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華師大版選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華師大版選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華師大版選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華師大版選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華師大版選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華師大版選修1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政權面臨著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這些矛盾主要包括。

①鮮卑貴族與漢族地主之間的矛盾。

②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③錯綜復雜的民族矛盾。

④鮮卑族各部落之間的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北魏均田制得以實施的前提條件是A.土地私有制的發(fā)展B.民族融合的加強C.政府掌握大量可供分配的土地D.封建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3、準確的時空觀念是學習歷史的核心素養(yǎng)。下列事件表述正確的是。

A.馬丁·路德在①發(fā)表《九十五條論綱》B.加爾文在②提出“先定論”C.彼特拉克在③發(fā)表《歌集》D.盧梭在④宣傳社會契約論4、忽必烈詔命行中書省及各級官員“勸誘百姓,開墾田土,種植桑棗,不得擅興不急之役,妨奪農時”。下列對材料的理解錯誤的是()A.體現(xiàn)了元朝實行“以農桑立國”的方針B.重視農業(yè)生產C.有利于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D.體現(xiàn)了對蒙古舊俗的尊重5、1902—1906年,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只有學生512人,其中舉人62人、貢生48人、生員232人、監(jiān)生84人。這表明此時A.傳統(tǒng)教育制度穩(wěn)定發(fā)展B.新式學堂教育得到普及C.學生以求取功名為目的D.教育制度處于轉型時期6、商鞅以二十等爵制為基礎,推行“名田制”,其中規(guī)定:庶民以上者均可根據(jù)身份占有數(shù)量不等的土地,土地可以繼承。此項規(guī)定A.延續(xù)了西周的等級制度B.造就了一大批自耕農C.直接增加了政府的收入D.徹底廢除了井田制度7、觀察圖中的文物;它是古代雅典人防止某些人危害城邦利益的工具。這類文物最早誕生在古代雅典的。

A.梭倫時代B.庇西特拉圖時代C.克利斯提尼時代D.伯利克里時代8、《魏書高祖紀》載:(北魏孝文帝下詔)“富強者并兼山澤而欲天下太平,百姓豐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與牧守均給天下之田,還以生死為斷,勸課農桑,興富民之本?!睆牟牧吓袛?,孝文帝實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動力是A.抑制土地兼并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C.鞏固北魏統(tǒng)治D.促進北方農業(yè)生產的恢復9、部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情況一覽表。

。時間。

舉辦地。

參加國家或地區(qū)及數(shù)量。

未參加國家或地區(qū)及數(shù)量。

獎牌榜。

1976年。

蒙特利爾。

美國;蘇聯(lián)等92個。

中國臺灣以及28個非洲國家。

蘇聯(lián)。

1980年。

莫斯科。

民主德國;波蘭等81個。

美國;中國等66個國家和地區(qū)。

蘇聯(lián)。

1984年。

洛杉磯。

羅馬尼亞;中國等140個。

蘇聯(lián);民主德國等19個國家。

美國。

1988年。

漢城。

蘇聯(lián);中國等159個。

朝鮮等國家。

蘇聯(lián)。

1992年。

巴塞羅那。

美國;獨聯(lián)體等169個。

無。

獨聯(lián)體。

根據(jù)以上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蘇聯(lián)體育優(yōu)勢長期領先世界B.世界各國人民逐漸走向團結一致C.政治對體育的干涉越發(fā)明顯D.世界局勢緩和冷戰(zhàn)陰影逐漸褪去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1題,共2分)10、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與完善。

(1)確立:公元前6世紀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發(fā)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紀,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榮。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9題,共18分)11、材料1903年9月;清廷發(fā)布上諭:“現(xiàn)振興商務,應設立商部衙門”。商部成立后,下設的?;菟局饕芾砥湎聦俚母魃虅站?;商務所、商務學堂、招商工作以及負責外國優(yōu)秀人才的選聘等事宜;通藝司則主管機器制造、鐵路、輪船、開礦等工藝技藝;會計司則主要負責對貨幣、銀行、度量衡等的監(jiān)管。1903年《獎勵華商公司章程》和1906年的《獎勵商勛章程》相繼問世。清廷逐步建立了政府引導企業(yè)主聯(lián)合的商會組織,工商界人士同時指出商會的成立“內可與敵府通商人之情況,外可與各國持商務之交涉”;此外,清廷還創(chuàng)辦商務學堂、高等實業(yè)學堂等新式商業(yè)學堂。1903年,清政府頒布《商人通律》;之后,又頒布了《公司律》和《商標注冊試辦章程》;1904年商部奏準頒布《礦務暫行章程》規(guī)定“洋商如愿附股,即為甘認此章程,一律遵守勿越”,規(guī)范了礦務的創(chuàng)辦與開采等的基本原則;1906年頒布《破產律》規(guī)定了政府對于破產企業(yè)的基本處理原則;此外還頒布了一些獎勵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工商業(yè)的章程。

——摘編自何軍國《試析清末新政與晩清國民經(jīng)濟近代化》(1)根據(jù)材料;概括20世紀初清政府調整工商業(yè)的主要措施。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20世紀初清政府調整工商業(yè)的意義。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初朱元璋鑒于歷代王朝地方權重;導致割據(jù),尾大不掉,對中央離心離德的局面,廢除行中書省將行省權力一分為三,分別設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負責監(jiān)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軍事的都指揮司,成為省一級地方行政機構,它們分別直屬于中央不同部門的領導。

隨著政治形勢變化;在運轉過程中,三司出現(xiàn)權力協(xié)調不一,辦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問題,巡撫制度應運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監(jiān)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駐巡撫,并逐步擴大其權力。并在邊疆;軍事要地和數(shù)省交界之處增設巡撫。嘉靖年間,進一步規(guī)定:“凡徭役、里甲、錢糧、驛傳、倉廩、城池、堡隘、兵馬、軍餉,及審編大戶糧長、民壯快手等項地方之事,俱廳巡撫處置”。景奉以后,隨著巡撫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撫成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軍政長官,巡撫由臨時性差遣演變?yōu)樵O立衙門的地方最高行政長官。同時,巡撫只能奉敕行事,不得擅權越職;中央派出鎮(zhèn)守總兵和鎮(zhèn)守太監(jiān),以對巡撫監(jiān)督。

——李曉輝《明代督撫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關系為視域的考察》(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三司制度與巡撫制度的異同點。

(2)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朝建立巡撫制度的作用。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阿里改革在與埃及有著相同命運的亞非各國引起強烈反響。阿爾及利亞的抗法斗爭領袖對阿里改革難以忘懷;立志效法。阿里所實行的專制主義王權和重商主義,以及向西方學習科技知識的措施,在土耳其改革派看來,則是“為成功的改革樹立的榜樣”。

以林則徐為代表的中國地主階級改革派;對阿里改革評價也很高。林則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國圖志》,對埃及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紹,對阿里內政和對外擴張作了評述。魏源說阿里“甚聰明,尤滅弄權之驍騎”“招士通商,訓練陣法與列國無異”。

——摘編自艾周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中國的反響》(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阿爾及利亞為何會把阿里改革看作“為成功的改革樹立的榜樣”。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魏源對阿里的評價。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當錢幣投入錢柜叮當作響時;增加的是貪婪愛財?shù)挠皇庆`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禮,只有靠終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選集》材料二教皇須讓我國不再受他們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須交還我們的自由;權利、財產教皇須讓皇權成為名副其實的皇權。

——《路德選集》材料三教皇在德國的特使報告說:“十分之九的德國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數(shù)高喊:‘羅馬教廷該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偉大農民戰(zhàn)爭時期的德國》(1)材料一的論述針對的是當時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馬丁·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問題?材料三說明了什么問題?15、(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窩闊臺繼位以后;西征等大規(guī)模的征伐導致了嚴重的財政困難,為解決財政問題,蒙古貴族別迭提出了“漢人無補于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的主張。耶律楚材敏銳地感到了實行漢法的時機已到,馬上做出反應,提出了這種方法的不可取,“天下雖得之馬上,不可以馬上治”,提出用漢法的治理方針。漢法在北方漢地的實行取得了成功,此后耶律楚材主管政務,在中國北方大行漢法。主要表現(xiàn)在:在文化等方面,他任用儒士,保護;發(fā)展?jié)h文化,堅持以漢法治理漢地。奏行科舉取士,尊孔重儒,設置編行儒學經(jīng)籍所、編修所等措施,收留一些處在困境中的儒士。在政治制度上依照中原政權模式進行行政改革:削弱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1230年,耶律楚材上書建議:“凡州郡宜令長吏專理民事,萬戶總軍政,凡所掌課稅,權責不得侵之。”這種軍、民、財政分開的措施受到權貴的抵制,在當時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只是基本做到“課稅所掌錢谷”,而民、軍分職的方案則不得不擱置。

——摘編自陳秋速《蒙元時期回漢法沖突初探》

(1)根據(jù)材料歸納元朝大行漢法的措施。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元朝實行漢法的意義。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孔子提出“為政在人”的思想。漢武帝繼承并發(fā)展古代和漢初尊賢用士;選賢與能的傳統(tǒng)。到漢武帝;察舉人才的標準、數(shù)額都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察舉制度走向了制度化、經(jīng)常化。核心是察舉孝廉。孝與廉都是儒家提倡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可以說民有德行稱孝,吏有德行稱廉。創(chuàng)設茂才科,選拔有特殊專長的人才。對策用于特科察舉之后皇帝的親臨考問.皇帝親覽對策,最后決定等第。太學和郡國學校主要是培養(yǎng)封建官僚,射策多用于太學考試.按照答題的優(yōu)劣,分授不同的官職。朝廷設立了專門管理上書事務的機構.鼓勵天下吏民直接給皇帝上書,稱為“公車上書”。上書拜官首先經(jīng)過審核,言有可取即授職試守.滿歲報告治狀,然后決定是否正式拜官。打破商人不得為吏的舊傳統(tǒng).重用了一批精通本業(yè)的商人并改變了過去用文官管理經(jīng)濟、商業(yè)、農工事務的傳統(tǒng),特別注意重用精通農業(yè)、商業(yè)、水利、科技等方面的人才。

——摘編自王國民《從“功臣政治”到“賢臣政治”》(1)根據(jù)材料;概括漢武帝選官用人的改革措施。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漢武帝選官用人的突破性意義。17、閱讀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梭倫的詩歌。

其一你們這些財物山積;豐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應當抑制你們貪婪的心情,壓制它,使它平靜。

其二我手執(zhí)一個有力的盾牌;站在兩個階級的前面。不讓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著優(yōu)勢。

其三我制定法律;無分貴賤,一視同仁。

材料二:梭倫制定的四大財產等級及其權利分配。

。500斗級。

年收入500斗的公民;享有選舉;充任包括執(zhí)政官在內的各級國家職官的資格。

騎士級。

有能力提供馬匹和武器裝備擔任騎兵的公民。年收入300~500斗;享有除司庫以外的各級職官的選舉和任職資格。

雙牛級。

有兩頭耕牛;可自備盔甲;擔任重武器裝備步兵的公民,年收入200~300斗,享有除執(zhí)政官以外的各級職官的選舉和任職資格。

雇工級。

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擔任任何公職;但可參加公民大會和作為陪審員參與司法活動。

材料三: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收為孥(奴隸)。而集小鄉(xiāng)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

——《史記·商君列傳》

請回答:

依據(jù)材料一;指出梭倫的詩歌體現(xiàn)出其怎樣的政治理念?(3分)

(2)材料二是梭倫改革的哪一項具體措施?(2分)這一措施對雅典的哪個階層最有利?(1分)這一措施反映出的實質是什么?(2分)

(3)根據(jù)材料三;概括商鞅變法的主要措施?(8分)其中哪一措施對后來的封建經(jīng)濟發(fā)展影響最大?(2分)

(4)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對東西方政治制度各自產生怎樣的影響?(4分)18、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紀末,部分官員、士紳鑒于國內度量衡雜亂無章的局面,呼吁政府進行改制。在“恪遵祖制,兼采西法”理念指導下,1908年,清政府頒布了《劃一度量權衡制度圖說總表》和《推行劃一度量衡制度暫行章程》,各地度量衡劃一工作漸次開展。為推行新制,清政府設立度量權衡局。然而,各地仍習慣于既有行政運行方式,新制的推行多由地方傳統(tǒng)部門及官員承擔,度量權衡局無法發(fā)揮作用。度量衡劃一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市場交易中業(yè)已形成的“習慣”,觸及不同地域、行業(yè)商人利益,新制推行并不如預期順利。加之中央權力式微,清政府難以掌控各省推行步調,諸多政策和措施被地方擱置拖延。隨著四川保路運動和武昌起義相繼爆發(fā),清政府忙于挽救搖搖欲墜的統(tǒng)治,已無暇顧及度量衡的改制。19世紀末,部分官員、士紳鑒于國內度量衡雜亂無章的局面,呼吁政府進行改制。在“恪遵祖制,兼采西法”理念指導下,1908年,清政府頒布了《劃一度量權衡制度圖說總表》和《推行劃一度量衡制度暫行章程》,各地度量衡劃一工作漸次開展。為推行新制,清政府設立度量權衡局。然而,各地仍習慣于既有行政運行方式,新制的推行多由地方傳統(tǒng)部門及官員承擔,度量權衡局無法發(fā)揮作用。度量衡劃一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市場交易中業(yè)已形成的“習慣”,觸及不同地域、行業(yè)商人利益,新制推行并不如預期順利。加之中央權力式微,清政府難以掌控各省推行步調,諸多政策和措施被地方擱置拖延。隨著四川保路運動和武昌起義相繼爆發(fā),清政府忙于挽救搖搖欲墜的統(tǒng)治,已無暇顧及度量衡的改制。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度量衡改制的背景。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末度量衡改制失敗的原因。——摘編自鄭成林《清季劃一度量衡的醞釀與嘗試》19、(15分)(歷史—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梭倫以智慧和公正著稱;他用取消債務的方式解救貧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賦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權利的辦法平息富人的不滿。根據(jù)這一制度,富人(不是世襲貴族)成了統(tǒng)治階層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為重要,他們可以單獨執(zhí)政。梭倫甚至使雅典政府引進了新的民主原則,即允許窮人(婦女;在當?shù)鼐幼〉耐獍钊撕团`除外)在公民大會上行使一定的否決權。

——王覺非等譯《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而集小鄉(xiāng)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平斗桶權衡丈尺。

——《史記·商君列傳》

(1)根據(jù)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概括梭倫改革的主要措施。(6分)

(2)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梭倫改革、商鞅變法產生的社會影響有何不同。(9分)評卷人得分四、論述題(共1題,共9分)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人物的個性作用的發(fā)揮要以既定社會條件為舞臺;不能造背經(jīng)濟必然性的客觀規(guī)律,社會總趨勢不會因此改變,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個性作用:在承認這些的前提下,由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fā)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在這個意義上,歷史人物個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質。

——《試論歷史人物的個性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概括并論證材料闡述的觀點。(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思路清晰、表達通順)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1題,共10分)21、19世紀60年代;面對“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中日兩國幾乎同時開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自強運動──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然而甲午一戰(zhàn)表明,兩國的“富國強兵”結局卻大相徑庭,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李鴻章認為:“吾中國之政教文物風俗;無一不優(yōu)于他國,所不及者,惟槍耳,炮耳,鐵路耳,機器耳。吾但學此,而洋務之能事畢矣?!?/p>

──摘自梁啟超著《論李鴻章》

材料二(日本)該國近年改變舊制其變衣冠;易正朔,每為識者所譏。然如改習西洋兵法,仿造鐵路火車,添置電報,開煤礦,自鑄洋錢,于國計民生不無利益。并多派學生赴西國學習器藝,多借洋倆,與英人暗結黨援,其勢日張,其志不小。故敢稱雄東土,藐視中國,有窺犯臺灣之舉。

──摘自1874年12月10日李鴻章給同治帝奏折。

(1)分析材料一指出李鴻章舉辦“洋務”的指導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洋務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變革”舉措?

(2)材料二反映出李鴻章對日本明治維新有什么認識?

(3)試結合材料及相關歷史背景,簡要評析中日兩國“富國強兵”結局不同的主要原因。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A【分析】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社會矛盾有鮮卑貴族與漢族地主之間的矛盾,故①正確;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也屬于當時社會矛盾之一,故②正確;當時各個民族的矛盾也較為尖銳,故③正確;鮮卑族各部落之間的矛盾并不是主要矛盾,故④錯誤。故①②③組合正確,故選A。2、C【分析】北魏均田制得以實施的前提條件是政府掌握大量可供分配的土地,方可受田,C正確;A、B和D錯誤。3、C【分析】根據(jù)地圖可知;①②③④分別對應的是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馬丁·路德在德國發(fā)表《九十五條論綱》,A錯誤,加爾文在瑞士提出“先定論”,B錯誤;彼特拉克在③意大利發(fā)表《歌集》,C正確;盧梭在法國宣傳社會契約論,D錯誤。

【名師點睛】

本題考查學生的時空觀念,既考查歷史知識,還涉及地理知識,知道地圖中四個國家分別對應的是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這是解題的關鍵。4、D【分析】【詳解】

根據(jù)材料“勸誘百姓,開墾田土,種植桑棗,不得擅興不急之役,妨奪農時”可知,元朝忽必烈重視農業(yè)生產,體現(xiàn)了元朝實行“以農桑立國”的方針,有利于社會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加快了元朝由游牧經(jīng)濟向農耕文明轉變的步伐,故A、B、C項正確,但與設問不符,排除。材料沒有涉及忽必烈對蒙古舊俗的態(tài)度,無法推斷出對蒙古舊俗的尊重,故D項錯誤,所以選D。5、D【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20世紀初的教育發(fā)展狀況。京師大學堂師范館512人的師范生中有400多人有傳統(tǒng)功名,這說明了清末的教育改革仍然沒有完全脫卻封建教育的窠臼,教育制度處于轉型時期。6、B【分析】【詳解】

根據(jù)所學可知,商鞅變法推行“名田制”,從而將土地占有權擴展至普通的農民,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批數(shù)量龐大的獨立的自耕農。故答案為B項。A項,根據(jù)所學可知,商鞅變法廢除世卿世祿制,實行軍功爵制,不是延續(xù)西周的等級制度,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農民對土地的占有,未涉及政府的財政收入問題,排除;D項,根據(jù)所學可知,商鞅變法分兩次,第一次就推行“名田制”,井田制自此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至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國進行第二次變法時,正式廢除井田制,確立土地私有制,該項中“徹底”一詞的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7、C【分析】【詳解】

題目說明本題圖示是雅典的文物,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知圖中的文物是陶片放逐法中使用的陶片,創(chuàng)立此法的是克里斯提尼,故答案為C。梭倫時代、庇西特拉圖時代、伯利克里時代都沒有采用過陶片放逐法,故ABD錯誤。8、A【分析】試題分析:據(jù)材料“富強者并兼山澤而欲天下太平;百姓豐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與牧守均給天下之田,還以生死為斷,勸課農桑,興富民之本?!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實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動力是抑制土地兼并,故A正確。材料無法體現(xiàn)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故B排除。鞏固北魏統(tǒng)治,屬于根本目的,故C排除。促進北方農業(yè)生產的恢復,也不是直接推動力,故D排除。

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9、D【分析】【詳解】

由表格信息看出,1984年蘇聯(lián)沒有參加奧運會,1992年蘇聯(lián)已經(jīng)解體,故“蘇聯(lián)體育優(yōu)勢長期領先世界”表述錯誤,排除A;1980年、1984年、1988年均有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沒有參加奧運會,無法體現(xiàn)世界各國人民逐漸走向團結一致,排除B;1992年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qū)都參加了奧運會,不能說明政治對體育的干涉越發(fā)明顯,排除C;1992年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qū)都參加了奧運會,說明世界局勢緩和冷戰(zhàn)陰影逐漸褪去,D正確。二、填空題(共1題,共2分)10、略

【分析】公元前6世紀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劃分十個地區(qū)部落取代過去的四個氏族部落,以五百人會議代替梭倫創(chuàng)立的四百人會議,創(chuàng)立十將軍委員會和陶片放逐法,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級官職向廣大公民開放,為貧苦公民參加政權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證,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榮。故答案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窘馕觥靠死固崮岵死锶⒉牧戏治鲱}(共9題,共18分)11、略

【分析】【詳解】

(1)措施:根據(jù)“設立商部衙門”“下設的?;菟局饕芾砥湎聦俚母魃虅站?;商務所、商務學堂、招商工作”得出調整、整頓工商業(yè)管理機構;根據(jù)“《獎勵華商公司章程》”“《獎勵商勛章程》”得出鼓勵創(chuàng)辦工商企業(yè)及其輔助機構;獎勵工商;根據(jù)“清廷逐步建立了政府引導企業(yè)主聯(lián)合的商會組織”“清政府頒布《商人通律》;之后,又頒布了《公司律》和《商標注冊試辦章程》”得出加強政府引導,頒布管理工商實業(yè)的相關章程法令。

(2)意義:根據(jù)“清政府頒布《商人通律》;之后,又頒布了《公司律》和《商標注冊試辦章程》”得出推動了中國經(jīng)濟管理體制的近代化;根據(jù)“清廷還創(chuàng)辦商務學堂、高等實業(yè)學堂等新式商業(yè)學堂”得出為近代中國培養(yǎng)大批經(jīng)濟人才;根據(jù)“清廷逐步建立了政府引導企業(yè)主聯(lián)合的商會組織,工商界人士同時指出商會的成立‘內可與敵府通商人之情況,外可與各國持商務之交涉’”得出肯定了工商業(yè)者的社會地位,為近代中國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huán)境;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還可從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客觀上也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等角度分析回答?!窘馕觥浚?)措施:調整;整頓工商業(yè)管理機構;鼓勵創(chuàng)辦工商企業(yè)及其輔助機構;獎勵工商;加強政府引導,頒布管理工商實業(yè)的相關章程法令。

(2)意義:推動了中國經(jīng)濟管理體制的近代化;為近代中國培養(yǎng)大批經(jīng)濟人才;肯定了工商業(yè)者的社會地位,為近代中國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huán)境;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經(jīng)濟近代化進程;客觀上也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12、略

【分析】本題考查明朝的巡撫制度。

(1)根據(jù)材料信息“設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負責監(jiān)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軍事的都指揮司;成為省一級地方行政機構,它們分別直屬于中央不同部門的領導”“皇帝以派遣監(jiān)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駐巡撫”“凡徭役、里甲、錢糧、驛傳、倉廩、城池、堡隘、兵馬、軍餉,及審編大戶糧長、民壯快手等項地方之事,俱廳巡撫處置”可以總結出本題答案。

(2)根據(jù)材料信息“三司出現(xiàn)權力協(xié)調不一,辦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問題”和所學知識可以總結出答案?!窘馕觥浚?)相同:處理地方事務;受制于中央。

不同:三司制:中央部門領導;分掌地方事務。

巡撫制:皇帝直接派遣;統(tǒng)領地方事務。

(2)作用:解決了地方三司分權下協(xié)調不一,效率不高的問題;維持分權的基礎上,通過集中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統(tǒng)治的基礎,鞏固了中央集權,維護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13、略

【分析】【詳解】

(1)榜樣:根據(jù)材料“阿里改革在與埃及有著相同命運的亞非各國引起強烈反響”;“阿里所實行的專制主義王權和重商主義;以及向西方學習科技知識的措施”可知需要從阿里改革的背景、內容及影響進行分析。

(2)根據(jù)材料“甚聰明,尤滅弄權之驍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指的是消滅馬木魯克集團,加強中央集權;根據(jù)材料“招士通商,訓練陣法與列國無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指的是阿里實行的重商主義政策和向西方學習軍事技術的措施?!窘馕觥浚?)阿里改革確立了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結束了埃及長期混亂狀態(tài);發(fā)展了埃及的農業(yè)和商業(yè),建立了近代工業(yè),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推動了埃及的近代化。

(2)所謂“滅弄權之驍騎”,是指消滅馬木魯克集團,加強中央集權;所謂“招士通商,訓練陣法與列國無異”,則指阿里實行的重商主義政策和向西方學習軍事技術的措施。14、略

【分析】【詳解】

(1)根據(jù)“當錢幣投入錢柜叮當作響時;增加的是貪婪愛財?shù)挠笨芍牧戏从车氖橇_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贖罪券。

(2)問題:根據(jù)“教皇須讓我國不再受他們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須交還我們的自由、權利、財產”,并聯(lián)系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內容可知,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與掠奪,建立適應其發(fā)展需要的新教會。說明:根據(jù)“羅馬教廷該死!”得出德意志各階層同羅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銳,根據(jù)“十分之九的德國人高喊:‘路德’”可知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得到了各階層的支持?!窘馕觥浚?)羅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贖罪券。

(2)問題: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與掠奪,建立適應其發(fā)展需要的新教會。說明:德意志各階層同羅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銳,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得到了各階層的支持。15、略

【分析】(1)從材料“在文化等方面;他任用儒士,保護;發(fā)展?jié)h文化”“在政治制度上依照中原政權模式進行行政改革”“軍、民、財政分開的措施”中可以歸納出答案。

(2)材料“軍、民、財政分開的措施”可以增加了稅收,有利于解決財政困難;材料“在文化等方面,他任用儒士,保護、發(fā)展?jié)h文化”有利于緩和民族矛盾和促進民族融合;有利于保護和發(fā)展?jié)h文化;促進蒙古政權的封建化;有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窘馕觥浚?)措施:推行漢文化;科舉取士,尊孔重儒;仿行漢族政治制度;重視稅收和錢谷。

(2)意義:增加了稅收,有利于解決財政困難;有利于緩和民族矛盾和促進民族融合;有利于保護和發(fā)展?jié)h文化;促進蒙古政權的封建化;有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16、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本題第(1)問;根據(jù)材料,概括漢武帝選官用人的改革措施。依據(jù)試題材料提供的信息即可答出相關答案。材料中有“察舉人才的標準;數(shù)額都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察舉制度走向了制度化、經(jīng)?;?。”“上書拜官首先經(jīng)過審核,言有可取即授職試守,滿歲報告治狀,然后決定是否正式拜官?!保瑩?jù)此得出“完善察舉推薦人才,創(chuàng)立官員試用制度”;根據(jù)材料中漢武帝“打破商人不得為吏的舊傳統(tǒng),重用了一批精通本業(yè)的商人并改變了過去用文官管理經(jīng)濟、商業(yè)、農工事務的傳統(tǒng),特別注意重用精通農業(yè)、商業(yè)、水利、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孝與廉都是儒家提倡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可以得出“突破傳統(tǒng),唯德是舉,唯才是舉,重用專業(yè)人才”;材料中有“對策用于特科察舉之后皇帝的親臨考問,皇帝親覽對策,最后決定等第。太學和郡國學校主要是培養(yǎng)封建官僚,射策多用于太學考試,按照答題的優(yōu)劣,分授不同的官職。”可以得出“實行考試選拔人才”。

本題第(2)問,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漢武帝選官用人的突破性意義??疾榭忌C合運用所學知識并結合材料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此,必須強調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出處摘編自王國民《從“功臣政治”到“賢臣政治”》,這本身就是答案的組成部分;根據(jù)材料中的“孔子提出‘為政在人’的思想”可以得出“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古代思想家“賢能治國”的理想”;通過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與材料敘述的理解,可以總結出“為開創(chuàng)武帝盛世奠定了人才基礎”?!窘馕觥浚?)完善察舉推薦人才;創(chuàng)立官員試用制度;興辦太學;地方官學培養(yǎng)人才;實行考試選拔人才;突破傳統(tǒng),唯德是舉,唯才是舉,重用專業(yè)人才。

(2)完善人才選拔機制,優(yōu)化官員的組織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古代思想家“賢能治國”的理想;完成了由漢初的“功臣政治”向“賢臣政治”的轉變;為開創(chuàng)武帝盛世奠定了人才基礎。17、略

【分析】試題分析:(1)此題考查的是梭倫改革的特點;主要是中庸的原則,從材料一中的詩歌中明顯可以看出。(2)材料二中說的是梭倫改革中按照財產多寡劃分公民等級,確立財產等級制度,每一個等級可以承擔不同的人職位,這一劃分方法對工商業(yè)奴隸主階層最有利,提高了他們的政治地位。這次改革的實質是以財產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3)從材料三“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等可以看出答案。(4)梭倫改革把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軌道,而商鞅變法則是逐漸的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體制。

考點: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

點評:梭倫改革是雅典走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推動了雅典的進步,也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政治文明遺產,其改革中有很多是傾向于平民的措施,如頒布解負令,廢除債務奴役制,公民不會再因為債務問題而淪為奴隸,發(fā)展工商業(yè)等這些措施也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發(fā)展奠定了階級基礎。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時期最徹底的一次變法,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是我國進入封建社會的重要標志。商鞅變法在推動秦國的富強、最后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涉及到商鞅變法的措施、影響等都需要掌握?!窘馕觥?1)節(jié)制;中庸或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分)

(2)財產等級制度。(2分)對工商業(yè)奴隸主階層最有利。(1分)實質:公民享有權利的多少由其財產資格來決定。(2分)

(3)實行什伍連坐制;重農抑商;獎勵軍功;實行縣制;(8分)重農抑商(2分)

(4)西方形成民主政治,東方形成中央集權政治(4分)18、略

【分析】【分析】

(1)

背景:根據(jù)所學得出商業(yè)發(fā)展和區(qū)域性市場形成的需要;根據(jù)“部分官員;士紳”得出有識之士的推動;根據(jù)“部分官員、士紳鑒于國內度量衡雜亂無章的局面;呼吁政府進行改制”得出原有度量衡雜亂無章的弊??;清末新政的推行;根據(jù)“恪遵祖制,兼采西法”得出西方度量衡制度影響。

(2)

失敗原因:根據(jù)“然而;各地仍習慣于既有行政運行方式”得出傳統(tǒng)習慣和制度影響;根據(jù)“觸及不同地域;行業(yè)商人利益”得出新政觸及部分地區(qū)商人利益;根據(jù)“加之中央權力式微”得出中央權威下降;根據(jù)“隨著四川保路運動和武昌起義相繼爆發(fā),清政府忙于挽救搖搖欲墜的統(tǒng)治,已無暇顧及度量衡的改制?!钡贸龈锩蝿莅l(fā)展。

【點睛】【解析】(1)背景:商業(yè)發(fā)展和區(qū)域性市場形成的需要;有識之士的推動;原有度量衡雜亂無章的弊?。磺迥┬抡耐菩校晃鞣蕉攘亢庵贫扔绊?。

(2)失敗原因:傳統(tǒng)習慣和制度影響;新政觸及部分地區(qū)商人利益;中央權威下降;革命形勢發(fā)展。19、略

【分析】試題分析:(1)從材料“他用取消債務的方式解救貧困者”可以看出梭倫取消了債務奴役制;從材料“成立新政府并賦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權利的辦法平息富人的不滿”可以看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