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天津市部分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天津市部分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天津市部分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天津市部分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天津市部分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提示:本練習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練習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春秋中葉,楚國滅掉北鄰若干小國,將其改置為縣,并設縣尹、縣公進行統(tǒng)治。縣尹、縣公雖由貴族擔任,但卻非世襲之職,國君可隨時對其任免調遣。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說明當時()A.建立起來中央集權體制 B.傳統(tǒng)分封體制發(fā)生改變C.家國同構模式開始出現(xiàn) D.貴族世襲特權徹底取消【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中葉(中國)。據本題材料“楚國滅掉北鄰若干小國,將其改置為縣、并設縣尹、縣公進行統(tǒng)治?!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以來的政治結構本來是層層分封,而春秋中葉楚國國君直接任命郡縣長官,打破了這一傳統(tǒng),這說明傳統(tǒng)政治秩序遭受破壞、貴族世襲特權遭受沖擊,B項正確;秦朝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排除A項;“家國同構”是指家庭、家族和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親—宗法關系來統(tǒng)領,存在著嚴格的父權家長制,家國同構源于“家天下”觀念,而“家天下”觀念在西周之前已出現(xiàn),排除C項;貴族世襲特權遭受沖擊,而不是徹底取消,排除D項。故選B項。2.漢初的制度基本沿襲秦朝,史稱“漢承秦制”。下列史實中能說明這一歷史現(xiàn)象的是()A.實行察舉制度 B.加強統(tǒng)治分封同姓諸侯王C.中朝制度建立 D.“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據所學知識可知,“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是皇帝制度的體現(xiàn),是西漢時期對秦朝制度繼承的表現(xiàn),D項正確;察舉制是漢武帝時期設立,不屬于繼承秦朝的制度,排除A項;秦朝時期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沒有分封同姓諸侯王,B項不屬于對秦朝制度的繼承,排除B項;漢武帝時期設立中朝,不屬于對秦朝制度的繼承,排除C項。故選D項。3.“憲政主義、聯(lián)邦主義和有限政府在歐洲倒不是新穎的思想,它們溯自中世紀??”。這是英國歷史學家帕爾默提出的觀點。下面文獻可以作為這種觀點依據的是()A.13世紀《大憲章》 B.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C.1689年《權利法案》 D.1787年《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中世紀(歐洲)。據材料“憲政主義、聯(lián)邦主義和有限政府在歐洲倒不是新穎的思想,它們溯自中世紀??”和所學知識可知,1215年《大憲章》把王權限制在了法律之下,確立了私有財產和人身自由不可被隨意侵犯的原則,A項正確;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689年《權利法案》、1787年《美利堅合眾國憲法》都屬于近代,不屬于中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4.下表為1934—1945年期間,領導下的陜北地區(qū)民主代議機關名稱。這些機關名稱的變化反映出()開始時間代議機關名稱1934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陜甘邊區(qū)蘇維埃代表大會1936年3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陜北省蘇維埃代表大會1938年11月中華民國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1945年10月陜甘寧邊區(qū)下轄縣鄉(xiāng)將參議會改為人民代表大會A.全民族團結一致的抗戰(zhàn) B.國共兩黨階級矛盾的日益激化C.國內社會主要矛盾變化 D.對社會性質的認識【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4—1945年(中國)。根據材料“中共領導下的陜北地區(qū)民主代議機關名稱”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之前陜北地區(qū)民主代議機關名稱變化的原因為日本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成為中國國內主要矛盾,1945年10月變化的原因為抗日戰(zhàn)爭勝利,階級矛盾成為國內主要矛盾,綜合來看,這些變化反映了中國國內主要矛盾的發(fā)展變化,C項正確;1934年全民族團結一致的抗戰(zhàn)還未開始,排除A項;1937——1945年期間國共兩黨一致抗日,階級矛盾有所緩和,排除B項;中共對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認識并未發(fā)生變化,排除D項。故選C項。5.“德才兼?zhèn)洹笔侵袊糯鷮賳T考核與監(jiān)督的重要原則。下列措施反映這一原則的是()A.察舉制度的實施 B.中央任命地方屬官C.考課制度的設立 D.南北卷制度的實行【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考課就是國家依照所頒布的法令和行政規(guī)則,在一定的年限內,對各級官吏進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現(xiàn),區(qū)別不同等級,予以升降賞罰的制度,體現(xiàn)出來對于官員“德才”的重視,C項正確;察舉制度以“才德”為選拔標準。但是察舉制的選人權在地方長官手中,在實施過程中地方長官出于私心舉薦門生故吏、好友親朋,甚至營私舞弊、朋比結黨,排除A項;“中央任命地方屬官”主要依據統(tǒng)治者的意志,不是“德才”,排除B項;“南北卷制度的實行”考慮的是南北方的經濟差距,與“德才兼?zhèn)洹钡囊蟛淮螅懦鼶項。故選C項。6.英國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兩次頒布法令,規(guī)定文官作為從事具體行政管理及法令實施工作的人員,不受選舉的影響,只要無過失就不受免職處分;1884年,英國政府再次下令:凡有意參加競選的文官,必須預先辭去文官職務。這些法令的頒布()A.杜絕了營私舞弊等政治亂象 B.不利于政府工作的穩(wěn)定性C.無法規(guī)避政黨分肥制的風險 D.實現(xiàn)了政治和管理的分離【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國規(guī)定文官從事行政事務,不受選舉影響,若參加競選必須先辭職,這些規(guī)定使文官不受選舉和執(zhí)政黨更迭的影響,實現(xiàn)了政治與管理的分離,D項正確;英國文官制度之下存在營私舞弊、推諉扯皮等政治亂象,并未杜絕,排除A項;英國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排除B項;文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政黨分肥制的弊端,排除C項。故選D項。7.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公務員制度在北洋政府時期的文官制度基礎上取得了一定進步與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A.甄別審查措施實施 B.文官考試進行選拔C.杜絕拉幫結派現(xiàn)象 D.女子參加考試選拔【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中國)。根據所學可知,1929年,國民政府公布第一部《考試法》,規(guī)定公務員的選拔,一律實行公開競爭考試,非經考試及格,不得任用,允許女子參加考試,D項正確;國民政府效仿北洋制度,采用甄別審查措施,排除A項;1913年初,北洋政府頒布了《典試委員會編制法草案》《文官考試法草案》,這是文官考試制度建立的標志,排除B項;“杜絕”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8.宋代以后,儒學士人以鄉(xiāng)約教化鄉(xiāng)里。北宋呂大鈞撰寫《呂氏鄉(xiāng)約》是儒學士人教化鄉(xiāng)里的范本。明清時期鄉(xiāng)約多宣講皇帝的“圣諭”。這主要反映出明清時期()A.國家權力開始深入了基層社會 B.儒學社會教化功能受到了沖擊C.政府對基層組織直接控制加強 D.政府對基層社會影響力加強【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圣諭”是皇帝訓誡百姓的詔令或語言,明清時期,宣講“圣諭”成為鄉(xiāng)約最重要的內容,反映了君主專制的強化,D項正確;秦朝國家權力已經深入了基層社會,排除A項;鄉(xiāng)約是開展社會教化的重要手段,不能得出儒學社會教化功能受到了沖擊,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鄉(xiāng)、里等直接管理民眾的基層組織,不能得出“基層組織的加強”,排除C項。故選D項。9.近代以來,西方各國在繼承傳統(tǒng)、融合啟蒙思想的基礎上制定出了各國的法律制度。這些法律制度的共同之處是()A.注重保護公民的權利 B.法律地位不受財產多寡影響C.程序公正、無罪推定 D.確定沒有種族、性別的差異【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西歐。根據所學可知,西方各國在繼承傳統(tǒng)法律思想的基礎上,融合啟蒙思想家們提出的思想主張,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在司法實踐過程中,堅持程序公正、無罪推定,C項正確;羅馬民法注重保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注重保護公民的權利表述錯誤,排除A項;西方傳統(tǒng)法律中法律地位受到財產多寡的影響,排除B項;西方傳統(tǒng)法律注重保護本地男性公民的權利,有種族、性別差異,排除D項。故選C項。10.伴隨著2020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正式實施,改革開放之初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法》等“外商三法”同時廢止。這一變化()A.標志著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完善 B.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形成C.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 D.不利于對外貿易進一步發(fā)展【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xiàn)代(中國)。根據材料“改革開放之初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法》等‘外商三法’同時廢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之初頒行的“外商三法”,主要目的是吸引外資投資,加快經濟發(fā)展,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外商三法”已經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故在2020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這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C項正確;材料只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這一種法律,無法體現(xiàn)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完善,排除A項;本題主旨為“外商投資”,而“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形成”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不利于對外貿易進一步發(fā)展”的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C項。11.在漫長的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各民族的交流互補、沖突交融,推動了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下列有關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表述正確的是()A.秦朝開啟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歷史 B.隋唐時期民族的大遷徙、大交融C.兩宋民族戰(zhàn)爭不斷隔絕民族交流 D.宋元時期多元一體化的格局穩(wěn)定【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時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秦朝的建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開啟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A項正確;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的大遷徙、大交融,排除B項;兩宋民族戰(zhàn)爭不斷,民族交流也增多,排除C項;宋元時期政權對立,“多元一體化的格局”并不穩(wěn)定,排除D項。故選A項。12.近代以來,先后出現(xiàn)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維也納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推動了國際關系的發(fā)展。這幾個國際體系的形成()A.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 B.有利于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C.建立歐洲為中心體系 D.有效地制止戰(zhàn)爭維護了國際和平【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以來(世界)。據本題材料“近代以來,先后出現(xiàn)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維也納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推動了國際關系的發(fā)展”可知近代以來,形成了多個國際體系,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緩和了國家之間的矛盾,有利于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B項正確;荷蘭人格勞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戰(zhàn)爭與和平法》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排除A項;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維也納體系主要在歐洲,無法說明是歐洲為中心,排除C項;“有效地制止戰(zhàn)爭維護了國際和平”夸大了其作用,排除D項。故選B項。13.新中國成立后,中央始終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工作。尤其是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之后,為了促進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進一步發(fā)展()A.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設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qū)B.正式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C.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為少數民族地區(qū)提供優(yōu)惠政策D.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被寫入了《黨章》【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據所學知識可知,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之后,為了促進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進一步發(fā)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被寫入了《黨章》,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民族工作領域的具體體現(xiàn),D項正確;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設立的時間是1958年,與材料“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之后”不符,排除A項;正式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是在1984年,與材料“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之后”不符,排除B項;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時間是2000年,與材料“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之后”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4.下表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參加的部分國際會議的情況。由此可知,新中國()參加時間參加會議或組織與會國數量1949年亞澳工會代表會議14個1952年亞洲及太平洋地區(qū)和平會議37個1954年日內瓦會議23個1955年萬隆會議29個A.廣泛發(fā)展同世界各國關系 B.實施“另起爐灶”外交方針C.國際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 D.打開了外交關系的困難局面【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中國初期(中國)。從表格中中國參加各種國際會議可以看出,新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廣泛發(fā)展同世界各國關系,提升自身的影響力與國際地位,并且確定一定成就,A項正確;“另起爐灶”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外交方針,即拒絕接受舊中國的屈辱外交遺產,同時堅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利益,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B項;“國際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的表述用在抗日戰(zhàn)爭中,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打開外交關系的困難局面”,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A項。15.從1950—1973年的23年中,全球國際貿易從600億美元增長到5740億美元,年均增長速度為10.3%。這一時期國際貿易迅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A.浮動匯率制的推動 B.人民幣納入國際貿易結算貨幣C.固定匯率制的推動 D.資本主義國家減少了經濟干預【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0—1973年(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二戰(zhàn)后期形成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該體系實行固定匯率,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會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雖然確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但是對于世界金融和貿易的發(fā)展起到一定的穩(wěn)定作用,推動了國家貿易發(fā)展,C項正確;浮動匯率制的正式采用和普遍實行,是20世紀70年代后期美元危機進一步激化后開始的,排除A項;人民幣國際化在國際結算領域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重大突破,但還未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排除B項;1972年經濟“滯脹”發(fā)生后資本主義國家減少了經濟干預,排除D項。故選C項。16.中國古代戶籍制度體現(xiàn)了維護社會治安、教化鄉(xiāng)里、規(guī)定身份等級、穩(wěn)定宗族組織、限制人口自由遷徙等諸項社會整合功能。同時,科舉考試也要求考生必須在原籍地、以本身所屬戶籍類別參加。這些反映出了戶籍制度最主要的影響是()A.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 B.控制人口的流動C.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 D.有利于人才選拔【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中國古化戶籍制度體現(xiàn)了維護社會治安、教化鄉(xiāng)里、規(guī)定身份等級、穩(wěn)定宗族組織、限制人口自由遷徙等諸項社會整合功能”可知,戶籍制度限制人口自由流動,有利于加強對社會的控制,鞏固封建統(tǒng)治,A項正確;控制人口流動屬于其直接作用,不屬于最主要的影響,排除B項;穩(wěn)定社會秩序還是為了鞏固統(tǒng)治,排除C項;材料只提到考生在原籍參加科舉考試,無法說明其有利于人才選拔,排除D項。故選A項。17.唐中葉前,征收實物賦稅;唐中期開始實施兩稅法,部分征收貨幣賦稅;明中后期,張居正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將賦役折銀統(tǒng)一征收,完成了賦稅、徭役征收的貨幣化進程。上述變化()A.有利于人頭稅被徹底廢除 B.推動商品經濟的發(fā)展C.有利于緩解土地兼并發(fā)生 D.可以減輕農民的負擔【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將賦役折銀統(tǒng)一征收,完成了賦稅、徭役征收的貨幣化進程”明顯使農民與土地的依附關系降低,有利于農民從事其他方面的生產,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B項正確;“人頭稅被徹底廢除”在清朝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主旨為“徭役征收的貨幣化”,而“有利于緩解土地兼并發(fā)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可以減輕農民的負擔”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B項。18.《英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中記載:1844年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法令,規(guī)定8—13歲的兒童每天工作6.5小時:1847年通過了“10小時法案”,限定了女工和少年的日勞動時間。上述法令頒布的緣由是()A.規(guī)范企業(yè)童工的使用 B.生產力進步引發(fā)社會變化C.保障工人的合法權益 D.加強對工人專業(yè)技能培訓【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44、1847年(英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材料反映了工業(yè)革命后,1844年-1847年英國通過了幾項法令和提案來保障工人權益,這是因為工業(yè)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引發(fā)社會變化,B項正確;材料只提到勞動時間的縮短,并未提到使用童工的規(guī)范,排除A項;保障工人合法權益屬于材料的表現(xiàn)之一,不屬于原因,排除C項;加強工人專業(yè)技能培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19.農業(yè)出現(xiàn)后,人類獲取食物的方式發(fā)生重大變化。這一變化影響了人類發(fā)展過程中的各個層面。下列有關表述中與此變化相符的是()A.徹底改變人類的生存條件 B.促進了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C.科技發(fā)展推動農業(yè)的出現(xiàn) D.人類經濟生活的第二次革命【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農業(yè)出現(xiàn)后,人類主要依靠種植糧食獲取食物來源,促進了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B項正確。“徹底改變人類的生存條件”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農業(yè)出現(xiàn)是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不是科技發(fā)展推動的,排除C項;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人類進入電氣時代,而不是農業(yè)出現(xiàn),排除D項。故選B項。20.中國古代諺語說:“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婦不織,或受之寒?!辈牧现蟹从车霓r業(yè)經濟狀況是()A.鐵犁牛耕技術已經普及 B.農業(yè)生產發(fā)展受到嚴重阻礙C.家庭為單位的男耕女織 D.農業(yè)是國家賦稅的唯一來源【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婦不織,或受之寒”可知,材料反映的生產方式是男耕女織,屬于封建社會中小農經濟的經營模式,以家庭為單位,C項正確;根鐵犁牛耕技術已經普及屬于生產力,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A項;男耕女織在一定成程度上有利于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排除B項;農業(yè)是國家賦稅的主要來源,排除D項。故選C項。21.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牽動著老百姓的心弦。為了加強食品安全的監(jiān)管,國家最有效的舉措應是()A.對不法行為嚴厲的懲處 B.杜絕食品生產中使用添加劑C.對不法行為高額罰款 D.依法治理與嚴格執(zhí)法的結合【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xiàn)代(中國)。據所學知識可知,面對近年來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發(fā)的現(xiàn)象,國家最有效的舉措就是根據相應的法律規(guī)定依法治理,對食品安全問題嚴格執(zhí)法,用法律手段維護食品安全,D項正確;對不法行為的懲處和罰款必須依法進行,AC項屬于依法治理與嚴格執(zhí)法的部分內容,不屬于最有效的舉措,排除AC項;在食品生產中應合理使用添加劑,并非杜絕食品添加劑,排除B項。故選D項。22.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載:“凡瓷器經畫過釉之后,裝入匣缽。缽以粗泥造成,其中一泥餅托一器,底空處以沙實之,大器一匣裝一個,小器十余共一匣缽”。這反映出匣缽()A.有利于提升瓷器生產效率 B.有效避免器物燒制不粘連C.成為我國古代的瓷器品種 D.在明代制瓷業(yè)中開始使用【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明代瓷器制造使用匣體裝多個,有利于提升瓷器的生產效率,A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到如何裝瓷器,無法得出有效避免瓷器燒制不粘連的結論,排除B項;“匣缽”屬于燒制容器,不屬于瓷器品種,排除C項;材料只提到匣缽如何使用,無法的得知開始于明代,排除D項。故選A項。23.1652年,倫敦城中出現(xiàn)了第一家咖啡館,到60年代末,咖啡館已經在英國很多城市里出現(xiàn),并出現(xiàn)了宣傳咖啡飲品的廣告——“讓人清醒并有益健康的咖啡飲品”。材料反映的現(xiàn)象()A.表明普通民眾生活水平提高 B.得益于世界經濟聯(lián)系的加強C.反映出城市文化具有先進性 D.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修養(yǎng)【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原因、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據材料“到60年代末,咖啡館已經在英國很多城市里出現(xiàn)”,可知作為一種群體性社會休閑生活代表的咖啡館逐步增多,說明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日益開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得益于世界市場的逐漸拓展,世界經濟聯(lián)系的加強,B項正確;咖啡館和咖啡飲用的增加不能代表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排除A項;咖啡館不是文化先進性的代表,不能通過咖啡館的增加得知城市文化的先進性,排除C項;材料體現(xiàn)了咖啡館和咖啡飲用的增加,與市民文化修養(yǎng)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24.10世紀,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市政法規(guī)定,面包師也要“按照市政官所規(guī)定的制作面包的小麥的價格來決定所制作面包的重量”,他們的贏利受到嚴格的比例限制:肉類經營者購買屠宰和出售牲畜必須在指定地點進行,使用的度量工具必須經市政官檢驗合格,并“蓋有市政官印章”。這些規(guī)定反映出()A.強化中央集權統(tǒng)治需要 B.重商主義的外在表現(xiàn)C.規(guī)范市場穩(wěn)定經營秩序 D.對市民行為嚴格控制【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0世紀(歐洲)。據材料“按照市政官所規(guī)定的制作面包的小麥的價格來決定所制作面包的重量”“他們的贏利受到嚴格的比例限制”“必須在指定地點進行,使用的度量工具必須經市政官檢驗合格”可知,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的市政法對商業(yè)過程中的原料價格、產品重量、盈利比例、交易地點、度量工具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有利于對市場秩序進行整體的規(guī)范,C項正確;中央集權統(tǒng)治指的是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首都的商業(yè)經營,不涉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A項;重商主義是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國家普遍實行的經濟政策,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對商業(yè)活動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并非對市民行為進行嚴格限制,排除項。故選C項。25.網絡購物、直播帶貨、掃碼支付,已經是我們國人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了。上述種種,均屬于上世紀90年代興起的電子商務業(yè)務范疇。電子商務的興起()A.取代了傳統(tǒng)商品交易手段 B.促進科技進步新經濟發(fā)展C.徹底改變了國人購物方式 D.使人類生活方式發(fā)生變化【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xiàn)代(世界)。據所學知識可知,電子商務的興起使人們的購物、支付方式與上世紀90年代之前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深刻影響了人類的生活方式,D項正確;傳統(tǒng)的商品交易手段仍舊存在,并沒有因為電子商務的興起而消亡,排除A項;新經濟發(fā)展與上世紀90年代,其興起的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并非因為電子商務,排除B項;電子商務只是人們購物的一種方式,傳統(tǒng)的購物方式仍舊大量存在并占據重要地位,排除C項。故選D項。第Ⅱ卷(非選擇題5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26題26分,27題24分,共50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耶律家族婚姻情況(部分)世代人物所娶妻妾族屬一耶律倍(899—937年),耶律阿保機的長子,遼朝東丹王蕭氏族屬蕭氏契丹大氏契丹高氏渤海夏氏似為渤海八耶律履(1131—1191年),耶律倍之七世孫,金朝尚書右丞蕭氏漢郭氏契丹楊氏漢九耶律楚材(1190—1244年),耶律履之子,元朝中書令梁氏漢蘇氏漢阿缽國夫人漢十耶律鑄(1221—1285年),耶律楚材之子,中書左丞相李氏不明粘合氏漢奇渥溫真氏女真也里可溫真氏蒙古——整理自王善軍《家族嬗變與民族融合》材料二清朝統(tǒng)治者十分重視對少數民族的統(tǒng)治和管理。在建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過程中,清朝統(tǒng)治者實施的策略是:第一,因地制宜,按照各個地區(qū)。各個民族的特點,分別建立不同的行政機構,在東北和伊犁地區(qū)設立將軍制度,在蒙古設立盟旗制度,在西藏設立噶廈制度,在新疆維吾爾族地區(qū)沿襲以前的伯克制度,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qū)改土歸流,實行基本與中央地區(qū)一樣的行政制度。第二,利用宗教,修其教不易其俗,為加強與蒙古族和藏族的關系,清政府推崇黃教,大修喇嘛廟,封踢喇嘛教首領,實行政教合一,第三,恩威并用,對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封賜爵位,給予厚祿,或聯(lián)姻,或召見,會盟筵宴,施恩籠絡,而對破壞統(tǒng)一的叛亂割據勢力則予以堅決的軍事打擊。清朝統(tǒng)治者對少數民族所實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它有效地協(xié)調了民族關系,形成了漢、滿、蒙、回、藏等50多個民族共同生活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這是中國歷史上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一個新的高峰?!幾灾袊鐣茖W院《簡明中國歷史讀本》第十章第二節(jié)材料三下面是一名學生為了進行某項課題研究而收集整理有關廣交會大事記的資料。時間發(fā)展概況1957年第1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中蘇友好大廈舉行,中國13家專業(yè)總公司組團參展,展示商品包括解放牌載重汽車、普通車床等,也有各種日用輕工業(yè)品、農副土特產品以及傳統(tǒng)工藝品。1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200多位采購商到會,成交額1754萬美元。1972年4月,美國貿易代表團訪問廣交會。組委會對美國商界的邀請范圍逐步擴大,美國逐漸成為廣交會最大的客源國。1983年第53屆廣交會,外資企業(yè)首次參展;采購商人數達到21785人,來自87個國家和地區(qū),成交額22.18億美元。2008年第104屆廣交會展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參展企業(yè)實效2萬家,展位數突破5萬個,規(guī)模躍居世界第一。2013年以來廣交會與“一帶一路”沿線39個國家的66家工商市構建立了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1)根據材料一,指出耶律家族幾代人通婚民族發(fā)生變化,并揭示其所反映的歷史發(fā)展趨勢。(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清朝前期對邊疆地區(qū)統(tǒng)治與管理的基本策略及重要意義。(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擬定這名學生可能研究的課題,并運用表格中任意兩個時期的史實加以論證說明。(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答案】(1)變化:通婚對象從以契丹族、漢族為主到包含不同族群,逐漸多元化。趨勢: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和發(fā)展;民族交融進一步加強。(2)策略: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恩威并用(軍事打擊與和平手段相結合)等等意義:這些策略的實施豐富和發(fā)展了邊疆地區(qū)民族治理政策;促進了民族地區(qū)與邊疆的局勢穩(wěn)定;推動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有利于邊疆地區(qū)社會經濟和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對中國疆域的奠定產生了深遠影響。(3)主題:廣交會是新中國外交的縮影(其他主題言之有理也可以同等賦分,如廣交會見證了新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廣交會呈現(xiàn)出中國綜合國力的逐步提升等等)舉例說明:20世紀五十年代,面對美蘇冷戰(zhàn)的兩極格局和西方國家對新中國的封鎖,我國采取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1957年首屆廣交會的創(chuàng)辦,開辟了一條與世界交往的通道,對打破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和“貿易禁運”起到了重要作用。1972年,中美關系走向正?;?,中國外交打開新局面,國際上出現(xiàn)了同中國建交的熱潮。廣交會境外采購商、參會人數增長明顯,美國逐漸成為廣交會最大的客源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的外交政策朝著為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的方向進行重大調整,在發(fā)展同世界各國友好關系方面取得重大進展。80年代,廣交會采購商人數及參展國家和地區(qū)增多,成交額增加。中共十八大以來,面對變化的國際形勢,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廣交會緊跟時代潮流,致力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與交流?!窘馕觥俊拘?】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遼(中國)。變化:據材料信息可知,耶律倍的妻妾多為契丹族,耶律履的妻妾為契丹族和漢族,耶律楚材的妻妾均為漢族,耶律鑄的妻妾則有漢族、女真族、蒙古族,這種變化反映了耶律家族幾代人通婚對象從以契丹族、漢族為主到包含不同族群,逐漸多元化。趨勢:據所學知識可知,伴隨遼在北方地區(qū)統(tǒng)治的穩(wěn)定,遼統(tǒng)治范圍內的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增加,反映了民族交融進一步加強;耶律鑄生活在元朝,他的妻妾民族較多反映了民族交融推動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和發(fā)展?!拘?】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朝(中國)。策略:據材料“因地制宜,按照各個地區(qū)。各個民族的特點,分別建立不同的行政機構”可知,因地制宜;據材料“第二,利用宗教,修其教不易其俗,為加強與蒙古族和藏族的關系,清政府推崇黃教,大修喇嘛廟,封踢喇嘛教首領,實行政教合一”可知,因俗而治;據材料“第三,恩威并用,對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封賜爵位,給予厚祿,或聯(lián)姻,或召見,會盟筵宴,施恩籠絡,而對破壞統(tǒng)一的叛亂割據勢力則予以堅決的軍事打擊”可知,恩威并用等等。意義:根據材料“清朝統(tǒng)治者對少數民族所實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它有效地協(xié)調了民族關系,形成了漢、滿、蒙、回、藏等50多個民族共同生活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并結合所學可知,清朝前期對邊疆地區(qū)統(tǒng)治與管理的措施豐富和發(fā)展了邊疆地區(qū)民族治理政策,促進了民族地區(qū)與邊疆的局勢穩(wěn)定,推動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根據材料“這是中國歷史上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一個新的高峰”并結合所學可知,有利于邊疆地區(qū)社會經濟和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對中國疆域的奠定也產生了深遠影響?!拘?】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探究結論論證題。時空是:現(xiàn)代(中國)。根據材料關鍵信息“下面是一名學生為了進行某項課題研究而收集整理有關廣交會大事記的資料”和中國外交發(fā)展史發(fā)展角度來看,可擬定論點為廣交會是新中國外交的縮影。關于闡釋可從建國以來的國際形勢發(fā)展、外交政策變化、經濟體制變化等角度分析廣交會和外交之間的關系,最后進行歸納總結。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紀末,中國福建發(fā)生饑荒,饑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紀上半葉,英國入侵愛爾蘭,搗毀莊稼,致使大多數農作物歉收乃至顆粒無收,唯有生長在地下的馬鈴薯安然無恙,幫助愛爾蘭人度過荒年。愛爾蘭成了以馬鈴薯為主食的國家?!幾浴哆x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材料二黑龍江省農墾經濟研究所:“64年前,為鞏固東北根據地,延安的火種點燃了北大荒;53年前,為建設北大荒,10萬大軍挺進荒原;43年前,50余萬知青響應祖國的號召奔赴北大荒;33年前,改革春風拂動全國,北大荒探索出以家庭農場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薄蹶枴逗邶埥瓑▍^(qū)發(fā)展簡史》材料三2020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的主業(yè)被界定為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yè)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yè)類國有企業(yè);2020年黑龍江省獲糧食總產量、人均產量、調出量三個全國第一;2021年黑龍江省的糧食產量超過了法國、加拿大,位居世界第八。——摘編自《黑龍江日報》多篇報道材料四2.遭受饑餓和貧困折磨的人數現(xiàn)已逾10億,這一事實讓我們感到震驚。……糧食安全、農業(yè)和農村發(fā)展方面長期投資不足所產生的影響,又因近期糧食、金融和經濟危機等因素而雪上加霜。4.從現(xiàn)在起到2050年,為養(yǎng)活預計超過90億的世界人口,農業(yè)產量估計需增長70%。??糧食不應當用作施加政治和經濟壓力的手段。我們呼吁開放市場,這是全球糧食安全對策的重要內容。5.氣候變化給糧食安全和農業(yè)部門增加了嚴重風險。其預期影響特別給發(fā)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fā)達國家的小農,以及已處于弱勢地位的人口帶來危險。——《世界糧食安全首腦會議宣言》(2009年11月16日)(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甘薯、馬鈴薯的原產地和傳入歐亞的途徑,并簡析農作物的交流對人類社會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指出“北大荒七十年,從鬼沼到糧倉”這一巨大轉變的主要因素及戰(zhàn)略意義。(3)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當代世界糧食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指出面對世界糧食安全問題我們應采取的舉措。【答案】(1)原產地:美洲。途徑:新航路開辟后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帶到歐洲,后又傳播到亞非等地。影響:保障糧食供應,緩解饑荒,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增加糧食產量,促進人口增長;推動了當地經濟和貿易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