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針刺療法操作方法及治療方法針灸療法用于抗疲勞治療,是源于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針、藥同用的理論思想。中醫(yī)理論認為,人體五臟六腑通過經(jīng)絡與人體各器官、皮膚、肢體相連,又通過陰陽互動,維系著人體五臟六腑的正常運轉(zhuǎn),保持人體處于“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tài)。傳統(tǒng)中醫(yī)學中的針、藥兩大治法延續(xù)至今,仍是各有所長、互為替代、互相為用。一般而言,中藥能防治的“未病”和“已病”,針灸和其外治療法均能勝任。特別是在抗疲勞、延年益壽方面,針灸更有其長處,它無毒副作用,同時在調(diào)整人體陰陽升降,氣血、經(jīng)絡通暢等方面,又有立竿見影的功效。因此,應用針灸療法對癥治療運動性疲勞,是目前抗疲勞研究與應用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運動中,當機體內(nèi)外環(huán)境發(fā)生劇烈變化時,從外周到中樞所有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將產(chǎn)生一系列反射活動,心臟局部亦將產(chǎn)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穴位刺激可促進和加強機體本身的自我調(diào)節(jié)過程,以維持機體各臟器間的動態(tài)平衡。依據(jù)中醫(yī)經(jīng)絡學說和針、藥同用理論及古代醫(yī)籍中的抗疲勞經(jīng)驗,應用針灸療法抗疲勞所采取的穴位,多為俞募穴、五輸穴、原穴和絡穴、郄穴、下合穴、八會、八脈、交會穴和人體背腰部督脈足太陽膀胱經(jīng)所循經(jīng)部位足少陽、手足陽明經(jīng)等。實踐證明,針刺能解除人體疼痛和痙急痹阻,并具有安神、鎮(zhèn)靜、疏通經(jīng)血、調(diào)理氣機的作用。(一)操作方法1.選擇針具針刺療法用針應以具有一定的硬度、彈性和韌性為宜,臨床上有金質(zhì)、銀質(zhì)和不銹鋼三種針具。金、銀質(zhì)的針,彈性較差,價格昂貴,故較少應用。臨床中一般以不銹鋼針為多用。選針應根據(jù)病人的性別、年齡的長幼、形體的肥瘦、體質(zhì)的強弱,以及病情的虛實、病變部位的表里淺深和所取穴位所在的具體部位,選擇長短、粗細適宜的針具。如男性,體壯形肥,且病變部位較深者,可選稍粗稍長的毫針;女性,如體弱形瘦,而病變部位較淺者,就應選用較短、較細的針具。至于根據(jù)腧穴所在部位進行選針,一般是皮薄肉少處和針刺較淺的腧穴,選針宜短而針身宜細;皮厚肉多而針刺宜深的腧穴宜選用針身稍長、稍粗的毫針。臨床上選針常以將針刺入腧穴至之深度,而針身還應露在皮膚上稍為宜。如應刺入0.5寸,可選1寸的針,應刺入1.0寸時,可選1.5~2寸的針。2.選擇體位針刺時,患者體位選擇是否適當,對腧穴的正確定位,持久的留針以及防止暈針、滯針、彎針,甚至折針等,都有很大影響。臨床上針刺時常用的體位,有如下幾種:(1)仰臥位:適宜于取頭、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2)側臥位:適宜于取身體側面少陽經(jīng)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3)伏臥位:適宜于取頭、項、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側及上肢部分腧穴。(4)仰靠坐位:適宜于取前頭、顏面和頸前等部位的腧穴。(5)俯伏坐位:適宜于取后頭和項、背部的腧穴。(6)側伏坐位:適宜于取頭部的一側,面頰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3.消毒(1)針具消毒:有條件時,可用汽鍋消毒,或用75%酒精消毒。后者將針具置于75%酒精內(nèi),浸泡30分鐘,取出試干應用。置針的用具和鑷子等,可用2%來蘇溶液與1:1000的升汞溶液浸泡1~2小時后應用。對某些\h傳染病患者用過的針具,必須另行放置,嚴格消毒后再用。(2)腧穴消毒:在需要針刺的腧穴部位消毒時,可用75%酒精棉球拭擦即可。拭擦時,應由腧穴部位的中心向四周繞圈擦拭?;蛳扔?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涂擦消毒。當腧穴消毒后,切忌接觸污物,以免重新污染。(3)醫(yī)者手指的消毒:施術前,醫(yī)者應先用肥皂水將手洗刷干凈,待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即可。施術時,醫(yī)者應盡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觸針體,如必須接觸針體時,可用消毒干棉球作間隔物,以保持針身無菌。4.進針在進行針刺操作時,一般應雙手協(xié)同操作,緊密配合。左手切按所刺部位或輔助針身,右手持針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挾持針柄。進針時,運指力于針尖,使針刺入皮膚。(1)夾持進針法: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夾住針身下端,將針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膚表面位置,右手捻動針柄,將針刺入腧穴。此法適用于長針的進針。(2)提捏進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將針刺腧穴部位的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從捏起的上端將針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淺薄部位的腧穴進針,如印堂穴等。(3)舒張進針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將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膚向兩側撐開,使皮膚繃緊,右手持針,使針從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間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膚松弛部位腧穴。5.留針將針刺入腧穴,使針留置穴內(nèi),稱為留針。留針的目的是為了加強針刺的作用和便于繼續(xù)行針施術。(1)\h靜留針法:將針刺入腧穴后,不行針,讓其安靜、自然地留置穴內(nèi),靜留以待氣至。(2)\h動留針法:將針刺入腧穴先行針待氣至后,留置一定時間,或在留針中間再施以手法,行針后復留針。6.出針在行針施術完成或留針后即可出針。出針時一般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針孔周圍皮膚,右手持針作輕微捻轉(zhuǎn),慢慢將針提至皮下,然后將針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針孔,以防出血。出針后,病人應休息片刻方可活動,醫(yī)者應檢查針數(shù)以防遺漏。(二)選擇穴位1.膻中位置及取法:位于胸部,體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針法:平刺0.3~0.5寸??删摹k袑傩陌哪佳?,是宗氣聚會處,又是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陰、手少陰經(jīng)之交會穴,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因此,以此穴為主穴治療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病證及其他疾患,臨床上屢獲佳效。現(xiàn)代研究也證實,刺激該穴可通過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功能,松弛平滑肌,擴張冠狀血管及消化道內(nèi)腔徑等作用,以對各類氣病達到有效的治療目的。此外,其對心臟功能具有特異性調(diào)整作用,能改善左室功能,降低心臟的前后負荷,減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缺氧時心肌的能量代謝,提高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心臟功能。2.梁丘位置及取法:髕骨外上緣上2寸凹陷處。伸展膝蓋用力時,\h筋肉凸出處的凹洼;從膝蓋骨右端,約三個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該穴。針法:直刺1~1.2寸,可灸。刺時穴位處酸脹,向膝部放散。梁丘名意指本穴的功用為約束胃經(jīng)經(jīng)水向下排泄。梁丘穴是屬于\h足陽明胃經(jīng)的\h腧穴,是胃經(jīng)的\h郄穴。腧穴處有旋股外側動脈降支、股前皮神經(jīng)及股外側皮神經(jīng)。此穴的主治癥狀為\h胃痙攣、腹瀉、膝關節(jié)疼痛等,可用于運動性疲勞。3.足三里位置及取法: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針法:直刺1~2寸,斜刺2~3寸,可灸。刺時有觸電感,上至膝下至足,或有酸麻感至足趾。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是人體最重要的強壯穴之一?!叭铩笔侵咐砩?、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h胃\h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腹部正中出現(xiàn)不適,就需要“理中”;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就得“理下”。其主治胃脘痛、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失眠多夢、眩暈等。本穴可用于抗運動性疲勞,若手法得當,抗疲勞效果更佳。4.命門位置及取法:命門穴位于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時采用俯臥的姿勢,指壓有強烈的壓痛感。針法:直刺0.5~1寸,可灸。命門穴屬督脈,在兩腎之間,橫通少陰之氣,為腎氣的行所,具有培元固本、強筋壯骨的作用。命,人之根本也,以便也;門,出入的門戶也。命門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溫高壓陰性水液由此外輸督脈。本穴因其位處腰背的正中部位,內(nèi)連脊骨,在人體重力場中為位置低下之處,脊骨內(nèi)的高溫高壓陰性水液由此外輸體表督脈,本穴外輸?shù)年幮运河芯S系督脈氣血流行不息的作用,為人體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門。此穴的主治癥狀為\h腰痛、腎臟疾病、精力減退、疲勞感、頭暈耳鳴等?,F(xiàn)代動物實驗研究證實,艾灸命門可促進細胞DNA的復制,提高肝脾組織DNA的合成率,改善細胞的能量代謝。5.伏兔位置及取法:伏兔穴在大腿外側,髂前上棘與髕骨外緣的連線上,髕骨外上緣上6寸處。取穴時,正坐屈膝成90°,醫(yī)者以手腕掌第一橫紋抵患者膝髕上緣中點,手指并攏壓在大腿上,當中指到達處是穴?!禱h針\h灸甲乙\h經(jīng)》:“在膝上六寸,起肉間?!贬樂ǎ褐贝?.6~1.2寸,可灸。刺時穴位處酸脹,向膝部放散。伏兔屬足陽明胃經(jīng)的經(jīng)穴,該穴名意指胃經(jīng)氣血物質(zhì)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積?!稌樉膶W》說:伏兔者,伏是潛伏,大腿肉肥如兔,跪時肉起如兔之潛而不伏也,故名伏兔。其主治癥狀為下肢麻痹、股膝冷痛等,可用于治療運動性疲勞。6.心俞位置及取法:心俞位于人體背部,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取穴時一般可采用正坐或俯臥姿勢。針法:斜刺0.5~0.8寸。心俞經(jīng)屬\h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主治心經(jīng)及\h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心痛、驚悸、咳嗽、失眠、健忘、盜汗、夢遺、癲癇、胸痛、心悸亢進、暈車、頭痛、惡心想吐、神經(jīng)官能癥等。心俞內(nèi)鄰心臟,是手少陰心經(jīng)經(jīng)脈之氣輸注之所,與心臟內(nèi)外相應,能反映和治療心臟疾病?,F(xiàn)代研究報道,針灸心俞能減慢心率,提高心臟收縮能力,增加心輸出量,從而有益于心臟和整體機能的恢復。7.肩髃位置及取法:肩髃位于肩峰端下緣,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jié)之間,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舉時,肩部出現(xiàn)兩個凹陷,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即是。針法:直刺或向下斜刺O.8~1.5寸左右。刺時肩部酸脹,可放散至肘臂。肩髃屬手陽明大腸經(jīng),手陽明、陽蹻之交會穴。主治肩痛不舉、痹痛、上肢不遂、肩周炎等運動系統(tǒng)疾病。對肝、腎癥候性疲勞及痹癥疼痛性疲勞也較為有效。8.百會位置及取法: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穴居顛頂,聯(lián)系腦部,是調(diào)節(jié)大腦功能的要穴。取穴時,讓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勢,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直到后\h發(fā)際正中點。針法:橫刺,向前后左右透刺,深0.5~1寸。針感局部脹痛。百會屬督脈,位于頭頂正中,為足厥陰、少陽之交會。百脈之會,貫達全身。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則為各經(jīng)脈氣會聚之處。本穴位于頭頂,故具有升舉陽氣、開竅醒腦、回陽固脫的作用。主治頭痛、眩暈、休克、高血壓等。9.解溪位置及取法:解溪位于小腿與足背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或在足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凹陷中,約與外踝高點相平。取穴時,患者應正坐,平放足底或仰臥伸直下肢。針法:直刺O.3~O.5寸??删摹>植克崦?,有時可擴散至整個踝關節(jié)。解溪為人體足陽明胃經(jīng)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具有舒筋活絡,清胃化痰,鎮(zhèn)驚安神的作用。指壓解溪,對于腳腕扭傷等腳部疾病非常有效。其主治癥狀為頭痛、腹脹、便秘、踝關節(jié)疼痛、膝股脛腫、眉棱骨痛、腓神經(jīng)麻痹等?,F(xiàn)代常用于治療足下垂、神經(jīng)性頭痛、胃腸炎、踝關節(jié)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等。10.委中位置及取法:委中位于人體的腘橫紋中點,當\h股二\h頭\h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體位多取俯臥位,對于急性腰扭傷或下肢療毒瘀血疼痛較劇者,或采用站立位。針法:直刺1~1.5寸。刺時,穴位處有觸電感,向下放散至趾端。委中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腰背疼痛的要穴。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坐骨神經(jīng)痛、小腿疲勞、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勞、臀部疼痛、膝蓋疼痛?,F(xiàn)代常用于治療\h急性腰扭\h傷、腰背痛等。(三)注意事項及禁忌1.注意事項在針刺治療過程中,由于患者心理準備不足等多種原因,可能出現(xiàn)如下異常情況,此時應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1)暈針:暈針是針刺治療中較常見的異常情況,主要由于患者心理準備不足,對針刺過度緊張,或者患者在針刺前處于饑餓、勞累等虛弱狀態(tài),或患者取姿不舒適,醫(yī)者針刺手法不熟練等。如患者在針刺或留針過程中突然出現(xiàn)頭暈、惡心、心慌、面色蒼白、出冷汗等表現(xiàn),此時應立即停止針刺,起出全部留針,令患者平臥,閉目休息,并飲少量溫開水,周圍環(huán)境應避免噪雜。若癥狀較重,則可針刺人中、內(nèi)關、足三里、素髎等穴,促其恢復。經(jīng)上述方法處理后如不見效,并出現(xiàn)心跳無力,呼吸微弱,脈搏細弱,應采取相應急救措施。為防暈針,術前應與患者交待針刺療法的作用,及可能出現(xiàn)的針感,以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對于過度饑餓,體質(zhì)虛弱者,應先飲少量水后再行針刺;對剛從事運動者,應令其休息片刻再針刺。(2)滯針;在針刺行針及起針時,醫(yī)者手上對在穴位內(nèi)的針體有澀滯、牽拉、包裹的感覺稱滯針。滯針的主要原因是針刺手法不當,使患者的針刺處發(fā)生肌肉強直性收縮,致肌纖維纏裹在針體上。滯針使針體不易被提插、捻轉(zhuǎn),不易起針。出現(xiàn)滯針后,不要強行行針、起針。應令患者全身放松,并用手按摩針刺部位,使局部肌肉松弛。然后,輕緩向初時行針相反方向捻轉(zhuǎn),提動針體,緩慢將針起出。為防滯針,針刺前應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不使患者在針刺時產(chǎn)生緊張,并在針刺前將針體擦凈,不可使用針體不光滑。針刺時一旦出現(xiàn)局部肌肉攣縮造成體位移動時,醫(yī)者手不能離開針柄,此時可用左手按摩針刺部位,緩慢使患者恢復原來體位,輕捻針體同時向外起針,不得留針。另外,在行針時應注意不要大幅度向單方向捻轉(zhuǎn)針體,避免在行針時發(fā)生滯針。(3)彎針:刺在穴位中的針體,于皮下或在皮外發(fā)生彎曲,稱彎針。在皮外的彎針多是由于留針被其他物體壓彎、扭彎。起針時應注意用手或鑷子持住彎針曲角以下的針體,緩慢將針起出。發(fā)生在皮下的彎針,多是由于患者在留針,或行針時變動了體位,或肌肉發(fā)生攣縮,至使針刺在關節(jié)腔內(nèi)、骨縫中、兩組反向收縮的肌群中的針體發(fā)生彎曲?;蛴捎谶x穴不準確,手法過重、過猛,使針刺在骨組織上也會發(fā)生針尖彎曲或針尖彎成鉤狀。起針時若發(fā)現(xiàn)在皮下的彎針,應先令患者將變動的肢體緩慢恢復到原來進針時姿態(tài),并在針刺穴位旁適當按摩,同時用右手捏住針柄做試探性、小幅度捻轉(zhuǎn),找到針體彎曲的方向后,順著針體彎曲的方向起針。若針尖部彎曲,應注意一邊小幅度捻轉(zhuǎn),一邊慢慢提針,同時按摩針刺部位,減少疼痛。切忌強行起針,以免鉤撕肌肉纖維或發(fā)生斷針。為防止彎針,針刺前應先使患者有舒適的體位姿勢,全身放松。留針時,針柄上方不要覆蓋過重的衣物,不要碰撞針柄,不得變動體位或旋轉(zhuǎn),屈伸肢體。(4)斷針:針體部分或全部折斷在針刺穴位內(nèi),稱為斷針。常見原因是由于針根部銹蝕,而在針刺時折斷。如是根部折斷時,部分針體仍露在皮膚外,可立即用手或鑷子起出殘針。另外,因滯針、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玉米品種采購合同協(xié)議
- 電塔電池租賃合同協(xié)議
- 生態(tài)板買賣交易合同協(xié)議
- 玩具加工代理合同協(xié)議
- 電機銷售安裝合同協(xié)議
- 玉石供貨協(xié)議合同協(xié)議
- 電子汽車計量衡合同協(xié)議
- 牲豬屠宰工作合同協(xié)議
- 申通快遞協(xié)議物流合同
- 電器設備采購合同協(xié)議
- 腦卒中患者語言康復訓練
- 高中物理實驗報告單
- 第13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 人工智能語言與倫理學習通超星課后章節(jié)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記敘文閱讀之六要素課件
- 霸王別姬影評及介紹PPT
- 維克多高中英語3500詞匯
- 方太營銷案例分析
- 2023年一級建造師《管理與實務(通信與廣電工程)》考試真題
- 空調(diào)系統(tǒng)維保記錄表
- 一人有限公司章程(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