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8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1頁
湖北武漢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8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2頁
湖北武漢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8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3頁
湖北武漢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8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4頁
湖北武漢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28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3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武漢歷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截至2023年)及世祖殂,和士開威權益盛,太尉趙郡王高叡等言于齊主,請出士開為外任。會胡太后觴朝貴于前殿,叡面陳士開罪失,云:“士開城狐社鼠,受納貨賂。臣等義無杜口,胃死陳之?!碧笤唬骸跋鹊墼跁r,王等何不言?今日欲欺孤寡邪?”儀同三司安吐根曰:“臣本商胡得在諸貴行末既受厚恩豈敢惜死不出士開朝野不定?!碧笤唬骸拌鲗m在殯,事太匆匆,異日論之,王等且散?!痹岙叄瑓钡却偈块_就路。太后欲留士開過百日,數不許,有中人知太后密旨者,謂叡曰:“太后意既如此,殿下何宣苦違?”叡曰:“吾受委不輕。今嗣主幼沖,豈可使邪臣在側?”遂更見太后,苦言之。太后令酌酒賜叡,叡正色曰:“今論國家大事,非為卮酒?!毖杂?,遽出。旦日,叡將復入諫,妻子咸止之。叡曰:“社稷事重,吾寧死事先皇,不忍見朝廷顛沛,”至殿門,又有人謂曰:“殿下勿入,恐有變。”叡曰:“吾上不負天,死亦無恨。”入見太后,太后復以為言,叡執(zhí)之彌固,出至永巷,遇兵,執(zhí)送華林園,令殺之,叡久典朝政,清正自守,朝野冤惜之。1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吾寧死事先皇事:侍奉B.死亦無恨恨:怨恨C.執(zhí)送華林園執(zhí):逮捕D.叡久典朝政典:主持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臣本商胡得在諸貴行末既受厚恩豈敢惜死不出士開朝野不定A.臣本商胡/得在諸貴/行末既受/厚恩豈敢惜/死不出士開/朝野不定B.臣本商胡/得在諸貴行末/既受厚恩豈敢/惜死不出/士開朝野不定C.臣本商胡/得在諸貴行末/既受厚恩/豈敢惜死/不出士開/朝野不定D.臣本商胡/得在諸貴/行末既受厚恩/豈敢惜死不出/士開朝野不定13.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高叡等大臣不顧太后阻攔拖延,執(zhí)意要和士開外放任官。B.高叡堅守道義,嚴拒和士開的賄賂,并一再冒死舉報他。C.即使明知直言進諫會帶來殺身之禍,高叡仍然不改初衷。D.高叡為人正直有操守,朝廷和民間都對他的死感到痛惜。14.請將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叡正色曰:“今論國家大事,非為卮酒?!毖杂櫍岢??!敬鸢浮?1.B12.C13.B14.高叡嚴肅地說:“我現在是來商討國家大事的,不是來喝酒的。”說完,就出去了?!窘馕觥俊?1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意思。B.句意:死也沒有遺憾。恨:遺憾;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臣家本來是經商胡人,得以位于諸多親貴的末尾,既然受到朝廷的厚恩,怎敢怕死!不把和士開從朝廷調走,朝野上下就不安定。根據句意斷為:臣本商胡/得在諸貴行末/既受厚恩/豈敢惜死/不出士開/朝野不定。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B.根據首段“和士開威權益盛”“士開城狐社鼠,受納貨賂。臣等義無杜口,胃死陳之”可知,和士開威勢權力大,是先帝在時的親近狎玩之臣,接受賄賂,出于正義,一再冒死陳述;“嚴拒和士開的賄賂”有誤;故選B?!?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正色,嚴肅;今,現在;論,商討;言訖,說完;遽,就?!緟⒖甲g文】等到世祖去世以后,和士開的威勢權力更大了,太尉趙郡王高叡等人向后主諫言,請求讓和士開調往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適逢胡太后在前殿請朝廷中的親貴們飲酒,高叡當面陳述和士開的罪過說:“和士開是(先帝時的)親近狎玩之臣,接受賄賂。臣等出于正義不能閉口不說,所以冒死陳述?!焙笳f:“先帝在世時,你們?yōu)槭裁床徽f?今天是不是想欺侮我們孤兒寡母?”儀同三司安吐根說:“臣家本來是經商胡人,得以位于諸多親貴的末尾,既然受到朝廷的厚恩,怎敢怕死!不把和士開從朝廷調走,朝野上下就不安定?!焙笳f:“世祖剛剛出殯,太匆忙了,改日再談,你們都走吧!”喪葬結束,高叡等就催促和士開出發(fā)就任。胡太后打算留和士開過先皇百日祭再走,多人不贊同,有知道胡太后隱私的太監(jiān),對高叡說:“太后的意思既然這樣,崐殿下何必苦苦反對?”高叡說:“我受朝廷的委托責任不輕?,F在繼位的君主年齡還小,怎么能使奸臣在君主旁邊?”便再次去見胡太后,苦苦陳說。胡太后叫人酌酒賜給他。高叡嚴肅地說:“我現在是來商討國家大事的,不是來喝酒的。”說完,就出去了。第二天,高叡要再次進宮直言規(guī)勸胡太后,妻兒們都勸他不要去,高叡說:“國事重大,我寧可死去追隨先皇,不忍活著見到朝廷動蕩變亂?!彼搅说铋T,又有人告訴他:“殿下不要進去,恐怕有變。”高叡說:“我上不負天,死也沒有遺憾。”進入宮殿,見了胡太后,太后重申了自己的旨意,高叡更加固執(zhí)己見。出宮后,走到深巷,遇到士兵,把他捉住送到華林園的雀離佛院,命令劉桃枝將他毆打致死。高叡主管朝廷政事的時間很久,清廉正直注意操守,朝野上下都感到冤枉痛惜。(2023年湖北武漢)李尚書景讓少孤,母夫人孀居,猶才未中年。夫人性嚴明,訓勵諸子,言動以禮,姻族敬憚。居東都,諸子尚幼,家貧無資。時霖雨久,宅墻夜隋,僮仆修筑,忽見一船槽,實之以錢。婢仆等來告,夫人戒之曰:“吾聞不勤而獲猶謂之災,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也。若天實以先君馀慶憫及未亡人當令諸孤學問成立他日為俸錢入吾門以未敢取?!蹦肆铋]如故、其子景溫、景莊皆進士擢第,并有重名。雖貴達,稍息于辭旨猶杖之。景讓除浙西,問曰:“何日進發(fā)?”景讓忘于審思,對以“近日”。夫人曰:“若此日吾或有故,不行如何?”景讓惶懼。夫人曰:“汝今貴達,不須老母可矣!”命僮仆斥去衣,箬于堂下。景讓時已班白矣,搢紳以為美談。在浙西,左押衙因應對有失,杖死,既而軍中洶洶,將為亂。夫人乃候其受衙,出坐廳中,叱景讓立廳下,曰;“天子以方鎮(zhèn)命汝,安得輕用刑?如眾心不寧,非惟上負天子,而令垂白之母羞辱而死,使吾何面目見汝先人于地下?”左右皆感咽。命杖其背,賓客大將拜泣乞之,良久乃許,軍中遂息。8、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訓勵諸子

訓:教誨B.家貧無資

資:錢財C.夫人戒之曰

戒:懲戒D.乃令閉如故

故:從前9、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若天實以先君馀慶憫及未亡人當令諸孤學問成立他日為俸錢入吾門以未敢取A.若天實以先君/馀慶憫及未亡人當令/諸孤學問成立他日/為俸錢入吾門以未敢取B.若天實以先君馀慶憫及未亡人/當令諸孤學問成立他日/為俸錢入吾門/以未敢取C.若天實以先君/馀慶憫及未亡人當令/諸孤學問成立/他日為俸錢入吾門以未敢取D.若天實以先君馀慶憫及未亡人/當令諸孤學問成立/他日為俸錢入吾門/以未敢取10、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景讓母親認為僮仆把船槽賣錢會招來災禍,應該謹慎對待非正常途徑得到的東西。B.景讓母親寡居時對孩子們的要求很嚴格,受到姻親族人的敬重,被縉紳傳為美談。C.景讓母親責罰頭發(fā)已花白的景讓,因為他未按禮儀向母親稟報到浙西就任的時間。D.景讓母親斥責景讓濫用重刑動搖軍心,辜負了皇上重托,也會使年老母親蒙羞。11、將第三大題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命杖其背,賓客大將拜泣乞之,良久乃許,軍中遂息。【參考答案】8、C9、D10、A11、(夫人)命令杖打(景讓的)后背,(軍中的)幕僚和大將給(夫人)行禮哭著為景讓求情,很長時間(夫人)才答應,軍營就安定了?!緟⒖甲g文】尚書李景讓小時候就沒了父親,他的母親鄭氏寡居,年紀還很輕。夫人是位個性嚴謹、處事明快的人,教導訓誡幾個子女,告訴他們做人的道理,族里的人都很敬畏。居住在東都時,家中孩子都還年幼,家中貧窮沒有錢財。下了一段較長時間的雨,她家的宅子后面有段古墻因雨水沖刷而在夜間塌陷,仆人修墻時,忽然發(fā)現一個船槽,里面裝滿了錢。奴仆來報告夫人,夫人告誡他們說:“我聽說如果不勞而獲,這是自身的災難,正人君子要謹慎的是不取不義之財。如果上天確實是因為我死去的丈夫積留的恩德,憐惜他家里人貧窮而賜給的,希望上天能幫助孤兒們今后能學有所成,日后作為俸祿錢拿進門來,這些錢我不能拿?!庇谑蔷兔胰藢㈠X掩埋得和原先一樣。她的兩個兒子景溫、景莊都是進士及第,而且名聲很大。兒子雖然顯貴發(fā)達,但只要有一點小過錯,仍會遭到母親的杖打。當李景讓出任浙西觀察使時,夫人問:“哪天啟程赴任?”景讓不假思索地回答“最近幾天”。夫人說:“如果今天就走我覺得還行,為什么不動身呢?”景讓心里害怕。夫人說:“你現在身居高位,不需要我的教導了!”命令下人脫去景讓的衣服,讓他跪在堂下。景讓這時已經兩鬢斑白,官紳這把件事傳為美談。在浙西,有位副將因應對有失誤,被杖刑打死了,接著士兵們憤恨不平,想發(fā)動兵變。夫人于是等到李景讓上了衙門,就由后室走到廳堂坐下,叱責李景讓站在廳下,說:“天子交付給你軍權重責,怎能能隨意動用刑法?萬一因此而導致變亂,不只是對上辜負了朝廷厚恩,而且使垂暮之年的老母含羞而死入地,要我拿什么臉面去見你地下的祖先?”軍中左右的人都感動得嗚咽起來。夫人遂命左右杖打他的脊背,賓客和大將都跪拜在地,哭泣著為李景讓求情,過了許久,夫人才答應原諒李景讓一次,軍中的情緒于是得以平復。(2022年湖北武漢)雍氏①之役,韓征甲與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蘇代。蘇代曰:“何患焉?代能為君令韓不征甲與粟于周,又能為君得高都②?!敝芫髳傇?“子茍能,寡人請以國聽?!碧K代遂往見韓相國公中曰:“公不聞楚計乎?昭應③謂楚王曰:‘韓氏罷于兵倉廩空無以守城吾收之以饑不過一月必拔之?!駠菏衔逶虏荒馨危浅∫?,楚王始不信昭應之計矣。今公乃征甲與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應聞此,必勸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惫性?“善。然吾使者已行矣?!贝?“公何不以高都與周?”公中怒曰:“吾無征甲與粟于周,亦已多矣!何為與高都?”代曰:“與之高都,則周必折而入于韓,秦聞之必大怒,而焚周之節(jié),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與也?”公中曰:“善?!辈徽骷着c粟于周而與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注】①雍氏:韓國邑城。②高都:韓國邑城。③昭應:楚將。.8.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A.韓征甲與粟于周征:索取B.寡人請以國聽聽:聽從C.此告楚病也?。夯疾.必勸楚王益兵守雍氏益:增加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韓氏罷于兵倉廩空無以守城吾收之以饑不過一月必拔之A.韓氏罷/于兵倉廩空/無以守城/吾收之以饑不過/一月必拔之B.韓氏罷于兵/倉廩空無/以守城吾收之/以饑不過一月/必拔之C.韓氏罷/于兵倉廩/空無以守城/吾收之以饑不過一月/必拔之D.韓氏罷于兵/倉廩空/無以守城/吾收之以饑/不過一月必拔之10.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A.楚韓雍氏之戰(zhàn)期間,韓國向周君提出無理要求,周君為此深感擔憂。B.蘇代為解除周君的憂慮,親自前往韓國會見其相國公中,曉以利害。C.蘇代告誠公中,楚王開始懷疑昭應的計劃,這將會導致雍氏被攻克。D.蘇代認為,韓國若采用他的策略,會引起秦周關系的變化,對韓有利。第Ⅱ卷(非選擇題,共90分)四、(6分)11.將第三大題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與也?【參考答案】8、C9、D10、C11.這樣,您用破敗的高都換到了完整的西周國,為什么不給呢?【參考譯文】楚國攻打韓國雍氏,韓國向西周求兵求糧,周王為此憂慮,就與大臣蘇代共商對策。蘇代說:“君王何必為這件事煩惱呢?臣不但可以使韓國不向西周求糧,而且可以為君王得到韓國的高都?!敝芡趼牶蟠鬄楦吲d,說:“您如果能做到,那么以后寡人的國家都將聽從賢卿你的調遣和管理?!碧K代于是前往韓國拜見相國公仲侈,對他說道:“難道您不了解楚國的計策嗎?楚將昭應當初曾對楚王說:‘韓國常年疲于兵禍,因而糧庫空虛,毫無力量守住城池。我要乘韓國饑荒,率兵奪取韓國的雍氏,不到一個月,就可以攻下城池。’如今楚國包圍雍氏已經5個月了,還不能攻克,這暴露了楚軍的處境困窘,楚王已經開始準備放棄昭應的計策和進攻了。現在您竟然向西周征兵征糧,這明明是告訴楚國韓國已經精疲力竭。如果昭應知道以后,一定勸說楚王增兵包圍雍氏,屆時雍氏必然被攻陷。”公仲侈說:“你說的很好,但我的使者已經出發(fā)了?!碧K代接著說:“您為什么不把高都之地送給西周呢?”公仲侈聽后頗為憤怒,很生氣地說:“我停止向西周征兵征糧,這已經很對得起西周了,為什么還要送給西周高都呢?”蘇代說:“假如您能把高都送給西周,那么西周會再次跟韓國修好,秦國知道以后,必然大為震怒,不僅會焚毀西周的符節(jié),而且還會斷絕使臣的來往。西周斷了與其他國家的聯盟,而單單和好韓國,這樣一來,閣下就是在用一個破爛的高都,換取一個完整的西周,閣下為什么不愿意呢?”公仲侈說:“好吧。”于是公仲侈就果斷決定不向周征兵征糧,并把高都送給了西周。楚軍當然沒能攻下雍氏,只好怏怏離去。(2021湖北武漢)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為著姓。恂初為郡功曹,太守耿況甚重之。王莽敗,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國,曰:“先降者復爵位。”恂從耿況迎使者于界上,況上印綬,使者納之,一宿無還意。恂勒兵入見使者,就請之。使者不與,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脅之邪?”恂曰:“非敢脅使君,竊傷計之不詳也。今天下初定,國信未宣,使君建節(jié)銜命,以臨四方,郡國莫不延頸傾耳,望風歸命。今始至上谷而先墮大信,沮向化之心,生離畔之隙,將復何以號令它郡乎?且耿府君在上谷久為吏人所親今易之得賢則造次未安不賢則只更生亂。為使君計,莫若復之以安百姓?!笔拐卟粦匙笥乙允拐呙贈r。況至,恂進取印綬帶況。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詔之,況受而歸。(節(jié)選自《后漢書·寇列傳》)【注釋】①更始:指“更始帝”劉玄,他奪取王莽政權,登上帝位。②建節(jié):執(zhí)持符節(jié)。⑤沮:毀壞。8.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使者納之納:收下B.恂勒兵入見使者勒:率領C.竊傷計之不詳也傷:擔憂D.國信未宣宣:宣布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且耿府君在上谷久為吏人所親今易之得賢則造次未安不賢則只更生亂A.且耿府君在上谷/久為吏人所親/今易之/得賢則造次未安/不賢則只更生亂B.且耿府君/在上谷久為吏人所親/今易之得賢/則造次未安/不賢則只更生亂C.且耿府君在上谷/久為吏人/所親今易之/得賢則造次未安/不賢則只更生亂D.且耿府君/在上谷久為吏人/所親今易之/得賢則造次/未安不賢則只更生亂10.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寇恂出身名門望族,起初擔任上谷郡功曹時,很受太守的器重。B.使者拒絕了寇恂提出的發(fā)還耿況印綬的請求,指責他威脅自己。C.寇恂指出使者的行為會毀掉國家信義,將無法再號令其他郡國。D.經過寇恂的勸說,使者下令召來耿況,以新帝的名義任命了他。11.將第三大題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為使君計,莫若復之以安百姓?!緟⒖即鸢浮浚?)本題考查重點文言實詞的意義。解答此類題目時,應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據句子的翻譯推斷詞語的意思。ABC.正確;D.有誤,句意為:國家的信用還剛剛宣揚。宣:宣揚。故選:D。(9)本題考查斷句能力。文言語句的斷句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可根據句意進行斷句。這句話的意思是:何況耿況在上谷擔任太守,很長時間被這里的人們所愛戴,現如今換了他,得到賢者可不能安定,得個無能的人只怕更生禍亂。故斷句為:且耿府君在上谷/久為吏人所親/今易之/得賢則造次未安/不賢則只更生亂。故選:A。(10)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ABC.正確;D.有誤,不是使者下令召來耿況,而是“使者不應,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況”。故選:D。(11)本題考查翻譯句子。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句中重點詞語有:為,替。以,來。句意為:(我)替您考慮,不如恢復耿況的爵位來安定百姓。答案:(8)D(9)A(10)D(11)(我)替您考慮,不如恢復耿況的爵位來安定百姓?!緟⒖甲g文】寇恂字子冀,是上谷郡昌平縣人,其家世代都是有名望的大姓。寇恂最初曾擔任郡里的功曹,太守耿況很器重他。王莽兵敗,更始登上帝位,派使者去收取郡囯,并說:“先投降的恢復爵位。”寇恂跟隨耿況在上谷郡的邊界上迎接使者,耿況把印綬上交給使者,使者收下了,過了一個晚上還沒有歸還的意思??茆ПM去面見使者請求將印綬交還給耿況。使者不還,說:“我是天子的使者,功曹想威脅我嗎?”寇恂說:“不敢威脅你,現在天下剛剛平定,國家的信用還剛剛宣揚,您接受了帝王的使命,帶著符節(jié)俯臨四方,郡國的人無不伸長了脖子豎起了耳朵,望風而動,準備歸順。如今剛剛到了上谷郡就要先毀棄信義,打擊歸服之心,催生叛離的裂痕,又將憑借什么來號令其他的郡國呢?何況耿況在上谷擔任太守,很長時間被這里的人們所愛戴,現如今換了他,得到賢者可不能安定,得個無能的人只怕更生禍亂。我替您考慮,不如恢復耿況的官位來安定百姓。”使者不吭聲,寇恂叱令左右的人用使者的命令召見耿況。耿況到了以后,寇恂上前拿了印綬給耿況帶上,使者不得已,只好用更始帝的名義任命耿況,耿況接受后就回去了。(2020湖北武漢)晉侯之弟揚干亂行曲梁,魏絳①戮其仆②。晉侯怒,謂羊舌赤③曰:“合諸侯,以為榮也。揚干為戮,何辱如之?必殺魏絳,無失也!”對曰:“絳無貳志,事君不辟難,有罪不逃刑。其將來辭,何辱命焉?”言終,魏絳至,授仆人書,將伏劍。士魴、張老止之。公④讀其書曰:“臣聞師眾以順為武,軍事有死無犯為敬。君合諸侯,臣敢不敬?君師不武,執(zhí)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懼其死,以及揚干,無所逃罪。不能致訓,至于用鉞。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惫卸觯唬骸肮讶酥?,親愛也。吾子之討,軍禮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訓,寡人之過也。子無重寡人之過,敢以為請?!睍x侯以魏絳為能以刑佐民矣,與之禮食⑤,使佐新軍。(選自中華書局《左傳》,有刪節(jié))【注釋】①魏絳:晉國中軍司馬,主管軍法。②仆:指駕車的人。③羊舌赤:與后文的士魴、張老同為晉國大臣。④公:指晉侯。⑤禮食:國君在太廟宴請臣子。8.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無失也失:耽誤B.其將來辭辭:陳說C.吾子之討討:處罰D.子無重寡人之過重:看重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見于司寇A.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B.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C.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D.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10.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晉侯在曲梁舉行盟會,大會諸侯,揚干擾亂了軍隊行列,魏絳殺了他的車夫。B.魏絳不懼晉侯問罪,主動來見晉侯,卻遭將士伏擊,幸得士魴、張老二人解救。C.魏絳認為軍中將士要服從命令,寧死也不應觸犯軍紀,所以一定要從嚴治軍。D.晉侯了解了魏絳的心意后,承認了自己的過失,不但沒有殺魏絳,還重用他。11.將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絳無貳志,事君不辟難,有罪不逃刑。【參考答案】8、D9、C10、B11.魏繹沒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難,有了罪責不逃避懲罰。【參考譯文】晉侯的弟弟揚干在曲梁擾亂軍隊行列,魏絳殺了他的車夫。晉侯發(fā)怒,對羊舌赤說:“我認為召集諸侯會盟是榮耀的事。現在揚干被羞辱,我們何時受過這等羞辱?我一定要殺掉魏絳,不要耽誤了!”羊舌赤回答說:“魏絳沒有二心,侍奉君主從不躲避危難,有了罪責也不逃避懲罰。他會來陳說情況的,何必勞駕您下命令呢?”話剛說完,魏絳就到了,交給奏事官一封信,就要用劍自殺。士魴、張老勸阻了他。晉侯讀他的信,信上說:“我聽說軍隊以服從命令為武,軍人做事以寧死不觸犯軍紀為敬。您召集諸侯會盟,我怎么敢不恭敬?君主的軍隊不服從軍令,辦事的人不嚴格執(zhí)法,沒有比這更大的罪過了。我害怕自己因不嚴格執(zhí)行軍法而犯死罪,所以懲治了揚干,這罪過無可逃避。事先我沒能進行教導,以至于要動用大刑。我的罪很重,哪里敢不服從刑罰而使君王發(fā)怒?就讓司寇判我死罪吧?!睍x侯光著腳跑出來,說道:“我之前說的話,是因為寵愛自己的兄弟。你處罰揚干的車夫,是執(zhí)行軍法。我有弟弟,卻沒有教導好,這是我的過錯。請你不要讓我再次犯錯,拜托你了!”晉侯認為魏絳能夠用刑罰來治理百姓,就在太廟宴請魏絳,并讓他擔任新軍副帥。(2019湖北武漢)關羽字云長,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鄉(xiāng)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御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tǒng)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從先主就劉表。表卒,曹公②定荊州,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曹公追至當陽長坂,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先主牧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勛,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當與益德④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庇鹈理汍祝柿林^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節(jié)選自中華書局《三國志·關羽傳》,有刪節(jié))【注釋】①先主:指劉備。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馬超的字。④益德:張飛的字。8.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先主于鄉(xiāng)里合徒眾合:聚集B.先主斜趣漢津趣:奔赴C.適與羽船相值適:前往D.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A.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B.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C.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D.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10.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關羽流亡到涿郡后,與張飛一起幫助劉備抵御外侮。B.關羽、張飛和劉備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場合都不分彼此。C.曹操平定荊州后,劉備從樊城南渡長江,派關羽率戰(zhàn)船到江陵會合。D.諸葛亮認為馬超文武雙全,能與張飛比肩,但兩人的才能都不及關羽。11.將第三大題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參考答案】8.C9.C10.B11.關羽看信后非常高興,把信給賓客看?!窘馕觥窟x自《三國志》作者:陳壽年代:西晉年代:陳壽8.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解答此類題目時,應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據句子的翻譯推斷詞語的意思。課外文言文的詞語解釋既要充分調動知識積累,回憶該詞的常用義,還要結合上下文來判斷。C項的解釋有誤,“適”的意思是“正好”。9.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做“斷句題”要通讀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礎上再根據文意和常用的斷句方法加以判讀。常見的斷句方法有:語法分析、對話標志、常見虛詞、結構對稱、固定句式等。這句話的意思是:關羽聽說馬超來投降,而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人品才能可與什么人相比。根據句意可知應選C。點睛: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10.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握主旨,聯系實際,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答案。B項有誤,從“稠人廣坐,侍立終日”可知,在人多廣眾的場合,關羽、張飛整天侍立在劉備左右,并不是任何場合都不分彼此。11.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笆 薄笆尽笔谴祟}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緟⒖甲g文】關羽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逃命到涿郡時,正碰上劉備在鄉(xiāng)里集合兵馬,關羽與張飛替他抵御侵侮。劉備任平原相時,以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管屬下士兵。劉備與他們兩人同床共寢,親如兄弟。在人多廣眾的場合,他們兩人整天侍立在劉備左右,跟隨劉備應酬交接,不避艱險。關羽后來跟隨劉備投靠劉表。劉表死后,曹操揮兵平定了荊州,當時劉備想從樊城走,往南渡長江,另外派遣關羽領了數百艘船到江陵會合。曹操一直追,追到當陽縣長坂那個地方,劉備連忙轉向漢津港,正好與關羽的水軍會合了,那么他們就一起去了夏口。后面,孫權借兵給了劉備抵抗曹操,曹操看他有兵了賺不到什么便宜就退兵了。后面劉備占領了江南的幾座城市,那個時候就封拜關羽的官階,讓他當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軍在長江以北,抵抗曹操,守咽喉之地。劉備西征平定益州,有拜關羽為管理荊州一片的都督。關羽聽說馬超來投降,而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人品才能可與什么人相比。諸葛亮知道關羽好強護短,于是答復他說:“孟起兼有文武天賦,雄健剛烈超過一般人,是一代豪杰,與黥布、彭越是同類的人,可與翼德并駕齊驅爭個高下,然而還是不如你美髯公無與倫比地超群出眾?!标P羽胡須漂亮,所以諸葛亮稱他為美髯公。關羽看了書信非常高興,把信給賓客傳看。(2018湖北武漢)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孟嘗君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蓖踉唬骸肮讶嗽缸又幸?。”……又北見燕王曰:“先人日公子常約兩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毖嗤踉唬骸拔釟q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千里而救入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曰:“臣效②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痔煜轮畬⒂写笞円??!蓖踉唬骸按笞兛傻寐労??”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孟而望見軍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

(選自《戰(zhàn)國策》,有刪改)8.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王聞之

聞:聽說B.寡人愿子之行也

愿:愿望C.燕王尚未許也

許:答應D.王且何利

利:好處9.為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A.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B.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C.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D.乃為之起/兵八萬/車二百乘/以從田文10.下列對文本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得知秦國將要攻打魏國的消息,魏王連夜召見孟嘗君詢問對策。B.孟嘗君認為,如果有其他諸侯國的救援,魏國就可以得到保全。C.起初,燕王以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遙遠為由婉拒救助魏國。D.孟嘗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國后馬上就會組織聯軍進攻燕國。11.將第三大題文言文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譯文:

【參考答案】8、B9、C10、D11.魏王(就會)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讓土地,鼗半個魏國(的土地)割讓給秦國,秦軍一定會離開?!緟⒖甲g文】秦國將要討伐魏國。魏王聽說這件事,夜里去見孟嘗君,告訴他說:“秦國將要進攻魏國了,您替寡人謀劃一下,怎么辦?”孟嘗君說:“有諸侯援救的國家就可以保存下來?!蔽和跽f:“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說。”……孟嘗君又北上拜見燕王,說:“從前家父經常為燕、魏兩王的交往約會,現在秦國將要進攻魏國了,希望大王救救魏國。”燕王說:“我國已經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現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助魏國,這將怎么辦呢?”孟嘗君說:“跋涉幾千里去拯救別人,這將給國家?guī)砗锰帯,F在魏王出城門盼望燕軍,其它諸侯即使想跋涉幾千里來幫助,可以做到嗎?燕王還是沒有答應。孟嘗君說:”臣下獻上好的計策給大王,大王卻不采用臣下忠誠的計策,我請求離開了,恐怕天下將有大的變化了?!把嗤跽f:”您說的大的變化,可以讓我聽聽嗎?”孟嘗君說:“秦國攻打魏國,然而燕國卻不去援救魏國,魏國屈節(jié)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秦兵撤離魏國后,魏王傾韓國、魏國的全部軍隊,又西借秦國的軍隊,再依靠趙國的軍隊,用四個國家的力量攻打燕國,大王將會得到什么好處呢?好處會自己跋涉幾千里去幫助人嗎?好處會出燕國的南門而盼望援軍嗎?”燕王說:“您走吧,寡人聽眾您的了?!庇谑菫槊蠂L君發(fā)兵八萬,戰(zhàn)車二百輛,跟從孟嘗君。(2017湖北武漢)蕭穎士風節(jié)蕭穎士為唐名人,后之學者但稱其才華而已。予反復考之,蓋有風節(jié)識量之士也。為集賢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見之,穎士不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安祿山寵恣,穎士陰語柳并曰:“胡人負寵而驕,亂不久矣。東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祿山反,往見郭納,言御守計,納不用。嘆曰:“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聞封常清陳兵東京,往觀之,不宿而還,身走山南,節(jié)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穎士說曰:“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公何遽輕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見。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墮永王亂中,為終身累。穎士,永王召而不見,則過之焉。(選自《容齋隨筆》,有刪改)8.下列字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穎士陰語柳并曰陰:暗中B.胡人負寵而驕負:依仗C.往客金陵客:旅居D.則過之焉過:責備9.為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A.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B.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C.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D.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10.下列對文本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蕭穎士對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見均辭而不去。B.蕭穎士預言了安祿山即將叛亂且東京將會陷落。C.郭納、封常清沒有采納蕭穎士的守城計策。D.節(jié)度使源洧聽從了蕭穎士堅守襄陽的勸說。11.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參考答案】11.當官的以兒童游戲的方式來抵御厲害的叛軍,(想取勝)太難了!共4分?!叭馐痴摺薄坝?、“劇”各1分,其余句意正確1分?!緟⒖甲g文】蕭穎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學者只稱贊他才華出眾。我反復考證后發(fā)現,他還是一位高風亮節(jié)有膽識有度量的人,在他擔任集賢校理時,當時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見他,他卻辭而不去,李林甫對他不屈從于自己很惱火。后來,李林甫又讓他到史館任職,他仍然不屈服,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職務外調到河南府任參軍。當時,安祿山依仗玄宗的龍信,恣意妄為,簫穎士暗中對柳并說:“胡人(指安祿山)依仗主上的寵信驕橫跋扈,反叛朝廷的時間不會太久了,東都洛陽到時會首先陷落的!”不久,他便托病離開了洛陽,安祿山反叛以后,蕭潁士去見郭納,向他進獻抵御叛軍的策略,郭納沒有采用。蕭穎士感嘆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職的人抵御厲害的叛軍如同兒戲,(想抵擋住也)太難了?。 彼犝f大將封常清陳兵東都洛陽,就去觀察了一番,(結果很失望,)連夜返回,南逃到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避亂,當地節(jié)度使源洧想放棄襄陽,退保江陵,蕭潁士勸說道:“襄陽是天下的咽喉要沖,兵家必爭之地,一天不堅守,則大勢即去,你何必匆忙放棄這個戰(zhàn)略要地,讓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聽從了他的建議,就按兵不出。源洧死后,蕭穎士又去金陡,并客居于此,肅宗的弟弟永王李璘要召見他,他堅辭不去。李白,是天下聞名的大詩人,只因身陷永王李璘的叛軍之中,而終身受到連累,蕭潁士對永王李璘的召見辭而不見,可見他的膽識遠遠超過李白。(2016湖北武漢)梁嘗有疑獄,群臣半以為當罪,半以為無罪,雖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1\*GB3①以布衣富侔=2\*GB3②國,是必有奇智?!蹦苏僦旃鴨栐唬骸傲河幸瑟z,獄吏半以為當罪,半以為不當罪,雖寡人亦疑,吾子決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當獄。雖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徑相如也,其澤相如也,然其價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蓖踉唬骸皬脚c色澤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側而視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绷和踉唬骸吧疲湿z疑則從去,賞疑則從與?!绷簢髳偂S纱擞^之,墻薄則亟壞,繒=3\*GB3③薄則亟裂,器薄則亟毀,酒薄則亟酸。夫薄而可以曠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國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選自劉向《新序》)【注釋】=1\*GB3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相傳他輔佐越王勾踐滅吳之后,隱居陶山,改名朱公。=2\*GB3②侔(móu):等同。=3\*GB3③繒(zēng):絲織品的總稱。8.對下列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梁嘗有疑獄獄:案件B.臣,鄙民也鄙:淺陋C.不知當獄當:應當D.殆未有也殆:恐怕9.對下面加點字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1\*GB3①臣之家有二白璧=2\*GB3②側而視之=3\*GB3③其徑相如也=4\*GB3④然其價一者千金A.=1\*GB3①=2\*GB3②用法相同,=3\*GB3③=4\*GB3④用法不同B.=1\*GB3①=2\*GB3②用法相同,=3\*GB3③=4\*GB3④用法相同C.=1\*GB3①=2\*GB3②用法不同,=3\*GB3③=4\*GB3④用法不同D.=1\*GB3①=2\*GB3②用法不同,=3\*GB3③=4\*GB3④用法相同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梁王認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敵國,一定有超人的智慧。B.陶朱公回答梁王詢問時,拿一薄一厚兩塊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獄要寬厚。C.梁王聽從陶朱公的建議,推行仁政,厚上國人,舉國上下歡欣鼓舞。D.作者姐梁王與陶朱公討論“疑獄”一事意在說明“物薄易壞”的道理。11.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雖寡人亦疑,吾子決是,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8、C9、D10、B文言文閱讀依舊考的是人物傳記。考查重點仍是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意理解、翻譯文中的句子。題型穩(wěn)定,難度適中,與2014年基本持平。第8題考察常用實詞,四個選項詞均為初中接觸過的字義。解答此題,找到選項對應的文中原句,將選項意思帶入原文進行檢驗,可得到正確答案C。第9題考察常用實虛詞“之”與“其”的用法,難度不大。①為助詞“的”,②為代詞,代“白璧”,③為代詞“它們的”,④為代詞“它們的”。答案選D。第10題是對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題,要找到每個選項對應的句子,依據文章內容進行解答。A項的“布衣”是指陶朱公憑借布衣(百姓)的身份,并不是說做布衣生意。C項,陶朱公并沒有直接給梁王建議,只是以白璧為喻,委婉地告訴梁王要換個角度看問題,以厚德治國。文章并沒有提到梁王推行仁政,厚賞國人。D項,兩人討論“獄訟”一事,意在說明“有國畜民施政者,宜厚之而可耳”。答案選B。第11題考查文言翻譯,難度為易??忌獯饡r候應逐字對應翻譯,尤其注意關鍵字(如:雖、決、是)的準確含義。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答案為:即使是我也遲疑難決,先生您來判斷一下這個案件,應該怎么辦?(4分?!半m”、“決”、“是”各一分,句意通順1分。)【參考譯文】梁國曾經有一件難以斷定的案件,大臣們有些認為應當判有罪,有些人認為是無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憑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舉國首富,這必定是因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召來范蠡問他說:“梁國有一件難以斷定的案子,斷案的人一半認為有罪一半認為沒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來判斷一下這個案件,怎么樣?”范蠡說:“我是個卑賤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斷案,雖然這樣,(大王讓我斷我舉個例子)我家有兩塊白玉璧,它們的顏色都一樣,大小也一樣、光澤也一樣,但是它們的價錢,一塊賣千金,一塊賣五百金”。王說:“玉大小與色澤都一樣,一塊賣千金,一塊賣五百金,為什么?”范蠡說:“從側面看它,一塊比另一塊厚了一倍,所以價值千金”。梁王說:“好。”所以案件有了疑難,就不判罪,賞賜時有了疑難,便全部賞賜。梁國的臣民都很高興。由此看來,墻薄了就容易坍塌,絲織品薄就容易裂開,器物太薄就容易毀壞,酒太薄就容易發(fā)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夠保持很長時間的,那是從來沒有的。所以享有國家權力畜養(yǎng)人民,施行政治教化的君主,應該厚德對待人民,就可以了。(2015湖北武漢)高帝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諫,不從。呂后使呂澤劫留侯畫計。留侯曰:“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然上高此四人。誠能不愛金帛,令辯士持太子書,卑辭固請,宜來。來以為客,時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一助也?!眳魏笕缙溆嫛h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今,以死爭,上詳許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從,年皆八十余,須眉皓然,衣冠甚偉。上怪而問之,四人前對,各言姓名,曰: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竅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鄙显唬骸盁┕易湔{護太子?!彼娜藶閴垡旬?,趨去。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難搖動矣?!?.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上慢侮人故

慢:輕慢B.然上高此四人

高:重視C.呂后如其計如:依照D.愈欲易太子易:輕視【答案】D【難度】中【解析】考察常用實詞,四個選項詞均為初中接觸過的字義。解答此題,找到選項對應的文中原句,將選項意思帶入原文進行檢驗,可得到正確答案。9.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以”與“此難以口舌爭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塞忠諫之路也

B.屬予作文以記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醒能述以文者【答案】D【難度】中【解析】各選項均來自初中所學課文,解讀此題,首先確定題干中的“以”是“用”的意思,再找到一致的選項。10.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留侯認為請出四位老者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廢黜太子。B.叔孫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爭來阻止高帝廢黜太子,但未能成功。C.因太子不愛錢財,仁厚孝順,禮賢下士,四位老者才答應出山為其效力。D高帝認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為他已感覺到天下人都愿意為太子效命。【答案】C【難度】中【解析】考查對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題,要找到每個選項對應的句子,依據文章內容進行解答。注意重點字眼的正確與否,如原文“不愛金帛”與C選項“不愛錢財”。11.請把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令辯士持太子書,卑辭固請,宜來。【答案】派能言善辯的人拿著太子的書信,用謙恭的言辭堅決地邀請他們,他們應該會來?!倦y度】中【解析】逐字對應翻譯,尤其注意關鍵字(如:卑、固、宜)的準確含義。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參考譯文】漢高祖準備廢黜太子,另立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群臣紛紛勸阻,高祖都不予理會。呂后焦急萬分,派哥哥建成侯呂澤一再要求留侯張良想個對策。張良說:“這事很難通過說話來爭辯。如今皇上不能招撫的只有四個人,這四個人的年事已高,他們認為陛下為人傲慢,所以隱居山中、發(fā)誓不作漢臣。假使閣下能不惜金錢寶玉,請?zhí)訉懸环庥H筆信,派一位能言善道的使者去邀請他們,我想他們會答應來的。來了之后,太子要非常禮貌地對待他們,向他們請教學習,再讓他們不時陪同太子入朝,故意讓皇上看到,對打消廢黜太子或許有所幫助?!眳魏笠缽埩妓裕霸~厚禮迎來商山四皓。漢高祖十二年,高祖身體狀況日益惡化,因此也就愈發(fā)急著廢黜太子。太傅(官名,三公之一,太師、太傅、太保稱三公)叔孫通(初仕秦,后降漢,漢初典章交由叔孫通訂定)引用古今事例為廢黜太子事力爭,高祖表面上答應,內心卻不以為然,廢黜太子的準備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一天酒宴開始,高祖發(fā)現太子身邊隨侍著四個老人,年紀都已超過八十歲,須發(fā)盡白,器宇不凡。高祖有些奇怪,問:“他們是什么人?”四皓各自報出姓名,分別是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和夏黃公。高祖不由大驚說:“朕邀請諸公有幾年了,諸公卻為躲避朕而隱居深山?,F在為什么諸公卻愿意服侍我的兒子?”四皓異口同聲說:“因為陛下一向輕視讀書人,經常任意漫罵,臣等不愿無故受辱,所以才隱居深山,現在聽說太子為人仁孝,恭謹有禮,尊重士人,天下人莫不希望為太子效死命,所以臣等愿意出山侍奉太子?!备咦嬲f:“那就煩勞諸公輔佐太子?!彼酿┮煌e杯為高祖敬酒,向高祖告辭。高祖望著他們的背影說:“有他們四人輔佐太子,太子羽翼已成,很難再改變了?!保?014湖北武漢)曹瑋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問王旦:“誰可代瑋者?”旦薦李及,上從之。眾疑及雖謹厚有行檢,非守邊才。韓億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將吏亦心輕之。會有屯戍禁軍白晝掣婦人銀釵于市,吏執(zhí)以聞。及方坐觀書,召之使前,略加詰問,其人服罪。及不復下吏,亟命斬之,復觀書如故,將吏皆驚服。不日聲譽達于京師。億聞之,復見旦,具道其事,且稱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為盜,主將斬之,此常事,何足為異!旦之用及,非為此也。夫以曹瑋知秦州七年,羌人懾服。瑋處邊事已盡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聰明,多所變置,敗瑋之成績。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謹守瑋之規(guī)模而已。”億益嘆服公之識度?!咀⑨尅坷壅虑蟠?曹瑋)屢次上表章請求朝廷派人來接替他的職務。詟(zhé):恐懼。8.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A.上從之從:聽從B.將吏亦心輕之輕:輕松C.何足為異足:值得D.億益嘆服公之識度益:更加9.下列語句中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例句:旦之用及,非為此也A.吾欲之南海B.屬予作文以記之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公與之乘10.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A.李及謹慎忠厚,行為正直,但眾人仍對他守邊的才能持懷疑態(tài)度。B.李及在略加審問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馬上下令斬殺了犯事的戍卒。C.李及的聲譽傳到京師后,王旦卻認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將的職責。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薦,是因為王旦認為李及很聰明,會不斷開創(chuàng)新的政績。11.請把第三大題文言語段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會有屯戍禁軍白晝掣婦人銀釵于市,吏執(zhí)以聞。適逢一位駐邊的士兵白天在市場上搶奪婦人的銀釵,官吏捉住他,把這件事報告給李及?!緟⒖甲g文】宋朝人曹瑋(字寶臣)在關中已經很久,屢次上表章請求朝廷派人來接替他的職位。真宗問王旦,有誰可以代替曹瑋的。王旦推薦李及(字幼幾),獲得批準。眾臣中有人認為李及謹慎忠厚,行為正直,不是防守邊塞的人才。韓億(雍丘人,字宗魏)將這些疑慮告訴王旦,王旦也不說話。李及到秦州后,邊將、官吏都輕視他。正好有士兵于白晝在市場搶奪婦人的銀釵,有關官吏將他捉捕,押來報告李及,李及正坐著看書,命人將士兵帶上前來審問,士卒服罪,李及不再將他交給官吏,立即下令處死,然后繼續(xù)看書。從此之后,邊將,官吏都對李及非常畏服。不久,這件事傳到京師,韓億聽到了,又來見王旦,詳細地說明這件事,并稱贊王旦有知人之明。王旦笑著說:“士卒做強盜,主將予以處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哪里值得贊揚?我用李及,不是基于這個考慮。曹瑋治理秦州已經七年,連羌人都畏懼心服,他治理邊塞的措施非常合宜。如果派別人去接替,一定會自恃聰明,改變作風,敗壞曹瑋已經取得的政績;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為他為人敦厚,必能謹守曹瑋的規(guī)模而已。”韓億聽了,更加嘆服王旦的見識。(2013湖北武漢)元子①家有乳母為圓轉之器,以悅嬰兒,嬰兒喜之,母聚孩孺助嬰兒之樂。友人公植者,聞有戲兒之器,請見之。及見之,趨焚之。責元子曰:“吾聞古之惡圓之士歌曰:寧方為皂②,不圓③為卿④,寧方為污辱,不圓為顯榮。次山奈何任造圓轉之器,恣令悅媚嬰兒?少喜之,長必好之。教兒學圖且陷不義,躬自戲圓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門愛嬰兒之樂圓,出門當愛小人之趨圓,吾安知次山異日不言圓,行圓,以終身乎?吾豈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⑤謂曰:“吾自嬰兒戲圓,公植尚辱我,言絕忽乎。吾與汝圓以應物,圓以趨時,非圓不預⑥,非圓不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作者:元結選自《唐文粹》,有刪改)【注釋】①元子:元結,字次山,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之一。②皂:皂隸,泛指從事低賤行業(yè)的人。③圓:圓滑。④卿:公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結的堂弟。⑥預:參與。8.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聞有戲兒之器聞:聽說B.及見之及:等到C.趨焚之趨:追逐D.長必好之好:喜歡9.下列語句中加點的“以”與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以悅嬰兒A.何以戰(zhàn)B.以是人多以書假余C.皆以美于徐公D.以光先帝遺德10.下列對文段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元結家的乳母做了一個能團團旋轉的玩具,孩子們都很喜歡這個玩具。B.“惡圓之士”認為,寧可行為方正地做個身份低賤的人,也不愿意圓滑地求得富貴。C.公植認為元結在家中教孩子學習圖畫,嬉戲玩耍,會讓孩子玩物喪志。D.元結因孩子“戲圓”之事受到公植的責罵,公植甚至表示要與他斷交。11.請把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每小題3分)(1)吾安知次山異日不言圓,行圓,以終身乎?(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參考答案】8.C;9.D;10.C11.(1)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將來不會說圓滑的話、做圓滑的事,一輩子都圓滑呢?(2)公植大概會拿起矛戟殺我吧!【參考譯文】元子家里有位乳母,制作了一個圓轉玩具來引逗嬰兒高興,嬰兒很喜歡。母親就讓乳母召集一些幼童陪伴嬰兒一同玩樂。朋友公植,聽說有取樂嬰兒的玩具,便請求看看;等看到圓轉玩具,就急忙把它燒了,并責怪元子說:“我聽說古代有個憎惡圓的讀書人唱道:‘寧可正直淪為奴隸,不能圓滑謀求顯榮。寧可因為正直地位低下,也不能做人圓滑求得富貴顯達。’次山你怎么能隨意制作圓轉玩具,聽任用它來取樂嬰兒,使嬰兒從小就喜歡圓,長大必定愛好圓。教嬰兒學圓滑,已陷入不義;親自玩圓,又喪失了正直的品德。唉、唉,次山啊!回家喜歡嬰兒玩圓,出外一定喜歡小人趨奉圓滑。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將來不會說圓滑的話、做圓滑的事,這樣圓滑地度過一生呢?我哪能做次山的朋友??!”元子召喚季川對他說:“由于我讓嬰兒耍戲圓轉玩具,公植尚且這樣罵我和我絕交;唉!我與你如果圓滑應付事物,圓滑迎合時俗,不圓滑的事不參與,不圓滑的事不去做,公植大概會拿著矛或戟來刺殺我們的!”

(2012湖北武漢)是儀字子羽,北海營陵人也。孫權承攝①大業(yè),優(yōu)文②征儀。呂蒙圖襲關羽,權以問儀,儀善其計,勸權聽之。從討羽,拜忠義校尉。既定荊州,都武昌,拜裨將軍,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復授兵,儀自以非才,固辭不受。黃武③中,遣儀之皖④就將軍劉邵,欲誘致曹休。休到,大破之,遷偏將軍。大駕東遷,使儀輔太子。后從太子還建業(yè)。典校郎呂壹誣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謗訕國政,權怒,收嘉系獄,悉驗問。時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聞之,儀獨云無聞。于是見窮詰累日,詔旨轉厲,群臣為之屏息。儀對曰:“今刀鋸已在臣頸,臣何敢為嘉隱諱,自取夷滅,為不忠之鬼!”據實答問。權遂舍之,嘉亦得免。是儀不治產業(yè),不受施惠,為屋舍財足自容。鄰家有起大宅者,權出望見,問起大室者誰,左右對曰:“似是儀家也?!睓嘣唬骸皟x儉,必非也?!眴柟?。是儀時時有所進達⑤,未嘗言人之短。事國數十年,未嘗有過。(選自《三國志·是儀胡綜傳第十七》,有刪改。)【注釋】①承攝:繼承掌管。②優(yōu)文:意思是專門下文,給是儀優(yōu)厚的待遇。③黃武:年號。④皖:地名。下文“建業(yè)”也是地名。⑤進達:舉薦人才。8.對下面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既定荊州,都武昌既:既然B.后從太子還建業(yè)從:跟從,跟隨C.權遂舍之遂:于是D.左右對曰:“似是儀家也?!弊笥遥荷磉叺娜?,近臣9.下面語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休到,大破之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吾欲之南海D.彼竭我盈,故克之10.下面對原文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是儀被派遣到皖縣見將軍劉邵,準備引曹休出戰(zhàn)。B.當眾官因害怕呂壹而誣蔑刁嘉誹謗國政時,是儀不畏權勢,堅守自己做人的原則。C.是儀置辦家產私業(yè),擁有一棟大宅,從不接受別人的施舍惠賜。D.是儀經常舉薦人才,勤政為國數十年,不曾有過失。11.請把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每小題3分)(1)儀自以非才,固辭不受。(2)權以問儀,儀善其計,勸權聽之。【參考答案】8、A9、D10、C11.(1)是儀自己認為沒有才能,堅決推辭而沒有接受。(2)孫權把(呂蒙圖襲關羽)這件事拿來問是儀,是儀認為這個計謀很好,就勸孫權聽他的?!緟⒖甲g文】是儀,字子羽,北海國營陵縣人。孫權繼承和統(tǒng)管大事,以表示尊敬優(yōu)待的文書征召是儀。呂蒙圖謀襲擊關羽,孫權問是儀的意見,是儀覺得呂蒙的計策很好,勸孫權采納。是儀又隨孫權出兵進攻關羽,被任命為忠義校尉。平定荊州之后,孫權建都武昌,是儀升任裨將軍,后來又封為都亭侯代理侍中職務。孫權還想授給他一支兵馬,是儀因為自己不是將才,堅決推辭,不受。黃武年間,孫權派是儀到皖縣去見將軍劉邵,想執(zhí)行引誘魏軍大將曹休前來的計劃。后來曹休受騙率軍到達,被打得大敗而逃,是儀因功升任偏將軍。孫權遷都到東邊的建業(yè),讓是儀輔佐太子。后來他隨太子孫登回建業(yè)。中書典校郎呂壹誣告過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誹謗詆毀國家政事,孫權大為震怒,把刁嘉抓進了監(jiān)獄,有關官員也全部弄來查證審問。當時受牽連的人害怕呂壹,都說聽到了刁嘉的惡毒攻擊,唯獨是儀卻說沒有聽到。結果他一連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盤問,孫權為此下達的詔令也變得非常嚴厲,群臣為他的處境擔心到了極點。是儀回答說:現在的刀鋸已架在我脖子上,我怎敢替刁嘉隱瞞,自取滅亡,落個不忠誠的死鬼呢?是儀依然據實回答訊問,供辭保持正直而不改變。結果孫權放過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是儀素來不置產業(yè),也不接受別人的施舍恩惠,修建的住宅剛好夠自家居住。鄰居有一家興修了一座大宅院,孫權外出時遠遠望見,問修大宅院那家是誰,左右的侍從回答說:“像是是儀家?!睂O權說:“是儀節(jié)儉,必定不是他?!币粏柟皇瞧渌恕J莾x時時舉薦人才,卻從不說別人的短處。是儀為國家服務幾十年,從未有任何過失。(2011湖北武漢)許昌士人張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盡以家財付孝基。孝基與治后事如禮。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見之,惻然謂曰:“汝能灌園乎?”答曰:“如得灌園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園。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復謂曰:“汝能管庫乎?”答曰:“得灌園,已出望外,況管庫乎?”又何幸也?!毙⒒构軒臁F渥宇H馴謹,無他過。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復有故態(tài),遂以其父所委財產歸之。(選自《厚德錄》)9.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斥逐之

追趕B.富人病且死 將要C.如得灌園以就食,何幸

多么D.不復有故態(tài)

原來的10.下列句中加點的“以”與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財產歸之A.何以戰(zhàn)B.不以物喜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D.以塞忠諫之路11.下列對張孝基的評價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張孝基信守承諾,把岳父的喪禮操辦得很風光。B.張孝基心地善良,見妻弟乞討,頓生憐憫并積極給予幫助。C.張孝基助人有方,讓妻弟灌園管庫,在勞動中促其轉化。D.張孝基為人厚道,把全部財產歸還給悔過自新的妻弟。12.將上面文言語段中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共6分。每句3分。)(1)久之,其子丐于途。(2)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緟⒖即鸢浮?、A10、C11、A12、⑴很久以后,那富人的兒子在路上乞討。⑵富人的兒子漸漸能自食其力,孝基對他的變化感到奇怪。【參考譯文】許昌有個讀書人叫張孝基,娶同鄉(xiāng)某富人的女兒。富人只有一個兒子,沒出息,富人便罵著把他趕走了。富人生病將要死了,就把全部的家產都托付給了張孝基。張孝基按規(guī)定禮節(jié)為富人辦了后事。后來,孝基看見了富人的兒子在路邊乞討,同情地說道:“你會澆灌園圃嗎?”富人的兒子答道:“如果能夠(通過)澆灌園圃來得到食物,就太幸運了!”孝基便讓他去澆灌園圃。富人的兒子漸漸能夠自食其力,孝基對他的行為變化感到奇怪。又問道:“你能管理倉庫嗎?”答道:“讓我澆灌園圃,已出乎我的意料,何況管理倉庫呢?那真是太幸運了?!毙⒒妥屗ス芾韨}庫。富人的兒子順從而謹慎,沒犯什么過錯。孝基慢慢觀察他,知道他能改過自新,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于是便將他父親所委托的財產還給他了。(2010湖北武漢)年羹堯①鎮(zhèn)西安時,廣求天下才士,厚養(yǎng)幕中。蔣衡應聘而往,年甚愛其才……年征青海日,營次,忽傳令云:“明日進兵,人各攜板一片、草一束?!避娭胁唤馄涔?。比次日,遇塌子溝②,令各將束草擲入,上鋪板片,師行無阻。番③人方倚此險,不意大兵驟至也。遂破賊巢。又年征西藏時,一夜漏④三下,忽聞疾風西來,俄傾即寂。年急呼某參將,領飛騎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賊,果盡殲焉。人問其故,年曰:“一霎而絕,非風也,是飛鳥振羽聲也。夜半而鳥出,必有驚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叢林密樹,宿鳥必多,意必賊來潛伏,故鳥群驚起也?!保ü?jié)選自《嘯亭雜錄》和《郎潛紀聞》。有刪改)【注釋】①年羹堯:人名,清朝名將。②塌子溝:淤泥深坑。③番:我國古代西南少數民族的統(tǒng)稱。④漏:古代計時用的漏壺。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6分)(1)軍中不解其故(2)一霎而絕(3)此去西南十里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番人方倚此險,不意大兵驟至也。9、下面對年羹堯事跡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2分)A、重視人才,廣招天下才士。B、預備板、草,越溝攻破賊巢。C、聞風而起,苦練夜戰(zhàn)本領。D、派騎三百,密林搜殲敵人。10、年羹堯善于用兵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3分)【參考答案】7.(1)原因;緣故(2)斷絕;消失(3)距;距離(或:相距)8.番人正是倚仗這一險阻,沒想到大軍很快到來了。9.C10.答案要點:①善于了解和利用戰(zhàn)地環(huán)境②善于正確判斷敵情③善于指揮部隊作戰(zhàn)【參考譯文】年羹堯鎮(zhèn)守西安時,廣泛尋求天下有才之士,用厚祿供養(yǎng)為幕僚。蔣衡應聘而來,年羹堯非常愛惜他的才學.年羹堯征伐青海時,軍營駐扎后,忽然傳令說:“明天出兵,每人各帶一塊木板、一捆草。”軍中上下不明白其中的原因。等到第二天,遇到了淤泥深坑,讓軍士把草束起來扔進坑里,上面鋪上木板,軍隊行進沒有阻礙。少數民族的人(番人)正是倚仗這個坑為險阻,沒有想到大隊敵軍突然到來了。終于攻陷了敵人的巢穴。第二年征伐西藏時,一天晚上漏壺漏了三下時,忽然聽到強勁的西風刮來,片刻之后就停下來。年羹堯急忙喚來參將,帶三百輕騎兵出營,去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索敵兵,果真在那里全部殲滅。有人問其中的原因,年羹堯說:“只是一剎那就停下來的,肯定不是風,而是飛鳥受驚振動翅膀的聲音。半夜鳥會飛出,肯定有人驚擾了它。這里往西南十里的地方,有茂密的樹林,棲息的飛鳥肯定很多,我判斷肯定是賊兵來埋伏,所以驚起鳥群來?!保?009湖北武漢)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②,呼老兵詣道邊酒壚,對坐痛飲。咨其風土,考其區(qū)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fā)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上無事,輒據鞍默誦諸經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清朝藝苑》[注釋]①亭林:即顧炎武。②亭障:邊塞崗亭、堡壘。7.解釋下面加點的詞。(6分)(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釋:(2)呼老兵詣道邊酒壚詣:(3)咨其風土咨:8.翻譯下面的語句。(4分)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fā)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上面文段中沒有涉及的內容是()(2分)A.交友B.考察C.讀書10.這段文字主要表現了顧炎武的哪些特點?(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7.(1)放下(2)到(3)詢問(共6分,每個2分。)8.示例:如果發(fā)現與自己以往了解的情況不相符合,他就翻書詳細地訂正,一定要毫無疑問才停止。(共4分。)9.A(2分)10.勤奮、嚴謹、專注(3分。)【參考譯文】亭林先生(顧炎武先生)從小到老手都沒放下過書,出門就帶一兩匹馱著書的騾子或馬隨身。有時候到了邊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邊的小酒店一起暢飲,詢問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開書詳細的訂正,一定到沒有任何疑惑的程度為止。坐在馬上空閑的時候,就跨著馬鞍默默的背四書五經等經典和對它們的注釋文。即使遇到親朋好友就好像不認識,有的時候因為太專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認真仔細到這個程度,他的學問博大精深,沒有能與他相比的!(2008湖北武漢)【甲】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乙】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墩撜Z·為政》)【丙】孔子觀于周廟,有敧①器焉。孔子問于守廟者曰:“此謂何器也?”對曰:“此蓋為宥座②之器?!笨鬃釉唬骸奥勫蹲?,滿則覆,虛則敧,中③則正,有之乎?”對曰:“然?!笨鬃邮棺勇啡∷囍?,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敧??鬃余叭欢鴩@曰:“嗚呼!惡④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保ā俄n詩外傳》)注①敧(qī):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邊?!板丁蓖ā坝摇?。③中:這里指裝水到一半。④惡(wū):哪里,怎么。7.解釋下面加點的字。(4分)(1)知之為知之

(2)是知也(3)思而不學則殆

(4)滿則覆8.翻譯上面語段中加橫線的文字。(4分)(1)誨女知之乎?(2)孔子問于守廟者曰9.【丙】文中孔子“惡有滿而不覆者哉!”的感嘆給了我們什么啟示?(2分)10.這幾段文字內容都與學習有關,【甲】文和【丙】文談的是學習_____方面的問題;【乙】文談的是學習方法方面的問題,孔子認為學習過程中______與______應該相結合。(2分)11.(1)孔子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試之”?請根據文意簡要說明。(1分)(2)孔子這樣做有必要嗎?談談你的看法,并結合文段內容說說理由。(2分)【參考答案】7(1)為:是。(2)是:這。(3)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4)覆:翻倒。8(1)誨女知之乎:教導你的東西懂得了嗎?(2)孔子問守廟的人說(或者:孔子向守廟的人詢問道)9—個人要謙虛,不要自滿10態(tài)度()學思11.(1)孔子要(想)驗證宥座器(敧器)的特點。(2)有心要。()因為孔子雖然聽說過,但并沒有親眼見過。驗證一下才能夠確認。答:“沒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沒有必要。()因為孔子原本就聽說過,而且當場又得到守廟者的證實,沒有必要去麻煩?!緟⒖甲g文】【乙】孔子參觀周廟,看到欹器。孔子問守廟的人說:“這是什么東西呢?”廟的人回答說:“這是右坐之器?!笨鬃诱f:“我聽說右坐之器盛滿水就會傾覆,空了就斜著,水裝到一半時就會垂直,是這樣的嗎?”守廟人回答說:“是這樣的。”孔子讓子路取水來試,果然水滿便傾覆,空了就斜著,裝到一半時就垂直而立??鬃娱L嘆道:“嗚呼!怎么會有滿而不顛覆的呢?”子路問:“請問持滿有方法嗎?”“持滿的方法,壓抑然后使之減損?!弊勇氛f:“減損有方法嗎?”孔子說:“德行寬裕的人,守之以謙恭;土地廣大的人,守之以勤儉;祿位尊盛者,守之以卑弱;人眾兵強的人,守之以敬畏;聰明睿智的人,守之以愚笨;博聞強記的人,守之以膚淺。這就是抑損的方法啊。”(2007湖北武漢)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于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1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4分)⑴羲之嘗慕張芝⑵此為其故跡⑶而嘗極東方⑷然后世未有能及者1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⑴臨池學書,池水盡黑⑵羲之之書晚乃善14.作者在上文中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4分)答:【參考答案】12.(1)羨慕,敬仰(2)是(3)曾經(4)趕上(共4分。每個1分)13.(1)臨近水池學習書法,(在池中洗筆硯),池水都染黑了。(2)王羲之的書法到了晚年特別好。(共4分.每句2分.)14.學習要勤奮刻苦.(共4分.)【參考譯文】臨川郡城的東面,有一塊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個池子低洼呈長方形,說是王羲之的墨池,這是荀伯子《臨川記》里說的。羲之曾經仰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精神,現在說這是羲之的墨池遺址,難道是真的嗎?當羲之不愿勉強做官時,曾經游遍東方,出游東海,在山水之間使他的心情快樂。莫非他在盡情游覽時,曾在這里停留過?羲之的書法,到晚年才特別好。那么他能達到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沒有能夠趕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學習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學習的功夫難道可以少下嗎?何況想在道德修養(yǎng)上深造的人呢?(2006湖北武漢)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覆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恒,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興隆,可計日而待也。9、解釋下面加點的詞(4分)⑴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悉:⑵可計日而待也計:10、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⑴每與臣論此事⑵愿陛下親之信之11、上面語段中,諸葛亮為了“漢室之隆”向后主劉禪提出了什么建議?(4分)答:【參考答案】9.(1)都,全(2)汁算(共4分.每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