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機械運動(解析版)_第1頁
13 機械運動(解析版)_第2頁
13 機械運動(解析版)_第3頁
13 機械運動(解析版)_第4頁
13 機械運動(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7年級下冊期中期末考點大串講13機械運動

一、參考系

1.魯迅的《社戲》中有他乘船的描寫:“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

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選擇的參照物不可能是()

A.劃船的小伙伴B.船尾

C.河岸D.魯迅

【答案】C

【解析】“山……向船尾跑去了”,描述的是山在運動,那么它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不斷改變。

山相對于劃船的小伙伴、船尾和魯迅的位置不斷改變,故A、B、D不合題意;

山相對于河岸的位置保持不變,故C符合題意。故選C。

2.如圖所示為一商場運行中的自動扶梯,某一顧客站在上行的自動扶梯上。當我們說該顧客“靜止”

時,所選的參照物是()

A.顧客本身B.扶梯

C.大樓地面D.隨相鄰扶梯下行的乘客

【答案】B

【解析】一商場運行中的自動扶梯,某一顧客站在上行的自動扶梯上。當我們說該顧客“靜止”時,

那么他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保持不變。

研究物體運動時,選擇自身為參照物,沒有意義,故A錯誤;

他相對扶梯的位置保持不變,故B正確;

他相對大樓地面的位置不斷改變,故C錯誤;

他相對扶梯下行的乘客,位置不斷改變,故D錯誤。故選B。

3.(2021七下·杭州期中)端午節(jié)時,各地常進行龍舟大賽。比賽時各龍舟或齊頭并進,或交替領先。

龍舟上某一隊員看見對方龍舟上的指揮者正穩(wěn)穩(wěn)地站著,擂著鼓指揮著隊員們進行比賽,此時這位

隊員所選擇參照物是()

A.河道兩岸的觀眾B.河水

C.對方的龍舟D.自己坐的龍舟

第1頁共18頁.

【答案】C

【解析】對方龍舟上的指揮者穩(wěn)穩(wěn)的站著,即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它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保持不變。因

為它相對對方龍舟的位置保持不變,則這位隊員選取的參照物是對方的龍舟,故C正確,而A、

B、D錯誤。故選C。

4.(2020七下·上虞期末)如圖所示是小球在相等時間間隔內運動情景模型圖,對于小球運動的描述,

可能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A.小球從碗邊釋放后滾下

B.小球沿斜面向上沖,而后下行

C.小球從高處下落,碰地面后反彈

D.小球在水平面上運動,碰到障礙物后反彈

【答案】B

【解析】根據(jù)圖片可知,小球從起點出發(fā)后,先做減速運動,再做加速運動,最后回到起點。

A.小球從碗邊釋放后滾下,小球先做加速運動,再做減速運動,與圖不符,故A錯誤;

B.小球沿斜面向上沖時做減速運動,而后下行做加速運動,最后回到起點,與圖相符,故B正確;

C.小球從高處下落時做加速運動,碰地面后反彈做減速運動,與圖不符,故C錯誤;

D.小球在水平面上運動由于受到阻力做減速運動,碰到障礙物后反彈,可能不會回到原來的起點,

且仍然做減速運動,與圖不符,故D錯誤。故選B。

5.(2020七下·余杭期末)晉朝的葛洪在《抱樸子》中說:“游云西行,而謂月之東馳?!闭J為云朵向西

運動,月亮向東運動,他選擇的參照物分別是()

A.山、地面B.月亮、地面C.山、云朵D.江水、山

【答案】C

【解析】如果以地面上靜止不動的山為參照物,云朵在向西的方向上距離山越來越遠,那么云朵是

向西運動的。以云朵為參照物,月亮在向東的方向上距離不斷增大,所以它是向東運動的,故C正

確,而A、B、D錯誤。故選C。

第2頁共18頁.

6.(2020七下·吳興期末)《龜兔賽跑》新篇:兔子和烏龜自從上次賽跑后,成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

后的旅行中,陸地上兔子背著烏龜跑,在水中烏龜馱著兔子游,兔子和烏龜因此都走得更快更遠。

當兔子背著烏龜在陸地上奔跑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以兔子為參照物,烏龜是運動的

B.以烏龜為參照物,兔子是靜止的

C.以路邊的大樹為參照物,烏龜和兔子都是靜止的

D.以地面為參照物,烏龜和兔子都是靜止的

【答案】B

【解析】A.以兔子為參照物,烏龜相對兔子的位置保持不變,因此烏龜是靜止的,故A錯誤;

B.以烏龜為參照物,兔子相對于烏龜?shù)奈恢帽3植蛔?,因此兔子是靜止的,故B正確;

C.以路邊的大樹為參照物,烏龜和兔子相對于大樹的位置不斷改變,因此它們都是運動的,故C

錯誤;

D.以地面為參照物,烏龜和兔子相對于地面的位置不斷改變,因此它們都是運動的,故D錯誤。

故選B。

7.(2019七下·嘉興月考)籃球運動員飛身灌籃的過程中,以籃筐為參照物,運動員是(選

填“運動”或“靜止”)的,運動員起跳后能繼續(xù)上升是由于的緣故。

【答案】運動;慣性

【解析】籃球運動員飛身灌籃的過程中,以籃筐為參照物,運動員的位置不斷發(fā)生變化,因此他是

運動的;運動員起跳后能繼續(xù)上升是由于慣性的緣故。

8.2018年平昌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決賽中,中國選手賈宗洋獲得亞軍。如圖所示是他

在空中飛躍時的情景,在此過程中,以滑板為參照物,他是的,以為參照物,

他是運動的。

【答案】靜止;地面

【解析】他在空中飛躍時,以滑板為參照物,他相對于滑板的位置不發(fā)生變化,因此他是靜止的;

因為他相對于地面的位置不斷發(fā)生變化,所以以地面為參照物,他是運動的。

9.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寫到:“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形容這種自然景

第3頁共18頁.

象的主要物態(tài)變化有和.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歌曲唱道“小小竹排江中

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兩句歌詞中,分別是以為參照物的.

【答案】凝固;凝華;青山、竹排

【解析】(1)冰是水凝固而成的,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2)竹排相對于青山

的位置不斷變化,則“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為參照物;

兩岸的青山相對于竹排的位置不斷變化,則“青山兩岸走”是以竹排為參照物.

10.(2021七下·仙居月考)甲、乙、丙三人各乘坐一架直升機,他們從自己乘坐的直升機里往外看,

甲看見丙乘坐的直升機勻速上升,乙看見甲乘坐的直升機勻速下降,丙看見樓房和乙乘坐的直升機

都勻速上升。你能判斷甲、乙、丙三人乘坐的直升機相對地面是怎樣運動的嗎?

【答案】甲下降;乙可能靜止,也可能上升,還可能下降(比丙下降得慢);丙下降(比甲下降

得慢)

【解析】丙看見樓房勻速上升,那么以地面為參照物,丙應該是勻速下降的;

丙看到乙勻速上升,那么以地面為參照物:①乙是上升的;②乙是靜止的;③乙勻速下降,但是

速度比丙慢;丙相對地面是下降的,甲看到丙勻速上升,那么以地面為參照物,那么甲肯定是下降

的,速度比甲下降的快。

二、機械運動的概念

11.可以用圖像來表示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如圖所示,表示物體運動速度相同的是()

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

【答案】B

?甲30?

【解析】甲:6s內通過距離30m,則速度為:?甲===5?/?;

?甲6?

乙:6s時速度為4m/s,且該物體做加速運動;

丙:物體到起點的距離始終保持20m,即處于靜止狀態(tài),速度為零;

?。何矬w的速度始終保持5m/s。則物體運動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丁。故選B。

12.(2021七下·新昌期末)如圖所示。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物體,分別在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從

第4頁共18頁.

同一位置同時向上運動,兩物體運動的s-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第4秒時兩者相距12米B.甲受到的拉力比乙受到的大

C.甲做速度為1米/秒的勻速運動D.以甲為參照物,乙在向下運動

【答案】D

【解析】A.根據(jù)圖像可知,第4s時甲距離起點12m,乙距離起點4m,則二者像距:12m-4m=8m,

故A錯誤;

B.根據(jù)圖像可知,甲和乙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它們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也就是它們受到的拉力都等

于自身的重力。因為甲和乙質量相等,所以它們的重力相等,則它們受到的拉力相等,故B錯誤;

?12?

C.甲的速度為:?===3?/?,故C錯誤;

?4?

D.根據(jù)圖像可知,第4s時甲距離起點12m,乙距離起點4m,則以甲為參照物,乙在甲的下面,即

乙在向下運動,故D正確。故選D。

13.(2021七下·諸暨月考)下列圖像中,能正確反映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A.B.C.D.

【答案】B

【解析】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即時間變化時,它的速度保持不變,故B正

確,而D錯誤;

根據(jù)s=vt可知,當速度相同時,路程與時間成正比,即路程隨之間變化的圖像為一條斜線,故A、

C錯誤。故選B。

14.(2021七下·諸暨期中)下列運動不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A.火車減速進站B.房屋著火

C.劃破夜空的流星D.騎自行車上學

第5頁共18頁.

【答案】B

【解析】A.火車減速進站時,相對于地面的位置不斷改變,在做機械運動,故A不合題意;

B.房屋著火,是物質與氧氣發(fā)生的化學變化,與機械運動無關,故B符合題意;

C.劃破夜空的流星,相對月亮的位置不斷改變,在做機械運動,故C不合題意;

D.騎自行車上學,相對學校的位置不斷改變,在做機械運動,故D不合題意。故選B。

15.土星的第六顆衛(wèi)星簡稱“土衛(wèi)六”,它的表面覆蓋了厚厚的大氣層,地表有山脈、湖泊、河流,被

認為是與地球最為相似的星球?!巴列l(wèi)六”離地球最近時,距離地球約為1.3×1012m,假如小宇此時站

在“土衛(wèi)六”上,能用望遠鏡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他看到的是()

A.地球上106個小時前的景象B.地球上1個多小時前的景象

C.地球上現(xiàn)在的景象D.地球上1個多小時后的景象

【答案】B

?1.3×1012?

【解析】光從地球傳播到“土衛(wèi)六”上的時間?==≈4330?=1.2?。

?3×108?/?

因此它看到的是地球上1個多小時以前的景象。

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

16.如圖是小明同學在相等時間間隔里運動的情景,小明可能做勻速運動的是()

A.B.C.D.

【答案】B

【解析】在A、C、D中,相鄰的間隔大小不等,說明速度大小不等,故A、C、D錯誤;

B中相鄰的間隔大小相等,說明速度大小相等,故B正確。故選B。

17.(2020七下·麗水期末)甲、乙兩人同時同向從同一起跑線出發(fā),做勻速直線運動,乙的速度比甲

大,下圖中能正確反映兩人運動距離s與時間t關系的是()

第6頁共18頁.

A.B.C.

D.

【答案】D

【解析】根據(jù)公式s=vt可知,時間相同時,路程與時間成正比。因為乙的速度比甲大,所以乙的路

程比乙大。

在A和B選項中,路程的圖像都是一條與橫軸平行的直線,即時間增大但路程不變,那么甲和乙

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與題意不符,故A、B錯誤;

在C和D中,如下圖所示:

甲和乙的圖像都是通過坐標原點的斜線,即路程與時間成正比,那么圖像的形狀正確。在D圖中,

時間相同時,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那么乙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D正確,C錯誤。故選

D。

18.“森林運動會”中龜兔進行賽跑。比賽開始后,“觀眾”通過比

較,認為跑在前面的兔子跑得快。由于兔子麻痹大意,中途睡

覺,“裁判員”通過比較,判定最先到達終點的烏龜跑得快。

科學中用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答案】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長短;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多少;速度

【解析】比賽開始后,“觀眾”通過比較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長短,判斷跑在前面的兔子運動

快?!安门袉T”通過比較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多少,判定最先到達終點的烏龜運動得快。

科學中用速度來表示運動快慢。

第7頁共18頁.

19.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是比較來判斷運動的快慢,運動較快的是

車。

(2)乙圖是比較來判斷運動的快慢,運動較快的是

車。

【答案】(1)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長短;B(2)通過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長短;D

【解析】(1)甲圖中從A、B兩車行駛時間相同,路程不同,所以甲圖是比較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

程長短,B車路程長所以B車運動快;

(2)乙圖中C、D兩車運動的路程相同,時間不同所以乙圖是比較通過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長

短,D所用時間短,所以D運動較快。

20.閃電和打雷是由于云朵的摩擦和放電引起的,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其實雷聲和閃

電是同時發(fā)出的。

(1)如果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c,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v,我們在看到閃電后經過時間

t才聽到雷聲,則閃電處離觀察者多遠?

(2)如果光速c遠大于聲速v,則這個距離近似等于多少?

?????

【答案】(1)解:設距離為s,由-=t,解得s=(2)解:vt

?????

【解析】(1)閃電的傳播速度遠遠大于雷聲,因此閃電傳播的時間短,而雷聲傳播的時間長,那么

?

二者的時間差,然后用速度公式替換其中的兩個時間,最后進行推導計算;

△t=t雷-t閃?=?

(2)如果光速c遠大于聲速v,那么光傳播的時間幾乎為零,根據(jù)s=vt計算打雷的地方到觀察者

的距離即可。

三、速度計算

?

21.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v=?)

第8頁共18頁.

A.物體的運動速度v越大,通過的路程s就越大

B.物體的運動速度v越大,所用的時間t就越小

?

.物體的運動速度可由計算,但與、的大小無關

Cv?st

D.上述說法都有道理

【答案】C

【解析】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物體的速度v保持不變,它的大小與路程s、時間t都無關,故C正

確,而A、B、D錯誤。故選C。

22.下列各種運動中,速度最大的是()

A.拖拉機在10分鐘內行駛了2400米

B.某同學用105秒騎自行車行駛了1000米

C.飛人博爾特在北京奧運會上創(chuàng)造的百米世界紀錄是9.69秒

D.載重汽車在城區(qū)行駛的限制速度是30千米/時

【答案】C

?2400?

【解析】A.拖拉機的速度:?===4?/?;

?600?

?11000?

B.該同學的速度:?1==≈9.52?/?;

?1105

?2100?

C.博爾特的速度:?2==≈10.31?/?;

?29.69?

D.載重汽車的速度:30km/h≈8.33m/s。則速度最大的是博爾特。故選C。

23.(2021七下·臺州期末)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其路程和時間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

的是()

A.在AB段作勻速直線運動B.在BC段的速度為80km/h

C.在AB段的速度大于CD段D.第1小時內通過的路程為80km

【答案】B

【解析】A.AB段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為一條通過坐標原點的斜線,則路程與時間成正比,即汽

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正確不合題意;

第9頁共18頁.

?

段汽車始終距離起點,因此它保持靜止狀態(tài),根據(jù)可知,它的速度為零,故錯

B.BC80km?=?B

誤符合題意;

?80???′120???80??

C.AB段的速度為:?===80??/?;CD段的速度為:?′==

?1???′2?

=20??/?,故C正確不合題意;D.第1小時內通過的路程為80km,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

B。

24.(2021七下·西湖期中)甲同學將耳朵貼在一根20m鐵管的一端,乙同學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鐵

管,甲同學能聽到(空氣中聲速為340m/s,鐵中聲速為5200m/s)()

A.1次敲擊聲B.2次敲擊聲C.3次敲擊聲D.4次敲擊聲

【答案】A

?20?

【解析】聲音通過鐵管傳播的時間:;

?=?=5200?/?≈0.004?

?20?

聲音通過空氣傳播的時間:?′==≈0.058?;

?′340?/?

時間差:△t=t'-t=0.058s-0.004s=0.054s<0.1s。因此只能聽到1次敲擊聲。故選A。

25.(2021七下·蕭山期中)甲同學騎自行車去看望乙同學,得知消息后,乙同學步行去迎接,接到后

同車返回。整個過程他們的位置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據(jù)圖可知()

A.兩同學在距離甲出發(fā)地1千米處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來的1.5倍

D.前10分鐘內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答案】D

【解析】根據(jù)圖像可知,甲和乙的圖像的交點到坐標原點(乙家)的距離為1km,而甲出發(fā)時距離

坐標原點4km,那么二者相遇處到甲出發(fā)點的距離:4km-1km=3km,故A錯誤;

?甲3???乙1??

??

相遇前,甲的速度:甲=?=1?=18??/?,乙的速度:乙=?=1?=6??/?,

甲6乙6

則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3倍,故B錯誤;

第10頁共18頁.

相遇后,甲和乙的速度相同,時間為t乙'=15min-10min=5min,

?乙′1??

?

即乙′=?′=1?=12??/?,那么乙的速度是原來的2倍,故C錯誤;

乙12

前10min內,其實就是兩人相遇前,因此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故D正確。故選D。

26.(2021七下·諸暨期中)我國著名短跑運動員蘇炳添在某次百米賽跑中測得第5秒的速度為

9.5m/s,第10秒到達終點的速度為10.2m/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前5秒內蘇炳添的平均速度為4.75m/s

B.在后5秒內蘇炳添的平均速度為5.1m/s

C.在本次百米賽跑中蘇炳添的平均速度為10.0m/s

D.在本次百米賽跑中蘇炳添的平均速度為9.85m/s

【答案】C

【解析】由于無法獲知前5s內和后5s內通過的路程,因此無法計算出這兩個時間段內的平均速

??100?

度,故A、B錯誤;在本次百米賽跑中蘇炳添的平均速度為:===10?/?,故C正

??10?

確,D錯誤。故選C。

27.(2021七下·諸暨期中)某學習小組對一輛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線運動的小車進行觀測研究。他們記

錄了小車在某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并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了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

象,如圖所示。根據(jù)圖象可以判斷()

A.0~5s內,小車的平均速度是1m/s

B.2~7s內,小車的平均速度是0.8m/s

C.2s~5s內,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D.5s~7s內,小車做加速運動

【答案】B

?2?

【解析】根據(jù)圖像可知,0~5s內該車前進2m,那么平均速度為:?===0.4?/?,故A錯

?5?

誤;

?′4?

2~7s內該車前進的路程:s=6m-2m=4m,則平均速度為:?′===0.8?/?,故B正確;

?′5?

第11頁共18頁.

2~5s內小車的距離保持不變,即它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C錯誤;

5~7s內,該車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為一條直線,即二者成正比例關系,則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D錯誤。故選B。

28.(2021七下·仙居月考)某小組同學分別測出了甲、乙電動車做直線運動的路程和時間,并依據(jù)數(shù)

據(jù)作出了相應的路程-時間圖像,如圖所示。

(1)甲車做直線運動,通過米的路程所用時間為秒。

(2)在AB對應的時間段內,乙車通過的路程為米。

(3)由圖可知,甲車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車的速度。

(4)若甲、乙兩車在水平路面上同時向東行駛,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填“東”或“西”

運動。

【答案】(1)勻速;6(2)1.2(3)小于(4)東

【解析】(1)根據(jù)左圖可知,甲車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為一條通過坐標原點的斜線,那么它們

的比值相等,即速度相等,因此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0.6m所用的時間為6s。

(2)根據(jù)右圖可知,AB對應的時間段內,乙車經過的路程:s=1.8m-0.6m=1.2m;

?甲0.2?

(3)甲的速度為:?甲===0.1?/?;

?甲2?

?

乙2.4?

乙的速度為:?乙===0.2?/?;

?乙12?

則甲車的速度小于乙車的速度。

(4)若甲、乙兩車在水平路面上同時向東行駛,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在向東的方向上距離不斷

增大,因此乙車向東運動。

29.某校同學在水平直道上進行1000米跑步比賽。甲、乙兩位同學同時出發(fā),甲同學在整個比賽過

程中做勻速運動。乙同學出發(fā)后,經過100秒跑了400米,此時他發(fā)現(xiàn)比甲同學落后100米;接著

乙同學以6米/秒的速度追趕,經過50秒沒有趕上;然后乙同學發(fā)起沖刺,最后比甲同學提前10

秒到達終點。則甲同學比賽中的速度為米/秒。乙同學出發(fā)后,前100秒時間內的平均

速度為米/秒;乙同學最后沖刺的平均速度為米/秒。

第12頁共18頁.

【答案】5;4;7.5

【解析】由題意可,100秒時間中甲通過的路程為400米+100米=500米,v=s/t=500米/100秒=5米/

秒。乙同學前100秒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400米,所以乙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400米/100秒

=4米/秒。乙同學沖刺的路程為:1000米-400米-6米/秒×50秒=300米,乙同學沖刺所用的時間

為:1000米/5米/秒-10秒-100秒-50秒=40秒,所以乙同學最后刺的平均速度為:300米/40秒=7.5

米/秒。

30.心電圖儀通過一系列的傳感手段,可將與人心跳對應的生物電流情況記錄在勻速運動的坐標紙

上。醫(yī)生通過心電圖,可以了解被檢者心跳的情況。例如,測量相鄰兩波峰的時間間隔,便可計算

出1分鐘內心臟跳動的次數(shù)(即心率)。同一臺心電圖儀正常工作時測得被檢者甲、乙的心電圖分

別如圖甲、乙所示。若醫(yī)生測量時記下被檢者甲的心率為60次/分。請回答:

(1)根據(jù)甲的心率為60次/分可知,甲每次心跳的時間間隔(即甲心電圖紙帶相鄰波峰走紙所用

時間)為秒。

(2)這臺心電圖儀輸出坐標紙的走紙速度為多少毫米每秒?

(3)乙的心率為多少次每分鐘?

【答案】(1)1(2)25毫米/秒(3)75次

【解析】(1)由甲的心率60次/分可知,甲每次心跳的時間間隔為1秒;

(2)由甲圖可知,甲心跳一次走紙的距離為25毫米,所以由公式v=s/t=25毫米/1秒=25毫米/秒;

(3)甲的走紙速度與乙的走紙速度相同,所以乙走紙20毫米所需時間為:t=s/v=20毫米/25毫米/

秒=0.8秒,乙跳動1次所需時間是0.8秒,一分鐘跳動的次數(shù)為n=60秒/0.8秒=75次。

31.(2017七下·杭州月考)圖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聲波測速儀測量車速的示意圖,測速儀發(fā)出并接

收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jù)發(fā)出和接收到的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被測物體的速度。圖B中P1、P2是測

速儀發(fā)出的超聲波信號,n1、n2分別是P1、P2由汽車反射回來的信號。設測速儀勻速掃描,P1、

n1、P2、n2對應的時間分別為T1、T2、T3、T4,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v,若汽車是勻速行

駛的,則根據(jù)圖B可知,汽車運動速度為多大(用v、T1、

第13頁共18頁.

T2、T3、T4表示)

?2?3??1??4

【答案】?車=?×

?3?4??1??2

【解析】由圖B可以看出,發(fā)出超聲波信號P1到接受到反射信號n1時間為△T=T2-T1,

11

此時超聲波與汽車之間的距離sv×△T=v(T-T);

1=2221

發(fā)出超聲波信號P2到接受到反射信號n2的所用時間為△T′=T4-T3,

11

此時超聲波與汽車之間的距離s=v×△T′=v(T-T);

22243

由于P1到接受到反射信號n1的時間間隔是6個格,信號P2到接受到反射信號n2的時間間隔是5個

格,所以,△T>△T′,則s1>s2,表示汽車與超聲波測速儀之間的距離在減小,即汽車向超聲波測

速儀開來;由此可知:汽車接收到P、P兩個信號之間的時間內前進的距離為s=s-s=1v(T-T)-

1212221

11

v(T-T)=v(T-T-T+T)。汽車運行△s的時間為汽車接收到P、P兩個信號的時刻應分別對

2432214312

應于圖中Pn的中點和Pn的中點,即T+1(T-T),T+1(T-T),所以汽車行駛時間為:t=T+

1122122132433

111?

(T-T)-{T+(T-T)}=(T-T)-(T-T-T+T);汽車的行駛速度v==

24312213122143?

1?(??????)1?(??????)

22143?22143?2?3??1??4

1=1=?×

(???)?(??????)?(???)?(??????)?3?4??1??2

31221433122143

32.小明為了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與運動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在課外實踐活動中,選用了兩輛不同

規(guī)格的四輪驅動模型車A和B,在實驗室做了探究實驗。實驗中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運動路程s/m汽車A0.10.20.30.4

汽車B0.20.40.81.2

運動時間t/s汽車A1234

汽車B0.5123

(1)試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坐標系內分別畫出兩輛汽車的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象,根據(jù)數(shù)

據(jù)分析,比較出汽車A和B的平均速度大小。。

第14頁共18頁.

(2)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分析出兩輛車處于靜止狀態(tài)還是做勻速直線運動或變速運

動?。

(3)在相同時間內,汽車A和汽車B,誰運動的路程要長?

【答案】(1);汽車A的平均速度小于汽車B的平均速度(2)兩輛汽車都在做

勻速直線運動(3)在相同時間內,汽車B的運動路程要長

【解析】(1)從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汽車A的四組數(shù)據(jù)分別是(1s,0.1m)、(2s,0.2m)、(3s,

0.3m),(4s,0.4m),在圖象中做出這四個點,然后用線將它們連起來;汽車B的四組數(shù)據(jù)分別是

(0.5s,0.2m)、(1s,0.4m)、(2s,0.8m)、(3s,1.2m),在圖象中做出這四個點,然后用線將它們

連起來,圖象如下

??0.1???0.2?

汽車A的平均速度:??===0.1?/?,汽車B的平均速度:??===0.4?/?,

??1???0.5?

因為vA<vB,所以汽車A的平均速度比B的?。?/p>

(2)因為兩輛汽車通過的路程與所用時間之比都為一定值,所以兩輛汽車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3)當tA=1s時,sA=0.1m;當tB=1s時,sB=0.4m,由此可知,在相同時間內,汽車B的運動路程

要長。

答:(1)汽車A的平均速度小于汽車B的平均速度;(2)兩輛汽車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3)在

相同時間內,汽車B的運動路程要長。

33.(2020七下·樂清期末)溫州輕軌S2線北起樂清市下塘站,終點瑞安市人民路站,全長63.63千米

第15頁共18頁.

(如圖甲)。

(1)離居民區(qū)較近的樂成站到萬岙站設計有隔音屏。隔音屏的作用

是。

(2)若乘該輕軌列車從起點樂清市下塘站到終點瑞安人民路站,以100千米/小時的平均速度行

駛,在中途不停車的情況下,需要多少小時到站?

(3)乙圖為列車從下塘站到樂成站列車運行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根據(jù)圖像,下列分析正確的

是__________。(可多選)

A.下塘站運行到樂成站所需時間為240秒

B.列車加速所用時間與減速所用時間相等

C.列車勻速運行時通過的路程為3.33千米

D.兩站間列車運行的最大速度為360米/秒

?63.63??

【答案】()減弱(防止)噪聲污染()解:();;

12?=?=100??/?=0.6363?3ABC

【解析】(1)離居民區(qū)較近的樂成站到萬岙站設計有隔音屏。隔音屏的作用是減弱(防止)噪聲污

染。

?63.63??

(2)在中途不停車的情況下,需要的時間為:;

?=?=100??/?=0.6363?

(3)A.根據(jù)乙圖可知,下塘站運行到樂成站所需時間為t=4min=240秒,故A正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