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牛津上海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下冊月考試卷350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進入近代以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逐漸傳入中國。從忠君愛國到抑君愛國再到叛君愛國,先進的中國人,在中西比較中以新的思維對傳統(tǒng)的專制政治進行了深刻反思。下列思想主張中,屬于“抑君愛國”的是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B.師夷長技以制夷C.伸民權,設議院D.驅除韃虜,恢復中華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殖民體系很快土崩瓦解,下列屬于二戰(zhàn)后民族解放運動的是A.埃及護憲運動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C.蘇維埃俄國的建立D.中國恢復對臺灣的管轄3、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主張歷史學不應該取悅流俗,而應該以敘述歷史的真實為最高目標,首先必須完全拋棄歷史著作之中的神話和傳說的因素,這是關鍵所在。他借伯里克利之口,說出了他的基本觀點:“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勞動成果。”材料反映出修昔底德的思想A.完全擺脫了宗教神學束縛B.立足于對歷史真相的觀察C.成為了當時社會主流觀念D.表現(xiàn)出人文主義精神本質4、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西漢張騫開辟絲綢之路,唐朝玄奘西行取經,明代鄭和多次領導西洋之旅,明清之際先進知識分子助推“西學東漸”。這表明中國古代文化()A.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B.內涵豐富博大精深C.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D.在傳承中賡續(xù)更新5、羅馬共和國文化象征的西塞羅,曾經去希臘斯多葛學派開創(chuàng)者芝諾的學校學習;斯多葛派哲學家賽涅卡,也曾做過羅馬皇帝尼祿的老師和高參;羅馬著名的皇帝哈德良和馬可·奧勒留,都一度在斯多葛派哲學家愛比克泰德創(chuàng)辦的學校學習。這表明古羅馬文化()A.具有明顯的功利色彩B.呈現(xiàn)出多元一體特征C.深受希臘文明的影響D.影響了歐洲歷史進程6、中國古代由于戰(zhàn)亂、饑荒等原因,中原漢民族逐漸南下,其中一部分進入贛閩粵三角區(qū),與當?shù)赝林用癜l(fā)生融合,最終形成一個獨特而穩(wěn)定的漢族支系,也形成了以漢民族傳統(tǒng)文化為主體,融合當?shù)赝林幕?,具有獨特方言、獨特文化民俗的客家文化。這說明()A.東南沿海形成單一的漢族文化B.人口遷徙促進了地域文化發(fā)展C.民族融合提升了少數(shù)民族文化D.經濟重心南移引發(fā)了北民南遷7、十八世紀后期,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鐘表進口國。同時,中國人開始學習并掌握了機械鐘表的制作原理,自己制造鐘表,下圖為其中的代表作品。這表明()

廣州銅鍍金壽星葫蘆式鐘A.經濟發(fā)展影響審美標準B.貿易交流推動文化融合C.政策調整促進觀念轉變D.科技創(chuàng)新豐富日常生活8、古希臘的悲劇與喜劇涇渭分明,他們雖然都描寫行動中的人,而這些人又必然有好有壞,但“喜劇的目標是把人描述的比我們今天的人壞,而悲劇則是把人描述得比我們今天的人更好”。這體現(xiàn)出古希臘戲?。ǎ〢.具有強烈的人文精神B.通常取材于神話傳說C.宣揚民主政治的理念D.被賦予了崇高的主題評卷人得分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9、史實: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

推論:荷馬史詩是歐洲第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7題,共14分)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紫禁城分“前朝”與“后廷”兩部分。午門以北;乾清門外以南,所有三大殿及文華;武英各殿廷均為前朝;乾清門以北,則稱后廷。對帝王來說,前朝是“國”,后廷是“家”,所有的建筑都是面向正南方。從空間來看,紫禁城的千門萬戶,院藏的各種文物,以及宮殿與文物藏品后面曾發(fā)生過的人和事,種種秘辛內幕,宮廷的文化生活,是一個鮮活的統(tǒng)一體。很顯然,離開了官闕往事,沒有了附著其中的歷史內涵,那些官廷舊藏的意義和價值勢必受到影響。同樣,要保護完整的故官不只是72萬平方米以內的紫禁城,還要保護與它有密切關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護區(qū)、緩沖區(qū)。從時間來看,故宮藏品雖為清宮舊藏,但其中文物則包括了中國古代文化與藝術的各主要門類,而且反映了5000年的中華文明史。

——摘編自鄭欣淼《“完整故官”保護的理念與實踐》(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故宮建筑布局體現(xiàn)出的封建禮制和傳統(tǒng)哲學。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原則,說明故宮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城市文明的歷史最早;幾千年來歷史不斷,歷史上的文化遺產很多,現(xiàn)存古城很多,有許多古城的歷史都在幾百年以上,但留下來的東西并不多。據調查,包括已經批準的國家級和地方級文物大概有50余萬項,而在歐洲發(fā)達國家,例如法國,擁有100多年歷史的文物就有200余萬項,與我國形成鮮明對比。近年來中國在保護歷史街區(qū);歷史遺跡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績,北京市的四合院、胡同現(xiàn)在已經決定不再拆了。過去提出改造舊城的政策,現(xiàn)在也應該轉變?yōu)檎闻f城和保護舊城的政策,一部分重點地區(qū)可以進行翻建。

材料二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后;伴隨古鎮(zhèn)風潮的興起,全國各地出現(xiàn)了大量的仿古建筑。這些仿古建筑,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建筑風格和情調,與明清宮廷建筑風格極其相仿。近年來,房地產商又把安徽;江蘇一帶的農村民居建筑風格開發(fā)進了別墅樓盤之中,蘇徽風格的仿古建筑大面積崛起。總體看來,目前城市中的仿古建筑風格主要有兩種:一是明清宮廷建筑風格,二是蘇徽民居風格。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和歐洲發(fā)達國家受保護的古城文物在歷史時限和數(shù)量上有什么明顯的不同?我國在城市發(fā)展中對舊城由“改造”到“整治和保護”的政策調整說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所描繪的“仿古”現(xiàn)象是對城市文明歷史延續(xù)的重視和保護嗎?請結合材料簡述其理由。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世紀時;由羅馬軍隊修建的公路;橋梁等設施在便利了軍隊的迅速調遣和給養(yǎng)運輸?shù)耐瑫r,也用于民用,從而促進了帝國境內居民之間貿易的往來和文化的交流,公路和軍營成為較大的平民定居點的核心,帶來了凝聚力和安全感,它們也有助于向帝國邊境地區(qū)傳播羅馬文化。羅馬人從整個帝國各個種族集團中招募士兵,并利用他們將羅馬文化帶到行省。士兵學會了拉丁語,了解并服從羅馬的法律,采用羅馬的宗教。

——摘編自王鶴《羅馬軍隊與文化傳播》等材料二凱撒時期;為了安置退伍老兵在帝國西部行省建立了許多老兵殖民地,在高盧;西班牙、阿非利加等行省建立了至少40個殖民地。每個殖民地的城市設計和規(guī)劃都是羅馬式的,城市都建有寬廣的街道,橫縱交叉形成棋盤狀的格局。城市內部建有成排的民居,以及多樣的公共建筑,為市民的社會活動和娛樂生活提供保障。行省的居民已習慣于同士兵生活在一起,并且樂于同他們往來,而事實上也有許多平民已經同士兵成了朋友并且結了婚。

——摘編自尚德君《羅馬帝國早期西班牙行省羅馬化研究》等(1)根據材料一;概括羅馬軍隊在羅馬帝國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背景。

(2)根據材料二,指出凱撒建立老兵殖民地的原因,并分析老兵殖民地的建立產生的影響。13、文化復興是民族復興的根基。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激于佛老二教的昌熾,唐中期韓愈追尋“道”的本源,排斥佛道,企圖建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一脈相傳的儒家道統(tǒng)。宋初孫復、石介、胡瑗等人秉承韓愈,指責以佛老與儒“三教皆可尊”的論調;提出以己意解經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學的“舊儒”,直追儒經義理;以《六經》義理為指導來治理和改造社會現(xiàn)實。他們亦被追尊為理學先驅。有激于佛老二教的昌熾,唐中期韓愈追尋“道”的本源,排斥佛道,企圖建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一脈相傳的儒家道統(tǒng)。宋初孫復、石介、胡瑗等人秉承韓愈,指責以佛老與儒“三教皆可尊”的論調;提出以己意解經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學的“舊儒”,直追儒經義理;以《六經》義理為指導來治理和改造社會現(xiàn)實。他們亦被追尊為理學先驅?!幾詣蜕侗彼稳鍖W復興要“復興”什么》20材料二30世紀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述唐宋儒學復興運動的基本內涵。分析唐宋儒學復興運動的歷史意義。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錢穆對待中西文化的態(tài)度。簡述20世紀30年代文化“中國化”思潮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年代,中國文化民族主義空前發(fā)展,無論學術界、思想界還是政治界,都極力強調文化要民族化或中國化,從而出現(xiàn)了一股強大的文化“中國化”思潮。錢穆為此提出,要實現(xiàn)文化復興,使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處理好以下兩個問題:第一,如何奮起直追,盡快學到歐美西方文化的富強力量,努力把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撐??;第二,如何學到歐美西方文化的富強力量,而不使自己以“安”為終極理想的傳統(tǒng)農業(yè)文化之精神斫喪或戕伐了。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43年1176月,清政府指派的調查團抵達古巴,調查華工受虐事件。調查團先后視察了當?shù)氐母收岱N植園、豬仔館、制糖廠以及囚禁華工的“官工所”,他們還收集到459份口供證詞。下表為綜合其它華工史料,對所見的。份口供所進行的信息整理。年齡段人數(shù)出洋前職業(yè)人數(shù)出洋地點人數(shù)籍貫人數(shù)1一10歲4耕田84澳門354廣東38211一20歲142做小生意106汕頭38福建4921一30歲216做工87廈門30其它2831一40歲71其它26其它1441一50歲20未說明156未說明2351—60歲1出洋前職業(yè)未說明5——摘編自張書《晚清古巴華工出洋原因再析一以古巴華工口供為中心的考察》等材料二吾人對此可敬可愛之中國人,正宜尊仰之,感謝不逞也。如無此數(shù)千華人助戰(zhàn),及在野工藝廠當工之華以助于我古巴之人,則古巴之能否自由,亦未可料。古巴之華人,對于古巴之自由事業(yè),無不慷慨附助。吾人對此可敬可愛之中國人,正宜尊仰之,感謝不逞也。如無此數(shù)千華人助戰(zhàn),及在野工藝廠當工之華以助于我古巴之人,則古巴之能否自由,亦未可料。古巴之華人,對于古巴之自由事業(yè),無不慷慨附助。——摘編自古巴駐德公使奇沙禮《華工贊助古巴獨立史略》19材料三75世紀五十年代初,舊金山附近五百萬英畝低洼地常年浸澇,荒廢無用。經華工平整后,大面積低洼地變?yōu)榉饰至继铩V莸霓r業(yè)季節(jié)工人,華工占.%。據加州土地測量局長估計,華工在修鐵路、治洼地方面為加州所創(chuàng)財富近三億美元。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中期古巴華工的三個特點,并分別說明其形成原因。

(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文化角度說明美洲華工的歷史貢獻?!幾裕溃﹩讨?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改革開放前,我國政府和公眾的城市遺產保護意識相對匱乏。改革開放后,隨著遺產保護與城市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國政府以國際社會為參照,分改革開放前,我國政府和公眾的城市遺產保護意識相對匱乏。改革開放后,隨著遺產保護與城市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國政府以國際社會為參照,分19801990年代、21年代、21世紀三個階段逐步推進城市遺產保護,并通過提升民眾意識緩解阻力。日益壯大的物質基礎,使我國的城市遺產保護不乏后發(fā)優(yōu)勢。我國積極將遺產保護納入城市規(guī)劃,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guī),逐步建立起從文物保護到城市、村鎮(zhèn)保護到歷史街區(qū)保護三級保護體制。尤其是50世紀的前十年,出臺城市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文件幾乎是將近過去年的總和。伴隨“入世”,我國密切了與國際社會的遺產保護合作,并憑借強大的行政執(zhí)行力,將城市發(fā)展和遺產保護統(tǒng)一了起來。另外,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尤為重視,為豐富國際遺產舞臺做出了中國貢獻。——摘編自畢玲玲《城市遺產保護:中西對比研究》19材料二2020世紀的工業(yè)化、城市化促使人們從不同角度關注城市遺產問題。以民促官,法國政府開始重視城市遺產保護。500世紀上半葉,在國際現(xiàn)代建筑學會通過的《雅典宣言》影響下,法國的《歷史建筑保護法》在實施時重視功能性城市規(guī)劃,很多歷史建筑被拆除。21世紀下半葉,法國積極參與城市遺產保護的國際合作,受國際環(huán)境運動和相關國際法的影響,出臺了《羅兒法》等一系列法律文獻,形成了重點城市歷史建筑-歷史建筑列級-歷史保護區(qū)-歷史建筑周邊米保護范圍的保護模式。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遺產保護的有利條件。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法在城市遺產保護上的異同。

(3)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從國際視野談談中法城市遺產保護的啟示。世紀初,在城市規(guī)劃和城市發(fā)展中踐行整體性保護以及利用城市遺產推進城市全面發(fā)展已成國際普遍共識。法國名城波爾多等城市因其豐富的城市遺產保護及城市發(fā)展的有機結合吸引著世界各國的旅游者。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世紀末以來;美國大陸內部人口的遷移開始變得更加頻繁這種大陸內部的人口遷移不僅使美國的“地理中心點”不斷向西遷移,也使“人口中心點”開始不斷由東部發(fā)達的大都市區(qū)向中西部的城市或人口聚集點遷移。20世紀頭十年美國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同時涌入了比之前任一時期都要多的移民。在一戰(zhàn)前,這種人口的增長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即被美國發(fā)達的城市環(huán)境和充足的就業(yè)機會所吸引。1910年時的美國社會中白人占據著絕對優(yōu)勢地位,這必然決定著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各項重大政策向以土生白人為主的美國人口主體傾斜,移民的被強制美國化就反映了這一正在得到加強的事實。1910年人口普查便是全面反映這個國家當時經濟;社會狀況和其所處時代特征的最為真實的畫卷。

——摘編自宋健《美國1910年人口普查研究》材料二2000年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按戶調查的項目有23項;按人調查的項目有26項,比1990年人口普查時的21個項目增加了許多。這次人口普查采用了短表長表技術。短表內容包括有關人的自然屬性等基本指標和簡單的住房狀況指標,由全國90%的家庭填報;長表內容包括有關人口素質;經濟活動、婚姻、婦女生育狀況、住房狀況等指標,在全國抽取10%的戶填報。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趨活躍,人們會因就業(yè)、就學、遷居等因素遷移、流動,人戶分離現(xiàn)象大量增加。針對這種情況,這次人口普查增設了《暫住人口調查表》,作為人口普查的附表。鑒于目前我國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希望盡快地得到普查成果,這次人口普查采用了光電錄入技術。收到了節(jié)省人力、不受人工因素影響、精度高、錄入速度快等好處。

——摘編自《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內容、特點及意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頭十年美國移民的特點,簡析美國進行1910年全國人口普查的時代背景。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特點并分析其意義。評卷人得分四、簡答題(共3題,共30分)17、歷史語境中的語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紀;英語主要是英格蘭人的語言。到18世紀中后期,英語已擴展到英國的殖民地,并在國際商貿活動中廣泛使用。二戰(zhàn)后,英語逐漸超越其他語言,成為科教領域和眾多國際組織的通用語言,被稱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

(2)閱讀材料二,分析英語發(fā)展成為語言的“日不落帝國”的歷史原因。18、閱讀材料,探討在西方文化及價值觀沖擊下,中國青少年應該如何把握思想觀念的定位。19、美國將選擇孔子代表“世界傳統(tǒng)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C【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可知,“抑君愛國”即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政治主張,通過設議院、制定憲法來限制君主的權力,保障人民權利,故C正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屬于地主階級洋務派的思想主張,它主要引進西方科學技術,而不改變封建專制,符合題干中的“忠君愛國”,故排除A;“師夷長技以制夷”是地主階級抵抗派的思想主張,它主要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而不改變封建專制,符合題干中的“忠君愛國”,故排除B;“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主張,它主張推翻君主專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符合題干中的“叛君愛國”,故排除D。2、D【分析】【詳解】

二戰(zhàn)后,根據雅爾塔體系,中國恢復對臺灣的主權管轄,D正確;結合所學可知,埃及護憲運動、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均是發(fā)生在一戰(zhàn)后,蘇俄建立是在一戰(zhàn)期間,故A、B、C排除。3、D【分析】【詳解】

修昔底德主張歷史學應該力求敘述真實的歷史,拋棄神話和傳說的因素,強調人的重要和人的價值,反映出修昔底德的思想表現(xiàn)出人文主義精神本質,D項正確;“完全”擺脫了宗教神學束縛說法絕對,A項錯誤;立足于對歷史真相的觀察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B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修昔底德的思想成為了當時社會“主流”觀念,C項錯誤。4、A【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西漢年間張騫開辟的古絲綢之路,唐朝玄奘的西行取經,明代鄭和的西洋之旅,明清先進知識分子的“西學東漸”,都傳播了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說明中華民族在對待文化發(fā)展方面始終堅持交流互鑒的姿態(tài),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A項正確;材料介紹了中外交流的史實,沒有體現(xiàn)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中國古代文化的具體內容,不能得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民族特色,排除C項;材料介紹的是不同時期中外文化存在橫向交流,沒有體現(xiàn)中國古代文化的縱向歷史傳承,排除D項。故選A項。5、C【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羅馬。根據材料梳理線索,羅馬法學家西塞羅去希臘斯多葛學派芝諾的學校學習,羅馬皇帝尼祿的老師和高參是斯多葛派哲學家賽涅卡,羅馬皇帝哈德良和馬可·奧勒留,都一度在斯多葛派創(chuàng)辦的學校學習,這些都是能夠影響羅馬文化的重要人物,說明古羅馬文化深受希臘文明的影響,C項正確;希臘的斯多葛派主張簡樸生活、消除欲望、注重內心,材料未體現(xiàn)功利色彩,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古羅馬文化的多個起源以及某個核心,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古羅馬文化的后世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6、B【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至宋元后(中國)。據材料,客家文化是中原漢民遷入閩南后,中原文化與當?shù)匚幕诤隙傻奈幕?,這體現(xiàn)了人口遷徙會促進不同文化間的融合,不同地域文化相互借鑒、相互交融,B項正確;“單一”的表述與材料不符,材料體現(xiàn)的是不同文化的融合,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當?shù)厣贁?shù)民族文化對漢族文化的影響,不是強調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提升,排除C項;據材料中的“中國古代由于戰(zhàn)亂、饑荒等原因,中原漢民族逐漸南下”,涉及到了戰(zhàn)亂、饑荒,沒有提到經濟重心的南移,排除D項。故選B項。7、B【分析】【詳解】

國際貿易的過程伴隨著文化的傳播,中國由進口鐘表到自己制作鐘表,反映了貿易交流推動文化融合,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審美觀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政策調整的信息,排除C項;中國學習西方制作鐘表,不屬于科技創(chuàng)新,排除D項。故選B項。8、A【分析】【詳解】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古希臘時期。根據材料可知,古希臘悲劇和喜劇對人描述的目標比現(xiàn)實的人更好或更壞,這表明古希臘戲劇基于人性進行創(chuàng)造和具體描寫,體現(xiàn)了濃郁的人文主義思想,A項正確;材料未談及古希臘戲劇的取材于神話傳說的信息,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不出古希臘喜劇對民主政治理念傳播的作用,排除C項;材料強調古希臘戲劇圍繞人和人性來進行描述,而非戲劇主題,排除D項。故選A項。二、判斷題(共1題,共2分)9、B【分析】【詳解】

荷馬史詩反映了前11—前9世紀希臘的社會面貌,人物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樸實,是關于荷馬史詩內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馬史詩的地位,因此史實和推論邏輯不符,錯誤。三、材料分析題(共7題,共14分)10、略

【分析】【詳解】

(1)封建禮制:根據材料中“紫禁城分‘前朝’與‘后廷’兩部分”可知;尊卑有序,主次分明;根據“(紫禁城的)所有的建筑都是面向正南方”可知,國君“南面而王”的正統(tǒng)觀念;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故宮建筑布局從整體上體現(xiàn)的是皇權至尊。傳統(tǒng)哲學: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故宮建筑布局體現(xiàn)了陰陽五行學說。

(2)原則:根據材料中“紫禁城的千門萬戶,院藏的各種文物,以及宮殿與文物藏品后面曾發(fā)生過的人和事,種種秘辛內幕,宮廷的文化生活,是一個鮮活的統(tǒng)一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原則是真實性和完整性。價值:根據材料中“故宮藏品雖為清宮舊藏,但其中文物則包括了中國古代文化與藝術的各主要門類,而且反映了5000年的中華文明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故宮是研究我國古代文化與藝術的寶貴資源,是認識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的珍貴教科書;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典范,是認識明清歷史的載體。【解析】(1)封建禮制:皇權至尊;尊卑有序;主次分明;國君“南面而王”的正統(tǒng)觀念。傳統(tǒng)哲學:陰陽五行學說。

(2)原則:真實性和完整性。

價值: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典范;認識明清歷史的載體;研究我國古代文化與藝術的寶貴資源,認識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的珍貴教科書。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中國留下來的東西并不多”“而在歐洲發(fā)達國家,例如法國,擁有100多年歷史的文物就有200余萬項,與我國形成鮮明對比”等信息回答;第二小問,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從城市歷史環(huán)境;特色的維護及城市歷史延續(xù)性的保存和人文內涵、價值的認識等角度回答。

第(2)問第一小問,緊扣材料二信息回答;第二小問,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從單調甚至同質化的建筑風格和對商業(yè)價值的過分追求帶來的消極影響這一角度回答?!窘馕觥浚?)不同:中國古城文物的歷史時限比歐洲長;但數(shù)量比歐洲少。說明:我國對歷史文化遺產價值的關注開始滲透到城市發(fā)展理念之中,對城市歷史環(huán)境;特色的維護及城市歷史延續(xù)性的保存和人文內涵、價值的認識大大提高。

(2)不是。理由:單調甚至同質化的建筑風格抹殺了各個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歷史價值;對商業(yè)價值的過分追求削弱甚至破壞了城市歷史延續(xù)。12、略

【分析】【詳解】

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的內容應從軍事;經濟、文化三個角度來進行歸納;第二小問,應抓住題干中的時間信息“2世紀”,結合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狀況進行回答,根據所學可知應從戰(zhàn)爭減少、萬民法的推行和基督教的興起均有利于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等角度來分析。

第(2)問,第一小問,從材料二中的“為了安置退伍老兵”可得出;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二從城市發(fā)展、文化融合等角度來分析。【解析】(1)作用:履行軍事職責;保衛(wèi)羅馬帝國安全;修建公共設施,促進經貿往來;傳播拉丁語;法律和宗教,促進了文化交流。

背景:2世紀;羅馬帝國發(fā)展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對內、對外戰(zhàn)爭相對較少;萬民法的推行緩和了羅馬帝國境內不同民族之間的矛盾;基督教的興起也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

(2)原因:安置羅馬退伍老兵。

影響:促進了西部行省城市的興起,為當?shù)鼐用裉峁┝顺鞘猩畹臉影?;促進了羅馬人與當?shù)鼐用竦娜诤?,有利于羅馬文化和習俗在當?shù)氐膫鞑ァ?3、略

【分析】【分析】

(1)

內涵:根據材料“企圖建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一脈相傳的儒家道統(tǒng)”可歸納出回歸儒家本原;根據材料“指責以佛老與儒‘三教皆可尊’的論調”可歸納出排斥佛道;倡導儒學獨尊;根據材料“提出以己意解經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學的‘舊儒’,直追儒經義理”可歸納出用義理取代章句之學;根據材料“以《六經》義理為指導來治理和改造社會現(xiàn)實”可歸納出將儒家思想與社會現(xiàn)實結合。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宋儒學復興運動應對佛道對儒學的沖擊,推動理學的興起。

(2)

態(tài)度:根據材料“如何奮起直追;盡快學到歐美西方文化的富強力量,努力把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撐住”“而不使自己以‘安’為終極理想的傳統(tǒng)農業(yè)文化之精神斫喪或戕伐了”可歸納出融合西方文化精髓,復興中華文化。背景:根據材料“20世紀30年代,中國文化民族主義空前發(fā)展”和所學知識可知,可從日本侵華日益加??;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中國文化民族主義的發(fā)展等角度進行分析。

【點睛】【解析】(1)內涵:回歸儒家本原;排斥佛道;倡導儒學獨尊;用義理取代章句之學;將儒家思想與社會現(xiàn)實結合。

意義:應對佛道對儒學的沖擊;推動理學的興起。

(2)態(tài)度:融合西方文化精髓;復興中華文化。

背景:日本侵華日益加?。豢谷站韧鲞\動的興起;中國文化民族主義的發(fā)展。14、略

【分析】【分析】

(1)

根據材料一“1874年3月;清政府指派的調查團抵達古巴,調查華工受虐事件?!钡贸鲈馐軞埧釀兿?,關于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古巴殖民者的迫害;國窮民弱方面回答。根據材料一“11-20歲人數(shù)有142人,21-30歲人數(shù)有216人”可知出洋華工以青壯年為主,關于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古巴高強度工作的需要、列強的有意誘騙、黑人奴隸制的逐漸廢除等方面分析作答。根據材料“出洋前職業(yè)是做小生意106人、做工87人”可知出洋前職業(yè)較多,以小生產者為主;關于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列強侵略,許多小生產者破產;晚清社會動蕩,民生艱難等方面思考作答。另外還可從地域方面概括特點,如出洋地點集中在澳門及汕頭、廈門等通商口岸。關于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是西方國家在華活動的主要區(qū)域;與華工相關條款的規(guī)定;出洋便利,列強可節(jié)省成本等方面思考作答。在籍貫分布上呈現(xiàn)出明顯的集中性(或廣東和福建是輸出華工最主要的地區(qū))。原因:接近澳門、廈門等出洋口岸;這些地區(qū)受列強侵略早,破產農民、手工業(yè)者等較多;列強在當?shù)匦麄鞴镇_力度大;當?shù)赜邢履涎蟮膫鹘y(tǒng)等。

(2)

根據材料“以助于我古巴之人;則古巴之能否自由,亦未可料。古巴之華人,對于古巴之自由事業(yè),無不慷慨附助?!笨芍?,政治上,為美洲民族解放事業(yè)做出了貢獻;根據材料“經華工平整后,大面積低洼地變?yōu)榉饰至继?。”“據加州土地測量局長估計,華工在修鐵路;治洼地方面為加州所創(chuàng)財富近三億美元?!笨芍洕?,促進了美洲的開發(fā)尤其是在美國經濟崛起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化上,傳播了中華文化,促進了美洲多元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

【點睛】【解析】(1)①遭受殘酷剝削。

原因:古巴殖民者的迫害;國窮民弱。

②出洋華工以青壯年為主。

原因:古巴高強度工作的需要;列強的有意誘騙;黑人奴隸制的逐漸廢除。

③出洋前職業(yè)較多;以小生產者為主。

原因:列強侵略;許多小生產者破產;晚清社會動蕩,民生艱難等。

④出洋地點集中在澳門及汕頭;廈門等通商口岸。

原因:是西方國家在華活動的主要區(qū)域;與華工相關條款的規(guī)定;出洋便利;列強可節(jié)省成本。

⑤在籍貫分布上呈現(xiàn)出明顯的集中性(或廣東和福建是輸出華工最主要的地區(qū))。

原因:接近澳門;廈門等出洋口岸;這些地區(qū)受列強侵略早;破產農民、手工業(yè)者等較多;列強在當?shù)匦麄鞴镇_力度大;當?shù)赜邢履涎蟮膫鹘y(tǒng)等。

(2)政治上,為美洲民族解放事業(yè)做出了貢獻;經濟上,促進了美洲的開發(fā)尤其是在美國經濟崛起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文化上,傳播了中華文化,促進了美洲多元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15、略

【分析】【詳解】

(1)根據材料“改革開放后;隨著遺產保護與城市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國政府以國際社會為參照,分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紀三個階段逐步推進城市遺產保護,并通過提升民眾意識緩解阻力”可知,有國際經驗教訓可供參考。根據材料“我國密切了與國際社會的遺產保護合作,并憑借強大的行政執(zhí)行力,將城市發(fā)展和遺產保護統(tǒng)一了起來”可知,政府的高度重視執(zhí)行力強。根據材料“日益壯大的物質基礎,使我國的城市遺產保護不乏后發(fā)優(yōu)勢”可知,改革開放的經濟成就提供了物質基礎。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強大的基建實力,客觀上有助于城市遺產保護。

(2)同:根據材料“我國積極將遺產保護納入城市規(guī)劃;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guī),逐步建立起從文物保護到城市、村鎮(zhèn)保護到歷史街區(qū)保護三級保護體制”“20世紀下半葉,法國積極參與城市遺產保護的國際合作,受國際環(huán)境運動和相關國際法的影響,出臺了《羅兒法》等一系列法律文獻,形成了重點城市歷史建筑-歷史建筑列級-歷史保護區(qū)-歷史建筑周邊500米保護范圍的保護模式”可知,立法保障;根據材料“我國政府以國際社會為參照,分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紀三個階段逐步推進城市遺產保護”“19世紀的工業(yè)化、城市化促使人們從不同角度關注城市遺產問題。以民促官,法國政府開始重視城市遺產保護。20世紀上半葉,在國際現(xiàn)代建筑學會通過的《雅典宣言》影響下,法國的《歷史建筑保護法》在實施時重視功能性城市規(guī)劃,很多歷史建筑被拆除。20世紀下半葉,法國積極參與城市遺產保護的國際合作”可知,分階段推進;根據材料“我國密切了與國際社會的遺產保護合作,并憑借強大的行政執(zhí)行力,將城市發(fā)展和遺產保護統(tǒng)一了起來”“21世紀初,在城市規(guī)劃和城市發(fā)展中踐行整體性保護以及利用城市遺產推進城市全面發(fā)展已成國際普遍共識”可知,保護與開發(fā)相結合;根據材料“20世紀下半葉,法國積極參與城市遺產保護的國際合作,受國際環(huán)境運動和相關國際法的影響,出臺了《羅兒法》等一系列法律文獻”“我國密切了與國際社會的遺產保護合作”可知,注重國際合作。異:從起步時間看,法國起步早,中國則晚得多;根據材料保護的主體看,法國以民促官,中國以官促民;根據材料“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尤為重視,為豐富國際遺產舞臺做出了中國貢獻?!笨芍?,中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更為重視;根據材料“尤其是21世紀的前十年,出臺城市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文件幾乎是將近過去50年的總和”可知,中國在本世紀城市遺產保護的密度更大。

(3)啟示: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審題時要注意“國際視野”的限定,要注意依托材料又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從不同角度分析,涉及學習國際社會,立足本國國情,做出國際貢獻三個層面層層推進。既有國際視野,又有中國自信。如要善于吸收國際經驗教訓,加強國際合作;要符合本國國情;要有本國聲音,做出國際貢獻等等?!窘馕觥?1)①有國際經驗教訓可供參考。

②政府的高度重視執(zhí)行力強。

③改革開放的經濟成就提供了物質基礎。

④中國強大的基建實力;客觀上有助于城市遺產保護。

(2)同:立法保障;分階段推進;保護與開發(fā)相結合;注重國際合作。(任答對三點即可)

異:①法國起步早;中國則晚得多;

②法國以民促官;中國以官促民;

③中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更為重視;

④中國在本世紀城市遺產保護的密度更大。

(3)①要善于吸收國際經驗教訓;加強國際合作;

②要符合本國國情;

③要有本國聲音,做出國際貢獻。(任答對兩點即可)16、略

【分析】【詳解】

(1)特點:根據材料一中“19世紀末以來;美國大陸內部人口的遷移開始變得更加頻繁”可知,更加頻繁;根據“美國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同時涌入了比之前任一時期都要多的移民”可知,城市人口的劇增和移民浪潮高漲;根據“‘人口中心點’開始不斷由東部發(fā)達的大都市區(qū)向中西部的城市或人口聚集點遷移”可知,大都市區(qū)的發(fā)展與“人口中心點”西移;根據“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各項重大政策向以土生白人為主的美國人口主體傾斜,移民的被強制美國化”可知,國家政策的“白人化”與移民被強制美國化。背景:根據材料一中“19世紀末以來,美國大陸內部人口的遷移開始變得更加頻繁”“被美國發(fā)達的城市環(huán)境和充足的就業(yè)機會所吸引”,結合所學知識,從當時美國經濟;政治、社會和國際環(huán)境等方面分析可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開展,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美國中西部得到大規(guī)模開發(fā),美國發(fā)達的城市環(huán)境和充足的就業(yè)機會,帝國主義國家矛盾尖銳,舊大陸動蕩不安,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

(2)特點:根據材料二中“2000年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按戶調查的項目有23項,按人調查的項目有26項,比1990年人口普查時的21個項目增加了許多”可知,普查項目增多,內容更加充實;根據“采用了短表長表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