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版滬科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全冊教案教學設計含教學反思《第七章力與運動》單元教學設計備課內容第一節(jié)牛頓第一定律主備人小組成員一、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教學要求】2.2.5通過實驗和科學推理,認識牛頓第一定律。能運用物體的慣性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學業(yè)要求】通過牛頓第一定律和力的作用效果,認識機械運動和力的關系。能運用牛頓第一定律解釋自然界的有關現(xiàn)象,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有關問題,形成初步的運動和相互作用的觀念。能了解伽利略的思想實驗,嘗試通過思想實驗進行推理;知道科學推理與論證的作用;能體會質疑和創(chuàng)新在科學探索中的重要性。能基于觀察和實驗,提出與慣性現(xiàn)象有關的問題;能根據收集的證據得出自己的結論。【教材分析】慣性的概念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課堂演示實驗,從而讓學生概括出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無論物體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都具有慣性。慣性現(xiàn)象的解釋是慣性知識的延伸,學生雖然了解、也能講出生活中的一些慣性現(xiàn)象,但都比較抽象,要他們真正用慣性知識來描述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而這樣安排能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牛頓第一定律,從知識立意的角度,本節(jié)課的內容對學生沒有難度,從素養(yǎng)的角度,很多同學潛意識里認為物體向某個方向運動,在這個方向上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這種基于生活的經驗和零散的事實形成的前概念比較隱蔽而且頑固,對形成正確的運動與相互作用觀產生較大的干擾,導致學生表面上能夠理解和支持伽利略的觀點,但潛意識里仍是亞里士多德觀點的擁護者。二、教學目標【物理觀念】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及意義,發(fā)展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2.了解伽利略及其思想實驗。【科學思維】能通過實驗和科學推理,認識牛頓第一定律?!究茖W探究】通過理想斜面實驗體會伽利略研究運動和力關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實驗的作用?!究茖W態(tài)度與責任】1.通過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對運動和力的關系的不同認識,了解人類認識事物本質的曲折性。2.從通過牛頓第一定律的歷史回顧,增進學生對科學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敢于質疑、堅持真理的批判精神。三、教學思路第1課時:我主要采用電影片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出課題,同時采用“演示法”與“科學推理法”相結合來進行教學,即通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討論,又加以科學的想象和推理,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知識,總結規(guī)律。第2課時:在解釋生活中慣性現(xiàn)象的過程中,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比較、推理的過程,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對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的正確理解。2.認識伽利略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實驗的作用。【教學難點】
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箱子、鐵釘、鐵錘等?!驹O計環(huán)節(jié)及意圖】情景引入(激發(fā)興趣)→舊知復習(體現(xiàn)遞進)→新知探究(方法引領)→小結評價(體現(xiàn)能力)……→課后小結(大概念統(tǒng)領)→任務評價(體現(xiàn)成效)【課時安排】第2課時教學流程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評價要點備注【環(huán)節(jié)一】引入新課【環(huán)節(jié)二】新課教學【環(huán)節(jié)三】小結第1課時: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教師展示:箱子問:要讓靜止箱子沿著水平方向運動應該怎么做?教師撤去推力后,木箱停了下來。問:為什么停下來呢?教師展示:鐵錘、鐵釘問:用釘錘敲擊鐵釘,鐵釘會怎么運動?問:為什么?停止敲擊,鐵釘就停止向下運動。問:物體運動需要力維持嗎?本節(jié)我們將學習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顒佣喝蝿镇寗印⒆灾魈剿鹘M織學生自主學習課本P160牛頓第一定律內容。思考:如果要維持物體的運動,是不是要不停地對物體施加力?課件展示: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和意大利學者伽利略的觀點。問:他們的觀點不一樣,誰是正確的呢?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伽利略的思想實驗。教師演示:出示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演示器。問:小球從左端標線處釋放,將到達右邊的什么位置?教師演示:將小球釋放,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小球到達右側的位置。問:我們發(fā)現(xiàn)小球可以達到幾乎等高處,為什么有一定的差距?教師演示:同斜面多做幾次,將小球再次同標記線處釋放,提醒再次觀察。問:通過思想實驗,我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教師總結:運動物體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將會一直運動下去。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161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教師展示實驗器材:小車、帶斜面的木板、棉布、毛巾,請三位同學分別上臺進行實驗,并將實驗數據填寫在表格中.問:請同學們觀察并比較這三種情況下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問:為什么呢?活動三:交流合作、構建新知問:若小車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小車的運動情況又會怎樣?教師總結: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就越大。由此推測,若小車在水平面上不受阻力,則小車將一直運動下去。板書: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活動四: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問:我們周圍的物體,都會受到力的作用,我們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這一定律嗎?教師總結: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推理抽象概括出來的。第2課時:知識回顧:1.牛頓第一定律是如何定義的?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觀察圖片:剎車時、啟動時車廂里的乘客運動情況,說明物體具有想保持原來狀態(tài)不變的特點。播放視頻:水槍里射出的水流、煙筒里噴出的煙也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特點?;顒佣喝蝿镇寗?、自主探索問:這些現(xiàn)象揭示了物體的什么性質?歸納總結:這些現(xiàn)象揭示了物體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板書:物體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稱為慣性。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對慣性的理解:(1)慣性的普遍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慣性是一切物體固有的屬性之一。(2)慣性的大小: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受力情況等無關。問:慣性是一種力嗎?教師總結:慣性不是力,不能說“慣力”“受到慣性”“慣性的作用”等,正確的表述是“由于慣性”“具有慣性”。教師展示:硬幣、硬紙片、玻璃杯演示課本P163實驗:擊打硬紙片問:硬幣會隨硬紙片飛出嗎?問:如何解釋這種現(xiàn)象呢?教師講解:當快速擊出硬紙片時,硬幣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不變,所以留在原處,又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掉入玻璃杯中.活動三:交流合作、構建新知問:同學們還知道還有哪些慣性現(xiàn)象?【情境1】:錘子的錘頭松了,將手柄的下端撞擊石頭或樹墩,手柄碰到石頭或樹墩會停止運動,而錘頭由于慣性,會繼續(xù)向下運動。這樣錘頭就被套緊了?!厩榫?】:跳遠運動員助跑后,飛身一躍,靠自身的慣性,能在空中繼續(xù)向前運動一段,以提高跳遠成績。同學們可以參照上面兩個例子,解釋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教師總結:分析慣性現(xiàn)象的一般步驟:(1)確定研究對象是哪個物體或某個物體的哪些部分。(2)弄清楚物體原來處于什么運動狀態(tài)。(3)什么原因使物體或物體某一部分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4)由于慣性,研究對象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從而產生了什么現(xiàn)象.活動四: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問:同學知道哪些是利用物體的慣性解決問題?哪些是想辦法避免物體的慣性帶來的傷害?答:施加水平方向的推力答:沒有推力答:向下運動答:鐵錘對鐵釘對向下的力思考并回答思考,回答。答:伽利略觀察實驗猜應該到達右側等高的標線處小組討論并說明理由思考,回答。閱讀教材。觀察現(xiàn)象。答:小車運動的距離不同答:阻力不同小組討論并說明理由分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回顧、總結。觀察。思考回答。思考,回答。舉手回答。閱讀課本,回答。舉例,解釋慣性現(xiàn)象。思考,回答。能運用慣性解釋有關的現(xiàn)象分析生活中的安全問題;主動進行科學普及,倡導安全與健康的生活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定性評價(過程):能否認真觀察、操作、比較、獨立思考等。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清楚表達自己的思考,進行必要的抽象、概括、質疑等。定量評價(能力):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定性評價(過程):能否通過回顧學習過程的概括,總結物理知識學習的方法經驗備課內容第二節(jié)力的合成主備人小組成員一、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教學要求】2.2.4了解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學業(yè)要求】能通過實驗,了解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能運用力的合成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能基于觀察和實驗,提出與運動和力相關的問題;能根據收集的證據得出自己的結論。能體會利用等效替代思想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性。【教材分析】本節(jié)內容是力的合成部分,它前接三種常見的力,后啟二力平衡和力學的一些重要定律的應用,是解決力學的基礎和工具,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擁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和探究實驗的能力,但是對于知識的歸納、概括能力和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在教學中要著重注意對學生觀察現(xiàn)象的能力、知識的概括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二、教學目標【物理觀念】1.了解分力與合力的定義,知道二者可以等效替代。2.形成初步的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究茖W思維】通過觀察實驗演示,提升分析概括和邏輯推理的能力。【科學探究】1.通過實驗探究,獲知在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情況。2.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歷完整嚴密的規(guī)律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到物理實驗的重要作用?!究茖W態(tài)度與責任】1.知道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關系,進一步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2.體驗從實驗、觀察、分析等獲取知識的成功喜悅,從而培養(yǎng)熱愛實驗、勤于思考的科學品質。三、教學思路1.通過探究“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的二力的合成”的實驗,讓學生經歷提出假設、到驗證假設、直至形成科學理論的過程。2.通過實驗,體驗“等效”原理在物理上的應用。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合力、分力的概念。2.二力同向、二力反向的實驗探究過程,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過程。3.應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釋實際問題。【教學難點】1.學生對等效替代法的理解。2.二力同向、二力反向的分析計算。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橡皮筋、鉤碼、小滑輪等?!驹O計環(huán)節(jié)及意圖】情景引入(激發(fā)興趣)→舊知復習(體現(xiàn)遞進)→新知探究(方法引領)→小結評價(體現(xiàn)能力)……→課后小結(大概念統(tǒng)領)→任務評價(體現(xiàn)成效)【課時安排】第1課時教學流程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評價要點備注【環(huán)節(jié)一】知識回顧【環(huán)節(jié)二】引入新課【環(huán)節(jié)三】【環(huán)節(jié)四】【環(huán)節(jié)五】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內容:什么是力?力會產生什么作用效果?3.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活動二:任務驅動、自主探索問:一個人提一桶水是不是比兩個人合作提這桶水更費力一些?一個人費勁拉車時,經常會有人在后面幫忙推車,這樣拉車人會輕松一些。這是為什么?引導學生結合所講的內容,列舉身邊一個力和多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例子,注意傾聽,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加以強調或點撥。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物體展示一個力與多個力產生相同的作用效果介紹合力與分力,及什么是力的合成的定義板書:如果一個力產生的作用效果與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則稱為這個力的分力。問:合力與分力有什么區(qū)別?教師總結:作為分力的幾個力必須同時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合力并不是物體受到的一個新的力,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考慮了合力,就不能再考慮分力;考慮了分力,就不能再考慮合力。3.合力并不是分力的總和,而應從力產生的作用效果來判斷,運用等效替代原則,即合力的實質為分力的“等效力”。問:如何進行二力合成?板書: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若兩個力沿同一直線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則求這兩個力的合力叫做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出示圖片引導學生對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和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進行猜想。出示圖片引導學生對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和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進行猜想。教師展示:橡皮筋、鉤碼、小滑輪等。引導學生利用教師準備好的器材進行討論,結合兩個問題設計實驗方案
1.怎樣保證實驗中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2.怎樣實現(xiàn)兩個拉力在同一
條直線上?引導學生進行教材P167-168的實驗,教師進入學生中間,對學生實驗進行指導。
引導學生對實驗結論進行分析論
證,從而驗證了猜想的正確性。教師總結: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與較大的那個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F1>F2)?;顒尤航涣骱献鳌嫿ㄐ轮M織學生進行交流評估:
發(fā)現(xiàn)實驗中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得到解決?;顒铀模簞?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
問:合力與分力的大小、方向的關系如何?教師總結:(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兩個力的合力可以比任何一個分力大,也可以比任何一個分力小。①當兩個力的方向相同時,合力大于任何一個分力;②當兩個力的方向相反時,合力小于較大的分力,但可能比較小的分力大,也可能比它小,甚至為零。(2)不論兩個力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合力的方向都與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3)對于兩個力,當其方向相同時合力最大,方向相反時合力最小,不共線時合力的大小介于兩者之間。
回憶之前學過的內容。答:兩個人同時施力舉例進行展示交流,討論思考猜想與假設交流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實驗分析論證,驗證猜想交流、評估交流討論溫故而知新,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設置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層層深入的方式自然的將合力與分力的定義在學生心中埋下種子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敢于對問題進行合理的猜想與假設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的設計能力,同時提高小組間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小組合作意識,和對數據的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概括能力和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態(tài)度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定性評價(過程):能否認真觀察、操作、比較、獨立思考等。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清楚表達自己的思考,進行必要的抽象、概括、質疑等。定量評價(能力):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定性評價(過程):能否通過回顧學習過程的概括,總結物理知識學習的方法經驗備課內容第三節(jié)二力平衡主備人小組成員一、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教學要求】2.2.4知道二力平衡條件。【學業(yè)要求】知道二力平衡條件,能運用力與平衡的知識,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能基于觀察和實驗,提出與運動和力有關的問題;能根據收集的證據得出自己的結論。能欣賞力與平衡之美?!窘滩姆治觥拷滩氖紫葟纳钪械撵o止和勻速運動現(xiàn)象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所沒有解決的問題:物體受外力作用時,也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從而建立了平衡狀態(tài)、平衡力的概念:并進一步指出最簡單的受外力平衡的情況是二力平衡,隨后通過實驗分析總結出二力平衡的條件。得出二力平衡條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知識得出物體受到的這兩個力的合力為零,使學生的認識從理論上提高一步,同時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為零的印象。再聯(lián)系具體事例,讓學生應用二力平衡條件進行分析,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力平衡的條件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本節(jié)的重點是研究總結物體平衡的規(guī)律,規(guī)律教學應首先通過觀察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實驗研究問題,再對實驗結果概括、總結得出規(guī)律。因此做好實驗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關鍵。【學情分析】在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有關知識,包括力的作用效果、牛頓第一定律等知識,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二力平衡比較抽象,教材中嘗試通過生活中的情景現(xiàn)象引導學生分析得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學習可以通過實驗操作、合作交流、自我發(fā)現(xiàn)來突破學生的思維障礙和誤區(qū)。實現(xiàn)知識的建構,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特點,通過學生自己進行具體的實驗,最終歸納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二、教學目標【物理觀念】形成運動和相互作用的觀念。【科學思維】通過分析與討論生活中的平衡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究茖W探究】經歷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過程,培養(yǎng)分析、歸納的能力?!究茖W態(tài)度與責任】二力平衡條件是從實驗中總結出來的,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樹立用實驗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思想,對待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三、教學思路1.本節(jié)是對牛頓第一定律的進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學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從牛頓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現(xiàn)象出發(fā)針對已經建立的規(guī)律提出質疑,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勤思勤問的良好品質。2.平衡條件的得出是本節(jié)的重點知識,不能只強調結論,而要加強過程教學。做好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為了更容易從實驗得出平衡條件的二力共線的結論,可采用教材所示的實驗裝置。【教學重點】1.能說出什么是平衡狀態(tài)。2.對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能進行受力分析,認識平衡力的概念。3.會用二力平衡的知識分析、解決水平和豎直方向上的簡單平衡問題。4.能區(qū)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窘虒W難點】1.區(qū)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2.能夠根據平衡狀態(tài)初步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確定力的大小。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兩端帶有定滑輪的木板、帶孔的硬紙板、細線、砝碼等?!驹O計環(huán)節(jié)及意圖】情景引入(激發(fā)興趣)→舊知復習(體現(xiàn)遞進)→新知探究(方法引領)→小結評價(體現(xiàn)能力)……→課后小結(大概念統(tǒng)領)→任務評價(體現(xiàn)成效)【課時安排】第1課時教學流程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評價要點備注【環(huán)節(jié)一】引入課題【環(huán)節(jié)二】【環(huán)節(jié)三】【環(huán)節(jié)四】【環(huán)節(jié)五】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問: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思考:在一定條件下,物體即使在受到外力作用時也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是否和牛頓第一定律有些矛盾呢?師:并不矛盾,這涉及力的平衡問題?;顒佣喝蝿镇寗?、自主探索教師出示圖片,問:水平桌面上放著的杯子,它是什么運動狀態(tài)?問:它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了嗎?教師講解:如果一個物體運動狀態(tài)保持不變,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問:勻速直線行駛的汽車是處于平衡狀態(tài)嗎?總結:由此可見平衡狀態(tài)不僅包括靜止,還包括勻速直線運動。板書:把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稱為平衡狀態(tài)。引導:剛才我們列舉的那些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它們受到力嗎?受到哪幾個力?板書:物體如果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兩個力就互稱為平衡力。引導學生從力的三要素方面考慮,猜想二力平衡的條件。教師展示:紙板、小滑輪、托盤、砝碼、水平木板等?;顒尤航涣骱献?、構建新知指導學生做教材P172“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學生觀察和考慮下面問題。1.木板是否靜止?2.木板靜止時受到的兩個拉力的大小有什么關系?3.方向有什么關系?4.把木板改變一下,使兩個力的作用線不在同一直線上,木板還能靜止嗎?5.重新平衡后,兩個力的方向有什么特點?6.在托盤中放入質量不一樣的砝碼,木板還能靜止嗎?引導學生根據觀察結果自己得出結論。板書: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和“探究重力與質量的關系”的實驗。問: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嗎?問:為什么用彈簧測力計可以測物體重力?問:二力平衡的條件還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請同學在教材P173圖7-23中畫出杯子的受力示意圖,并與同學比較結果。問:如果杯子所受的重力是5N,你能判斷桌面對它的支持力大小是多少嗎?教師總結:(1)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物體只受到兩個力的作用,若此二力滿足二力平衡條件,則可以確定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若不滿足,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一定會改變。(2)求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如果物體只受兩個力的作用,且保持靜止或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那么這兩個力一定是一對平衡力,知道其中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確定另外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顒铀模簞?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出示圖片:兩塊磁鐵、穿輪滑鞋推墻。引導學生回憶第一節(jié)中力的作用時相互的相關內容。問:相互作用力與平衡力有什么區(qū)別?教師總結: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相同點可簡記為“等大、反向、共線”,而平衡力“同體”,相互作用力“異體’從是否“同體”分析,是快速區(qū)分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有效方法。用語言描述思考,發(fā)言舉手回答猜想與假設小組討論,思考問題小組討論,設計實驗,并說明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思考問題觀察,得出結論閱讀教材,回憶舉手回答回答回答作圖,進行比較思考,作答閱讀課本,回憶小組交流討論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從而便于學生理解平衡狀態(tài)能利用學習的新知識解決以前學習中的問題,能體會對知識的掌握是不斷深入的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定性評價(過程):能否認真觀察、操作、比較、獨立思考等。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清楚表達自己的思考,進行必要的抽象、概括、質疑等。定量評價(能力):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定性評價(過程):能否通過回顧學習過程的概括,總結物理知識學習的方法經驗備課內容實踐調研橋梁建筑中的力平衡主備人小組成員教學流程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評價要點備注【環(huán)節(jié)一】問題緣起【環(huán)節(jié)二】活動方案【環(huán)節(jié)三】交流評價【環(huán)節(jié)四】拓展研究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問:同學們知道中國的四大古橋是哪些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趙州橋、洛陽橋、廣濟橋和盧溝橋的相關資料。問:我國第一座現(xiàn)代化大型橋梁是什么橋?教師用多媒體展示錢塘江大橋的相關資料。問:同學們還知道哪些現(xiàn)代舉世聞名的大橋?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港珠澳大橋、杭州灣大橋、北盤江大橋等的相關資料。問:這些宏偉壯觀的橋梁建筑中,力與平衡知識是如何應用的?下面我們將從跨學科視角對我國橋梁建筑進行調查研究。活動二:任務驅動、自主探索本活動涉及與力平衡、橋梁建筑史、工程技術及建筑藝術等有關的知識。任務一:查閱并整理資料教師對同學進行分組,每組選擇一座橋梁進行調查,如:趙州橋、洛陽橋、北盤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等。調查方向:橋梁的歷史、人文背景。橋梁的結構特點。它們和力平衡的關聯(lián)。任務二:調研你所在地區(qū)的橋梁建筑結構與特點以武漢為研究地區(qū),請同學進行調研。調研方向:橋梁建筑結構與特點。2.以某座橋梁建筑為例,分析其受力及力平衡的情況。問:目前,武漢一共有多少座橋梁?問:它們有哪些結構特點?請同學們以武漢大橋為例,進行受力分析?;顒尤航涣骱献鳌嫿ㄐ轮埻瑢W們根據武漢大橋進行交流討論,能得出什么結論?教師請各組學生代表上臺,展示“橋梁建筑中的平衡之美”。活動四: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問:同學們還知道哪些世界知名的橋梁建筑?請同學選一個大橋為例,了解它的歷史、人文內涵及結構特點,了解物理學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查閱資料,回答舉手回答思考,回答學生分析情境并回答問題分組進行調查,收集資料分小組進行調研,收集資料,撰寫調查報告回答請學生代表上臺,進行受力分析分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每組派一個學生代表上來,進行展示舉手回答學生各自選擇一個大橋進行調查,收集資料,互相交流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學會自主研究利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讓學生欣賞力與平衡之美激發(fā)學生新的探索欲望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定性評價(過程):能否認真觀察、操作、比較、獨立思考等。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清楚表達自己的思考,進行必要的抽象、概括、質疑等。定量評價(能力):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定性評價(過程):能否通過回顧學習過程的概括,總結物理知識學習的方法經驗《第八章壓強》單元教學設計備課內容第一節(jié)壓力的作用效果主備人小組成員一、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教學要求】2.2.7通過實驗,理解壓強。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并了解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緦W業(yè)要求】能通過實驗理解壓強。能完成“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能收集證據,得出結論;能陳訴并交流實驗過程與結論。能利用壓強公式解決問題時,正確理解壓力和受力面積。3.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4.能運用與壓強有關的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相關應用?!窘滩姆治觥繅簭姷母拍睿诔踔姓n程里占具著重要的位置。因為它不僅貫穿本章的學習,還是后面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的基礎,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壓強的概念。【學情分析】從知識的角度來說,學生已經在第六章學習了常見的力,對彈力及壓力的知識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從生活經驗的角度來說,學生在生活中時常會應用到壓力,并能感受到壓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學生在本節(jié)課學習壓力的作用效果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二、教學目標【物理觀念】形成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科學思維】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xiàn)象,了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采集的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究茖W探究】通過師生共同參與活動,設計出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讓學生動手實驗,自主選擇器材,自主設計實驗。【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1.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通過探究培養(yǎng)參與物理活動的興趣。2.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教學思路為了解決本課的重難點,本課的教學結構主要由三個板塊組成:第一個板塊是探究壓力,這一板塊采取了科學探究和演示的方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第二個板塊引入了壓強的概念,讓學生自主得出,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三個板塊,則通過對日常事例的分析,得出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使物理學科和生活結合起來,落實“生活--物理--社會”這一課題。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壓力的概念。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3.壓強的計算。4.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窘虒W難點】1.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2.指導學生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的效果的影響因素。3.壓強的計算。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磚塊、海綿、杯子、斜面。【設計環(huán)節(jié)及意圖】情景引入(激發(fā)興趣)→舊知復習(體現(xiàn)遞進)→新知探究(方法引領)→小結評價(體現(xiàn)能力)……→課后小結(大概念統(tǒng)領)→任務評價(體現(xiàn)成效)【課時安排】第1.5課時教學流程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評價要點備注【環(huán)節(jié)一】引入課題【環(huán)節(jié)二】進入新課【環(huán)節(jié)三】【環(huán)節(jié)四】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問:茫茫雪原上,步行的人常會陷入及膝深的雪中,滑雪者卻不會陷下去,這是為什么呢,對于這些現(xiàn)象你想了解什么?活動二:任務驅動、自主探索問:同學們按圖8-2所示,夾著三角板,會有什么感覺?板書:將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用多媒體展示幾種不同壓力的圖片。問:有什么共同之處?教師總結:壓力的方向跟受力物體的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體。問:為什么會產生壓力呢?產生的條件是什么?教師總結:物體之間相互接觸,相互擠壓。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彈力、重力的知識。問:壓力屬于彈力,還是重力?問:壓力的作用點在哪里?教師總結:壓力屬于彈力,作用點在被壓物體的受力面上。請幾位同學上臺畫出物體的重力、壓力的示意圖,教師點評。拓展:物體對支撐面的壓力大小不一定等于其重力。如圖8-4所示,當物體靜置在水平桌面上且無其他外力作用時,它所受的重力G與它施加于桌面的壓力下大小相等。當物體靜置在斜面上時(圖8-5),壓力與重力的大小就不相等了。活動三:交流合作、構建新知引導學生思考:兩個手指雖然都受到三角板壓力的作用,但感受卻不相同,這表明三角板對兩個手指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問: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用多媒體演示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思考、討論并回答:1.本實驗中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2.(a)圖和(b)圖相比,哪個因素相同?哪個因素不同?壓力的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是哪個因素造成的?3.(b)圖和(c)圖相比,哪個因素相同?哪個因素不同?壓力的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是哪個因素造成的?請同學討論實驗中還有哪些不足之處。板書: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引導學生回憶速度的概念。類比速度,引入壓強的概念。板書:物理學中,把物體所受的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壓強的計算公式為p=F/SP:壓強F:壓力S:受力面積壓強在數值上等于物體單位面積所受的壓力。壓強的單位由力的單位和面積的單位組成,寫作“牛/米2(N/m2)”,稱為帕斯卡,簡稱帕,用符號Pa表示。常用的壓強單位還有百帕(hPa)、千帕(kPa)、兆帕(MPa)。用多媒體展示教材P182-183例題。進行講解。注意:利用壓強公式解決問題時,正確理解壓力和受力面積。教師可用多媒體展開講解。問:如果把機器直接放在工作臺上,臺面受到的壓強有多大?活動四: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師:體會一下工人師傅是利用什么原理來減小機器對臺面的壓強的,你還能找到生活中類似的應用實例嗎?請與同學交流你的看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本P184。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哪些是為了增大壓強?哪些是為了減小壓強?學生帶著這些疑問進入動手實踐,發(fā)言觀察圖片,發(fā)小組討論并說明理由閱讀教材,回憶之前學過的知識自主分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畫力的示意圖交流討論,進行總結猜想與假設學生結合桌上器材進行分組實驗并觀察、歸納總結交流討論,代表發(fā)言回憶速度的知識一名同學在白板上做題,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題思考,代表發(fā)言閱讀教材,分組進行討論,發(fā)言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引起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壓力的三要素本著“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與實際相聯(lián)系,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定性評價(過程):能否認真觀察、操作、比較、獨立思考等。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清楚表達自己的思考,進行必要的抽象、概括、質疑等。定量評價(能力):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定性評價(過程):能否通過回顧學習過程的概括,總結物理知識學習的方法經驗備課內容第二節(jié)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主備人小組成員一、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教學要求】2.2.8探究并了解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緦W業(yè)要求】能完成“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能運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獲取實驗信息,推出結論,能完成含自己所做的實驗設計的實驗報告。能對探究問題的解決有一定猜想能將結論與猜想對比,有反思與評估的意識。能運用液體壓強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相關現(xiàn)象?!窘滩姆治觥勘竟?jié)內容,是在學習了壓強知識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學好這節(jié)知識將為進一步學習大氣壓強和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打下堅實的基礎做好知識與方法上的鋪墊。教材在編排上從觀察現(xiàn)象引出問題,并通過觀察現(xiàn)象得到有關壓強的知識,接著安排了一個探究活動,著重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在研究中只要求得到壓強和深度液體密度的定性關系,不要求作定量計算;通過建立物理模型,推導出計算液體內部壓強的公式,液體壓強大小因素與探究結果相符合再到液體的應用連通器,我認為教材這樣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近,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液體壓強的知識?!緦W情分析】初二學生開始學習物理,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學習物理的興趣主要是直接興趣,因此,他們對演示實驗大多數呈現(xiàn)較強烈的直接興趣,特別對課堂教學中成功而有趣味的實驗表現(xiàn)出較自覺的注意,能有意識的將注意力聚焦在演示實驗上:他們對動手操作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動手做實驗,愿意進行物理實驗,但這種興趣的特點是只對操作對象本身感興趣,卻忽視了事物本質的認識。學生的物理思維基本上還處在具體運算階段和前運算階段,存在思維片面性、膚淺性和動搖性,由于認知水平的限制,他們的思維往往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最大的障礙點是:誤認為液體壓強與液體的重力(質量)、容器的橫截面積有關。針對學生的認知狀況,本節(jié)從實際生活中的液體壓強現(xiàn)象入手,通過演示實驗,揭示課題、降低難度;通過小組合作實驗,探究新知:通過實驗驗證,突破難點。設計實驗,使學生對液體壓強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完成認識的第一次飛躍。通過典型問題的引導分析,使學生的認識由理性回到感性,完成認識的第二次飛躍。通過課程資源的開發(fā)--物理學史介紹,拓展學生知識,提高興趣。由學生自己完成課堂小結,通過大家的交流、補充、完善知識結構,從而提高反思的廣度和深度。二、教學目標【物理觀念】形成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究茖W思維】1.通過對液體內部壓強的實驗探究,使學生知道物理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概括能力。2.滲透物理方法“模型法”,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3.通過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的方法,推到出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究茖W探究】1.通過觀察實驗,認識液體內部存在壓強及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液體壓強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3.會在實驗中記錄必要的數據,能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究茖W態(tài)度與責任】1.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2.密切聯(lián)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三、教學思路視頻引入→演示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的壓強(合理猜想)→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引導學生定量分析液體壓強的大小→總結→應用分為兩個課時,第1課時講液體的壓強及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液體壓強的計算;第2課時講與連通器的應用及帕斯卡定律。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液體壓強的研究方法及探究過程。2.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3.連通器的特點。4.帕斯卡原理?!窘虒W難點】1.理解液體壓強公式。2.理解在連通器里各液面相平的原理。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玻璃容器、橡皮膜、U形管壓強計、盛水容器、連通器?!驹O計環(huán)節(jié)及意圖】情景引入(激發(fā)興趣)→舊知復習(體現(xiàn)遞進)→新知探究(方法引領)→小結評價(體現(xiàn)能力)……→課后小結(大概念統(tǒng)領)→任務評價(體現(xiàn)成效)【課時安排】第2課時教學流程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評價要點備注【環(huán)節(jié)一】引入課題【環(huán)節(jié)二】進入新課【環(huán)節(jié)三】【環(huán)節(jié)四】【環(huán)節(jié)一】【環(huán)節(jié)二】【環(huán)節(jié)三】【環(huán)節(jié)四】第1課時: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為什么站在齊胸深的水中時,你會感到呼吸有些困難?為什么潛水員在不同深度的水中作業(yè)時,需要穿抗壓能力不同的潛水服(圖8-13)?為什么水壩要建造得上窄下寬(圖8-14)?本節(jié)我們學習與這些問題相關的內容?;顒佣喝蝿镇寗?、自主探索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前面學過的壓強的概念。師:放在水平面上的固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對支承它的物體表面有壓強。問:液體也受到重力作用,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能流動,盛在容器內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會有哪些特點呢?教師演示圖8-15觀察不同水深的水壓實驗。問:觀察三張橡皮膜加水前后的變化,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教師總結:從實驗可知,封住三個孔的橡皮膜都凸出來了,表明水對容器側壁有壓力,存在壓強。這說明液體存在壓強,稱為液體壓強。從實驗還可觀察到,不同深度處的橡皮膜凸出程度不一樣,這表明水在這幾個孔處的壓強不一樣。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下面,我們通過實驗進一步探究?;顒尤航涣骱献?、構建新知猜想:(1)液體壓強可能與液體深度有關;(2)是否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問:你還能想出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下面進行實驗探究。教師展示壓強計,介紹壓強計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引導學生設計試驗步驟:1.探究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是否相等。步驟:保持金屬盒在水中的深度不變,改變金屬盒方向,觀察U型管兩邊的高度差,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探究液體內部壓強和深度的關系步驟:保持金屬盒方向不變,改變金屬盒在水中的深度,觀察U型管兩邊的高度差,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探究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的關系步驟:保持金屬盒在水中的深度不變,改變液體密度,觀察U型管兩邊的高度差,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指導學生看書中的實驗過程,教師邊介紹邊演示。教師來回巡視指導學生實驗,并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給予糾正。選擇任意組數據展示。引導學生歸納液體壓強特點。板書:在相同液體內部,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深度越深,壓強越大;在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處,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問:什么是深度?老師總結:某點到液體自由面的豎直距離即為該點的深度。自由面指液體和大氣接觸的面。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1.與不同組同學交流,看實驗結果是否相同?若不同,分析其原因。2.你還有哪些猜想?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189第一段,請同學們自己對一些現(xiàn)象進行解釋?;顒铀模簞?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利用“理想模型法”,推導出液體壓強公式。思路:圖8-17為盛有液體的容器,設想液體中有一高度為h、橫截面積為S的液柱,其上表面與液面相平。計算這段液柱產生的壓強,就能得到深度為h處的液體壓強。液體的密度為ρ,液柱的質量m=Vρ,液柱的體積V=Sh。那么,液柱對其底面的壓力F=mg=Vρg=Shρg液柱對其底面的壓強p=F/S=Shρg/S=ρgh其中,密度ρ的單位為kg/m3,深度h的單位為m,壓強p的單位為Pa。第2課時: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用多媒體展示連通器的PPT。板書:我們把上端開口、底部互相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問:連通器的形狀各不相同,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連通器有一個特點:靜止在連通器內的同種液體,各部分直接與大氣接觸的液面總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圖8-19)。活動二:任務驅動、自主探索問:這是為什么呢?教師用理想模型法進行講解。如圖8-20所示,當同種液體不流動時,設想在U形管下部正中有液片A。由于液片A靜止不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因此,液片A兩面的受力是相等的受到的壓強也相等。根據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可知左右兩管中液體的深度應該相同?;顒尤航涣骱献鳌嫿ㄐ轮龑W生自主閱讀課本P191-192內容。問:連通器在生產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呢?教師以船閘為例進行講解。用多媒體播放長江三峽船閘的PPT。展示8-24船閘的工作原理圖。進行講解。可以找同學進行復述,加深印象。教師加以指正。教師多媒體演示圖8-18帕斯卡實驗。問:帕斯卡在一密封的裝滿水的木桶上插入一根細長的管子,往管子里倒水,幾杯水下去,就把桶壓裂了。為什么呢?引導學生回憶上一課時的內容,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的關系。液體壓強的特點還廣泛應用于液壓系統(tǒng),這涉及帕斯卡定律。板書: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閉液體上的壓強,能夠大小不變地被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本P192-193的內容,請學生自己總結液壓機的工作原理及液壓千斤頂的工作過程。學生分析情境并回答問題學生思考回答觀察實驗現(xiàn)象,發(fā)言分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進行猜想學生仔細觀察壓強計,了解壓強計的構造、作用、原理、注意事項學生分組實驗,進行探究。記錄實驗數據,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各小組報告實驗結果小組討論,代表總結。舉手發(fā)言交流討論,分析原因。進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驗證閱讀課本,代表解釋物理現(xiàn)象回憶之前學過的知識觀看視頻舉手發(fā)言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學生閱讀課本,進行總結觀看視頻學生看圖,進行復述學生觀看屏幕播放的視頻,產生強大的好奇心舉手發(fā)言回憶之前的內容學生自主閱讀課本,進行總結。形象直觀演示、講解壓強計,利于后面實驗中,學生對壓強計的使用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經歷從實驗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過程,嘗試對探究結果進行描述經歷從實驗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過程后,嘗試對物理現(xiàn)象進行解釋用理論上的推導能進一步驗證前面科學探究的正確性能關注液體壓強知識在我們身邊的應用,能為我國在相關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自豪旨在設疑,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引出課題加強學生分析總結能力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定性評價(過程):能否認真觀察、操作、比較、獨立思考等。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清楚表達自己的思考,進行必要的抽象、概括、質疑等。定量評價(能力):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定性評價(過程):能否通過回顧學習過程的概括,總結物理知識學習的方法經驗備課內容第三節(jié)空氣的“力量”主備人小組成員一、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教學要求】2.2.8知道大氣壓強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業(yè)要求】能通過實驗,了解大氣壓強的特點。能運用與壓強有關的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現(xiàn)象。能通過實例,說明大氣壓強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窘滩姆治觥窟@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壓強的概念、液體壓強的特點和規(guī)律之后,學習的又一壓強方面的知識。這節(jié)課主要講的是關于氣體壓強中大氣壓強的初步知識,與前面所學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一起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教材通過事例、實驗引入課題,重視定性分析,強調實驗探究。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要求學生理解大氣壓強的存在,并且知道大氣壓強的大小,學好本節(jié)課,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情分析】初二學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物理學習,對這門學科有了簡單的了解,物理觀察、實驗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親身體驗到了物理知識與人們生活、生產的密切聯(lián)系,對物理有了一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希望教師能滿足他們對新知識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師的引導下獲得鍛煉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更希望品嘗到成功學習的快樂。教學中應注意設計好問題,引導學生的同時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勇氣,教會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讓學生成為探究式學習的主角。二、教學目標【物理觀念】確認大氣壓的存在?!究茖W思維】通過觀察實驗的方式,認識大氣壓強?!究茖W探究】會擬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把大氣壓強概念與生活、生產勞動實際結合起來認識、理解、應用、提問及至創(chuàng)新?!究茖W態(tài)度與責任】1.通過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培養(yǎng)學生參與、交流、合作意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三、教學思路用與大氣壓相關實驗創(chuàng)設情景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出課題,新課采用以交流討論、實驗探究的科學探究方法為主,情景激學、比較、閱讀、講解等方法為輔;設計簡單易操作的大氣壓實驗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實際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情景解決問題讓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知道大氣壓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用大氣壓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讓學生從物理走向生活,讓全體學生全面地投入學習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新知識;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閱讀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也可節(jié)省許多板書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中能有更多的時間自主討論學習。在教學中,關注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因人而異,根據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讓他們承擔不同的任務,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他們發(fā)揮所長,獲得成功的喜悅,以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fā)展。根據本節(jié)的知識容量用二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感受大氣壓強的存在和粗略測量大氣壓的教學為第一課時,托里拆利實驗和大氣壓強與人類生活的教學為第二課時。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大氣壓產生的原因,能用大氣壓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現(xiàn)象。2.觀察托里拆利實驗,說明原理及變化?!窘虒W難點】觀察托里拆利實驗,說明原理及變化。五、教學準備細玻璃管、燒杯、玻璃杯、硬紙板、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小吸盤、吸盤掛鉤、水、汞、水槽、多媒體課件等?!驹O計環(huán)節(jié)及意圖】情景引入(激發(fā)興趣)→舊知復習(體現(xiàn)遞進)→新知探究(方法引領)→小結評價(體現(xiàn)能力)……→課后小結(大概念統(tǒng)領)→任務評價(體現(xiàn)成效)【課時安排】第2課時教學流程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評價要點備注【環(huán)節(jié)一】引入課題【環(huán)節(jié)二】進入新課【環(huán)節(jié)三】【環(huán)節(jié)四】【環(huán)節(jié)一】進入新課【環(huán)節(jié)二】【環(huán)節(jié)三】【環(huán)節(jié)四】第1課時: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教師展示圖8-32的覆杯實驗。用手支持紙片。問:為什么紙片沒掉下來?再裝滿水后,完成覆杯實驗。問:沒有受支持紙片,紙片仍沒有掉下來,什么在支持紙片呢?將杯口朝向四面八方轉動。問:紙片仍然沒有掉落,說明什么?教師總結:空氣內存在壓強,空氣內四面八方都存在壓強。請學生自習閱讀并得出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顒佣喝蝿镇寗印⒆灾魈剿鲗耄荷瞎?jié)我們學習了液體壓強,液體因為受到重力且能流動所以存在壓強。我們生活在厚重的大氣層中,也要受到重力、有流動性,大氣是否也存在壓強呢?板書:空氣內部各個方向都存在壓強,這種壓強稱為大氣壓強。演示圖8-34小吸盤實驗。教師請幾位同學上臺演示。問:同學們有什么感覺?問:若讓外部空氣進入吸盤內部,你又有什么感覺?你能解釋這種現(xiàn)象嗎?借用實驗器材或借助學生上臺演示實驗,講解吸盤實驗,提出這里大氣壓力與拉力的關系為后面實驗設計準備知識。問:你能解釋覆杯實驗嗎?引導學生解釋原因?;顒尤航涣骱献?、構建新知在吸盤實驗講解后自然的引出歷史上有名的驗證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教師用多媒體展示馬德堡半球實驗。介紹馬德堡半球實驗,讓學生了解這個實驗的意義和原理,并讓學生直觀的體會到大氣壓強是很大的。過渡: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那大氣壓強到底有多大呢?請看視頻?;顒铀模簞?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問:大氣壓強有多大?如何測量呢?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98估測大氣壓強。演示圖8-38估測大氣壓強實驗。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并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用2mL的注射器?何時測量力?如何測量面積?分析對比數據:各組數據各不相同,看來這個實驗中有很大誤差,并讓學生思考誤差產生原因。第2課時:問:有什么辦法能準確測量大氣壓強呢?讓學生先自學教材197-198頁,介紹托里拆利實驗裝置。演示:托里拆利實驗(視頻演示:包括玻璃管的粗細、傾斜和上提玻璃管)小組分析討論下列問題:1.水銀柱為什么不下降,這啟發(fā)我們可以把大氣壓強轉化為轉化為誰的壓強?2.大氣壓強的大小和水銀柱產生的壓強有什么關系?3.水銀柱產生的壓強怎樣計算?4.實驗中為什么要把玻璃管中的空氣排盡?如果沒有排盡空氣對實驗結果有什么影響為什么?5.試管的粗細、傾斜、上下移動為什么不影響水銀柱的高度?6.汞有毒,托里拆利實驗極具風險性,托里拆利當年為何不選擇安全、方便的水做此實驗?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液體壓強的計算方法。板書:大氣壓強的大小與760mm高的汞柱產生的壓強相等p=ρgh=1.36×104kg/m3×9.8N/kg×0.76m≈1.013×105Pa問:算一算,如果用水和足夠長的玻璃管做這個實驗,留著玻璃管中的水柱大約有多高?教師出示各種氣壓計,結合教材介紹。閱讀課本P198-199大氣壓強與人類生活,討論以下問題:1.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大氣壓強?2.大氣壓與海拔高度有什么關系?3.高山上為什么要用高壓鍋?高壓鍋的原理是什么?問:大氣壓強的大小是一成不變的嗎?板書:通常把760mm高的汞柱所產生的壓強叫做1個標準大氣壓。1個標準大氣壓=1.013×105Pa讓學生觀察圖8-40后得出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的規(guī)律。舉手回答猜想與假設交流討論學生閱讀教材,代表發(fā)言學生演示實驗學生幫忙拉開,發(fā)現(xiàn)很難拉動吸盤小組討論,發(fā)言學生閱讀課本,試著解釋觀看視頻觀看視頻學生閱讀教材,發(fā)言學生分組實驗:用針筒粗略測量大氣壓強,記錄實驗數據,并計算壓強值小組討論,交流自主學習教材,發(fā)言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fā)言回憶液體壓強的相關知識動手計算,代表發(fā)言學生交流討論生明確大氣壓與高度、沸點的關系學生總結規(guī)律學生自行閱讀教材,培養(yǎng)自學能力活學活用,讓學生能自己總結原因使學生邊實驗、邊觀察、邊思考,邊討論,使知識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從面完成教學任務辯證認識實驗的優(yōu)點和不足,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通過問題的拓展和深入討論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激情關注社會和生活,思考大氣壓怎樣服務于人類,并形成對知識進行應用的意識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定性評價(過程):能否認真觀察、操作、比較、獨立思考等。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清楚表達自己的思考,進行必要的抽象、概括、質疑等。定量評價(能力):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定性評價(過程):能否通過回顧學習過程的概括,總結物理知識學習的方法經驗備課內容第四節(jié)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主備人小組成員一、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教學要求】2.2.8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緦W業(yè)要求】1.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能運用與壓強有關的知識解釋升力的獲得及解決一些安全問題。2.能基于觀察和實驗,提出與流體壓強與流速有關的科學探究問題,并作出有依據的猜想與假設;能表述實驗過程和結果,撰寫實驗報告。【教材分析】《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是繼壓強、液體壓強、大氣壓強之后的一個內容,學生已具有了壓強和壓力的有關知識,但對流體、流體的壓強、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及其應用卻是一個新的內容。本節(jié)知識與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聯(lián)系密切,能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fā)展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產生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從而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按照要求,學生只需知道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知道飛機升力的產生就行,不要求過多過深的涉及與“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有關的內容?!緦W情分析】初中生的思維正處在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過渡期。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直觀現(xiàn)象比較感興趣,喜歡動手,但欠缺對問題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研究。因此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從直觀現(xiàn)象入手,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親歷探究過程,降低學生學習難度。二、教學目標【物理觀念】形成運動和相互作用的觀念?!究茖W思維】讓學生經歷知識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學會從簡單的物理現(xiàn)象中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學習方法和科學的思維觀?!究茖W探究】通過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自制簡易噴霧器、與流體壓強和流速相關的小實驗這些實驗,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究茖W態(tài)度與責任】1.在觀測實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2.通過學生積極探究,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和結識規(guī)律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3.領略流體壓強差別所產生現(xiàn)象的奧妙,提高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平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三、教學思路流體壓強與流速有關,學生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并不多。因此,教學時盡量選用操作簡樸、現(xiàn)象明顯、直觀且生動有趣的小實驗,引導學生把壓力、壓強跟流速聯(lián)系起來,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對于飛機的升力,可以通過制作小小的機翼模型并進行分析,進一步闡明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讓學生體會科學原理的價值。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培養(yǎng)運用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的能力?!窘虒W難點】運用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五、教學準備一根吸管、剪刀、玻璃杯、水、乒乓球、漏斗、紙片、機翼模型,多媒體課件等?!驹O計環(huán)節(jié)及意圖】情景引入(激發(fā)興趣)→舊知復習(體現(xiàn)遞進)→新知探究(方法引領)→小結評價(體現(xiàn)能力)……→課后小結(大概念統(tǒng)領)→任務評價(體現(xiàn)成效)【課時安排】第1課時教學流程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評價要點備注【環(huán)節(jié)一】引入課題【環(huán)節(jié)二】進入新課【環(huán)節(jié)三】【環(huán)節(jié)四】【環(huán)節(jié)五】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高鐵站臺安全警戒線的圖片。問:為什么人必須站在安全線以外?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水翼船飛速前進的視頻。問:水翼船為什么會飛速前進?若想揭開這些奧秘,則需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顒佣喝蝿镇寗印⒆灾魈剿靼鍟阂后w和氣體,統(tǒng)稱為流體。問:它們流動時的壓強與靜止時的壓強是否相同?問:其壓強與它們的流速有關嗎?引導學生做教材P201-202圖8-46實驗:向兩乒乓球中間吹氣問:在兩根水平平行放置的筷子上放兩個乒乓球,用一根吸管往中間吹氣,乒乓球會怎樣?為了揭開謎底,讓一個學生當場演示實驗。實驗現(xiàn)象是合攏了。教師用PPT引導學生分析:兩球內側因吹氣流速突然變快,壓強變小,兩球外側流速較慢,壓強較大,內外兩側的壓力差使兩球靠攏。引導學生做教材P202圖8-47實驗:向兩船中間沖水問: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請一位同學上臺演示實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其原因。板書: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活動三:交流合作、構建新知迷你實驗:制作吸管噴霧器教師展示器材:一根吸管、剪刀、玻璃杯、水引導學生做圖8-48簡易噴霧器的實驗。提醒學生注意細節(jié):在離吸管末端三分之一處,剪一水平切口(不剪斷),從切口處折彎吸管,使長端與短端成直角,把短端放進水里,讓切口離水面約2~3厘米。用嘴從長的那端用力吹氣。(如圖8-48)師:猜猜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并解釋。結論:流體的壓強,流速較大的地方,壓強小?;顒铀模簞?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問:生產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請同學們觀察飛機機翼的形狀。問:為什么機翼這樣的形狀就可以使飛機飛起來?同學們按照書中的提示,做一個機翼的模型(出可事先準備好材料讓學生制作,節(jié)省時間)試試它能不能飛起來。教師巡視指導。問:同學們試驗的結果如何?能飛起來嗎?問:你能解釋它向上飛的原因嗎?請大家看書P203最上面一段。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由于機翼截面上下形狀不對稱,相對時間內機翼上方氣流通過的路程長,因而速度較大,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因此在機翼上下表面產星了樂強差,這就是飛機向上的升力。教師用多媒體展示飛機升力是如何產生的。請學生閱讀課本P203第二段。引導學生解釋:當列車駛過時,旅客為什么不能超越安全線?同學們討論后交流學生分析情境并回答問題小組討論并說明理由自主分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學生代表演示實驗學生嘩然觀察現(xiàn)象,分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學生嘗試進行分析學生動手實驗猜想與假設,代表發(fā)言閱讀課本,舉手回答觀察機翼思考,交流學生動手制作,試飛代表發(fā)言學生閱讀課本,試著進行解釋觀看視頻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釋能體會物理實驗的多樣性與有趣性讓學生體會遵守實驗規(guī)則的重要性能通過物理實驗構建物理概念學生自行閱讀教材,培養(yǎng)自學能力。能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中的簡單問題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定性評價(過程):能否認真觀察、操作、比較、獨立思考等。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清楚表達自己的思考,進行必要的抽象、概括、質疑等。定量評價(能力):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定性評價(過程):能否通過回顧學習過程的概括,總結物理知識學習的方法經驗備課內容實踐制作能升空的飛機模型主備人小組成員教學流程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評價要點備注【環(huán)節(jié)一】問題緣起【環(huán)節(jié)二】活動方案【環(huán)節(jié)三】交流評價【環(huán)節(jié)四】拓展研究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萬戶飛天”的典故。問:誰發(fā)明了第一架飛機?下面我們通過實踐活動,制作能升空的飛機模型,探究機翼的升力與哪些因素有關。活動二:任務驅動、自主探索本活動涉及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仿生學等相關內容,以及使用簡單工具進行制作的技能。任務一:查閱資料請同學們查閱資料:1.了解人類對飛機的探索歷程及相關飛行原理。2.收集簡易飛機模型制作方案、視頻等。任務二:制作飛機模型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內容:浮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問:熱氣球、飛艇是怎么升空的?問:飛機是怎么飛上天的?問:火箭呢?問:升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請同學們選擇合適的飛機模型或自己設計飛機模型,來制作飛機模型。收集用于制作飛機模型的材料或采購制作的材料包。選用合適的工具。關注機翼形狀的打磨,探究升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教師提醒同學們在制作時和試飛時注意安全!活動三:交流合作、構建新知舉辦飛機模型飛行表演賽,看看誰的飛行時間更長。請同學們交流討論各組飛機模型受到升力的情況,比較其效果并進行分析和解釋?;顒铀模簞?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問:飛機的機翼與小鳥翅膀的相似之處是什么?問:飛機模型在無動力或有動力情況下,如何飛得更高、更遠?學習典故學生思考并回答分工合作,查閱資料閱讀課本,回憶之前的內容分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分工合作,收集材料,選擇工具,進行制作學生代表進行表演分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舉手發(fā)言了解航模比賽信息,成立航模制作小組,進一步探索引用典故,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學生自行查閱資料,培養(yǎng)自學能力。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工合作的團隊意識體會人類從生物結構和功能中借鑒經驗、發(fā)展科技的思想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定性評價(過程):能否認真觀察、操作、比較、獨立思考等。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清楚表達自己的思考,進行必要的抽象、概括、質疑等。定量評價(能力):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定性評價(過程):能否通過回顧學習過程的概括,總結物理知識學習的方法經驗《第九章浮力》單元教學設計備課內容第一節(jié)認識浮力主備人小組成員一、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教學要求】2.2.9通過實驗,認識浮力?!緦W業(yè)要求】1.能通過實驗認識浮力,能分析浮力產生原因。2.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窘滩姆治觥勘竟?jié)課是在學過質量、密度、力、二力平衡、液體內部壓強的基礎上,進行浮力的研究。這一節(jié)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浮力的研究為學習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奠定了基礎。浮力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教材中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本節(jié)課的內容也是初中生走向社會的必備知識?!緦W情分析】浮力對學生來說并不生疏,但是依據生活中的現(xiàn)象得到的一些結論是片面的,因此須要針對學生的一些錯誤觀點,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試驗探究浮力。當然,八年級學生自主探究發(fā)覺物理規(guī)律的實力總體來說還比較差,因此,須要在老師引導下完成試驗探究活動,依據學生探究狀況剛好調整教學進程。二、教學目標【物理觀念】形成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科學思維】1.通過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從而引出浮力的概念。2.運用實驗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產生的原因?!究茖W探究】能用實驗的方法比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能對物體的沉浮提出假設和猜想,并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和猜想,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究茖W態(tài)度與責任】1.養(yǎng)成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協(xié)作精神。2.通過對生活、生產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教學思路復習舊課--激發(fā)學習動機--講授新知識--鞏固運用--檢查評價--間隔性復習1.復習舊課:力的三要素。2.激發(fā)學習動機:通過觀察生活中浮力的實驗,以及系列問題,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3.講授新知識:引導學生分析實例的運動狀態(tài),由二力平衡知識,判斷出物體受到浮力;聯(lián)系所學壓強知識,從理論和演示實驗幾方面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猜想并實驗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4.鞏固運用: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現(xiàn)象;能測量物體所受浮力。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的方向?!窘虒W難點】1.用“稱重法”計算浮力。2.運用實驗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產生的原因。五、教學準備彈簧測力計、石塊、燒杯、水、氣球、籃球、杠桿、鉤碼、多媒體課件。【設計環(huán)節(jié)及意圖】情景引入(激發(fā)興趣)→舊知復習(體現(xiàn)遞進)→新知探究(方法引領)→小結評價(體現(xiàn)能力)……→課后小結(大概念統(tǒng)領)→任務評價(體現(xiàn)成效)【課時安排】第1課時教學流程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評價要點備注【環(huán)節(jié)一】章節(jié)引入【環(huán)節(jié)二】引入課題【環(huán)節(jié)三】【環(huán)節(jié)四】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PPT展示圖片思考:萬噸巨輪在水中為什么不下沉(圖9-1)?熱氣球為什么能騰空而起(圖9-2)?這些現(xiàn)象都與浮力有關。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么?讓我們一起學習相關內容?;顒佣喝蝿镇寗印⒆灾魈剿饕龑W生自主閱讀課本P210。問:冰山、巨輪、熱氣球都會受到重力的作用,為什么它們不會沉入水底或落地呢?板書:無論是液體還是氣體,對浸入其中的物體都有豎直向上的作用力,物理學中把這個作用力叫做浮力?;顒尤航涣骱献鳌嫿ㄐ轮獛煟何覀兿葋硖骄恳后w的浮力。先引導學生復習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學生分組按教材圖9-3進行實驗探究。教師引導學生實驗,注意觀察現(xiàn)象并填充表格。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石塊浸入水中和被手托起時,彈簧測力計示數會有變化?水和手對石塊產生了什么作用?總結:測力計示數變小了,說明水給石塊一個向上的托力,這個力就是水施加給石塊的浮力,液體對物體產生的浮力大小F浮=G-F,方向是豎直向上的。師:我們接著探究空氣的浮力。對升空的氣球進行受力分析,可以得出氣球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圖9-4探究空氣的浮力的方向。問:當杠桿平衡后再將扎在氣球上的氣針頭插入籃球的氣門內,氣球隨即膨脹,為什么此時的掛鉤不再保持平衡?教師加以點撥:籃球和氣球以及里面的空氣是處于密封狀態(tài)的,所以總重是不變的,籃球內的氣體充入氣球時,由于籃球較硬,籃球的體積不變,氣球的體積變大,因為作為整體排開空氣的體積增加,受到的空氣浮力增加,因而這一端要上翹。板書:無論是液體還是氣體,都會對浸人其中的物體施加豎直向上的力,即浮力。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與重力的方向相反?;顒铀模簞?chuàng)設情意、提出問題問: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借助教材圖9-5,利用課件出示圖片進行講解:將物體沒入水中,對正方體六個面進行受力分析,由于左右、前后兩面受力平衡,上下兩面受力不平衡,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力大,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力小,因此水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就是水對物體的浮力。板書:浮力是因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有壓力差而產生的。學生帶疑問進入新課學生閱讀課本,回答分組實驗,選擇實驗器材,設計表格,記錄數據小組內部討論交流,歸納結論分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各組自評互評,分析實驗數據,討論交流,得出結論學生自行閱讀教材分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學生自行閱讀教材,培養(yǎng)自學能力簡單復習彈簧測力計正確使用方法,增強物理教學的嚴謹性使學生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從而突破難點運用已有知識,推導討論,得出結論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定性評價(過程):能否認真觀察、操作、比較、獨立思考等。定性評價(過程):能否清楚表達自己的思考,進行必要的抽象、概括、質疑等。定量評價(能力):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定性評價(過程):能否通過回顧學習過程的概括,總結物理知識學習的方法經驗備課內容第二節(jié)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主備人小組成員一、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教學要求】2.2.9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緦W業(yè)要求】能完成“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能提出合理的猜想,能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設計實驗方案,能分析數據并得出結論;能按要求完成實驗報告。【教材分析】這節(jié)課主要是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要求學生學會制訂實驗步驟進行實驗。需要采用控制變量法分別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浸沒深度和液體密度的關系。在實驗操作中不能簡單地照搬操作,要思考為什么,每個實驗步驟都有相關的目的。要求學生學會進行反思,并進行探究,形成結論?!緦W情分析】學生已經過探究活動的實踐,對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和掌握,但如何測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需要教師的指點。二、教學目標【物理觀念】形成運動和相互作用的觀念?!究茖W思維】1.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體會到如何進行探究活動及探究活動中應采取的方法。2.通過對數字實驗數據的采集列表等環(huán)節(jié)的處理過程,感受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和基本過程?!究茖W探究】1.能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設計實驗方案,能分析數據并得出結論;能按要求完成實驗報告。2.通過實驗探究過程的合作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動手、觀察、分析、表達能力?!究茖W態(tài)度與責任】1.通過對生活中物理知識應用的感知和實驗器材的操作,提高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2.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拓展學生團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三、教學思路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交流得出結論,評價。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知道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2.通過探究實驗,進一步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3.經歷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過程,學會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和處理能力?!窘虒W難點】控制變量法的應用。五、教學準備鐵架臺、彈簧測力計、金屬塊、小石塊、燒杯、細繩、水、鹽水、多媒體課件。【設計環(huán)節(jié)及意圖】情景引入(激發(fā)興趣)→舊知復習(體現(xiàn)遞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土地整治項目個人土地承包合同2篇
- 2025年廣西中油昆侖投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溫嶺飛洲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福建廈門鼓旅會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中合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牛津譯林版九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
- 2025年湘教版必修2物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度魚塘租賃合同(含漁業(yè)產業(yè)鏈整合及供應鏈管理)3篇
- 2025年度牛奶包裝設計及定制采購合同4篇
- 2025年粵教滬科版九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疥瘡病人的護理
- 人工智能算法與實踐-第16章 LSTM神經網絡
- 17個崗位安全操作規(guī)程手冊
- 2025年山東省濟南市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期末統(tǒng)一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中學安全辦2024-2025學年工作計劃
- 網絡安全保障服務方案(網絡安全運維、重保服務)
- 2024年鄉(xiāng)村振興(產業(yè)、文化、生態(tài))等實施戰(zhàn)略知識考試題庫與答案
- 現(xiàn)代科學技術概論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成都師范學院
- 軟件模塊化設計與開發(fā)標準與規(guī)范
- 2024年遼寧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有機農業(yè)種植模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