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模塊檢測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8頁。
2.答卷前,考生務必用藍、黑色字跡的鋼筆或圓珠筆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學號填寫在相應
位置上。
3.請在密封線內作答,保持試卷清潔完整。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2024?浙江杭州期末)受地形影響,地面產生熱力差異易形成局地熱力環(huán)流。下圖示意我
國某地地形剖面,灰色陰影表示空氣垂直上升運動速度。據(jù)此完成1?2題。
1.該地熱力環(huán)流產生時,北京時間最可能是()
A.9:00B.13:00
C.18:00D.24:00
2.此時,該地()
A.坡前東側地面受熱,氣流上升
B.山坡大氣層結穩(wěn)定,天氣晴好
C.山坡比坡前地面同高度氣溫低
D.山頂近地面氣流上升,氣壓降低
(2024?北京東城區(qū)模擬)下圖示意某月我國海南島東部海域表層海水等溫線分布。據(jù)此完
成3?4題。
110°
3.造成圖示2(FN以北海域等溫線數(shù)值由東南向西北遞增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B.海陸分布
C.陸地徑流D.大氣環(huán)流
4.該季節(jié)M海域漁業(yè)資源豐富的主要原因是()
A.為沿海大陸架,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
B.為寒暖流交匯處,餌料豐富
C.沿岸有上升補償流,海底營養(yǎng)物質上泛
D.入海河流帶來營養(yǎng)鹽類
(2023?福建寧德模擬)受太平洋和北冰洋海平面高度差影響,白令海峽入流水呈北向輸送,
夏季入流量明顯大于冬季。下圖為“白令海峽區(qū)域圖”。據(jù)此完成5?7題。
5.白令海峽南北兩側海平面有高度差的主要原因是()
A.南側海水鹽度較低,海平面較高
B.南側受氣候變暖影響大,海平面較高
C.南側受偏南風影響,海平面較高
D.南側陸地徑流較多,海平面較高
6.夏季白令海峽入流量更大,主要影響因素是()
A.副IWJ移動B.海底地形
C.海水鹽度D.日月引力
7.白令海峽海水流動,對北冰洋的影響是()
A.漁業(yè)資源減少B.冰川融化減緩
C.天氣變化加劇D.海水鹽度降低
(2023?廣東聯(lián)合質檢)山西省管涔山脈主峰蘆芽山的最高點海拔2772米,地處東亞季風
區(qū)邊緣的暖溫帶半干旱氣候區(qū),山體海拔超過林線垂直分布高度,植被分布具有垂直地帶性。
下圖為“蘆芽山林線附近土壤溫度和含水量季節(jié)變化圖”。據(jù)此完成8?9題。
l540
_
含
水
x-量
(土O.(
〈\35
溫
度
PT0土_O.S
)x--7t
30
掘_Sr
5/、25
照-s
T_
跳0'O.S20*
X(__*
中_S15
/如
-5-_10
/_S?
T0__O05
-xXi引
」M
-,
T5—
二
X二1?-_
115。11I1
?
。
00。0010
400
?
?
層
?
?
?
90??
8
1N0s08H&1
0o00
0o0
日0
月1-0)
8.蘆芽山不同區(qū)域的植被類型是()
A.山麓為常綠林B.林線處為落葉林
C.山頂有冰川帶D.林線以上為草甸
9.圖中T時段,土壤含水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快速解凍B.積雪融化滲入
C.落葉覆蓋遮陽D.連續(xù)陰雨天氣
孤東近岸海域位于黃河三角洲附近,該區(qū)域擁有大量土地與油氣資源,是我國重要的糧
食產區(qū)和產油區(qū)。下圖示意孤東近岸海域不同年份5m等深線變化情況。據(jù)此完成10?12
題。
10.孤東海域岸線1976?2014年沖淤變化規(guī)律是()
A.強淤積—弱淤積—弱侵蝕—強侵蝕
B.弱淤積一強侵蝕一弱侵蝕一強淤積
C.強侵蝕一弱侵蝕一弱淤積一強淤積
D.強侵蝕一弱淤積一強淤積一弱侵蝕
II.圖示①?④處距黃河河口三角洲最近的位于()
A.①處B.②處C.③處D.④處
12.為減緩岸線后退對油田生產的威脅,可采取的措施是()
A.黃河調水調沙B.河口人工改漢
C.上游修建大壩D.流域植樹造林
(2023?河南信陽高級中學模擬)托來南山6號冰川位于祁連山中段地區(qū)的托來南山北坡,
無冰債物覆蓋,冰面坡度較小,比較平整。下面圖甲為“冰川厚度等值線圖”,圖乙為“冰川冰
床地形圖”。據(jù)此完成13?15題。
98°16'30"E98°17'00〃E98°17'30"E
98°16'30"E98°17'00"E98°17'30"EN
u
o
m
com
。m8
N
、o
o
、8
m
。
m8
圖
乙
13.下列地點中,冰川冰面海拔最局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4.該冰川()
A.厚度自中間向邊緣逐漸增厚
B.冰磺物主要分布在冰川南緣
C.滑動方向為自東北向西南
D.冰床東南部受到的冰蝕作用較小
15.冰川消退后期,最易形成湖泊的地點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
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等壓線圖是了解天氣狀況和天氣變化,并進行天氣預報的重要依據(jù)。下圖為某日北美洲
大陸部分地區(qū)海平面等壓線分布示意圖。
(1)分析圖中甲、乙大氣活動中心的形成原因。(4分)
(2)說出該日五大湖區(qū)的天氣特點并作出合理解釋。(4分)
(3)推測丙、丁兩地天氣狀況的相似與不同。(2分)
(4)推測乙地以西的沿海地區(qū)該季節(jié)的氣候特點及其原因。(4分)
17.(2023?江蘇蘇州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河口三角洲是河流與潮流共同作用的結果,地轉偏向力在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和演變過程
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長江三角洲的研究發(fā)現(xiàn),長江從上游帶來的泥沙,首先在喇叭形
的海灣形成水下淺灘,然后在漲潮潮流作用下切割水下淺灘,并在漲潮潮流與落潮潮流的影
響下逐漸形成長江北支流和長江南支流,崇明島等河口島嶼在此作用下不斷生長和擴大,并
形成長江三角洲I。據(jù)推測,在沒有人為的干預下,隨著北支流不斷增長,崇明島將從西北部(北
支流入口處)向東逐漸與北岸連接。下圖示意崇明島的地理位置。
(1)描述崇明島的形成過程。(4分)
(2)分析沒有人為干預下崇明島將與北岸連接的原因。(4分)
(3)從沖淤平衡的角度,分析近幾十年長江三角洲生長速度減慢的原因。(6分)
18.(2023?江蘇如皋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3分)
材料一位于西雙版納的納板河是瀾滄江南段支流,流域內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
米,流域面積270平方千米。該流域是按照小流域生物圈保護理念規(guī)劃建設的綜合型自然保
護區(qū),天然林地面積占67.74%,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保存比較完整。流域內旱、雨季明顯,10月
下旬到次年5月下旬為旱季,旱季降雨較少,但多濃霧,其蘊含的水汽不亞于一場小雨,由
此彌補了旱季水分的不足。
材料二下圖為納板河流域位置示意圖。
A山峰k河流-分水嶺--保護區(qū)邊界
(1)指出自然地帶I、n的名稱并判斷自然地帶I、n更替體現(xiàn)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3分)
(2)簡析納板河流域旱季濃霧多發(fā)的自然原因。(6分)
(3)說明納板河流域森林凋落物對林下土壤的作用。(4分)
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旱澇急轉事件通常指一個地區(qū)前期為干旱狀態(tài),后期出現(xiàn)強降水或雨量較大的連陰雨,
導致該地區(qū)迅速由旱轉澇的天氣過程。廣義的旱澇急轉則是同時包括干旱轉洪澇和洪澇轉干
旱的過程。旱澇急轉事件不同于單一的干旱、洪澇事件,它更強調地區(qū)短期內在干旱與洪澇
狀態(tài)之間的快速轉變。下圖示意1980?2018年西南地區(qū)(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重
慶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旱澇急轉事件主要發(fā)生的季節(jié)。
旱轉澇
(1)分析西南地區(qū)頻繁發(fā)生旱澇急轉事件的原因。(6分)
(2)分析與一般的干旱、洪澇事件相比,旱澇急轉事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4分)
(3)簡述西南地區(qū)為應對旱澇急轉事件可采取的措施。(4分)
模塊檢測一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8頁。
2.答卷前,考生務必用藍、黑色字跡的鋼筆或圓珠筆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學號填寫在相應
位置上。
3.請在密封線內作答,保持試卷清潔完整。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2024?浙江杭州期末)受地形影響,地面產生熱力差異易形成局地熱力環(huán)流。下圖示意我
國某地地形剖面,灰色陰影表示空氣垂直上升運動速度。據(jù)此完成1?2題。
度
OO速
OO
OO
OO
OO
OO
p
d
q
、20
田10
r
7oo
一
8oo
9OO
1000
102°E103°E104°E105°E106°E
1.該地熱力環(huán)流產生時,北京時間最可能是()
A.9:00B.13:00
C.18:00D.24:00
2.此時,該地()
A.坡前東側地面受熱,氣流上升
B.山坡大氣層結穩(wěn)定,天氣晴好
C.山坡比坡前地面同高度氣溫低
D.山頂近地面氣流上升,氣壓降低
答案LD2.C
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目前谷地氣流上升顯著;結合熱力環(huán)流原理可知,白天山峰盛行
上升氣流,夜晚谷地盛行上升氣流。結合選項可知,北京時間24:00,105空的地方時為23:
00,23時為夜晚,D正確。第2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目前是夜晚,因此坡前東側并不是受
熱,而是相對氣溫較高,A錯誤;受熱力環(huán)流影響,此時山坡盛行下沉氣流,因此大氣層結
并不穩(wěn)定,B錯誤;夜晚,山坡降溫更快,因此山坡比坡前地面同高度氣溫低,C正確;山
頂近地面氣流下沉,氣壓上升,D錯誤。
第1部分第3章第1講地球上的大氣
考點2:大氣受熱過程和大氣運動
題點2:熱力環(huán)流
微題點3:山谷風
(2024?北京東城區(qū)模擬)下圖示意某月我國海南島東部海域表層海水等溫線分布。據(jù)此完
成3?4題。
110°
3.造成圖示2(FN以北海域等溫線數(shù)值由東南向西北遞增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B.海陸分布
C.陸地徑流D.大氣環(huán)流
4.該季節(jié)M海域漁業(yè)資源豐富的主要原因是()
A.為沿海大陸架,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強
B.為寒暖流交匯處,餌料豐富
C.沿岸有上升補償流,海底營養(yǎng)物質上泛
D.入海河流帶來營養(yǎng)鹽類
答案3.B4.C
解析第3題,根據(jù)圖中表層海水溫度較高,可知此時為夏季,2(FN以北海域西北側有陸地
分布,夏季陸地升溫快,故表層海水溫度由東南向西北遞增,B正確;受緯度影響的等溫線
應與緯線大致平行,受陸地徑流影響的等溫線應向海洋凸出,A、C錯誤;大氣環(huán)流對表層
海水溫度的影響較小,D錯誤。第4題,M海域該季節(jié)漁業(yè)資源豐富,說明成因具有季節(jié)變
化。一年四季,該位置都是淺海大陸架,沒有變化,A錯誤;入海河流也是四季都存在的,
D錯誤;該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在離岸風的吹拂下,M處形成上升補償流,將海底營養(yǎng)
鹽帶到表層,魚類餌料豐富,漁業(yè)資源豐富,B錯誤、C正確,故選C。
第1部分第4章考點2:海水的性質題點1:海水的溫度
(2023?福建寧德模擬)受太平洋和北冰洋海平面高度差影響,白令海峽入流水呈北向輸送,
夏季入流量明顯大于冬季。下圖為“白令海峽區(qū)域圖”。據(jù)此完成5?7題。
5.白令海峽南北兩側海平面有高度差的主要原因是()
A.南側海水鹽度較低,海平面較高
B.南側受氣候變暖影響大,海平面較高
C.南側受偏南風影響,海平面較高
D.南側陸地徑流較多,海平面較高
6.夏季白令海峽入流量更大,主要影響因素是()
A.副IWJ移動B.海底地形
C.海水鹽度D.日月引力
7.白令海峽海水流動,對北冰洋的影響是()
A.漁業(yè)資源減少B.冰川融化減緩
C.天氣變化加劇D.海水鹽度降低
答案5.C6.A7.C
解析第5題,結合世界海水鹽度分布規(guī)律可知,白令海峽南側鹽度較高;氣候變暖導致北
冰洋冰川融化,北側海平面升高明顯;陸地徑流占海洋比重很小,對海平面影響較??;南側
受盛行西風(西南風)影響大,海水向北流動,抬高海平面。故選C。第6題,海底地形和日
月引力不具有季節(jié)變化特點;夏季北冰洋冰川融化,鹽度降低,海面應該升高,減緩海水向
北流動,與題意不符;夏季副高北移,盛行西風帶隨之北移,白令海峽南側偏南風加強,驅
動海水向北運動。故選A。第7題,南側溫暖的海水向北流動,促使冷暖水體交匯,導致北
冰洋天氣變化加劇,漁業(yè)資源增加,冰川消融加速,南側海水鹽度高,會使得北側海水鹽度
升高,故選C。
第1部分第4章考點3:海水的運動題點3:洋流
(2023?廣東聯(lián)合質檢)山西省管涔山脈主峰蘆芽山的最高點海拔2772米,地處東亞季風
區(qū)邊緣的暖溫帶半干旱氣候區(qū),山體海拔超過林線垂直分布高度,植被分布具有垂直地帶性。
下圖為“蘆芽山林線附近土壤溫度和含水量季節(jié)變化圖”。據(jù)此完成8?9題。
l540
_
含
水
x-量
(土O.(
〈\35
溫
度
PT0土_O.Sm
)x--7
30E
掘_S
5/、25W
照-T
_)
跳0'O.S20*
(__
中*
_S15
-5-_10如
/_S?
T0__O05
-xXi引
」M
-,
T5—
二
X二1?-_
115。11I1
?
。
00。0010
400
?
?
層
?
?
?
90??
8
1N0s08H&1
0o00
0o0
日0
月1-0)
8.蘆芽山不同區(qū)域的植被類型是()
A.山麓為常綠林B.林線處為落葉林
C.山頂有冰川帶D.林線以上為草甸
9.圖中T時段,土壤含水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快速解凍B.積雪融化滲入
C.落葉覆蓋遮陽D.連續(xù)陰雨天氣
答案8.D9,B
解析第8題,蘆芽山位于我國華北地區(qū),山麓植被為落葉闊葉林,林線處為針葉林,林線
以上為高山草甸,蘆芽山最高海拔2772米,按照氣溫垂直遞減率,山頂不會有冰川帶分布,
故選D。第9題,由圖可知,T時段土壤溫度在回升,但基本在0。(2以下,土壤基本沒有解
凍;落葉覆蓋能夠遮擋一定的太陽輻射,但不能使土壤含水量增加;T時段為春季,華北地
區(qū)降水少,氣溫回升快,山坡上積雪大量融化滲入土壤,使土壤含水量迅速增加。故選B。
第1部分第6章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第2講自然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性
考點2: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
題點1:垂直帶譜
孤東近岸海域位于黃河三角洲附近,該區(qū)域擁有大量土地與油氣資源,是我國重要的糧
食產區(qū)和產油區(qū)。下圖示意孤東近岸海域不同年份5m等深線變化情況。據(jù)此完成10?12
題。
10.孤東海域岸線1976?2014年沖淤變化規(guī)律是()
A.強淤積—弱淤積—弱侵蝕—強侵蝕
B.弱淤積—強侵蝕—弱侵蝕—強淤積
C.強侵蝕—弱侵蝕—弱淤積—強淤積
D.強侵蝕—弱淤積—強淤積—弱侵蝕
11.圖示①?④處距黃河河口三角洲最近的位于()
A.①處B.②處C.③處D.④處
12.為減緩岸線后退對油田生產的威脅,可采取的措施是()
A.黃河調水調沙B.河口人工改漢
C.上游修建大壩D.流域植樹造林
答案10.All.DI2.B
解析第10題,圖示孤東海域1976?1986年較1986?1996年5m等深線向海洋方向推進
距離大,故沖淤變化規(guī)律是強淤積一弱淤積;1996?2002年較2002?2014年5nl等深線向
陸地方向推進距離小,故沖淤變化規(guī)律是弱侵蝕一強侵蝕,故選A項。第11題,圖示1976?
2014年,④處5m等深線不斷向海洋方向推進,故④處一直以淤積為主,可推出④處最靠近
黃河河口三角洲,故選D項。第12題,黃河調水調沙具有季節(jié)性且時間短,難以對河流入
海沙量造成重大影響,排除A項。上游修建大壩以及流域植樹造林會減少入海泥沙,加劇海
水侵蝕海岸,排除C項和D項。河口人工改漢可引導泥沙向北注入孤東海域,增加孤東海域
泥沙淤積,減輕海岸侵蝕,保障該地區(qū)油田生產,故選B項。
(2023?河南信陽高級中學模擬)托來南山6號冰川位于祁連山中段地區(qū)的托來南山北坡,
無冰硬物覆蓋,冰面坡度較小,比較平整。下面圖甲為“冰川厚度等值線圖”,圖乙為“冰川冰
床地形圖”。據(jù)此完成13?15題。
98°16'30"E98°17'00"E98°17'30"E
N
b
E
&
E
。8
m
N
b
0
8、
E
O
8
E
圖甲
98°16'30"E98°17'00"E98°17'30"E
N
b
E
M
E
。8
m
N
J
O
M
E
。8
m
圖乙
13.下列地點中,冰川冰面海拔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4.該冰川()
A.厚度自中間向邊緣逐漸增厚
B.冰磺物主要分布在冰川南緣
C.滑動方向為自東北向西南
D.冰床東南部受到的冰蝕作用較小
15.冰川消退后期,最易形成湖泊的地點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答案13.B14.DI5.C
解析第13題,讀圖甲可知,冰川厚度呈自邊緣向中間逐漸增厚的趨勢;讀圖乙可知,該冰
川整體地勢是自東南向西北遞減。②處海拔較高,且位于冰川中部,冰層最厚,相對高度大,
故②處冰川冰面海拔最高,B正確。第14題,讀圖可知,該冰川厚度自中間向邊緣逐漸變薄,
A錯誤;冰川南緣海拔高,冰硬物少,B錯誤;滑動方向受冰床地形影響,為自東南向西北,
C錯誤;冰床東南部海拔高,受到的冰蝕作用較小,D正確。第15題,結合兩圖可知,丙地
冰川冰床地形為盆地,故冰川消退后期,最易形成湖泊的地點是丙地,C正確。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2講等高線地形圖考點2:等高線地形圖的計算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
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等壓線圖是了解天氣狀況和天氣變化,并進行天氣預報的重要依據(jù)。下圖為某日北美洲
大陸部分地區(qū)海平面等壓線分布示意圖。
(1)分析圖中甲、乙大氣活動中心的形成原因。(4分)
(2)說出該日五大湖區(qū)的天氣特點并作出合理解釋。(4分)
(3)推測丙、丁兩地天氣狀況的相似與不同。(2分)
(4)推測乙地以西的沿海地區(qū)該季節(jié)的氣候特點及其原因。(4分)
答案(1)甲地位于海洋,近海面大氣接受海洋熱量多,氣溫較高,能夠維持氣流的垂直上升,
形成低壓;乙地位于大陸,所處海拔較高,受海洋調節(jié)作用小,氣溫低,空氣冷卻收縮下沉,
近地面形成高壓。
(2)雨雪天氣,風力較大。該日五大湖區(qū)在氣旋控制下,氣流上升,遇冷凝結,成云致雨雪;
五大湖區(qū)等壓線密集,風力較大。
(3)相似:晴朗天氣。不同:丙地氣溫偏低,丁地氣溫偏高。
(4)溫和多雨。主要受來自太平洋的西風影響,西風在登陸之前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增溫增濕作
用,溫暖濕潤;登陸后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第1部分第3章大氣的運動第2講常見天氣系統(tǒng)
考點2:低氣壓(氣旋)與高氣壓(反氣旋)
題點4:等壓線圖的判讀
17.(2023?江蘇蘇州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河口三角洲是河流與潮流共同作用的結果,地轉偏向力在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和演變過程
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長江三角洲的研究發(fā)現(xiàn),長江從上游帶來的泥沙,首先在喇叭形
的海灣形成水下淺灘,然后在漲潮潮流作用下切割水下淺灘,并在漲潮潮流與落潮潮流的影
響下逐漸形成長江北支流和長江南支流,崇明島等河口島嶼在此作用下不斷生長和擴大,并
形成長江三角洲I。據(jù)推測,在沒有人為的干預下,隨著北支流不斷增長,崇明島將從西北部(北
支流入口處)向東逐漸與北岸連接。下圖示意崇明島的地理位置。
(1)描述崇明島的形成過程。(4分)
(2)分析沒有人為干預下崇明島將與北岸連接的原因。(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阜寧建筑安全管理制度
- 全托管學生管理制度
- 食堂衛(wèi)生管理管理制度
- 防汛減災工作總結
- 集體宿舍做飯管理制度
- 隔熱膜行業(yè)發(fā)展趨勢與市場前景深度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國網(wǎng)絡終端設備外殼行業(yè)發(fā)展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細菌內毒素測定儀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紡織面料壓花輥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考慮碳排放與回收路徑長度差的兩級回收路徑優(yōu)化研究
- Unit1-3短語與句子英語七年級下冊
- 高考一輪復習: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課件 2025屆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 四年級希望杯歷年數(shù)學競賽試題與答案1-13屆+奧數(shù)分類專項練習集等
- 愛嬰醫(yī)院母乳喂養(yǎng)知識培訓
- 低鈉鹽在高血壓防控中的意義
- 二年級應用題800題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應用題人教版九篇
- 皮炎護理查房
- 危險廢物培訓知識
- 博物館與展覽策劃作業(yè)指導書
- 漁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國際合作-洞察分析
- 銀行支行裝修項目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