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廣西南寧普通高中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合考試語文試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廣西南寧普通高中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合考試語文試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廣西南寧普通高中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合考試語文試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廣西南寧普通高中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合考試語文試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廣西南寧普通高中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合考試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廣西南寧普通高中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合考試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如今,《長安十二時辰》《顯微鏡下的大明》《兩京十五日》等中國歷史小說,憑借想象豐富、故事精彩、代入感強等優(yōu)勢加速出海,打開了外國人“讀懂中國”的新窗口。在中國作家眼中,中國歷史小說緣何撥動當代讀者心弦?迥異的文化背景是否會成為閱讀的障礙?日前,著名作家馬伯庸在上海接受中新社的專訪,對此作出解讀。中新社記者:泰國“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曾在曼谷舉辦《顯微鏡下的大明》讀者交流活動。您的作品寫的都是中國古代的人和事,歷史小說為何吸引當代讀者?馬伯庸:近年來,中國小說引發(fā)海外讀者關注,我的作品也被翻譯成英語、俄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泰語、越南語和日語等。事實上,我在寫作時并未考慮到海外有如此多的受眾,我的創(chuàng)作是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撰寫的是中國歷史故事。之所以引發(fā)海外讀者關注,背后是中國文化對世界的輻射和影響。如東南亞國家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早年間他們喜歡看中國電視連續(xù)劇《渴望》、讀金庸小說,如今又流行中國動漫、言情劇、玄幻小說等,這是中國國際地位和文化輸出能力整體提升的表現(xiàn)。通過與不同國家的讀者交流,我愈發(fā)深刻體會到人類彼此間的共性大于個性。無論身處哪個國家、哪個文化圈,人們珍視的東西基本一致:對家庭的關心、對親情的眷戀、對友情的渴望、對自我成長的表達……海外讀者可能對中國歷史并不了解,但他們能讀懂作品中蘊含的人性,這種人性古今中外并無不同,也正是人性引發(fā)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的共鳴。歷史小說吸引當代讀者,除了“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這些道理外,更為關鍵的是讓當代讀者看到歷史與當下的連接,并將個人經歷置于不同時代場景中再體驗。中新社記者:您的作品被評價為致力于對“歷史可能性小說”的探索,“歷史可能性小說”最大的特點是什么?馬伯庸:“歷史可能性小說”最大的特點在于找到古今連接點,當代讀者閱讀歷史小說關注的不是歷史本身,而是歷史與自己的連接點。小說《長安的荔枝》取材于“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句古詩,但主人公的設置卻不是唐玄宗和楊貴妃,而是一個將鮮荔枝從嶺南運至長安的小吏。古代的很多小吏,包括一些普通人,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面臨的問題跟現(xiàn)代人的日常是非常相似的,能夠產生古今共情。我的創(chuàng)作理念是,希望把那些沒有受到特別關注的小人物故事,從歷史長河中“撈”起來,只有理解小人物的生活及其所處的時代,才能反推并理解大時代變遷背后的真正動力。中新社記者:如何把握好“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寫作原則,在歷史的縫隙中展開想象,編織故事?馬伯庸:所謂“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寫作原則,可理解為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的“二明治”理論。最上面的一層是歷史重大事件無法改變,應尊重歷史,一旦發(fā)生改變,不能稱之為歷史小說,而是幻想小說或架空小說。如描寫秦始皇,就不能描寫他沒有統(tǒng)一天下,這不符合事實。最下面的一層是歷史細節(jié),對風土人情、典章器物等生活細節(jié),力求考據(jù)精細。如玉米在明代傳入中國前,中國人還吃不到玉米,類似這些細節(jié)要精準,避免“出戲”。中間的一層是“歷史可能性”,即在歷史上不一定發(fā)生而是可能發(fā)生,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件事情從邏輯上可能會出現(xiàn),我希望在正史的“縫隙”中找到這些空白的地方,把它們填充起來,讓他們在正史的背后構成一條完整的、虛構的,但合理的邏輯鏈條。中新社記者:從您的觀察來看,迥異的文化背景是否會成為閱讀的障礙?不了解中國歷史的海外讀者如何讀懂歷史小說?馬伯庸:迥異的文化背景并不會成為閱讀的障礙。曾經美國電影、日本動漫、歐洲小說大量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中國受眾并未感受到距離感。因此不需要為迎合海外讀者,擔心中國文化元素容易對海外讀者造成理解障礙而降低門檻,只要產品內核、表現(xiàn)形式足夠好,所有的門檻都不是門檻,都能夠成為海外讀者理解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同時,不要拘泥于只表達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還有現(xiàn)代化、具有時代特征的新事物,如高鐵、航空航天、網(wǎng)絡小說、新國潮等,這些是當代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一種表達方向,同樣能夠獲得海外讀者的體認。以頗受日本讀者關注的小說《兩京十五日》為例,小說中涉及大量明代的專有名詞,如錦衣衛(wèi)東廠、西廠等,但并不妨礙日本讀者閱讀。從他們的評論可以看出,他們普遍關注的不是那些難懂的名詞,而是故事本身。他們甚至會因為閱讀這部小說而對明朝產生興趣,從而尋找相關資料進行研究和解讀。只要故事足夠精彩,海外讀者自然會被吸引,并愿意更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向海外讀者講述中國故事,首先要找到能夠打動更多人的情感共鳴點以及與當下時代的連接點。中國文化非常復雜,應避免簡單化敘事傾向,不要將海外讀者視為幼稚無知的人而為他們科普。我們要做的是恰如其分地、嚴謹準確表達好中國文化。(摘編自《馬伯庸:歷史小說緣何撥動當代讀者心弦?》,中新社“東西問”專訪,2024年10月14日)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長安十二時辰》為代表的中國歷史小說,憑借其特有的優(yōu)勢加速出海,給外國人“讀懂中國”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渠道。B.讀者即使對小說里的歷史不大了解,但由于人們珍視的東西基本一致,共性大于個性,他們也能讀懂作品中蘊含的人性。C.把小人物的故事從歷史長河中“撈”起來,只要了解他們的生活及其所處的時代,就能理解大時代變遷背后的真正動力。D.只要作品的內核、表現(xiàn)形式足夠好,中國文化元素不會使海外讀者感受到距離感,迥異的文化背景不會成為閱讀的障礙。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新社記者圍繞“中國歷史小說為何在海外引發(fā)讀者關注”這個主話題進行采訪,馬伯庸從歷史小說的寫作原則和文化傳播的本質等方面進行回答。B.曾經美國電影、日本動漫、歐洲小說在中國大受歡迎,如今中國歷史小說在海外引發(fā)關注其背后是中國國際地位和文化輸出能力整體提升的表現(xiàn)。C.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寶庫,馬伯庸從這座寶庫中汲取了豐富的養(yǎng)料,因而在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D.向海外講述中國故事,不能只拘泥于傳統(tǒng)文化,中國現(xiàn)代化、具有時代特征的新事物等方面也是一種表達方向,都需要恰如其分、嚴謹準確地表達。3.下列選項,最符合“歷史可能性小說”特點的一項是()

A.郭寶平的《范仲淹》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其真實性是貼近歷史原貌的,包括那個時代的風俗畫和風景畫,甚至服飾和人物語言描寫,也都還原了歷史的真貌。B.馮至的《伍子胥》敘述了楚國人伍子胥為父兄復仇的故事,他在逃亡路上實現(xiàn)了精神的成長,他的精神成長映照著當下我們人人都有可能經歷的人生困境。C.姚雪垠的《李自成》以李自成為主角,再現(xiàn)了明末清初風云變幻的歷史風貌和農民起義軍由勝轉敗的悲劇結局,小說不乏對人性、權力和歷史的深刻反思。D.熊召政的《張居正》對明萬歷年間的官制、社會生活等考證詳細,他筆下的張居正有著政治家的審時度勢和戰(zhàn)略預判,更有改革家的強悍鐵腕和胸襟氣魄。4.“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是馬伯庸創(chuàng)作歷史小說的原則,請結合文本內容闡述其內涵。5.最近中國大型3A游戲《黑神話·悟空》大火,這與中國歷史小說備受海外讀者關注的原因有共通之處,閱讀下面這段文字,請結合材料分析《黑神話·悟空》獲得海外玩家青睞的原因。截至2024年10月1日,《黑神話·悟空》的銷量已突破2090萬份,贏得了海內外玩家的交口稱贊。玩家作為游戲中的天命人,帶著復活大圣的希望找尋六根,重走西游。游戲以中國神話故事為背景,選用了大量現(xiàn)存的優(yōu)秀古建筑、雕塑、佛像等文化藝術遺產,以及國內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作為原型,制作了形狀、色彩、3D效果等均為頂級水平的虛擬場景,配樂大量采用古箏、缽、梆、鑼等民族樂器,融入陜北說書等非遺文化……它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游戲結合,不僅展示了國產游戲在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通過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打造出一個充滿東方美學意境的虛擬世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于木匠侯發(fā)山于木匠,顧名思義,是個木匠,鄰村的,方圓十幾里就數(shù)他的手藝高。在過去那個年月,木匠有干不完的活兒——除了平常家用的桌椅板凳,嫁閨女娶媳婦要打新家具,人老了要做壽木,這些都離不開木匠。于木匠有了這手藝,日子過得從容散淡,不分農忙和農閑,背著刨子大錛之類的家具走村串戶,成為鄉(xiāng)下的一道風景。大家當面尊稱他“于師傅”,背后稱呼他“愚師傅”或者“榆師傅”。為何?其中的原因是我成為他的徒弟后才知道的。我的個子矮,中學畢業(yè)后,還沒鋤把高,爹讓我跟于木匠學本事,說木匠干的雖然是粗活兒,但好賴有個手藝,風吹不著,雨打不到,也說不上有多累,雇主家請去干活兒時還高接遠送的。我答應了,于木匠卻不答應,不知道爹跑了多少趟于木匠才松口。當學徒的第一天,師傅就問我:“你想學油漆還是學木工?”師傅會做家具,也會給家具上漆,即油漆匠的活兒也會干,是個全把式。我說:“都學?!钡o我說過,學會武藝不壓身,多一樣手藝多一條活路?!皠e蹬鼻子上臉,給你點兒顏色,就想開染坊?。俊睅煾道渲?。我不知道師傅的意思,傻乎乎地瞅著他。師傅說:“只能學一樣。”我想了想,覺得油漆匠的活路簡單——不就是拿起刷子涂抹嗎?跟小時候用尿泥糊墻壁差不多,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便說:“學木工。”師傅沒再說話,算是應允了。木工的活兒看似粗活兒,實際是個細活兒,不比教書輕松。師傅做家具不畫圖紙,圖紙都在腦子里裝著。他對著雇主給的木料看一眼便已心中有數(shù),即刻就能動手。他忙活的時候,啞巴似的極少說話,讓我打下手。有時候,我手腳遲一點兒,他就會用身邊的工具懲罰我——或用尺子打我,或用鉛筆戳我。我不敢有任何反抗的行為——自己還小,真打起來也不是他的對手。有時我覺得一天也干不下去,真想撂挑子,但想到爹低三下四地求他的樣子,我忍了,拿著“徒弟徒弟,三年奴隸”的古話來安慰自己。那天晚上,給一戶人家做完活兒后,天已經黑得瞅不到人影了。主人再三挽留,讓我們住下。師傅拒絕了,說:“三四里路,抬腳就到家了?!弊叱龃箝T沒多遠,師傅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我說:“說好的,管吃不管住,不能給人落下話柄?!弊叩桨肼?,忽然,路旁躥出一只野狗??赡芸次覀€子小好欺負,它不聲不響地撲到我的腿上咬了一口,然后轉身跑了。我哇地哭了,既害怕又疼痛。師傅揮舞著手中的鐵斧,狠狠地對著逃跑的野狗叫道:“宰了你這野畜生!”然后,他背上我,一路小跑來到鎮(zhèn)衛(wèi)生院。誰知道,鎮(zhèn)里沒有狂犬疫苗,他就攔了輛順路的貨車,把我送到縣防疫站打了疫苗,回來時已經是凌晨兩點。后來,我爹給師傅送醫(yī)藥費,師傅不耐煩地說:“六個指頭撓癢——多一道子。跟著我出的事,咋能讓你出錢?”我學徒三年將要期滿的時候,本村的張全請師傅做一張梳妝臺。師傅照例去看主人家備的料。張全說:“要是有剩余的料頭,可以做個小板凳或小桌子。”“料頭”指的是做完家具后剩余的邊角料?!澳惴綀A左近打聽一下,老于打家具,哪有多余的料頭?”師傅的臉色陰沉著,一瞅就是不高興。張全知道自己捅到了馬蜂窩,賠著笑臉解釋:“于師傅,我不是那個意思,真不是那個意思?!睅煾挡辉倮聿撬?,開始選木料。果然,梳妝臺做好后,沒有剩余一塊板一根橫撐,地上只有白花花的鋸末和刨花。師傅說過,高明的木匠從來不多費木料,用邊角料做小家具是同行在討好主人,在遮自己的丑。梳妝臺做好后,張全拿出事先預備好的油漆,讓師傅給刷上顏色。師傅拒絕了,說:“我只做家具,不干這活兒?!薄澳皇菚@個嗎?”張全說。在他看來,這是放羊拾柴火——順手捎帶的事。“會也不干!”師傅的話硬邦邦的,落在地上能砸個坑?!拔铱梢约渝X?!薄凹渝X也不干?!睅煾狄贿吺帐凹揖咭贿呎f。張全沒轍,只得訕訕地說:“好,好,我再找油漆匠。”看他的表情,好似還有“離了王屠戶也不吃連毛豬”的意思。師傅真是不開竅,怪不得人們都叫他“榆師傅”。難道他的腦袋真是榆木疙瘩?還是怕我學了他的本事?回來的路上,我忍不住問他:“師傅,有錢怎么不賺呢?”師傅嘆口氣,說:“鞏縣有個康百萬莊園,鎮(zhèn)園之寶是‘留余匾’。匾上講,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還子孫。遇事讓人一步,自有余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啰唆這么多,到底說的啥呢?就是說凡事留有余地,給別人留口飯吃,不能做盡做絕了。”那一刻我忽然覺得,師傅好可親,好可愛,真想跟著他再學三年。(選自《百花園》2024年第5期)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我中學畢業(yè)后,父親低三下四地獻“殷勤”把我送進于木匠的門,要我向于木匠學本事,希望我憑借手藝立身。B.我向師傅表示油漆、木工兩樣都學,而師傅卻冷著臉說:“只能學一樣。”說明于木匠并不是真心想收我為徒弟。C.師徒二人給一戶人家做完活兒以后,天已經黑到瞅不著人影,師傅拒絕了主人的再三挽留,表明師傅不諳人情。D.文末“那一刻我忽然覺得,師傅好可親,好可愛,真想跟著他再學三年”說明我向師傅學習的技術還遠遠不夠。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木匠是一位出色的木匠,大家當面尊稱他“于師傅”,背后稱呼他“愚師傅”或“榆師傅”,開頭給讀者留下了懸念。B.本村張全請師傅做一張梳妝臺,梳妝臺做好后,沒有剩余一塊板一根橫撐,呼應了開頭“方圓十幾里就數(shù)他的手藝高”。C.文章在形象塑造上別出心裁,通過對比手法制造矛盾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典型特點,使讀者在閱讀中保持濃厚的興趣和期待。D.于師傅堅持不給張全家的梳妝臺刷漆,其目的是給自己留余地,給別人留口飯吃,既豐富了師傅的形象又升華了主旨。8.侯發(fā)山擅長塑造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形象,通過小人物身上的閃光點來完成對善的傳遞和美的構建。文章中于木匠的身上有哪些閃光點?請結合文本作簡要分析。9.小說通過設置多重矛盾使敘事波瀾起伏。請結合文本分析這一特點。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孟軻受業(yè)于子思,既通,游于諸侯,所言皆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然終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尋。嘗仕于齊,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齊,尹士曰:“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則是不明也;識其不可,然且至,則是干祿也。千里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晝①是何濡滯也”軻曰:“夫尹士烏知予哉!千里而見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晝,于子心猶以為速,王庶幾改諸。王如改之,則必反予。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歸志?!濒斊焦{,將見孟子,嬖人臧倉謂曰:“何哉,君所謂輕身以先于匹夫者?以為賢乎?”樂正子②曰:“克告于君,君將為來見也。嬖人有臧倉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魯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又絕糧于鄒、薛,困殆甚,退與萬章之徒序《詩》《書》、仲尼之意,作書中外十一篇,以為“圣王不作,諸侯恣行,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也。吾為此懼,閑先王之道,距楊、墨,放淫辭,正人心,熄邪說,以承三圣者。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绷夯萃鯊推钢?,以為上卿。(節(jié)選自東漢·應劭《風俗通義·窮通》)【注】①晝:齊國邑名。②樂正子:即樂正克,孟子弟子,當時在魯國做官。材料二: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ü?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千里而見王[A]不遇[B]故去[C]三宿而后[D]出晝[E]是何濡[F]滯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游,意為游說,與《詩經·秦風·蒹葭》“溯游從之”的“游”意思不同。B.湯、武,商湯和周武王的并稱,二人均以勤政愛民,不施行暴政留名青史。C.以為,意為認為,與《五石之瓠》“剖之以為瓢”的“以為”意思相同。D.距,通“拒”,意為拒絕,與《鴻門宴》“距關,無內諸侯”的“距”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尹士認為,孟子不遠千里來見齊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為謀求個人利祿。B.孟子在晝“三宿而后出”,是因為他覺得齊王或許會改變態(tài)度,能夠讓他回去。C.孟子在鄒、薛二地遭“絕糧”的困厄,退而發(fā)憤著述,最后被梁惠王聘為上卿D.孟子認為,楊朱、墨翟的學說會阻止仁義施行,楊朱、墨翟會率領野獸吃人。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不遇于魯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2)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14.在孟子看來,要怎樣做才能使仁義之路不堵塞?請簡要概括。三、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望薊門【注】祖詠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咀ⅰ克E門:在今北京西南,唐時屬范陽道所轄,是唐朝屯駐重兵之地。祖詠當時游宦于范陽。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燕臺一望”,眼前所見之景讓詩人為之心驚,道出了遠道而來的客子的特有感受。B.頷聯(lián)用萬里積雪,寒光逼人,曙色映照,旌旗欲倒的景象襯托莊重的氣派和嚴整的軍容C.頸聯(lián)將雪光、月光、火光交織成一片,一掃塞上苦寒的悲涼景象,點出軍隊的攻守態(tài)勢。D.本詩尾聯(lián)連用兩個典故來總結“望”后的感受,令人頓生豪氣,一反起句的“客心驚”。16.詩人在首聯(lián)提到的“燕臺”,原為戰(zhàn)國時燕昭王為招攬賢才所筑的黃金臺,亦稱“幽州臺”。唐代詩人陳子昂也曾登臨此臺并賦有《登幽州臺歌》一詩。兩位詩人登臨“燕臺”時所表達的情感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君子應該處理好質與文的關系,讓自己達到內外兼修,文質彬彬的境界,這樣才不會陷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地。(2)如果你的好朋友在學習上好高騖遠,不注重積累,你可以用“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來進行勸說,也可以用《老子》四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他進行勸勉。(3)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用豪邁激昂的筆調,寫下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訴我們即使在人生失意之時也要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擁有舍我其誰的自信豪情。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傳說中“中國最美的云和梯田”,隱匿于浙西南括蒼山脈霧氣迷蒙的群峰深處。梯田在濕潤的微風中蘇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壯的水稻秧,齊刷刷地搖曳,綠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閃過熒熒的波光,銀水綠影——那是水靈靈的春梯田。春梯田,是一軸淡淡的水墨畫。梯田的夏季從綠色中來。由嫩綠而碧綠再墨綠……濃濃的綠、重重的綠、綠得綿密,綠得厚重,猶如一針針一線線的刺繡,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層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織成綠色的絨毯。夏梯田是一幀A的繡品。秋季稻熟時,飽滿的稻穗灑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滿山金池塘。一層絡黃一層褐黃一層澄黃,稻浪的金色漣漪從山腳一波波升上山頂,又從山頂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秋梯田,是一幅B的油畫。落雪了,梯田在飄飛的雪花中欣然更衣?lián)Q妝。白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寬大的銀色緞袍,瞬時有了一種C的氣度。滿山的梯田在純凈的白雪映襯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線驟然凸顯。冬梯田,是一幅輪廓分明、莊嚴冷峻的黑白木刻。①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②水梯田是用水養(yǎng)出來的。③梯田自成一體的耕作方式,梯田獨創(chuàng)的灌溉系統(tǒng),用中國及東亞的稻作文化增添了燦爛的一筆。④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級層次清晰,如同刻錄著中國千年農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立體史冊。⑤在這個以“移動”為時尚的時代,尚有一種“不可移動”的物體——“梯田”,默默守望著人類共同的家園。18.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改成:“濃重的綠,綠得綿密厚重,一針針一線線的刺繡,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層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變成綠色。”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20.文中最后一段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作出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說起生物多樣性,我們往往會想起熱帶雨林,或者珊瑚礁。但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