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古代戰(zhàn)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_第1頁
第11課+古代戰(zhàn)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_第2頁
第11課+古代戰(zhàn)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_第3頁
第11課+古代戰(zhàn)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_第4頁
第11課+古代戰(zhàn)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戰(zhàn)爭與文化碰撞戰(zhàn)爭原始社會:爭奪自然條件優(yōu)越的生活區(qū)域奴隸和封建社會:建立區(qū)域性的大帝國資本主義社會: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主影響對人類:

災難!對文化:雙刃劍?【單元課標】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了解歷史上的重大戰(zhàn)爭對人類文化的破壞,以及戰(zhàn)爭帶了的不同文化的交鋒,認識戰(zhàn)爭在客觀上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與重構提供了契機。11、古代戰(zhàn)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12、近代戰(zhàn)爭與西方文化的擴張13、現(xiàn)代戰(zhàn)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原始社會:爭奪生活區(qū)域奴隸和封建社會:爭奪人口與土地,建立帝國資本主義興起: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前334-前30年13世紀1775年-1783年19世紀初1914年-1918年亞歷山大遠征蒙古西征美國獨立戰(zhàn)爭拿破侖戰(zhàn)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931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希臘化時代東西方交流美國文化的產生歐洲文化的重構民族民主意識覺醒新興國家文化發(fā)展第11課

古代戰(zhàn)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課程標準:1、了解亞歷山大東征和蒙古西征的內容和影響;2、分析古代戰(zhàn)爭對東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推動作用。導致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二、蒙古西征與東西方交流亞歷山大:“一個人與一個時代”成吉思汗:“一個民族與一個帝國”帝國名稱興起衰落特征波斯帝國(前550-前330)大流士一世時期成為地跨亞歐非的大帝國希波戰(zhàn)爭(BC499年-BC449年)后走向衰落,后被亞歷山大滅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亞歷山大帝國(前334-前323)亞歷山大東征建立地跨亞歐非的大帝國BC323年帝國分裂希臘化時代羅馬帝國(前27-395)屋大維建立帝國,2世紀左右地跨亞歐非帝國395年帝國分裂,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羅馬法、基督教拜占庭帝國(395-1453)查士丁尼時成為地跨亞歐非帝國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民法大全》阿拉伯帝國(632-1258)7世紀默德建立;8世紀成為地跨亞歐非帝國1258年被蒙古汗國旭烈兀所滅東西文化交流奧斯曼帝國(1299-1922)奧斯曼一世建立,16世紀地跨三大洲帝國一戰(zhàn)后分裂,1922年被凱末爾革命推翻,成立土耳其共和國政教合一,控制傳統(tǒng)商路回顧:《綱要下》古代世界的帝國亞歷山大大帝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

亞歷山大,馬其頓王國的國王,西方歷史上四大軍事統(tǒng)帥之首(亞歷山大,漢尼拔,愷撒,拿破侖),世界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亞歷山大大帝建立了一個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的疆域空前龐大的帝國。(1)概況①時間:從公元前334年開始,歷經10年征戰(zhàn)。②人物: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遠征。③范圍:從馬其頓入侵波斯,滅亡了波斯帝國,征服了從小亞細亞到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地區(qū)。前323,帝國分裂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1.亞歷山大遠征“山不到我這里來,我就到它那里去”“把世界當作自己的故鄉(xiāng)”(一)亞歷山大遠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1.概況:亞歷山大率軍入侵波斯,歷經10年征戰(zhàn),滅亡了波斯帝國,征服了從小亞細亞到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地區(qū)?!耙粋€人與一個時代”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1.亞歷山大遠征(1)概況:前334至前324年,滅亡波斯帝國,征服從小亞細亞到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地區(qū)。西起希臘南到埃及北到中亞東到印度希臘城市底比斯被夷為平地腓尼基名城推羅大屠殺波斯古城波斯波利斯遭到劫掠,波斯王國被燒毀古希臘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對文明的影響?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把世界當作自己的故鄉(xiāng)”材料:在埃及,他自稱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國正統(tǒng)繼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裝,沿用波斯帝國的制度,任用波斯人為官員,推廣波斯禮儀。他還鼓勵馬其頓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馬其頓的方式訓練波斯士兵。想一想,亞歷山大上述做法的目的和意義何在?目的:營造政權的合法性與正統(tǒng)性,緩和與當?shù)厝说拿埽?/p>

鞏固帝國的統(tǒng)治。意義:促進希臘文化與埃及和西亞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2.評價:(1)破壞性(文明交鋒):①戰(zhàn)爭給被征服地區(qū)造成了嚴重破壞,這些地區(qū)固有的文化發(fā)展進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斷。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希臘:城邦底比斯被夷為平地,居民被賣為奴隸腓尼基:名城推羅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幾乎被屠殺,婦女和兒童被賣為奴隸波斯:古城波斯波利斯遭到劫掠,波斯王宮被燒毀中亞:大量居民被屠殺或被遷移到亞歷山大建立的城市2.評價:①希臘反抗馬其頓統(tǒng)治的希臘城邦底比斯被夷為平地,居民被賣為奴;②腓尼基名城推羅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幾乎都被屠殺,婦女和兒童被賣為奴隸;③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城市被付之一炬,歷代國王的宮殿被燒成焦土;④中亞大量當?shù)鼐用窕虮煌罋?或被強制遷移到亞歷山大建立的城市中。(1)破壞性(文明交鋒):①戰(zhàn)爭給被征服地區(qū)造成了嚴重破壞,這些地區(qū)固有的文化發(fā)展進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斷。②被征服地區(qū)人口遭到奴役、屠殺,城市遭到劫掠、燒毀。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shù)財富。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在埃及:自稱法老之子在波斯:以波斯帝國正統(tǒng)繼承人自居

穿波斯服裝

沿用波斯帝國的制度

任用波斯人為官員

推廣波斯禮儀

鼓勵馬其頓人和波斯人通婚

以馬其頓的方式訓練波斯士兵特點:

以希臘文化為主導,融合埃及和西亞文化;

政策具有開放性、多元性、融合性;

因俗而治;加強專制;籠絡當?shù)刭F族;推行希臘化閱讀課本,在地圖上指出亞歷山大東征的建設性行為并歸納特點和影響。積極: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促進了“希臘化時代”到來(2)建設性(文明交流):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材料:個人化的王權造就了亞歷山大的偉大,同時也預示了帝國的弱點……王位繼承似乎始終未提上亞歷山大的議事日程?;氐桨捅葌惡螅悦τ谡鲬?zhàn),雖然此前他已與羅克珊娜結婚,但尚無合法子嗣。他每遭遇一次危險,就意味著馬其頓的統(tǒng)治陷入一次危機。——晏紹祥《王位繼承制度與亞歷山大帝國的瓦解》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帝國逐漸分裂為托勒密王國(埃及)、塞琉古王國和馬其頓王國三個主要國家。這些區(qū)域被統(tǒng)稱為”希臘化世界“。(空間)4.帝國分裂亞歷山大帝國真正統(tǒng)一的時間僅有10年,何以把希臘文化傳播到各地,并能延續(xù)300年?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1、概念:(1)希臘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帝國逐漸分裂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國和馬其頓王國,這些地區(qū)被稱為“希臘化世界”。(2)希臘化時代:“希臘化時代”是指從亞歷山大遠征到羅馬征服托勒密埃及大約300年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地中海東部原有文明區(qū)域的語言、文字、風俗、政治制度等逐漸受希臘文明的影響而形成新的特點。(二)希臘化時代:“化”——表示過程、體現(xiàn)漸進性的特點2、成因:(1)帝國的建立,政局的逐漸穩(wěn)定;(2)統(tǒng)治者的推動;(3)種族(民族)的融合(4)文化中心的東移。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

從印度返回后,亞歷山大就著手以混合馬其頓人和波斯人為軍團的方法重組軍隊。亞歷山大還采納了波斯人的服飾?!瓉啔v山大采取了一項非常大手筆的文化融合舉措。這時亞歷山大娶了大流士的女兒為妻(亞歷山大的另一位妻子是巴克特里亞公主克羅珊娜);……由他主持讓9000名士兵娶東方婦女為妻子。這就是著名的“東西方聯(lián)姻”。——[英]J.M.羅伯茨O.A.維斯塔德《企鵝全球史:古典時代》《亞歷山大大帝和波魯斯》公元前218年5月5日,一個希臘人與一個埃及婦女發(fā)生沖突。后者把尿倒在希臘人身上,而且拒絕道歉。這個希臘人寫信向托勒密埃及的國王控告說:國王啊,我請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請不要坐視一個埃及女人這樣無理地侮辱我,我是一個希臘人,一個外地人?!g自《恩泰克塞伊斯莎草紙文獻》英文版這本是一場平常的民間糾紛,但這個希臘人為什么特別強調自己的希臘人和對方的埃及人身份?

希臘人和馬其頓人逐漸融合:①征服者:基本壟斷高級官職,占有大量土地,享受稅收優(yōu)惠,成為希臘化各國的統(tǒng)治階級。作為殖民者生活于希臘風城市中,保持著希臘人的生活方式。②被征服者:原有的上層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臘文化。他們說希臘語,模仿希臘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躋身統(tǒng)治階級行列,成為國王的顧問和官員。①在希臘化世界中,希臘人和馬其頓人逐漸融合,他們基本壟斷了高級官職,成為希臘化各國的統(tǒng)治階級。②這個人強調自己是希臘人,對方是埃及人,意在強調自己是統(tǒng)治者,對方是被統(tǒng)治者,試圖獲國王的有利判決。2.“希臘化時代”下的融合與沖突1)促進民族交融: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2)希臘文化中心逐漸東移;

希臘文化的中心逐漸東移,亞歷山大城、安條克和帕加馬等成為新的希臘文化中心。

托勒密埃及鼓勵文化發(fā)展,亞歷山大城內的繆斯宮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學者前往研究。2.“希臘化時代”下的融合與沖突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2)希臘文化中心逐漸東移;

希臘文化的中心逐漸東移,亞歷山大城、安條克和帕加馬等成為新的希臘文化中心。

托勒密埃及鼓勵文化發(fā)展,亞歷山大城內的繆斯宮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學者前往研究。2.“希臘化時代”下的融合與沖突文學數(shù)學物理地理醫(yī)學思考:閱讀課本P63第二段,完成下表。學者系統(tǒng)整理研究《荷馬史詩》和古希臘悲劇、史學、地理學作品,基本形成當今版本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流傳后世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學定理埃拉托斯提尼利用探險家提供的資料,精確計算地球周長醫(yī)生解剖尸體,對人體神經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做基礎研究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3)被征服地區(qū)的本土文化與希臘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進文學、科學等許多領域的發(fā)展2.“希臘化時代”下的融合與沖突2.下層民眾對征服者的厭煩和抵制,兩者未能完全實現(xiàn)融合,處在并立但分割的狀態(tài)。1.文化差異引發(fā)反抗,甚至武裝沖突?!跋ED化時代”下的融合與沖突——沖突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從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東侵到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最后吞并埃及,這300多年在地中海東部地區(qū)的歷史上被稱之為“希臘化時代”。希臘化時代的文化是希臘文化與東方文化相互交流融會的結晶。雖然它承襲希臘的傳統(tǒng),但與古典時期的希臘文化不同。如果說希臘古典文化是一種城邦文化,那么希臘化文化則是一種走向帝國的、多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希臘一體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結合,文化中心也從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亞歷山大。——齊濤《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3.“希臘化時代”的文化特點(1)文化交往從以往的單向性發(fā)展為雙向性;(2)文化融合是軍事征服的結果;(3)文化中心逐漸東移;(4)文化交往的趨勢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純粹的東方文化和希臘文化。(二)希臘化時代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羅馬人很早就接觸到希臘文化,拉丁字母就是他們改造希臘字母的結果。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征服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臘人,大約100年后,又征服了馬其頓和巴爾干半島南部,把馬其頓和希臘都變成了羅馬的行省。但在文化上,羅馬人更愿意拜希臘人為師,學習希臘文化。如羅馬詩人賀拉斯所說:“被征服的希臘人征服了野蠻的征服者,把藝術帶給了粗鄙的拉丁姆。”同樣是通過戰(zhàn)爭,被征服的波斯和埃及等地區(qū)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希臘文化,羅馬人本來是勝利者,為什么也甘愿學習希臘文化?查找資料,看看羅馬人如何借鑒希臘文化,并談談你對賀拉斯這句話的理解。馬克思:“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問題探究(P65頁):理解:①戰(zhàn)爭帶來巨大災難,卻在客觀上使不同地區(qū)的文化在相互碰撞中得以交流與重構,從而促進了人類文化的發(fā)展。②希臘化文化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以及其他東方文化與希臘文化相互交匯、融合的產物,其規(guī)模之大、范圍之廣、成果之巨、影響之深前所未見。③它揭開了歐、亞、非大陸間人類文化大交流、大匯合的序幕,在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發(fā)展史上,起著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一、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

坐落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的成吉思汗陵

蒙古帝國的對外入侵一度被歐洲地區(qū)稱為“黃禍”,蒙古帝國最大疆域的面積高達3300萬平方公里,東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達黑海沿岸,南至南海。占了世界土地面積的22%。一個民族和一個帝國二、蒙古西征與東西方文化交流按照吳于廑先生的看法,人類歷史上游牧世界曾三次對農耕世界發(fā)起沖擊:第一次:公元前2000紀,印歐人的遷徙;第二次:3—6世紀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第三次:13世紀蒙古人西征;——第6課第1子目——第6課第2子目——第11課第2子目前2000年前1001年印歐人早期遷移3世紀6世紀亞歐游牧民族遷徙13世紀蒙古、突厥人遷徙二、蒙古西征與東西方文化交流二、蒙古西征與東西方交流1、蒙古西征1206蒙古建立二、蒙古西征與東西方交流1、蒙古西征(1)概況:1206蒙古建立第一次西征①第一次西征(1219-1225):成吉思汗西征,滅花刺子模,蒙古軍直抵黑海北岸。二、蒙古西征與東西方交流1、蒙古西征12061227蒙古建立滅西夏第一次西征(1)概況:①第一次西征(1219-1225):成吉思汗西征,滅花刺子模,蒙古軍直抵黑海北岸。二、蒙古西征與東西方交流1、蒙古西征120612271234蒙古建立滅西夏第一次西征滅金(1)概況:①第一次西征(1219-1225):成吉思汗西征,滅花刺子模,蒙古軍直抵黑海北岸。二、蒙古西征與東西方交流1、蒙古西征120612271234蒙古建立滅西夏第一次西征滅金第二次西征②第二次西征(1235-1242):拔都西征,征服今俄羅斯、烏克蘭地區(qū),打到今德國、匈牙利和巴爾干半島。金帳汗國建立。③13世紀中葉第三次(1252~1260):旭烈兀西征,以西亞地區(qū)為目標,攻占巴格達。伊利汗國建立。第三次西征1260興建大都1260元朝統(tǒng)一12711234元朝建立滅南宋(1)概況:①第一次西征(1219-1225):成吉思汗西征,滅花刺子模,蒙古軍直抵黑海北岸。材料1這個國家的某些部分,山嶺極多,在其他部分,則是平地,但是,實際上它的全部土地都說是由砂礫構成的,土壤不多,幾乎都是沙漠。在某些地區(qū),有一些小樹林,但是在其他地區(qū),則完全沒有樹木。肥沃的土地不及百分之一,而且除非用流水來灌溉,是不能有收獲的,而那里溪流和小河不多,大河更是十分稀罕?!_馬教皇的使者加賓尼《出使蒙古記》材料2部落聯(lián)盟時代的首領,其職責便在于對內能保證部民的安全,對外則能掠奪更多的財物。成吉思汗是當時最能勝任這兩種職責的第一人選。他的理想就是對外征服和掠奪?!o宗安、李強《略論蒙古西征的原因和影響》材料3歐亞大陸各國分裂割據的局面嚴重影響了東西方文化交流。這對于中國和西方的文化發(fā)展而言,都是極為不利的。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需要一種極為強悍的武力來打破這種局面,重新打通亞歐之間的通道,恢復東西方文化交流。蒙古西征正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產生的。這也就決定了蒙古鐵騎能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亞歐大陸。

——楊峻嶺《試析蒙古西征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②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1206年統(tǒng)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國,對外擴張的理想);③中國正處于政權并立的局面(宋、金、夏、蒙古多民族政權并立);④西方各國勢力軟弱(花刺子模帝國內訌;中東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奄奄一息;東歐拜占庭帝國日趨衰弱;西歐各國王權軟弱無力,互相爭斗)。①蒙古自然環(huán)境惡劣,須通過對外擴張尋求有利的生存空間。思考:據材料及所學,概括蒙古西征背景。①1219年-1223年1218年滅掉花刺子模,直抵黑海北岸②1235年-1242年滅亡金朝之后,征服今俄羅斯、烏克蘭地區(qū)的諸多公國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國、匈牙利和巴爾干半島③1253年-1259年以西亞地區(qū)為目標,攻占巴格達。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統(tǒng)治區(qū)形成四大汗國。1.西征概況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第二次西征(拔都)第三次西征(旭烈兀)

時間:13世紀上半葉

空間:三次西征、“四大汗國”二、蒙古西征與東西方文化交流欽察汗國(金帳汗國)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創(chuàng)立察合臺汗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國伊爾汗國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西征后建立窩闊臺汗國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的后代海都所建四大汗國名義上仍將元朝尊為宗主國二、蒙古西征與東西方文化交流對世界:(1)給被征服地區(qū)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破壞,但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傳教士、馬可·波羅、畏兀兒人列班·掃馬)(2)蒙古西征引發(fā)了較大規(guī)模的民族遷徙對蒙古:發(fā)展為橫跨歐亞大陸的世界性帝國(形成了四大汗國)“蒙古人西征,將以前閉塞之路途,完全洞開,……中世紀滿天黑云,使人不得望見天日。至是乃因蒙古西征,而重現(xiàn)光明。當時戰(zhàn)爭殺人,盈野盈城,似為人類慘禍,而不知實如空天霹靂,將幾百年之酣睡懶病,自夢中警醒?!?/p>

——法國學者麥撒西遷:遷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軍隊。

14世紀后,他們逐漸與當?shù)鼐用袢诤稀|遷:大批移民自西東遷,進入中國中原地區(qū),被稱為“色目人”;

形成新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2.蒙古西征的影響二、蒙古西征與東西方文化交流P64【思考點】:蒙古西征對不同地域的文化產生了哪些影響?(1)對中國:①大量色目入進入中國,促進了多民族交融;②西征過程中加深了西方對中國的了解;③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2)對中亞和西亞:①伊斯蘭文明受到戰(zhàn)爭的沉重打擊,不過后來又逐漸恢復了。②一批蒙古人(主要是軍隊)移居至此,使該地區(qū)受到了蒙古文化的影響,但他們的后裔逐漸被當?shù)氐奈幕兔褡逋?3)對西方世界:①溝通了東西方文化,中國的發(fā)明傳入西方;②加強了東西方貿易往來,也引起西方人對東方的向往,刺激了西方的殖民擴張。二、蒙古西征與東西方文化交流合作探究:結合材料和所學,蒙古西征如何推動東西方文化交流?材料:蒙古征服之偉績,在歷史上誠足稱最者矣……而其傳布及擴大人類觀念之影響,事雖難言,要之蓋可與亞歷山大之傳布希臘文化相提并論也。亞洲與西歐之間至斯會一度交通,了無阻滯,坦道一時俱辟,各國行人薈萃于和林之庭?!袒手钩迹瑏碜杂《戎鹜?,巴黎、意大利及中國之藝士,東羅馬及亞美尼亞之商賈,皆與阿拉伯之官吏,波斯、印度之天算家會合于蒙古王庭……歐洲和東亞間的來往還有雙方人口的相互流動和遷居現(xiàn)象,這對擴大東亞和歐洲之間的聯(lián)系和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決不能低估。蒙古民族雖不足以言創(chuàng)造,然就傳播知識及方法而論,其影響于世界者蓋已甚巨。①蒙古帝國內外發(fā)達的交通(或“驛站”制度),為東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②蒙古帝國將歐亞大陸連成一片,促進、加速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進程。④人口流動,民族遷徙,使歐亞內陸的民族分布產生變化,地區(qū)間的文化面貌有所改變,客觀上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⑤蒙古帝國的宗教兼容并蓄政策,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發(fā)展。③蒙古統(tǒng)治者寬松積極的對外政策,且重視東西方貿易往來和技術交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發(fā)展。合作探究:亞歷山大遠征與成吉思汗西征的相同特點、影響,談談自己的認識。

材料二

成吉思汗西征過程中顯示了他極其殘酷的一面,在戰(zhàn)爭過程中有極其野蠻的屠殺屠城行為,但在宗教政策上極為寬容,“在成吉思汗統(tǒng)治下,我們見到了在整個亞洲大陸上建立的最為徹底的宗教寬容”。成吉思汗每攻占一城一池總是搜索當?shù)氐墓そ?、科學家、天文家等并將其帶回蒙古帝國,與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取長補短。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先進文化技術尤其是火藥、羅盤、印刷術、造紙術先后傳入歐洲,打破了漢唐以來歐亞各國封閉壁壘,對中國和世界歷史進程產生很大影響。他建立了龐大的驛站傳遞系統(tǒng),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聯(lián)絡線、運輸線。海上絲綢之路也在宋元時期繼續(xù)發(fā)展,泉州成為當時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窗口。——摘編自王雪娜《歷史的跨越——亞歷山大遠征與成吉思汗西征》

材料一

在遠征過程中,亞歷山大堅決鎮(zhèn)壓了那些頑強抵抗地區(qū)的人?!@種政策起到震懾的作用。而在一些民族意識濃厚的地區(qū),他則不以征服者和稱霸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而是采取溫和的政策,尤其是對宗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