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第2單元議論文6拿來主義學案粵教版必修4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第2單元議論文6拿來主義學案粵教版必修4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第2單元議論文6拿來主義學案粵教版必修4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第2單元議論文6拿來主義學案粵教版必修4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第2單元議論文6拿來主義學案粵教版必修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11-6拿來主義[語言建構(gòu)]一、讀準字音(一)單音字自詡(xǔ) 譬如(pì)魂靈(hún)摩登(mó) 腦髓(suǐ) 殘羹(ɡēnɡ)掘煤(jué) 蹩進(bié) 吝嗇(lìn)(sè)(二)多音字1.組詞辨析法(1)與eq\b\lc\{(\a\vs4\al\co1((yǔ)給與,(yù)參加)) (2)孱eq\b\lc\{(\a\vs4\al\co1((càn)孱頭,(chán)孱弱))(3)度eq\b\lc\{(\a\vs4\al\co1((dù)大度,(duó)度德量力)) (4)冠eq\b\lc\{(\a\vs4\al\co1((ɡuān)堂而皇之,(ɡuàn)冠軍))2.語境辨析法(1)眼看著(zhe)大水沖垮了房子,鄉(xiāng)親們干著(zháo)急。(2)一些小摯友在弄(lònɡ)堂里玩耍,弄(nònɡ)壞了門口掛著的燈籠。二、寫對字形(1)eq\b\lc\{(\a\vs4\al\co1(kē(磕)頭,嘮kē(嗑),kē(瞌)睡)) (2)eq\b\lc\{(\a\vs4\al\co1(jiǎnɡ(獎)賞,jiānɡ(漿)液,船jiǎnɡ(槳)))(3)eq\b\lc\{(\a\vs4\al\co1(ɡāo(膏)藥,文mánɡ(盲),教yù(育))) (4)eq\b\lc\{(\a\vs4\al\co1(xuán(玄)虛,琴xián(弦),船xián(舷)))三、積累詞語1.理解辨析(1)鼓吹·鼓動“鼓吹”指宣揚提倡;吹噓。“鼓動”指用語言、文字等激發(fā)人們的心情,使他們行動起來?!肮拇怠眰?cè)重宣揚,“鼓動”側(cè)重結(jié)果。(2)誤會·曲解兩者都有“不正確理解他人的原意”的意思,但是二者的側(cè)重點不同。“誤會”指理解得不正確或不正確的理解?!扒狻敝稿e誤地說明客觀事實或別人的意愿(多指有意地)。2.明確詞義(1)禮尚往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堂而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弄玄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殘羹冷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禮節(jié)上講究有來有往?,F(xiàn)也指你對我怎么樣,我也對你怎么樣。(2)形容表面上莊重或正大的樣子。(3)有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4)吃剩的飯菜。也比方別人施舍的東西。[語言運用]1.推斷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形和詞語運用的正誤,并改正。幾百年之后,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當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不然,則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嗑頭賀喜,討一點嗟來之食做獎賞。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嗑—磕;嗟來之食—殘羹冷炙。2.下列句子依次排列正確的一項是()①總之,我們要拿來。②那么,主子是新主子,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③我們要或運用,或存放,或毀滅。④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⑤然而首先要這人鎮(zhèn)靜,威猛,有辨別,不自私。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④⑤③C.①②⑤③④ D.①③⑤②④A[應當根據(jù)怎樣對待、怎樣區(qū)分處理、有何作用、怎樣才能正確處理、有什么重要和迫切性來排列。]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語病并改正。《拿來主義》中心論點的提出方式,在指責錯誤觀點的基礎(chǔ)上闡明作者自己的主見。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成分殘缺,缺少謂語動詞,在“在指責……”前加推斷動詞“是”。[資料鏈接]民族魂——魯迅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筆名。宏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02年留學日本,1909年回國,1918年5月發(fā)表《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礎(chǔ)。1936年,因積勞和肺病在上海去世,終年55歲。代表作品以小說、雜文為主;小說集《呼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南腔北調(diào)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主要成就魯迅以筆為武器,戰(zhàn)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現(xiàn)代文學的旗幟。毛澤東評價他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本文寫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熬拧ひ话恕笔伦冎螅Y介石反動政府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shù)等方面奉行一條徹頭徹尾的賣國倒戈路途,實行反革命文化“圍剿”,主見“全盤西化”。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踐踏我國領(lǐng)土主權(quán),瘋狂掠奪我國經(jīng)濟資源外,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我國人民,進行軍事、經(jīng)濟、文化侵略,使醒悟的青年們對于外來的東西產(chǎn)生“盲目排外思想”。當時上?!段膶W》月刊正在探討如何對待“文學遺產(chǎn)”問題,在探討中存在著“全盤確定”和“全盤否定”兩種錯誤傾向。魯迅先生就寫下了這篇雜文,批駁了錯誤思潮,提倡“拿來主義”。雜文,一種文藝性政論文,主要是指“五四”以來,以魯迅為代表的那種精辟犀利、帶有濃烈的文藝色調(diào)的爭論文章。它的形式敏捷多樣,無論是雜感、短評還是隨筆,只要富有深厚的文學性和鋒利的爭論鋒芒,都可以稱為一篇好雜文。[文本鑒賞]作者起先先批判了“送去主義”,邊批判邊樹立自己的觀點,然后以生動的比方闡述了“拿來主義”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最終對全文作了總結(jié),明確了實行“拿來主義”對于創(chuàng)建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和實行“拿來主義”的人必需具備的品質(zhì)。[答案](1)躲避主義(2)占有(3)創(chuàng)新[文本深讀]一、閱讀課文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的問題。1.說說這段是從什么角度批判“送去主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段第一句說明“送去主義”的由來,以后的語句列舉了反動政府一味送去的可恥行為。2.聯(lián)系本文寫作背景,想想為什么“別的且不說”,而“單說學藝上的東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為本文著重要談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所以作者集中列舉“送去主義”在學藝上的表現(xiàn)。3.本段最終一句“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其中“進步”一詞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這是反語,表現(xiàn)了作者對“送去主義”的嘲諷。二、閱讀課文第3~6自然段,回答下面的問題。4.第3自然段是從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批判“送去主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段用“送去主義”與尼采進行比較的方法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5.說說“拋來”、“拋給”、“送來”各指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拋給”、“送來”是指帝國主義對我國的經(jīng)濟文化侵略;“拋來”是指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掉,或無代價地送人或施舍。6.概括3、4兩段和第6段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4兩段通過揭露“送去主義”的危害來批判“送去主義”;第6段揭示“送來”產(chǎn)生的禍害,說明“拿來”的必要。三、閱讀課文第8~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問題。7.本文主要談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看法問題,可是8、9兩段只字未提“文化遺產(chǎn)”,卻談“大宅子”之類的問題。請再細致閱讀第9段,把這一段內(nèi)容與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chǎn)聯(lián)系起來,想想“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姨太太”分別指什么事物,應取什么看法,課文中哪句話表現(xiàn)作者的這種主見。試完善下面的表格。分析對象喻義看法相關(guān)語句大宅子指文化遺產(chǎn)魚翅指文化遺產(chǎn)中精華部分汲取只要有養(yǎng)料,也和摯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鴉片指文化遺產(chǎn)中精華與糟粕互見的部分(1)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煙槍和煙燈(2)留一點作歷史的反面教材,絕大多數(shù)應當清除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姨太太(3)(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批判地汲??;(2)指文化遺產(chǎn)中的舊形式;(3)指只供剝削階級觀賞享用的腐朽的東西,是純粹的糟粕;(4)堅決拋棄;(5)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8.理解第9段內(nèi)容之后再來理解第8段內(nèi)容。思索“孱頭”、“昏蛋”、“廢物”各指的是什么,試完善下面的表格:分析對象表現(xiàn)喻義孱頭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進門膽怯 繼承,拒絕借鑒,躲避主義昏蛋(1)盲目排斥,虛無主義廢物欣欣然的蹩進臥房,大吸鴉片(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2)崇洋媚外,全盤西化,倒戈主義。四、閱讀課文第10自然段,回答下面的問題。9.最終一句的“新文藝”、“新人”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新文藝”指無產(chǎn)階級文藝;“新人”指無產(chǎn)階級文藝工作者。五、總覽全文,思索并回答下面的問題。10.現(xiàn)今是一個高度開放的時代,全球一體化、信息社會化,我們越來越感覺到世界是如此廣袤,中國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矚目中國。那么,作為一個青年人,在民族復興的今日,我們該如何取舍?請大家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今日我們是否須要“拿來主義”。有報刊載文《洋節(jié)入侵,圣誕節(jié)將成“其次春節(jié)”?》,那么,我們應如何面對洋節(jié)入侵與傳統(tǒng)節(jié)日不斷淡化的現(xiàn)實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觀點一:須要“拿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中西文化溝通勢不行擋,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節(jié)日文化的溝通融合天經(jīng)地義,自然而然。改革開放的今日我們更應當向別的國家學習借鑒,學習好的治國方針策略,學習先進的科學探討技術(shù),學習借鑒好的閱歷精神。對待洋節(jié),不拒絕,不崇尚,了解洋節(jié)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探究洋節(jié)受青睞的緣由以及對于振興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可資借鑒之處,接納而不代替?zhèn)鹘y(tǒng)節(jié)日。觀點二: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文化,積淀著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華,彰顯的不僅僅是某時某地的民情風俗,更重要的是它彰顯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和善、英勇才智等傳統(tǒng)美德和古樸純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西風東漸,這些傳統(tǒng)和文化或漸被遺忘,或日漸式微,或漸漸湮滅,若不剛好加以搶救性的繼承、弘揚、挖掘和開發(fā),那么,真等到它徹底消亡的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這些炎黃子孫還有何面目去見我們的老祖宗?同時,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寶庫中,也將留下難以彌補的缺失和缺憾。所以,每一個有責任心、有正義感、有遠見卓識的炎黃子孫都必需站在歷史和世界的高度,去相識這個問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故步自封,而是在適當汲取西方節(jié)日文化精華的同時,不迷失自我,使中華傳統(tǒng)文化香飄世界。[寫法借鑒]1.寫作特色比方論證本文中作者主要運用了比方論證的方法來批判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幾種看法,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徹底地揭露和批判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主義政策,批判了“全盤西化”的錯誤觀點,旗幟顯明地提出了“拿來主義”的主見,精辟地闡明白“棄去蹄毛,留其精粹”的馬克思主義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觀點。比方論證是一種用詳細、生動、形象的事物作比方,來證明較抽象道理的論證方法。作用:通過比方論證,使論證生動形象、淺顯易懂,更易于被讀者接受。2.寫法指導(1)用來作為喻體的事物,應當是為大家所熟識的、詳細的、淺顯的,這樣,才能既通俗又生動地說明另一個事物。(2)比方應當貼切、自然,要能恰到好處地說明被論證事物的特點。(3)緊扣觀點分析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guān)系。3.遷移運用以“信念”為話題,運用比方論證寫一個精彩段落。不少于10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示例】信念是夸父逐日時不停的腳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時對岸不滅的燈塔,信念是狂風肆虐時蒼鷹不停留的身姿。擁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點亮一片星空;擁有信念,一片小小的綠葉,可以裝飾整個春天;擁有信念,一葉小小的扁舟,可以驚動一片海洋。[素材采擷]1.課內(nèi)素材學習取與舍長期以來,由于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的落后,帝國主義列強不斷輸入鴉片、槍炮等進行軍事、經(jīng)濟、文化侵略,因而使醒悟的青年們對于外來的東西“發(fā)生了恐怖”,產(chǎn)生了一種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確對待外國的東西。當時,對待“文學遺產(chǎn)”問題,存在著“全盤確定”和“全盤否定”兩種錯誤傾向。魯迅感到,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反動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嚴峻危機。針對這種狀況,對于中外文化遺產(chǎn),魯迅先生提出了“拿來主義”,“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主見“占有”的同時要“選擇”,“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他的“拿”是有選擇的拿,為我所用的拿,不卑不亢的拿。“一切好的東西都是人類共同的財寶,中國在發(fā)展過程中,外國好的東西、對中國的進步有益的東西都應當汲取,這應當是‘拿來主義’的真實意思?!濒斞笇ξ幕z產(chǎn)的見解,跟毛澤東同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剔除糟粕,汲取精華”的意思是一樣的?!緫媒嵌取俊拔幕薄ⅰ敖梃b”、“繼承與創(chuàng)新”、“取與舍”等。2.精彩應用“包涵”,就要像大海那樣,接納來自千百條河流的水。不管它是清水,還是濁水;是凈水,還是污水,只要是水,一概接納不誤。假如只是接納清凈的水,而拒絕污濁的水,那么它就不是大海了。對待古代文化和外來文化也一樣,不管它是土文化,還是洋文化;是俗文化,還是雅文化,一概照收不誤。只有這樣,才能造就當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假如只是吸納洋文化和雅文化,拒絕土文化和俗文化,那么何來的“博大”和“精深”?魯迅在《拿來主義》中主見“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其道理或許就在此吧?當然,在“包涵”的前提下,還須要對“包涵”的東西加以區(qū)分。要在應有盡有的種種事物中推斷出孰優(yōu)孰劣、孰好孰壞。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就是要區(qū)分出哪是“精華”,哪是“糟粕”。要做到這一點,有時并不那么簡單?!督鹌棵吩~話》在暴露土豪劣紳的劣跡時,又夾雜著露骨的性描寫;《紅樓夢》在反映封建貴族家庭必定沒落的趨勢時,也夾雜著道家的虛無主義思想;《思想者》在冷靜思索的同時,卻展示著赤裸的身體……看來,魯迅在《拿來主義》中說在“拿來”時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不是沒有道理的。[群文閱讀]導讀:隨著魯迅的文章越來越多地退出中學教科書,“魯迅的思想已經(jīng)過時”、“我們這個時代已經(jīng)不須要魯迅了”等說辭再次甚囂塵上,并引起廣泛爭論。有人宣稱:魯迅的作品離現(xiàn)代太久遠,作品中的時代、內(nèi)容、語言,以及反映出來的社會意義都已不適合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須要了。那么,原委是魯迅過時了,還是我們因為看起來還算“安逸”的生活而樂觀得過了頭呢?魯迅過時了嗎?時下有人站出來說“魯迅過時了,我們不須要魯迅了”,怪哉!20世紀初的中國實在是一個令人無望的年頭。四周列強環(huán)伺,國內(nèi)政局動蕩,清帝下臺,民國初創(chuàng),接下來是軍閥混戰(zhàn)。脫胎于陳舊的封建社會的中國正在孕育,尚未新生。個人的命運也因之以悲劇居多,要說亂世出英雄,但每一個英雄的背后不知有多少小人物凄慘的命運。生于斯,長于斯,魯迅先生當時在干什么呢?在呼喊,在呼號,在無所畏懼地呼喊,在義無反顧地呼號。魯迅當然是中國學問分子的代表,但他更是中國學問分子中有志氣、有傲骨的人的代表。終歸軟弱是中國學問分子的通病,后人趕不上魯迅先生的志氣,只好拿社會來說事:什么時代變了,我們不須要魯迅了,我們歌舞升平了,魯迅先生生于今也會張口結(jié)舌的。事實當真如此嗎?現(xiàn)在的社會,人們熱衷的閱讀對象是輕松閑適的小品,魯迅那種“利”的風格,似乎真的已經(jīng)不適應這個時代了。果真不適應了嗎?為何先生的作品讀起來還會有歷歷在目的感覺?讀到《自序》中那段直抒胸臆的文字(這在魯迅的文章中很少見),為何會想掉眼淚?《阿Q》過時了?《狂人》過時了?《藥》中那血淋淋的饅頭過時了?我一點都不這樣認為。即使是《社戲》里淡淡勾畫的鄉(xiāng)村風情,現(xiàn)在讀起來也是清爽怡人,過時了嗎?原委是魯迅過時了,還是我們因為看起來還算“安逸”的生活而樂觀得過了頭?魯迅先生的宏大正在于對國人劣根性的批判,在于喚醒民族精神,這和處于什么時代并無必定聯(lián)系。在墮落時代假如不喚醒民眾,則民眾會更加墮落,導致國家滅亡;在發(fā)展時代假如不喚醒民眾,是斷然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發(fā)展的!同樣的道理,在墮落時代喚醒民眾,則民族會獲得新生,不再墮落;在發(fā)展時代喚醒民眾,則民族會更加強大,發(fā)展會更加迅猛。正如我們高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終的吼聲”的國歌一樣,一唱起國歌,中國人就熱血沸騰,民族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毛澤東說過:“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珍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shù),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英勇、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的方向。”既然魯迅的方向是中華民族的方向,魯迅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只要中華民族永存,魯迅精神將恒久閃耀、彪炳千秋,恒久不會過時。也談“拿來主義”“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一九三四年提出的著名的論述,“拿來主義”已過完了八十華誕,我們的國人是否在“拿來”上有一些進步了呢?小時候,看別人吃糖,索要不給,我便一把伸入他糖袋子里掏出幾塊,然后咧嘴一笑,這便是“拿來”了。但我萬萬料想不到,這種孩童的把戲會堂而皇之出現(xiàn)在國際舞臺上。近年來一些友邦總時時常地把手伸進中國的口袋里,上次“拿來”了屈原,贏得了中國人的多數(shù)唾沫之后,堂而皇之拿去申遺去了。這次又“拿來”了李時珍,尚覺得不夠過癮,便又“拿來”了李白。此外還有孔子、中醫(yī)……就連上古神話中的蚩尤也未能幸免。孩童“拿來”了糖之后,遭到呵斥,也多半是一臉堆笑地歸還,但還有心腸硬的,便一把整個吞了下去,連味道也不嘗個清晰。看來我們的友邦是隸屬后者的了。他們比國人更加奉行魯迅的“拿來主義”——運用腦髓,放出眼光,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來拿!不過他們的腦髓卻是有些欠缺,屈原是土生土長的楚人;李白的誕生地是唐代的昌隆縣,也就是現(xiàn)在的四川江油縣;李時珍則生于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其余更不必細說,這些都是有文獻記載的,按土話說就是板上釘釘?shù)氖隆,F(xiàn)實是鐵定的,可意志是堅決的,我們的友人高呼:“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來!”對!拿來!怎么拿?于是便有韓國專家稱某某某系韓國人,于是便大張旗鼓地建設(shè)李白故居,開辦江陵端午祭,甚至申請世界遺產(chǎn),更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是盡然申請勝利了。在給謊言穿上皇帝的新裝之后,謊言搖身一變成了真理。某些高尚的國人對此是毫不在意的,因為有人來“拿”,便恰恰說明白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之蓬勃絢麗!哦,足矣,足矣,阿Q似的說:我尚有東西打發(fā)你!既然他們覺得有用,便送給他們罷!還有些獨善其身的圣人對此更加地漠不關(guān)切。他們問自己:韓國人拿,或是不拿,對我有影響嗎?哦,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