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1頁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2頁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3頁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4頁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紅花崗區(qū)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質量監(jiān)測八年級地理試題(試卷總分:2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學校、班級、考號填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地理部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的選項,每小題2分,共48分)。三沙市地處海南省南部,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陸海面積約200萬km2。2024年11月10日,我國民政部、國家郵政局公布西沙區(qū)、南沙區(qū)的行政區(qū)劃代碼和郵政編碼。同日自然資源部正式發(fā)行三沙市新版地圖。下圖示意南海部分區(qū)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三沙市位于五帶中的()A.熱帶 B.亞熱帶 C.寒帶 D.暖溫帶2.三沙市所轄的海域是()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3.曾母暗沙位于我國的()A.最東端 B.最南端 C.最西端 D.最北端下表為我國2023年四個省級行政區(qū)人口部分數據統(tǒng)計資料,據此完成下列小題。人口密度(人/km2)漢族人口比重(%)臺灣省647.0098.00四川省172.1893.20貴州省219.3563.56西藏自治區(qū)3.038.004.四省中漢族人口占比最大的是()A.貴 B.川 C.臺 D.藏5.四省中人口最稀疏是()A.臺灣省 B.四川省 C.貴州省 D.西藏自治區(qū)6.藏族同胞辛勤勞作,主要種植的農作物和飼養(yǎng)的牲畜有()①青稞②水稻③牦牛④灘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新疆綠色防護帶工程是國家(如圖所示)“三北”防護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造長度達到了2761千米,并于2024年11月28日上午實現鎖邊“合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被防護帶包圍地區(qū)的氣候特征是()A.夏熱冬寒,全年少雨 B.夏熱冬寒,全年多雨C.夏熱冬溫,降水夏少冬多 D.夏熱冬溫,降水夏多冬少8.圖中防護帶主要分布在()①山麓地帶②河流沿岸③盆地邊緣④沙漠邊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防護帶鎖邊“合龍”后顯著作用是()A.涵養(yǎng)水分 B.固碳釋氧 C.防風阻沙 D.保持水土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公報》顯示,我國流域面積超過100km2的河流約有2.3萬條,外流河占76.7%,長江為我國第一大河;天然湖泊常年水面面積在1km2以上2865個,其中淡水湖1594個,咸水湖945個,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咸水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公報中提到的長江,主要流經地區(qū)的氣候類型是()A.熱帶季風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11.公報中提到的外流河,主要位于我國的()①干旱、半干旱區(qū)②濕潤、半濕潤地區(qū)③季風區(qū)④非季風區(qū)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公報中提到的咸水湖,多數位于()A.華南地區(qū) B.東北地區(qū) C.西北內陸 D.青藏地區(qū)衡量一個區(qū)域水資源豐歉程度的主要指標是多年平均徑流量。影響一個區(qū)域的年徑流量,降水是關鍵因素。下圖示意陜西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圖中的山脈是()A.秦嶺 B.南嶺 C.巫山 D.陰山14.陜西省水資源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是()A.東多西少 B.北多南少 C.南多北少 D.西多東少15.解決關中地區(qū)水資源不足的有效措施有()①興修水庫②大力開采地下水③節(jié)約用水④跨流域調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年6月18日,交通運輸部在其網站發(fā)布《2023年交通運輸行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公報中顯示了我國2023年客、貨運量總計相關數據。一組組數據描繪了一幅幅“流動中國”的美好畫卷。下圖示意我國2023年客運量總計和貨運量總計統(tǒng)計資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該年客、貨運量總計最多的運輸方式()A.鐵路 B.公路 C.水路 D.民航17.該年民航貨運總計量最少,主要原因()A.運價高 B.運量大 C.速度快 D.限制多18.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的快速發(fā)展,對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有()①縮短出行時間②改善生活質量③加速資源消耗④提高生產效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年11月15日至24日,內蒙古自治區(qū)氣象臺先后三次發(fā)布寒潮黃色、藍色預警信號。內蒙古中東部地區(qū)降溫幅度大,并伴有平均風力5級以上。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內蒙古自治區(qū)易發(fā)生寒潮的多數時間是()A.春末 B.夏季 C.初秋 D.冬季20.內蒙古自治區(qū)寒潮發(fā)生時的主導風向是()A.東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21.有關寒潮的防范措施,你認為無效的是()A.暴雨沖刷,防范水災 B.大風天氣,防范倒塌C.低溫凝凍,減少出行 D.增添衣物,御寒保暖中國遼闊的土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和眾多的盆地。復雜多樣的地形對我國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經濟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下圖示意中國主要地形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2.我國第三級階梯上的主要地形類型是()A.高原、盆地 B.高原、山地 C.山地、平原 D.平原、丘陵23.圖中信息反映出我國的地形特征是()A.地形類型多樣,山脈縱橫交錯 B.地形類型單一,山脈縱橫交錯C.地形類型多樣,平原面積廣大 D.地形類型單一,平原面積狹小24.我國地形對河流和交通的影響有()①致多數河流向南入海②階梯處形成豐富水能③不利于東西交通修建④形成多樣化交通方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2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任務。材料:中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和水稻等,受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分布地區(qū)不同。但是由于科技的進步,部分糧食作物分布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下圖示意中國2023年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排位前三的省級行政區(qū)。(1)分別說出我國玉米、小麥、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省區(qū)的主要溫度帶。(2)我國小麥種植面積排位前三省區(qū)主要的氣候類型及氣候特征。(3)黑龍江省是我國水稻種植的最北省區(qū),簡述其發(fā)展水稻的有利條件。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任務。材料:鋰礦是制造鋰電池的主要原料,被稱為21世紀改變世界的“綠色能源金屬”和“白色石油”。鋰廣泛應用于新能源電動汽車、儲能設備等領域,是現代清潔能源技術開發(fā)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圖示意中國鋰礦分布。(1)寫出我國鋰礦主要分布的省區(qū)名稱(至少寫出4個省區(qū))。(2)列舉發(fā)展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儲能設備的意義。27.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務。材料:近年來,國家對黃河流經省區(qū)統(tǒng)籌推進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tǒng)治理,黃河生態(tài)保護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持續(xù)改善。下圖示意黃河主要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和2022、2023年含沙量統(tǒng)計。(1)說出含沙量最大河段,并歸納該河段含沙量大的自然原因。(2)說出2023年含沙量與多年平均含沙的差異,并分析其原因。

紅花崗區(qū)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質量監(jiān)測八年級地理試題參考答案地理部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的選項,每小題2分,共48分)。【1~3題答案】【答案】1.A2.D3.B【4~6題答案】【答案】4.C5.D6.B【7~9題答案】【答案】7A8.C9.C【10~12題答案】【答案】10.B11.B12.C【13~15題答案】【答案】13.A14.C15.C【16~18題答案】【答案】16.B17.A18.B【19~21題答案】【答案】19D20.D21.A【22~24題答案】【答案】22.D23.A24.D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25題答案】【答案】(1)玉米:(黑龍江?。┲袦貛В恍←湥海ê幽鲜。┡瘻貛?;水稻:(湖南省)亞熱帶(2)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炎熱)多雨/夏季雨熱同期,冬季寒冷干燥(3)氣候:溫帶季風氣候顯著,夏季雨熱同期,利于水稻生長;地形:主要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廣闊,利于機械化耕作;土壤:黑土廣布,土壤肥沃;河流:河流分布稠密,灌溉水源充足;技術:培育了優(yōu)良品種和育種技術等?!?6題答案】【答案】(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藏自治區(qū)、青海省、四川省、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浙江省等(2)①清潔能源,利于改善大氣質量;②減少對傳統(tǒng)化石燃料的依賴;③新能源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④能夠帶動相關產業(yè)鏈的創(chuà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