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章浮力》單元檢測卷(帶答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章浮力》單元檢測卷(帶答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章浮力》單元檢測卷(帶答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章浮力》單元檢測卷(帶答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章浮力》單元檢測卷(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第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章浮力》單元檢測卷(帶答案)學(xué)校: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一艘輪船從東海駛?cè)腴L江,在此過程中輪船所受浮力大?。?/p>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無法判斷2.小李洗水果時,發(fā)現(xiàn)芒果比油桃大,放入水中后芒果沉底、油桃漂浮,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油桃排開水的質(zhì)量小于芒果排開水的質(zhì)量B.油桃受到的浮力大于芒果受到的浮力C.芒果排開水的重力等于芒果的重力D.油桃受到的浮力大于油桃的重力3.如圖甲所示,柱形容器內(nèi)盛有密度為的液體,木塊用輕質(zhì)細線固定在容器底部且浸沒,此時細線對木塊的拉力為T.將細線剪斷,木塊最終漂浮且露出水面的體積為,如圖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的體積為B.木塊所受的重力為C.乙圖中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小于甲圖D.甲、乙兩圖中,甲中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小于乙4.物塊浸沒在液體中,受到液體對它向上、向下的壓力分別為15N、5N,其受到浮力的大小為()A.5N B.10N C.15N D.20N5.水平桌面上的容器內(nèi)盛有一定量的水,疊放在一起的小球和物塊在容器中靜止時如圖所示。將小球從物塊上拿下放入水中,小球沉至水底,則(

)A.小球所受浮力變小 B.物塊保持懸浮狀態(tài)C.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小 D.桌面受到的壓力變大6.關(guān)于浮沉條件應(yīng)用正確的是()A.熱氣球利用熱空氣密度比空氣密度大工作的B.潛水艇在水中加速下潛時受到浮力大于重力C.穩(wěn)穩(wěn)站立在游泳池淺水區(qū)的人受到浮力小于重力D.航空母艦停機坪上的飛機飛走后受到浮力不變7.如圖甲所示,彈簧測力計下掛著一個底面積為50cm2的長方體物塊,將物塊從盛有適量水的燒杯上方離水面某一高度處緩慢下降,然后將其逐漸浸入水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與物體下降高度h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的密度是B.物體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6NC.物體剛浸沒時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是800PaD.下降高度大于10cm后物體受到的浮力會變大8.鹽水選種是占代我國勞動人民的發(fā)明的一種巧妙的挑選種子的方法,用鹽水選種時需要配制一定濃度的鹽水,然后把種子倒入鹽水中,則漂浮于鹽水面的是次種,沉入容器底的是良種,有關(guān)鹽水選種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良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B.次種所受浮力大于重力C.若良種和次種的體積相同,則良種受到的浮力較大D.鹽水選種時所用鹽水的密度都要大于所有種子的密度9.如圖所示,裝有適量水的三個完全相同的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將一木塊放入乙容器內(nèi)其處于漂浮狀態(tài),將小球放入丙容器內(nèi)其處于懸浮狀態(tài),此時三個容器內(nèi)的水面恰好相平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qū)细?B.水對三個容器底部的壓力大小不相等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鹽水,木塊將會下沉 D.三個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大小相等10.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體物塊甲、乙浸沒在水中并處于懸浮狀態(tài)。甲物塊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強差為、壓力差為;乙物塊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強差為、壓力差為。則下列關(guān)于甲、乙兩物塊壓強差、壓力差關(guān)系判斷正確的是()A.

B.

C.

D.

二、填空題11.停在甲板上的飛機飛離航母時,航母排開海水的體積(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一艘潛水艇下潛到海面以下300m深處時,在其2m2艙蓋上受到海水的壓力是N。(ρ海水=1.025×103kg/m3)12.如圖所示,將重約為0.03N,體積約為34cm3的乒乓球放在兩端開口的礦泉水瓶內(nèi),向其注水時,乒乓球(選填“會”或“不會”)浮起來,當(dāng)注水時給礦泉水瓶蓋上蓋子后,乒乓球最終受到的浮力為N。13.用細繩吊著某金屬塊并將其浸在水中,分別在如圖甲、乙所示位置保持靜止,若金屬塊受到的拉力分別為,則;若水對其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分別為,則。(均選填“>”、“=”或“<”)14.同一密度計分別放在甲、乙兩種液體中靜止,如圖所示,則兩圖中密度計受到的浮力關(guān)系為F甲F乙,兩種液體的密度關(guān)系為ρ甲ρ乙。(均選填“?”,“=”,或“?”)15.如圖所示,用一根細線(質(zhì)量和體積均不計)將A、B兩個實心物體相連接并輕輕地放入水中,當(dāng)兩物體保持靜止時,正方體A的上表面恰好與水面齊平。已知正方體A的邊長為10cm、重力為8N,球形物體B的重力為7N。此時物體A受到的浮力為N;物體B的體積為m3。三、作圖題16.如圖,畫出小球懸浮在水中的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四、實驗題17.某小組同學(xué)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guān)的猜想。①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guān)。②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guān)。③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燒杯、金屬塊、水、某未知液體。小組實驗步驟如圖20所示(液體均未溢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記錄如下。(,g取10N/kg)(1)由實驗可知: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大小是N;(2)分析實驗步驟a、d、e三圖,可以驗證猜想(填序號)是正確的。分析實驗步驟可知:e圖中燒杯內(nèi)未知液體的密度為;(3)分析實驗步驟(填字母代號)三圖可知:在同種液體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18.小張用石塊做“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實驗”時,有甲圖如下操作步驟:(1)實驗中最佳操作順序為(填序號);(2)當(dāng)測量結(jié)果滿足等式時(用符號、和、表示),則說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3)小張按照正確的步驟做實驗時,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減少的數(shù)值與排出的水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原因可能是______;A.實驗前溢水杯內(nèi)的水沒有加滿B.實驗前彈簧測力計沒有調(diào)零C.彈簧測力計拉著石塊沒有完全浸沒D.石塊碰到了燒杯底部(4)小明改進方法按乙圖操作,量筒中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用V1、V2和水的密度表示):這種方法除了可以連續(xù)實驗,還可以提高力的精度,已知量筒的分度值為1mL,則計算出的精度可達到N。五、計算題19.如圖所示是我國制造的超大型集裝箱船“中遠海運室女座”號,它比航母還要大。型寬58.6m,最大吃水深度16m,滿載時船的總質(zhì)量為20萬噸,船的甲板面積接近4個標(biāo)準(zhǔn)足球場,g取10N/kg)。求:(1)最大吃水深度時,“中遠海運室女座”船底0.2m2的面積受到水的壓力大小。(2)“中遠海運室女座”滿載時,船受到的浮力。(3)“中遠海運室女座”滿載時,船排開水的體積。20.如圖,有一種防溺水手環(huán),將手環(huán)系在手臂上,手環(huán)內(nèi)氣瓶的二氧化碳氣體會迅速充滿氣囊,最終使人漂浮于水面。為確保安全,人體浸入水中的體積不能超過人體總體積的五分之四。已知某運動員的質(zhì)量,m人=51kg,平均密度ρ人=1.0×103kg/m3,水的密度,g取10N/kg,忽略手環(huán)體積和自重。(1)該運動員的重力;(2)當(dāng)人體浸入水中體積為人體總體積的五分之四時,該運動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人漂浮時,氣囊排開水的體積至少是多少,才能確保運動員的安全。參考答案1.C2.A3.B4.B5.C6.C7.C8.C9.D10.D11.變小12.不會0.031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