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太平鎮(zhèn)中學(xué)高一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1頁
福建省南平市太平鎮(zhèn)中學(xué)高一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2頁
福建省南平市太平鎮(zhèn)中學(xué)高一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3頁
福建省南平市太平鎮(zhèn)中學(xué)高一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4頁
福建省南平市太平鎮(zhèn)中學(xué)高一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福建省南平市太平鎮(zhèn)中學(xué)高一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14分)英

雄立夏他二十歲的時候,她正好十歲。她坐在臺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臺上英武的他。他是學(xué)校請來的英雄,筆挺的軍裝上一張黝黑卻棱角分明的臉,因為激動透著健康的紅暈。他在臺上大聲地念著手中的演講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舉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幟。在一次實彈演習(xí)中,面對一顆滋滋作響的手榴彈,他毫不猶豫地揀起來扔向遠方,挽救了被嚇呆的戰(zhàn)友。她的眼中噙滿了淚水,蒙眬間,臺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連他那濃重的鄉(xiāng)音都充滿了親切的味道。“他真是個英雄,我會一輩子記住他的?!彼谛睦锬叵搿K畾q的時候,她二十歲。學(xué)校組織學(xué)生們?nèi)マr(nóng)村體驗生活。如果不是村干部鄭重地向大家介紹他曾經(jīng)是個英雄,她是一丁點兒也認不出他了。埋頭在田里勞作的他跟其他的農(nóng)民已沒什么兩樣,披著一件灰撲撲的褂子,失卻了紅暈的臉還是那么黑,卻變得暗沉。村干部介紹的時候,他憨憨地笑著,臉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輕的影子。他坐在田頭抽著煙卷,好幾次她都想走過去跟他說幾句話??粗鵁燁^一明一滅,她終于還是沒過去。她實在想不出該對他說些什么。他四十歲的時候,她三十歲。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擺了個攤,賣雞蛋煎餅。五歲的女兒吵著要吃煎餅,她先認出了他的手,再抬頭看他的臉,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女兒香甜地啃著煎餅,她的心卻一直不能平靜。她忍不住悄悄告訴女兒,賣煎餅的是一個英雄,女兒吵鬧著,要去看英雄。她帶著女兒折回去,女兒仔細看著那只殘缺的手,然后“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她匆忙帶著女兒離開,一邊哄著女兒,一邊回憶自己十歲的時候第一次看見這只手,一點都不覺得害怕,只有深深的敬意。她還記起來當時聽完報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彎曲起兩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樣子,想象著那種悲壯。他五十歲的時候,她四十歲。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長的位置,工作還算清閑,生活不好不壞。當他在她辦公室外面探頭探腦的時候,她根本就沒認出他,原來他是來申請追加困難補助的。她給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寵若驚地捧著,只會一迭聲地說謝謝。她陪著他辦完了所有手續(xù),而他不知道為何受到如此禮遇,越發(fā)地惶恐不安,一個小時里說了不下五十聲的謝謝。望著他佝僂著背離開,她開始努力回想他年輕時的樣子,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了?!八娴脑?jīng)是個英雄嗎?”問自己這個問題的時候,她覺得那么茫然。她五十歲的時候,他已經(jīng)不在了。那天她在辦公室喝著茶,翻著報紙,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簾。猶如被雷擊般,她手中的茶杯怦然落地。他在回鄉(xiāng)的公交車上遇到伙劫匪,一車人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被刺數(shù)刀身亡。報道還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輕時他就曾因救人成為部隊里的英雄典型。那張穿著軍裝的年輕的照片,據(jù)說是他唯一的一張相片。一瞬間,淚水又模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小小的她坐在臺下仰望。17.這篇小說采用雙線并進的結(jié)構(gòu),請概括小說的這兩條線索。(4分)18.文中劃線處關(guān)于“英雄”形象的細節(jié)描寫有何作用?請簡要回答。(4分)19.結(jié)合本文,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一下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是真正的英雄。(6分)參考答案:17、(4分)一是“她”眼中英雄形象的發(fā)展變化;二是英雄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每點2分)18、(4分)寫出了英雄在生活中已經(jīng)歸于平凡,甚至卑微(1分),表現(xiàn)出作者失望的心情(1分);和英雄的壯烈結(jié)局形成鮮明的對比(1分),襯托出英雄的偉大(1分)。(每點2分)19、(6分)英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是平凡的,甚至可以是卑微的,但在關(guān)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這就是真正的英雄。(聯(lián)系實際略)(也可以談“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了一輩子”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對英雄的認識4分,聯(lián)系實際2分。)

略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中國哲學(xué)同外國哲學(xué)不同之處極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別之一就是,中國哲學(xué)喜歡談?wù)撝袉栴}。我想按照知和行兩個范疇,把中國文化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認識、理解、欣賞等等,這屬于知的范疇;一部分是綱紀倫常、社會道德等等,這屬于行的范疇。這兩部分合起來,形成了中國文化。在這兩部分的后面存在著一個最為本質(zhì)、最具有特征的深義的中華文化。陳寅恪先生論中國思想史時指出:“南北朝時,即有儒釋道三教之目。故自晉至今,言中國之思想,可以儒釋道三教代表之。此雖通俗之談,然稽之舊史之事實,驗以今世之人情,則三教之說,要為不易之論?!蕛汕陙砣A夏民族所受儒家學(xué)說之影響,最深最巨者,實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關(guān)于學(xué)說思想之方面,或轉(zhuǎn)有不如佛道二教者?!笔聦嵳沁@個樣子。對中國思想史仔細分析,衡之以我上面所說的中國文化二分說,則不難發(fā)現(xiàn),在行的方面產(chǎn)生影響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決定作用的則是佛道二家。潛存于這二者背后那一個最具中國特色的深義文化是三綱六紀等倫理道德方面的東西。專就佛教而言,它的學(xué)說與實踐也有知行兩個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義,如無常、無我以及十二因緣等等,都屬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諦等,則介于知行之間,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與知密切聯(lián)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輪回,則完全沒有倫理的色彩。傳到中國以后,它那種無父無君的主張,與中國的三綱六紀等等,完全是對立的東西。在與中國文化的劇烈沖擊中,佛教如果不能適應(yīng)現(xiàn)實情況,必然不能在中國立定腳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偽裝,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別強調(diào)“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義以適應(yīng)中國具有濃厚綱紀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見中國深義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這一點,中國不少學(xué)者是感覺到了的。比如,梁漱溟先生說,“中國人把文化的重點放在人倫關(guān)系上,解決人與人之間怎樣相處”;馮友蘭先生說,“基督教文化注重的是天,講的是‘天學(xué)’;……中國的文化講的是‘人學(xué)’,注重的是人”。這些意見都是非常正確的。國外一些眼光敏銳的思想家也早已看到這一點,比如德國最偉大的詩人歌德就說:“中國人在思想、行為和情感方面幾乎和我們一樣,使我們很快就感到他們是我們的同類人,只是在他們那里一切都比我們這里更明朗,更純潔,也更合乎道德。還有許多典故都涉及道德和禮儀?!闭沁@種在一切方面保持嚴格的節(jié)制,使得中國維持到幾千年之久,而且還會長存下去。中國文化同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既然同為文化,必然有其共性。我想強調(diào)的卻是它的特性。中國文化的特性最明顯地表現(xiàn)就是它的倫理色彩,它所張揚的三綱六紀,以及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的精神。(季羨林《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

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文化可以分為知和行兩個部分,二者合起來構(gòu)成中國文化,隱藏于二者背后、最具中國特色的則是它濃厚的綱紀文化色彩。B.從歷史記載和現(xiàn)實看,中國文化深受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人在行方面受儒家影響,在知方面受佛道二家影響。C.三綱六紀等倫理道德方面的東西是中國文化最為本質(zhì)的部分,它的力量巨大,對中國的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D.在歌德看來,中國人在思想、行為和情感方面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幾乎沒有什么不同,但中國人的表現(xiàn)更符合道德的要求。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中國哲學(xué)的特點是喜歡談?wù)撝袉栴},從中國哲學(xué)的角度出發(fā),認識中國文化,也可以從知和行兩個方面入手。B.考察中國的思想史,關(guān)于儒釋道的論述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以儒釋道三家的思想來代表中國思想可以追溯到晉朝。C.原始佛教是完全沒有倫理色彩的,“孝”是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特色的東西,佛教中講“孝”是適應(yīng)中國文化的結(jié)果。D.中國文化重視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具有鮮明的倫理色彩,這是不少中外學(xué)者對中國文化共同的認知。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佛教也可分知行兩方面,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受中國文化影響染上了濃重的倫理色彩。今天的佛教已與原始佛教完全不同。B.中國文化注重倫理道德,在一切方面注意節(jié)制,這使得中國得以延續(xù)發(fā)展幾千年,保持這一傳統(tǒng),對中國的未來發(fā)展也將產(chǎn)生積極作用。C.同中國文化一樣,中國哲學(xué)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哲學(xué)既有同為哲學(xué)的共性,也有鮮明的個性,這就是對知和行的特別關(guān)注和思考。D.今天的我們?nèi)匀粦?yīng)當從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文化中汲取智慧,將道德認知和道德實踐結(jié)合起來,這將有助于解決今天中國社會面臨的一些問題。參考答案:1.B2.C3.A1.試題分析:B項,“中國人在行方面受儒家影響,在知方面受佛道二家影響”不合文意,原文第3段拜,以及涅槃、跳出輪回,則完全沒有倫理的色彩”。3.試題分析:A“今天的佛教已與原始佛教完全不同”錯,原文只是說“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偽裝,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別強調(diào)‘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義以適應(yīng)中國具有濃厚綱紀色彩文化的要求?!秉c睛:這是一道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試題錯誤設(shè)置的方式注意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后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A是對原文第4段內(nèi)容的概括,原文是說“佛教如果不能適應(yīng)現(xiàn)實情況,必然不能在中國立定腳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偽裝,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別強調(diào)‘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義以適應(yīng)中國具有濃厚綱紀色彩文化的要求”,并非選項所說的“今天的佛教已與原始佛教完全不同”。可知選項概括錯誤。學(xué)*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都t樓夢》的世界、人生與藝術(shù)《紅樓夢》中有三重世界,一是生活世界,一是藝術(shù)世界,一是哲學(xué)世界。第一重世界是變化無常的世界,混雜酸甜苦辣,歷經(jīng)生老病死。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時代,佛學(xué)盛行。自王陽明之后的晚明直至清代的佛學(xué)傳播,使得民眾接受了這樣的宗教觀念:人生在世,必須相信凈土、不斷修行,才能超越輪回,達到清凈世界。曹雪芹正是在此基礎(chǔ)上設(shè)定了《紅樓夢》的生死觀。這個介于儒道之間、變動不居的世界沒有恒常,充滿起伏跌宕,悲歡離合。寶玉和黛玉有前生的夙緣,他對她有甘露之惠,她對他懷報答之心,今生相逢本該天生一對。然而,無端忽來一寶釵,德容言工,無不勝之,又扶“金玉良緣”之勢,使得黛玉在與寶玉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寶玉也常有“好景不長”的預(yù)感。不僅他們的愛情關(guān)系在變,周圍人的福與禍也在變?!把垡娝鸶邩牵垡娝缳e客,眼見他樓塌了”,榮寧兩府就是如此。賈敬信奉道教,卻因為吃了金丹燒脹而死。元春封妃省親,富貴已極,“園內(nèi)各處,帳舞蟠龍,簾飛彩鳳,金銀煥彩,珠寶爭輝,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長春之蕊”,卻也埋下了敗落的種子。賈家鼎盛之時,“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寫了,天天轉(zhuǎn)著吃”??傻降谄呤寤兀仁显谫Z母那里吃飯,飯不夠吃時丫鬟卻給她盛了下人吃的白粳米飯,榮國府已顯窘態(tài)。最終,兩大家族走向衰敗與崩潰。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它更接近于心理世界。在這個世界里,衡量萬事萬物的價值標準,不是金錢,而是緣分和情誼。人在紅塵中有情,這情是自然生發(fā)出來的。雖然世界無常,但情支撐著世界。寶玉“情不情”,對花、鳥、月亮、星星無往不情,甚至對父親小書房里一軸美人圖都想去探望撫慰一番。他憐香惜玉,愛襲人、晴雯、齡官、芳官等姑娘們,最后鐘情于林黛玉。一位意大利漢學(xué)家說過,中國人有各種各樣細膩的感情,這些情因遠近不同而構(gòu)成各種各樣的關(guān)系。是情的出神入化構(gòu)成了變化,構(gòu)成了悲歡離合,構(gòu)成了藝術(shù)美感。這就是變化中情的美。第三重世界是虛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隱藏其后的恒定的價值觀。道家講究清凈無為。佛家講究一方凈土。它們都主張沒有情感牽累和興衰變化,超脫悲歡喜樂,追求悟性的化境。相對于有情和變化,這種價值觀是一個恒定的真相。有情世界則是對虛空實境的偏離。從佛家來說,比如唯識宗,它的種子叫作染識,其變化就是從無染到有染,這么美好的凈土還會變成無常的人生。從道家來說,原始為太和,打破太和才產(chǎn)生出人生的發(fā)展和困境,而人只有凈化欲念,才能恢復(fù)平衡。因此,《紅樓夢》中的太虛幻境是有情世界、無常世界的一個平衡。曹雪芹精心安排了太虛幻境這一原始點,使小說在演示了榮辱興替后通過悟性來抵達虛空世界。這個世界里沒有落花,沒有變化,沒有憂愁,也不懼時間。一切圓滿無缺,不必擔心生老病死和飛來橫禍,更不會有猜疑和背叛。然而,有深意的是,你必須舍棄了“實”的現(xiàn)實世界,舍棄了“情”的有情世界,才能抵達這個憑虛凌空、有大自在的虛空世界。但“實”與“情”是極難割舍的,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小說中真正了悟的可能只有寶玉一人。(摘自《光明日報》張惠《〈紅樓夢>》的世界、人生與藝術(shù)》)7.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中的生活世界是混雜酸甜苦辣,歷經(jīng)生老病死的變化無常的世界。B.《紅樓夢》中的人物都有著跌宕起伏的命運,演繹著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歡離合。C.賈家鼎盛之時,賈府的上層人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可最終走向衰敗與崩潰。D.《紅樓夢》的世界里,緣分和情誼比金錢更重要,它是衡量萬事萬物的價值標準。8.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事實基礎(chǔ),論證了《紅樓夢》中變化無常的世界。B.文章以寶玉對花、鳥,對美人圖,對姑娘們,尤其對林黛玉的故事為依據(jù),論證了寶玉的“情不情”。C.文章在談到《紅樓夢》中的虛空世界時,以佛家和道家的理論為依據(jù)進行了有力的論證。D.文章開篇先亮出總論點,然后從幾個方面分別加以論述,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9.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情支撐著這個世界,構(gòu)成了悲歡離合,構(gòu)成了藝術(shù)美感。B.有情世界是對虛空實境的偏離,而《紅樓夢》中的虛空世界,既超越了有情世界。C.從道家來說,《紅樓夢》中的虛空世界其實就是有情世界和無常世界的一個平衡D.必須舍棄了“實”現(xiàn)實世界和“情”的有情世界,才能抵達《紅樓夢》中的虛空世界。參考答案:7.D

8.B

9.C【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篩選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應(yīng)瀏覽選項的內(nèi)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guān)的句子,最后進行對比辨析,判斷正誤。A項,源自第二段,文中原句是“第一重世界是變化無常的世界,混雜酸甜苦辣,歷經(jīng)生老病死”,正確;B項,源自第三段,文中原句是“這個介于儒道之間、變動不居的世界沒有恒常,充滿起伏跌宕,悲歡離合”,正確;C項,源自第三段,文中原句是“賈家鼎盛之時,‘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寫了,天天轉(zhuǎn)著吃’?!罱K,兩大家族走向衰敗與崩潰”,正確;D項,“《紅樓夢》的世界里,緣分和情誼比金錢更重要,它是衡量萬事萬物的價值標準”錯誤,第四段說“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在這個世界里,衡量萬事萬物的價值標準,不是金錢,而是緣分和情誼”,由此可知,緣分和情誼是衡量萬事萬物的價值標準是針對第二重的有情世界而言,而《紅樓夢》有三重世界,選項以偏概全,故錯誤。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guān)系,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關(guān)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jù)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同時關(guān)注選項敘述與文章內(nèi)容表達的細微差別。A項,選項是對第三段的分析,正確;C項,選項是對第五段的分析,主要分析論證方法,正確;D項,本題是對全篇的論證思路的分析,正確;B項,“論證了寶玉的‘情不情’”錯誤,從文中來看,選項的信息源自第四段,這一段是分析《紅樓夢》的第二重世界,即有情世界,這個世界的衡量標準是“緣分和情誼”,作者以賈寶玉為例要證明的是情對這個世界的支撐,突出變化中情的美,而不是論證寶玉的“情不情”,錯誤。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歸納內(nèi)容要點,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yīng)先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yīng)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zhì),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nèi)容的聯(lián)系,將稱代的內(nèi)容代入原文理解,聯(lián)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A項,源自第四段,正確;B項,源自第五段,是對“第三重世界是虛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有情世界則是對虛空實境的偏離”的概括,正確;D項,源自最后一段,“你必須舍棄了‘實’的現(xiàn)實世界,舍棄了‘情’的有情世界,才能抵達這個憑虛凌空、有大自在的虛空世界”,正確;C項,“《紅樓夢》中的虛空世界其實就是有情世界和無常世界的一個平衡”錯誤,選項偷換概念,第五段說的是“《紅樓夢》中的太虛幻境是有情世界、無常世界的一個平衡”,文中說的是“太虛幻境”,選項變成“虛空世界”,這是兩個概念,錯誤。故選C【點睛】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這類題目,錯誤設(shè)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干,找準區(qū)位,然后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類題目的解題方法有這樣幾點:①根據(jù)要求確定提取信息的目標。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在確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標之后,要根據(jù)目標瀏覽全文,確定提取信息的區(qū)間。③準確尋找,篩選提取。篩選和提取信息類試題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時找到選項在原文的位置,順藤摸瓜,確定篩選范圍。④仔細對照,正確判斷。找準選項有關(guān)內(nèi)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與選項對照,辨明正誤。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3題。(9分)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p>

11.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來

B.托遺響于悲風

遺響:指洞簫的余音C.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危坐:端正地坐

D.舉匏樽以相屬

屬:同“囑”,囑托,托付。12.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點字活用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烏鵲南飛A.泣孤舟之嫠婦。

B.窮山之高而止

C.箕踞而遨D.順流而東13.下列對選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段寫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緒。

B.本段重在說理,借追述歷史陳跡、感懷歷史人物,發(fā)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C.本段借主客問答的方式,撫今追昔,暢述對天地人生的感觸。D.本段句式上整散結(jié)合,押韻自由靈活,極富聲韻之美。

參考答案:11、D,屬,勸酒。12、C(例句為名詞用作狀語。A,“泣”是使動用法。B,“窮”是形容詞用作動詞。C,“箕”是名詞用作狀語,像簸箕一樣。D,“東”是名詞用作動詞。)13、B,這一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遙想當年曹操、周瑜,再聯(lián)想自身,發(fā)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重在抒情。5.四、重溫國學(xué)的經(jīng)典(共18分)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拜,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蓖釉唬骸靶窃吗崳骱釉谔?,四無人聲,聲在樹間。”余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馀烈。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謂天地之意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嗟乎!草本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零。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

(歐陽修《秋聲賦》)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風雨驟至

驟,突然B.天高日晶

晶:亮C.蓋夫秋之為狀也

狀:情狀D.亦何恨乎秋聲

恨:遺憾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草拂之而色變

危而不持B.憂其智之所不能

鄰國之民不加少C.奈何以非金石之質(zhì)

鄒君海濱以所輯《黃花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D.黟然黑者為星星

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19.從詞類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與例句中相同的一項是(3分)例句:春生秋實A.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去今之墓而葬焉C.襟三江而帶五湖D.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2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頭,作者借助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把無形無色的秋聲寫得具體可感,讓讀者感到秋聲盈耳;接著從虛到實,分別描寫了“秋色、秋容、秋氣、秋意”來烘托“秋聲”的特殊情調(diào)。B.本文采用對話體來寫,其實也是便于抒發(fā)作者對秋聲和人生的獨特的感受。童子的單純和無憂從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了主人秋思的紛繁復(fù)雜。C.文章從官制、陰陽、五行、音律、天象、訓(xùn)詁等方面對秋作了獨特的思考,讓讀者更加理性地認識到秋背后的深層的文化意蘊。D.作者將無情的草木和有靈的人類作對比,其實是為了體現(xiàn)出人事憂勞的傷害比秋氣對植物的摧殘更為嚴重得多的主旨,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經(jīng)歷宦海沉浮的作者所產(chǎn)生的一種與世無爭、修身養(yǎng)性的思想。2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是謂天地之意氣,常以肅殺而為心。

(2)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

參考答案:17.D

18.C

19.B

20.A21.(1)這就叫做天地的尊嚴正義之氣,常常把肅殺當作心性(也可能譯為“常常顯示出肅殺的心性”(3分,注意“是”“義氣”“心”等詞語的翻譯)(2)許多憂愁觸動他的心,無數(shù)事情使他的形體勞累。內(nèi)心有所觸動,一定會損耗他的精神。(3分,注意“勞”“中”“搖”等詞語的翻譯)6.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19分)其明年,秦并天下,立號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荊軻之客,皆亡。高漸離變名姓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客擊筑,傍偟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從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竊言是非?!奔艺扇苏偈骨皳糁蛔Q善,賜酒。而高漸離念久隱畏約無窮時,乃退,出其裝匣中筑與其善衣,更容貌而前。舉坐客皆驚,下與抗禮,以為上客。使擊筑而歌,客無不流涕而去者。宋子傳客之,聞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見,人有識者,乃曰:“高漸離也?!鼻鼗实巯渖茡糁?,重赦之,乃矐其目,使擊筑,未嘗不稱善。稍益近之,高漸離乃以鉛置筑中,復(fù)進得近,舉筑樸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誅高漸離,終身不復(fù)近諸侯之人。

魯句踐已聞荊軻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講于刺劍之術(shù)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為非人也!”

太史公曰: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又言荊軻傷秦王,皆非也。始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游,具知其事,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于是秦逐太子丹﹑荊軻之客,皆亡

亡:逃跑B.一坐稱善,賜酒

一:一起C.家丈人召使前擊筑

丈人:年長的人,主人D.客無不流涕而去者

流涕:流著眼淚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于是秦逐太子丹﹑荊軻之客

于是遂誅高漸離B.出其裝匣中筑與其善衣

乃矐其目,使擊筑,C.終身不復(fù)近諸侯之人

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D.彼庸乃知音,竊言是非

高漸離乃以鉛置筑中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秦統(tǒng)一天下后,到處追捕太子丹和荊軻的門客,門客都逃跑了,高漸離也更換了姓名,躲藏在宋子城里做工。B.高漸離躲藏時間長了,感到做工很辛苦,想要離開,可又聽到了主人廳堂上有賓客擊打筑,心里猶豫又不忍心離開。C.高漸離聽到別人彈奏敲打筑,便忍不住評論別人演奏哪兒好哪兒不好,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于是干脆不再躲藏了。D.秦始皇珍惜高漸離有高超的彈奏筑的技藝,于是赦免了他的重罪,并讓高漸離演奏,高漸離才有機會行刺秦皇。1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出其裝匣中筑與其善衣,更容貌而前(3分)

(2)舉坐客皆驚,下與抗禮,以為上客(3分)

(3)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2分)

(4)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2分)

參考答案:8.B(一:全,全部)9.D(①竟然,副詞;②于是,就,副詞。A項,做連詞;B項,代詞,代高漸離;C項,助詞,的。)10.C(高漸離是因為不愿無盡頭地躲藏下去,恢復(fù)原樣后,等到秦始皇召見時,才暴露自己的身份。)11.譯文: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號為皇帝。于是通緝太子丹和荊軻的門客,門客們都潛逃了。高漸離更名改姓給人家當酒保,隱藏在宋子這個地方作工。時間長了,覺得很勞累,聽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擊筑,走來走去舍不得離開。常常張口就說:“那筑的聲調(diào)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笔毯虻娜税迅邼u離的話告訴主人,說:“那個庸工懂得音樂,私下說是道非的?!奔抑魅私懈邼u離到堂前擊筑,滿座賓客都說他擊得好,賞給他酒喝。高漸離考慮到長久地隱姓埋名,擔驚受怕地躲藏下去沒有盡頭,便退下堂來,把自己的筑和衣裳從行裝匣子里拿出來,改裝整容來到堂前,滿座賓客大吃一驚,離開座位用平等的禮節(jié)接待他,尊為上賓。請他擊筑唱歌,賓客們聽了,沒有不被感動得流著淚而離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輪流請他去做客,這消息被秦始皇聽到。秦始皇召令進見,有認識他的人,就說:“這是高漸離?!鼻厥蓟蕬z惜他擅長擊筑,特別赦免了他的死罪。于是薰瞎了他的眼睛,讓他擊筑,沒有一次不說好。漸漸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漸離便把鉛放進筑中,再進宮擊筑靠近時,舉筑撞擊秦始皇,沒有擊中。于是秦始皇就殺了高漸離。終身不敢再接近從前東方六國的人了。魯句踐聽到荊軻行刺秦王的事,私下說:“唉!太可惜啦,他不講究刺劍的技術(shù)啊,我太不了解這個人了!過去我呵斥他,他就以為我不是同路人了?!碧饭f:社會上談?wù)撉G軻,當說到太子丹的命運時,說什么“天上像下雨一樣落下糧食來,馬頭長出角來!”這太過分了。又說荊軻刺傷了秦王,這都不是事實。當初公孫季功、董生和夏無且交游,都知道這件事,他們告訴我的就像我記載的。從曹沫到荊軻五個人,他們的俠義之舉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們的志向意圖都很清楚明朗,都沒有違背自己的良心,名聲流傳到后代,這難道是虛妄的嗎!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①領(lǐng)導(dǎo)干部擔負著為人民服務(wù)的職責,其學(xué)養(yǎng)、修養(yǎng)必須與所負責任相匹配,否則便無法

,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②面對寒潮的到來,相關(guān)領(lǐng)導(dǎo)對供暖改造工作格外重視,進一步強調(diào)有關(guān)部門要連續(xù)作戰(zhàn),

,攻堅克難,盡快讓群眾家里暖起來。③一聽到江中傳來“救命”的呼喊聲,兩名正在執(zhí)勤的武警戰(zhàn)士毫不猶豫地跳入冰冷的江水中,

地朝落水者游去,二十分鐘后終于將人救出。A.不遺余力

恪盡職守

盡心竭力

B.恪盡職守

盡心竭力

不遺余力C.盡心竭力

恪盡職守

不遺余力

D.恪盡職守

不遺余力

盡心竭力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成語運用能力。恪盡職守:謹慎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盡心竭力:用盡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不遺余力:用出全部力量,一點兒也不保留。根據(jù)語境,①句選用成語“恪盡職守”;②句選用成語“盡心竭力”;③句選用成語“不遺余力”。故選B。點睛:對于詞語題,第一要辨析詞義,包括詞語的語義側(cè)重點、詞語的詞義輕重、詞義范圍的大小等。“參差不齊”偏重水平、質(zhì)量,無關(guān)于品質(zhì)、思想。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習(xí)慣、語法功能、使用對象等方面。比如,“泥沙俱下”既可指人,也可指物;“良莠不齊”只能指人。解答詞語題,第一、逐字解釋詞語,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詞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詞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詞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guān)聯(lián)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guān)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fù)的現(xiàn)象。8.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18世紀的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說得好:上天賜給人兩樣?xùn)|西——希望和夢——來減輕他的苦難遭遇。B.文章要做到觀點鮮明,必須對所論及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弄清楚問題涉及哪些因素?關(guān)鍵在哪里?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C.帶一卷書,走十里路,選一塊清凈地,看天、聽鳥、讀書,倦了時,只身在草綿綿處尋夢去,有比這更愜意的消遣嗎?D.在我國古代歷史長河中,曾涌現(xiàn)出無數(shù)風流人物。陳涉仰天質(zhì)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竿而起;諸葛亮“未出茅廬而天下三分”,成為智慧的化身。參考答案:A【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要求考生掌握各種標點符號的用法、作用、及書寫位置,能給現(xiàn)代文、文言文加標點,對錯、漏標點能加以改正或補出。B項,此句是一個陳述句,句中不存在疑問,不能用問號,前兩個問號改逗號,最后一個問號改為句號。C項,頓號使用錯誤,“看天”“聽鳥”“讀書”是并列的短句,中間應(yīng)使用逗號。D項,陳涉與諸葛亮是對上文“在我國古代歷史長河中,曾涌現(xiàn)出無數(shù)風流人物”所舉的例子,故應(yīng)將“風流人物”后的句號改為冒號;“未出茅廬而天下三分”不是引用的原文,應(yīng)將引號去掉。【點睛】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①分清語句或段落的層次,大致確定句中點號和句末點號;②反復(fù)讀,分清句子內(nèi)部的各種關(guān)系,判斷頓號、逗號、分號、冒號使用是否正確;③認真揣摩語句所傳達的感情,根據(jù)語氣確定句末點號是否正確,即分清所給文句是陳述句、疑問句還是感嘆句、祈使句,準確判斷句號、問號和嘆號使用是否正確;④仔細辨析,注意前后關(guān)照,準確判斷句中標號和句末點號是否正確,如,引號、括號等標號和句末句號或問號的位置是否正確。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

)心理學(xué)上有一種現(xiàn)象叫做過度理由效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心理學(xué)上的自我知覺理論對這種過度理由效應(yīng)的解釋是②簡單地說,外在動機,例如金錢或物質(zhì)獎勵,會降低一個人工作表現(xiàn)的內(nèi)部動機

③而削弱了本來存在的內(nèi)部動機

④當外在動機出現(xiàn)時,人們會將注意更多地放在外在動機的獎勵上

⑤而減少了對活動本身的享受和對滿足感的關(guān)心⑥這種效應(yīng)將人們的動機轉(zhuǎn)化為外部因素A.⑥③②①④⑤

B.②①⑥⑤④③

C.②①④⑤⑥③

D.②①④③⑥⑤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⑥句中的“外部因素”和③句中的“內(nèi)部動機”是對應(yīng)的,所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