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屆高考歷史知識點總復習25_第1頁
2011屆高考歷史知識點總復習25_第2頁
2011屆高考歷史知識點總復習25_第3頁
2011屆高考歷史知識點總復習25_第4頁
2011屆高考歷史知識點總復習2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3文化發(fā)展歷程

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

第3課時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

基礎再現

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發(fā)明1.造紙術

(1)西漢時期發(fā)明了_________,但不適于書寫。

(2)東漢的_________改進造紙術,制成能書寫的纖維紙,被時人稱作“_________”。2.印刷術

(1)雕版印刷:868年雕版印刷的《_________》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印刷品。

(2)活字印刷①發(fā)明:北宋平民_________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植物纖維紙蔡倫蔡侯紙金剛經畢昇②發(fā)展:此后又出現_________,至13世紀出現金屬活宇。③傳播:13世紀中期傳到_________,后又從西域傳到_________。3.火藥

(1)發(fā)明:唐代。

(2)應用:_________已用于戰(zhàn)爭,五代和宋朝時得到廣泛應用。

(3)傳播:14世紀初由_________人傳入歐洲,在西方社會產生巨大震動。4.指南針

(1)發(fā)明木活字朝鮮歐洲唐朝末年阿拉伯①戰(zhàn)國時人們發(fā)明了_________,后又出現了指南車、指南魚等。②_________時發(fā)明了指南針,并應用于_________。

(2)傳播:13世紀傳入_________,在_________中起了重要作用。司南北宋航海西歐地理大發(fā)現

特別說明:四大發(fā)明顯示了古代中國高度發(fā)達的創(chuàng)造力,其在西歐由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演進作出的重要貢獻,是中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但四大發(fā)明在中國始終未能夠像在西歐一樣促進中國社會的飛躍性的進步。這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科學技術能否取得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決于社會環(huán)境。

名師一題1.四位學生以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對西方歷史的影響作為研究性課題,你覺得他們所列的下列命題存在錯誤的是()A.造紙術——促進了歐洲文明進程

B.指南針——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C.火藥——蕩平歐洲封建城堡的銳器

D.印刷術——文藝復興興起的根源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調動基礎知識和判斷分析能力,涉及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外傳及其影響的知識點,比較簡單,但題目形式新穎,直接把研究性學習活動作為命題材料,反映了高考命題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特點。A、B、C三項推動了歐洲由中世紀向近代社會轉型,D項屬于文藝復興興起的外部條件,作為其根源顯然錯誤,因此選D。答案:D古代天文學、數學、農學和醫(yī)學成就1.天文學成就

(1)特點:成就突出,_________完整。(2)表現①天象觀測:長期領先世界。②天文學著作a.戰(zhàn)國時期的《_________》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天文學著作。b.《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③天體測量a.東漢張衡體系甘石星經石氏星表Ⅰ.關于_________的見解比西歐人早1000多年。

Ⅱ.發(fā)明了測定地震方位的_________。

Ⅲ.還發(fā)明了_________。b.唐代僧一行

Ⅰ.與梁令瓚共同創(chuàng)制_________。

Ⅱ.主持實測了_________的長度。

c.元代郭守敬:制成“_________”,比歐洲早300多年。2.數學成就

(1)春秋時期出現____________,發(fā)明度量衡。地球為圓形地動儀渾象儀黃道游儀子午線簡儀九九乘法口訣(2)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_________,元代出現_________。(3)東漢時期的《_________》記載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運算方法,標志著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4)南朝的_________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七位,領先世界達1000年之久。3.古代農書

(1)南北朝時期賈思勰著的《_________》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2)元代_________編寫的《農書》詳細記載了冶金“_________”、水轉大紡車、木活字和“_________”等重大發(fā)明?;I算計算法珠算法九章算術祖沖之齊民要術王楨水排轉輪排字盤(3)明代徐光啟編寫的《_________》體現了農書的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和先進性,徐光啟被譽為“_________________”。4.醫(yī)學成就(1)《_________》是中國現存較早的一部醫(yī)書,奠定了_________的基礎。(2)東漢張仲景撰寫的《_________》是中醫(yī)臨床醫(yī)學的經典,張仲景被稱為“_________”。(3)東漢_________發(fā)明了最早的麻醉藥劑“_________”,還發(fā)明了最早的體育保健操“_________”。(4)明代李時珍的《_________》反映了中國古代_________的最高成就,本書創(chuàng)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_________。農政全書中國近代科學先驅黃帝內經中醫(yī)學理論傷寒雜病論醫(yī)圣華佗麻沸散本草綱目藥物學藥物分類法特別說明:分析某一時期科技發(fā)展、繁榮因素的模式:(1)社會環(huán)境因素:分析當時的社會是否安定或相對安定;(2)政治因素:分析當時國家是否統(tǒng)一,政治是否清明、穩(wěn)定;(3)經濟因素:分析當時經濟是否發(fā)展繁榮;(4)文化政策因素:分析當時的統(tǒng)治者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科技文化的發(fā)展。變名師一題2.標志著中國古代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內容,以算籌為計算工具、以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十進位制記數系統(tǒng)來計算的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這部數學專著是()A.《周髀算經》B.《九章算術》C.《授時歷》D.《齊民要術》解析:東漢時的《九章算術》記載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運算方法,標志著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答案:B高分跨欄

一、全面把握中國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發(fā)明四大發(fā)明發(fā)明傳播影響造紙術西漢時發(fā)明了植物纖維紙;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制成能書寫的纖維紙4世紀起傳入朝鮮,8世紀傳到中亞,后傳到非洲和歐洲造紙術促進了我國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傳播印刷術隋唐時已有了雕版印刷品;北宋時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后又出現了木活字、金屬活字13世紀中期,活字印刷術傳到朝鮮,以后又從西域傳到歐洲活字印刷術促進了文化的發(fā)展,成為歐洲“新教的工具”。為歐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的出現準備了條件火藥唐初的書籍里記載了火藥的制造方法;唐朝末火藥已用于戰(zhàn)爭;宋朝時,火藥廣泛應用14世紀初,火藥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火藥傳入歐洲,把歐洲“騎士階級炸得粉碎”。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fā)展,還促進了歐洲采礦業(yè)和金屬制造業(yè)的發(fā)展指南針戰(zhàn)國時發(fā)明了司南;北宋時發(fā)明了指南針,并應用于航海13世紀傳入歐洲為歐洲航海家發(fā)現美洲和環(huán)球航行提供了條件,開始將世界聯成一個整體學以致用1.馬克思說:“火藥、羅盤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fā)明?!边@句話反映出()A.中國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西方資產階級將利用這些發(fā)明進行侵略擴張C.在一定條件下科技發(fā)明對歷史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D.三項發(fā)明蘊涵著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因素解析:

A、D的觀點是錯誤的,B不能作出這樣的預判??茖W技術推動生產力和社會歷史的進步。答案:C二、與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古代中國的科技特點

1.中國古代科技重經驗,西方近代科技重實驗。中國古代科學是應用科學,經驗的總結,缺乏理論探索,沒有形成完整科學理論體系。而西方近代科學把系統(tǒng)觀察和實驗同嚴密的邏輯體系結合,形成了系統(tǒng)的科學理論。2.中國古代科技重實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學重理論。中國古代科技實用性強,一般能直接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卻很少能用邏輯方法對這些經驗材料進行整理,作出理論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學重理論。3.中國古代科技重農業(yè),西方近代科技重工業(yè)。4.中國古代科技重綜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國古代科技直接從現象中進行整體理論綜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實踐上升到科學方法論的高度加以闡明,從而給近代科學理論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確方向。學以致用2.(2009年佛山質檢)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中的天文歷法、數學、醫(yī)學尤為突出,而科學理論方面的成就卻較少。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A.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耕經濟的需要B.封建統(tǒng)治者不重視科學理論研究C.中國科學家不重視科學理論研究D.科舉考試只考儒家學說解析:科學理論屬于意識形態(tài)方面,它根源于經濟基礎。答案:A熱點聚焦

熱門依據:以四大發(fā)明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發(fā)明和發(fā)現,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演進作出的重要貢獻,是中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對周邊國家,乃至世界文明的進程,都產生過巨大影響。從歷年高考命題方向看,考查四大發(fā)明及其影響或評價是個不容忽視的熱點。四大發(fā)明及其對世界文明進程的貢獻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培根說:“這三種東西曾改變了整個世界事物面貌和狀態(tài):第一種在文化方面,第二種在戰(zhàn)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迸喔f的第三種東西是指我國古代的()A.造紙術、印刷術B.羅盤針C.火藥D.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古典文化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主要是理解題目中培根話語的含義。結合培根的思想主張和其所處的時代可知,其主要是說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對“整個世界事物面貌和狀態(tài)”即歐洲社會轉型所發(fā)揮的作用;用在文化方面的是印刷術和造紙術,用在戰(zhàn)爭上指的是火藥,在航海上主要是指羅盤針的作用。答案:B名師點睛:有關四大發(fā)明的命題,往往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并注重對選擇題材料的理解。因此,要解決類似的問題,必須在學習有關四大發(fā)明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加以深刻的理解。熱點訓練1.(2010年蕪湖質檢)有西方學者認為“近代世界賴以建立的種種發(fā)明與發(fā)現可能有一半來源于中國”。傳入歐洲并對“近代世界”產生深刻影響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A.地動儀B.造紙術C.雕版印刷術D.羅盤針解析:考查四大發(fā)明的有關知識。題目要求是宋代的,A是東漢的,B是漢朝的,C是唐朝的。答案:D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時事背景:2009年9月20日,位于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qū)的中國科技館新館正式對社會公眾開放。新館包括“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fā)現”、“科技與生活”和“挑戰(zhàn)與未來”五大常設主題展廳和公共空間展示區(qū)。“華夏之光”展廳專門表現我國的古代科技成果,而給人印象最深的展品是兩種“地動儀”,一個是我們熟悉的王振鐸先生“復原”的“倒立桿”模型,一個是馮銳先生“復原”的“懸垂擺”模型,一立一垂的兩個桿,讓觀眾可以自己參與到對中國古代科技的思考當中。通過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示,讓觀眾感懷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氯A網

知識鏈接: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及影響,古代天文學、數學、農學和醫(yī)學成就。熱點訓練2.右圖為“中國科普博覽——古代科技館網站”的首頁,頁面設置了十一項鏈接。如果再添加一個新的網頁鏈接,最合適的是()A.渾天儀B.翻車C.趙州橋D.數學解析:考查學生對古代中國重大科技成就的整體把握、理解。優(yōu)先選擇數學,因為古代中國數學成就是領先世界的。答案:D2年經典

1.(2010年沈陽質檢)2008年8月8日,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開幕,它“通過一幅巨大的畫卷展示了中國五千年輝煌的文明歷史,展現了中國的自信和力量?!庇覉D是開幕式表演中的一個畫面,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最早的()A.絲綢之路B.造紙術C.雕版印刷術D.活字印刷術解析:該題目為圖片型選擇題,觀察圖片是獲取答案的唯一途徑。從圖片所示的“和”字可以判斷是對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的展示。答案:D2.(2009年江蘇四市調研)(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書中認為:“這就為知識普及口號打開道路,標志著我們心目中所謂書籍的開端。”這段材料表明中國造紙術的西傳()A.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fā)展B.改變了歐洲人的閱讀方式C.消除了人們對宗教的迷信D.促成了近代歐洲科學復興解析:從材料中“知識普及”可知是對文化的影響。答案:A3.(2009年汕頭二模)《九章算術》分為方田、粟米、均輸、方程、勾股等九章。這反映出中國古代數學()①注重解決實際問題②與農耕生產密切相關③注重理論研究④以科學實驗見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九章算術》以解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為主,講的都是實例,并沒有進行理論概括,也就是說,并不注重理論研究,也沒有進行科學實驗,排除③④。答案:A4.(2009年淄博二模)歷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雙向的,既有“西學東漸”,也有“東學西傳”。其中“東學西傳”對歐洲產生了重大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據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學大事年表》記載,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和重大的科學成就大約300項,其中中國大約175項,占總數的57%以上,其他各國占42%左右。英國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國的發(fā)明和發(fā)現,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吨袊氖澜缬涗洝肥珍浀闹袊糯萍汲晒y(tǒng)計:數學22項、天文歷法氣象25項、地學25項、化學9項、農學25項、機械7項、水利7項、輕工8項、兵器8項。材料二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fā)明?;鹚幇羊T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手段,變成對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R克思《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1)寫出古代中國兩項領先世界的天文學成就。結合材料一,說明中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特點,這種特點的經濟和思想基礎是什么?(2)依據材料二,指出三大發(fā)明為什么“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為什么三大發(fā)明在明清之際未能起到促進中國社會變革的作用?解析:第一問主要是列舉出領先世界的天文學成就,古代中國天文學成就領先世界是與中國古代農耕經濟緊密相關的,即是為農業(yè)服務的;三大發(fā)明傳到歐洲推動了歐洲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明清之際在中國沒有引起社會變革主要從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分析。答案:

(1)成就:我國對彗星的記錄;張衡關于地球是圓形的見解;僧一行首測子午線長度;郭守敬制成簡儀等。特點:世界領先,涉及領域廣泛;農業(yè)或與農業(yè)生產相關的科學技術發(fā)展較快。原因:農耕文明為主的經濟形態(tài);農本思想。(2)幫助資產階級推翻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建立;加速了資產階級新思想的傳播。原因:小農經濟阻礙了近代科學的產生、發(fā)展;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中國和其它國家經濟的交流;政治上君主專制日益腐?。粚嵭形幕瘜V浦髁x。課時作業(yè)

一、選擇題

1.(2009年廣州二模)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談》中記載:“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痹撚涊d表明,指南針在宋代已經用于()A.地理研究B.天文觀測C.迷信活動D.航海辨別方向解析:從材料信息“陰晦觀指南針”,可知這一時期指南針已經用于航海辨別方向。答案:D2.西漢太中大夫東方朔撰文上書漢武帝,所用竹簡需兩人抬進宮,以后改變攜書不方便現象首次得益于發(fā)明了()A.造紙技術B.雕版印刷C.制墨技術D.活字印刷解析:本題要讀懂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改變攜書不方便現象主要得益于造紙技術的發(fā)明。中國起初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銅器上,后來更多使用竹木簡和絹帛做書寫材料。但是,竹木簡太笨重,絹帛太貴,很難推廣,有需要輕便書寫材料的要求。答案:A二、非選擇題

13.(2009年日照一模)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五千年中華文明成就輝煌,但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會成為中國向前發(fā)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萬里長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視野和對外交往。先民開鑿了大運河,溝通了中國南北,但這對于封建統(tǒng)治者來說,主要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滿足了專制者游玩的需要。撕油醋疃嗟氖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