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9
課內(nèi)外文言文比較閱讀、課外古詩鑒賞過關訓練一、【四川省內(nèi)江市20-21學年七年級下期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甲)孫權勸學司馬光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乙)傷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乏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蒙辭以軍中多務(推托)B.及魯肅過尋陽(拜訪)C.父異焉(異:對……感到詫異。)D.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通“攀”,牽,引占)7.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蒙乃始就學乃取一葫蘆置于地B.結友而別學而不思則罔C.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D.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水陸草木之花8.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孫權勸學》以對話為主,言簡意豐;《傷仲永》則借事寓理。B.甲乙兩文都與學習有關,卻一正一反,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學、競無所成。兩文都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C.甲文中魯肅與呂蒙的對話,從正面表現(xiàn)出孫權勸學的顯著效果,贊揚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乙文“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也從側面表現(xiàn)仲永的才華出眾。D.甲文孫權以己為例規(guī)勸呂蒙,使不愿學的呂蒙“乃始就學”;乙文仲永之父“不使學”,使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由此可知:后天學習(教育)是成才的關鍵。9.翻譯上面閱讀文本中的畫線句。(1)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2)自是指物作詩立就?!敬鸢浮?.B7.A8.C9.(1)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偶家經(jīng)典成為博士(專掌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嗎?(2)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窘馕觥俊痉治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B.過:經(jīng)過。故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A.乃:于是,就/于是,就;B.而:連詞,表承接關系/連詞,表轉折關系;C.以:介詞,把/介詞,用來;D.之:代詞,它/結構助詞,的。故選A【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C.有誤,(甲)文不是從正面表現(xiàn),而是從側面表現(xiàn)。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①重點詞:豈,難道。治,研究。博士,專掌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句意: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偶家經(jīng)典成為博士(專掌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嗎?②重點詞:自,從。就,完成。句意: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军c睛】【參考譯文】(甲)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jīng)典,成為專掌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jīng)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頗多?!眳蚊捎谑情_始學習。等到魯肅經(jīng)過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xiàn)在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吳下時沒有才學的阿蒙了!”呂蒙說:“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就應當用新的眼光看待,長兄你知曉事情怎么這么晚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后分別了。(乙)金溪縣有個百姓叫方仲永,祖祖輩輩以耕種為生。仲永出生五年,還沒有見過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驚奇,就向鄰居借書寫工具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了四句詩,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詩以贍養(yǎng)父母,團結族人為主旨,傳給全鄉(xiāng)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xiāng),在舅舅家見到他,他已經(jīng)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jīng)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到老家金溪,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他說:“方仲永已經(jīng)完全如同常人了?!倍?、【遼寧省撫順市20-21學年七年級下期末】閱讀下面【甲】【乙】兩段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可讲辉诟?,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乙】揚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學,博覽無所不見,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靜亡①為,少耆②欲,家產(chǎn)不過十金,乏無譫石③之儲,晏如④也。自有下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注釋:①亡:同“無”。②耆:通“嗜”,嗜好。③譫石:兩石與一石,指數(shù)量少。④晏如:安閑自若的樣子。10.選出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A.閱金經(jīng)/家產(chǎn)不過十金 B.雖富貴不事也/大兄何見事之晚乎C.往來無白丁/乏無儋石之儲 D.自李唐來/自有下度11.將選文中畫線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2)博覽無所不見,默而好深沉之思。12.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揚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13.結合乙文的內(nèi)容談談,甲文“子云亭”為什么不顯得簡陋呢?【答案】10.C11.(1)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2)博覽群書沒有什么不知道的,沉默寡言喜歡深思。12.揚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13.熱愛學習(好學),安貧樂道?!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A.金:《金剛經(jīng)》,經(jīng)書/金錢,財物;B.事:名詞作動詞,做/事情;C.無:沒有/沒有;D.自:自從/自己;故選C?!?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1)重點詞: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的總稱,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之,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案牘:官府的公文,文書;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2)重點詞:博覽,博覽群書,看過很多書;不見,不知道的;默,沉默;好,喜歡、喜好;【12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句意:揚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故斷為:揚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3題詳解】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結合楊雄的境況、追求及作者的思想分析。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比。由“家產(chǎn)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家產(chǎn)不超過十金,貧困得沒有什么儲糧,他安之若素)”可知:揚雄即便家庭不富裕也淡然處之,體現(xiàn)揚雄是一個安貧樂道、淡薄于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生活情趣淡泊高雅之人;由“自有下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賢的書不喜歡;不適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貴也不去做)”,楊雄有做人的尺度、分寸;只讀圣賢之書,熱愛學習;做內(nèi)心想做之事,不貪圖富貴表現(xiàn)了楊雄不慕富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jié)操;正是楊雄志趣高潔才顯現(xiàn)出“陋室不陋”,因為其品格光輝照人。據(jù)以上人物品質作答,意對即可?!军c睛】【甲】譯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會有名氣。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會有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臺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到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之人,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之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jīng)。沒有弦管奏樂的聲音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鬃诱f:有什么簡陋的呢?【乙】譯文:揚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揚雄小時候喜歡學習,博覽群書,沒有什么不知道的,性情沉默,沒有大的作為。為人簡樸,悠閑自在,沒有什么特別的喜好,家產(chǎn)不超過十金,貧困得沒有什么儲糧,他安之若素。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賢的書不喜歡;不適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貴也不去做。三、【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qū)20-21學年七年級下期末】閱讀下面(甲)(乙)兩段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乙)愛蘭說蘭之味,非可逼而?、僖病Iw在有無近遠續(xù)斷之間,純以情韻勝。氳氳②無所,故稱瑞③耳。體兼彩而不極于色令人覽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繪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者耶?(選自張大復《梅花草堂集》)【注釋】①?。哼@里是嗅取。②氳(yūn)氳:彌漫飄忽。③瑞:祥瑞。7.解釋句中加點的詞。(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2)陶后鮮有聞(3)氳氳無所8.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A水陸草木之花何陋之有(《陋室銘》)B.香遠益清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勸學》)C.純以情韻勝以為順流下矣(《河中石獸》)D.不可得而親吾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9.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體兼/彩而不極于色/令人覽之/有余/而名之不可。B.體兼彩/而不極于色/令人覽之有余/而名之不可。C.體兼彩/而不極于色/令人覽之/有余/而名之不可。D.體兼/彩而不極于色/令人覽之有余/而名之不可。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兩段選文中畫直線的句子。11.請從(甲)(乙)兩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填空。蓮蘭香味①③氣質②④【答案】7.(1)只(2)少(3)地方8.D9.B10.(1)對于牡丹的喜愛,應當人很多了。(2)它的香氣在似有似無,時斷時續(xù)中。11.①香遠益清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③氳氳無所④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解析】【分析】【7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1)句意: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獨:只。(2)句意為: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鮮:少。(3)句意為:彌漫飄忽,沒有一定的地方。所:地方?!?題詳解】A.之:的/賓語前置的標志;B.益:更加/好處;C.以:憑借/以為;D.得:都是“得到”的意思;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斷句。根據(jù)句意“蘭花兼有各種顏色,卻不是艷麗眩目的,使人能夠得到無窮的視覺愉悅,卻又難以用語言來表達”和句中表示轉折關系的連詞“而”處要作停頓的規(guī)律,可斷句為:體兼彩/而不極于色/令人覽之有余/而名之不可;故選B?!?0題詳解】本題考查句子翻譯。注意重點詞語的翻譯要準確。(1)宜:應當。眾:多。(2)蓋:大概是。續(xù)斷:斷斷續(xù)續(xù)。11題詳解】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與篩選。從甲文描寫蓮的句子“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中,提取出表現(xiàn)其香氣和氣質的句子:香遠益清;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從乙文中“氳氳無所,故稱瑞耳”可找到寫蘭的香氣的句子是:氳氳無所;從“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者耶?”中可找到表現(xiàn)蘭的氣質的句子是: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點睛】譯文:甲: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靠近賞玩它啊。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然就很多人了!乙:蘭花的香氣,不是逼近了就可以聞嗅品賞的。她的香氣在似有似無,忽遠忽近,時斷時續(xù)之間,純粹以情致韻味勝出。蘭花彌漫飄忽,沒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稱她是吉祥的芳草。蘭花兼有各種顏色,卻不是艷麗眩目的,使人能夠得到無窮的視覺愉悅,卻又難以用語言來表達;蘭花的形態(tài)意趣,即使是善于繪畫的人,也只能憑自己的體會來描繪,不能完全表現(xiàn)。蘭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類,不可以褻玩吧。四、【福建省廈門市20-21學年七年級下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芏仡U《愛蓮說》【乙】竹似賢,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樹德②;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④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⑤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拙右住娥B(yǎng)竹記》(節(jié)選)【注釋】①本:根。②固以樹德:憑著牢固的根可以樹立品德。③善建不拔:善于建樹的人不會動搖。④中立不倚:不偏不倚。⑤虛受:虛心接受。6.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濯清漣而不妖濯:____(2)宜乎眾矣宜:____(3)竹似賢似:____(4)夫如是是:____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B.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C.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D.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2)竹性直,直以立身。9.甲乙兩文所贊美的“蓮”“竹”有何相同的美好品質?請簡要概括?!敬鸢浮?.①.洗②.應當③.好像④.這樣7.C8.(1)我只喜愛蓮花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請注意倒裝句的翻譯)(2)竹子本性正直(秉性直),直是為了站住身體(憑著正直的本性可以立身)。9.甲乙兩文中“蓮”“竹”共同的美好品質有①志向堅貞、高潔(出淤泥而不染、竹節(jié)貞);②本性正直(外直、竹性直);③豁達虛心(中通、竹心空);④品德端正,決不趨炎附勢(不蔓不枝、中立不倚)【解析】【分析】【6題詳解】考查對文言字詞的翻譯。解答時,要注意詞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及詞語古今意義的聯(lián)系和變化。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1)句意為:它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后,卻不顯得妖媚,濯:洗;(2)句意為:人應對是很多了,宜:應當;(3)句意為:竹子好像賢人,似:好像;(4)句意為:正因為這樣,是:這樣?!?題詳解】考查文言文劃分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本句句意為:君子看見它的節(jié),就想到要磨煉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風順還是遇到危險時都始終如一。正確斷句應為: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故選C?!?題詳解】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得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1)句中重點詞語:予:我;獨:只;不染:不沾染污穢。(2)句中重點詞語:直:正直;以:為了?!?題詳解】考查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由甲文中“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知,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體現(xiàn)出高潔堅貞的氣節(jié),品行正直,不趨炎附勢;由乙文中“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可知,竹性直,憑借正直本性立身;由“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虛受者”可知,竹子的內(nèi)部結構是空心的,彰顯其豁達虛心的氣質;由“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可知,竹子志向堅貞。據(jù)此總結作答即可?!军c睛】參考譯文:【甲】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歡蓮花,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后,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筆直潔凈地立在那里,(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嘆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之后就很少聽說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應當是很多了?!疽摇恐褡酉褓t人,這是為什么呢?竹子的根穩(wěn)固,穩(wěn)固是為了確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見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堅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堅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為了站住身體,君子看見它這種秉性,就想到要正直無私,不趨炎附勢(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為了虛心接受道,君子看見它的心,就想到要虛心接受一切有用的東西(想到虛心求道者)。竹子的節(jié)堅定,堅定是為了立志,君子看見它的節(jié),就想到要磨煉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風順還是遇到危險時,都始終如一(想到砥礪名節(jié)、無論窮通禍福,始終如一的人)。正因為這樣,君子都喜歡種竹,把它作為庭院中存在價值的東西。五、【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20-21學年七年級下期末】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問題?!炯住繙嬷菽弦凰屡R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選自紀昀《河中石獸》)【乙】伊犁城中無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領①曰:“戈壁皆積沙無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樹,茍②其下無水,樹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鑿井,果皆得泉,特③汲水須修綆④耳。始知古稱雍州厚土水深,灼然⑤不謬。徐舍人蒸遠⑥,曾預斯役,嘗為余言,此佐領可云格物⑦。后烏魯木齊筑城時,鑒伊犁之無水,乃卜地通津⑧,以就流水。(選自紀昀《伊犁鑿井》)【注釋】①佐領:地方官員。②茍:如果。③特:只,僅,不過。④修綆(gěng):長繩子。⑤灼然:明白清楚的樣子。⑥徐舍人蒸遠:一個叫徐蒸遠的門客。⑦格物:推究事理。⑧卜地通津:選擇了渡口為城址。(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①嚙沙為坎穴②求之下流,固顛③樹安得活④嘗為余言(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②乃拔木就根下鑿井,果皆得泉。(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兩文作者紀昀是清代文學家。其著《閱微草堂筆記》主要講述各種狐鬼怪談、奇聞。B.甲文表達了作者對寺僧之類一知半解而又自以為是、好為人師之人的嘲諷。C.乙文中借徐舍人蒸遠對佐領的評價,表明佐領善于觀察生活、善于推理,這屬于側面描寫。D.乙文中最后寫到的烏魯木齊修筑城邑,選擇渡口為址,是受了伊犁城鑿井的經(jīng)驗影響。(4)閱讀兩文,說說甲文中老河兵和乙文中佐領他們能夠解決問題的共同原因,并談談這兩篇文章給了你怎樣的啟示?!?~9題答案】【答案】(1)①沖刷;②顛倒,錯亂;③怎能;④曾經(jīng)。(2)①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②于是拔掉樹木,在靠近樹根處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3)C(4)共同原因分析示例:他們都能根據(jù)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運用邏輯分析事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作出合理推斷。
啟示示例:甲文中,老河兵有多年治河經(jīng)驗,他合理分析了沙、石、水之間的關系,得出了石獸逆流而上的結論;乙文中,駐守伊犁的佐領了解當?shù)厍闆r,合理分析了土、樹、水之間的關系,得出了此處有水可以打井的結論。啟示:許多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需要根據(jù)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立足實際情況運用邏輯準確分析事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才能作出合理推斷?!窘馕觥俊痉治觥俊拘?詳解】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①句意為:沖刷沙子,形成坑穴。嚙:沖刷。②句意為: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是顛倒的。顛:顛倒,錯亂。③句意為:樹怎么能存活。安:怎能。④句意為:曾經(jīng)對我說。嘗:曾經(jīng)。【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翻譯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①句中重點詞:是,這;豈,怎么;為,被;去,離開。②句中重點詞:乃,于是;就,靠近;果,果然。【小問3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C.由乙文“此佐領可云格物”可知,徐舍人蒸遠對佐領的評價,表明佐領善于觀察生活、善于推理,這屬于正面描寫。故選C。【小問4詳解】本題考查比較閱讀的能力。解答此題需在通曉兩文大意的基礎上來分析。甲文中,由“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可知,老河兵擁有多年治河經(jīng)驗,他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和河流實際情況合理分析了沙、石、水之間的關系,得出了石獸逆流而上的結論;乙文中,由“戈壁皆積沙無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樹,茍其下無水,樹安得活”可知,駐守伊犁的佐領了解當?shù)貙嶋H情況,通過合理分析土、樹、水之間的關系,得出了此處有水可以打井的結論。通過比較可知他們的共同點在于都能根據(jù)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立足實際情況運用邏輯準確分析事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作出合理推斷。據(jù)此作答即可。從中可以得到的啟示,如:一切事物都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觀臆斷,要全面深入地調(diào)查探究事物的特性,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军c睛】參考譯文:【甲】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大門倒塌在了河水里,兩個石獸一起沉沒了。經(jīng)歷十多年,和尚們募集資金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石獸,最終沒找到。和尚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拉著鐵耙,尋找了十多里,沒有任何石獸的蹤跡。一位學者在寺廟里講學,聽了這件事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浮動,石獸埋沒于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顛倒了嗎?”大家都信服地認為他的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一個年老的河兵聽說了這個觀點,又嘲笑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獸,都應當?shù)胶拥纳嫌螌ふ?。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浮動,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河水的反沖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jīng)_刷沙子,形成坑穴,越?jīng)_越深,沖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穴里。像這樣又沖擊,石頭又會再次轉動,這樣不停地轉動,于是石獸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是顛倒的;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加顛倒了嗎?”人們按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么對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難道可以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乙】伊犁城中沒有水井,(當?shù)厝耍┒际菑暮又腥∷R晃坏胤焦賳T說:“戈壁上都堆積著黃沙,沒有水,所以草木不生長?,F(xiàn)今城中有許多古老的樹木,如果它們下面沒有水,樹怎么能存活?”于是拔掉樹木,在靠近樹根處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是取水需要很長的繩子罷了。(這才)知道古時候稱雍州土地厚實而水很深,那顯然是沒錯的。舍人徐蒸遠曾經(jīng)過問過這件事,曾對我說:這位官員可是一位能推究事理的人啊。后來,烏魯木齊修筑城邑的時候,借鑒伊犁城無水(鑿井)的經(jīng)驗,于是就選擇了渡口為城址,以此來靠近流水。六、【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20-21學年七年級下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竹里館[唐代]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11.蘇東坡評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中所展現(xiàn)的畫面。12.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能體現(xiàn)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有哪些?【答案】11.月夜,詩人獨自坐在幽深靜謐的竹林里,一邊彈琴,一邊高聲長嘯。竹林深深,沒人知道詩人在這里。只有皎潔的明月透過茂密的竹子照射過來,灑在詩人的身上,也灑在詩人的琴上。12.表達了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詞語:獨坐、彈琴、長嘯?!窘馕觥俊?1題詳解】本題考查描繪詩歌畫面的能力。描繪詩歌展示的畫面時,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抓住詩句中的景物“幽篁”“彈琴”“深林”“明月”特點。發(fā)揮想象,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即可?!?2題詳解】考查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此詩寫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七、【青海省西寧市20-21學年七年級下期末】閱讀《望岳》,回答問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9.“齊魯青未了”表現(xiàn)了泰山的________,“造化鐘神秀”突出了泰山的________。10.“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句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懷?【答案】9.①.高大/雄偉闊大②.神奇秀麗10.抒發(fā)了詩人不畏艱險、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解析】【分析】【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意象的能力?!褒R魯青未了”的意思是在齊魯大地上,那蒼翠的美好山色沒有盡頭。沒有從海拔角度單純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大?!霸旎娚裥恪钡囊馑际谴笞匀话焉衿嫘沱惖木跋笕紖R聚其中?!扮姟弊职烟斓厝f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思是一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顯得渺小的群山。該聯(lián)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寫出了雄視一切的雄姿和氣勢,也表現(xiàn)出詩人的心胸氣魄。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比,表現(xiàn)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八、【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20-21學年七年級下期末】《感遇·其一》①張九齡蘭葉春葳蕤②,桂華③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誰知林棲者④,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解】①張九齡終于被貶為荊州長史。②葳蕤(wēiruí):草木枝葉茂盛的樣子。③桂華:桂花,“華”同“花”。④林棲者:山中隱士。(1)下列對古詩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首聯(lián),運用對偶,描寫蘭、桂的美好,并以此自喻,抒寫自己的高潔品格。B.頷聯(lián),寫春、秋時節(jié)因蘭、桂而美好,流露了詩人對重新“遇時”的渴望。C.頸聯(lián)“誰知”引出“林棲者”,表達詩人對山中隱士跟風、附庸風雅的鄙視。D.尾聯(lián)以反問作結,加強語氣,表達自己堅守本心、榮而不媚的高貴品質。(2)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描繪“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的畫面?!敬鸢浮浚?)C(2)示例:蘭葉在春風吹拂下生機勃勃、枝葉繁茂,紛披下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輝映下更顯皎潔秀麗。【解析】【分析】【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C.頸聯(lián)寫林棲者由于聞到了蘭桂的芳香,因而內(nèi)心愉悅,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選項所說“詩人對山中隱士跟風、附庸風雅的鄙視”錯誤;故選C。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對詩歌畫面的描繪。“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的意思是:蘭葉到了春天長得分外繁盛,桂花到了秋天開得十分皎潔。結合詩句內(nèi)容進行描繪,語言盡量優(yōu)美、富有詩意,要有畫面感。如:蘭葉到了春天長得格外茂盛,充滿生機與活力,桂花在明月的映射下顯得格外皎潔美麗,讓人喜愛。九、【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qū)20-21學年七年級下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小題。己亥雜詩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12.請描述詩歌前兩句所展現(xiàn)的情景。13.從修辭角度賞析“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敬鸢浮?2.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13.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將“落紅”自比,表示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窘馕觥俊?2題詳解】試題分析:“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的意思是: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舉起這一起身,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解答時根據(jù)句意和自己的理解用流暢的話語把他寫出來即可?!?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修辭手法的運用,作答要結合詩句理解?!奥浼t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意思是: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句中把自己比喻成“落紅”形象生動地寫出自己即使辭官仍會關心國家前途。十、【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qū)20-21學年七年級下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秋夜喜遇王處士【唐】王績北場蕓藿①罷,東皋刈黍歸。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咀⑨尅竣偈|藿(huò):除豆。請從動靜結合的角度賞析畫線句。【答案】“秋月滿”(寫出了詩人與朋友相遇在滿月之夜)是靜景,“夜螢飛”(寫出了又飛舞著星星點點的秋螢)是動景,動靜結合寫出了秋夜山村的寧靜安恬,表達了詩人閑適愉悅之情?!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考查詩句賞析。畫線句的意思是:在今晚月圓的秋夜,恰與老友王處士相遇,更有穿梭飛舞的螢火蟲從旁助興。它描寫了這樣的一幅畫面:帶著日間田野勞動后的輕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懷著對歸隱田園生活的欣然自適,兩位鄉(xiāng)居老朋友在這寧靜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這個滿月之夜,整個村莊和田野籠罩在一片明月之中,顯得格外靜謐、安閑、和諧。這里那里又穿梭地飛舞著星星點點的秋螢,織成一幅幅變幻不定的光的圖案。它們的出現(xiàn),給這寧靜安閑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動意致和欣然生意,使它不致顯得單調(diào)與冷寂。同時這局部流動變幻又反過來更襯出了整個秋夜山村的寧靜安恬。因此詩句動靜結合,描繪了山村的安逸寧靜,表達了詩人的愉悅閑適之情。十一、【湖南省湘潭市湘鄉(xiāng)市20-21學年七年級下期末】登飛來峰王安石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14.這首詩中“浮云”一詞寓意是什么?15.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答案】14.“浮云”一語雙關,既是實寫,也是比喻,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15.不怕會有浮云遮住了遠望的視線,因為人已經(jīng)站在最高層的地方。告訴我們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認識達到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解析】【14題詳解】本題考查對詩中重點詞語的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意思是:不怕層層浮云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案≡啤北局干介g浮動的云霧;結合寫作背景看,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寬闊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因此,“浮云”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也比喻困難、挫折、障礙等?!?5題詳解】考查對詩歌蘊含哲理的理解掌握。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夸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diào)。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最后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了只有站得高,望得遠,就能不畏懼艱難險阻,敢于挑戰(zhàn)一切的哲理?;蛘莆樟苏_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十二、【福建省廈門市20-21學年七年級下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小題逢入京使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4.下面對這首詩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首句“路漫漫”既寫出了路途遙遠的事實,也為后面詩人的情感抒發(fā)做鋪墊。B.詩歌第二句中的“龍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綠色餐飲采購標準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冷鏈物流倉儲管理服務合同2篇
- 2025年度苗木種植基地土地租賃合同樣本(含品牌授權)
- 2025年度飛行員勞動合同(含飛行業(yè)績獎勵)4篇
- 中醫(yī)師專屬2024聘用協(xié)議模板版B版
- 個性化全新承諾協(xié)議文檔(2024版)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車公司股權置換及運營權轉讓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個人商鋪租賃稅費代繳及財務結算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民合作社加盟社員入社合同范本
- 個人寵物寄養(yǎng)服務2024年度合同
- 皮膚內(nèi)科過敏反應病例分析
- 電影《獅子王》的視聽語言解析
- 妊娠合并低鉀血癥護理查房
- 煤礦反三違培訓課件
- 向流程設計要效率
- 2024年中國航空發(fā)動機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當代中外公司治理典型案例剖析(中科院研究生課件)
- 動力管道設計手冊-第2版
- 2022年重慶市中考物理試卷A卷(附答案)
- Python繪圖庫Turtle詳解(含豐富示例)
- 煤礦機電設備檢修技術規(guī)范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