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臺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第二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河北省邢臺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第二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河北省邢臺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第二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河北省邢臺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第二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河北省邢臺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第二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北省邢臺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第二次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習得性無助感指個人經(jīng)歷了失敗與挫折后,面臨問題時產(chǎn)生的無能為力、喪失信心的心理狀態(tài)與行為。這個概念最初是由塞利格曼和他的同事研究動物行為時提出的。他們在實驗中先是將狗固定在架子上進行電擊。在這之后,他們把狗放在一個中間用矮板墻隔開的實驗室里,狗只要跳過板墻就可以回避電擊。結果,一般的狗都非常容易地學會了逃避電擊,可是,實驗狗絕大部分沒有學會回避電擊,它們先是亂抓亂叫,后來干脆趴在地板上甘心忍受電擊,不進行任何反應。這一實驗結果表明,動物在經(jīng)過努力仍無法避開有害和不愉快的情境時獲得的失敗經(jīng)驗,會對今后應付特定事件的能力起干擾和破壞性效應,致使他們消極地接受命運,不做任何的嘗試與努力。塞利格曼稱這一現(xiàn)象為“習得性無助”。隨后,心理學家又證明,這種習得性無助感在人類行為中也會出現(xiàn)。行為主義提出的這種習得性無助理論是一種個體認為事件不依賴自己反應的預期,實質(zhì)是一種習得的消極動機。塞利格曼在習得性無助感理論中對無助感形成的過程進行了分析。根據(jù)他的理論,無助感的產(chǎn)生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獲得體驗,努力進行反應都沒有結果的狀況被稱為“不可控狀況”。在這種狀況下人會體驗到各種失敗和挫折。其次是在體驗的基礎上進行認知,這時會感到自己的反應與結果沒有關系,產(chǎn)生“自己無法控制行為結果或外部事件”的認知。然后形成“將來結果也不可控”的期待?!敖Y果不可控”的認知與期待,會使人覺得自己對外部事件無能為力或感到無所適從,自己的反應無效,前景無望,即使努力也不能取得成果。也就是說“結果不可控”的認知和期待使人產(chǎn)生了無助感。最后表現(xiàn)出動機、認知和情緒上的損害,影響后來的學習。當然,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在經(jīng)受了挫折之后,并不是每個人都會產(chǎn)生無助感,即使產(chǎn)生無助感其程度與表現(xiàn)形式也各不相同。塞利格曼指出,人對失敗的歸因在無助感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當一個人將失敗的結果歸因于一些自身的智力、能力等穩(wěn)定因素時,自我評價才會降低,活動的動機水平才會降到最低點,無助感也就由此而生。(摘編自馬勇瓊《“習得性無助”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措施》)材料二:教育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實踐證明:如果教師喜歡某些學生,對他們抱有較高期望,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愛護和信任,會更加自尊、自愛、自強,誘發(fā)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因而這些學生也就容易取得老師期望的效果。相反,如果教師厭惡某個學生,對學生期望較低,或經(jīng)常給以冷漠與歧視,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生也會從教師的言談舉止或表情中感到教師的偏心和失望,因此,也以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老師,不理會或拒絕教師的要求。結果,這些學生常常學習成績與品行一天天變差,這種師生態(tài)度產(chǎn)生的相互交流與反饋即“教師期望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針對不同學生建立不同的期望。老師要消除對后進生的歧視和偏見,要以愛護學生為根本出發(fā)點。同時教師要耐心,學生的進步剛開始并不是非常明顯的,應盡量避免因一時看不到學生的進步就對學生抱以消極期望。教師要善于縱向比較,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并及時加以表揚和鼓勵。這樣不但能夠減少學生的挫折感,更能防止學生無助感的產(chǎn)生。要隨時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可貴的閃光點,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獨特的優(yōu)點和長處并以此為契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進行努力學習的引導,讓學生充分感到教師非常關注自己,能夠隨時注意自己點滴向上努力的變化,在“皮格馬利翁”教育效應的功能下,使學生在教師的期待中相信自己,在教師的認可、首肯、欣賞、褒獎中悅納自己、悅納他人、悅納現(xiàn)實。打破原有功能固著的定勢,由優(yōu)勢學科遷移劣勢學科,由此激發(fā)潛能,提高理想抱負水平。運用言語說服,對學生的學習進步給予適當?shù)臍w因反饋。對學生的學業(yè)成功做出能力或努力方面的反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一般說來,對學生的學習進步做出能力上的歸因,可以讓學生逐步確信自己是有學習能力的;對學生的學習進步做努力方面的歸因,可以使學生感覺到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進步,進而增強其學習的自我效能感。對于那些懷疑自己學習能力的學生,尤其需要對他們的成功做能力方面的歸因。由于言語說服也是自我效能評價的一個重要信息來源,教師也可以通過言語說服方式來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學生的習得性無助感是在多次失敗的情景下產(chǎn)生的。對失敗的不適當?shù)臍w因,會使人感到自己無能,誘發(fā)消極的防御機制。為了避免再失敗對自尊心的打擊,干脆采取退避行為。因此,當學生學習受到挫折時,教師不應對他們的能力做出更多的評論,而是要耐心地輔導他們,教給他們一些學習的方法、技巧和策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起學生應對學習困難的能力,這樣能較有效地改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遠離習得性無助感。(摘編自張萍、葛明貴《論學業(yè)習得性無助感向自我效能感的轉(zhuǎn)換》)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起初,塞利格曼和他同事研究動物實驗時,發(fā)現(xiàn)習得性無助感這一現(xiàn)象,后來被心理學家證實人類行為中同樣存在此類現(xiàn)象。B.在努力進行反應都沒有結果的情況下,人會逐漸形成“將來結果也不可控”的期待,從而體驗到各種失敗和挫折。C.由于人具有主觀能動性,所以是否會在經(jīng)受挫折后產(chǎn)生無助感,以及產(chǎn)生無助感的程度和表現(xiàn)形式都不盡相同。D.教師要將同一學生的過去與現(xiàn)在進行比較,這樣能更直接地看到學生的進步并及時表揚,以減少學生的挫敗感。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行為主義視角下,習得性無助理論的本質(zhì)是一種消極動機,研究這種現(xiàn)象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個體心理的形成機制。B.“皮格馬利翁效應”表明,教師喜歡或漠視學生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前者對學生的成長有促進作用,后者則相反。C.對學生的不同期望和態(tài)度會顯著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品行,故而教師需要無差別地對所有學生具有同等期望。D.當學生面臨學習挫折時,教師應避免過多評價他們的能力,轉(zhuǎn)而采取耐心指導的方式,教授學習方法和策略。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材料二論據(jù)的一項是()A.通用電氣前CEO杰克·韋爾奇認為,給人自信十分重要。他通過贊美和信任員工,激勵他們完成構想,從而實現(xiàn)企業(yè)快速發(fā)展。B.社交媒體上,一張本來不起眼的普通照片,如果被贊揚和評論多,很容易讓人們認為它有更高的價值,從而獲得更多的關注。C.一款普通的口紅,如果在廣告中與美麗的模特、豪華的場景和優(yōu)美的音樂搭配,很容易讓消費者認為這是一款高級的產(chǎn)品。D.羅森塔爾在一所小學隨機選出學生名單并告知老師他們將有優(yōu)異發(fā)展。八個月后,這些被期望的學生成績有了顯著的提升。4.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述應該如何正確歸因來避免習得性無助感的產(chǎn)生。5.假如你是一名高中數(shù)學老師,請你補全與學生的對話,以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要求:語言簡潔,貼合身份,不超過90個字)學生:我做不出第四道練習題。教師:哪個地方不懂?學生:太難了,做不出來。教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C3.D4.①避免將失敗統(tǒng)一歸咎于內(nèi)在因素,如智力或才能;②注意自己點滴向上努力的變化,將進步歸因于努力和能力。5.示例:別擔心,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告訴我,你在哪一步感到困惑?我們可以一步一步解決,你完全有能力做出這個題目的?!窘馕觥俊緦дZ】這兩則材料圍繞心理學中的“習得性無助感”和教育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進行探討。材料一詳細介紹了習得性無助感的定義、形成機制及其心理影響,強調(diào)了主觀能動性和歸因的重要性。材料二從教育實踐出發(fā),指出教師期望對學生心理和行為的積極或消極影響,提出通過恰當?shù)墓膭詈蜌w因來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整體上,兩則材料強調(diào)了教師與學生互動中心理因素的關鍵作用及有效應對策略?!?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B.“人會逐漸形成‘將來結果也不可控’的期待,從而體驗到各種失敗和挫折”錯誤。材料一中提到的是“在努力進行反應都沒有結果的情況下,人會體驗到各種失敗和挫折”,然后“逐漸形成‘將來結果也不可控’的期待”。選項中將“體驗到各種失敗和挫折”與“形成‘將來結果也不可控’的期待”的關系順序顛倒了。故選B。【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進行判斷、推斷的能力。C.“教師需要無差別地對所有學生具有同等期望”錯誤。材料二中強調(diào)“針對不同學生建立不同的期望”,而不是無差別地對所有學生具有同等期望。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觀點是教師期望會影響學生的成績或品性。A.雖然涉及自信,但與教師期望效應無關。B.涉及社交媒體和價值判斷,與材料二無關。C.涉及廣告和消費者心理,與材料二無關。D.直接涉及教師的期望對學生表現(xiàn)的影響,符合材料二的論點。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只有當一個人將失敗的結果歸因于一些自身的智力、能力等穩(wěn)定因素時,自我評價才會降低,活動的動機水平才會降到最低點,無助感也就由此而生”可知,避免將失敗統(tǒng)一歸咎于內(nèi)在因素,如智力或才能。②由材料二第三段“讓學生充分感到教師非常關注自己,能夠隨時注意自己點滴向上努力的變化,在‘皮格馬利翁’教育效應的功能下,使學生在教師的期待中相信自己”,第四段“對學生的學習進步做出能力上的歸因,可以讓學生逐步確信自己是有學習能力的;對學生的學習進步做努力方面的歸因,可以使學生感覺到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進步,進而增強其學習的自我效能感”可知,注意自己點滴向上努力的變化,將進步歸因于努力和能力?!?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文本信息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根據(jù)題干中“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結合材料二中“在教師的認可、首肯、欣賞、褒獎中悅納自己、悅納他人、悅納現(xiàn)實。打破原有功能固著的定勢,由優(yōu)勢學科遷移劣勢學科,由此激發(fā)潛能,提高理想抱負水平”“言語說服也是自我效能評價的一個重要信息來源,教師也可以通過言語說服方式來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可知,面對學生對個人能力的懷疑,老師要能夠通過言上認可、首肯、欣賞、褒獎,激發(fā)其潛能,通過言語說服方式來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時,注意語言要簡潔、貼合身份,教師應通過具體的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增強其解決問題的信心。教師可通過詢問具體困惑并進行逐步指導,強調(diào)學生的能力,增強其自我效能感。故可得出示例:別擔心,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告訴我,你在哪一步感到困惑?我們可以一步一步解決,你完全有能力做出這個題目的。(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信使〖備注〗(節(jié)選)鐵凝四月的這個下午,空氣清透,沒有霧霾。街邊的櫻花、榆葉梅忽然就盛開了,白丁香、紫丁香也這里那里噴放著苦而甜的團團香氣。陸婧坐在車里,車窗關著,也能感受到櫻花的煙云帶給她的眩暈,丁香的苦甜有點嗆人。她落下車窗,像有意咂摸這春天的“嗆”,享用這撲面而至的“嗆”帶來的鮮亮歡喜。在一個嘈雜的路口,車遇紅燈。陸婧偏頭看著窗外,眼光落在臨街一間門臉不大的體育用品商店。一輛人力三輪車停在門前,兩個年輕人正從車上卸貨。一個腿有殘疾的女人從店里出來,身體歪向一邊。她跛著腳走到三輪車前,彎腰從地上拎起兩摞半人高的捆綁在一起的鞋盒。板鞋?跑鞋?當她抬起頭無意間掃一眼路口停滯的車隊時,陸婧的眼光剛好對上了她的掃視。這是一位已不年輕的婦女,一頭染成灰咖色的整齊的直短發(fā),顴骨的顏色偏酡紅。同樣已不年輕的陸婧早就是戴老花鏡讀報的視力,可瞬間還是認出了這張臉:李花開!李花開是陸婧三十多年未見的故人,雖然這故人如今拖了一條殘腿,但陸婧還是很肯定,她就是李花開。拎著鞋盒的李花開沒有認出坐在車里的陸婧,她掃視的是車的洪流,臨街店鋪的門前,哪天沒有車流呢。很快,她兩手各拎著一摞鞋盒,斜著身子進店去了。綠燈亮了,車子倏地駛過路口,陸婧甚至沒有看清那家商店的名字。她不打算叫車停下,開車的是她丈夫。副駕駛座上的女兒,正掏出氣墊粉餅補妝。陸婧盯著女兒的后脖頸,女兒的丸子頭使后脖頸落下一些散發(fā),故意落下的吧,看似不經(jīng)意的慵懶。她們母女并不交流這方面的內(nèi)容,但在這個下午,陸婧從女兒的后腦勺上明確地看見了三十多年前的自己:克制地追逐時尚,貌似叛逆,有點虛榮。三十多年前,陸婧和李花開同在一個城市,一個名叫雖城的北方城市。那還是一個人人需要單位的時代,沒有單位的人總顯得可疑。幸運的是她們都有穩(wěn)定的單位,陸婧在一個地方戲研究所當編輯,李花開在市屬的印刷廠做文秘。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詞匯,20世紀80年代,陸婧和李花開是大學同學,是朋友。套用時下的說法,她們是“閨密”。這“密”后來又通俗成了膩乎乎的“蜜”。當年的她們漠視一些老詞,不像今天,人們把老詞翻騰出來再做揉捏變作另一種時尚。傳統(tǒng)意義上的閨中密友大多連帶著兩家通好,陸婧和李花開的兩家長輩卻互不相識。從西客站回家時,陸婧在副駕駛就座,女兒已下車,乘高鐵去了外地出差。陸婧的方向感很差,這時卻發(fā)現(xiàn)車子是循著原路返回,再遇那個路口,她那混亂的方向感突然明晰起來,她覷著眼朝馬路對面一溜商鋪望去,看見了那個小店:時代體育。她認出這是東單,同仁醫(yī)院附近。醫(yī)院附近的車多人亂又給她的方向辨別帶來了困難。她是急切地想要記住“時代體育”的準確位置么,還是對跛腳的李花開懷有好奇?想不到三十多年后李花開也來了北京,她丈夫,那個叫起子的也來了吧。陸婧心里加重著“也”字的分量,好像北京是她的地盤,李花開的現(xiàn)身讓她有種不適感——曾經(jīng)的閨密往往最方便成為仇敵。什么時候她的腳給跛了?敢情她也受過傷啊?!耙病?,她心里玩味著這個字,剛剛迎接著她的這個美得眩暈的春天,那嗆人的丁香、櫻花們不也慷慨迎接著從“時代體育”里走出來的李花開么。李花開當年常常愛犯軸脾氣。軸,在北方語系里通常形容性格而非品德,和一根筋、死心眼相近。李花開穿家做布鞋,常年背一只紫紅兩色方格交織的土布書包,好比特意拿自己的鄉(xiāng)村出身背景示眾。她家在離雖城百里外的山區(qū),窮。大二時,一次李花開的下鋪丟了幾張飯票,認定偷竊者是上鋪的李花開。李花開激憤地絕食兩天以示清白。第三天,同宿舍的陸婧強行背著李花開到校醫(yī)務室去輸生理鹽水、葡萄糖。過了一個星期,下鋪的飯票找到了,在她送回家去洗的一包臟衣服里。和李花開不同,陸婧家就在雖城,工作之后仍然和父母同住。李花開住印刷廠的集體宿舍,周末經(jīng)常被陸婧拉著去家里吃飯。陸婧記得母親第一次見到李花開時還感嘆了一句:真是高山出俊鳥呢。時間是毒藥,也是偏方。她記起哪個作家的句子。店堂里人少的時候,她來到收銀臺前,將胳膊肘架上齊胸高的臺面,明確地招呼了一聲:“嗨,李花開?!崩罨ㄩ_抬起頭,她認出了陸婧,隨著一聲:“我娘!”陸婧看見了她臉上的驚奇和真切的欣喜。這幾十年我常常想著要是看見你,第一句話到底怎么講,千頭萬緒的。李花開說。李花開把身子靠上椅背說,誰愿意不要命呢,可當時我已經(jīng)站在房上了。我站在房上往下看,索性想著跳下去,要么死得更快,要么活得更好。陸婧竭力眨著眼往回憋著淚說,你是活得更好的。李花開說,那也先得敢往下跳哇,況且,還得有信使給鼓著勁?!靶攀埂眱蓚€字是陸婧的忌諱,那是舊年的傷口,盡管那傷口已經(jīng)疲憊得睜不開眼,可她們的會面又無論如何繞不過這兩個字。她們共同意識到,這是2019年的春天了。陸婧仿佛又聞到了白丁香、紫丁香那一團團苦而甜的香氣?!紓渥ⅰ叫≌f相關情節(jié):陸婧和李花開在大學時就是一對閨密。陸婧通過李花開的住所代自己收戀人的書信,李花開的丈夫起子利用此事要挾陸婧,遭陸婧拒絕,起子將書信公開,拆散了陸婧和戀人。從此,陸婧與李花開斷絕了往來。幾十年后,陸婧在北京意外地遇到了李花開,才知道當年李花開被起子的行為激怒,憤然要與起子離婚,起子不答應,她從屋頂上跳了下去,摔斷一條腿。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第二段對李花開的外貌描寫,暗示李花開已經(jīng)在社會上打拼多年,經(jīng)歷了不少風風雨雨,生活并不容易。B.車子第一次駛過路口時,陸婧沒有讓車停下來,表明她沒有做好再次見李花開的準備,暗示她們兩個人的關系特殊。C.小說寫陸婧的女兒在車上補妝,以及頭發(fā)散落的情形,陸婧由此聯(lián)想到三十年前的自己,很擔憂女兒的未來。D.車第二次回到路口,陸婧混亂的方向感突然明晰起來,表明她的心里其實是非常惦記李花開的,李花開的出現(xiàn)深深影響了她。7.文中多次提到“櫻花”“丁香”等景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街邊的櫻花、榆葉梅忽然就盛開了,白丁香、紫丁香也這里那里噴放著苦而甜的團團香氣”,街邊花盛開,為人物出場做鋪墊。B.“陸婧坐在車里,車窗關著,也能感受到櫻花的煙云帶給她的眩暈,丁香的苦甜有點嗆人”,從下文看,“嗆人”其實表明陸婧喜歡這些花。C.“那嗆人的丁香、櫻花們不也慷慨迎接著從‘時代體育’里走出來的李花開么”,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寫出了陸婧內(nèi)心的怨恨。D.陸婧和李花開在2019年春天重逢,“仿佛又聞到了白丁香、紫丁香那一團團苦而甜的香氣”,“苦而甜”象征陸婧和故人重逢的復雜心情。8.小說中的李花開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概述。9.文本中頻頻出現(xiàn)“四月的這個下午”“三十多年前”“當年”“這幾十年”之類標志時間線索的語句,產(chǎn)生了怎樣的敘述效果?請簡要分析。【答案】6.C7.C8.①倔強剛烈。李花開被下鋪懷疑偷飯票,激憤地絕食兩天以示清白,對自己的名譽十分看重;得知丈夫的丑行后,為與丈夫離婚,從屋頂跳下,導致自己殘疾。②質(zhì)樸真誠。她穿家做布鞋,常年背一只紫紅兩色方格交織的土布書包,毫不掩飾自己的鄉(xiāng)村出身背景;與陸婧重逢時,臉上露出驚奇和真切的欣喜,可見她情感真摯,對昔日的友情十分珍視。③敢于擔當。在面對家庭困境和個人的不幸時,李花開沒有選擇逃避或妥協(xié),而是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9.①這些標志時間線索的語句將故事在不同時間點的情節(jié)有序串聯(lián)起來,讓讀者清晰地看到故事在時間維度上的發(fā)展脈絡,使小說的情節(jié)更為集中。②“三十多年前”“當年”的回憶展現(xiàn)了兩人的青春時代的情形,“四月的這個下午”的重逢場景和“這幾十年”的經(jīng)歷則呈現(xiàn)了時間流逝后人物的走向,使故事更加立體、飽滿。③多年后的重逢,既有對過去的懷念,又有曾經(jīng)的傷痛和隔閡,這種復雜的情感在時間線索的交織下更具張力,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窘馕觥俊緦дZ】這篇小說通過櫻花和丁香等自然景物的描繪,呼應人物內(nèi)心復雜的感受,象征重逢帶來的回憶和情感沖撞。不同時間段的穿插使得敘事層次豐富,提供對角色性格的多維度展示。李花開雖生活坎坷,卻勇敢面對生活,而陸婧則在猶疑與懷舊中重新審視過往,這種歲月的流逝與友誼的變遷引發(fā)讀者思考?!?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C.“很擔憂女兒的未來”錯。原文說的是“陸婧從女兒的后腦勺上明確地看見了三十多年前的自己:克制地追逐時尚,貌似叛逆,有點虛榮”,她僅僅是因為看到女兒聯(lián)想到過去的自己。擔憂這一說法于文無據(jù)。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能力。C.“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寫出了陸婧內(nèi)心的怨恨”錯。此處用環(huán)境描寫是為了映襯出李花開的形象。故選C。【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通過正面寫李花開“當年常常愛犯軸脾氣”,她的下鋪丟失了飯票,未經(jīng)查實就認定偷竊者是李花開,李花開就絕食以示清白;當陸婧的書信事件爆發(fā)后,她堅決離婚,還跳樓,“先得敢往下跳哇”,可見李花開的性格倔強剛烈。②通過外貌描寫李花開“李花開穿家做布鞋,常年背一只紫紅兩色方格交織的土布書包”,以及“她家在離雖城百里外的山區(qū),窮”,可見李花開出生貧寒,但她的穿著大大方方,并沒有愛慕虛榮;當重逢陸婧時候,李花開說“這幾十年我常常想著要是看見你,第一句話到底怎么講,千頭萬緒的”,以及初見陸婧認出對方時,她的神態(tài)是“驚奇和真切的欣喜”,可見她十分珍惜和陸婧的友情。足見其質(zhì)樸真誠。③當年陸婧因李花開丈夫起子要挾失去愛情后,李花開并未逃避,反而是堅決離婚,還跳樓以示決心,李花開的語言描寫“在房上往下看,索性想著跳下去”“那也先得敢往下跳哇,況且,還得有信使給鼓著勁”,可見她并未選擇逃避,反而敢于擔當自己的責任?!?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體裁特征和藝術特色的能力。①“四月的這個下午”聚焦現(xiàn)在的故事情節(jié),“三十多年前”“當年”“這幾十年”回溯過去的故事情節(jié),將不同時間、地點的故事通過這些標示時間的語句串聯(lián)起來,使情節(jié)脈絡清晰,將故事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使小說故事情節(jié)更為集中。②“三十多年前”“當年”的回憶展現(xiàn)出陸婧和李花開當年是“閨密”的故事,交代了二人青春時代的人物形象,一個是城里的,一個是大山里的,兩個人關系親密,是非常好的朋友;“這十幾年”“四月的這個下午”交代了時間流逝過程中二人的變化,一個是北京城里扎根的,一個是開店的小老板。通過時間線索的語句,使故事更立體,人物更飽滿。③“四月的這個下午”聚焦現(xiàn)在,交代人物此刻的心情,“敢情她也受過傷啊”,通過“三十多年前”“當年”的回憶,回憶了過去青春時代的甜蜜,也交代了曾經(jīng)的傷痛和隔閡,復雜的情感在時間線索的交織下更有張力,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足國之道:節(jié)用裕民,而善臧①其余。節(jié)用以禮,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則民富。民富,則田肥以易②;田肥以易,則出實百倍。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禮節(jié)用之余若丘山不時焚燒無所臧之。夫君子奚患乎無余?故知節(jié)用裕民,則必有仁圣賢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積矣。此無它故焉,生于節(jié)用裕民也。不知節(jié)用裕民,則民貧,民,貧則田瘠以穢,田瘠以穢,則出實不半。上雖好取侵奪,猶將寡獲也。而或以無禮節(jié)用之,則必有貪利糾譑③之名,而且有空虛窮乏之實矣。此無它故焉,不知節(jié)用裕民也。禮者,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德必稱位,位必稱祿,祿必稱用。由士以上則必以禮樂節(jié)之,眾庶百姓則必以法數(shù)制之。量地而立國,計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勝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掩④,必時臧余,謂之稱數(shù)。故自天子通于庶人,事無大小多少,由是推之。輕田野之稅,平關市之征,省商賈之數(shù),罕興力役,無奪農(nóng)時,如是,則國富矣。夫是之謂以政裕民。人之生不能無群,群而無分則爭,爭則亂,亂則窮矣。故無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樞要也。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也;安之者,是安天下之本也;貴之者,是貴天下之本也。古者先王分割而等異之也,故使或美、或惡,或厚、或薄,或逸樂、或劬勞,非特以為淫泰夸麗之聲,將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順也。(選自《荀子·富國》,有刪改)[注]①臧:同“藏”。②易:整治。③糾譑(jiǎo):收取。④掩:遮蔽、掩藏。材料二:圣人為政一國,一國可倍也。大之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國家,去其無用,足以倍之。圣王為政,其發(fā)令興事,使民用財也,無不加用而為者,是故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其興利多矣。(選自《墨子·節(jié)用》,有刪改)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而下以禮節(jié)A用之B余C若丘山D不時E焚燒F無G所臧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患,擔心,與《魚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中的“患”意思不同。B.雖,即使,與《兼愛》“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中的“雖”意思相同。C.稱,符合,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成語“稱心如意”中的“稱”意思不同。D.“人之生不能無群”與“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中的“之”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使國家富足的關鍵是民眾要懂得節(jié)約費用,使國君富裕起來。推行節(jié)約,糧食有余;實行富民政策,使民眾富裕;民眾富裕了,糧食就會大大增多。B.節(jié)約費用,不僅能夠使國家實力增強,而且能夠讓君主博得美名。君主要享有仁愛、圣明、賢德、善良的名聲,就要節(jié)約費用,使民眾富裕。C.人有高低貴賤的不同等級,德行和職位、職位與俸祿等必須相稱。對不同等級的人或用禮儀或用法度去節(jié)制,以此約束人們的行動。D.社會群體沒有等級限制就會生亂,要使社會群體穩(wěn)定,不發(fā)生爭奪,產(chǎn)生動亂,以致使整個社會陷入困境,就要通過等級名分限制人的行動。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計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勝事,事必出利。(2)省商賈之數(shù),罕興力役,無奪農(nóng)時,如是,則國富矣。14.《荀子·富國》評價墨子說“墨術誠行,則天下尚儉”。材料二中,墨子認為圣人治理國家或天下怎樣做才能實現(xiàn)富有?請簡要概括。【答案】10.BDF11.C12.A13.(1)計算收益多少來養(yǎng)育民眾,評估人的能力大小來授予工作,使人民一定能勝任自己的工作,工作一定能產(chǎn)生經(jīng)濟效益。(2)減少商人的數(shù)量,少搞勞役,不耽誤農(nóng)時,像這樣,那么國家就會富裕了。14.①不能依靠對外掠奪;②去掉無益于實用的;③有益于實用的,減少浪費;④不讓民眾過于勞苦?!窘馕觥俊緦дZ】這兩篇文章分別出自荀子和墨子,均探討如何實現(xiàn)國家富強。荀子主張通過節(jié)約和富裕民眾,實現(xiàn)國家持久富足,強調(diào)以禮約束,避免資源浪費。墨子則通過有序利用資源和政策執(zhí)行,以最小代價達到經(jīng)濟效益,重視實用與節(jié)約結合。二者雖出自不同思想家,均關注資源管理和人民富裕,體現(xiàn)戰(zhàn)國時期對治國理念的深入思考,突出瑞士與國家管理的智慧德治。【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而臣民以禮法來節(jié)制用度,多余的財物就像山丘一樣多,不時焚燒,沒有地方儲藏?!跋隆睘橹髡Z,“以禮節(jié)”為狀語,修飾“用之”,“之”后B處斷開;“余若丘山”中,“余”為主語,“若”為謂語,“丘山”為賓語,“山”后D處斷開;“不時焚燒”中,“不時”為狀語,“焚燒”為謂語,句意獨立,其后F處斷開。故選BDF。【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擔心/禍患。句意:有德行的人怎么會擔心沒有多余的財物呢?/因此禍患也就不能躲避了。B.正確。句意:君主即使喜歡奪取侵占。/即使父親不慈愛兒子,兄長不慈愛弟弟。C.錯誤。稱,均為“符合”之意。句意:這就是所說的符合數(shù)量。/符合心意,滿足愿望。D.正確。之,均為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人生活著不能沒有群體。/古代從師的傳統(tǒng)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故選C?!?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使國家富足的關鍵是民眾要懂得節(jié)約費用,使國君富裕起來”錯誤。原文中提到的是“節(jié)用裕民”,即通過節(jié)約費用來使民眾富裕,而不是使國君富裕起來。原文強調(diào)的是民眾的富裕是國家富足的基礎,而不是國君的富裕。故選A。【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畜”,養(yǎng)育;“度”,評估;“勝”,勝任。(2)“省”,減少;“罕”,少;“奪”,耽誤?!?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①由“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可知,不能依靠對外掠奪;②由“因其國家,去其無用,足以倍之”可知,去掉無益于實用的;③由“用財不費”可知,有益于實用,減少浪費;④由“民德不勞”可知,不讓民眾過于勞苦。參考譯文:材料一:使國家富裕的方法是:節(jié)約用度,使民眾富裕,并妥善儲藏多余的財物。節(jié)約用度要通過禮儀來約束,使民眾富裕要通過政令來治理。民眾富裕了,所以會有多余的財物。民眾富裕,那么土地就會肥沃且得到整治;土地肥沃且得到整治,那么產(chǎn)量就會增加百倍。君主按照法律來征收賦稅,而臣民以禮法來節(jié)制用度,多余的財物就像山丘一樣多,不時焚燒,沒有地方儲藏。有德行的人怎么會擔心沒有多余的財物呢?所以知道節(jié)約用度使民眾富裕,就一定會有仁愛、圣明、賢能、善良的名聲,而且會有堆積如山的財富。這沒有別的原因,是因為節(jié)約用度使民眾富裕。如果不懂得節(jié)約用度使民眾富裕,那么民眾就會貧窮,民眾貧窮,那么土地就會貧瘠且荒蕪,土地貧瘠且荒蕪,那么產(chǎn)量不到一半。君主即使喜歡奪取侵占,得到的還是很少。如果有人不按禮法節(jié)制用度,那么就一定會有貪婪斂財?shù)拿?,而且實際也會空虛貧困。這沒有別的原因,是不懂得節(jié)約用度使民眾富裕。禮儀,就是尊卑有等級,長幼有差別,貧富輕重都各有稱量。德行一定要與職位相稱,職位一定要與俸祿相稱,俸祿一定要與費用相稱。從士以上的人必須用禮樂來節(jié)制,普通百姓必須用法律來治理。根據(jù)土地的大小來建立國家,計算收益多少來養(yǎng)育民眾,評估人的能力大小來授予工作,使人民一定能勝任自己的工作,工作一定能產(chǎn)生經(jīng)濟效益,效益足夠用來養(yǎng)活百姓,使衣食百用的開銷相互抵消,必定按時儲藏剩余,這就是所說的符合數(shù)量。所以從天子到普通百姓,事情無論大小多少,都是由此類推。減輕田地的稅收,平定關市的征稅,減少商人的數(shù)量,少搞勞役,不耽誤農(nóng)時,像這樣,那么國家就會富裕了。這就是所說的用政令使民眾富裕。人生活著不能沒有群體,群體沒有等級就會爭斗,爭斗就會混亂,混亂就會貧窮。所以沒有等級,是人最大的危害;有等級,是天下的大利;而君主,是掌管等級的關鍵。所以贊美君主,就是贊美天下的根本;安定君主,就是安定天下的根本;尊重君主,就是尊重天下的根本。古代的先王區(qū)分等級并區(qū)別對待,所以讓有的人美好,有的人丑惡,有的人豐厚,有的人薄弱,有的人安逸快樂,有的人辛苦勞累,并不是為了追求淫佚華麗的聲音,而是要用這些來表明仁德的文采,通達仁德的順暢。 (選自《荀子·富國》,有刪改)材料二:圣人治理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財富可以加倍。圣人治理天下,天下的財富也可以加倍。這加倍的財富,并不是從外面奪取土地得來的。憑借自己國家的現(xiàn)有資源,去掉無用的部分,就足以使財富加倍。圣王治理國家,發(fā)布命令興辦事業(yè),使百姓使用財富,沒有不增加功效而去做的事,所以使用財富不會浪費,百姓的德行不會疲勞,他們興辦的利事就多了。 (選自《墨子·節(jié)用》,有刪改)(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懷舒州山水呈昌叔[注]王安石山下飛鳴黃栗留,溪邊飲啄白浮鳩。不知此地從君處,亦有他人繼我不?塵土生涯休蕩滌,風波時事只飄浮。相看發(fā)禿無歸計,一夢東南即自羞。[注]時王安石罷相后隱居。昌叔:朱明之,字昌叔,官至大理少卿,王安石的二妹夫。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期間,曾與昌叔游天柱山(舒州境內(nèi))。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寫山下、溪邊習見之禽鳥,或應節(jié)而鳴,或自在啄食,飽含詩人對舒州這方山水樂土的喜愛。B.頷聯(lián)上句追憶自己與昌叔同游舒州天柱山,下句寫不知有誰繼自己后陪伴昌叔,有對昌叔的掛懷。C.首聯(lián)、頷聯(lián)緊扣題中“懷”字展開,首聯(lián)承詩題“舒州山水”寫當?shù)仫L景,頷聯(lián)承詩題“昌叔”抒想念之情。D.“相看發(fā)禿無歸計”與“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秋思》)所表達的歸思內(nèi)涵相同。16.本詩頸聯(lián)意思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答案】15.D16.①頸聯(lián)意思是“我”這一生都在辛苦奔波、輾轉(zhuǎn)勞頓之中,這一身的塵埃怕也休想清洗干凈了,更何況時局變幻、人世突變,所遭所遇與盛衰變遷,都讓人只能隨波逐流,漂泊不定。②表達了詩人對宦海沉浮、身不由己的無奈,對政局變動無常、時光蹉跎的惋惜?!窘馕觥俊緦дZ】《懷舒州山水呈昌叔》表達了王安石對舒州美好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昔日與友人同游的懷念。詩人因宦海沉浮和時局變幻而感到無奈,并對時光流逝與人生無常感到惋惜,展現(xiàn)出退隱后的復雜心緒?!?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nèi)容情感的能力。D.“所表達的歸思內(nèi)涵相同”錯誤?!把嗳晃蠢諝w無計”是說詩人在邊疆尚未平息邊患、建立功勛而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回去?!跋嗫窗l(fā)禿無歸計”寫詩人慨嘆年華已逝,無法與昌叔再游舊地。因此二者情感內(nèi)涵不同。故選D?!?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句的能力。①頸聯(lián)“塵土生涯休蕩滌,風波時事只飄浮”中,“塵土生涯”象征詩人的仕途與人生體驗,意指在塵世中不斷奔勞的生活,“休蕩滌”表示無法清洗除去,揭示了人生奔波的勞苦,以及對舒適、寧靜生活的向往和無奈?!帮L波時事只飄浮”則以“風波”暗喻時事變幻的不確定性和生活的漂泊無依,表達了詩人因身不由己也隨波逐流的感慨。②整聯(lián)語言極具生活氣息,以“塵土”和“風波”描繪了詩人內(nèi)心的疲憊與對宦海沉浮的惆悵,表達了詩人對在官場中無奈飄蕩、身不由己的復雜心情,對政治環(huán)境變幻無常的失望,以及歲月消逝帶來的無可奈何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亮在記敘文寫作課上學到,要用動作細節(jié)來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活動,于是他想到《詩經(jīng)·邶風·靜女》中“______,______”寫少女故意躲藏使心上人著急心理的句子來理解這一技巧。(2)站在洶涌翻滾的大海旁邊,看到波濤卷起雪白的浪花,人們不禁會想起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兩句。(3)水天一色,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筆下的絕美景色。唐宋詩文中有很多寫到水天一色的句子,如“______,______”?!敬鸢浮浚?)愛而不見搔首踟躕(2)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3)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怕辣不?”如果你是一個喜歡辣食的人,可能會有三種回答: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這三個短語意思差不多,程度卻有高下之別,如同英語形容詞的原級、比較級和最高級。據(jù)說,川、湘、黔等省的人,常常為“怕不辣”的桂冠歸屬何地,爭得A。但如果你去問一只鳥,它可能會一臉疑惑:“辣?我沒嘗過這種滋味!”古話說“無知者無畏”,世界上最能吃辣的人,與鳥相比,B。事實上,除了人,哺乳動物幾乎都不吃辣椒。科學家對美國亞利桑那州南部沙漠地帶的野生辣椒進行觀察,記錄有哪些動物以辣椒為食。①根據(jù)研究結果顯示,②鼠類等小型哺乳動物根本不碰這種辛辣食物,③但生活在那里的鳥類對辣椒情有獨鐘。④可見,哺乳動物通常不吃辣椒,而鳥類則吃辣椒。⑤換句話說,辣椒對哺乳動物不歡迎,而對鳥類有吸引力。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當然和兩類動物對辣的感受能力不同有關。從本質(zhì)上講,辣并非味覺。與甜、酸、苦、咸通過舌頭上的味蕾細胞被生物體感知不同,辣味物質(zhì)中包含的辣椒素直接作用于口腔中的辣椒素受體,從而產(chǎn)生一種能刺激神經(jīng)細胞的灼熱感和疼痛感。鳥的辣椒素受體有部分氨基酸與哺乳動物存在差異,對辣椒素不那么敏感。還有一點,鳥沒有牙齒,(甲),而是整個或撕成小塊咽下,因此對口腔的刺激性也更小。換一個角度來看,其中又包含著辣椒種子的生存智慧。鳥直接吞食辣椒,它的消化道也短,辣椒籽穿腸而過,沒受什么損害,并且還能跟著鳥兒遠走高飛,四處生根發(fā)芽。而一旦落入哺乳動物的口中,那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場,活命的機會C,這時候“辣”就成了最好的自衛(wèi)武器??梢韵胍?,(乙),只是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這個品種被逐漸淘汰了。18.為什么“怕不辣”比“不怕辣”“辣不怕”表現(xiàn)接受辣食的程度更深?請簡要分析。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0.文中第四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必要條件假言推理是假言推理的一種,其常見形式之一是“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請根據(jù)文中畫波浪線部分內(nèi)容和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的形式,寫出“辣不是味覺”的完整推理過程。22.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答案】18.①“不怕辣”“辣不怕”指能接受辣的食物,“怕不辣”指不能接受不辣的食物。②“怕不辣”等同于雙重否定句,語氣更強烈,暗含“還可以吃更辣的食物”的意思。19.A不可開交B相形見絀C微乎其微20.①句,修改為“研究結果顯示”;⑤句,修改為“辣椒不受哺乳動物歡迎”。21.只有能被味蕾細胞感受到的味道,才屬于味覺;辣不能被味蕾細胞感受到,所以辣不屬于味覺。22.甲:吃辣椒沒有咀嚼過程乙:辣椒原來有不辣的品種【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的能力。①“不怕辣”“辣不怕”與“怕不辣”在表達接受辣食程度上的差異:“不怕辣”和“辣不怕”這兩個短語都傳達了能接受辣的食物的意思。其中,“不怕辣”直接表明了對辣的承受能力,而“辣不怕”則通過語序的變化強調(diào)了即使面對辣味也無所畏懼的態(tài)度。然而,“怕不辣”這一短語則更進一步,它暗示了對于辣食的極高要求,即不僅能接受辣,而且無法接受不辣的食物。這種表達方式在語義上更為強烈,顯示出對辣食的極度喜愛和追求。②“怕不辣”作為雙重否定句的表達效果:“怕不辣”這一短語在語法上構成了雙重否定,即“怕”與“不辣”的雙重否定,實際上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即“喜歡辣”或“追求辣”。這種雙重否定的表達方式在語氣上更為強烈,因為它通過否定形式的疊加來強調(diào)肯定的內(nèi)容。同時,“怕不辣”還暗含了“還可以吃更辣的食物”的意思,即對于已經(jīng)存在的辣味,個體不僅能接受,而且希望辣味能更強烈一些。這種表達方式體現(xiàn)了對辣食的極度熱愛和追求,也符合題目中提到的“表現(xiàn)接受辣食的程度更深”的要求。綜上所述,通過對“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這三個短語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們在表達接受辣食程度上的差異。其中,“怕不辣”作為雙重否定句,不僅語氣更強烈,而且暗含了對辣食的更高追求和熱愛?!?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在文中,是指川、湘、黔等省的人為了“怕不辣”的桂冠歸屬何地而爭論不休,爭斗得異常激烈,難以平息。因此,“不可開交”準確地表達了這種爭斗的激烈程度和難以解決的狀態(tài)。不可開交:形容無法擺脫或結束,常用于形容事情錯綜復雜,糾纏不清,難以解決。B.在文中,是指世界上最能吃辣的人與鳥相比,雖然在吃辣的能力上人類可能更勝一籌,但與鳥的無知無畏相比,人類在面對未知或挑戰(zhàn)時的勇氣和決心可能就顯得不足了。這里并不是直接比較吃辣的能力,而是通過對比來突出人類在面對未知時的局限性,因此“相形見絀”恰當?shù)乇磉_了這種對比和差距。相形見絀:原意是指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得不足,形容同類事物相比較之下顯出了不足。C.在文中,是指辣椒種子一旦落入哺乳動物的口中,活命的機會就非常渺茫,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里強調(diào)了辣椒種子在哺乳動物消化系統(tǒng)中的脆弱性,以及“辣”作為自衛(wèi)武器的有效性。因此,“微乎其微”準確地表達了辣椒種子在哺乳動物口中生存機會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句,句式雜糅,這里“根據(jù)……結果”和“……結果顯示”兩種表達方式被不恰當?shù)亟Y合在了一起,修改為“研究結果顯示”。⑤句,主客顛倒,在這里,“辣椒”被錯誤地當作了主動者,而實際上應該是哺乳動物對辣椒的態(tài)度或反應。修改為“辣椒不受哺乳動物歡迎”?!?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思維推理的能力。確定p和q:p:能被味蕾細胞感受到的味道。q:屬于味覺。建立必要條件關系:根據(jù)文段,“從本質(zhì)上講,辣并非味覺。與甜、酸、苦、咸通過舌頭上的味蕾細胞被生物體感知不同……”這里明確指出了辣與甜、酸、苦、咸等味覺的區(qū)別,即辣不是通過味蕾細胞被感知的。因此,我們可以建立必要條件關系:“只有能被味蕾細胞感受到的味道,才屬于味覺”。應用推理形式得出結論:文段進一步說明,“辣味物質(zhì)中包含的辣椒素直接作用于口腔中的辣椒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