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導管常見并發(fā)癥臨床護理實踐指南(上)_第1頁
靜脈導管常見并發(fā)癥臨床護理實踐指南(上)_第2頁
靜脈導管常見并發(fā)癥臨床護理實踐指南(上)_第3頁
靜脈導管常見并發(fā)癥臨床護理實踐指南(上)_第4頁
靜脈導管常見并發(fā)癥臨床護理實踐指南(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靜脈導管常見并發(fā)癥臨床護理實踐指南<一>匯報人:時間:1.據統(tǒng)計全球超60%的急癥患者需要使用靜脈導管進行靜脈治療2.靜脈治療在為患者帶來益處的同時,常會發(fā)生一系列并發(fā)癥,靜脈導管常見并發(fā)癥處置指導的迫

切需求日益凸顯3.目前主要依據來源為2014年《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范》及2016版、2021版INS發(fā)布的《輸液治療實踐標準》,地域及文化不同,語言翻譯理解性差異4.中華護理學會靜脈輸液治療專業(yè)委員會組織于2022年制訂了《靜脈導管常見并發(fā)癥臨床護理實踐背

景指南》

授課思路識別風險合理選擇分析原因綜合處理連續(xù)評估風險因素處

理預

防評估

靜脈炎

滲出、外滲

導管堵塞

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

CRBSI

中心靜脈管路異位/移位

MARSICONTENTS主要內容靜脈導管常見并發(fā)癥臨床護理實踐指南(一)靜脈導管常見并發(fā)癥臨床護理實踐指南(三)第一部分

靜脈炎1.應對血管穿刺部位、穿刺靜脈及周圍局部組織、患者感受進行連續(xù)評估并記錄(Ⅲ,B)2.推薦使用靜脈炎量表進行評估(IV,A)3.結合發(fā)生靜脈炎患者的時機情況,全面評估靜脈炎的風險因素,以確定采取恰當的干預措施(IV,A)

靜脈炎--評估靜脈炎分級標準量表等級

臨床標準0

沒有癥狀1

穿刺部位發(fā)紅,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

穿刺部位疼痛伴有發(fā)紅和(或)水腫3

穿刺部位疼痛伴有發(fā)紅

條索狀物形成

可觸摸到條索狀的靜脈4穿刺部位疼痛伴有發(fā)紅疼痛

條索狀物形成

可觸摸到條索狀的靜脈,其長度

>2.54cm

膿液流出

靜脈炎--評估1.化學性風險因素:·高滲溶液:藥液中葡萄糖含量>10%或滲透壓較高(>900mOsm/L);

·刺激性較大藥液:例如氯化鉀、異丙嗪、胺碘酮和部分抗生素;·不同種類的微粒物質;導管置入前消毒液待干不充分2.機械性風險因素:導管相對血管管腔直徑過大;導管固定不良或因關節(jié)活動導致

導管移動;多次穿刺嘗試;導管材質及硬度3.細菌性風險因素:緊急情況下置入血管通路裝置;無菌操作不嚴格;導管移動將

皮膚上的微生物帶入穿刺部位

靜脈炎--評估:風險因素r1.發(fā)生靜脈炎時,應分析確定靜脈炎發(fā)生的原因,針對不同原因采取適合的干預措施(Ⅲ,B)2.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根據導管類型確定是否需要拔除導管(Ⅲ,B)

外周短導管應立即拔除,中心靜脈導管應根據實際情況予以相應處理或拔除導管3.應給與患肢抬高,必要時遵醫(yī)囑止痛或其他干預措施,以減輕靜脈炎相關不適(V,C)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中藥制劑、各種類型的濕性敷料如水膠體敷料,可提高靜脈炎的治愈率4.除透析導管外,不應在穿刺部位使用外用抗生素軟膏或乳膏,因其有引起真菌感染和耐藥性的風險,

不應僅因發(fā)熱而拔除導管不

適硬

靜脈炎--處理不適硬結紅腫

觸痛案例:婷婷靜療粉絲群——新疆發(fā)生:患者于外院拔除留置針后穿刺點出現膿點,局部硬結。背景:手背留置、葡萄糖酸鈣注射液

PH

值:4.0-7.5

危險度:中度危險處理:穿刺點封閉、依沙吖啶溶液濕敷及喜遼妥厚敷交替使用結果:治療5日癥狀緩解

靜脈炎--處理:案例分享11.規(guī)范評估和正確識別靜脈炎的風險因素,可有效預防靜脈炎的發(fā)生2.根據患者自身因素、治療類型和風險因素,合理選擇血管通路裝置3.在滿足治療需要的情況下,盡量選擇最細、最短的導管。同時考慮患者的年齡、靜脈局部

條件、輸液的目的和種類、治療時限及患者的活動需要。滿足輸液治療需要:穿刺次數最少、留置時間最長、對病人損傷最小、風險最小

靜脈炎--預防

靜脈炎--預防第二部分

深處

外滲血管壁細胞脫水變性紅、腫

熱、痛局部組織損傷皮膚壞死血管變硬

液體外滲的后果一例甘露醇液體外滲1.應通過觀察、觸壓和詢問患者主訴等方法評估留置導管患者是否發(fā)生滲出/外滲

(V,A)2.確認發(fā)生滲出/外滲,應評估并記錄其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級別及損傷程度(I,

A)3.發(fā)生滲出/外滲后應對局部組織、肢體活動度、患者感覺和肢端血運情況持續(xù)評估、記錄,監(jiān)測治療效果

(I,A)

滲出外滲的評估

1.高輸注量、高滲透壓:pH<5

pH>92.靜脈條件差、操作技術3.輸注時間長、輸注速度快4.固定不良5.年齡:>60歲的老年人和<10歲的兒童6.疾病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或認知能力發(fā)生改變的患者、溝通障礙的患者,糖尿病、淋巴水腫、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血管通透性高或血管脆性增大的疾病,也使發(fā)生滲出/外滲的風險升高護理PPT

滲出/外滲-評估:風險因素·

滲出/外滲發(fā)生1

h內應每15min評估1次·滲出/外滲24h內應每小時評估1次·

滲出/外滲24h

后,每班次交接時評估1次,直至治愈·評估滲出/外滲的癥狀和體征的方法主要包括觀察、觸壓、沖管阻力、抽回血以及

傾聽患者主訴

滲出/外滲-評估輸注流程未更新外滲/滲出要因

滲出/外滲-評估

輸液工具

選擇不當

評估觀察

能力欠缺

巡視不及時健康宣教不到位

液體/外滲-評估:分級級別

臨床標準0沒有癥狀1皮膚發(fā)白,水腫范圍的最大處直徑<2.5cm(1英寸),皮膚發(fā)涼,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皮膚發(fā)白,水腫范圍的最大處直徑在2.5~15cm(1~6英寸)之間皮膚發(fā)涼,伴有或不伴有疼痛3皮膚發(fā)白,半透明狀,水腫范圍的最小處直徑>15cm(6英寸),皮膚發(fā)涼,輕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4皮膚發(fā)白,半透明狀,皮膚緊繃,有滲出,可凹性水腫,皮膚變色,有瘀傷,腫脹,水腫范圍最小處直徑>15cm(6英寸),循環(huán)障礙,

中度到重度程度疼痛,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刺激性、腐蝕性、細胞分期

臨床表現I期(局部組織炎性反局部皮膚紅潤、腫脹、發(fā)熱、刺痛,無應期)

水皰和壞死局部皮下組織出血或水皰形成,水皰破

Ⅱ期(靜脈炎性反應期)潰組織蒼白形成淺表潰瘍局部皮膚變性壞死黑痂或深部潰瘍肌腱、Ⅲ期(組織壞死期)血管、神經外露或伴感染

滲出/外滲-評估:分期1.應立即停止在原通路輸液,保留導管,盡量回抽外滲藥物,抬高患側肢體,測量標記滲出/外滲范圍,觀察和記錄皮膚的完整性、疼痛水平、感覺和肢體的運動功能(I,A)2.可依據藥物性質和組織損傷程度給予藥膏涂抹或外敷、冷敷、熱敷、封閉治療和外科手

術治療(Ⅱ,B)

滲出/外滲-處理3.對于外滲到組織中的藥液,建議使用適當的解毒劑,可圍繞外滲部位進行環(huán)形局部封閉或靜脈注射;若無明確解毒劑時,可在1h內使用鹽水沖洗技術作為解毒劑的替代療法4.對于滲出/外滲引起的直徑超過0.5cm的水泡,建議在水泡張力降低時無菌操作下將皰液抽吸干凈,之后使用地塞米松濕紗布加壓包扎,也可聯合使用水膠體敷料緊急處理局部封閉環(huán)形封閉+冰敷(結合藥物特性熱敷)

在超出外滲部位0.5-1cm處進行局部

封閉,1次/天,連續(xù)3天。環(huán)形封閉

滲出/外滲-處理用NS(5-10m)+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100mg5.相關臨床指南指出:發(fā)生藥物滲出/外滲后處理流程包括:立即停止輸液,斷開輸液管道,保留導管;嘗試

用注射器從導管中抽吸殘留的溶液及藥物(造影劑外滲不建議抽吸)

滲出/外滲-處理6.蒽環(huán)類藥物外滲:6h

內自對側肢開始輸注右丙亞胺,連續(xù)靜脈輸注3d,輸注前15min,應停止冷敷;或二甲亞砜1-2ml

用棉簽或紗布涂抹在大于外滲面積2倍的皮膚表面,自然風干,每次間隔

4-8h,持續(xù)7-14d7.鈣劑和順鉑外滲:硫代硫酸鈉,每100mg

順鉑外滲時,使用2

ml

硫代硫酸鈉混合液皮下注射8.血管升壓藥外滲:首選酚妥拉明,5~10mg

酚妥拉明與5ml0.9%

氯化鈉溶液局部環(huán)形封閉;或

者使用2%外用硝酸甘油外敷在外滲部位上2~3cm

區(qū)域,根據臨床表現每8小時重復1次。

滲出/外滲-處理9.CVC

外滲:藥物通常積聚在縱隔、胸膜、胸部或頸部的皮下區(qū)域,最常見的癥狀是急性胸痛,可使用抗生素,靜脈注射糖皮質激素、鎮(zhèn)痛藥和其他方法來控制由外滲引起的縱隔炎或胸膜炎引起的癥狀。10.血管侵蝕:CVC

導管頂端位置可因呼吸、心跳、頸部伸曲而移動(3-10cm),

傷及腔靜脈薄璧(0.5-1mm);高滲液化學刺激及導管尖端機械刺激,侵蝕甚至穿越血管壁,引起遲發(fā)性胸水

滲出/外滲-處理處置流程醫(yī)用冰裝更換部位

抬高患肢

碘伏消毒

48h

內冷敷

新型敷料

滲出/外滲-常規(guī)處置流程

1.規(guī)范評估和教育培訓可降低患者發(fā)生滲出/外滲的風險

(I,A)2.選擇合適的靜脈導管和留置部位可有效減少患者滲出/外滲的發(fā)生

(I,A)

。

3.通常與滲出/外滲有關的外周部位是手部、腕部、足部、踝關節(jié)和肘窩

二、滲出/外滲-常規(guī)處置流程4

.血管通路裝置評估頻率:①中心靜脈通路裝置及中等長度導管:應至少1d

評估一次②外周靜脈短導管:至少4h檢查一次③危重癥/鎮(zhèn)靜患者或有認知障礙的患者:應1~2h檢查一次④新生兒/兒童患者:應1h檢查一次⑤發(fā)皰劑通過PVC

給藥時靜脈推注2~5ml藥液或5~10min檢查一次,總輸注時間不超過1h2

滲出/外滲-預防第三部分導管堵塞1.應通過觀察輸液流速、輸液泵堵塞報警、導管抽吸和(或)注射阻力對導管的通暢性進行連續(xù)評估(Ⅱ,A)2.當發(fā)生導管堵塞,應首先評估和糾正機械性導管堵塞,排除機械性堵塞后再評估導管堵

塞的其他原因。包括機械性堵塞、藥物性堵塞和血栓性堵塞(Ⅱ,A)3.評估應使用抽有0.9%氯化鈉注射液的10ml

注射器以抽吸和注射的方法判斷導管的通

暢性和導管堵塞程度(Ⅱ,A)4.根據堵塞程度:分為完全性堵塞和不完全性堵塞

導管堵塞-評估

5.根據堵塞原因:血栓性、機械性、藥物性導管堵塞(1)血栓性導管堵塞:血液成分異常、中心靜脈壓升高、咳嗽、煩躁、沖封管不規(guī)范、

沒有按無針接頭的類型實施斷開及夾閉順序,均會引發(fā)

導管堵塞-評估(2)機械性堵塞外部機械因素,如導管扭曲、夾閉、縫線過緊、

過濾器或接頭堵塞等。必要時使用影像學檢查評估可

能存在的內部機械因素,如夾斷綜合征、纖維蛋白鞘

、導管前端移位貼壁等

導管堵塞-評估

(3)藥物沉淀物堵塞:輸注2種或2種以上的不相容的藥物和液體產生藥物結晶和微粒,輸注胃腸外營養(yǎng)液后的

鈣磷礦物沉淀和脂質殘留可以引起導管堵塞

導管堵塞-評估堵管原因拮抗劑處理方法堿性藥物沉淀(pH9~12)8

.4%NaHCO3或NaOH(0

.

1N)給藥量應為導管內容積,在導管內停留60min后

吸出酸性沉淀(pH1~5)HCI(0.1N)給藥量應為導管內容積,在導管內停留可大于60

min后吸出磷酸鈣沉淀物HCI(0.1N)或1-半胱氨酸脂質沉淀70%乙醇溶液處理注射70%乙醇溶液前,應查看導管使用說明書。脂質沉淀合并纖維蛋白NaOH(0.1N)血栓性導管堵塞溶栓劑尿激酶(5000U/ml)和阿替普酶(1mg/ml)溶栓劑在導管內停留時間30~120min,隨著停

留時間延長,導管內血栓清除率也升高

導管堵塞-處理

導管堵塞-處理1.應依據導管堵塞原因及類型,采取適當處理措施。對于雙腔及多腔導管,即使仍有通暢的導管腔也必須積極處理堵管的管腔

(IV,B)。2.應與醫(yī)生和藥劑師合作商討有效恢復導管功能使用藥物的品種、劑量及濃度(Ⅱ,B)。3.溶栓劑在管腔內停留30~120min后回抽血液,如果導管通暢,將溶栓劑和分解產物全部抽出并丟棄,然后用0.9%氯化鈉注射液脈沖式沖洗導管;如果導管仍不通暢可以重復操作

(I,A)。

導管堵塞-處理

導管堵塞-處理

導管堵塞-案例分享1.執(zhí)行正確的沖封管操作

(I,A)。SASH

原則:S-生理鹽水——A-藥物注射——S-生理鹽水——H-肝素若禁用肝素者,則實施SAS

原則,若藥物與氯化鈉不相容時,則實施SAGSH原則

導管堵塞-預防2.在同一導管同時或序貫輸注2種或2種以上藥物時,應評估藥物間的相容性

(I,A)3.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不能使導管腔內血栓溶解,因此不能用于導管溶栓

導管堵塞-預防藥物種類藥品名稱

使

孔徑要求酹制劑注射用伊米苷酶思而贊由于本品是一種蛋白溶液,因此稀釋后滿爾會出現輕微絮凝(即0.2u

生或輕度不透明的纖維)統(tǒng)風濕藥

注射用阿巴西普思瑞舒藥物配制時可能出現鞭粒0.2-1.2um藥物

注射用英夫利昔單抗類克英夫利西單抗是一種蛋白質,溶

液中可能會有一些半連明微?!?.2u免疫榔

注射用免抗人腳脈細胞

制劑免痰球蛋白即復寧藥物配制時可能出尾顆粒0.2s消化系

統(tǒng)藥物注射用蘭索拉喹山東羅欣輸液過程中可能產生沉淀物1.2u抗凝血

藥注射用依前列醇鈉高蘭素史克藥物配制時可能出現駛璃顆粒0

.

22um或

0.29眼科用藥

注射用維替治芬維速達爾配藥后可能出現沉淀物1.2g紫杉醇注射液素在稀釋制備時,該溶液可能出現

霧狀物0.22um統(tǒng)腫后西妥昔單抗注射液愛必妥藥液中可能含有與產昌相關的白

色可見的無定形顆粒0.22um靜脈用藥安全輸注藥護專家指引廣東省藥學會(2023年1月30日發(fā)布)目

錄前言

………………2一

、靜脈給藥前需考慮的藥物因素………………3關注點1:藥物過敏反應(皮膚試驗)………3關注點2:配伍禁忌…………6關注點3:溶媒及溶媒量(稀釋濃度)的選擇

………………8關注點4:配置操作技術要求

………………

9關注點5:配置后溶液的穩(wěn)定性

…………………………

9二

、靜

……………………9關注點6:血管通路規(guī)劃與選擇

…………………………

9關注點7:藥物因素對輸液器選擇的影……………………關關注點8:輸液器過浦孔徑的要求

…………12關注點9:輸注過程中需要避光的藥物與避光輸液器

…………13三、給藥注意事

…………………14關注點10:給藥預處理

……………………14關注點11:給藥順序………

14關注點12:輸注時間(滴速)………………15關注點13:藥物滲出或外滲

………………………………

164.規(guī)范使用合適的終端過濾器,可降低輸注中藥制劑引起的導管堵塞發(fā)生率所采用的輸液管必順配有一個無達伯舒需。無熱源,低蛋白結合的輸液管過述器無菌、無熱源,低蛋白結合的輸

液管過濾器附表12臨床需要使用精密過誠輸液器輸注的常用藥物藥物信迪利單抗注:脂防乳劑以及中藥制劑宜使用精密過濾輸液器注射用卡瑞利味單抗

艾瑞卡0.2um-5um抗風濕0.2u

導管堵塞-預防第四部分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DVT:置管側肢體、頸部、肩部、胸部和(或)顏面部有水腫癥狀或體征,超聲提

DVT,伴或不伴淺靜脈、頭臂靜脈(也稱無名靜脈)及上/下腔靜脈血栓

形成,伴或不伴受累部位疼痛、皮溫升高、淺表靜脈顯露、頸部或肢體運動

障礙、肢體紅斑或麻木感等表現。血栓性淺靜脈炎:沿置管血管走行方向區(qū)域出現的皮膚

紅腫疼痛,伴或不伴皮溫升高,查體

可觸及條索狀硬結,和(或)超聲提

示對應血管血栓形成。血栓性導管失功由于纖維蛋白鞘、導管內血栓形成或

導管尖端血栓形成導致的經導管輸液無癥狀血栓:單純影像學發(fā)現血栓,但患者無任何主

訴癥狀及客觀體征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分類

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分類1.可通過觀察、測量和詢問患者主訴及彩色多普勒影像學檢查方法,評估是否發(fā)生導管相關性靜脈血

栓(I,A)2.發(fā)生血栓后,應對患者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發(fā)生的風險因素進一步評估,以便采取恰當的干預措施

(I,A)3.基于現有證據,無癥狀中心靜脈置管附壁血栓,導致癥狀性肺栓塞的風險低危,無需特殊處理,不建議使用超聲對所有患者進行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的篩查(IV,D)

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評估4.臨床表現:可能出現置管側肢體、頸部、肩部、胸部和(或)顏面部水腫癥狀或體征,伴或不伴淺靜脈、頭臂靜脈(也稱無名靜脈)及上/下腔靜脈血栓形成,伴或不伴受累部位疼痛、皮溫升高、淺

表靜脈顯露、頸部或肢體運動障礙、肢體紅斑或麻木感(關注:前臂腫脹)5.危險因素主要包括:(置管前談話)①患者相關:年齡、活動能力、深靜脈血栓史、與高凝狀態(tài)相關的慢性疾病(如癌癥、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肥胖、炎癥性腸病等)②診療相關:導管類型、導管直徑(45%)、穿刺方法、留置時長、化療次數(化療是非化療患

者的3.074倍)、導管功能、抗凝藥物使用等③血液生化指標:血小板、D-

二聚體、纖維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等

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評估1.有癥狀血栓:應根據治療對導管的依賴程度、重新建立靜脈通路的可能性及血栓的進展等情況,綜合考慮保留或選擇拔管時機(Ⅱ,B),確需拔除導管時,應根據血栓發(fā)生情況,先進行常規(guī)抗凝治

療,并在拔除前進行超聲篩查血栓

(IV,B)2.無癥狀、主訴及客觀體征,單純影像檢查發(fā)現的血栓,不建議采取抗凝、拔管等處理措施

(V,D)

不建議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