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對比閱讀期末復習題(解析版)_第1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對比閱讀期末復習題(解析版)_第2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對比閱讀期末復習題(解析版)_第3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對比閱讀期末復習題(解析版)_第4頁
八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對比閱讀期末復習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對比閱讀期末復習題(解析版)一、文言文閱讀【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選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唐則天末年,益州有一老父,攜一藥壺于城中賣藥。有疾得藥者,無不愈。每遇有識者,必告之曰:“夫人一身,便如一國也。人之心即帝王也,傍列臟腑,即內(nèi)輔也。外張九竅,則外臣也。故心有病則內(nèi)外不可救之,又何異君亂于上,臣下不可正之哉!但凡欲身之無病,必須先正其心,不使亂求,不使狂思,不使嗜欲,不使迷惑,則心先無病。心先無病,則內(nèi)輔之臟腑雖有病不難療也;外之九竅,亦無由受病矣。況藥亦有君臣,有佐有使,茍或攻其病,君先臣次,然后用佐用使,自然合其宜。如以佐之藥用之以使,使之藥用之以佐,小不當其用,必自亂也,又何能攻人之病哉!(選自《蓬窗日錄》)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池非不深也

池:

護城河

(2)攻親戚之所畔

畔:

同“叛”,背叛

(3)故心有病則內(nèi)外不可救之

故:

所以,因此

(4)自然合其宜

宜:

合適,相稱

2.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心

病/

內(nèi)

/雖

也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答:棄城而逃,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團結。

(2)但凡欲身之無病,必須先正其心。答:只要想讓身體沒有病,首先必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

4.【甲】【乙】兩文重在說理,請以畫橫線的句子為例,分析兩篇短文在語言上的不同特點?答:[甲]文大量使用排比句,如“域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句式整齊,氣勢磅礴,有力地論證了文章的道理,增強了論述的說服力;[乙]文運用類比說理,以“人的心”類比“帝王”,以“旁邊排列的肺臟”類比“宮內(nèi)的輔臣”,語言生動形象,道理深入淺出。(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甲】

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啊。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nèi)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

【乙】

唐朝武則天末年,益州有一位老父親,帶著一個藥壺在城中賣藥。有疾病的人吃了他的藥,沒有不痊愈的。每當遇到有見識的人,他一定會告訴對方說:“人的身體,就如同一個國家。人的心就好比是帝王,旁邊排列的臟腑,就像是帝王身邊的輔臣。向外張開的九竅,就像是朝中的外臣。所以,如果心有了毛病,那么身體內(nèi)外都無法救治了,這又和君主在朝堂上昏亂,臣下無法糾正有什么不同呢!大凡想要身體沒有疾病,就必須先端正自己的心,不讓它胡亂追求,不讓它狂妄思考,不讓它沉溺于嗜好欲望,不讓它陷入迷惑,那么心就首先沒有毛病了。心如果首先沒有毛病,那么作為內(nèi)部輔臣的臟腑即使有了疾病,也不難治療;外部的九竅,也就沒有機會受到疾病侵襲了。況且藥也有主藥和輔藥之分,有起佐助作用的藥和起引經(jīng)作用的藥,如果要治療疾病,主藥先用,輔藥隨后,然后再用起佐助作用和起引經(jīng)作用的藥,這樣自然就會很合適。如果把起佐助作用的藥當作起引經(jīng)作用的藥來使用,把起引經(jīng)作用的藥當作起佐助作用的藥來使用,稍微不恰當,一定會自己擾亂用藥的規(guī)律,又怎么能夠治療人的疾病呢!”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甲】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節(jié)選自《周亞夫軍細柳》)【乙】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請行。先是,詔分邊兵:總管領萬人,鈐轄②領五千人,都監(jiān)領三千人。寇至御之,則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將不擇人,以官為先后,取敗之道也?!庇谑谴箝喼荼萌f八千人,分為六,各將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賊眾寡,使更出御賊。明年正月,詔諸路人討,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guī)煴┞?,不如俟春深入,賊馬瘦人饑,勢易制也。當據(jù)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钡劢杂闷渥h。仲淹又請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還流亡,城十二砦,羌漢之民,相踵歸業(yè)③。諸羌來者,仲淹皆推心接之。(節(jié)選自《宋史?范仲淹傳》)【注】①砦,同“寨”。②鈐轄:地方統(tǒng)兵官。③相踵歸業(yè):先后回歸家園,恢復正常生產(chǎn)。(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①請以軍禮見

請求

②改容式車

車前的橫木

③使更出御賊

輪流,交換

④城十二砦

把……建為城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介胄之士不拜”中“之”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C

)A.實是欲界之仙都。B.羌漢之民,相踵歸業(yè)。C.拓疆御寇,策之上也。D.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3)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其將固可襲而虜也。答:他們的將軍是一定可以偷襲并俘虜?shù)摹?/p>

②將不擇人,以官為先后,取敗之道也。答:對戰(zhàn)將不加以適當選擇,而只以官品的高低來作為出陣的先后順序這是自取失敗的辦法。

(4)周亞夫被文帝稱贊為“真將軍”,你認為【乙】文中的范仲淹能稱得上“真將軍”嗎?為什么?答:范仲淹謀略過人,關心百姓,深受朝廷信任,可見范仲淹是“真將軍”。

參考譯文:甲: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穿戴著盔甲之將不行跪拜禮,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被噬弦虼硕袆?,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后辭去。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那里的將軍完全可以被偷襲而俘虜,至于周亞夫,難道能夠侵犯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乙:康定元年,元昊謀反,區(qū)延州周圍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動請求前往延州。在此之前,朝廷規(guī)定將領分別統(tǒng)轄邊境駐軍:總管統(tǒng)轄一萬人,鈐轄統(tǒng)轄五千人,都監(jiān)統(tǒng)轄三千人。遇到敵人侵略而要抵御時,就派官品低的將領首先出擊。范仲淹說:“派遣將領不選擇合適的人,而按照官職等級的高低來安排出兵的先后順序,這是自取失敗的原因啊?!庇谑牵ㄋ┢毡闄z閱本州軍隊,得到一萬八千人,并分為六部,每位將領各自統(tǒng)領三千人,分部訓練士兵,根據(jù)敵軍的多少,派遣他們輪流出戰(zhàn)抵御敵人。第二年正月,皇帝下詔命令各路軍隊討伐西夏,范仲淹說:“正月時塞外十分寒冷,我們的軍隊露宿挨凍,不如等到春天再深入敵境,敵軍馬瘦人饑,憑借我軍的勢力容易制服敵軍,我們應當占據(jù)險要之地,開拓疆土抵御敵寇,這是上等的策略?!被实廴坎杉{了他的建議。范仲淹又上奏請求朝廷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的營壘,逐漸召回流亡在外的百姓,把十二座舊要塞改建為城,于是羌族和漢族流亡在外的百姓,先后回歸家園,恢復正常生產(chǎn)。對于前來歸附的羌族人民,范仲淹都誠懇地接納他們。6.閱讀回答問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而后作;征于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疽摇控懹^①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②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再者,不敢縱逸。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③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

,又擾生民?!必懹^六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為敝,不知時政得失,亦不見過,以是滅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盡見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⑤?!咀⑨尅竣儇懹^:唐太宗李世民年號。②存:撫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宮之內(nèi)。⑤存意:用心操勞國事。(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①困于心,衡于慮:

同“橫”,梗塞,不順

②行拂亂其所為:

違背(意愿)

③猶割股以啖腹:

大腿

④若耽嗜滋味:

喜歡,特別愛好

(2)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

B

)A.管夷吾舉于世/于我如浮云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時有物外之趣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D.故卿等為朕之耳目/下車引之(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答:一個人常常是犯了錯誤,以后才能(注意)改正。

(4)【甲】文采用層層推理的方法,開頭先

列舉事例

,接著提出了擔任治國重任的人才必須經(jīng)過磨煉的觀點,然后從正反兩面進行推論,最后概括出

生于憂患

,

死于安樂

的中心論點?!疽摇课奶谡J為“為君之道”首先要

先撫恤百姓(心存百姓)

。(5)【甲】【乙】兩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國的觀點,這些觀點有何異同?請結合選文內(nèi)容分析。答:同:都強調(diào)了治國需賢臣輔佐這一內(nèi)因。甲文強調(diào)朝廷要有嚴格執(zhí)法、直言敢諫的賢士;乙文強調(diào)賢臣猶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勞國事。異:甲文還強調(diào)外因也能導致亡國的觀點,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國侵犯的危險,國家就會滅亡。而乙文沒有涉及外因。

參考譯文:(甲)舜從田地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魚鹽販中被舉用,管仲從獄官手里獲釋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海邊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之間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之苦),使他資財缺乏,使他做事不順,(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內(nèi)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個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后才能改正;內(nèi)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中表現(xiàn)出來,然后才能被人們所了解。在國內(nèi)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國家和外來的禍患,國家常常會滅亡。這樣以后,人們才會明白憂愁患害使人生存發(fā)展,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乙)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侍臣們說:“做國君所應當遵循的原則,必須首先關心百姓。如果用損害百姓的辦法來滿足自身的享樂,那就像從自己腿上割肉來充饑一樣,肚子填飽了,人也就死了。再說,我從不敢放縱自己的欲求。使人身體受到損害的原因不在別的,都是由于自己貪欲才釀成的災禍。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聲色,那么這些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損害也就越大,這樣既妨害國家大事,又擾亂百姓?!必懹^六年,唐太宗對侍臣們說:“古代的昏君,他們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哪些政策的失敗的,帝王不知道自己有哪些過錯,于是漸漸導致國滅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宮之內(nèi),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希望你們諸位起到我的耳目的作用。不要以為國家太平,邊疆安寧,就不用心操勞國事了。”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泵献釉唬骸笆茄傻脼榇笳煞蚝??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保ㄟx自《孟子》)【乙】律①舉劍擬②之,武③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找陨砀啖懿菀?,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選自《漢書·蘇武傳》,有刪改)【注釋】①律:衛(wèi)律,生于漢,任漢使,后投降匈奴。②擬:比劃,這里指用劍做出殺的樣子。③武:蘇武,漢武帝天漢元年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④膏:肥沃,這里作動詞。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1)豈不誠大丈夫哉

誠:

真正,確實

(2)必敬必戒

戒:

謹慎

(3)貧賤不能移

移:

改變,動搖,這里是使動用法或使……動搖

(4)何以女為見

女:

同“汝”,你

2.選出下列句子中與“父命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

D

)A.汝之不惠B.已而之細柳軍C.操蛇之神聞之D.單于愈益欲降之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1)得志,與民由之。答:得志(實現(xiàn)志向)的時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2)單于愈益欲降之。答:單于越發(fā)想要使他投降。

4.【甲】文中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乙】文中蘇武日后不愿再見衛(wèi)律的原因是“

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

”。(用原文回答)5.【甲】文中所說的“大丈夫”之道,在【乙】文中蘇武的身上是如何體現(xiàn)的?請結合兩文內(nèi)容具體分析(分析出一點即可)。答:示例1:蘇武面對衛(wèi)律的舉劍威脅,毫不動搖,正是甲文“大丈夫”之道中“威武不能屈”的體現(xiàn);示例2:面對衛(wèi)律所說的榮華富貴的誘惑,蘇武毫不理睬進而大罵衛(wèi)律,正是甲文“大丈夫”之道中“富貴不能淫”的體現(xiàn);示例3:蘇武此時被匈奴扣留,地位低下,愛國之心卻從未動搖,堅決不向匈奴投降,正是甲文“大丈夫”之道中“貧賤不能移”的體現(xiàn)。參考譯文:【甲】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嗎?他們一發(fā)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無事?!?/p>

孟子說:“這哪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丈夫!’把順從當作準則,是婦女之道。(諸侯在公孫衍、張儀面前竟也像婦人一樣?。┚幼≡谔煜伦顚拸V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xiàn)理想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獨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薄疽摇啃l(wèi)律舉劍對準蘇武,蘇武巋然不動。衛(wèi)律說:“蘇君,我衛(wèi)律以前背叛漢朝歸附匈奴,有幸蒙受單于的大恩,賜我爵號稱王,擁有幾萬部眾,馬牛牲畜漫山遍野,如此富貴。蘇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會像我一樣。白白地讓自己的身軀肥沃荒野,誰又會知道你呢!”蘇武不予回應。衛(wèi)律又說:“你通過我的關系投降,我與你結為兄弟,如今不聽從我的建議,以后即使想再見到我,還能辦得到嗎?”蘇武大罵衛(wèi)律說:“你作為人君的臣子,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主上、離棄雙親,在異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么要見你?”衛(wèi)律知道蘇武最終不可能因威脅而屈服,便稟報單于。單于越發(fā)想要使蘇武投降。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竣俦鄙接薰?,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春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節(jié)選自《愚公移山》)【乙】居衛(wèi)河側者言:河之將決,中流之水必凸起,然不知其在何處也。及棒椎魚集于一處,則所集之處不一兩日潰矣。棒椎魚者,象其形而名,平時不知在何所,至河暴漲乃糜①至。護堤者見其以首觸岸,如萬杵齊筑②,傳響不絕,則決在斯須間③矣,此為數(shù)④也!然唐堯洪水,天數(shù)也;神禹隨刊⑤,則人事也。惟圣人不委⑥過于天,先事而籌謀,后事而補救。(節(jié)選自《閱微草堂筆記》,有刪改)注釋:①麋(qún):成群。②筑:猛搗。③須間:轉瞬間。④數(shù):天數(shù)。⑤神禹隨刊:大禹實地勘察,因勢利導。⑥委:推卸。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年且九十

且:

將近

(2)始一反焉

反:

同“返”,往返

(3)固不可徹

徹:

通達/改變

(4)傳響不絕

響:

回聲/聲音/響聲

2.請選出對【乙】文畫波浪線句子的翻譯及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棧?/p>

B

)A.然不知其在何處也。翻譯:但不知道它將在什么地方。

理解:作者在此想告訴我們“將決之河”在什么地方。B.象其形而名。翻譯:像棒椎的形狀而得名。

理解:作者解釋了魚得名的原因。3.面對困難時,有人采取保守的態(tài)度:【甲】文中的智叟認為愚公“以殘年余力”去移山是“①

不惠/汝之不惠

”(原文)之舉;【乙】文中居衛(wèi)河側者與護堤者看到棒椎魚聚集一處用頭撞岸,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