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西城區(qū)高一地理第一學期期末試題_第1頁
2015-2016西城區(qū)高一地理第一學期期末試題_第2頁
2015-2016西城區(qū)高一地理第一學期期末試題_第3頁
2015-2016西城區(qū)高一地理第一學期期末試題_第4頁
2015-2016西城區(qū)高一地理第一學期期末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地理第一學期期末試卷第11頁(共12頁)北京市西城區(qū)2015—2016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試卷高一地理2016.1試卷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A卷【必修模塊1】滿分100分一、選擇題(40題,共60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西五區(qū))于當地時間2015年11月5日14時發(fā)布:太陽風曾以每秒100克的速度剝離火星大氣。此前有研究表明火星大氣稀薄,在火星山丘斜坡上有一種“奇特溝壑”(圖1),溝壑中有水流沉淀形成的水合鹽類礦物。據此完成1~5題。圖1火星屬于圖1①總星系 ②河外星系 ③太陽系 ④地月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火星與地球A.表面溫度相近B.公轉軌道共面 C.自轉周期相同 D.大氣成分相似與火星比,地球A.無太陽風影響 B.距離太陽遠 C.有生物圈 D.晝夜溫差大火星上“奇特溝壑”的形成,類似于地球上的A.巖漿活動B.地質構造 C.變質作用 D.侵蝕作用該新聞發(fā)布時,北京正值A.凌晨 B.上午 C.中午 D.下午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是A.產生極光現象 B.干擾地球磁場 C.引起潮汐現象 D.維持地表溫度讀圖2“某校學生設計的模擬實驗”,完成7~9題。

圖2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圖2①紙條M下降 ②紙條N上升 ③紙條M右偏 ④紙條N左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該實驗模擬的是A.大氣的溫室效應 B.水循環(huán)的三態(tài)變化

C.大氣的熱力環(huán)流 D.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能用該實驗模擬原理解釋的現象是A.濱海地區(qū)的海陸風 B.晴朗天空呈蔚藍色C.陰天時晝夜溫差小 D.山地迎風坡降水多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臉頰多為黑紅色,中午常脫掉藏袍的一只袖子,這些現象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密切相關。讀圖3“地球表面受熱過程示意圖”,完成10~11題。圖3藏族人臉頰呈現黑紅色,原因之一是圖3A.①過多 B.②過強C.③過多 D.④過強藏袍適應自然環(huán)境,反映出當地A.①弱、③強B.①弱、④強C.②強、③弱D.②強、④弱2015年11月22日正逢二十四節(jié)氣中“小雪”。讀圖4“手機截圖:北京市天氣預報及空氣質量”,完成12~13題。圖4據圖推斷,北京市圖4A.日溫差逐漸變小

B.空氣濕度不斷加大C.22、23日大氣保溫作用較強

D.24、25日正午太陽高度較大

該時段北京市空氣質量良好的主要原因是小雪節(jié)氣后,氣溫逐漸降低 云量增多,大氣削弱作用強 集中供暖,利于污染物沉降冷鋒過境,西北風勢力增強 讀圖5,完成14~15題。①風帶的盛行風向是圖5A.西南風B.東北風圖5C.東南風D.西北風②氣壓帶控制地區(qū)的氣候特征是A.高溫多雨B.炎熱干燥C.寒冷干燥D.溫和濕潤雨是一種自然現象,自古為詩人詠頌?,F今,雨水是重要的淡水資源。讀圖6“某城市為充分利用雨水而設計的房屋效果圖”,完成16~18題。古詩“雨急山溪漲,云迷嶺樹低”可以說明雨①使水呈三態(tài)變化 ②使水資源不斷更新③加大河流徑流量 ④不會塑造地表形態(tài)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圖中所示的雨水處理方式,直接影響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A.蒸發(fā) B.降水圖6C.水汽輸送 D.徑流圖6該類房屋的雨水處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A.補充城市水源 B.消除城市內澇C.緩解地下水位上升 D.提升居住環(huán)境質量2015年11月25日,秘魯發(fā)生7.7級地震。讀圖7,完成19~22題。圖7秘魯地震頻發(fā),主要是因為其位于圖7A.板塊內部 B.海洋內部C.板塊交界處 D.海陸交界處在秘魯沿岸向北行駛的漁船,經常遇到A.大氣污染 B.狂風暴雨C.海面封凍 D.順水航行在南回歸線附近的洋流屬于A.季風洋流 B.中低緯環(huán)流C.西風漂流 D.南赤道暖流北半球中高緯海區(qū)洋流A.自西北向東南流 B.大洋西岸為寒流C.受東北信風影響 D.不易形成大漁場某同學去野外地質考察,繪制了地質構造示意圖。讀圖8,完成23~26題。圖8圖8該同學由①地向②地行進中,沿途所經巖層的年代A.不連續(xù) B.沒變化 C.越來越老 D.越來越新該同學繪圖時在向斜處標注的序號是A.① B.② C.③ D.④通過實地考察,該同學認為②地的地表形態(tài)是A.背斜成谷 B.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C.地壘成谷 D.先向斜成谷,后堆積夷平與③地的地質構造在成因上相似的是A.華山 B.喜馬拉雅山C.渭河平原 D.東非大裂谷讀圖9“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完成27~30題。火山噴發(fā)出的熾熱巖漿主要來源于圖9A.巖石圈 圖9B.地殼C.下地幔 D.軟流層圖中表示巖石圈的是A.d和f B.e和f C.d和e D.f和g關于地球外部圈層的正確敘述是A.大氣圈由干潔空氣和水汽組成B.生物圈包括大氣圈和水圈的全部C.水圈是一個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D.外部圈層和內部圈層之間無聯系圖中各圈層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體現了自然環(huán)境的A.差異性 B.復雜性 C.區(qū)域性 D.整體性某同學設計“森林之旅”,探秘我國豐富的森林資源。讀圖10,完成31~33題。圖中能夠探秘最多森林種類的路線是圖10A.甲 B.乙圖10C.丙 D.丁可能見到最多森林種類的山脈位于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影響圖中甲路線自然景觀變化的主導因素是A.水分 B.海拔C.熱量 D.地勢2015年12月6日,寧安高鐵(南京市-安寧市)正式開通。讀圖11“高鐵路線景觀圖”,完成34~35題。圖11高速鐵路選線時,首要考慮的自然因素是圖11A.氣候B.地形C.水文D.土壤在平原區(qū)采用高架方式修建高速鐵路,主要是為了A.縮短里程B.消減噪聲C.少占耕地D.保護水源2015年12月12日,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法國巴黎閉幕。本次會議在減緩、適應氣候變化和如何進行能力建設方面基本達成共識。據此完成36~37題。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導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蝕加劇 B.冰川融化,全球水量增加C.酸雨增多,生物多樣性銳減 D.凍土融化,地表溫度降低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有效措施有①調整工業(yè)布局②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利用率③加強國際合作④推遲青藏高寒區(qū)農作物播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15年10月,臺風“彩虹”登陸廣東湛江,最大風力達15級(50米/秒),狂風橫掃過后,市區(qū)一片狼藉,對當地生產、生活造成巨大影響。據此完成38~40題。圖12中能反映此次臺風氣流運動特征的是圖12圖12ABCD下列諺語描述臺風登陸過程的是A.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 B.久晴西風雨,久雨西風晴C.半夜東風起,明日好天氣 D.無風現長浪,不久風必狂此次臺風給途經地區(qū)帶來的影響有①停電停水,通信中斷②殺菌除蟲,凈化空氣③洪水泛濫,沖毀房屋④降水豐沛,漁業(yè)豐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4題,共40分)讀圖13“地球公轉示意圖”和圖14“開學日中午北京市某校操場景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圖14圖14圖13(1)圖13所示地球公轉呈方向。當地球位于①位置時,太陽直射的緯線是,此時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規(guī)律是,出現極夜現象的范圍是地區(qū)。(2)據圖14中旗桿影長、植被等信息可以推斷開學日在(2月底/9月初),北京晝(長/短)于夜,該日地球運行在圖13中的時段(填字母)。(3)同學們觀測到該日后一個星期,正午旗桿影長越來越,據此推測太陽直射點向(方向)移動,天安門廣場升旗時間越來越。讀圖15“某年11月30日14時亞洲局部地區(qū)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回答下列問題。(10分)圖15圖15(1)①地受氣壓控制,氣流垂直運動方向為,天氣狀況是。(2)圖中四地,①地比③地氣壓,氣溫。②地比④地風速,判斷依據是。(3)圖中甲天氣系統是。簡單評價該天氣系統過境時,給北京市帶來的影響有、等。圖16讀圖16“亞歐大陸及其西部對應的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圖16(1)圖中A氣壓帶的名稱是,其控制地區(qū)干濕狀況。(2)圖中氣壓帶、風帶因移動而位置偏北,此季節(jié)倫敦比北京氣溫。(3)中國、英國分別位于亞歐大陸東岸、西岸,氣候差異顯著。中國東部由于差異,形成雨熱同期的氣候。英國受盛行風和(洋流)的影響,形成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4)北京→武漢→???,熱量逐漸,自然景觀的變化呈現出規(guī)律(選擇填空)。A.經度地帶性(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B.緯度地帶性(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C.垂直地帶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D.非地帶性現象讀圖17“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圖17圖17(1)圖17中字母a代表巖,b代表巖,c代表巖。序號代表的含義分別是①,②,③。

(2)圖17中M表示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該環(huán)節(jié)不暢可能導致的災害是。圖18(3)圖18所示景觀中,主要由圖17中M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有(選擇填空)。圖18圖18ABCD圖18B卷【學期綜合】滿分20分三、選擇題(5題,共10分)讀圖19“世界局部區(qū)域不同時間沙塵空間分布圖”,完成1~3題。圖19圖19影響該區(qū)域沙塵擴散的主要原因是A.季風環(huán)流 B.盛行西風 C.赤道低壓 D.東北信風當沙塵擴散如①所示時,最可能的時間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如果風帶處在②位置A.美國東南部降水量增加 B.地中海沿岸溫和濕潤C.亞馬孫河的含沙量增大 D.非洲西海岸草木蔥綠讀圖20“2015年日本本州島櫻花初放日期圖”,完成4~5題。圖20圖20關于本州島櫻花初放日期早晚及主要原因,敘述正確的是A.南部早,緯度位置低 B.北部晚,地形起伏大C.濱海早,降水更豐富 D.中部晚,土壤肥力高 導致乙地櫻花初放日期比甲地早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陽輻射②地形③降水④洋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四、非選擇題(共10分)2015年是“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戰(zhàn)略積極推進年。讀圖,回答下列問題。圖21圖21(1)圖21“古絲綢之路示意圖”中聚落主要分布在(選擇填空)。A.交通干線沿線B.河流上游 C.盆地四周D.湖泊沿岸圖22圖22(2)圖22中“一帶”途經自然景觀的變化呈現出規(guī)律?!耙宦贰蓖窘浐S蚩赡苡龅降淖匀粸暮τ械取#?)從烏魯木齊、鹿特丹、威尼斯中任選其一,說出該城市的氣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沿“海上絲綢之路”途經臺灣島,發(fā)現該島東岸、西岸景觀差異很大(如圖23)。(4)在圖23中甲、乙兩地中任選其一,說明地表形態(tài)及其主要自然成因。圖23圖23北京市西城區(qū)2015—2016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試卷高一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2016.1 A卷〔必修模塊1〕滿分100分一、選擇題(40題,每題1.5分,共60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BBCDADDCAB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DABCDACD題號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BCABADCCD題號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BCABCACDDA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