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1T 1088-2018 杭州龍井茶栽培技術規(guī)范  _第1頁
DB3301T 1088-2018 杭州龍井茶栽培技術規(guī)范  _第2頁
DB3301T 1088-2018 杭州龍井茶栽培技術規(guī)范  _第3頁
DB3301T 1088-2018 杭州龍井茶栽培技術規(guī)范  _第4頁
DB3301T 1088-2018 杭州龍井茶栽培技術規(guī)范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DB3301杭州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IDB3301/T1088—2018本標準按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制定。本標準由杭州市農業(yè)局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杭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杭州市富陽區(qū)農技推廣中心經作站、淳安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杭州市臨安區(qū)農林技術推廣中心、建德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杭州市余杭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桐廬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委員會、杭州市蕭山區(qū)農(林)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杭州市西湖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鄭旭霞、余繼忠、丁永君、王華建、丁潔平、郝國雙、胡劍光、姚福軍、黃小萍、蔣炳芳、商建農、毛宇驍。本標準為首次發(fā)布。1DB3301/T1088—2018杭州龍井茶栽培技術規(guī)范本標準規(guī)定了龍井茶的術語和定義、園地建設、茶樹品種、茶苗定植、樹冠培育、土壤管理、非生物性災害防控和生物性災害綠色防控等栽培管理技術。本標準適用于龍井茶栽培。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11767茶樹種苗NY/T227微生物肥料NY/T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guī)范總則NY5010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yè)產地環(huán)境條件NY/T5018茶葉生產技術規(guī)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龍井茶采用適制的中小葉茶樹品種幼嫩芽葉,經攤放、青鍋、輝鍋等工藝加工而成,具有“色綠、香清、味爽、條直”品質特征的龍井茶。3.2立體采摘茶園春茶后采用重修剪措施,夏秋季讓新梢自然生長、打頂或整形修剪,以翌年春季采摘名優(yōu)茶原料為目標的茶園。4園地建設4.1產地環(huán)境4.1.1茶園環(huán)境條件應符合NY5010規(guī)定的要求。4.1.2新發(fā)展茶園應選擇坡度25°以下,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的地段。土層深80cm以上、pH值在4.5~6.5之間、有機質含量大于1.5%、地下水位100cm以下。4.2園地規(guī)劃2DB3301/T1088—20184.2.1茶園應設計干道、支道、步道。干道路面寬應不小于800cm,支道路面寬應不小于400cm,步道路面寬應不小于200cm,能適應機械化作業(yè)。4.2.2茶園周邊應設置隔離溝,溝底寬30cm,深度大于或等于50cm;干道和支道內側設置護路溝,溝深在50cm以上。4.2.3茶園隔離溝外側,干道、支道兩旁應植樹。樹種應選擇病蟲寄生少,樹冠幅小,經濟效益高的適宜常綠樹種,樹行與茶行的最近距離應不小于100cm,不影響機械化作業(yè)。4.3園地開墾4.3.1園地應全面深墾。生山分初墾和復墾二次進行,初墾深50cm以上,清除樹根、草根、石塊等雜物,復墾深30cm;熟地在清除前作物后深墾一次即可。坡度在15度~25度的園地要建立等高梯級茶行。4.3.2種植前一個月,按茶行開種植溝,溝深大于或等于30cm,寬60cm,溝內施足底肥,每667㎡施餅肥250kg~500kg或有機肥1000kg~2000kg、磷肥100kg~200kg,施入后覆土至地面平。5茶樹品種5.1龍井43、中茶108、迎霜、龍井群體種、鳩坑群體種等適制杭州龍井茶的品種。5.2茶苗質量應符合GB11767規(guī)定要求。6茶苗定植6.1定植時間春季定植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秋季定植在10月至11月。6.2定植密度行距150cm,叢距33cm,每叢2株~3株,每667㎡用苗3500株~4500株。6.3定植方法6.3.1定植溝與底肥溝位置一致,現開現栽,溝深15cm~20cm。6.3.2栽植時,茶苗入土至少10cm;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后,逐層填土、不露須根,壓實,澆足“定根水”,再覆土5cm;坡地覆土后稍低于地面,平地則稍高于地面。6.3.3定植后及時鋪草或覆蓋地膜,防旱保苗、防止雜草生長。地膜采用黑色,茶行間留20-30cm空隙,9月份施基肥前掀除地膜清理出茶園。7樹冠培育7.1幼齡茶園定型修剪新種植茶園,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時進行;第二次在定植一周年后的春季發(fā)芽前進行;第三次在第二次修剪一年后進行,如果茶苗生長旺盛,可以提前進行。修剪高度分別為離地15cm~20cm、30cm~40cm、40cm~50cm。7.2立體采摘茶園7.2.1重修剪3DB3301/T1088—2018成齡茶園,每年春茶采摘結束后立即進行重修剪,離地高度40cm~50cm。7.2.2控梢剪生長旺盛或定剪較早的重修剪采摘茶園宜在每年7月中下旬或8月初進行一次修剪,修剪高度是在上次剪口基礎上提高20cm~25cm;對于生長勢較弱或重剪較遲的茶園則不修剪。7.2.3秋稍打頂采9月下旬~10月份,茶樹地上部分生長停止后,摘除頂部嫩稍。7.3平面采摘茶園7.3.1輕修剪采摘夏秋茶的成齡茶園,剪去樹冠面3cm~5cm的枝葉。7.3.2深修剪當茶樹蓬面形成“雞爪枝”層時,春茶后及時剪去冠面15cm~20cm的枝葉。8土壤管理8.1耕作8.1.1深翻每年或隔年一次,一般在9~10月進行,翻耕深度為20cm~30cm。8.1.2中耕宜根據雜草生長情況進行,深度10cm~15cm。8.2茶園鋪草8.2.1宜每年在茶樹行間鋪草,用柴草、稻草或秸桿等。8.2.2茶樹修剪枝葉應留在茶園,鋪于茶樹行間;幼齡或臺刈改造茶園宜間作豆科等綠肥。8.3茶園施肥8.3.1減施化肥,重施有機肥,早施催芽肥,氮磷鉀比為(3~4)∶1∶1。8.3.2畜欄肥等有機肥施用前應經無害化處理。8.3.3基肥:結合深翻開溝深施,溝深20cm~30cm,每667㎡施餅肥150kg~300kg或畜欄肥400kg~500kg,配施全年速氮總量20%的氮肥,施后覆土。8.3.4追肥:2月中旬溝施,每667㎡施純氮10kg~15kg;4月中旬或5月下旬溝施,每667m2施純氮10kg~15kg。9非生物性災害防控9.1旱熱害防控4DB3301/T1088—20189.1.1成齡茶園通過灌溉、淺耕、覆蓋遮陰等辦法,幼齡茶園應采取灌水、鋪草、培土、覆蓋遮陰、種植綠肥等措施。9.1.2氣溫回落旱情解除后,視葉片或枝條枯焦程度及時采取輕修剪措施。施用速效肥,恢復茶樹生機,每667㎡施復合肥15kg~25kg。9.2濕害防控低洼積水茶園,應修建排水溝系統,使地下水位降到1米以下。9.3凍害防控9.3.1選擇抗寒性較強的品種,良好的地形地勢,適地適栽,營造防護林帶。9.3.2氣溫回升后,及時剪除凍焦的枝梢和枯枝。9.3.3春季“倒春寒”來臨前及時采用防霜風扇、噴淋、覆蓋等預防措施。10生物性災害綠色防控10.1農藝調控注重保護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結合茶樹病、蟲、雜草的發(fā)生規(guī)律,因時、因地制宜,合理應用采摘、修剪、施肥、耕作等措施控制病蟲草害。10.2理化誘控采用機械或人工的方法捕殺,利用殺蟲燈誘殺茶尺蠖、黑毒蛾、茶毛蟲等鱗翅目成蟲;利用色板、信息素誘捕器誘殺黑刺粉虱成蟲和小貫小綠葉蟬。10.3生物防控保護和利用天敵,發(fā)揮生物防治作用。優(yōu)先使用微生物農藥和植物源農藥。10.4科學用藥10.4.1提倡使用低容量細噴霧。對有群集特性的害蟲,宜采用點治或挑治,交替使用不同種類的藥劑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控制環(huán)境污染。10.4.2嚴格按照GB4285、GB/T8321、NY/T5018的要求,控制施藥量和安全間隔期,具體見附錄A。11模式圖模式圖見附錄B。5DB3301/T1088—2018A(資料性附錄)茶園主要病蟲害的藥劑防治方法A.1茶樹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指標和防治適期茶樹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指標和防治適期見表A.1。表A.1茶樹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指標和防治適期蟬1齡至2齡幼蟲期噴茶尺蠖病毒制劑,3齡幼蟲每平方厘米葉面積有螨蟲3頭~4頭或螨情指數值5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上旬,在新A.2茶樹主要病蟲害推薦使用農藥茶樹宜使用低毒、低殘留、高效的農藥品種,嚴格執(zhí)行安全間隔期規(guī)定,詳見表A.2。表A.2茶樹主要病蟲害推薦使用農藥7151711171715171131716DB3301/T1088—2018713171517171511注:表中的藥劑為推薦使用藥劑,該藥劑國家禁用或停用時,7DB3301/T1088—2018BB(資料性附錄)標準化栽培技術模式圖標準化栽培技術模式參見圖B.1。123456789新茶園第二次或第三次旬末立體茶上旬立體茶下旬立體茶上旬立體茶立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