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廣西欽州市浦北縣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黃赤交角存在的原因是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B.黃赤交角的度數就是回歸線的度數C.若太陽直射15°N,則75°S及其以南地區(qū)出現極夜D.夏至日晨昏線與經線的交角度數與黃赤交角相同2.若其他條件不變,黃赤交角縮小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北半球熱帶的緯度范圍擴大10°B.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擴大10°C.北寒帶的緯度范圍縮小10°D.北京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季節(jié)變化幅度擴大10°【答案】1.A2.C【解析】【1題詳析】黃赤交角的存在是因為地球自轉軸與地球公轉平面即黃道面并非垂直,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是黃赤交角存在的結果而非原因,A錯誤;讀圖可知,黃赤交角的度數就是直射點移動的最高緯度,即回歸線的度數,B正確;太陽直射點緯度與和晨昏圈相切的緯度互余,C正確;晨昏線與任意經線的夾角與直射點緯度相同,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的交角度數為23.5,與黃赤交角相同,D正確。本題要求選不正確的,故選A?!?題詳析】讀圖可知,若黃赤交角縮小10°,則北半球熱帶的緯度范圍縮小10°,A錯誤;北極圈的緯度與回歸線緯度互余,所以北極圈緯度增大10°,北極圈更靠近北極點,遠離赤道,所以北寒帶縮小了10°,因此北溫帶緯度范圍增大了20°,C正確,B錯誤;黃赤交角減少10°,則北回歸線度數也減少10°,故北京夏至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縮小10°,冬至正午太陽高度增大10°,北京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季節(jié)變化幅度縮小20°,D錯誤。故選C。下圖為地球公轉軌道局部圖,P點為地球上的某點,陰影部分為晝半球。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此日在()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4.當P點夜長達到一年中最短時,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分布位置正確的是()【答案】3.A4.A【解析】【3題詳析】圖中陰影區(qū)表示晝半球,晨昏圈與經線圈重合,所以該日為春分日或秋分日,B、D錯;圖中自轉、公轉方向為逆時針,根據地軸傾斜方向與公轉方向可以推斷出太陽直射點即將進入北半球,所以該日為春分日,A對、C錯。故選A?!?題詳析】P點位于北半球,當夜長達一年中最短時,為北半球夏至日。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移動而移動,對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此時副熱帶高氣壓帶位置偏北,故選A。讀我國江南地區(qū)某河谷剖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5.該河谷的成因是()A.地殼下沉,流水沉積 B.地殼抬升,流水沉積C.地殼下沉,流水侵蝕 D.地殼抬升,流水侵蝕6.該河谷地區(qū)最適宜聚落布局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答案】5.D6.D【解析】【5題詳析】讀圖可知,甲丁兩處有大量的河流沉積物,說明最初位于河流的谷底,現在甲丁兩處高于現代河谷,說明該地經歷過地殼抬升作用,而該河谷不斷加深,應為地殼抬升、流水侵蝕共同作用的結果,D正確。ABC錯誤。故選D?!?題詳析】丁地為河谷階地,地勢較高且開闊平坦,土層深厚,可避免水患,同時用水方便,利于耕作,最適宜聚落布局,D正確;乙、內兩地洪水期易被淹沒,甲地比丁地面積小,ABC錯誤。故選D。下圖示意我國東南沿海某地區(qū)地質構造圖中J、T、a1、a2、Q1、Q2代表不同類型的沉積巖巖層。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斷層()A.形成較a1巖層晚 B.對T巖層影響較大 C.所在地區(qū)地貌單一 D.對Q2巖層沒有影響8.斷層形成之前,①②之間的地質構造有利于()A.積蓄地下水 B.儲存石油 C.發(fā)現自流井 D.溫泉噴涌9.該地區(qū)地質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是()A.固結成巖—外力侵蝕—褶皺產生—斷層形成 B.巖漿侵入—褶皺產生—斷層形成—外力侵蝕C.固結成巖—褶皺產生—外力侵蝕—斷層形成 D.巖漿侵入—斷層形成—褶皺產生—外力侵蝕【答案】7.A8.B9.C【解析】【7題詳析】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斷層以上的巖層為T巖層,在T巖層與交界處以上為完整的巖層,說明斷層發(fā)生在巖層形成之后、T巖層形成之前,即圖中斷層形成較a巖層晚,對T巖層沒有影響。A正確,BCD錯誤。故選A?!?題詳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從①到②,巖層中間老兩翼新,說明斷層形成之前①②之間的地質構造為背斜,該地質構造是良好的儲油構造。向斜有利于積蓄地下水,自流井和溫泉噴涌均位于斷層。B正確,ACD錯誤。故選B?!?題詳析】據圖分析可知,沉積物在重力和壓力作用下固結成巖,形成沉積巖,在水平擠壓力的作用下巖層發(fā)生彎曲變形,產生褶皺,后經外力侵蝕形成背斜谷,最后巖層發(fā)生斷裂形成斷層。C正確,ABD錯誤。故選C。下圖為北美部分區(qū)城某時刻的海平面等壓線天氣圖,在此刻之前,M地附近經歷了天氣系統的演變。完成下面小題。10.圖示天氣形勢最可能出現在()A.一月 B.四月 C.七月 D.十一月11.此時西海岸()A.氣壓比同緯度兩側高 B.氣壓比同緯度東海岸高C.南部容易出現晴朗天氣 D.南部容易出現陰雨天氣12.M地在此刻之前最有可能經歷了()A.暖鋒的形成 B.暖鋒的合并 C.冷鋒的合并 D.冷鋒的北上【答案】10.A11.D12.C【解析】【10題詳析】區(qū)域表示北美地區(qū)。圖中,根據站點氣溫可知,陸地上氣溫多為0℃以下,可判斷為冬季,且區(qū)域多高壓系統,最可能出現在1月前后,A正確,BCD錯。故選A?!?1題詳析】根據材料判斷,西海岸的氣壓線向數值高的地方凸出,所以西海岸的氣壓值比兩側低,且讀圖可知,西海岸氣壓比同緯度東海岸低,A、B錯誤。讀圖,西海岸南部出現低壓中心,盛行上升氣流,容易出現陰雨天氣,D正確,C錯誤。故選D。【12題詳析】根據材料,在此刻之前,M地附近經歷了天氣系統的演變,讀圖,M地東側出現鋒面氣旋系統,鋒面氣旋系統中的冷鋒向東南方向移動。同時,M地東北側也有冷鋒系統,應是受強大冷高壓的影響,推動冷空氣向東南方向運動。圖中兩個冷鋒系統的鋒線幾乎重合,M地氣壓高,氣溫低,由此可推測M地在此刻之前最有可能經歷了冷鋒的合并,C正確,ABD錯誤。故選C。2019年7月23日正值大暑,我國多地出現高溫天氣,下圖示意2019年7月下旬的某日我國部分地區(qū)高溫區(qū)域預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導致高溫天氣集中于長江流域的主要因素是()A.準靜止鋒 B.副熱帶高壓C.地形地勢 D.太陽輻射14.與我國華北地區(qū)相比,7月下旬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A.晝夜溫差較大 B.陰雨天氣增多C.太陽活動增強 D.霧霾天氣頻發(fā)【答案】13.B14.A【解析】【13題詳析】材料“2019年7月下旬的某日我國部分地區(qū)高溫區(qū)域預報”,說明此時正值北半球夏季,結合圖示可知長江流域位于30°N附近。夏季海洋比陸地氣溫低,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中心位于海洋,此時長江流域受副熱帶高壓脊影響,氣流下沉,多晴朗高溫天氣,故B正確;長江流域的準靜止鋒出現在5、6月份,A錯誤;長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區(qū)多為平原地形,利于熱量的擴散,而封閉地形易導致高溫,C錯誤;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太陽高度角更大,太陽輻射更強,D錯誤;故選B。【14題詳析】我國華北地區(qū)7、8月份為雨季,陰雨天氣增多,而7月下旬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多伏旱天氣,陰雨天氣少,B錯誤;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伏旱天氣多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氣溫高,夜間大氣的保溫作用弱,氣溫較低,故晝夜溫差較大,A正確;太陽活動與月份無關,C錯誤;霧霾天氣頻發(fā)于冬季,D錯誤;故選A。霜是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達到飽和,并且地面溫度低于0℃,在物體上直接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現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現的霜叫終霜,霜凍對農作物的影響較大。下圖是石家莊某地理學習小組通過長期收聽天氣預報繪制的我國東部地區(qū)平均初霜、終霜日期折線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我國東部地區(qū)初霜、終霜出現時間差異很大,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因素是()A.作物品種 B.海陸位置 C.緯度位置 D.地形因素16.利于霜凍發(fā)生的條件是()A.晝夜溫差小 B.夜間多云 C.強風 D.大氣逆輻射弱【答案】15.C16.D【解析】【15題詳析】根據圖中分析可知,緯度越高,氣溫越低,初霜開始時間越早,終霜結束時間越晚,故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因素應該是緯度差異,C正確;作物品種對東部地區(qū)初霜、終霜出現時間差異沒有影響,A錯;無法判斷我國東部地區(qū)初霜、終霜出現時間差異與海陸位置和地形的相關性,BD錯誤。所以選C?!?6題詳析】如果晝夜溫差小,一天中最高氣溫不高,蒸發(fā)較弱,大氣中水汽較少,最低氣溫不會太低,不利于水汽的凝結,不利于霜的形成,故A錯誤;夜間多云可以增加大氣逆輻射,會縮小晝夜溫差,不利于霜的形成,故B錯誤;風力強弱與霜凍的出現關系不大,霜凍出現的條件主要是近地面有水汽和降溫,故C錯誤;大氣逆輻射弱,地表在夜間氣溫會較低,有利于水汽的凝結,利于霜凍出現,故D正確。所以選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甲圖為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軌跡圖,乙圖為地球公轉二分二至日圖,丙圖為太陽光照圖,丁圖示意我國不同緯度的四個城市分布。讀四幅圖,完成下列要求。(1)丙圖所示節(jié)氣對應乙圖中的_______位置,直射點對應甲圖中的_______點。(2)乙圖中地球處于②位置時,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規(guī)律為________,公轉速度_________(填“較快”或“較慢”)。(3)丙圖所示日期,丁圖中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晝最長的是________,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是_______。(4)丙圖中,此時北京時間是_______;M點所在緯線在圖示這一日的正午太陽高度是________?!敬鸢浮浚?)④D(2)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較慢(3)??诠枮I(4)17:0066°34′【解析】【小問1詳析】讀圖可知,丙圖地球順時針方向自轉,為以南極點為中心的俯視圖。圖中南極圈內有極晝現象,故該日節(jié)氣為冬至,對應乙圖中的④位置,此時直射南回歸線,故直射點對應甲圖中的D點。【小問2詳析】讀圖可知,乙圖中地球處于②位置時北極圈出現極晝?yōu)橄闹寥眨栔鄙浔被貧w線,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規(guī)律為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靠近遠日點,公轉速度較慢。【小問3詳析】讀圖可知,丙圖所示日期是12月22日,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低晝越長,故丁圖中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晝最長的是??冢卑肭蚋鞯鼐暥仍礁?,正午太陽高度越小,故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的是哈爾濱?!拘?詳析】讀圖可知,丙圖中,M點處于晨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為6點,經度為45°W,與北京時間相差11小時,北京在東側,加11小時,則此時北京時間是17:00;該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M點位于赤道上,故正午太陽高度H=90°-23°26′=66°34′。18.下左圖為某地地質構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圖。下右圖為干旱型沖積扇(旱扇)和濕潤型沖積扇(濕扇)示意圖。(1)說出左圖中甲、乙、丙三處地質構造的名稱,并簡述丙地貌的成因。(2)描述沖積扇形成的原因,說明我國西北地區(qū)旱扇夏季發(fā)育最活躍的原因。(3)簡述旱扇和濕扇沉積物顆粒變化的共同特征,并說明旱扇發(fā)育面積通常較濕扇小的主要原因。【答案】(1)甲為斷層,乙為背斜,丙為向斜。成因:向斜槽部受擠壓力,巖層堅硬.不易被侵蝕,形成山地。(2)河流攜帶泥沙在出山口,地形變得平坦,流速減緩,泥沙堆積形成。西北地區(qū),降水少,河流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夏季冰川融化補給量大,河流侵蝕搬運大量泥沙在出山口堆積。(3)共同特征:沉積物顆粒都是自扇頂向扇緣逐漸減小。主要原因:早扇由時令河沖積形成,濕扇由常流河沖積形成,常流河流量較大。因此早扇發(fā)育面積通常較濕扇小?!窘馕觥俊拘?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處巖層出現斷裂錯位,因此屬于斷層構造;乙處巖層中心老兩翼新,為背斜構造;丙處巖層中心新兩翼老,屬于向斜構造,丙處由于槽部受擠壓,巖石變得堅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蝕,最終形成山地?!拘?詳析】河流流經山地,地勢起伏大,流速快,侵蝕作用強,攜帶大量泥沙在出山口,地形變得平坦,流速減緩,泥沙堆積形成的扇形地貌。西北地區(qū),氣候干旱降水少,河流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夏季溫度高,冰川融化補給量大,河流侵蝕作用強,搬運大量泥沙在出山口堆積?!拘?詳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兩者都是流水沉積形成的,因此顆粒物都現出由扇頂到緣逐漸較小的特點。早扇是由時令河沖積而成的,時令河的水量小,因此帶來的泥沙量有限,早扇的規(guī)模較??;濕扇是由常年河流沖積而成的,河流的流量大,攜帶泥沙多,因此規(guī)模較大。19.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每年秋季至初春季節(jié),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沿海低地會出現一種強勁的干熱風,被稱為“圣塔安娜風”(如下圖),一般為東北風?!笆ニ材蕊L”引發(fā)的火災對當地廣闊的森林影響巨大。(1)據圖文資料分析“圣塔安娜風”的形成原因。(2)簡要分析“圣塔安娜風”在當地易引起火災的原因?!敬鸢浮浚?)冬半年,內陸高原荒漠地區(qū)形成冷高壓,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沿海地區(qū)位于冷高壓西南部,盛行東北風;該氣流由高原吹向沿海低地的過程中,下沉增溫,形成于熱的“圣塔安娜風”。(2)“圣塔安娜風”為干熱風,易引發(fā)火災;該風風力強勁,易助長火勢;當地森林面積大,此時節(jié)枯枝落葉多,易發(fā)火災?!窘馕觥俊拘?詳析】由題中材料可知,每年秋冬季節(jié),陸地冷高壓驅使冷空氣向沿海推進,而加利福尼亞州處于落基山和海岸山脈的西側,冷空氣推進時被迫下沉,下沉增溫,而且該地落差較大,下沉增溫強烈,升溫快,加上加州南部山谷走向與冷空氣走向一致,使其風速加快形成干熱的“圣塔安娜風”?!拘?詳析】結合材料可知,“圣塔安娜風”在當地易引起火災的原因是“圣塔安娜風”為干熱風,易引發(fā)火災;該風風力強勁,易助長火勢;當地森林面積大,每年秋季至初春季節(jié)時節(jié)枯枝落葉多,天干物燥,易發(fā)火災。
廣西欽州市浦北縣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黃赤交角存在的原因是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B.黃赤交角的度數就是回歸線的度數C.若太陽直射15°N,則75°S及其以南地區(qū)出現極夜D.夏至日晨昏線與經線的交角度數與黃赤交角相同2.若其他條件不變,黃赤交角縮小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北半球熱帶的緯度范圍擴大10°B.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擴大10°C.北寒帶的緯度范圍縮小10°D.北京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季節(jié)變化幅度擴大10°【答案】1.A2.C【解析】【1題詳析】黃赤交角的存在是因為地球自轉軸與地球公轉平面即黃道面并非垂直,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是黃赤交角存在的結果而非原因,A錯誤;讀圖可知,黃赤交角的度數就是直射點移動的最高緯度,即回歸線的度數,B正確;太陽直射點緯度與和晨昏圈相切的緯度互余,C正確;晨昏線與任意經線的夾角與直射點緯度相同,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晨昏線與經線的交角度數為23.5,與黃赤交角相同,D正確。本題要求選不正確的,故選A?!?題詳析】讀圖可知,若黃赤交角縮小10°,則北半球熱帶的緯度范圍縮小10°,A錯誤;北極圈的緯度與回歸線緯度互余,所以北極圈緯度增大10°,北極圈更靠近北極點,遠離赤道,所以北寒帶縮小了10°,因此北溫帶緯度范圍增大了20°,C正確,B錯誤;黃赤交角減少10°,則北回歸線度數也減少10°,故北京夏至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縮小10°,冬至正午太陽高度增大10°,北京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季節(jié)變化幅度縮小20°,D錯誤。故選C。下圖為地球公轉軌道局部圖,P點為地球上的某點,陰影部分為晝半球。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此日在()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4.當P點夜長達到一年中最短時,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分布位置正確的是()【答案】3.A4.A【解析】【3題詳析】圖中陰影區(qū)表示晝半球,晨昏圈與經線圈重合,所以該日為春分日或秋分日,B、D錯;圖中自轉、公轉方向為逆時針,根據地軸傾斜方向與公轉方向可以推斷出太陽直射點即將進入北半球,所以該日為春分日,A對、C錯。故選A。【4題詳析】P點位于北半球,當夜長達一年中最短時,為北半球夏至日。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移動而移動,對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此時副熱帶高氣壓帶位置偏北,故選A。讀我國江南地區(qū)某河谷剖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5.該河谷的成因是()A.地殼下沉,流水沉積 B.地殼抬升,流水沉積C.地殼下沉,流水侵蝕 D.地殼抬升,流水侵蝕6.該河谷地區(qū)最適宜聚落布局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答案】5.D6.D【解析】【5題詳析】讀圖可知,甲丁兩處有大量的河流沉積物,說明最初位于河流的谷底,現在甲丁兩處高于現代河谷,說明該地經歷過地殼抬升作用,而該河谷不斷加深,應為地殼抬升、流水侵蝕共同作用的結果,D正確。ABC錯誤。故選D?!?題詳析】丁地為河谷階地,地勢較高且開闊平坦,土層深厚,可避免水患,同時用水方便,利于耕作,最適宜聚落布局,D正確;乙、內兩地洪水期易被淹沒,甲地比丁地面積小,ABC錯誤。故選D。下圖示意我國東南沿海某地區(qū)地質構造圖中J、T、a1、a2、Q1、Q2代表不同類型的沉積巖巖層。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斷層()A.形成較a1巖層晚 B.對T巖層影響較大 C.所在地區(qū)地貌單一 D.對Q2巖層沒有影響8.斷層形成之前,①②之間的地質構造有利于()A.積蓄地下水 B.儲存石油 C.發(fā)現自流井 D.溫泉噴涌9.該地區(qū)地質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是()A.固結成巖—外力侵蝕—褶皺產生—斷層形成 B.巖漿侵入—褶皺產生—斷層形成—外力侵蝕C.固結成巖—褶皺產生—外力侵蝕—斷層形成 D.巖漿侵入—斷層形成—褶皺產生—外力侵蝕【答案】7.A8.B9.C【解析】【7題詳析】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斷層以上的巖層為T巖層,在T巖層與交界處以上為完整的巖層,說明斷層發(fā)生在巖層形成之后、T巖層形成之前,即圖中斷層形成較a巖層晚,對T巖層沒有影響。A正確,BCD錯誤。故選A。【8題詳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從①到②,巖層中間老兩翼新,說明斷層形成之前①②之間的地質構造為背斜,該地質構造是良好的儲油構造。向斜有利于積蓄地下水,自流井和溫泉噴涌均位于斷層。B正確,ACD錯誤。故選B?!?題詳析】據圖分析可知,沉積物在重力和壓力作用下固結成巖,形成沉積巖,在水平擠壓力的作用下巖層發(fā)生彎曲變形,產生褶皺,后經外力侵蝕形成背斜谷,最后巖層發(fā)生斷裂形成斷層。C正確,ABD錯誤。故選C。下圖為北美部分區(qū)城某時刻的海平面等壓線天氣圖,在此刻之前,M地附近經歷了天氣系統的演變。完成下面小題。10.圖示天氣形勢最可能出現在()A.一月 B.四月 C.七月 D.十一月11.此時西海岸()A.氣壓比同緯度兩側高 B.氣壓比同緯度東海岸高C.南部容易出現晴朗天氣 D.南部容易出現陰雨天氣12.M地在此刻之前最有可能經歷了()A.暖鋒的形成 B.暖鋒的合并 C.冷鋒的合并 D.冷鋒的北上【答案】10.A11.D12.C【解析】【10題詳析】區(qū)域表示北美地區(qū)。圖中,根據站點氣溫可知,陸地上氣溫多為0℃以下,可判斷為冬季,且區(qū)域多高壓系統,最可能出現在1月前后,A正確,BCD錯。故選A?!?1題詳析】根據材料判斷,西海岸的氣壓線向數值高的地方凸出,所以西海岸的氣壓值比兩側低,且讀圖可知,西海岸氣壓比同緯度東海岸低,A、B錯誤。讀圖,西海岸南部出現低壓中心,盛行上升氣流,容易出現陰雨天氣,D正確,C錯誤。故選D?!?2題詳析】根據材料,在此刻之前,M地附近經歷了天氣系統的演變,讀圖,M地東側出現鋒面氣旋系統,鋒面氣旋系統中的冷鋒向東南方向移動。同時,M地東北側也有冷鋒系統,應是受強大冷高壓的影響,推動冷空氣向東南方向運動。圖中兩個冷鋒系統的鋒線幾乎重合,M地氣壓高,氣溫低,由此可推測M地在此刻之前最有可能經歷了冷鋒的合并,C正確,ABD錯誤。故選C。2019年7月23日正值大暑,我國多地出現高溫天氣,下圖示意2019年7月下旬的某日我國部分地區(qū)高溫區(qū)域預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導致高溫天氣集中于長江流域的主要因素是()A.準靜止鋒 B.副熱帶高壓C.地形地勢 D.太陽輻射14.與我國華北地區(qū)相比,7月下旬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A.晝夜溫差較大 B.陰雨天氣增多C.太陽活動增強 D.霧霾天氣頻發(fā)【答案】13.B14.A【解析】【13題詳析】材料“2019年7月下旬的某日我國部分地區(qū)高溫區(qū)域預報”,說明此時正值北半球夏季,結合圖示可知長江流域位于30°N附近。夏季海洋比陸地氣溫低,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中心位于海洋,此時長江流域受副熱帶高壓脊影響,氣流下沉,多晴朗高溫天氣,故B正確;長江流域的準靜止鋒出現在5、6月份,A錯誤;長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區(qū)多為平原地形,利于熱量的擴散,而封閉地形易導致高溫,C錯誤;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太陽高度角更大,太陽輻射更強,D錯誤;故選B?!?4題詳析】我國華北地區(qū)7、8月份為雨季,陰雨天氣增多,而7月下旬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多伏旱天氣,陰雨天氣少,B錯誤;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伏旱天氣多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氣溫高,夜間大氣的保溫作用弱,氣溫較低,故晝夜溫差較大,A正確;太陽活動與月份無關,C錯誤;霧霾天氣頻發(fā)于冬季,D錯誤;故選A。霜是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達到飽和,并且地面溫度低于0℃,在物體上直接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現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現的霜叫終霜,霜凍對農作物的影響較大。下圖是石家莊某地理學習小組通過長期收聽天氣預報繪制的我國東部地區(qū)平均初霜、終霜日期折線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我國東部地區(qū)初霜、終霜出現時間差異很大,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因素是()A.作物品種 B.海陸位置 C.緯度位置 D.地形因素16.利于霜凍發(fā)生的條件是()A.晝夜溫差小 B.夜間多云 C.強風 D.大氣逆輻射弱【答案】15.C16.D【解析】【15題詳析】根據圖中分析可知,緯度越高,氣溫越低,初霜開始時間越早,終霜結束時間越晚,故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因素應該是緯度差異,C正確;作物品種對東部地區(qū)初霜、終霜出現時間差異沒有影響,A錯;無法判斷我國東部地區(qū)初霜、終霜出現時間差異與海陸位置和地形的相關性,BD錯誤。所以選C?!?6題詳析】如果晝夜溫差小,一天中最高氣溫不高,蒸發(fā)較弱,大氣中水汽較少,最低氣溫不會太低,不利于水汽的凝結,不利于霜的形成,故A錯誤;夜間多云可以增加大氣逆輻射,會縮小晝夜溫差,不利于霜的形成,故B錯誤;風力強弱與霜凍的出現關系不大,霜凍出現的條件主要是近地面有水汽和降溫,故C錯誤;大氣逆輻射弱,地表在夜間氣溫會較低,有利于水汽的凝結,利于霜凍出現,故D正確。所以選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甲圖為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軌跡圖,乙圖為地球公轉二分二至日圖,丙圖為太陽光照圖,丁圖示意我國不同緯度的四個城市分布。讀四幅圖,完成下列要求。(1)丙圖所示節(jié)氣對應乙圖中的_______位置,直射點對應甲圖中的_______點。(2)乙圖中地球處于②位置時,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規(guī)律為________,公轉速度_________(填“較快”或“較慢”)。(3)丙圖所示日期,丁圖中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晝最長的是________,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是_______。(4)丙圖中,此時北京時間是_______;M點所在緯線在圖示這一日的正午太陽高度是________。【答案】(1)④D(2)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較慢(3)??诠枮I(4)17:0066°34′【解析】【小問1詳析】讀圖可知,丙圖地球順時針方向自轉,為以南極點為中心的俯視圖。圖中南極圈內有極晝現象,故該日節(jié)氣為冬至,對應乙圖中的④位置,此時直射南回歸線,故直射點對應甲圖中的D點。【小問2詳析】讀圖可知,乙圖中地球處于②位置時北極圈出現極晝?yōu)橄闹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規(guī)律為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靠近遠日點,公轉速度較慢?!拘?詳析】讀圖可知,丙圖所示日期是12月22日,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越低晝越長,故丁圖中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晝最長的是??冢卑肭蚋鞯鼐暥仍礁?,正午太陽高度越小,故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的是哈爾濱?!拘?詳析】讀圖可知,丙圖中,M點處于晨線與赤道的交點所在經線,為6點,經度為45°W,與北京時間相差11小時,北京在東側,加11小時,則此時北京時間是17:00;該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M點位于赤道上,故正午太陽高度H=90°-23°26′=66°34′。18.下左圖為某地地質構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圖。下右圖為干旱型沖積扇(旱扇)和濕潤型沖積扇(濕扇)示意圖。(1)說出左圖中甲、乙、丙三處地質構造的名稱,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23117-2:2025 E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machinery - Unmanned aerial spraying systems - Part 2: Test methods to assess the horizontal transverse spray distribution
- 【正版授權】 ISO 13227:2025 EN Petroleum products and lubricants -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lubricating greases - Determination of flow point using an oscillatory rheometer with a paral
- 【正版授權】 IEC 60335-2-3:2002+AMD1:2004 CSV FR-D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3: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 irons
- 【正版授權】 IEC 61008-2-1:2024 EN-FR Residual current operated circuit-breakers without integral overcurrent protection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uses (RCCBs) - Part 2-1: RCCBs accordin
- 【正版授權】 IEC 60092-378:2024 EN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in ships - Part 378: Optical fiber cables
- 下半年工作方案2025年參考演講稿
- 2025年宣揚部的個人工作方案
- 小學六年級主題班會教案2025年班會方案
- 2025年中學老師物理教學方案
- 2025年事業(yè)單位財務一月工作方案
- 得力DL-D82ES計算器使用說明書
-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朱方舟PPT模板
- 中考歷史復習策略98課件
- GB/T 819.1-2000十字槽沉頭螺釘第1部分:鋼4.8級
- GB/T 31465.1-2015道路車輛熔斷器第1部分:定義和通用試驗要求
- GB/T 27740-2011流延聚丙烯(CPP)薄膜
- GB/T 191-2008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 GB/T 12706.2-2020額定電壓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擠包絕緣電力電纜及附件第2部分:額定電壓6 kV(Um=7.2 kV)到30 kV(Um=36 kV)電纜
- FZ/T 73052-2015水洗整理針織服裝
- 繞棺救苦書教材
- 《新聞攝影教程(第五版)》第五章 新聞攝影的主題?題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