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一第23課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獲獎課件_第1頁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23課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獲獎課件_第2頁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23課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獲獎課件_第3頁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23課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獲獎課件_第4頁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23課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外交是智者游戲,外交是妥協(xié)藝術,外交更是一個國家實力強弱晴雨表。那么,你認為影響一個國家外交政策原因有哪些?

國家利益(決定性原因)

國家性質國家力量國內外形勢……

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永恒朋友,也沒有永恒敵人,只有永恒利益!——英國伯默斯頓外交無小事?!芏鱽砀緲藴剩簢依嬷辽系?頁

在近代中國歷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對孿生弟兄。周恩來義憤填表膺地說:“中國反動分子在外交一貫是神經衰弱怕帝國主義。清朝西太后、北洋軍閥袁世凱、國民黨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在地上辦外交呢?”回答以下問題:(1)近代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奉行怎樣外交政策?請舉例說明。(2)為何要奉行這么外交政策?新中國外交政策與近代外交政策有何本質區(qū)分?從中能夠得出哪些歷史認識?①屈辱外交。②《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十一條》、《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原因:①“兩半”社會;②國力弱;③政府腐敗無能。認識:①落后就會挨打,弱國無外交②政府腐敗,經濟落后,必定造成外交失?、酆葱l(wèi)國家主權,提升綜合國力是國家外交堅強后盾區(qū)分:①舊中國:屈辱外交政策;②新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

1、新中國早期外交

——建國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外交政策及成就

2、外交環(huán)境惡化

——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3、打開外交新局面

——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重大突破

4、改革開放以來外交

——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外交政策調整和完善當代中國對外關系第2頁第23課新中國早期外交毛澤東訪問蘇聯(lián)和平共處五項標準提出周恩來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課程標準:了解新中國建立早期外交活動,了解和平共處五項標準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意義。

1、新中國早期外交方針制訂背景

2、新中國早期外交基本方針

3、新中國早期外交外交成就

4、新中國早期外交外交特點第3頁一、新中國早期外交——奠基(建國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1、外交方針制訂背景2、基本方針:3、外交成就(4點)4、外交特點:“另起爐灶”——改變了半殖民地地位“清掃潔凈屋子再請客”——去除帝殘余勢力,再建交“一邊倒”——不致于孤立,鞏固了新政權①迎第一次建交高潮(17國),破帝’孤立、封鎖政策②提出處理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標準③出席日內瓦會議(和平處理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④出席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一邊倒”第4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針)“另起爐灶”“清掃潔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外交成就與蘇聯(lián)等17國建交提出“和平共處五項標準”參加日內瓦會議參加萬隆會議國家利益國家性質國際環(huán)境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小結:背景政策成就特點第5頁二、外交環(huán)境惡化(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兩個拳頭打人”大力發(fā)展與亞、非、拉國家友好,這一時期中國實施被稱為“一大片”外交方針。⑵中蘇關系惡化:蘇聯(lián)推行霸權主義政策(①1960年蘇聯(lián)撕毀中蘇合作協(xié)議,中蘇關系急劇惡化;②蘇聯(lián)在中蘇、中蒙邊境布署重兵,從北面威脅中國。)⑴中美關系擔心:美國繼續(xù)敵視中國

(①是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搞“兩個中國”陰謀。在臺灣海峽進行軍事活動;②是發(fā)動越南戰(zhàn)爭,從南面威脅中國)

1、背景:

2、外交政策:4、外交特點:3、外交成就:

同亞非拉20多個國家建交,大大改進了中國在國際上處境,擴大了中國在世界上影響第6頁Goodbye!Goodluck!個人教學資源博客(/cf1980

中學歷史教學在線),熱烈歡迎各位同行摯友交流指導,共同進步!第7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標準,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完整,擁護國際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戰(zhàn)爭政策?!豆餐V領》

閱讀史料:回答以下問題:⑴材料反應了新中國實施怎樣外交政策?⑵新中國早期實施這種外交政策依據是什么?①資本主義陣營(減弱)②社會主義陣營(壯大)③亞非拉大批國家(獨立)美帝孤立、封鎖、包圍中國兩大陣營對立和斗爭國際形勢有利形勢:不利形勢:最大特點:國內形勢

:歷史:帝國主義與舊中國存在不平等外交關系;現(xiàn)實:建國之初,百廢待興,基礎微弱,國力不強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第8頁

內容

含義

意義

新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另起爐灶”“清掃潔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不認可舊屈辱外交關系,而在新基礎上另建新平等外交關系使我國改變了半殖民地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先去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一切特權,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交鞏固了新中國獨立與主權。旗幟鮮明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在保障革命結果,保衛(wèi)和平斗爭中不致處于孤立地位第9頁材料二:“蘇聯(lián)革命成功后遭十幾國干涉,而我國革命勝利時候,帝國主義并未干涉我們,并不是怕我國人民,主要是有蘇聯(lián)存在,這對我們勉勵很大,當初若無蘇聯(lián)存在,美國一定要來,它不但在臺灣,還要到大陸來?!薄珴蓶|

材料一:“一邊倒,是孫中山四十年經驗和共產黨二十八年經驗教給我們,深知欲到達勝利和鞏固勝利,必須一邊倒。積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經驗,中國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墻是不行,第三條道路是沒有。我們反對倒向帝國主義一邊蔣介石反動派,我們也反對第三條道路幻想?!遍喿x史料:探究一: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實施“一邊倒”方針必要性?產生了怎樣影響?既要“獨立自主”又“一邊倒”豈不矛盾?就這些問題說說你看法。第10頁兩大陣營對立和斗爭;美帝敵視、封鎖、包圍中國;蘇聯(lián)愿意跟中國建立外交關系。捍衛(wèi)新中國獨立與主權。帝國主義是中國革命敵人,蘇聯(lián)曾經幫助中國革命。⑴“一邊倒”方針必要性:⑵影響:①打破帝國主義孤立封鎖,捍衛(wèi)新中國獨立和主權②隔斷了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聯(lián)絡,不利于中國發(fā)展③蘇聯(lián)政治經濟體制和以后霸權主義政策,給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際環(huán)境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從當初國際形勢看:從目標看:是近代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經驗總結:從國家性質看:中蘇同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國家利益上有更多共同之處第11頁⑶不矛盾:

一邊倒”以“獨立自主”為前提,最終目標是為了維護、捍衛(wèi)新中國獨立與主權。倒向以蘇聯(lián)為首社會主義陣營,只是因為新中國受到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打壓,并不意味著中國就盲目標、無標準地順從蘇聯(lián),而不維護自己國家利益。一邊倒”實質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嚴正立場。(1)不但不與獨立自主外交方針相悖,相反是我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主要表達。(2)原因:“一邊倒”并不拒絕與西方國家交往;它是依據我國國情和國際形勢而制訂(國際、國內形勢分析……)第12頁1.(年文綜廣東,7)新中國成立早期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基本方針是①“不結盟”②“另起爐灶”③“清掃潔凈屋子再請客”④“一邊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共同綱領》第二十五條:“對于國民政府與外國所訂立各項條款和協(xi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給予認可,或廢除,或修改,或重訂?!边@一要求主要表達了以下哪一外交政策?A.“另起爐灶”

B.“清掃潔凈屋子再請客”C.“一邊倒”

D.“一大片”BA第13頁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澤東首次訪問蘇聯(lián)1950年2月,中國和蘇聯(lián)兩國政府在莫斯科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毛澤東主席和蘇聯(lián)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出席簽字儀式。周恩來總理兼外長代表中國政府在條約上簽字。這是新中國與外國簽署第一個條約。蘇聯(lián)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朝鮮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蒙古民主德國阿爾巴尼亞越南印度瑞典丹麥緬甸瑞士芬蘭新中國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10—1950.10中國與17國建交1.17個國家2.大多數(shù)國家為人民民主國家充分表達“一邊倒”外交標準發(fā)揮作用第14頁3.(廣東文科基礎)新中國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主要成就。以下說法正確是

A.中美建交后中國恢復了在聯(lián)合國正當席位B.1954年日內瓦會議后中國與許多歐洲國家建交C.改革開放后中日兩國正式建交

D.“另起爐灶”外交方針維護了中國獨立與主權D4.(上海,30)1950年除夕,上?!缎旅駡蟆穲蟮溃骸懊飨秃退勾罅衷獛浗o我們帶來了過年禮品,教我們全國人民在大年夜歡歡喜喜高高興興過個年。”文中“禮品”指是A.蘇共將派代表到西柏坡B.簽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C.蘇聯(lián)支持中國抗美援朝D.蘇聯(lián)援助中國實施“一五”計劃B第15頁

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在會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標準。這是1954年6月下旬,應邀訪問印度時,和印度兩位總統(tǒng)及總理尼赫魯合影。1954年,中印、中緬聯(lián)合申明正式確認并提倡。和平共處五項標準提出目標:

提出:內容:意義:特點:為了同鄰近國家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53年,與印度;54年,與印度、緬甸(標準)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國內: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國際: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基本準則包容性:它適合用于相同或不一樣社會制度國家;適合用于發(fā)展中或發(fā)達國家;適合用于國家間政治或經濟關系。開放性:在不一樣歷史時期能容納不一樣時代內容,其內涵隨時代發(fā)展而不停充實和豐富。第16頁(1)從目標上看:(2)從內容上看:

(3)從影響上看:

探究二:和平共處五項標準與建國早期“三大政策”有何區(qū)分?三’以維護獨立和主權為主;和’則為發(fā)展同全部國家外交關系。和’超越了三’中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制度差異,因而含有包容性和開放性。三’鞏固了新中國獨立;和’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問題基本準則,標志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第17頁5.(山東濟寧年3月模擬)觀察下列圖,以下關于這次外交活動敘述,正確是A.新中國首次打破了以美國為首帝國主義孤立封鎖中國政策B.雙方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標準作為指導相互關系基本標準C.雙方簽署了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協(xié)議D.雙方就共同倡議發(fā)起不結盟運動達成共識B第18頁6.(年春季高考文綜,21)中國政府提出和平共處五項標準,在國際上得到廣泛響應,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問題基本準則。中國提出這些標準歷史場所是A.同蘇聯(lián)、東歐國家建交談判B.同印度、緬甸等國協(xié)調鄰國關系外交會談C.處理印度支那和平問題日內瓦國際會議D.討論亞非國家發(fā)展問題萬隆會議7.(年廣東,15)1953年中國政府提出和平共處五項標準是為了處理A.同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關系B.同鄰國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關系C.同美國等西方發(fā)達國家關系D.朝鮮戰(zhàn)爭遺留問題BB第19頁1954年日內瓦國際會議背景:目標:特點:結果:意義:1953朝鮮停戰(zhàn)后,美國艦隊繼續(xù)盤踞在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并企圖從印度支那地域對中國進行威脅。為了和平處理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地位參加主要國際會議《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日內瓦協(xié)議》提升了新中國國際聲譽

第20頁促使會議圓滿成功。

這是會議期間周恩來

1955年4月,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這是由29個亞非國家組織,

沒有西方國家參加國際會議。

周恩來在會上大力提倡和平共處

五項標準,堅持“求同存異”方針,萬隆會議1、亞非會議背景、主題、特點是什么?2、周恩來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異”方針?3、“求同存異”中“同”與“異”應怎樣了解?4、“求同存異”方針產生了什么作用?5、會議對我國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