商業(yè)的繁榮,商品流通規(guī)模的擴大,貨幣量增加,使得稅收日益貨幣化;城市的發(fā)展,使得城市的消費如鹽茶酒、商稅、市易稅成為稅收主要來源;宋代的財政體制的改革,如三司和轉運使的設置;海上絲綢之路暢通,海外貿易繁榮,外貿稅收成為財政重要來源?!窘馕觥浚?)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宋時期的中國。從表1最后一列“估算總計”,可知“財稅收入大幅增加”;從表1“稅錢”一列和“折算額”這一列以及表2“稅錢”加商稅等項目可知“稅收日益貨幣化”;從表1“間接稅”一列可以看出,間接稅成為財政的主要收入;從表2“鹽茶酒”、“商稅”、“市易”、“坊場錢”所占的比例合計可知,城市是征收間接稅的基礎。(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的中國。根據表2“兩稅(稅錢)”與“兩稅(實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稅法以來的賦稅改革,使得以人頭稅和勞役為主的稅收結構向間接稅為主轉變;根據表1“稅錢(萬貫)”與“ 熙寧十年稅錢(萬貫)564.6”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業(yè)的繁榮,商品流通規(guī)模的擴大,貨幣量增加,使得稅收日益貨幣化;根據表2“鹽、茶、酒稅”的占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城市的發(fā)展,使得城市的消費如鹽茶酒、商稅、市易稅成為稅收主要來源;根據表2“市舶”的占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海上絲綢之路暢通,海外貿易繁榮,外貿稅收成為財政重要來源;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的財政體制的改革,如三司和轉運使的設置。18.[中國古代的天下觀]材料一“天下”一詞最早出現于《尚書·召誥》,《詩經·小雅》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則更直接地表達了這一含義?!疤煜轮贫取贝_立起天子(天下)——諸侯(國)——大夫(家)的政治秩序和倫理(價值)秩序,并將四夷以“五服”“九服”的秩序設想納入“天下”之中。及春秋末,各諸侯國兵伐不斷、戰(zhàn)爭不息,諸夏文化也隨之擴散至四方。戰(zhàn)國時期,諸侯的“國”與大夫的“家”的含義差別僅在范圍大小,“國家”一詞開始興起。在孟子的天下觀中,以“仁”為基礎的文化與價值壓倒了政治,成為天下“定于一”的價值準則。荀子講“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秦(漢)大一統(tǒng)國家建立,其根本特性是大一統(tǒng)國家繼承了天下觀念的精神遺產,把天下觀念用于國家建構而發(fā)明了“一國多制”的大一統(tǒng)。——摘編自袁寶龍《先秦時期天下觀的演進》材料二顧炎武認為,“教化綱紀”不行、“楊墨之言(楊朱和墨翟)”橫行,則“仁義充塞”;“仁義充塞”則“風俗人心”淪喪;“風俗人心”淪喪則人才不肖、天下將亡、國家不保,并在此意義上賦予每個人正“風俗人心”的使命感,使得每個人在面對國破家亡、民族危難的時候能夠堅持氣節(jié),在面對生死抉擇、人性考驗的時候能夠堅守底線。——摘編自汪日宣《顧炎武的“天下觀”及其現代性轉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先秦時期儒家天下觀形成的背景,并說明其對中國歷史產生的影響。(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顧炎武的天下觀相較于先秦時期天下觀的不同之處。【答案】(1)背景:社會動蕩與變革;經濟發(fā)展與階層變動;文化交流與思想繁榮;民族交融的趨勢;教育的發(fā)展與學術下移;地理知識拓展。(任答三點即可)影響:促進了政治理念與制度的構建;利于文化融合與傳承;塑造了中國人的道德品質和人格精神。(任答兩點即可)(2)不同之處:關注重點的轉移:先秦天下觀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以及對社會倫理的遵循;顧炎武則更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包括具體的國家、民族、文化等方面。責任主體的明確與擴大:先秦儒家天下觀中,雖然也強調君子、士人等的責任,但責任主體相對較為模糊和局限;顧炎武天下觀更具普遍意義和大眾參與性,體現了一種民族責任感的覺醒。實踐路徑的差異:先秦儒家側重于通過道德感化、推行仁政等方式來實現天下的治理和秩序的維護,如孟子主張“施仁政于民”;顧炎武則更強調“經世致用”,主張走出家門,重視實踐,通過具體的行動和努力來解決社會問題。(任答兩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第一小問概括先秦時期儒家天下觀形成的背景:據材料一“春秋末,各諸侯國兵伐不斷、戰(zhàn)爭不息”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動蕩與變革”;結合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背景,從經濟、文化、社會、民族等方面分析,在經濟上得出“經濟發(fā)展與階層變動”;在文化方面可得出“文化交流與思想繁榮”;在民族關系上可得出“民族交融的趨勢”;在文化上可得出“教育的發(fā)展與學術下移”。據材料一“將四夷……納入‘天下’之中“可得出“地理知識拓展”。第二小問說明其對中國歷史產生的影響:據材料一“確立起天子(天下)——諸侯(國)—大夫(家)的政治秩序和倫理(價值)秩序”信息可得出“促進了政治理念與制度的構建”;據材料一“將四夷?納入‘天下’之中”、“諸夏文化也隨之擴散至四方”等信息可得出“利于文化融合與傳承”;據材料一“以‘仁’為基礎的文化與價值??價值準則”、“繼承了天下觀念的精神遺產”等信息可得出“塑造了中國人的道德品質和人格精神”。【小問2】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先秦時期和明末清初(中國)。據材料一“(先秦時期)以‘仁’為基礎的文化與價值??價值準則、據材料二“(顧炎武)‘風俗人心”淪喪則人才不肖、天下將亡、國家不?!钡刃畔⒖傻贸鲫P注重點的轉移、先秦天下觀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以及對社會倫理的遵循;顧炎武則更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包括具體的國家、民族、文化等方面。據材料一“(先秦時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據材料二“(顧炎武)賦予每個人正‘風俗人心’的使命感,使得每個人在面對國破家亡、民族危難的時候能夠堅持氣節(jié),在面對生死抉擇、人性考驗的時候能夠堅守底線”等信息可得出責任主體的明確與擴大;先秦儒家天下觀中,雖然也強調君子、士人等的責任,但責任主體相對較為模糊和局限;顧炎武天下觀更具普遍意義和大眾參與性,體現了一種民族責任感的覺醒。結合所學從實踐路徑方面分析可得出:先秦儒家側重于通過道德感化、推行仁政等方式來實現天下的治理和秩序的維護,如孟子主張“施仁政于民”;顧炎武則更強調“經世致用”,主張走出家門,重視實踐,通過具體的行動和努力來解決社會問題。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某一階段,自擬論題,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答案】論題:1860——1919年,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基本呈上升趨勢。闡述: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