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qū)2025屆中考歷史模擬預測題含解析_第1頁
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qū)2025屆中考歷史模擬預測題含解析_第2頁
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qū)2025屆中考歷史模擬預測題含解析_第3頁
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qū)2025屆中考歷史模擬預測題含解析_第4頁
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qū)2025屆中考歷史模擬預測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qū)2025屆中考歷史模擬預測題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廣東首座北伐戰(zhàn)爭紀念館位于韶關市,展館內有大量孫中山先生及北伐戰(zhàn)爭時期的實物及歷史圖片,免費向廣大市民與游客開放。那么,北伐戰(zhàn)爭的最大成就是()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統(tǒng)治B.完成了反封建的革命任務C.推動了全國工農運動的高D.結束了軍閥割據混戰(zhàn)局面2.日本是一個善于模仿的國家,古代日本向中國學習,大化改新學習的是中國哪一時期的制度文化A.夏商周時期B.秦漢時期C.隋唐時期D.宋元時期3.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它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其中便利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的規(guī)定是A.割讓遼東半島、等B.賠償白銀二億兩C.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D.增設通商口岸等4.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一直對“三農”問題比較關注,下面哪項措施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A.土地改革運動 B.建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C.人民公社化運動 D.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1935年到1942年,美國“工程進展署”花費了130多億美元修建眾多公共工程,具體項目見下表。據此判斷其主要目的()公共建筑新道路新橋梁新機場地下水道12.2萬幢66.4萬英里7.7萬座285個2.4萬英里A.恢復工業(yè)生產 B.緩解就業(yè)壓力C.興辦公共工程 D.推廣科技成果6.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共同歷史影響是A.都推翻了本國的封建專制制度B.都促進了本國的資本主義發(fā)展C.都推翻了外國的殖民統(tǒng)治D.都沉重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7.司馬光說:“(漢武帝)異于秦始皇無幾矣。”二者的類似之處有:()①加強中央集權②加強思想控制③派兵攻打匈奴修長城④統(tǒng)一貨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8.歷史學家樊樹志在《國史十六講》中曾經指出:“傳統(tǒng)的內陸小農思想指導下的對外政策,進取不足,保守有余,以天朝大國乃世界中心自居,把外國一律視為蠻夷,既居高臨下,又處處防范?!蹦敲?,清朝前期的對外政策是A.主動與外國交往B.開放的對外政策C.完全孤立隔絕D.閉關鎖國9.杜甫在《無家別》中寫道:“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泥徍嗡??一二老寡妻。”這首詩主要反映了A.五代十國的更迭B.安史之亂的影響C.宦官專權的嚴重D.黃巢起義的破壞10.中國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共同點是A.都主張學習西方技術B.都以發(fā)展資本主義為目的C.都沒有改變社會制度D.都使國家走上富強道路11.西周時期已形成一套較完備的國家政治體系,其中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且加強了其統(tǒng)治的制度是A.禪讓制 B.分封制 C.縣制 D.科舉制12.小明周末在家看了一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該紀錄片一共分為五集:第一集——奉使西洋;第二集——涉滄溟;第三集——云帆高張;第四集——際天極地;第五集——天下同福。該紀錄片描寫的主人公應是A.岳飛B.鄭和C.鄭成功D.戚繼光13.考古發(fā)現是我們了解史前社會歷史和探究歷史真相的重要依據。下列事件屬于考古發(fā)現的是A.炎帝改進農具,教人農耕B.半坡人制作的人面魚紋彩陶盆C.《史記》記載黃帝與蚩尤大戰(zhàn)于涿鹿D.北京人能夠人工取火14.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形勢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歐盟成立,俄羅斯走出低谷,“東方巨龍”騰飛。這反映了:A.經濟全球化區(qū)域化趨勢加速發(fā)展B.美國主導的單極格局形成C.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建立D.政治多極化趨勢的發(fā)展15.1921年3月,李大釗給河南鄭州工人講課。當時學習的工人姜海世回憶道:李大釗很幽默地說,“工”字下邊加個“人”字,連起來就是“天”,工人階級前途遠大。全中國四萬萬同胞團結起來,將來要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好的中國。工人們聽了都很高興。這段回憶說明()A.李大釗建立了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團體B.李大釗向工人宣傳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綱領C.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介紹D.李大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16.如圖所示,騎自行車身著“1953”工作服的勞動者,將寫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接力棒,交給騎摩托車身著“1954”工作服的勞動者。這些信息反映了《敬祝進步》A.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B.三大改造即將大規(guī)模開展C.國有企業(yè)生產經營自主權擴大D.“一五”計劃建設熱情高漲17.下圖幅圖畫摹繪自敦煌莫高窟壁畫。這些原是北方少數民族坐具,后引入內地。根據所學知識,判斷這些坐具逐漸融入漢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最有可能是發(fā)生于下列哪一時期A.秦漢時期B.魏晉南北朝時期C.隋唐時期D.宋元時期18.新中國成立后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黨所犯嚴重錯誤主要有三:經濟建設急于求成,所有制結構急于求純,階級斗爭擴大化。這些錯誤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損失。其中“所有制結構急于求純”是指()A.“大躍進” B.人民公社化運動C.土地改革 D.改革開放19.2018年12月3日,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籌備委員會通告,各項籌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一制度A.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誕生B.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施C.在各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qū)普遍實行D.和特別行政區(qū)權力等同20.莊園是中世紀西歐社會經濟的一個顯著特色。下列關于中世紀西歐莊園生活農民生活的描述,不準確的是A.從9世紀開始,莊園作為一種新的農業(yè)經濟組織形式流行開來B.莊園內的“直領地”由領主耕種,“份地”由佃戶耕種C.領主不能隨意沒收佃戶中的自由農民的上地D.莊園法庭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沒有固定開庭地點21.2018年是一戰(zhàn)結束一百周年。一戰(zhàn)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國集團;而一戰(zhàn)爆發(fā)后,意大利卻倒向協(xié)約國集團,這反映的實質是A.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一切以利益為轉移B.意大利反復無常,不講信譽C.協(xié)約國集團一開始就穩(wěn)操勝券D.協(xié)約國方面進行的是正義性質的戰(zhàn)爭22.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志事件是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C.四五運動D.鄧小平出來主持工作23.侵略與反抗是中國近代史的主題。下圖中國近代史坐標軸上,"1856一1860"年爆發(fā)的事件是A.洋務運動 B.義和團運動C.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D.太平天國運動24.從“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關系展現出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兩國“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開始于A.1953年簽訂《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B.1971年聯合國恢復中國合法席位C.1972年簽署《中美聯合公報》D.1979年簽署《中美建交公報》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根據下列提示寫出相應的內容: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戰(zhàn)略大轉移是:________。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了2003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是:________。為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是:________。中國歷史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是:________。26.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1)工業(yè)革命使英國的生產組織形式從________變?yōu)榇蠊S。(2)使科學與技術第一次緊密結合的是________革命。(3)二戰(zhàn)后,隨著互聯網的逐漸普及,人類社會由此步入________時代。27.18世紀的_____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_____的法令,俄國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9年5月4日,北京高校學生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的口號走上街頭,為拯救民族危亡奔走呼號。6月3日大逮捕之后,學生的愛國斗爭一度面臨夭折的危險,工人階級和其它民眾走到斗爭前臺,局面就立即改觀。就如上海學聯在告同胞書中指出:“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工界罷工不及五日,曹、章、陸去”。——摘自羅荔戴平安《五四運動中的青年學生和工人階級》(1)據材料,指出五四運動的性質。(2)小歷同學認為,在中國民主革命進程中,五四運動起到了分水嶺的作用。你同意他的看法嗎?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29.(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為了鞏固農民經濟和提高生產力,以及為了確切地規(guī)定農民應負擔的國家義務,……在納稅后剩余的一切糧食、原料和飼料,農民可以全權處理……﹣﹣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決議(節(jié)錄)材料二:1913﹣1925年俄國(蘇俄或蘇聯)糧食產量年份項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糧食產量(億普特)39.7922.1334.5544.24材料三:1933年5月,發(fā)布《農業(yè)調整法》,強制農民減少耕地面積和牲畜繁殖,以提高農產品的價格,解決農副產品過剩問題;國家對縮減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進行補貼。……所謂“新”指的是(美國)拋棄了自1776年以來所確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競爭的基本原則,實現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全面干預和調節(jié)。﹣﹣節(jié)選自《從分散到整體的世界史》材料四:在20世紀世界現代化進程中,不同的國家,經濟發(fā)展模式也不盡相同。以英、美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蘇聯、中國為代表的“計劃經濟”模式,都可能使一個國家完成工業(yè)化,實現經濟轉型,但這兩種模式走向極端和僵化后,也會造成嚴重弊病。請回答:從材料一可以判斷出,蘇俄當時實行了什么政策?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1913年﹣1921年俄國(蘇聯)糧食產量變化的原因?據材料二概括1921﹣1925年俄國(蘇俄)糧食產量變化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這一變化趨勢的主要原因?材料三反映了美國歷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結合材料三說出其特點?根據所學史實,回答下列問題:①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英、美為代表的“自由放任”的經濟模式產生了什么消極影響?②“計劃經濟”模式對蘇聯國民經濟發(fā)展造成了什么嚴重后果?最終,哪一國家的改革成功突破了“計劃經濟”模式?以上是兩種不同意識形態(tài)國家的成功改革,從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30.(7分)閱讀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問題。材料一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知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tǒng)、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力;總統(tǒng)和議員由選舉產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腥A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材料分別與哪一法律文獻有關。分別概括這些法律文獻頒布的意義。(2)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歸納上述法律文獻體現的共同原則。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各軍閥在不同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下為了爭奪地盤,擴充實力,連年混戰(zhàn),民不聊生。打到軍閥及一切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的迫切要求。北伐戰(zhàn)爭則是在中國國民黨領導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以蔣介石為總司令,于1926年7月發(fā)動的一場統(tǒng)一戰(zhàn)爭,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統(tǒng)一中國,口號是“打到列強除軍閥”。經過不到一年的戰(zhàn)爭,北伐戰(zhàn)爭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統(tǒng)治,故A符合題意;完成了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推動了全國工農運動的高、結束了軍閥割據混戰(zhàn)局面與史實不符,故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军c睛】抓住題干關鍵詞“最大成就”是解題的關鍵,經過不到一年的戰(zhàn)爭,北伐戰(zhàn)爭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統(tǒng)治。2、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六七世紀的日本非常混亂,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通過改革,使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解決本題要主要區(qū)分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明治維新,大化改新中日本學習中國的隋唐制度文化,明治維新中日本向西方學習。3、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便利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的規(guī)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關條約》規(guī)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從此,帝國列強取得了在中國直接投資開辦工廠的權利;因此只有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4、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58年,全國出現了大辦食堂的人民公社化運動。它是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產生的嚴重失誤,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阻礙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導致糧食生產產量連連下降,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措施都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不符合題意。故選C。5、B【解析】根據表格中涉及的工程項目可知,這些項目都屬于公共工程,體現了羅斯福新政時期為了緩和就業(yè)壓力,采取的興辦公共工程的措施。故選C。6、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法國大革命的共同點是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三國的資產階級都取得勝利,掌握了政權,對歐美各國革命都有很大影響。所以答案選B考點: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歷史上冊?步入近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7、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秦始皇與漢武帝都加強中央集權,加強封建統(tǒng)治,秦朝創(chuàng)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國勢力;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秦始皇“焚書坑儒”一樣,都是為了鞏固中央集權,都束縛了思想;漢武帝經濟上實行鹽鐵專賣,收回鑄幣權,秦始皇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等;故①②④屬于秦始皇與漢武帝統(tǒng)治的共同點,故C符合題意;秦始皇派兵攻打匈奴修長城,漢武帝派兵攻打匈奴但沒有修長城,故③是他們的不同點,故含有③的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军c睛】抓住題干關鍵詞“(漢武帝)異于秦始皇無幾矣”是解題的關鍵,秦皇漢武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上都加強了統(tǒng)治,鞏固大一統(tǒng)局面。8、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禁止國人出海貿易。嚴格限制外商來華貿易,對來船的數量、通商口岸地點等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只留廣州一地為通商口岸,只準廣州十三行經營管理貿易。因此清朝前期的對外政策是閉關鎖國。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9、B【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亂世各東西.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天寶年間遭逢亂世,鄉(xiāng)親四處逃難,田園房屋荒廢,蒿藜叢生,滿目寂寞凄涼的景象;“世亂”指的是安史之亂。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B。10、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中國的洋務運動19世紀9年代破產,并沒有改變社會制度,洋務運動也是一場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與明治維新一樣都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故A符合題意;日本明治維新以發(fā)展資本主義為目的,故B不合題意;中國洋務運動沒有改變社會制度、沒有使國家走上富強道路,故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军c睛】本題是對比分析題,考查學生的歷史解釋核心素養(yǎng)。11、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擴大了疆域,維護了西周的統(tǒng)治,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2、B【解析】

依據題干關鍵詞“奉使西洋、云帆高張、際天極地、天下同?!笨芍藘热菖c鄭和下西游有關。明成祖稱帝后,派鄭和率領船隊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同時也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描繪了我國明代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反映了鄭和乘船在波濤洶涌的海上馳騁猶如平地,表現其鎮(zhèn)定和自信;1405﹣1433年,明成祖派鄭和七次下西洋,經歷亞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和友好關系,故B符合題意;岳飛、鄭成功、戚繼光與題干無關,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军c睛】抓住題干關鍵詞“奉使西洋、云帆高張、際天極地、天下同?!笔墙忸}的關鍵,明成祖稱帝后,派鄭和率領船隊出使西洋;“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描繪了我國明代鄭和下西洋的壯舉。13、B【解析】

依據題干“屬于考古發(fā)現的是”,炎帝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屬于遠古傳說,故A不符合題意。半坡人制作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屬于考古發(fā)現的實物史料,故B符合題意?!妒酚洝酚涊d黃帝與蚩尤大戰(zhàn)于涿鹿屬于文獻記載,故C不符合題意。北京人能夠人工取火屬于考古發(fā)現的研究結果,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4、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歐盟成立,俄羅斯走出低谷,“東方巨龍”騰飛體現了兩極格局結束,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fā)展,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15、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的勝利發(fā)展,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不少知識分子開始走向工人群眾。他們幫助工人組織工會,開辦勞動補習學校和工人識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啟發(fā)工人的階級覺悟。馬克思主義開始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結合題干材料可知,這段回憶說明李大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與材料表達的意圖不符。故選D。16、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漫畫中的“你的任務超額完成啦”,“我相信你”,以及由騎自行車到騎摩托車的喻意可以看出,新中國對一五計劃的建設熱情高漲。選項D符合題意;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是在1957年;1953年三大改造已經開展;國有企業(yè)生產經營自主權擴大是在改革開放時期。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7、B【解析】

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可知,所示的三幅圖畫摹繪自敦煌莫高窟壁畫,這些原是北方少數民族的坐具,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引入內地,它們的引入豐富了漢族生活,同時也促進了民族融合,所以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18、B【解析】

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經濟建設急于求成,所有制結構急于求純,階級斗爭擴大化”分別指的是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及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化運動過于強調“一大二公”,公有制高,所有制結構急于求純,生產關系的調整不符合當時生產力水平,故B項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相關知識,結合人民公社化運動過于強調“一大二公”分析即可。19、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民族區(qū)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主要實施于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并非所有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C不符合題意,民族區(qū)域自治是在第一屆政協(xié)會議的《共同綱領》中規(guī)定的,建國后全面實施,A不符合題意;民族區(qū)域自治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施的,B符合題意;民族區(qū)域自治的地方依然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特別行政區(qū)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制度。故D不符合題意,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20、B【解析】

依據關鍵信息“不準確”,結合課本所學,莊園的土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自己保留,直接經營,成為“直領地”,通過占莊園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歸領土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戶的“份地”,是佃戶生活的來源。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地領主的“直領地”。B項符合題意;從9世紀開始,一種新的農業(yè)經濟組織形式流行開來,這就是莊園。A項不合題意;自由農民是獨立的小生產者,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具和財產,有份地保有權,主不能隨意沒收佃戶中的自由農民的上地。C項不合題意;莊園法庭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一般是每隔一段時間為解決一批問題而開庭一次。法庭開庭地點也不固定。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21、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同盟國成員意大利加入到協(xié)約國集團一方作戰(zhàn),這反映了實質問題是帝國主義國家的利益原則,“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即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一切以利益為轉移。所以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22、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976年10月6日晚,華國鋒、葉劍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執(zhí)行黨和人民的意志,對江青、張春橋、王洪文、姚文元及其在北京的幫派骨干實行隔離審查,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故B項正確。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A項發(fā)生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之前,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四五運動為后來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奠定了偉大的群眾基礎,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后鄧小平出來主持工作,D項錯誤。A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23、C【解析】

依據題干"1856一1860"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6年,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擴大侵略權益,英法聯軍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項符合題意;洋務運動的時間是19世紀60-90年代,A項不符合題意;義和團運動的時間是1898年,B項不符合題意;太平天國運動的時間是1851-1864年,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军c睛】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的關鍵時間"1856一1860",結合四個選項的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利用排除法解答問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時間是1856-1860年,洋務運動的時間是19世紀60-90年代,義和團運動的時間是1898年,太平天國運動的時間是1851-1864年。24、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領導人以戰(zhàn)略家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實現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簽署《中美聯合公報》,重新打開中美交往的大門。1979年建立外交關系以來,中美關系歷經風雨,取得了歷史性進展。所以答案選C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紅軍長征土地改革中共七大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析】

(1)依據所學可知,長征的勝利,實現了紅軍的戰(zhàn)略大轉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長征所表現出來的必勝信念和不怕犧性的英雄氣概,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繼續(xù)前進的強大動力。(2)依據所學可知,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身成為土地的主人。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yè)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為國家的工業(yè)化建設準備了條件。(3)依據所學可知,為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是中共七大。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zhàn)后的奮斗方向。(4)依據所學可知,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我國從此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军c睛】掌握紅軍長征、土地改革、中共七大、十一屆三中全會等史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26、手工工場第二次工業(yè)信息【解析】

(1)18世紀末期,英國率先開始工業(yè)革命,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fā)明紡紗機,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機器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到19世紀,傳統(tǒng)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替代。(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主要是技術工人的創(chuàng)造,隨著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展開,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迅速發(fā)展,科學研究也取得重大進步,新技術新發(fā)明層出不窮并運用于生產,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開始,這時科學研究同工業(yè)生產緊密相結合。(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信息時代”。27、彼得一世農奴制【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彼得一世進行了改革,這次改革以強兵和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為目標,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俄國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反帝反封建。(2)判斷:同意。理由:五四運動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五四運動在斗爭中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體現出這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成為運動的主力,是五四運動的初步勝利的重要因素,顯示出偉大力量。五四運動后中國無產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有了強有力的領導核心等。【解析】

(1)依據題干材料“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我同意小歷的看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在斗爭中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口號,體現出這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成為運動的主力,是五四運動的初步勝利的重要因素,顯示出偉大力量。五四運動后中國無產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有了強有力的領導核心等。【點睛】此題應注意五四運動等知識的識記與掌握。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成為運動的主力,并顯示出偉大的力量。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29、(1)新經濟政策。(2)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3)糧食產量增長;實行了新經濟政策。(4)羅斯福新政;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5)①消極影響:爆發(fā)了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②影響: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偏重重工業(yè)發(fā)展,農業(yè)和輕工業(yè)落后);中國。(6)改革是一個國家或社會前進和發(fā)展的動力。只有不斷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才能使國家更加強大,否則就會落后陷入挨打的局面?!窘馕觥?/p>

(1)根據材料“為了鞏固農民經濟和提高生產力,以及為了確切地規(guī)定農民應負擔的國家義務,……在納稅后剩余的一切糧食、原料和飼料,農民可以全權處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俄當時實行了新經濟政策。1921年,蘇俄放棄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廢除余糧收集制。(2)根據材料“1913﹣1925年俄國(蘇俄或蘇聯)糧食產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3年﹣1921年俄國(蘇聯)糧食產量變化的原因是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國內外的反動敵人企圖把它扼殺在搖籃中,蘇俄爆發(fā)了內戰(zhàn),為了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打敗敵人,蘇俄實施了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規(guī)定實行余糧收集制,國家對糧食壟斷,禁止貿易、保存和私藏糧食,這項政策是一種為贏得戰(zhàn)爭而采取的非常經濟措施,對于打敗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聯合反撲起了重要作用,但它不利于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3)根據材料“1913﹣1925年俄國(蘇俄或蘇聯)糧食產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1925年俄國(蘇俄)糧食產量產量不斷增長。1921年,蘇俄放棄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廢除余糧收集制,到1925年底,蘇聯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