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培訓課件_第1頁
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培訓課件_第2頁
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培訓課件_第3頁
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培訓課件_第4頁
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的應用解剖學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竇三部分構成。鼻腔的三維解剖結構是維持正常鼻生理功能的基礎。每側鼻腔借助深在而隱蔽的鼻竇開口分別與4個鼻竇相通。4個鼻竇與眼眶、頸內動脈(顱內段)及海綿竇構成復雜的解剖比鄰關系。2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外鼻(externalnose)由成對或單個的軟骨構成,外觀呈三棱錐狀。鼻的應用解剖3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的應用解剖學

外鼻軟骨支架主要由鼻外側軟骨和大翼軟骨構成。

4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5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的應用解剖學骨支架由鼻骨、額骨鼻部和上頜骨額突組成。鼻骨成對,其上緣、外側緣、下緣分別于額骨、上頜骨額突、鼻外側軟骨上緣連接。鼻骨后面的鼻骨嵴則與額棘、篩骨垂直板和鼻中隔軟骨連接。6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的應用解剖學梨狀孔:鼻骨(上)與上頜骨額突(外)及腭骨突起共同形成梨狀孔。7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部解剖學的特點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膚較厚,并與其下的脂肪纖維組織及軟骨膜連接緊密,炎癥時稍有腫脹壓迫神經末梢,疼痛明顯。鼻尖、鼻翼處皮膚富含皮脂腺、汗腺,易發(fā)生痤瘡、酒渣鼻和癤腫。靜脈回流:面靜脈無瓣膜,血液可雙向流動,故鼻部皮膚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8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部的神經支配和淋巴回流神經運動神經:面神經感覺神經:三叉神經第一支(眼神經)三叉神經第二支(上頜神經)淋巴回流外鼻的淋巴主要匯入下頜下淋巴結和腮腺淋巴結。9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鼻腔(nasalcavity)左右各一,其冠狀切面呈三角形,矢狀切面上內側壁及外側壁均呈四邊形。以鼻內孔(鼻域)為界分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一般所指鼻腔系指固有鼻腔。10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鼻前庭鼻前庭前界為前鼻孔,后界為鼻內孔(鼻域),表面皮膚覆蓋。皮膚長有鼻毛,并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故易發(fā)生癤腫。皮膚與軟骨緊密連接,一旦發(fā)生癤腫,疼痛劇烈。11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固有鼻腔固有鼻腔前界為鼻內孔,后界為后鼻孔,有內、外、頂、底四壁。頂壁:呈穹隆狀前段傾斜上升(為鼻骨和額骨鼻突構成);后段傾斜向下(為蝶竇前壁);中段水平(為分隔顱前窩的篩骨水平板);篩骨水平板上多孔(篩孔),又稱篩板(cribriform

plate)容嗅區(qū)粘膜的嗅絲通過抵達顱內。底壁:即硬腭的鼻腔面,與口腔相隔。前3/4由上頜骨腭突,后1/4有腭骨水平部構成。12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固有鼻腔內側壁:即鼻中隔,由鼻中隔軟骨、篩骨垂直板和犁骨組成。軟骨膜和骨膜外覆粘膜。利特爾區(qū)(little’s

area)是鼻出血的好發(fā)部位,又稱“易出血區(qū)”。13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固有鼻腔14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固有鼻腔后鼻孔由蝶骨體(上)、蝶骨翼突內側板(外)、腭骨水平部后緣(底)、梨骨后緣(左右后鼻孔分界)圍繞而成。15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固有鼻腔外側壁:由上頜骨、淚骨、下鼻甲骨、篩骨迷路、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構成。16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固有鼻腔17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外側壁的解剖鼻腔外側壁從下向上有三個呈階梯狀排列的長條骨片,分別稱為下、中、上鼻甲,其大小依次縮小約1/3,起前端的位置則依次后移1/3。每一鼻甲的下方與鼻腔外側壁均形成一潛在的間隙,分別稱為下、中、上鼻道。18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外側壁的解剖19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外側壁的解剖-下鼻甲下鼻甲和下鼻道:下鼻甲骨鼻淚管上頜竇穿刺點下鼻甲后端距離咽鼓管咽口僅1.0~1.5CM20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外側壁的解剖-中鼻甲中鼻甲和中鼻道中鼻甲基板蝶腭孔嗅裂(嗅溝)總鼻道鼻道竇口復合體21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22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道竇口復合體以篩漏斗為中心的附近區(qū)域,包括中鼻甲、鉤突、篩泡、半月裂、篩漏斗、鼻丘以及上頜竇自然口和鼻囟門等,這一組結構被稱為“竇口鼻道復合體”(ostiomestalcomplex,OMC)。功能性鼻內窺鏡手術(functionalendoscopicsinussurgery,FESS)23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粘膜嗅區(qū)粘膜:分布在鼻腔頂中部、向下至鼻中隔上部及鼻腔外側壁上部等嗅裂區(qū)域。呼吸區(qū)粘膜呼吸區(qū)所有柱狀上皮,表面均有豐富的微絨毛,用以保持粘膜的濕度,杯狀細胞內含大量粘液顆粒,具有分泌功能。25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動脈眼動脈(來自頸內動脈)又分為篩前和篩后動脈篩前動脈橫行于篩竇頂骨管中,是鼻內鏡手術時篩頂?shù)臉酥?,其前即為額隱窩。上頜內動脈(來自頸外動脈)又發(fā)出蝶腭動脈、眶下動脈和腭大動脈利特爾動脈叢:鼻腭動脈、篩前動脈、篩后動脈、上唇動脈和腭大動脈,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動脈叢。為鼻出血常見部位。此區(qū)稱為:利特爾區(qū)(littlearea)26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靜脈克氏靜脈叢(Kisesselbach’splexus):鼻中隔前下部的靜脈叢。

鼻咽靜脈叢(Woodruff’splexus):老年人下鼻道外側壁后部近鼻咽處的表淺擴張的鼻后側靜脈叢。27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淋巴鼻腔前1/3的淋巴管與外鼻淋巴管相連,匯入耳前淋巴結、腮腺淋巴結及頜下淋巴結。鼻腔后2/3的淋巴匯入咽后淋巴結及頸深淋巴群。28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神經嗅神經:分布嗅區(qū)粘膜。感覺神經:(來自三叉神經)眼神經:上頜神經:植物神經(自主神經)交感神經:巖深神經;主司鼻粘膜血管收縮副交感神經:巖淺大神經;主司鼻粘膜血管擴張和腺體分泌在翼管內組成翼管神經翼管神經切斷

29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竇的解剖鼻竇左右成對,共4對,分別是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30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竇的解剖按照鼻竇的解剖位置和竇口所在部位分前、后2組:前組:上頜竇、額竇、前組篩竇后組:后組篩竇、蝶竇按照竇口開口位置分:低位開口:額竇、前組篩竇高位開口:上頜竇、蝶竇后組篩竇31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32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竇的解剖上頜竇:為4個鼻竇中最大者,平均容積為13ml,有5個壁。前壁:尖牙窩眶下孔后外壁:與翼腭窩和顳下窩毗鄰;近翼內肌,故上頜竇惡性腫瘤侵及此肌可致張口困難。內側壁(鼻腔外側壁下部):上頜竇裂孔上壁(眼眶的底壁):故上頜竇疾病和眶內疾病可相互影響。底壁(牙槽突):與第二雙尖牙和第一、二磨牙關系密切。33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竇的解剖篩竇:又稱篩迷路。被中鼻甲基板分為前組篩竇和后組篩竇,前組篩竇開口引流于中鼻道,后組篩竇開口引流于上鼻道。外側壁(眼眶內側壁):由淚骨和紙樣板組成。內側壁(鼻腔外側壁上部):附有中鼻甲和上鼻甲。頂壁:篩頂上方即為顱前窩。下壁:即中鼻道外側壁結構:篩泡、鉤突和篩漏斗等。前壁:額隱窩后壁:即蝶篩板34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竇的解剖額竇:位于額骨的內板和外板之間,左右各一。開口位于竇底,經鼻額管引流至額隱窩。額隱窩決定額竇的引流方向,而且由于額隱窩的存在,常使篩竇感染與額竇感染互為影響。前(外)壁:即額骨外骨板,較厚。后(內)壁:較薄,為顱前窩前壁的一部分。底壁:為眼眶頂壁和前組篩竇之頂壁。內側壁:為額竇之中隔。35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竇的解剖蝶竇:居于蝶骨體內,左右兩個竇腔因蝶竇中隔位置不同及蝶竇自身發(fā)育的差異,其大小形態(tài)多不對稱。分3型:甲介型、鞍前型和鞍型。外側壁:與顱中窩、海綿竇、頸內動脈和視神經管毗鄰。頂壁:上方為顱中窩的底。前壁:參與構成鼻腔頂?shù)暮蠖魏秃Y竇的后壁。后壁:毗鄰枕骨斜坡。下壁:即后鼻孔上緣和鼻咽頂。36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的生理學鼻腔、鼻竇及其被覆上皮的結構賦予鼻腔特殊功能,如通氣、過濾、清潔、加溫、加濕、共鳴、反射、嗅覺。鼻肺反射噴嚏反射鼻竇也具有鼻腔的某些生理功能,如細胞分泌、共鳴作用等。此外,鼻竇的存在有助于減輕頭顱的重量,維持平衡。37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的應用解剖學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竇三部分構成。鼻腔的三維解剖結構是維持正常鼻生理功能的基礎。每側鼻腔借助深在而隱蔽的鼻竇開口分別與4個鼻竇相通。4個鼻竇與眼眶、頸內動脈(顱內段)及海綿竇構成復雜的解剖比鄰關系。39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外鼻(externalnose)由成對或單個的軟骨構成,外觀呈三棱錐狀。鼻的應用解剖40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的應用解剖學

外鼻軟骨支架主要由鼻外側軟骨和大翼軟骨構成。

41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42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的應用解剖學骨支架由鼻骨、額骨鼻部和上頜骨額突組成。鼻骨成對,其上緣、外側緣、下緣分別于額骨、上頜骨額突、鼻外側軟骨上緣連接。鼻骨后面的鼻骨嵴則與額棘、篩骨垂直板和鼻中隔軟骨連接。43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的應用解剖學梨狀孔:鼻骨(上)與上頜骨額突(外)及腭骨突起共同形成梨狀孔。44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部解剖學的特點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膚較厚,并與其下的脂肪纖維組織及軟骨膜連接緊密,炎癥時稍有腫脹壓迫神經末梢,疼痛明顯。鼻尖、鼻翼處皮膚富含皮脂腺、汗腺,易發(fā)生痤瘡、酒渣鼻和癤腫。靜脈回流:面靜脈無瓣膜,血液可雙向流動,故鼻部皮膚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45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部的神經支配和淋巴回流神經運動神經:面神經感覺神經:三叉神經第一支(眼神經)三叉神經第二支(上頜神經)淋巴回流外鼻的淋巴主要匯入下頜下淋巴結和腮腺淋巴結。46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鼻腔(nasalcavity)左右各一,其冠狀切面呈三角形,矢狀切面上內側壁及外側壁均呈四邊形。以鼻內孔(鼻域)為界分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一般所指鼻腔系指固有鼻腔。47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鼻前庭鼻前庭前界為前鼻孔,后界為鼻內孔(鼻域),表面皮膚覆蓋。皮膚長有鼻毛,并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故易發(fā)生癤腫。皮膚與軟骨緊密連接,一旦發(fā)生癤腫,疼痛劇烈。48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固有鼻腔固有鼻腔前界為鼻內孔,后界為后鼻孔,有內、外、頂、底四壁。頂壁:呈穹隆狀前段傾斜上升(為鼻骨和額骨鼻突構成);后段傾斜向下(為蝶竇前壁);中段水平(為分隔顱前窩的篩骨水平板);篩骨水平板上多孔(篩孔),又稱篩板(cribriform

plate)容嗅區(qū)粘膜的嗅絲通過抵達顱內。底壁:即硬腭的鼻腔面,與口腔相隔。前3/4由上頜骨腭突,后1/4有腭骨水平部構成。49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固有鼻腔內側壁:即鼻中隔,由鼻中隔軟骨、篩骨垂直板和犁骨組成。軟骨膜和骨膜外覆粘膜。利特爾區(qū)(little’s

area)是鼻出血的好發(fā)部位,又稱“易出血區(qū)”。50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固有鼻腔51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固有鼻腔后鼻孔由蝶骨體(上)、蝶骨翼突內側板(外)、腭骨水平部后緣(底)、梨骨后緣(左右后鼻孔分界)圍繞而成。52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固有鼻腔外側壁:由上頜骨、淚骨、下鼻甲骨、篩骨迷路、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構成。53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解剖-固有鼻腔54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外側壁的解剖鼻腔外側壁從下向上有三個呈階梯狀排列的長條骨片,分別稱為下、中、上鼻甲,其大小依次縮小約1/3,起前端的位置則依次后移1/3。每一鼻甲的下方與鼻腔外側壁均形成一潛在的間隙,分別稱為下、中、上鼻道。55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外側壁的解剖56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外側壁的解剖-下鼻甲下鼻甲和下鼻道:下鼻甲骨鼻淚管上頜竇穿刺點下鼻甲后端距離咽鼓管咽口僅1.0~1.5CM57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外側壁的解剖-中鼻甲中鼻甲和中鼻道中鼻甲基板蝶腭孔嗅裂(嗅溝)總鼻道鼻道竇口復合體58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59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道竇口復合體以篩漏斗為中心的附近區(qū)域,包括中鼻甲、鉤突、篩泡、半月裂、篩漏斗、鼻丘以及上頜竇自然口和鼻囟門等,這一組結構被稱為“竇口鼻道復合體”(ostiomestalcomplex,OMC)。功能性鼻內窺鏡手術(functionalendoscopicsinussurgery,FESS)60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粘膜嗅區(qū)粘膜:分布在鼻腔頂中部、向下至鼻中隔上部及鼻腔外側壁上部等嗅裂區(qū)域。呼吸區(qū)粘膜呼吸區(qū)所有柱狀上皮,表面均有豐富的微絨毛,用以保持粘膜的濕度,杯狀細胞內含大量粘液顆粒,具有分泌功能。62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動脈眼動脈(來自頸內動脈)又分為篩前和篩后動脈篩前動脈橫行于篩竇頂骨管中,是鼻內鏡手術時篩頂?shù)臉酥?,其前即為額隱窩。上頜內動脈(來自頸外動脈)又發(fā)出蝶腭動脈、眶下動脈和腭大動脈利特爾動脈叢:鼻腭動脈、篩前動脈、篩后動脈、上唇動脈和腭大動脈,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動脈叢。為鼻出血常見部位。此區(qū)稱為:利特爾區(qū)(littlearea)63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靜脈克氏靜脈叢(Kisesselbach’splexus):鼻中隔前下部的靜脈叢。

鼻咽靜脈叢(Woodruff’splexus):老年人下鼻道外側壁后部近鼻咽處的表淺擴張的鼻后側靜脈叢。64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淋巴鼻腔前1/3的淋巴管與外鼻淋巴管相連,匯入耳前淋巴結、腮腺淋巴結及頜下淋巴結。鼻腔后2/3的淋巴匯入咽后淋巴結及頸深淋巴群。65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腔的神經嗅神經:分布嗅區(qū)粘膜。感覺神經:(來自三叉神經)眼神經:上頜神經:植物神經(自主神經)交感神經:巖深神經;主司鼻粘膜血管收縮副交感神經:巖淺大神經;主司鼻粘膜血管擴張和腺體分泌在翼管內組成翼管神經翼管神經切斷

66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竇的解剖鼻竇左右成對,共4對,分別是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67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竇的解剖按照鼻竇的解剖位置和竇口所在部位分前、后2組:前組:上頜竇、額竇、前組篩竇后組:后組篩竇、蝶竇按照竇口開口位置分:低位開口:額竇、前組篩竇高位開口:上頜竇、蝶竇后組篩竇68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69鼻的應用解剖學和生理學專業(yè)知識講座鼻竇的解剖上頜竇:為4個鼻竇中最大者,平均容積為13ml,有5個壁。前壁:尖牙窩眶下孔后外壁:與翼腭窩和顳下窩毗鄰;近翼內肌,故上頜竇惡性腫瘤侵及此肌可致張口困難。內側壁(鼻腔外側壁下部):上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