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組織病理學》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_第1頁
《口腔組織病理學》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_第2頁
《口腔組織病理學》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_第3頁
《口腔組織病理學》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_第4頁
《口腔組織病理學》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口腔組織病理學》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一、單選題

1.下列哪項粘液表皮樣癌的病理描述是錯誤的

A、存在表皮樣細胞

B、存在產粘液細胞

C、存在中間細胞

D、粘液卡紅和PAS染色陰性

E、存在膽固醇結晶

答案:D

2.牙骨質與骨組織的不同之處在于

A、陷窩中有生活的細胞

B、沒有血管

C、有陷窩

D、層板狀排列

E、能新生

答案:B

3.牙周膜中最多、功能最重要的細胞是

A、成纖維細胞

B、未分化間充質細胞

C、破骨細胞

D、成骨細胞

E、成牙骨質細胞

答案:A

4.球上頜囊腫多位于上頜的牙根之間

A、中切牙與側切牙

B、側切牙與尖牙

C、左右中切牙

D、尖牙與雙尖牙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5.屬于牙源性上皮性良性腫瘤的是

A、成釉細胞瘤

B、成釉細胞纖維瘤

C、組合性牙瘤

D、成釉細胞纖維牙瘤

E、混合性牙瘤

答案:A

6.關于惡性淋巴瘤,以下哪項是錯誤的

A、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表現(xiàn)多種類型

B、惡性淋巴瘤預后較差

C、霍奇金病主要發(fā)生于淺表淋巴結

D、可分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E、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是含R-S細胞

答案:E

7.在牙周膜中,哪一種細胞能增殖成頜骨囊腫或牙源性腫瘤

A、成骨細胞

B、Malasses上皮剩余

C、成纖維細胞

D、間質細胞

E、成牙骨質細胞

答案:B

8.下列不屬于牙源性癌的是

A、惡性成釉細胞瘤

B、原發(fā)性骨內癌

C、其他牙源性上皮性腫瘤的惡性型

D、牙源性癌肉瘤

E、牙源性囊腫惡變

答案:D

9.結核性骨髓炎多見于

A、老人

B、中青年

C、中青年女性

D、哺乳期婦女

E、兒童

答案:E

10.關于急性根尖周炎病理改變過程哪項是錯誤的

A、早期,根尖周牙周膜血管擴張充血,漿液滲出,組織水腫

B、進一步發(fā)展,大量中性粒細胞游出,局部組織壞死

C、然后,中性粒細胞釋放各種酶將壞死組織液化,形成膿腫

D、接著炎癥向鄰近骨髓腔擴展,產生局限性的骨膜下膿腫

E、聚集在根尖周的膿液若不及時引流,則膿液常沿阻力小的部位排出

答案:D

11.前牙區(qū)牙齦腫物鏡下見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其中見大量成纖維細胞、纖維

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有出血灶并見巨細胞和炎癥細胞。最可能的病理診斷是

A、增生性牙齦炎

B、先天性牙齦瘤

C、巨細胞性牙齦瘤

D、纖維性牙齦瘤

E、肉芽腫性牙齦瘤

答案:C

12.牙本質反應性變化不包括下列哪種

A、繼發(fā)性牙本質

B、修復性牙本質

C、牙本質死區(qū)

D、透明牙本質

E、罩牙本質

答案:E

13.骨嗜酸性肉芽腫好發(fā)于

A、老年女性

B、嬰幼兒

C、女性

D、中老年

E、兒童和青少年

答案:E

14.結合上皮在牙面的附著方式為

A、橋粒

B、緊密連接

C、中間連接

D、半橋粒

E、縫隙連接

答案:D

15.以下哪項不是多形性腺瘤的病理表現(xiàn)

A、鱗狀化生

B、上皮和肌上皮細胞形成條索

C、上皮和肌上皮細胞形成片塊、集密排列

D、與粘液樣或軟骨樣組織混合

E、包膜完整、厚薄一致

答案:E

16.唇聯(lián)合處的黏膜癌的癌前病變主要是

A、結節(jié)性白斑

B、白色念珠菌白斑

C、扁平苔癬

D、盤狀紅斑狼瘡

E、A+B

答案:E

17.四環(huán)素是由于四環(huán)素沉積在哪一層形成的

A、牙釉質

B、牙本質

C、牙髓

D、牙骨質

E、牙周膜

答案:B

18.與前腭突的發(fā)生無密切關系的是

A、鼻板

B、鼻凹

C、下頜突

D、上頜突

E、側鼻突

答案:C

19.下述哪種變化不可能出現(xiàn)在天皰瘡

A、天皰瘡細胞

B、棘層松解

C、嗜酸粒細胞浸潤

D、棘層內皰

E、棘層增生

答案:E

20.關于多形性低度惡性腺癌特征描述哪項是錯誤的

A、均發(fā)生于口內小涎腺,好發(fā)部位為腭部

B、病理學特征為細胞學上的一致性和組織學上的多樣性

C、腫瘤間質常呈玻璃樣變或黏液透明樣變

D、轉移率高達20%

E、與腺樣囊性癌的主要區(qū)別為多形性低度惡性腺癌細胞呈立方或柱狀,胞漿嗜

酸性

答案:D

21.平滑面晶中,釉質晶體脫礦導致間隙增大,形成較大的孔隙;磨片浸封時,

樹膠分子足以進入這封孔隙;這一層稱為

A、透明層

B、暗層

C、病損體層

D、表面

E、正常釉質

答案:A

22.關于腺淋巴瘤描述哪項是錯誤的

A、腫瘤由上皮和淋巴樣組織組成

B、錐形細胞與基底膜相連,鑲嵌于柱狀細胞之間

C、柱狀細胞自基底膜達腺腔表面,鑲嵌于錐形細胞之間

D、上皮細胞排列成假復層

E、上皮成分形成不規(guī)則的大腺管或囊腔,井呈乳頭狀突入管腔內

答案:C

23.與天皰瘡比較下述哪項為類天皰瘡的特征性改變

A、大量淋巴細胞浸潤

B、大量漿細胞浸潤

C、大量嗜酸細胞浸潤

D、上皮剝脫后,表面遺留基底層

E、上皮全層剝脫,表面為平滑的結締組織

答案:E

24.牙槽骨吸收處的Howship陷窩內的細胞是

A、成牙骨質細胞

B、成骨細胞

C、未分化間充質細胞

D、破骨細胞

E、成纖維細胞

答案:D

25.含牙囊腫的囊壁附著于牙齒

A、根尖部

B\根部

C、頸部

D、冠部

E、任何部位

答案:C

26.關于牙齒發(fā)育,以下哪項是錯誤的

A、牙胚由牙板及鄰近的外胚間充質發(fā)育而來

B、多根牙的形成是由上皮隔的發(fā)育所決定的

C、最早形成的牙體組織為釉基質

D、牙胚是在成釉器的帽狀期形成的

E、帽狀期成釉器細胞分化為3層

答案:C

27.下述哪種改變?yōu)榱夹圆∽?/p>

A、上皮釘突呈滴狀

B、核分裂相增多

C、細胞極性改變

D、細胞異形性

E、上皮過度角化

答案:E

28.甲狀舌管囊腫最常發(fā)生于

A、舌盲孔

B、咽部

C\甲狀舌骨區(qū)

D、甲狀腺

E、頸根部

答案:C

29.成釉細胞瘤有下列組織學分型,除了

A、濾泡型

B、叢狀型

C、梭形細胞型

D、基底細胞型

E、棘皮瘤型

答案:C

30.早期浸潤鄰近的神經和血管的腫瘤是

A、多形性腺瘤

B、基底細胞腺癌

C、惡性混合瘤

D、粘液表皮樣癌

E、腺樣囊性癌

答案:E

31.在上皮棘層或基底層內個別或一群細胞發(fā)生角化,且多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釘

突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稱為

A、角化正常

B、上皮過度正角化

C、上皮過度不全角化

D、惡性角化不良

E、良性角化不良

答案:E

32.袋底位于牙槽骨崎下方,牙槽骨為袋外壁,與牙槽骨垂直吸收有關的是

A、齦溝

B、骨上袋

C、齦袋

D、混合骨吸收

E、骨下袋

答案:E

33.關于腺泡細胞癌病理描述哪項是錯誤的

A、腫物有包膜但不完整

B、有時見出血、壞死和囊性變

C、腫瘤細胞胞漿內顆粒PAS染色陽性

D、腫瘤細胞多排成片塊或腺泡狀

E、腫瘤間質中存在一定量的淋巴組織,可見到層板狀的鈣化結構-砂樣小體

答案:C

34.下述哪項不是腺淋巴瘤的細胞成分

A、高柱狀上皮細胞

B、立方狀基底細胞

C、大嗜酸粒細胞

D、暗細胞

E、淋巴細胞

答案:D

35.“絞釉”是指

A、在牙頸部釉柱排列成水平狀

B、釉柱向窩溝底集中

C、釉柱自釉牙本質界生牙表面排列不成直線

D、釉柱近表面1/3較直,內2/3彎曲

E、釉柱在切緣及牙尖處絞繞彎曲

答案:E

36.成釉細胞瘤和牙源性角化囊腫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A、常見于30~49歲

B、囊液為黃色或黃褐色

C、生長緩慢,沿骨小梁浸潤性生長,易復發(fā)

D、X線片上表現(xiàn)為單囊或多囊

E、下頜比上頜多見

答案:C

37.口腔毛狀白斑電鏡下上皮表層部位的細胞之間及胞漿內可見病毒顆粒,其外

形為

A、長方形缺一角

B、長方形

C、正方形

D、五邊形

E\六角形

答案:E

38.基底細胞腺瘤的特點是

A、由單形性基底樣細胞,排列成膜性型,管狀型,梁狀型或實性型

B、多見于女性

C、主要發(fā)生在頜下腺

D、多發(fā)生于頰腺

E、不可能轉變?yōu)榛准毎?/p>

答案:A

39.增殖性紅斑在臨床表現(xiàn)為紅色斑塊的原因是

A、上皮表層為不全角化層覆蓋

B、釘突之間的上皮萎縮變薄

C、結締組織內血管增生,擴張充血

D、上皮釘突增大處的表面形成凹陷

E、以上均是

答案:C

40.在牙本質中鈣化程度最高者為

A、小管周牙本質

B、小管間牙本質

C、前期牙本質

D、小球間牙本質

E、生長線

答案:A

41.牙源性角化囊腫又稱

A、炎癥性囊腫

B、始基囊腫

C、牙旁囊腫

D、殘余囊腫

E、牙齦囊腫

答案:B

42.關于基底細胞癌,以下哪項是錯誤的

A、有時腫瘤內含有大量黑色素

B、好發(fā)于頜面部皮膚

C、男性多見

D、腫瘤間質常與癌巢分離

E、易發(fā)生轉移

答案:E

43.口腔黏膜表面不全角化時,上皮哪層細胞不明顯

A、角化層

B、棘層

C、基底層

D、粒層

E、基底膜

答案:D

44.關于腺泡的描述哪項是錯誤的

A、腺泡可分為漿液性和黏液性2種

B、在腺細胞和基底膜之間,有肌上皮附于腺細胞上

C、腺泡外周有一層薄的基底膜包繞

D、腺泡連接于導管末端

E、由單層腺上皮細胞組成

答案:A

45.肉芽腫性唇炎的典型病理改變?yōu)?/p>

A、上皮下皰

B、上皮內皰

C、固有層內淋巴細胞浸潤帶

D、結締組織發(fā)生纖維變性

E、血管周圍有上皮樣細胞、淋巴細胞及漿細胞聚集

答案:E

46.被稱為舌弓的是第幾對鯉弓

A、第1對

B、第3對

C、第4對

D、第2對

E、第5對

答案:D

47.牙本質的增齡變化為

A、修復性牙本質形成

B、不斷形成繼發(fā)性牙本質

C、透明牙本質形成

D、球間牙本質增多

E、牙本質死區(qū)出現(xiàn)

答案:B

48.腺淋巴瘤上皮成分是

A、腺管上皮細胞

B、肌上皮細胞

C、嗜酸細胞

D、嗜堿細胞

E、A+B

答案:C

49.牙尖的數目是由什么決定的

A、成釉器

B、牙板

C、牙乳頭和成釉器的相互誘導

D、生長中心

E、牙乳頭

答案:E

50.牙瘤屬于

A、錯構瘤

B、發(fā)育異常

G惡性腫瘤

D、良性腫瘤

E、囊腫

答案:D

51.放射性骨壞死表現(xiàn)以下臨床癥狀,除了

A、口臭

B、間斷性疼痛

C、合并結核感染癥狀

D、開口受限

E、疹管形成

答案:C

52.囊腔內容物為黃白色發(fā)亮的角化物或干酪樣物質的囊腫是

A、腺牙源性囊腫

B、牙齦囊腫

C、含牙囊腫

D、萌出囊腫

E、牙源性角化囊腫

答案:E

53.下述哪項不是腺淋巴瘤的細胞成分

A、高柱狀上皮細胞

B、立方狀基底細胞

C、大嗜酸粒細胞

D、暗細胞

E、淋巴細胞

答案:D

54.關于肌上皮細胞,錯誤的敘述是

A、常規(guī)切片中容易辨認

B、又稱為籃細胞

C、位于腺上皮和基底膜之間

D、具有收縮功能

E、細胞內充滿肌微絲

答案:A

55.腺樣囊腺癌可表現(xiàn)以下組織學類型,除了

A、腺狀

B、篩孔狀

C、乳頭狀

D、小管狀

E、實性

答案:C

56.屬于非牙源性的頜骨上皮性囊腫是

A、球狀上頜囊腫

B、牙源性角化囊腫

C\含牙囊腫

D、根尖囊腫

E、甲狀舌管囊腫

答案:A

57.下述哪種變化不可能出現(xiàn)在慢性盤狀紅斑狼瘡時

A、角質栓形成

B、基底細胞液化變性

C、基底膜模糊

D、血管內玻璃樣栓塞

E、固有層淋巴細胞浸潤帶

答案:E

58.關于絞釉描述哪項是正確的

A、釉柱的整個行程不完全呈直線近表面1/2彎曲,稱絞釉

B、釉柱的整個行程不完全呈直線,內1/3彎曲,稱絞釉

C、釉柱的整個行程不完全呈直線,近表面1/3彎曲,稱絞釉

D、釉柱的整個行程不完全呈直線,內2/3彎曲,稱絞釉

E、釉柱的整個行程不完全呈直線,近表面2/3彎曲,稱絞釉

答案:D

59.為了防止繼發(fā)齷產生,臨床窩洞制備時應徹底清除的組織是

A、透明層

B、脫礦層

C、細菌侵入層

D、B+C

E、A+B+C

答案:C

60.關于腺樣囊性癌的敘述,錯誤的是

A、腫瘤細胞有導管內襯上皮細胞和肌上皮細胞兩種

B、易于早期浸潤神經

C、生長快,有包膜

D、腮腺和硬腭部多見

E、瘤細胞可成篩孔狀

答案:C

61.關于惡性多形性腺瘤,以下哪項是錯誤的

A、又稱為癌在混合瘤中

B、腫瘤呈浸潤性生長

C、腫瘤中可見良性多形性腺瘤結構

D、有50%的病例由良性多形性腺瘤癌變所致

E、發(fā)生于腮腺者常侵犯面神經

答案:D

62.多形性腺瘤

A、小涎腺中唇腺多見

B、男性多于女性

C、40歲左右多見

D、頜下腺最多

E、生長較快

答案:C

63.關于牙本質發(fā)育不全癥的鏡下表現(xiàn)哪項是不正確的

A、除薄層的罩牙本質有牙本質小管外,其余牙本質小管稀疏

B、牙本質小管排列紊亂

C、球間牙本質明顯減少

D、髓腔狹窄甚至閉鎖

E、牙釉質牙本質界變得平直,而不呈扇貝形

答案:C

64.口腔黏膜下纖維化上皮表現(xiàn)不包括

A、上皮有時出現(xiàn)異常增生

B、上皮細胞內有空泡

C、上皮增生,釘突肥大

D、上皮萎縮,釘突變短或消失

E、粒層明顯

答案:E

65.成人中最少見的頜骨骨髓炎感染途徑為

A、牙槽膿腫

B、冠周炎

C、拔牙創(chuàng)感染

D、牙周炎

E、血行感染

答案:E

66.腺泡細胞癌表現(xiàn)下列生長方式,除了

A、實性型

B、篩管狀

C、微囊型

D、乳頭狀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67.梅一羅綜合征的特征是

A、肉芽腫性唇炎伴結節(jié)病和多形紅斑

B、肉芽腫性唇炎伴念珠菌感染

C、肉芽腫性唇炎伴結節(jié)病和念珠菌感染

D、肉芽腫性唇炎伴面神經麻痹和溝紋舌

E、肉芽腫性唇炎伴結節(jié)病和皰疹性口炎

答案:D

68.在口腔黏膜角化上皮的4層中,被稱為生發(fā)層的是

A、角化層和棘層

B、棘層和基底層

C、粒層和棘層

D、粒層和基底層

E、角化層和粒層

答案:B

69.多形性腺瘤在小涎腺多見于

A、唇

B、頰

C、舌

D、腭

E、牙齦

答案:D

70.成釉細胞瘤和牙源性角化囊腫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A、常見于30-49歲

B、下頜比上頜多見

C、X線片上表現(xiàn)為單囊或多囊

D、囊液為黃色或褐色

E、生長緩慢,沿骨小梁浸潤性生長,易復發(fā)

答案:E

71.外滲性粘液囊腫常由一一所致

A、外傷

B、炎癥

C、過敏

D、感染

E、化學刺激

答案:A

72.關于萌出囊腫描述哪項是正確的

A、襯里上皮為角化的復層鱗狀上皮

B、囊腫表面被覆無角化的鱗狀上皮

C、臨床表現(xiàn)為淡黃色質硬的腫物

D、指發(fā)生在一個已在萌出的乳牙或恒牙的牙冠部的含牙囊腫

E、是骨內軟組織內的含牙囊腫

答案:D

73.非角質細胞被稱為透明細胞是因為

A、不參與上皮細胞增生

B、不含有細胞角蛋白

C、不含有黑素顆粒

D、普通切片染色胞漿不著色

E、A+B+C

答案:D

74.牙源性角化囊腫有以下病理改變,除了

A、復層鱗狀上皮襯里

B、基底細胞柵欄狀排列

C、表面不全角化

D、腺上皮樣分化

E、伴衛(wèi)星囊形成

答案:D

75.牙周組織疾病主要病理學變化是

A、炎癥

B、變性

C、腫瘤

D、創(chuàng)傷

E、以上均是

答案:E

76.下列哪項不屬于口腔黏膜白色損害

A、良性黏膜類天皰瘡

B、慢性盤狀紅斑狼瘡

C、白斑

D、扁平苔葬

E、慢性增生性念珠菌病

答案:A

77.慢性牙齦炎與牙周炎之間關系正確的是

A、慢性牙齦炎與牙周炎之間一定存在因果關系

B、慢性牙齦炎絕大多數會發(fā)展為牙周炎

C、慢性牙齦炎一定不會發(fā)展為牙周炎

D、慢性牙齦炎一定發(fā)展為牙周炎

E、慢性牙齦炎中一部分會發(fā)展為牙周炎

答案:E

78.痣樣基底細胞癌綜合征可有以下異常,除了

A、骨骼異常

B、眶距增寬

G額部凹陷

D、鈣、磷代謝異常

E、下頜前凸

答案:C

79.小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占唾液總量的

A、10%~15%

B、5%~15%

C、15%

D、<5%

E、5%~10%

答案:E

80.在唾液腺中分泌管最長的是

A、腮腺

B、唇腺

C、舌下腺

D、頰腺

E、頜下腺

答案:E

81.壞死性涎腺化生的特征表現(xiàn)為

A、粘膜充血

B、刺激痛

C、腺小葉壞死

D、火山口樣潰瘍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82.釉質牙骨質界有幾種連接方式

Ax1種

B、3種

C、2種

D、4種

E、5種

答案:B

83.關于靜止期牙周炎病理變化哪項是錯誤的

A、牙周袋壁上皮及結合上皮周圍炎癥明顯減少

B、牙根面被吸收的牙骨質也出現(xiàn)新生現(xiàn)象

C、牙槽骨內常見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

D、牙槽骨吸收呈靜止狀態(tài),在牙槽崎旁吸收處可見新骨形成

E、牙周袋與牙槽骨之間可見大量新生的纖維結締組織

答案:C

84.舍格倫綜合征伴有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病主要是

A、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B、多發(fā)性肌炎

C、類風濕關節(jié)炎

D、硬皮病

E、結節(jié)性動脈周圍炎

答案:C

85.關于骨纖維異常增生癥臨床表現(xiàn)哪項是錯誤的

A、牙移位,正常咬合關系改變

B、上頜比下頜多見。頜骨膨隆,顏面不對稱

C、可觸及明顯包塊,周界清楚

D、有時可出現(xiàn)疼痛

E、多見于青年人,病程長,病變發(fā)展緩慢

答案:C

86.多形性腺瘤中可見下列結構,除了

A、肌上皮團塊

B、鱗狀上皮化生

C、篩孔樣結構

D、腺管

E、鈣化或骨化結構

答案:C

87.結合上皮是

A、有上皮釘突

B、有角化的鱗狀上皮

C、向根尖方向逐漸變厚

D、長軸與牙面長軸垂直

E、在齦溝底部約含15~30層細胞

答案:E

88.急性化膿性牙髓炎形成膿腫的過程不包括

A、成牙本質細胞變性、壞死

B、繼續(xù)發(fā)展,中性粒細胞廣泛浸潤整個牙髓,形成多數小膿腫,最終使整個牙

髓組織迅速壞死液化

C、中性粒細胞受各種損傷因子作用而發(fā)生壞死、崩解,釋放溶酶體酶,形成局

限性小膿腫

D、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中性粒細胞游出,并向炎癥中心趨化

E、局部微循環(huán)障礙,組織缺氧

答案:A

89.多形性腺瘤的癌變率為

A、1%-1.5%

B、1.5%

C、3%-4%

D、9.5%

E、10%以上

答案:C

90.下列骨纖維異常增生癥的描述中,哪項是錯誤的

A、病變內大量纖維組織

B、病變內大量成纖維細胞

C、病變內形成囊腔

D、病變內新骨形成

E、病變包膜完整

答案:E

91.“釉梭”是

A、造牙本質細胞埋入釉質中

B、鈣化不良的釉柱

C、釉柱的畸變

D、膨大的釉叢

E、造牙本質細胞突起的膨大部分

答案:E

92.早期浸潤鄰近的神經和血管的腫瘤是

A、多形性腺瘤

B、粘液表皮樣癌

C、惡性混合瘤

D、腺樣囊性癌

E、基底細胞腺癌

答案:D

93.良性成牙骨質細胞瘤病變大部分為

A、鈣化組織

B、纖維組織

C、骨樣組織

D、軟骨樣組織

E、牙體組織

答案:A

94.關于頜下腺描述哪項是錯誤的

A、為混合腺,以漿液性腺泡為主

B、閏管比腮腺短,難以辨認

C、分泌管比腮腺長

D、新月形漿液細胞比較大而少

E、在頜下腺導管周圍常伴有彌散的淋巴組織

答案:D

95.嗜酸性腺瘤

A、生長緩慢、無復發(fā)

B、生長緩慢、可復發(fā)

C、生長快、無復發(fā)

D、生長快、可復發(fā)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96.WeiI層又稱

A、無細胞層

B、多細胞層

C、髓核

D、成牙本質細胞層

E、成纖維細胞層

答案:A

97.腺樣囊腺癌預后最差的組織學類型為

A、腺狀

B、篩孔狀

C、條索狀

D、管狀

E、實性

答案:E

98.關于牙骨質,以下哪項是錯誤的

A、無細胞牙骨質一般緊貼牙本質表面

B、組織學結構與密質骨相似

C、牙骨質內的纖維主要是成牙骨質細胞產生的膠原纖維

D、細胞牙骨質常位于牙頸部

E、牙骨質細胞有許多細長的胞漿突起

答案:D

99.以下哪種改變或結構可見于牙源性鈣化上皮瘤

A、胞漿空泡性變

B、上皮下玻璃樣變

C、圓形嗜伊紅均質

D、玫瑰花瓣樣結構

E、影細胞

答案:C

100.舍格倫綜合征是一種慢性炎癥性一一疾病

A、感染性

B、非特異性

C、自身免疫性

D、結締組織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101.萌出囊腫位于正在萌出的乳牙或恒牙的

A、牙冠表面

B、牙頸部

C、根部

D\根尖部

E、任何部位

答案:A

102.通過刺激哪一項能使唾液分泌量多而稀薄

A、肽類激素分泌

B、副交感神經

C、交感神經

D、雌激素分泌

E、糖皮質激素分泌

答案:B

103.混合性牙瘤多見于

A、前牙區(qū)

B、尖牙區(qū)

C、磨牙區(qū)

D、雙尖牙和磨牙區(qū)

E、下頜升支

答案:D

104.釉牙本質界弧形的凹面

A、朝向牙本質

B、與釉板長軸平行

C、與釉質生長線平行

D、與施雷格板平行

E\朝向釉質

答案:E

105.下列哪項不是Albright綜合征的特點

A、牙源性角化囊腫

B、多骨性的骨纖維異常增殖癥

C、皮膚的色素沉著斑

D、性早熟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106.牙源性腺樣瘤多發(fā)于

A、10歲以下

B、10—19歲

C\20―29歲

D、40歲以上

E、50歲以上

答案:B

107.在各種口腔黏膜中哪種黏膜下層不明顯

A、頰黏膜

B、軟腭黏膜

C、唇黏膜

D、舌腹黏膜

E、口底黏膜

答案:D

108.腺泡中被稱為籃細胞的是

A、漿液細胞

B、閏管細胞

C、黏液細胞

D、肌上皮細胞

E、儲備細胞

答案:D

109.組織細胞增生癥X電鏡下見胞漿內Birbeck顆粒,提示病變細胞為

A、組織細胞

B、Langerhans細胞

C、嗜酸性粒細胞

D、角源性細胞

E、中性粒細胞

答案:B

110.下列哪項不是黏液表皮樣癌中的腫瘤細胞

A、杯狀細胞

B、中間細胞

C、表皮樣細胞

D、黏液細胞

E、肌上皮細胞

答案:E

111.下列哪項不是嗜酸性腺瘤的病理表現(xiàn)

A、結締組織間質內形成淋巴濾泡

B、瘤細胞體大,胞膜清晰,胞漿中充滿嗜酸性顆粒

C、部分細胞體積變小,顆粒深染,核染色質密集

D、腫瘤細胞排列成實性小梁或腺泡樣團片

E、電鏡下瘤細胞胞漿內充滿擴大和變形的線粒體

答案:A

112.牙源性角化囊腫的發(fā)生多為

A、上頜單發(fā)

B、下頜單發(fā)

C、上頜多發(fā)

D、下頜多發(fā)

E、上下頜無差異

答案:B

113.下述哪種變化肯定為異常增生改變

A、上皮過度正角化

B、上皮過度不全角化

C、上皮錯角化

D、粒層明顯

E、棘層增厚

答案:C

114.慢性頜骨骨髓炎伴增生性骨膜炎的病理改變哪項是正確的

A、骨膜下密質骨表面有許多反應性新骨形成

B、骨小梁周圍有許多類骨質和成骨細胞

C、新生骨小梁之間為纖維結締組織

D、少量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

E、以上均是

答案:E

115.牙源性角化囊腫高復發(fā)率的原因不包括

A、包膜不完整,有浸潤生長傾向

B、是一種薄壁、易碎的囊腫,手術難以完全摘除

C、囊腫可能來源于黏膜基底細胞,黏膜切除不徹底易復發(fā)

D、囊腫主囊的囊壁內可含有微小的子囊或衛(wèi)星囊

E、囊腫被摘除后,其他牙板剩余又可新發(fā)囊腫

答案:A

116.口腔毛狀白斑的病因是

A、念珠菌

B、奮森螺旋體

GEB病毒

D、皰疹病毒

E、AIDS病毒

答案:C

117.下列哪項不是基底細胞腺瘤的臨床表現(xiàn)

A、腮腺腫瘤大多位于淺葉,表面光滑,可移動

B、偶有出現(xiàn)表面潰瘍者

C、腫瘤生長緩慢,無痛

D、小涎腺腫瘤多表現(xiàn)為堅實的黏膜下結節(jié),界限清楚,可移動

E、有時有面神經麻痹現(xiàn)象

答案:E

118.額鼻突發(fā)生于胚胎

A、第6周

B、第2周

C、第3周

D、第5周

E、第4周

答案:C

119.成牙本質影細胞瘤是指

A、牙源性鈣化上皮瘤

B、囊性牙源性腺樣瘤

C、腫瘤型牙源性鈣化囊腫

D、牙源性透明細胞瘤

E、單囊性成釉細胞瘤

答案:C

120.口腔白斑的上皮單純性增生病理表現(xiàn)哪項是錯誤的

A、上皮過度正角化

B、上皮釘突伸長且變粗,但仍整齊,基底膜清晰

C、可見非典型性細胞

D、固有層和黏膜下層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E、上皮粒層明顯,棘層增生

答案:C

121.能形成牙源性腫瘤的成牙組織包括

A、牙源性上皮

B、牙源性間充質

C、牙源性上皮和牙源性間充質共同發(fā)生

D、A+B

E、A+B+C

答案:E

122.腺泡細胞癌發(fā)生率多少的排列順序是

A、腮腺、頜下腺、小涎腺

B、腮腺、小涎腺、頜下腺

C、小涎腺'腮腺、頜下腺

D、小涎腺、頜下腺、腮腺

E、頜下腺、腮腺、小涎腺

答案:B

123.舍格倫綜合征病理活解取材部位是

A、舌下腺

B、頰腺

C、頜下腺

D、唇腺

E、腭腺

答案:D

124.關于牙髓息肉的敘述,錯誤的是

A、神經豐富,對刺激敏感

B、早期為炎性肉芽組織

C、發(fā)生在大的穿髓孔的乳磨牙或第一恒磨牙

D、可分為潰瘍性息肉和上皮性息肉

E、患者多為兒童及青少年

答案:A

125.下列哪種疾病又稱為白塞綜合征

A、腺周口瘡

B、韋格內肉芽腫

C、良性黏膜類天皰瘡

D、重癥多形滲出性紅斑

E、口眼生殖器三聯(lián)綜合征

答案:E

126.肉芽腫性唇炎的病因是

A、細胞免疫功能缺陷

B、與結節(jié)病有關

C、與梅-羅綜合征有關

D、病因不明

E、以上均是

答案:D

127.關于白斑,以下哪項是錯誤的

A、是指在粘膜表面發(fā)生的白色斑塊,不能擦掉

B、在臨床和病理上可診斷為其他疾病的病變也可稱為白斑

C、上皮單純性增生屬于良性病變

D、疣狀白斑的上皮呈疣狀增生

E、白斑可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上皮異常增生

答案:B

128.多形性腺瘤可疑癌變的組織學表現(xiàn)不包括

A、出現(xiàn)微小壞死

B、出血

C\出現(xiàn)郎格罕細胞

D、鈣化

E、廣泛玻璃樣變

答案:C

129.哪種結構又稱為紋管

A、閏管

B、分泌管

C、排泄管

D、肌上皮細胞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130.成釉細胞瘤的生物學特點為

A、良性'無浸潤

B、緩慢生長、無浸潤

C、良性、有浸潤

D、惡性

E、快速生長

答案:C

131.最早形成的牙本質是

A、髓周牙本質

B、球間牙本質

C、透明牙本質

D、罩牙本質

E、管間牙本質

答案:D

132.關于牙齦瘤的敘述,錯誤的是

A、80%發(fā)生于前牙區(qū)

B、常發(fā)生于牙間組織

C、菌斑和牙石是主要病因

D、術后有復發(fā)傾向

E、組織學特點與復發(fā)之間有明顯的相關關系

答案:E

133.鱗狀細胞癌常見發(fā)生部位的順序是

A、舌、齦、唇

B、舌、唇、齦

C、唇、舌、齦

D、唇、齦、舌

E、齦、唇、舌

答案:A

134.關于皰的描述哪項是錯誤的

A、皰的內容物含有漿液的稱血皰

B、皰的大小不一,也可相互融合在一起

C、皰突出于黏膜,有的周圍有紅暈

D、皰由黏膜或皮膚內儲存液體而成

E、口腔黏膜的皰由于經常受機械刺激,形成后很快破裂

答案:A

135.根尖囊腫襯里上皮的組織來源是

A、縮余釉上皮

B、結合上皮

GMalassez上皮剩余

D\Serres上皮剩余

E、牙乳頭

答案:C

136.成釉細胞瘤有以下臨床表現(xiàn),除了

A、男性患者占絕大多數

B、牙齒移位、松動

C、乒乓感

D、漸進性頜骨膨大

E、面部畸形

答案:A

137.鯉裂囊腫

A、襯里上皮均為覆層鱗狀上皮

B、結締組織囊壁內少見淋巴組織

C、屬發(fā)育性囊腫

D、多來源于第五鯉弓

E、其發(fā)生與甲狀腺迷走組織有關

答案:c

138.牙本質發(fā)育不全癥是由于

A、嬰幼兒時期服用四環(huán)素

B、遺傳

C、營養(yǎng)不良

D、嬰幼兒時期牙發(fā)育時患風疹、麻疹等

E、氟攝入量不足

答案:B

139.腺泡細胞癌多發(fā)生于

A\腮腺

B、頜下腺

C、舌下腺

D、腭腺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140.下述哪項不是毛狀白斑的病理表現(xiàn)

A、上皮氏突肥厚,伸長

B、棘細胞增生

C、棘細胞內出現(xiàn)角化細胞或角化珠

D、棘細胞氣球樣變

E、過度不全角化形成刺狀突起

答案:C

141.牙體組織中來自特化上皮組織的是

A、牙釉質

B、牙本質

C、牙骨質

D、牙髓

E、以上均是

答案:A

142.下列哪項不屬于牙髓變性

A、牙髓壞死

B、成牙本質細胞空泡性變

C、牙髓網狀萎縮

D、纖維性變

E、牙髓鈣化

答案:A

143.良性成牙骨質細胞瘤好發(fā)部位

A、上頜磨牙區(qū)

B、下頜前牙區(qū)

C、下頜磨牙區(qū)

D、上頜前磨牙區(qū)

E、上頜前牙區(qū)

答案:C

144.下述哪種變化不是扁平苔葬的病理表現(xiàn)

A、上皮釘突不規(guī)則伸長

B、基底細胞液化變性

C、基底膜界限不清

D、棘細胞內皰形成

E、膠樣小體出現(xiàn)

答案:D

簡答題

1.潰瘍:(名詞解釋)

答案:黏膜皮膚表層壞死脫落、形成凹陷。淺層潰瘍只破壞上皮層,不留瘢痕;

深層潰瘍破壞黏膜下層,留下瘢痕。

2.結合上皮:(名詞解釋)

答案:是牙齦上皮附著在釉質、牙骨質表面的部分。無角化的鱗狀上皮,呈扁平

狀,長軸與牙面長軸平行,無上皮釘突。如果受到刺激,上皮釘突增生,伸入結

締組織中。

3.簡述上皮異常增生的病理變化。

答案:①上皮基底細胞極性消失;②出現(xiàn)一層以上基底樣細胞;③核質比例增加;

④上皮釘突呈滴狀;⑤上皮層次紊亂;⑥有絲分裂像增加,可見少數異常有絲分

裂;⑦上皮淺表1/2出現(xiàn)有絲分裂;⑧細胞多形性;⑨細胞核濃染;⑩核仁增大;

⑩田胞黏著力下降;?在棘細胞層中單個或成團細胞角化。

4.菌斑:(名詞解釋)

答案:未礦化的細菌性沉積物,細菌、唾液糖蛋白、細菌細胞外多糖構成的菌斑

基質,外加脫落上皮細胞、白細胞、食物殘渣。

5.簡述多形性腺瘤鏡下基本細胞構成及病理學特點。(論述題)

答案:光鏡觀察,腫瘤細胞的類型多樣,組織結構復雜。其基本結構為腺上皮、

肌上皮、黏液、黏液樣組織和軟骨樣組織。腺管樣結構:腺上皮呈立方形或矮柱

狀,核圓形或卵圓形,胞質微嗜伊紅,形成導管樣結構。腺管的外圍為梭形的肌

上皮細胞或柱狀的基底細胞,胞質少,核染色深。管腔內有粉染的均質性黏液。

有的管腔擴張,形成囊腔,囊壁為扁平細胞。腺上皮有時向腺泡細胞分化,罕見

情況下也出現(xiàn)鱗狀上皮、黏液細胞和大嗜酸粒細胞。肌上皮結構:根據細胞形態(tài),

腫瘤性肌上皮細胞區(qū)分為漿細胞樣細胞、梭形細胞、透明肌上皮細胞和上皮樣細

胞四種形態(tài),其中漿細胞樣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核偏位或中位,胞質嗜伊紅均

質狀,排列呈片狀或彌漫散在分布。梭形細胞類似于平滑肌細胞,常排列成束。

偶見胞質透明的肌上皮細胞和上皮樣肌上皮細胞。黏液樣組織和軟骨樣組織:腺

管及上皮條索周圍常見到上皮細胞疏松排列,逐漸移行為黏液樣組織和軟骨樣組

織。黏液樣組織的細胞呈星形或梭形,疏松排列,胞質突彼此相連成網狀。軟骨

樣組織似透明軟骨,軟骨樣細胞大小不一,胞質呈空泡狀,有的細胞位于軟骨樣

陷窩中,周圍基質嗜伊紅。腫瘤的間質較少,纖維結締組織常發(fā)生玻璃樣變性。

少數腫瘤還可見脂肪組織、纖維化骨、鈣化及大片出血。腫瘤的包膜大多完整,

但厚薄不一,包膜內可見有腫瘤細胞侵人,少數部分包膜消失。

6.請敘述晶病三聯(lián)因素學說的主要觀點。

答案:晶病是由細菌、食物、宿主三個主要因素相互作用產生的,即晶病發(fā)生要

求有口腔致晶菌群的作用、蔗糖等適宜底物、敏感的宿主,在三種因素并存的前

提下晶病才有可能發(fā)生。

7.簡述牙齦膠原纖維分組及其功能。

答案:牙齦膠原纖維束可分為五組:①齦牙組:自牙頸部牙骨質,向牙冠方向散

開,止于游離齦和附著齦的固有層,廣泛地分布在牙齦固有層中,是牙齦纖維中

最多的一組。主要是葷引牙齦使其與牙緊密結合。②牙槽齦組:自牙槽峭向牙冠

方向展開,止于游離齦的固有層中。③環(huán)行組:位于牙頸周圍的游離齦中,呈環(huán)

行排列。纖維比其他組要細,常與鄰近的其他纖維束纏繞在一起,有助于游離齦

附著在牙上。④牙骨膜組:自牙頸部的牙骨質,越過牙槽突外側皮質骨骨膜,進

入牙槽突、前庭肌和口底。⑤越隔組:是橫跨牙槽中隔,連接相鄰兩牙的纖維,

只存在于牙鄰面,其于結合上皮根方的牙骨質,呈水平方向越過牙槽崎,止于鄰

牙相同部位。保持牙弓上相鄰兩牙的接觸,阻止其分離。

8.骨纖維結構不良的病理所見。

答案:骨纖維結構不良鏡下見疏松的細胞性纖維組織代替了正常骨組織,纖維組

織背景下可見呈均勻分布、形態(tài)不一的編織狀骨小梁,這些幼稚的骨小梁彼此缺

乏連接,無板層結構,纖細呈弓形或分支狀,類似0、C、V、W等英文字母的形

態(tài)。這些骨小梁的周圍往往缺乏成排的成骨細胞,提示骨小梁結構可能是由周圍

纖維組織化生而來。骨小梁之間的膠原纖維排列疏松或呈旋渦狀,成纖維細胞大

小一致,呈梭形或星形。增生的纖維結締組織中富于血管,有時還可見到骨樣組

織、軟骨島、破骨細胞、泡沫細胞。多核巨細胞及繼發(fā)性動脈瘤樣骨囊腫或黏液

變等繼發(fā)改變亦可出現(xiàn)。

9.牙齦癌:(名詞解釋)

答案:牙齦局限性慢性炎性增生。分為血管性齦瘤/妊娠性牙齦瘤'纖維性齦瘤

巨細胞性齦瘤。

10.牙髓壞死:(名詞解釋)

答案:牙髓細胞核固縮、核碎裂、核溶解,牙髓構造消失,呈現(xiàn)無構造的紅染顆

粒。

11.簡述慢性唾液腺炎與唾液腺舍格倫綜合征的鑒別要點。(論述題)

答案:兩者在腺小葉結構輪廓的完整性、病變開始部位以及纖維結締組織的修復

等方面進行鑒別。慢性唾液腺炎唾液腺導管擴張,導管內有炎癥細胞;導管周圍

及纖維間質中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或形成淋巴濾泡;腺泡萎縮、消失而為

增生的纖維結締組織取代;小葉內導管上皮增生,并可見鱗狀化生。舍格倫綜合

征病變從小葉中心開始。早期淋巴細胞浸潤于腺泡之間,將腺泡分開,進而使腺

泡破壞、消失,為密集的淋巴細胞所取代,且形成濾泡,致使唾液分泌量顯著減

少,引起口干癥。病變嚴重時,小葉內腺泡全部消失,而為淋巴細胞、組織細胞

所取代,但小葉外形輪廓仍保留。腺小葉內缺乏纖維結締組織修復,此表現(xiàn)可區(qū)

別于腺體其他慢性炎癥。小葉內導管上皮增生,形成實質性上皮團片即上皮肌上

皮島,細胞呈圓形或多邊形,具有泡狀細胞核。上皮團片內可有嗜伊紅無定形物

質。小葉內導管增生擴張,有的形成囊腔,襯里上皮呈扁平或因變性液化而殘缺

不全。

12.簡述牙周膜主纖維的分組及其功能。(論述題)

答案:自牙頸向根尖可分為下列五組。①牙槽峭組:纖維起于牙槽崎頂,呈放射

狀向牙冠方向走行,止于釉牙骨質界下方的牙骨質。主要分布在牙的唇(頰)、舌

(腭)側,在鄰面無此纖維。其功能是將牙向牙槽窩內奉引,對抗側方力,保持牙

直立。②水平組:在牙槽崎纖維的根方,呈水平方向分布,與牙弓的給平面大致

平行。一端埋入牙骨質,另一端埋入牙槽骨中,是維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并與

牙槽崎纖維共同對抗側方立,防止牙側方移動。③斜行組:是牙周膜中數量最多、

力量最強的一組纖維。除牙頸部和根尖區(qū)外,都是斜纖維分布的區(qū)域。纖維方向

向根方傾斜約45。,埋入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頸部,附著牙骨質一端近根尖部,將

牙懸吊在牙槽窩內。這種結構可將牙承受的咀嚼壓力轉變?yōu)槿澮?,均勻地分?/p>

到牙槽骨上。在水平切面上,斜纖維的排列呈交織狀,而不是直的放射狀,這可

限制牙的轉動。④根尖組:起于根尖區(qū)牙骨質,呈放射狀止于根尖周圍的牙槽骨,

具有固定牙根尖的作用,保護進出根尖孔的血管和神經。⑤根間組:只存在于多

根牙,起自根分叉處的牙根間骨隔頂,止于根分叉區(qū)牙骨質,有防止牙根向冠方

移動的作用。如上所述,主纖維在不同的位置上,其排列方向和功能雖不相同,

但又是互相協(xié)調,共同支持和穩(wěn)固牙來完成咀嚼功能。當牙承受垂直壓力時,除

根尖區(qū)外;幾乎全部纖維呈緊張狀態(tài),可擔負較大牙合力,而側向壓力僅使部分

纖維呈緊張狀態(tài),這時易造成牙周纖維的損傷。

13.以乳中切牙為例,試述牙發(fā)育的全過程。

答案:(1)原發(fā)性上皮板及牙板的發(fā)生。(2)成釉器的發(fā)育過程包括蕾狀期、帽狀

期、鐘狀期及其形態(tài)特點。(3)牙體組織形成。包括冠部牙本質、釉質的形成;

牙根的形成,包括上皮隔、上皮根鞘的發(fā)生,牙骨質的發(fā)生。(4)牙的萌出。包

括萌出的組織學變化、結合上皮的形成等。

14.面裂:(名詞解釋)

答案:上頜突、下頜突未聯(lián)合或部分聯(lián)合導致橫面裂;上頜突、側鼻突未聯(lián)合導

致斜面裂。

15.牙髓變性:(名詞解釋)

答案:牙髓組織遭到臨時慢性撫慰,或因根尖孔縮窄、牙髓供血缺乏,使牙髓組

織代謝阻礙,表現(xiàn)出不同類型和不同水平的退行性改變和功用變化。

16.管周牙本質:(名詞解釋)

答案:牙本質的橫剖磨片,圍繞成牙本質細胞突起的間質與其它部分不同呈環(huán)形

的透明帶,構成牙本質小管的壁。礦化程度高,膠原纖維極少。

17.簡述鱗狀細胞癌的主要臨床病理特點。

答案:口腔癌早期經常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患者可能出現(xiàn)紅色病損、紅白相間

的病損或者白色病損。和白斑共存的時候經常會發(fā)現(xiàn)癌,雖然在不同的人群中變

化很大,但仍意味與白色病損有一定的關系??谇话┑谋憩F(xiàn)根據口內部位的不同

而有所變化。黏膜增生和潰瘍、疼痛、耳部的葷涉性疼痛、口臭,語言、張口和

咀嚼困難、吞咽困難和疼痛以及出血、消瘦、頸部腫大是常見的口腔癌晚期的癥

狀。由于口腔黏膜與頜骨鄰近,因此口腔癌易侵犯骨,特別是累及下頜管時,除

神經癥狀外,無明顯表現(xiàn)。

18.釉質發(fā)育不全:(名詞解釋)

答案:是由于成釉細胞呈現(xiàn)變化,繼而不能發(fā)生正常量的釉基質,但構成的基質

仍可像正常釉質一樣礦化。

19.簡述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病理特點及易復發(fā)的原因。(論述題)

答案:牙源性角化囊性瘤肉眼觀囊腫壁較薄,囊腔內常含有黃白色發(fā)亮的片狀物

或干酪樣物質,有時囊液較稀薄,呈淡黃色或血性液體。鏡下特點包括:①襯里

上皮為較薄的'厚度一致的復層鱗狀上皮,常由5?8層細胞組成,一般無上皮

釘突;②上皮表面呈波浪狀或皺褶狀,表層角化多呈不全角化;③棘細胞層較薄,

棘細胞常呈細胞內水腫;④基底細胞層界線清楚,由柱狀或立方狀細胞組成,胞

核著色深且遠離基底膜,呈柵欄狀排列⑤纖維性囊壁較薄,一般無炎癥;⑥纖維

組織囊壁內有時可見微小的子囊和(或)上皮島。其易復發(fā)的原因,目前主導性意

見認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囊壁薄、易破碎,手術難以完整摘除,而殘留囊壁的

上皮具有高度增殖能力,因而易引起復發(fā)。此外,還有一些因素可能與復發(fā)相關,

如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囊壁內可含有微小子囊或衛(wèi)星囊(特別是伴發(fā)痣樣基底細

胞癌綜合征的病變),若手術殘留,可繼續(xù)長大形成囊腫;還有學者認為至少部分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可能來源于口腔黏膜上皮的基底細胞增殖,手術時如未將與囊

腫粘連的口腔黏膜一并切除,具有高度增殖能力的基底細胞可引起復發(fā)。

20.牙瘤:(名詞解釋)

答案:成牙組織的錯構瘤或發(fā)育畸形,不是真性腫瘤。根據組織排列構造分為混

合性牙瘤、組合性牙瘤,前者排列混亂,無典型牙構造:后者由形態(tài)各異的牙樣

構造構成。

21.敘述釉質平滑面晶的形態(tài)學特點。

答案:釉質早期平滑面晶縱磨片顯示為病損呈三角形,三角形的頂部向著釉質牙

本質界,基底部向著釉質表面。(1)透明層:病損的最前沿,光鏡下釉質的結構

消失呈透明狀,孔隙容積約為1%,釉質少量脫礦,約出現(xiàn)在50%的病例中。(2)

暗層:緊接于透明層表面,磨片觀察表現(xiàn)為暗黑色,孔隙容積為2%?4%,暗層是

同時存在脫礦與再礦化的區(qū)域,見于85%?90%的病變中。(3)病損體部:病變的

主要部分,磨片觀察顯示為較為透明,與暗層之間界限清楚。脫礦程度較為嚴重,

孔隙容積在邊緣處釉質容積5%,至中心區(qū)可達25%。在所有病損中都存在。(4)

表層:位于釉質晶的最表面,此層表現(xiàn)為相對完整而未受影響,孔隙容積約占釉

質體積5%。表層有再礦化的存在,可見于約95%的病損中。透明層、暗層、病損

體部'表層的形成是一動態(tài)的過程。

22.簡述含牙囊腫的病理特點。

答案:含牙囊腫囊壁較薄,囊腔內含有牙冠,囊壁附著于牙頸部,囊液多呈黃色;

鏡下見纖維結締組織囊壁內襯較薄的復層鱗狀上皮,僅由2~5列扁平細胞或矮

立方細胞構成,無角化,沒有上皮釘突,類似于縮余釉上皮;纖維囊壁內炎癥不

明顯;囊腫繼發(fā)感染時,上皮增生,上皮釘突明顯,囊壁組織內見大量炎癥細胞

浸潤;約40%囊腫的襯里上皮可發(fā)生黏液化生。

23.縮余釉上皮:(名詞解釋)

答案:牙釉質發(fā)育完畢后,成釉細胞、外郵上皮、星網狀層、中間層結合成一層

鱗狀上皮,覆蓋在釉小皮上。

24.Malassez上皮剩余:(名詞解釋)

答案:在牙周膜中,臨近牙根外表的纖維間隙中可見到小的上皮條索或上皮團,

與牙根外表平行陳列,也稱Malassez上皮剩余。

25.簡述光鏡下扁平苔葬的主要病理變化。

答案:上皮不全角化,棘層增生(少數萎縮),上皮釘突伸長,基底細胞層液化、

變性,基底細胞排列紊亂,基底膜界限不清,可形成上皮下皰,固有層有密集的

淋巴細胞浸潤帶,其浸潤范圍一般不達到黏膜下層。棘層、基底層或固有層可見

圓形膠樣小體。

26.棘層松解:(名詞解釋)

答案:棘層細胞張力原纖維、黏合物質變性、破裂、破壞,細胞間橋溶解,使棘

層細胞聯(lián)系力松弛,嚴重時失去聯(lián)系,在棘層形成裂隙或皰,見于天皰瘡。

27.齦乳頭:(名詞解釋)

答案:牙齦呈錐體狀充填于鄰近兩牙的牙間隙部分

28.試述牙胚的組成、來源及各自所形成的組織。

答案:(1)牙胚由成釉器、牙乳頭和牙囊三部分組成。(2)成釉器起源于口腔外胚

層,形成釉質;牙乳頭起源于外胚間葉,形成牙髓和牙本質;牙囊起源于外胚間

葉,形成牙骨質、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29.簡述上皮剩余的分布、來源及意義。

答案:上皮剩余是牙周膜中,鄰近牙根表面的纖維間隙中可見到小的上皮條索或

上皮團與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稱Malassez上皮剩余。這是牙根發(fā)育期上皮根

鞘殘留下來的上皮細胞。平時上皮剩余呈靜止狀態(tài),在受到炎癥刺激時,上皮增

殖成為頜骨囊腫和牙源性腫瘤的來源。

30.面突融合:(名詞解釋)

答案:面部發(fā)育過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間在生長過程中發(fā)生表面的外胚層互

相接觸、破裂、退化、消失。

31.簡述根尖肉芽腫的臨床表現(xiàn)及病理特征。

答案:臨床:多數患牙有深晶或死髓牙,咀嚼乏力,偶有疼痛,X線片檢查示根

尖周暗影,邊界清楚或不清楚。病理:早期根尖周組織血管擴張充血,纖維細胞

增生伴慢性炎細胞浸潤,隨著病情的進展,根尖周牙槽骨吸收破壞,肉芽組織取

代根尖周組織,肉芽組織中可見吞噬的脂質的泡沫細胞灶性分布,部分病例可見

網狀增生的上皮。

32.氟牙癥:(名詞解釋)

答案:又稱斑釉,主要是牙發(fā)階段長期攝入含氟量過高的飲用水或食物,氟離子

導致牙釉質發(fā)育不全

33.簡述口腔黏膜的功能。

答案:(1)保護性功能:抵抗機械刺激、限制微生物和毒性物質的侵入。(2)感覺

功能:可對疼痛、觸動和溫度做出反應,還有特殊的感覺系統(tǒng)即味覺。(3)分泌

和吸收功能:唾液的分泌以及某些藥物的滲透性吸收。

34.畸形中央尖:(名詞解釋)

答案:牙外突,在恒前磨牙、磨牙的中央溝或頰尖舌側峭上的牙尖樣突起。

35.簡述急性化膿性牙髓炎的臨床表現(xiàn)及病理特征。

答案:臨床表現(xiàn)自發(fā)性痛、陣發(fā)性痛、放射性痛,疼痛常沿三叉神經分支所支配

的區(qū)域放射至上頜、下頜、面部、耳顫部等。疼痛不能定位,早期冷熱刺激痛,

晚期熱痛冷緩解。病理變化:牙髓血管擴張充血,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最終形

成膿腫,膿腫外圍則較多的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

36.舍格倫綜合癥:(名詞解釋)

答案:一種以慢性唾液腺炎、干燥性角膜炎、口干癥為臨床體現(xiàn),病因不明的本

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全身性紅斑狼倉'類風濕行關節(jié)炎等

37.敘述活動期牙周炎的主要病理變化。

答案:(1)結合上皮破壞,上皮附著向根方移位,齦溝病理性加深,形成牙周袋。

⑵牙周袋袋壁結締組織內重度炎癥,膠原纖維破壞,袋壁上皮潰瘍或增生,出

現(xiàn)上皮釘突,牙周袋內大量炎性滲出物。(3)固有牙槽骨吸收,破壞,牙槽骨高

度降低或牙周間隙增寬,見活躍的破骨細胞性骨吸收陷窩。(4)根面牙骨質暴露,

牙面見菌斑及結石。

38.白斑:(名詞解釋)

答案:發(fā)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塊,不能被擦掉,不涉及因局部因素去除后能

夠消退的單純性過角化,癌前病變。

39.論述結合上皮的組織學結構以及臨床意義。(論述題)

答案:結合上皮是牙齦上皮附著在牙表面的一條帶狀上皮,從齦溝底開始,向根

尖方向附著在釉質或牙骨質的表面。結合上皮是無角化的鱗狀上皮,在齦溝底部

含15?30層細胞,向根尖方向逐漸變薄,含3?4層細胞。結合上皮細胞呈扁平

狀,其長軸與牙面長軸平行,無上皮釘突。但如受到刺激,可見上皮釘突增生,

伸入結締組織中。結合上皮是未成熟的分化低的上皮。從上皮和間充質之間的關

系看,支持上皮的結締組織在決定上皮的表型中起重要作用。上皮下結締組織對

于復層鱗狀上皮的正常成熟有誘導作用。而結合上皮下的結締組織缺乏這種誘導

作用,致使結合上皮仍保持其不成熟特征。由于這種不成熟性,結合上皮細胞可

以形成許多半橋粒,使細胞與牙面緊密附著。在牙齦上皮中,基底細胞分裂增生

補充脫落的表皮細胞,而結合上皮的表層不易脫落,其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