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新中考卷A(七年級地理·期末真題·必刷卷)-【期末真題·必刷卷】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末真題綜合測試卷(解析版)_第1頁
遼寧新中考卷A(七年級地理·期末真題·必刷卷)-【期末真題·必刷卷】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末真題綜合測試卷(解析版)_第2頁
遼寧新中考卷A(七年級地理·期末真題·必刷卷)-【期末真題·必刷卷】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末真題綜合測試卷(解析版)_第3頁
遼寧新中考卷A(七年級地理·期末真題·必刷卷)-【期末真題·必刷卷】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末真題綜合測試卷(解析版)_第4頁
遼寧新中考卷A(七年級地理·期末真題·必刷卷)-【期末真題·必刷卷】2023-202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學期期末真題綜合測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考生考號:七年級地理(A)開卷考試,本試卷滿分40分,生物學與地理考試時間共90分鐘注意事項: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考號填寫在本試卷對應的位置。一律使用黑色鋼筆或圓珠筆進行答題,否責作答無效;嚴禁在試卷上做任何標記,否責視為作弊。考試范圍:七年級上冊全部內(nèi)容。本試卷共兩道大題,19道小題,如缺頁、印刷不清,考生須聲明。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1月29日23時08分,搭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規(guī)劃的12次發(fā)射任務全部圓滿完成。讀圖,完成1-3小題。1.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發(fā)射當天地球運行至圖中(

)A.A~B B.B~CC.C~D D.D~A2.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40°N,100°E)位于(

)A.東半球、北半球 B.東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3.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發(fā)射之后的一周內(nèi),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晝夜長短狀況為(

)A.晝長大于夜長,夜變長 B.夜長大于晝長,夜變長C.晝長大于夜長,晝變長 D.夜長大于晝長,晝變長【答案】1.C2.A3.B【解析】1.圖中信息A為春分,3月21日左右;B為夏至,6月22日左右;C為秋分,9月23日左右;D為冬至,12月22日左右;11月29日應該在C~D之間,故選C。2.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40°N,100°E),40°N在北半球,100°E在20°W向東到160°E之間,屬于東半球。故選A。3.11月29日之后的一個周,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動,故酒泉是晝短夜長,并且晝變短,夜變長。故選B豎版地圖以嶄新的視角展示世界,下圖為豎版世界海陸分布示意(部分)和我國第30次南極科考路線。據(jù)此完成下面4-6小題。4.下列關于海陸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南極地區(qū)以海洋為主 B.北半球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C.地球表面七分陸地三分海洋 D.陸地集中于南半球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大洲緯度最高 B.乙大洲跨經(jīng)度最廣C.丙大洋面積最大 D.丁大洲有陽光直射現(xiàn)象6.中國第30次南極科考路線(

)A.依次經(jīng)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經(jīng)過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C.穿越赤道和南北極圈 D.向東環(huán)南極大陸航行【答案】4.B5.C6.D【解析】4.南極地區(qū)以陸地為主,北極地區(qū)以海洋為主,A錯誤。任意半球陸地面積小于海洋面積,B正確。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陸地,C錯誤。南半球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陸地集中在北半球,D錯誤。故選B。5.甲是北美洲,緯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故A錯誤。乙是亞洲,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南極洲跨經(jīng)度最廣,故B錯誤。丙是位于美洲西部的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故C正確。丁南極洲是緯度最高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寒帶,沒有跨熱帶,不可能有陽光直射現(xiàn)象,故D錯誤。故選C。6.中國第30次南極科考路線依次經(jīng)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故A錯誤。沒有經(jīng)過巴拿馬運河,故B錯誤。穿越了赤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沒有穿過北極圈,故C錯誤。向東環(huán)南極大陸航行,故D正確。故選D。某班學生計劃到公園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同學們查看了當?shù)匾恍瞧谔鞖忸A報(見下表)。讀地球公轉(zhuǎn)示意圖和材料,完成下面7-9小題。材料:(開、閉園時間)12月-次年3月:6:30-19:304月-5月和9月11月:6:00-20:306月-8月:6:00-21:307.該公園每年的開放時間都是如此,與其相關的地理依據(jù)是(

)A.地球的自轉(zhuǎn) B.地球的形狀 C.地球的大小 D.地球的公轉(zhuǎn)8.某位同學提出此次活動應盡量避開周六,他主要考慮的是周六(

)A.氣溫太低 B.有雨夾雪 C.風力太大 D.空氣重度污染9.活動期間(

)A.沈陽晝漸短,夜?jié)u長 B.太陽直射位置開始往南移動C.北半球中午太陽升的最高 D.地球運行在圖中①段【答案】7.D8.C9.D【解析】7.由材料分析,該公園12月—次年3月,開園時間晚,閉園時間早;在6月—8月,開園時間早,閉園時間最晚;可推測該公園的開、閉園時間是根據(jù)晝夜長短變化來進行調(diào)整的,晝夜長短變化是由地球的公轉(zhuǎn)所引起,D正確;地球的自轉(zhuǎn)引起的地理現(xiàn)象有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時間差異、晝夜交替,A錯誤;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對晝夜長短變化無影響,B、C錯誤;故選D。8.由圖中天氣預報分析,周六的氣溫是4—12℃,氣溫不是最低的,A錯誤;周六為晴天,B錯誤;周六風力是西北風5級,風力太大,C正確;周六的空氣質(zhì)量指數(shù)是18,空氣質(zhì)量優(yōu),D錯誤;故選C。9.同學們的活動時間是3月29日——4月4日,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并繼續(xù)向北回歸線移動,B錯誤;沈陽晝漸長,夜?jié)u短,A錯誤;在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中午太陽升的最高,C錯誤;3月29日——4月4日,地球運行在圖中①段,D正確;故選D。讀圖,完成下面10-11小題。10.該圖反映當?shù)氐臍夂蛱卣魇牵?/p>

)A.氣候炎熱潮濕 B.氣候寒冷干燥 C.氣候溫和濕潤 D.氣候炎熱干燥11.當?shù)氐拿窬幼钣锌赡苁牵?/p>

)A. B.C. D.【答案】10.A11.B【解析】10.結合氣候資料圖來看,該氣候終年炎熱潮濕,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故選:A。11.圖中熱帶雨林氣候區(qū)炎熱潮濕,當?shù)孛窬邮歉吣_屋,如圖B所示。故選:B。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給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讀圖完成下面12-13小題。12.圖中各要素隨時間的變化,解讀正確的是(

)A.人口數(shù)量持續(xù)增加 B.環(huán)境污染不斷加重 C.人均糧食不斷上升 D.自然資源數(shù)量持續(xù)增加13.人口增長過慢很可能會導致(

)①勞動力不足②礦產(chǎn)資源枯竭③國防兵源不足④社會撫養(yǎng)老人負擔加重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2.B13.C【解析】12.讀圖分析,人口數(shù)量呈下降趨勢,A錯誤;環(huán)境污染不斷加重,B正確;人均糧食在20世紀末開始減少,C錯誤;自然資源數(shù)量持續(xù)減少,D錯誤;故選B。13.人口增長過慢,會導致勞動力不足、國防兵源不足、社會撫養(yǎng)老人負擔加重,①③④正確;人口增長過慢與礦產(chǎn)資源枯竭無關系,②錯誤;故選C。碳達峰是指某一個時刻,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jié)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xiàn)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下圖為中國、英國和美國碳達峰時人均碳排放量,以及碳達峰到碳中和所經(jīng)歷的時間。讀圖,完成下面14-15小題。14.據(jù)圖文可知(

)A.中國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碳達峰 B.美國將于2050年實現(xiàn)碳達峰C.碳中和意味著碳排放為零 D.植樹造林有助于實現(xiàn)碳中和15.2022年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了建立“損失和損害”基金決議,發(fā)達國家承諾每年提供資金,以補償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對發(fā)展中國家所帶來的損害。設立“損失和損害”基金,是由于發(fā)展中國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中(

)①基礎設施落后,應對災害能力弱

②資金短缺,受災后重新建設困難③排放二氧化碳多,應負主要責任

④技術落后,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弱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4.D15.B【解析】14.中國將在2030年左右實現(xiàn)碳達峰,A錯誤。美國于2010年左右實現(xiàn)碳達峰,B錯誤。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jié)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xiàn)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碳中和并不意味著碳排放為零,C錯誤。植樹造林可以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實現(xiàn)碳中和,D正確。故選D。15.發(fā)展中國家由于經(jīng)濟落后,基礎設施落后,應對災害能力弱;資金短缺,受災后重新建設困難;技術落后,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弱,抵御災害的能力弱,因此設立“損失和損害”基金,①②④正確。發(fā)達國家人均消費水平高,人均碳排放量大于發(fā)展中國家,所以發(fā)達國家應負主要責任,③錯誤。故選B。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空1分,共25分。16.讀“某地區(qū)經(jīng)緯網(wǎng)”圖及“B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7分)(1)寫出圖中A點的經(jīng)緯度位置;B在A的方向。(2)B區(qū)域甲處的海拔是米。(3)根據(jù)圖中等高線分布特點判斷,②處(能/不能)形成瀑布;丙和丁處地形更陡峭的是處,寫出判斷依據(jù)。(4)暴雨來臨時,①、②、③、④處,最有可能發(fā)生山洪的是?!敬鸢浮?6.(1)34°S,150°E(或用文字表示,順序可顛倒)正北(2)600(3)能丙因為丙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意思表達正確即可)(4)③【解析】(1)讀圖分析可知:在經(jīng)緯網(wǎng)上,經(jīng)線的度數(shù)叫做經(jīng)度,若相鄰兩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jīng),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jīng),用符號W表示;緯線的度數(shù)叫緯度,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可知圖中A點的經(jīng)緯度是(150°E,34°S)。根據(jù)經(jīng)線指示南北,可知B在A的正北方向。(2)讀圖可知,該圖等高距為50米,甲位于海拔600米的等高線上,故甲處的海拔是600米。(3)由所學知識可知,②處為等高線重合的地方,是陡崖且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故可能形成瀑布。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由此可判定,丙處等高線更密集,坡度更大,地形更陡峭。(4)當暴雨來臨時,最有可能發(fā)生山洪的是山谷,①②③④處中③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彎曲,是山谷,山谷容易匯水,故最有可能發(fā)生山洪。17.讀圖,回答下列問題。(7分)(1)A、B兩大洲合稱大陸,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橫穿該大陸,科學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上發(fā)現(xiàn)了海洋生物化石,這證明該山脈原來是(填陸地或海洋)。(2)有人預言A、C兩大洲之間的地中海幾千萬年之后將從地球上消失,請用板塊構造說的觀點解釋上述預言可能發(fā)生的原因。(3)B、C兩大洲的分界線是運河,其是印度洋到洋最短航線的必經(jīng)之地。(4)D、E兩個大洋中跨經(jīng)度最廣的是(填字母),隨著全球氣候(填變暖或變冷),經(jīng)過該大洋的“北極航道”將引起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敬鸢浮?7.(1)亞歐海洋(2)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海洋面積不斷縮小,直至消失。(3)蘇伊士大西(4)D變暖【解析】(1)A是歐洲、B是亞洲,兩大洲合稱亞歐大陸,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位于橫穿該大陸,喜馬拉雅山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板塊碰撞擠壓形成,在喜馬拉雅山上發(fā)現(xiàn)了海洋生物化石,這證明該山脈原來是海洋。(2)圖中A是歐洲、C是非洲,兩大洲之間的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兩大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導致地中海越來越小,故地中海幾千萬年之后將從地球上消失。(3)由圖中位置可得,B是亞洲、C是非洲,亞非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是印度洋到大西洋最短航線的必經(jīng)之地。(4)由圖中位置可得,D是北冰洋、E是太平洋,北冰洋主要位于北極圈以內(nèi),緯度高,溫度低,是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洋,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經(jīng)過北冰洋的“北極航道”封凍期變短,較容易通行,故引起越來越多的人關注。18.讀圖,回答相關問題。(6分)

(1)A、B兩地中,冬季寒冷的是,氣溫年較差小的是。(均填字母)(2)B、C兩地中,常年濕潤的是。(填字母)(3)D處氣候類型是;(4)左圖中C處氣候類型與右圖中相同;①的氣候特點是?!敬鸢浮?8.(1)AB(2)B(3)溫帶大陸性氣候(4)①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解析】(1)讀圖可知,A位于40°N的東部,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位于40°N-60°N的大陸西部,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特征是冬無嚴賽,夏無酷暑,一年內(nèi)降水比較均勻,所以,氣溫年較差較小的是B。(2)讀圖可知,B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與特征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nèi)降水比較均勻,常年濕潤;C屬于地中海氣候,氣候特征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所以常年濕潤的是B。(3)讀圖可知,D處于40°N-60°N大陸的內(nèi)部地區(qū),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4)C屬于地中海氣候,與右圖中①相同,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19.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最主要的起點之一。讀圖回答問題。(5分)(1)“海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三大洲的一條重要紐帶:從泉州出發(fā),沿“海上絲綢之路”經(jīng)過①馬六甲海峽,進入A洋;到達B大洲,再經(jīng)過亞洲和B大洲分界線②運河,到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