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小學(xué)文言文
1、嫦娥奔月
作者:淮南子
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之奔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蛛,
而為月精。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蛛.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
斫之,樹創(chuàng)隨和.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xué)仙有過,摘令伐木。
注釋
斫:zhuo,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
翻譯
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藥,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飛
往月宮嫦娥于是就住在月宮之中,變成了蟾躲就是傳說中的月精故老
的傳說中月亮上有顆桂樹,還有蟾蛛。因此有一本記錄異事的書上說:”
月亮上有顆桂樹非常高,樹下有個人不停的砍砍,可是樹被砍開之后馬
上就愈合了,砍樹的人叫做吳剛,是西河人,在學(xué)仙道的時候犯了過錯,
就罰他砍伐桂樹。
2、精衛(wèi)填海
作者:《山海經(jīng)》
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
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音同“笑”)。是炎帝之少
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
以埋(音同“音”)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一一《山海經(jīng)》
注釋
1、曰:叫作
2、發(fā)鳩之山:古代傳說中的山名
3、拓木:拓樹,桑樹的一種
4、狀:形狀
5、烏:烏鴉
6、文首:頭上有花紋。文,同“紋”,花紋
7、其鳴自它的叫聲是在呼喚自己的名字
8、是: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兒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異義詞
赤足:1.文中指紅色的腳。
2.現(xiàn)代漢語中指光腳。
譯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發(fā)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樹林里有
一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上羽毛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
叫精衛(wèi),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這其實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
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
精衛(wèi)鳥。經(jīng)常叼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濁漳河就發(fā)源
于發(fā)鳩山,向東流去,注入黃河。
3、吳起守信
作者:宋濂
曩(昔)(13)吳起(17)出遇故(9)人,而止(12)之食(10)o
故人日:“諾,期返而食?!逼鹪唬骸按场!惫嗜酥聊海?)不來,
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2)人求(14)故人。故人來,方(3)與之(4)
食。起之不食(19)以俟(5)者,恐(6)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11)
若此,宜其能服(15)三軍歟?欲(18)服三軍,非信(8)不可(7)也!
(16)
解釋
加點字詞
1暮:傍晚
2令:派、使、讓
3方:才
4之:代詞,代“老友”
5俟(si):等待
6恐:恐怕,擔(dān)心
7可:行
8信:信用
9故:舊的,原來的
10食:吃
11信:誠信
12止:留住
13昔:以前
14求:尋找
15服:使-----信服(使動用)
16非信不可乜信:守信,講信用
17.吳起:戰(zhàn)國時期著名軍事家。
18.歟:語氣詞,吧
19.其:他,指吳起
20.宜:應(yīng)該
21.為;堅守
理解
問:《吳起守信》體現(xiàn)了吳起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
答:體現(xiàn)了吳起守信、以身作則、為人講信用、待人誠懇守信的品
質(zhì)。
中心啟發(fā):啟發(fā)我們要為人要講信用,待人誠懇守信。
譯文
從前吳起出去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住他吃飯。老友說:“好。”吳
起說:“我等待您一起吃飯?!崩吓笥训搅税磉€沒有來,吳起不吃飯
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他才和
老朋友一起吃飯。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擔(dān)心自己不用講信
川。他這樣守信,應(yīng)該就是他能使軍隊信服的原因吧。想要使三軍信服,
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4、鄭人買履
作者:淮南子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du6)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
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曲)。”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
(sui)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日:“寧(ning)信度,尢自信也。
注釋
1.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xiàn)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2.欲:將要,想要。
3.者:....的人。(定語后置)
4.先:首先。
5.度(du6):測量。
6.而:連詞,表示承接。
7.置:放置,擱在。
8.之:代詞,代它,此處指量好的尺碼。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攜帶。
14.已:已經(jīng)。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這才。
18.持:拿。
19.度(dCi):量好的尺碼。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罷: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日:說。
25.寧(ning):寧可。
26.無: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詞【讀音】履:10邊音,第三聲
【讀音】度:dud多音字,第二聲
【讀音】寧:ning鼻音,第四聲
【讀音】遂:sul非常用生字,第四聲
譯文
有一個想要買鞋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腳的尺碼,然后把量好的
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帶量好的尺碼。他已經(jīng)挑好
了鞋子,才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庇谑欠祷丶胰ト〕叽a。等
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jīng)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有人問:“為
什么不用你的腳去試試鞋的大小呢?”他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
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評點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
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買不到,成為了笑柄。
而現(xiàn)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可能是不會有的吧?
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書本
出發(fā),不從實際出發(fā);書本上寫到的,他就相信,書本上沒有寫但實際
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書本上的才是真理,沒
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dāng)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5、狼
作者: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yuǎn)。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
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
相向。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又?jǐn)?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
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疑之。乃悟前
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黯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dān)子里面的肉已經(jīng)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
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yuǎn)。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只狼
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后面得
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jīng)扔完了。
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v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
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
的)。屠夫于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lián)幽闷鹜赖?。兩只?/p>
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
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zhuǎn)身看見柴草
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鉆洞進(jìn)去,來攻擊屠夫
的后面。身子已經(jīng)鉆進(jìn)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后面
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
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
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字詞
1.詞性活用現(xiàn)象: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3.一詞多義: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敵攻擊,恐前后受其敵。敵方,蓋以誘敵。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敵。向前,狼不敢前。
4.虛詞的用法:
(1)之
代詞,它,指狼又?jǐn)?shù)刀斃之。助詞,的,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助詞,調(diào)整音節(jié),不譯,久之。助詞,位于主謂之間,不譯而兩狼之并
驅(qū)如故。
(2)以
介詞,把投以骨。介詞,用以刀劈狼首。
連詞,來意將遂人以攻其后也。連詞,用來蓋以誘敵。
(3)“其”的含義
①恐前后受其敵。(指狼)。②場主積薪其中。(指打麥場)。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戶)。③屠自后斷其股。(指狼)。
5.常用字詞:
懼:恐懼。從:跟隨。故:原來(一樣)。驅(qū);追趕。窘:困窘???
恐怕。顧:看到。瞑:閉眼。暴:突然。斃:殺死。股:大腿。寐:
睡覺。黠:狡猾。
6、兩小兒辯日
作者:列御寇
原文: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yuǎn)也?!?/p>
一兒以日初出遠(yuǎn),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u),此不為遠(yuǎn)
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日:“日初出滄(cd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
熱而遠(yuǎn)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①為汝(6)多知(此處念“智”)乎?”
詞語解釋
(1)游:游學(xué),游歷。
(2)辯斗:辯論,爭論。
(3)故:原因,緣故。
(4)以:以為,認(rèn)為。
(5)去:離。
(6)日中:中午。
(7)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8)及:到了。
(9)則:就。
(10)盤盂:過去吃飯的碗,盤子。盤:圓的盤子,盂:一種裝
酒食的敞口器具。
(11)為:是。
(12)滄滄涼涼:清涼而略帶寒意。
(13)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4)決:裁決,判斷。
(15)孰:誰,哪個。
(16)汝:你。
譯文
孔子到東方游學(xué),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
因。
有一個小孩兒說:,,我認(rèn)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
離人遠(yuǎn)?!?/p>
另一個小孩兒則認(rèn)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yuǎn),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有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
小得像一個盤溢,這不是遠(yuǎn)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
就像把手伸進(jìn)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yuǎn)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辯R啟示
.宇宙無限大,知識無限多,學(xué)無止境。即使是博學(xué)多聞的孔子也會
有所不知。我們要不斷學(xué)習(xí)。
.認(rèn)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安灰獜姴恢詾橹?。
.認(rèn)識事物從不同角度出發(fā)考慮,會有不一樣的結(jié)果。
.多聽聽身邊孩子們的聲音,也許能有所長進(jìn)。
.知識是不分年齡,不分界限的C
我們在平常闡明自己道理時也該像兩小兒一樣有根有據(jù),用道理
說明問題。
中心思想
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二要學(xué)習(xí)古人為認(rèn)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
及孔子謙虛謹(jǐn)慎,實事求是的科學(xué)態(tài)度,明白了學(xué)無止境的道理。
三片面地看待問題,是得不出結(jié)論的,也告訴我們要用全面的眼
光來看待事物。
科學(xué)解釋
原因根據(jù)小同感覺來說明地血距離太陽的遠(yuǎn)近,并小止確。
《兩小兒辯日》里的一個小孩說因為早晨太陽冷,中午的熱所以
早上遠(yuǎn)中午近另外一個說早上的太陽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
遠(yuǎn)而且事實的觀察的確如此,那么如何解釋?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初升的太陽看上去比中午的大,是因為早晨陽光進(jìn)入大氣層折射
角比較大,我們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太陽的像,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陽大
很多。[原文:看起來早晨的太陽比中午時大些是因為眼睛的錯覺。我們
看白色圖形比看同樣大小的黑色圖形要大些。這在物理學(xué)上叫“光滲作
用”。當(dāng)太陽初升時,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陽顯得明亮,而在
中午時,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對之下,太陽與背襯的亮度差沒有那樣
懸殊,這也是使我們看起來太陽在早晨比中午時大些的原因。]總之,在
早晨和中午太陽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事實上由于中午的太陽輻射過于強烈,用肉眼直接觀察太陽的大
小是不現(xiàn)實的。這可能也是造成了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午的太陽只是一
個明亮的點,而日出日落的太陽是可以觀察到的一個圓形。
還有,中午比早晨時熱,是不是因為中午時太陽離我們比早晨時
離我們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為什么呢?
中午時比早晨熱,是因為中午時太陽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
太陽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陽光直射時,地面和空氣在相同的
時間里、相等的面積內(nèi)接受太陽的輻射熱較早晨太陽光斜射時多,因而
受熱最強。所以中午比早晨時熱。
而實際上,天氣的冷熱主要決定于空氣溫度的高低。影響空氣溫
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陽的輻射強度所決定的,但太陽光熱并不是直接
使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因為空氣直接吸收陽光的熱能只是太陽輻射總
熱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陽輻射熱后,
再通過輻射、對流等傳熱方式向上傳導(dǎo)給空氣,這是使氣溫升高的主要
原因。
總之,每天中午較熱,早晨較冷,并非太陽離我們地面有遠(yuǎn)有近
之故。
在學(xué)習(xí)的時候,可能老師都會說是一樣的距離,但真正的答案卻
有2個:相對論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以一個點為中心,在一個點做對
照。也就是說在文中應(yīng)該有2個中心點,一個就是地球,一個就是兩個
小兒所在的地區(qū)。如果以地球為中心點,那么太陽離地球的距離不變的
在早上還是中午時都是一樣的。如果以兩個小兒所在的地區(qū)為中心點那
么就應(yīng)該是中午的時候會更近些。都知道太陽和地球都是球體.那我們先
把兩個小兒所在的地區(qū)假設(shè)到地區(qū)圓行的正上方,而太陽就假設(shè)到地球
的左邊。這時兩個小兒所在的地區(qū)看到的太陽就是早晨的太陽。而只要
把兩個小兒所在的地區(qū)假設(shè)到太陽的正下方那么這時的太陽就是中午的
太陽.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時就可以很明確的知道在以兩個小兒所在的
地區(qū)為中心點時。早上的太陽比中午的太陽離兩個小兒所在的地區(qū)較遠(yuǎn)。
而文中當(dāng)時的兩個小孩根本不知道地球,所以他們是以自己所在的地區(qū)
做中心點。這就能判斷出誰對誰錯了。
7、楊氏之子
作者:劉義慶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皆勂涓?,父不在,乃呼兒出。為
設(shè)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yīng)聲答曰:“未
聞孔雀是夫子家禽?!?/p>
譯文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
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
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就有楊梅??拙街钢?/p>
楊梅給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焙⒆玉R上回答:“我可沒聽
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p>
詞句與詞語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這句話點明了文章要講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點。起到總起全文的
作用。
向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從孔君平來拜見孩子的父親一事看,兩家的關(guān)系很好,常來常往。
所以當(dāng)?shù)弥⒆拥母赣H不在時,孔并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叫出了這個孩
子??梢?,孔與孩子很熟。
③為設(shè)果,果有楊梅。
誰為誰設(shè)果?聯(lián)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看起
來孩子很有禮貌,很會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yīng)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
子家禽?!?/p>
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拙娇吹綏蠲?,聯(lián)想到孩子的姓,就故
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币馑际?,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
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yīng)聲答道:
“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本渥又械摹凹仪荨辈煌诂F(xiàn)在的“家
禽”,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dá)意思。
(2)對詞語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夫子:舊時對學(xué)者或老師的尊稱。設(shè):
擺放,擺設(shè)。甚:非常。詣:拜見。未聞:沒有聽說過。示:給……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乃:就;于是。日:說
(3)對題目的理解楊氏之子楊氏:姓楊的之:助詞,相當(dāng)于“的”
子:兒子把它連接起來.
整個意思是: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
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
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
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焙⒆玉R上回答
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ㄗ至x:甚:很惠:同慧智
慧的意思指:拜見乃:就,十是?。航o看曰:說未:沒有
孩子的回答很妙,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是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
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
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
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zhuǎn)對答,既表現(xiàn)了應(yīng)有的禮貌,乂表達(dá)了“既
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
對。因為他要承認(rèn)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
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jī)智幽默。
朗讀方法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
出。為/設(shè)果,果/有楊梅???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應(yīng)
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p>
8、伯牙絕弦
作者:呂不韋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注譯絕:斷絕
善:擅長,善于。
鼓:彈。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高
兮:語氣詞,相當(dāng)于“啊”。
若:像~~一樣。
洋洋:廣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謂:認(rèn)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乃:就。
復(fù):再,又。
弦:在這里讀作“閑”的音。
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
聽了贊嘆道:“好??!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鐘子
期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無論伯牙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zhǔn)確
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鐘子期去世后,伯牙認(rèn)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鐘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
了。于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朗讀停頓注:“/”為停頓處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
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9、學(xué)弈
作者:孟子
1.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
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
(Zhuo)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3:非然也。
注釋弈:下棋。(圍棋)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奔秋。
數(shù):指技藝。
致志:用盡心志。致:盡,極。
不得:學(xué)不會
善:善于,擅長。
誨:教導(dǎo)。
其:其中。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
雖聽之;雖然在聽講。
1ft:同“唯”,只。
以為:認(rèn)為,覺得。
鴻鵠:天鵝。
援:引,拉。
將至:將要到來。
思:想。
弓繳:弓箭。
為:因為
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之:謂,說。
雖與之俱學(xué):雖然這個人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xué)習(xí).
弗若之矣:成績卻不如另外一個人。
弈者:下棋的人。
通國:全國。
使:讓(動詞)。
之:他,之前i個人。(指第一個用心聽講的人)
俱:一起。
弗:不。
若:如。
矣:了。(語氣詞)
為:同“謂”,指有人說。
其:他的,指后一個人。
與:同“歟”嘆詞,相當(dāng)于“嗎”。
然:這樣。
也:是。
譯文現(xiàn)在你把下棋作為技藝,是小技藝:不專心致志,就學(xué)不到手。弈秋是全國的下棋
高手,有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話;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
弈秋的教導(dǎo),但是心里卻想著天上有天鵝飛過,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起
學(xué)習(xí),但后一個人不如前一個人學(xué)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有人說:'‘不
是這樣的。”
啟不
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xué)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10>刻舟求劍
作者:呂不韋
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人有涉江者,其劍白舟中墜于水,速契(拉
qi)其舟,曰:“是吾(wu)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i),
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察今》
注釋1.涉一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3.其一他的,代詞。
4.自“從。
5.墜一掉,落。
6.于一在,至上
7.遮--立刻,急忙,馬上。
8.契--用刀刻。
9.是一指示代詞,這兒。
10.吾一我的。
11.之一結(jié)構(gòu)助詞,不譯。
12.所從墜一從劍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詞。
14.者--……的地方。
15.求一找。
16.之--劍,代詞。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一像。
20.此--這樣。
21.不亦惑乎一不是很糊涂嗎?“惑”,迷惑,糊涂?!疤煲唷酢笔且环N委婉的反
問句式。
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個記號,
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來后,他便從自己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尋找劍。
船已經(jīng)向前走了,而劍沒有,像這樣找劍,豈不是太糊涂了嗎?
寓言故事戰(zhàn)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
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
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并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么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
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
刻了記號呢,怎么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jìn),而作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
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后,船繼續(xù)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
愚藍(lán)可笑了。
11、矛與盾
作者:韓非子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夫不
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釋1、矛:古代用來刺殺敵人的長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狹葉、闊葉、長葉、葉刃帶
系和凹口俄式等。2、盾:盾牌,古代作戰(zhàn)時遮擋刀劍用。
3、譽:夸耀。
4、B:說,談。
5、吾:我的。
6、陷:這里是穿透的意思,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
7、或:有人。
8、以:用。
9、子:您,對人的尊稱。
10、何如:怎么樣。
11、應(yīng):回答。
12、利:鋒利,銳利。
13、其:這里指那個賣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河南省水-能源-糧食-土地系統(tǒng)耦合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時空演變特征與影響因素研究
- 旱地小麥葉片生長模型參數(shù)的敏感性分析與優(yōu)化
- 2025年電力電子元器件項目合作計劃書
- 白水泥行業(yè)的智能營銷自動化實踐研究
- 物流業(yè)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與決策支持
- 桑蠶生絲(廠絲)企業(yè)ESG實踐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外貿(mào)新業(yè)態(tài)背景下跨境電商對雙邊貿(mào)易成本的影響研究
- 魏晉南北朝楚辭接受研究
- 可調(diào)節(jié)啞鈴套裝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zhì)生產(chǎn)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鋁礦尾礦再開發(fā)利用企業(yè)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六年級語文-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題50篇-含答案-全國通用
- 出版物網(wǎng)絡(luò)零售備案表
- 云南省昭通市各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村莊村名居民村民委員會明細(xì)
- 國家留學(xué)基金委國外大學(xué)邀請函
- QES三體系內(nèi)審檢查表 含審核記錄
- 信息論與編碼 自學(xué)報告
- 二年級乘除法口訣專項練習(xí)1000題-推薦
- 貸款項目資金平衡表
- 設(shè)計文件簽收表(一)
-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biāo)準(zhǔn)2022年版
- 公務(wù)員入職登記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