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閬中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檢測語文試題_第1頁
四川省南充市閬中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檢測語文試題_第2頁
四川省南充市閬中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檢測語文試題_第3頁
四川省南充市閬中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檢測語文試題_第4頁
四川省南充市閬中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檢測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閬中中學校2024年秋高2024級期中學習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滿分:150分時間:150分鐘)一、現(xiàn)代文閱讀(33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在談論昌耀的詩歌之前,我翻閱了網(wǎng)頁上可以查找到的關于昌耀先生的評論,有各大博士論文、昌耀先生的追捧者的文章等等,大多給他一個悲情詩人的稱號。我覺得他們絲毫不懂昌耀先生。恰恰相反,他是一個那么熱愛生命的人,不然面對父親、母親以及其他人的離世,要不然面對誤讀的誣陷,要不然面對兩手空空無一物的家庭,以及家庭的煩惱、無回應的愛情,渴望生活而一再受挫的昌耀先生,早不知道要被殺死多少回,但他依然在不停向上。上帝是公平的,給了他梵高式的磨難,也給了他流芳百世的桂冠。上天安排他來完成他應造就的詩歌使命。詩歌的句子不是與生俱來的,句子和詞語,是依托在詩人敏感的情懷和敏銳的洞悉之中的。如果沒有這些經(jīng)歷,在一次次打擊中崛起,一次次忍受孤寂與他人的不解,那么誰能獲得這些厚重的句子和詞語呢?技法固然重要,但形式與內(nèi)容是并重的,縱使有再高超的技巧,而內(nèi)心是草包,也不過是炫技而已,那樣的詩句,機器人就可以造就了,但那根本不是承載靈魂的藝術。昌耀先生的詩,大多都是充滿隱喻的,他吝嗇詞語,也吝嗇著詞語的修辭藝術,字里行間無不體現(xiàn)了他這樣的想法。他大部分的詩也在修改后面世,詩的裁剪的程度是一個正常人都不舍得的,但他又堅持著自己的觀點繼續(xù)著。他的不分行的詩歌,其設想的走向又被如今大多被認為是“先鋒”的詩人書寫著。要讀明白昌耀先生的詩,不能單從字面上去解讀,更需要讀上一讀大西北的文化背景,中國1930年代以來的歷史進程。昌耀先生不只是在寫詩,他是在用生命記錄著每一段經(jīng)歷。(摘編自若小曼《淺談詩人昌耀及其<斯人>》)材料二:我們在讀昌耀的詩集時,會發(fā)覺其選入的詩歌與網(wǎng)上的通行版本有些差異。作為研究昌耀的專家,燎原當然更早注意到了這個現(xiàn)象:“但當涉及到如何看待昌耀早期的詩作——亦即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詩作時,我們可以通過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收入昌耀詩集中的很多早期詩作,都并非當年的原貌,而存在著1979年之后不同程度的改寫。”昌耀對其早期創(chuàng)作的“重寫”,已構成一個不容忽視、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的現(xiàn)象。很多人認為這種改寫“帶有根本性,涉及語言風格、修辭手段乃至價值觀的調(diào)整”。在我看來,昌耀對于自己早期作品的否定和徹底改寫,完全體現(xiàn)了他對詩歌標準新的認定,也體現(xiàn)了他重寫自己一生的意志和決心。他要以他成熟期所確立的“尺度”來嚴格考量自己。不僅是重寫舊作,他還要讓那個一直帶在他身上的年輕苦役犯重新出來說話,這就是詩集中那些落款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實則明顯寫于80年代、并且“屬于80年代”的一些作品。如果說這是一個一生都在尋求“救贖”的詩人,那么重寫舊作就是他自我救贖的一種方式。他要留下一個他自己可以接受、也可以面向未來的一生??v然這給人們的研究帶來了很大的難題,但這就是昌耀。他最終要奉獻的,是一部他用全部生命鑄就的“命運之書”,而非一部面目混亂、良莠不齊的全集或選集。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上,昌耀最重要和獨特的,在我看來,是形成了一種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學追求相稱的文體,這種孤絕超拔、沉雄遒勁、具有“新古典”性質(zhì)和青銅般色調(diào)的文體,我們可以稱之為“昌耀體”。正是這種“昌耀體”使他的詩歌成為一種強有力的語言存在。這種“昌耀體”當然不限于一般意義上的個人風格,而是和昌耀的精神人格、美學追求和創(chuàng)作實踐(包括對早期的重寫)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它不僅有著它獨具的詞匯學、修辭運作方式、意象系統(tǒng),還有著它統(tǒng)攝性的精神風骨。更重要的,是有著足夠的語言作品作為支撐。他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全部創(chuàng)作,把這一切提升到可以從多種角度進行探討和研究的高度?!安w”的顯著標志,正如人們看到的,首先來自昌耀高度自覺地與漢語言古典傳統(tǒng)的接通,由此給我們的“新詩”帶來了漢語本身的血質(zhì)、底蘊、調(diào)性和文白之間的語言張力,帶來了一個“文明之子”才具有的那種崇高感、歷史感和文脈貫通之感,也形成了他那時而蒼勁姿縱、時而雍容華貴、時而高峻幽秘的文體風格。詩論家胡亮也曾這樣精彩地描述過他對昌耀的語言文體的印象:“他大量啟用古字古詞,粗糲,嶙峋,滯澀,猙獰,驚悚,硬語盤空,而又能透出個人的呼吸和血肉。如此講究到極致,精雕細刻,窮物盡相,甚至連每個小局部都會有生動的樂感和畫面感?!保ㄕ幾酝跫倚隆墩摬姼璧摹爸貙憽爆F(xiàn)象及“昌耀體”》)材料三:在新詩如何用漢語發(fā)聲的問題上,昌耀給我們作了示范。他不僅在語言上有滯澀的古語化傾向,漢語氣質(zhì)純正,更主要的是,他憑一己之力,為漢語詩歌開辟了另一條路:用生命與腳下的土地建立起血脈聯(lián)系。從土地的苦難生存直覺中滴出來的詩,必然是帶著體溫的詩,有生命痛感的詩,才能揭示自己和這片土地存在的真相。這樣的詩,發(fā)出的必然是純正漢語的聲音。昌耀固守青海高原,在生命與腳下土地之間建立的語法關系,打通了漢語詩歌本土性與現(xiàn)代性之間的任督二脈。廣袤的青海高原,因為有了釘子一樣的詩人昌耀,將生命和語言持續(xù)有力地注入,已經(jīng)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成為中國西部最有詩性意義的場域。(摘編自譚克修《重建生命和土地之間的語法關系》)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昌耀是一位熱愛生命、有美學追求的詩人,他憑著敏感的情懷和敏銳的洞悉,在詩歌界達到了同梵高之于繪畫領域的地位。B.昌耀重返詩壇后,以他成熟期的風格與“尺度”,對其早期作品進行了大幅度重寫,但并未使其早期創(chuàng)作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C.“昌耀體”是一種具有“新古典”性質(zhì)和青銅般色調(diào)的文體,其含義等同于材料一中“厚重的句子和詞語”。D.材料三認為昌耀在語言上有滯澀的古語化傾向,發(fā)出了純正漢語的聲音,同時建立了生命與腳下土地之間的語法關系。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昌耀被很多人冠以“悲情詩人”的稱號,是因為那些寫評論的博士與追捧者沒有真正地讀懂他。B.昌耀十分重視對自己早期作品的修改與裁剪,他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創(chuàng)作的詩皆在修改后才面世。C.昌耀先生的詩大多都是充滿隱喻的,是與其生活經(jīng)歷、歷史進程以及當時的文化背景密切相關的。D.“昌耀體”不僅是昌耀創(chuàng)作的一種文體風格,更與其精神人格、美學追求和創(chuàng)作實踐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3.下列昌耀的詩句中,不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A.“我從空氣攝取養(yǎng)料/經(jīng)由陽光提取鈣質(zhì)/我的須髭如同箭毛/而我的愛情卻如夜色一樣羞澀”(《良宵》)B.“是/在善惡的角力中/愛的繁衍與生殖/比死亡的戕殘更古老/更勇武百倍”(《慈航》)C.“大吼一聲/對我們紅色的生活/作一次驚愕的注視/而后/和我們一同歡呼”(《群山》)D.“斜掃過這金屬般凝固的鑄體/消失于遠方巖表的返照/遁去如騎士/極其凝重而又玄奧高古”(《踏著蝕洞斑駁的巖原》)4.材料二在論證思路和論證方法上各有什么特點?請簡要說明。5.昌耀先生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敬鸢浮?.D2.B3.C4.①論證思路: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引論—本論—結論);②論證方法:引用論證、比喻論證等5.①充滿隱喻,吝嗇詞語及其修辭藝術,早年的創(chuàng)作大多在修改后才面世。②體現(xiàn)了其用生命記錄著每一段經(jīng)歷以及其成熟期對詩歌標準新的認定。③文體風格孤絕超拔、沉雄遒勁、具有“新古典”性質(zhì)和青銅般色調(diào)(時而蒼勁姿縱、時而雍容華貴、時而高峻幽秘)。④古語化傾向,漢語氣質(zhì)純正,用生命與腳下的土地建立起血脈聯(lián)系。⑤來源于土地的苦難生存直覺,揭示了其和這片土地存在的真相?!窘馕觥俊緦дZ】這三篇材料共同探討了詩人昌耀及其詩歌藝術。材料一聚焦于昌耀的生活歷練和對生命的熱愛,揭示了他的詩句是受到經(jīng)歷洗禮后的深刻表達。材料二則分析了昌耀重寫早期作品的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其對詩歌標準的重新認定與精神救贖的追求。材料三強調(diào)昌耀在語言上的古語化傾向及其如何通過生命與土地的共鳴,為漢語詩歌開辟新路徑。整體來看,這些探討彰顯了昌耀詩歌的獨特風格和深厚的文化意義。【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在詩歌界達到了同梵高之于繪畫領域的地位”說法錯誤,原文表述為“給了他梵高式的磨難”,選項無中生有。B.“但并未使其早期創(chuàng)作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說法錯誤,原文表述為“帶有根本性”“否定和徹底改寫”,可見使早期作品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C.“其含義等同于”錯誤,兩者含義顯然不同,“厚重的句子和詞語”來自“詩人敏感的情懷和敏銳的洞悉”,強調(diào)內(nèi)容;“昌耀體”是指“孤絕超拔、沉雄遒勁”,強調(diào)形式。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判斷推理的能力。B.“皆在修改后才面世”說法錯誤,原文表述為“大部分”“很多早期詩作”,選項擴大了范圍。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項“須髭”、B項“戕殘”、D項“金屬般凝固的鑄體”“遁去”“玄奧高古”可以作為論據(jù)論證材料二中的“孤絕超拔、沉雄遒勁、具有‘新古典’性質(zhì)和青銅般色調(diào)的文體”、“蒼勁姿縱、時而雍容華貴、時而高峻幽秘的文體風格”。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證思路和論證方法的能力。①在論證思路方面,材料二,“我們在讀昌耀的詩集時,會發(fā)覺其選入的詩歌與網(wǎng)上的通行版本有些差異”,先提出問題“昌耀的詩集與網(wǎng)上的通行版本有些差異”;接著分析產(chǎn)生這種差異原因是“他要以他成熟期所確立的‘尺度’來嚴格考量自己”“重寫舊作就是他自我救贖的一種方式”;最后指出昌耀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上,最重要和獨特的是“形成了一種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學追求相稱的‘昌耀體’”。作者在行文安排上邏輯嚴密,結構清晰。②在論證方法方面,運用了引用論證、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例如,在論證昌耀體特征的時候引用詩論家胡亮的話,使論證更有說服力;在概括昌耀的文體特征的時候把他的文體特征比作青銅般的色調(diào),直觀形象?!?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結合“昌耀先生的詩,大多都是充滿隱喻的,他吝嗇詞語,也吝嗇著詞語的修辭藝術,字里行間無不體現(xiàn)了他這樣的想法。他大部分的詩也在修改后面世”可知,他的詩充滿隱喻,吝嗇詞語及其修辭藝術,早年的創(chuàng)作大多在修改后才面世;②結合“昌耀先生不只是在寫詩,他是在用生命記錄著每一段經(jīng)歷”可知,他的詩體現(xiàn)了其用生命記錄著每一段經(jīng)歷以及其成熟期對詩歌標準新的認定;③結合“在我看來,是形成了一種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學追求相稱的文體,這種孤絕超拔、沉雄遒勁、具有‘新古典’性質(zhì)和青銅般色調(diào)的文體,我們可以稱之為‘昌耀體’”可知,他的詩文體風格孤絕超拔、沉雄遒勁、具有“新古典”性質(zhì)和青銅般色調(diào)(或時而蒼勁姿縱、時而雍容華貴、時而高峻幽秘);④結合“在語言上有滯澀的古語化傾向,漢語氣質(zhì)純正”“憑一己之力,為漢語詩歌開辟了另一條路:用生命與腳下的土地建立起血脈聯(lián)系”可知,古語化傾向,漢語氣質(zhì)純正,用生命與腳下的土地建立起血脈聯(lián)系。⑤結合“從土地的苦難生存直覺中滴出來的詩,必然是帶著體溫的詩,有生命痛感的詩,才能揭示自己和這片土地存在的真相”可知,他的詩源于土地的苦難生存直覺,揭示了其和這片土地存在的真相。(二)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肩膀王愿堅西天,一抹晚霞正在消退;遠處丘陵的后面,淡淡的霧氣慢慢地升騰起來。通訊員小秦望著前面茫茫的草地,皺起了眉頭。現(xiàn)在,整個草地空蕩蕩的,看不見火光,聽不見人聲。他摸著肩上的扁擔,愁煩地想:“要不是它,也許早就趕上隊伍了?!彼p輕地嘆了口氣,把扁擔換了個肩,又吃力地向前走去。這副擔子,是兩個鐘頭以前落到他的肩上的。還是剛過正午不久,一陣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讓他在離隊處理傷口返回時走錯了方向。當他頂風冒雨在爛泥里奔跑的時候,猛地撞到了這副擔子上。這是兩個不大的木箱,被棕繩緊緊地捆在一根小竹扁擔上,里面裝著不多的藥品、紗布和幾件醫(yī)療器械。就在擔子前一米多遠的泥塘里,它的主人——一位中年紅軍戰(zhàn)士犧牲了,小秦摘下他那頂小小的八角軍帽,默默地注視著這位沒走完長征道路的烈士,含著眼淚,挑起了這副擔子。起初,這一切是那么簡單:擔子,是戰(zhàn)友留下的革命財產(chǎn),必須挑上它。因此,他堅信:他一定能挑著它趕上隊伍,走到宿營地。但是,當他走了兩個小時以后發(fā)現(xiàn),堅持下去越來越困難了。再加上寒冷和饑餓一齊襲來,他頭暈得天旋地轉,渾身一點兒勁也沒有了。就在這時,他腳下被草根一絆,猛然摔倒了。他歪坐在地上,望著眼前的水草、矮樹和那對木箱,心想:“不行了,我是挑不動啦!就在這里歇一會兒。只一會兒……不要緊的,反正后面還有部隊,反正……”這么一想,他覺得渾身的骨頭架子都散了,那抓著扁擔的手一松,倒了下去。朦朧間,聽見有人在說話。小秦用力睜開了眼睛,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一個人的懷里躺著呢。他仰臉望去,只見這位同志已經(jīng)不年輕了。一張飽經(jīng)風霜的臉,寬闊的額角上刻著幾條深深的紋路。尤其吸引他的,是那兩道平直的一字眉下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靶蚜?!”那同志微微一笑,那雙眼睛更溫和、更慈祥了。他向旁邊的戰(zhàn)士問道:“做好了沒有?”“好了?!币粋€背著駁殼槍的戰(zhàn)士端著一個小搪瓷碗走過來。那位老同志接過碗,放在嘴邊試了試,又輕輕地吹了吹,然后慢慢送到小秦嘴邊。碗里,是加上青稞面粉煮的野菜湯。小秦吃著卻是那樣香甜??粗峭袒⒀实臉幼樱俏焕贤居H切地問道:“小鬼,你怎么掉隊啦?”小秦吃著菜湯,簡要地把事情的經(jīng)過說了說?!皩Γ鞘且粋€好戰(zhàn)士??!”老同志深情地點了點頭,“小鬼,你也是個好同志。看!你接過來,又把它挑了那么遠?!钡玫搅死贤镜目洫劊∏夭缓靡馑嫉匦α诵??!翱墒?,”老同志親切地摸著小秦的臂膀,又問了,“你為什么不繼續(xù)往前走了呢?”“我,我想歇歇?!毙∏靥拱椎卣f?!班?,想歇歇?”老同志指了指木箱,“那么,這東西怎么辦呢?”“這……”小秦覺出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對了,他囁嚅著說,“我一點兒勁也沒有了……”“不!”老同志收斂了笑容,慢慢地搖了搖頭,“你有勁,知道嗎?你有很多很多的勁?!毙∏夭唤獾赝@位老同志。老同志沒再說什么,他把小秦扶著站起來,然后拿出了一架望遠鏡。老同志把望遠鏡拿在手里,調(diào)整了一下距離,然后遞給了他。小秦把鏡子舉在眼前,向著部隊前進的方向望去。草地頓時變得清晰起來,就在夜幕垂下的天際,現(xiàn)出了點點火光。他高興地跳著叫起來:“篝火!”“對,那里就是今天的目的地?!崩贤景岩恢淮笫执钤谛∏丶珙^上,輕聲地說,“篝火后邊是什么地方呢?”小秦仔細地看了半天,搖了搖頭:“我看不見了?!薄翱床灰妴??”老同志笑了,“那里,是草地的邊邊。再往前,是陜北革命根據(jù)地——那里,就是我們明天、后天的目標?!薄瓣儽??”“對,陜北!”老同志深情地重復了一句,“黨中央帶著紅一方面軍,去年就到了那里?,F(xiàn)在,毛主席正等著你,等著我,等著我們大家呢!”他那雙搭在小秦肩頭上的大手按得更重了,“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著我們?nèi)プ霭?!”小秦覺得這些話,像只看不見的大手,在推著他,拉著他,向一個新的天地前進,他放下望遠鏡,激動地望著這位老同志?!靶」恚钠饎艁?,繼續(xù)前進!要知道,將來,革命的將來,屬于你們,也依靠著你們哪!”話,一下子鉆進了這個小紅軍戰(zhàn)士的心,引起了他深沉的思索。就在他想著的工夫,同志們已經(jīng)收拾好行裝,準備上路了。那位老同志彎腰抄起扁擔,放到自己的肩上。他挑著擔子,邁開大步在隊伍前頭走著,那魁梧的身軀和寬闊的肩膀那么結實,那么健壯。仿佛就靠這個堅強的人的帶動,整個隊伍才走向前去。這時候,一個干部模樣的人迎面跑過來,向那位老同志敬了個禮,又朝小秦這邊跑來。小秦不禁向干部問道:“前頭那個挑擔子的同志是誰呀?”“嘿,你這小鬼!”干部笑了,“那是我們的朱總司令??!”“啊,是他?!”小秦怔住了。他連忙拔腿向前跑去,緊緊地抓住了扁擔?!拔艺f你有勁嘛!”朱總司令愛憐地摸了摸小秦的肩膀,把扁擔擱上去,“好,挑著吧!肩膀,挑重擔子的肩膀,就是在前進的路上磨出來的!”小秦挑著擔子,望著朱總司令那健壯的背影,踏著前邊的腳印,大步走著。就在這時,他明白了:這副擔子本來就是屬于他的。現(xiàn)在是他的,將來也是他的。(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寫小秦挑扁擔非常吃力,“嘆了口氣”表現(xiàn)出他擔起扁擔之后的愁煩和后悔之意,但他仍能努力向前走。B.這篇小說和茹志鵑的《百合花》都塑造了小通訊員的形象,他們雖然有所不同,但都有極大的革命熱情。C.小秦吃那碗野菜湯“狼吞虎咽”,吃得非常香甜,這既能表現(xiàn)出此時小秦已經(jīng)饑餓至極,又能夠反映長征路上的艱苦。D.小秦只從望遠鏡里看到了遠方的篝火,并沒有看到草地邊和陜北,但是這三個目的地層層深化了他對革命目標的認識。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段的景物描寫點明故事的時間和天氣狀況,說明了當時環(huán)境的惡劣,也烘托了小秦饑寒交加之下內(nèi)心的憂慮。B.小說運用了多處心理描寫,寫出了小秦從起初的勇挑重擔到后來的不能堅持而松懈,最后重燃斗志的過程。C.小說運用倒敘手法,交代了小秦遇到這對裝著醫(yī)療物資的木箱的經(jīng)過,避免了平鋪直敘,使情節(jié)更加完整。D.小說中人物之間的對話,構成了這個革命故事的重要主體,使故事情節(jié)更加集中,推動了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8.小說以“肩膀”為題,可謂匠心獨運,請結合文本分析其妙處。9.茹志鵑的《百合花》表現(xiàn)了革命戰(zhàn)爭中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具有人情之美,王愿堅的小說也是如此。請結合本篇小說簡要分析?!敬鸢浮?.A7.C8.①意蘊豐富。表面指的是通訊員小秦和朱總司令的肩膀,實際象征擔負起長征和未來革命重任的肩膀。②揭示主題。表明堅強的年輕戰(zhàn)士必將接過長征的重擔,完成未來革命的重任。③凸顯人物。突出表現(xiàn)文中人物勇挑革命重擔的形象。④吸引讀者。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9.①小秦脫帽含淚作別犧牲的紅軍戰(zhàn)士,表現(xiàn)出對戰(zhàn)友去世的痛惜之情。②朱總司令懷抱暈倒的小秦,親自喂他野菜湯,又自己挑起扁擔,表現(xiàn)了革命領袖對戰(zhàn)士的關懷愛護之情。③朱總司令引導小秦重燃革命斗志,表現(xiàn)出革命領袖對戰(zhàn)士的鼓勵和教導之情。④小秦知道了朱總司令的身份后,又勇敢上前把扁擔接了回來,表現(xiàn)出戰(zhàn)士對革命領袖的崇敬愛戴之情?!窘馕觥俊緦дZ】這篇小說通過紅軍長征路上一個小通訊員小秦挑扁擔的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革命斗爭中同事情誼與勇?lián)厝蔚木瘛P≌f以景物描寫烘托劇情,以人物對話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寓意深刻?!凹绨颉弊鳛闃祟},象征著承受重量和責任的力量,點明了革命者忠于使命、勇于擔當?shù)木駜?nèi)核?!?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后悔之意”錯誤。結合“他摸著肩上的扁擔,愁煩地想:‘要不是它,也許早就趕上隊伍了’”可知,他嘆氣是因為沒趕上隊伍而愁煩,沒有后悔之意。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C.“倒敘手法”錯誤。第2段到第4段交代小秦遇到這對裝著醫(yī)療物資的木箱的經(jīng)過是“插敘”。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jié)相關的回憶或故事,用于補充情節(jié)、豐富人物形象。倒敘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開頭,然后再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進行敘述,用于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理解小說標題的內(nèi)涵及作用題目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題:標題是否交代時間、地點、環(huán)境;標題是否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標題是否是小說的線索;標題是否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標題是否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或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轉折;標題是否一語雙關,是否對主題的表現(xiàn)起畫龍點睛的作用。①意蘊豐富。小說以“肩膀”為題,具有多重含義和深刻寓意:首先象征責任和使命:小說中的“肩膀”直接指小秦挑起的扁擔,象征了革命戰(zhàn)士肩負的重大責任和使命。在長征路上,挑起扁擔意味著承繼了前行者的擔子,是對革命精神的傳承。其次展現(xiàn)成長與磨礪:“肩膀”也象征小秦在革命過程中成長與磨礪的具體體現(xiàn)。在與朱總司令的接觸中,小秦從對重擔的無力到重燃斗志,顯示出革命精神在他身上的扎根,他的肩膀變得更為堅強。②揭示主題,結合“老同志深情地重復了一句,‘黨中央帶著紅一方面軍,去年就到了那里?,F(xiàn)在,毛主席正等著你,等著我,等著我們大家呢!’他那雙搭在小秦肩頭上的大手按得更重了,‘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著我們?nèi)プ霭 笨芍飨戎覀兇蠹夷?,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著我們?nèi)プ?,寓意革命事業(yè)的傳承:朱總司令的肩膀是革命領袖堅韌、堅定的象征,他將擔子放在小秦的肩膀上,寓意著革命事業(yè)的薪火相傳,革命的未來依靠青年戰(zhàn)士繼續(xù)前進。③凸顯人物,結合“小秦挑著擔子,望著朱總司令那健壯的背影,踏著前邊的腳印,大步走著。就在這時,他明白了:這副擔子本來就是屬于他的?,F(xiàn)在是他的,將來也是他的”可知,小秦意識到這副擔子本來就是屬于他的,現(xiàn)在是他的,將來也是他的,突出表現(xiàn)文中人物勇挑革命重擔的形象。④吸引讀者。以“肩膀”為題目,會讓讀者想象是什么樣的“肩膀”呢,吸引讀者,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表現(xiàn)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力。①結合“就在擔子前一米多遠的泥塘里,它的主人——一位中年紅軍戰(zhàn)士犧牲了,小秦摘下他那頂小小的八角軍帽,默默地注視著這位沒走完長征道路的烈士,含著眼淚,挑起了這副擔子”可知,小秦摘下他那頂小小的八角軍帽,默默地注視著,含著眼淚挑起了這副擔子。小秦脫帽含淚作別犧牲的紅軍戰(zhàn)士,表現(xiàn)出對戰(zhàn)友去世的痛惜之情。②結合“小秦用力睜開了眼睛,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一個人的懷里躺著呢。他仰臉望去,只見這位同志已經(jīng)不年輕了。一張飽經(jīng)風霜的臉,寬闊的額角上刻著幾條深深的紋路”可知,朱總司令懷抱暈倒的小秦;結合“那位老同志接過碗,放在嘴邊試了試,又輕輕地吹了吹,然后慢慢送到小秦嘴邊。碗里,是加上青稞面粉煮的野菜湯。小秦吃著卻是那樣香甜”可知,朱總司令親自喂他野菜湯;結合“那位老同志彎腰抄起扁擔,放到自己的肩上。他挑著擔子,邁開大步在隊伍前頭走著,那魁梧的身軀和寬闊的肩膀那么結實,那么健壯”可知,朱總司令自己挑起了扁擔。朱總司令懷抱暈倒的小秦,親自喂他野菜湯,又自己挑起扁擔,表現(xiàn)了革命領袖對戰(zhàn)士的關懷愛護之情。③結合“小鬼,你也是個好同志??矗∧憬舆^來,又把它挑了那么遠”可知,朱總司令夸獎小秦;結合“‘看不見嗎?’老同志笑了,‘那里,是草地的邊邊。再往前,是陜北革命根據(jù)地——那里,就是我們明天、后天的目標’”可知,朱總司令告訴小秦陜北革命根據(jù)地就是我們明天、后天的目標。朱總司令引導小秦重燃革命斗志,表現(xiàn)出革命領袖對戰(zhàn)士的鼓勵和教導之情。④結合“他連忙拔腿向前跑去,緊緊地抓住了扁擔。‘我說你有勁嘛!’朱總司令愛憐地摸了摸小秦的肩膀,把扁擔擱上去,‘好,挑著吧!肩膀,挑重擔子的肩膀,就是在前進的路上磨出來的’”可知,小秦知道了朱總司令的身份后,又勇敢上前把扁擔接了回來,表現(xiàn)出戰(zhàn)士對革命領袖的崇敬愛戴之情。二、古代詩文閱讀(38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至于文義有疑,眾說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取舍于其間。先使一說自為一說,而隨其意之所之,以驗其通塞,則其尤無又理者,不待觀于他說而先自屈矣。復以眾說互相詰難,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則似是而非者,亦將奪于公論而無立矣。大率徐行卻立,處靜觀動,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后其節(jié)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節(jié)選自朱熹《讀書之要》)材料二: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縷。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材料三: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J枪实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節(jié)選自韓愈《師說》)10.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標號涂黑。先其易者【A】而后其節(jié)目【B】如解【C】亂繩【D】有所不通【E】則姑【F】置【G】而徐理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字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則似是而非者”與材料三“如是而已”兩句中“是”字含義不同。B.“跬步”,古代人們稱人行走時,跨出一腳為“跬”,跨出兩腳為“步”。C.“師不必賢于弟子”與“不拘于時”兩句的特殊句式相同。D.古文,文中指先秦兩漢時期的散文,與講求聲韻和諧、辭藻華麗的駢文相對。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提出了讀書應熟讀精思的觀點,熟讀讓語句如出自自己的嘴巴,精思讓文意好像出自自己心里所想,這樣以后可以有所收獲。B.材料一認為,讀書要仔細思考,對于有疑惑的內(nèi)容,一定先要學會用大家的言論互相詰問反駁,否則沒等到和其他學說比較,就已經(jīng)自動屈服,無法讀懂了。C.材料二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學習應該具有的態(tài)度和方法,荀子認為,學習要注重積累,要堅持不懈,還要專心致志。D.材料三作者贊揚李蟠“不拘于時”“能行古道”,以此表明本文的寫作緣由,其更深的用意是倡導古人從師之道,抨擊當時社會師道不興的現(xiàn)象。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至于文義有疑,眾說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取舍于其間。(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14.概括三則材料各自運用的論證方法?!敬鸢浮?0.BDE11.C12.B13.(1)至于那些對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論紛亂錯雜的,就也要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當中取舍。(2)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也沒有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飲泉水,是因為它用心專一。14.①材料一運用了比喻論證。②材料二運用了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③材料三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窘馕觥俊緦дZ】這三篇文言文分別出自朱熹、荀子和韓愈之手,主題集中于學習和師承之道。朱熹強調(diào)讀書需熟讀精思,深入理解;荀子則以比喻手法論述積累與堅持的重要性,強調(diào)用心的專注。韓愈通過孔子言行,闡述師生關系,提倡不拘于貧富或名望而擇師。三者共同勉勵學習者通過正確態(tài)度與方法達到修身的目的,提倡以獨立思考、堅持不懈和不拘一格的精神進行學習?!?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先加工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加工它的關鍵之處;像解開纏亂在一起的繩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暫且放在那兒慢點去處理它?!跋绕湟渍摺焙汀昂笃涔?jié)目”是兩個句意緊密的句子,由“而”連接,中間不斷開,后句賓語“其節(jié)目”后B處斷開;“如”為狀語,“亂繩”作“解”的賓語,句意完整,D處斷開;“有所不通”。動賓結構,句意完整,E處斷開。故選BDE?!?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一詞多義、文言特殊句式及掌握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正確。“是”,正確/此、這樣。句意:好像是對其實是錯的。/如此罷了。B.正確。C.錯誤。狀語后置句,“師不必于弟子賢”/被動句,“于”表被動。句意: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不受時俗的拘束。D.正確。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一定先要學會用大家的言論互相詰問反駁”錯誤。應該是“先使一說自為一說,而隨其意之所之”,而不是先“以眾說互相詰難”。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紛錯”,紛亂錯雜;“遽”,匆忙急促;“取舍于其間”,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其間取舍”。(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蚓無利爪牙,強筋骨”;“黃泉”,地下水;“一”,專一?!?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一運用了比喻論證,如“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后其節(jié)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意思是,像加工堅硬木頭,先加工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加工它的關鍵之處;像解開纏亂在一起的繩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暫且放在那兒慢點去處理它。用“如攻堅木”“如解亂繩”來說明讀書的方法。材料二運用了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如以“積土”“積水”為喻,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得出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以“不積跬步”“不積小流”為喻,從反面闡述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闡述學習要積累。以“騏驥”“駑馬”為喻,同時形成對比,得出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以“鍥而不舍”“鍥而舍之”為喻,同時兩相對照,闡述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闡述做到積累還要專一。材料三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以孔子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視師道事跡,進一步闡明從師的必要性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引用孔子“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钡拿?,說明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舉孔子為例加以論述,因為孔子在人們心目中是至圣先師,舉孔子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強說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結論,這個結論顯然是正確的。參考譯文:材料一:凡是讀書必須先要熟讀,讓里面的話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進一步就仔細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對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論紛亂錯雜的,就也要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當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單獨列為一說,順著文章的思路去想,來驗證它思路的通暢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別沒有明顯含義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學說相比較道理就已經(jīng)自動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論互相詰問反駁,然后尋求它的道理的穩(wěn)妥,來考證它的正確或錯誤,好像是對其實是錯的,也將被公眾承認的說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況下慢慢地停下來看,處理靜止狀態(tài)觀察動態(tài)的,像加工堅硬的木頭,先加工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加工它的關鍵之處;像解開纏亂在一起的繩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暫且放在那兒慢點去處理它。材料二: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從這里興起;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從這兒產(chǎn)生;積累善行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連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材料三: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鬃诱f:“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币虼藢W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超過學生,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不受時俗的拘束,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行行重行行(漢)佚名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①。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②勿復道,努力加餐飯。[注釋]①越鳥:南方的鳥。②棄捐:拋棄,丟開。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開篇連用四個“行”字,以疊詞手法感嘆遠行的路途漫長,距離遙遠。B.詩人以“胡馬”和“越鳥”比興,表達出對遠行之人早日歸家的殷切期望。C.“衣帶”一句寫思念成疾日漸消瘦,與詩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異曲同工。D.詩末主人公從悲吟中醒悟,表示不愿受相思之苦,將拋棄對方,自己保重。16.(1)詩中的通假字是:______。(2)“越鳥巢南枝”中“巢”的活用類型是:__________。17.本詩“歲月忽已晚”一句和曹操《短歌行》中的“去日苦多”都抒發(fā)了人生短暫的慨嘆,但引發(fā)慨嘆的具體原因卻不相同,請簡要賞析。【答案】15.D16.①.反②.名詞作動詞17.①本詩主人公因未能團聚而嘆人生短暫。與游子“各在天一涯”,離別日久、相聚日少,不覺時光飛逝年華老去,就算往后相聚,日子也所剩無幾。②曹操因霸業(yè)未成而嘆人生短暫。他滿懷雄心壯志,無奈賢才難得、年華易逝,“天下歸心”的愿望不知何時才能實現(xiàn),因此“憂從中來”?!窘馕觥俊緦дZ】這首詩通過描繪離別后在遙遠的道路上難以相見的思念,傳達了深刻的離愁別緒。詩中通過自然景物如“胡馬”、“越鳥”象征離鄉(xiāng)之苦,浮云蔽日則增強了思鄉(xiāng)的悲涼情緒。最后一句勸慰雖字面上鼓勵加餐,卻隱含難掩的無奈與思念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質(zhì)樸而動人。【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D.“將拋棄對方,自己保重”說法錯誤。詩歌末句“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意為還有很多相思之言都不再說了,只愿各自保重切莫受饑挨餓?!皸壘琛币鉃椤皰仐?,丟開”,“道”是“說”的意思,主人公在詩末感嘆還有很多話想說,但坐愁相思也是無益,不如努力加餐,各自保重身體,而并非想要拋棄對方。故選D?!?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中的通假字和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1)“游子不顧反”的“反”通“返,意思是他鄉(xiāng)的游子卻并不想返回。(2)“巢”,名詞作動詞,意為“筑巢”。句意為“南鳥北飛筑巢還在南枝頭”?!?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行行重行行》選自《古詩十九首》。全詩通過疊詞、比興等手法的運用,寫戀人離家遠行的時間之久、距離之遠,自己在對對方的無限思念中聊以度日,在這樣的思念中“衣帶日已緩”,自己逐漸消瘦憔悴,形容枯槁,青春年華已逝,從而發(fā)出了“歲月忽已晚”的感慨,感嘆人生短暫,與游子“各在天一涯”,相聚不知在何時,就算往后相聚,日子也所剩無幾,因此發(fā)出人生短暫,相聚日少的慨嘆。②《短歌行》主要抒發(fā)詩人曹操想要成就霸業(yè)而目前還未能完成的憂嘆,從字面上來看,?“去日苦多”意味著日子已經(jīng)過去很多,?表達了曹操對光陰易逝的感慨,這種感嘆是源于曹操對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雄心的渴望,?以及在奮斗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失敗,?讓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時間的緊迫和生命的有限。??曹操深知,?要實現(xiàn)他的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需要得到有才能的人的支持和幫助。?因此,?他希望通過這首詩表達出對賢才的渴求,?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助他一臂之力,?共同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但“天下歸心”的愿望不知何時才能實現(xiàn),因此“憂從中來”。(三)名篇名句默寫(9分)18.請在橫線上填寫適當?shù)木渥?。?)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把賢才比作光照宇內(nèi)、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慕。(2)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采用對仗句式,連用兩個比喻,表達詩人對官場的厭倦以及對自由的向往。(3)荀子《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人與人之間天性沒有差別,借助外物尤顯重要。(4)韓愈《師說》中交代老師的職責是:“____________?!保?)古詩詞中含有“海”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明明如月②.何時可掇③.羈鳥戀舊林④.池魚思故淵⑤.君子生非異也⑥.善假于物也⑦.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⑧.山不厭高⑨.海不厭深(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掇、羈、淵、受、碣、滄、涯、瀚、闌干、凝。三、語言文字運用(19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在抗日戰(zhàn)爭的連天烽火中,我曾()九渡黃河。隆冬寒天,冰川崩裂,步履其上,如臨深淵,其峻,其險,令人神魂驚悚;而當初夏,山洪激發(fā),奔騰澎湃,黃河之水天上來,飛流直下千萬里,其神魄,其氣韻,頓使我心胸為之開闊,禁不住仰天長嘯。你,母親的河流,??!中華民族的發(fā)祥之地:浩浩然,茫茫然,滂滂然,沛沛然!曾記得,在黃土高原之上、延安鳳凰山下,那()的小屋里,那燭光閃爍之中,毛主席親自分派我深入華北敵后。革命導師大氣磅礴、奮筆直書的情景,至今想起,猶歷歷在目。接受任務后,我乘著皮筏,穿越滔滔波浪,強渡黃河。那一刻,我恍然悟到,毛主席的神魄,正是黃河的神魄。出發(fā)途中與完成任務后歸來,我直觀地感覺到了毛主席()、縱橫捭闔的從容瀟灑和制定游擊戰(zhàn)、確立持久戰(zhàn)的深思熟慮。斗轉星移,天翻地覆。一唱雄雞天下白。黃河()是母親河,千秋萬載,不改其志。危難時,她發(fā)出怒吼,振聾發(fā)聵。太平時,她波翻浪舞,一路歡歌。19.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畫橫線句子中的“是”,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這個秘密我是絕對不會告訴你的。 B.是個有良知的人都會像我這么做的。C.教室講桌上的那本語文書是我的。 D.“學習,永遠不晚?!备郀柣缡钦f。20.依次填入文中括號處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茿.櫛風沐雨寂靜未雨綢繆宛然 B.櫛風沐雨幽靜運籌帷幄依然C.篳路藍縷幽靜未雨綢繆宛然 D.篳路藍縷寂靜運籌帷幄依然2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可以改寫成:“啊!中華民族浩蕩茫然、滂沱豐沛的發(fā)祥地!”從意思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答案】19.C20.B21.①疊詞。原句用“浩浩”“茫?!变桎琛薄芭媾妗边@些疊詞突出黃河流域面積大、河水渾濁、水量豐沛的特點。情感飽滿真摯。②排比。有力突出黃河的氣勢磅礴,呈現(xiàn)如詩歌般的韻律美,傳情達意酣暢淋漓。③短句。洋溢著對黃河母親的熱愛,語言簡潔明快,節(jié)奏感強,增強了感染力。④倒裝。原句把四個定語后置,強調(diào)突出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發(fā)祥地的氣勢?!窘馕觥俊?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語境義的能力。文中畫線句子的“是”的用法是動詞,表判斷。A.與“的”字配合使用,起強調(diào)的作用。B.用在句首,加重語氣。C.動詞,表判斷。D.代詞,這樣。故選C?!?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第一處,“櫛風沐雨”形容人經(jīng)常在外面不顧風雨地辛苦奔波?!昂`路藍縷”形容創(chuàng)業(yè)的艱苦。這里沒有提到創(chuàng)業(yè),是指戰(zhàn)爭年代在外奔波,應選“櫛風沐雨”。第二處,“幽靜”強調(diào)的是環(huán)境的寧靜、隱蔽,很少有人來往。而“寂靜”強調(diào)的是無聲的環(huán)境,沒有人也沒有聲音?!坝撵o”更符合“小屋”的語境。第三處,“運籌帷幄”是在軍帳內(nèi)對軍略做全面計劃,常指在后方?jīng)Q定作戰(zhàn)方案?!拔从昃I繆”的意思是在事情還沒發(fā)生的時候就做好打算。從上文看,語境是“出發(fā)途中與完成任務后歸來”,所以不能用“未雨綢繆”,應選“運籌帷幄”。第四處,“依然”是照往常、依舊的意思,“宛然”是仿佛、很像的意思。從下上文的“斗轉星移”和下文的“不改其志”可知應該用“依然”。故選B?!?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①原句“浩浩然,茫茫然,滂滂然,沛沛然”連用四個疊詞,突出黃河流域面積大、河水渾濁、水量豐沛的特點。疊詞的使用使語言音韻和諧,情感充沛。改句“浩蕩茫然、滂沱豐沛”用詞一般,缺少韻律美。②原句“浩浩然,茫茫然,滂滂然,沛沛然”“……然”四個句式連用,構成排比句,句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烈,增強了語勢,內(nèi)容上突出了黃河的磅礴氣勢。改句采用單句表述,缺少形式美。③原句“浩浩然,茫茫然,滂滂然,沛沛然”都是三字句,形式上采用短句,簡潔明快,感染力強,有利于抒發(fā)對黃河母親的熱愛之情。改句是長句,沒有原句簡潔。④原句“浩浩然,茫茫然,滂滂然,沛沛然”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之地”即黃河的定語,應該修飾黃河,此處后置,構成倒裝句式,強調(diào)了黃河的特點,凸顯了黃河的氣勢。改句是主謂句,沒有強調(diào)突出。(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建安是一個解放的時代,①,這艱苦由于這時代是出現(xiàn)在一個兵荒馬亂的廢墟之上的,這艱苦又由于這時代還缺少一種保證這個解放的有效的經(jīng)驗,因為一切都似乎是草創(chuàng)的。一種荒涼高亢的歌聲——“驚風飄白日”“高臺多悲風”,就是建安風骨的基調(diào)。而盛唐時代是出現(xiàn)在百年來不斷上升的和平繁榮的發(fā)展中,是有了幾百年來成熟了的封建社會中民主斗爭的方式,它是一個進展得較為順利的解放中的時代,一種春風得意一瀉千里的展望。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黃河之水天上來”“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這就是盛唐氣象與建安風骨,同為解放的歌聲,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當然,為保證并發(fā)展這一解放的高潮,就得不斷地斗爭,就不得不有能禁得起艱苦考驗的風骨,建安風骨因此是具備在盛唐氣象之中的,也是盛唐氣象的骨干。②,盛唐氣象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這就是為什么陳子昂高倡風骨在詩歌史上具有那么重大的意義,也就是李白之所以贊美“建安風骨”的根據(jù)。③,還有豐實的肌肉,而豐實的肌肉也就更為有力地說明了這個“骨”。22.下列各句中,與畫波浪線處的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這些高聳的樹望久了,自己的靈魂有些擔當不起,感到悚然?!?,這種樹本來是異鄉(xiāng)的,移植到這里來并不久。B.“二哥——二哥——”,張飛在閬中聽說關羽被殺的噩耗,悲痛萬分,日夜呼號,誓要為兄報仇。C.閬中人落下閎制定了一部重要歷法——《太初歷》,以孟春正月為歲首。從此,春節(jié)被正式確定下來。D.毛澤東同志對中國革命發(fā)展趨勢做了深刻總結:“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再斗爭,直至勝利——這就是人民的邏輯。”23.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答案】22.C23.①(但)也是一個艱苦的時代②(如果)沒有這個骨干③盛唐氣象不止(不僅)有“骨”【解析】【2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材料畫波浪線處的破折號表解釋說明。A.表轉折;B.表聲音的延長;C.表解釋說明;D.表總結上文。故選C。【2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①下文圍繞“這艱苦”論述,可見建安時代也是一個艱苦的時代,應填:(但)也是一個艱苦的時代。②前文說建安風骨“也是盛唐氣象的骨干”,后文“盛唐氣象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強調(diào)這個骨干的重要意義,且應是從反面表假設,應填:(如果)沒有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