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鴨2025版高考歷史大三輪復習非選擇題專練二人民版_第1頁
浙江鴨2025版高考歷史大三輪復習非選擇題專練二人民版_第2頁
浙江鴨2025版高考歷史大三輪復習非選擇題專練二人民版_第3頁
浙江鴨2025版高考歷史大三輪復習非選擇題專練二人民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非選擇題專練(二)(建議用時:30分鐘)1.(2024·浙江名校協(xié)作體高三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23年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所著的《白話本國史》,是作為中學歷史選修教材出版的,盡管書中提出岳飛等大將把持地方財政、人事大權,乃是架空中心的軍閥的爭議觀點,但當時社會對這本著作的評價還是很高的。材料二到了1931年輿論起先指責呂思勉貶低岳飛為秦檜喊冤,激發(fā)了民憤,1935年爭議終釀成大事務,當局嚴禁此書銷售,嚴禁學生閱讀,呂思勉更是被人告上法庭。1935年,南京特殊市市長石瑛簽發(fā)訓令第2315號,訓令社會局嚴禁呂思勉《白話本國史》于未刪正前在南京銷售,并簽發(fā)公函稱:“……按武穆之精忠與秦檜之奸邪,早為千秋定論。該書上述各節(jié)摭拾浮詞,妄陳瞽說,于武穆極丑詆之能,于秦檜盡推崇之致,是何居心,殊不行解。際此國力衰弱,外侮憑陵,凡所以激勵精忠報國之精神,激揚不屈不撓之意志者,學術界方當交相勸勉,一樣努力?!薄苍?、胡喜瑞《民國出版史訴訟案中的呂思勉》(1)依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回答,1923年《白話本國史》這本書的相關內容為什么獲得較高評價,沒有激發(fā)民憤。(2)依據(jù)材料二,結合時代背景概括這本書在1935年被當局所禁的緣由。(不得抄襲材料)請舉例說明材料中“際此國力衰弱”的詳細表現(xiàn)。(至少兩例)(3)從岳飛形象改變中,你有怎樣的體會?解析(1)材料一“架空中心的軍閥”這一觀點符合1923年北洋軍閥混戰(zhàn)的歷史大背景,肯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人民對軍閥混戰(zhàn)的不滿之情。(2)第一小問緣由,依據(jù)材料二“1931年”可知日本起先局部侵華,民族危機嚴峻,岳飛抗金體現(xiàn)了較強的民族性,適應了官方和民間的抗日愿望;其次小問表現(xiàn),依據(jù)材料二“1935年”“際此國力衰弱”,可知指代日本侵華,可列舉九一八事變、偽滿洲國建立、華北事變等。(3)材料一“1923年……提出岳飛……是架空中心的軍閥……社會對這本著作的評價還是很高”、材料二“1931年輿論起先指責呂思勉貶低岳飛為秦檜喊冤,激發(fā)了民憤,1935年爭議終釀成大事務,當局嚴禁此書銷售”,體現(xiàn)了歷史人物的評價與當時社會背景相適應,而不是一成不變的。答案(1)1923年前后,中國深受軍閥混戰(zhàn)之苦(或者當時國內沖突是主要沖突)。(2)日本加緊侵華(或者民族危機漸漸加深)。1931年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1932年日本扶植建立偽滿洲國;1932年發(fā)動一·二八事變,侵略上海;1935年日本侵略華北,制造華北事變。(3)后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體現(xiàn)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互動;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深受當時所處時代背景的影響。2.(2024·浙江名校新高考探討聯(lián)盟高三聯(lián)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現(xiàn)代民主政治創(chuàng)制試驗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創(chuàng)建了一種全新的政體。英國是現(xiàn)代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發(fā)源地早已為世人所公認,即使在當今社會主義國家的某些機構或制度上,也隱隱隱約地打著英國影響的印記?!虧h大《英國政治制度史》材料二美國的創(chuàng)新在于:它建立了這樣一個政府,它分權但不分裂,制衡卻不抗衡……20世紀20年頭末,為了挽救市場,唯一的方法盡然是“中止市場”!但“中止市場”又不是“殲滅市場”,須要的是一種能夠“限制”市場的權力,而執(zhí)行這種權力的恰恰是國家!——摘編自錢乘旦《世界現(xiàn)代化歷程》(1)材料一中“全新的政體”的基本特點有哪些?結合所學學問,指出新中國的哪兩大政治制度“隱隱隱約地打著英國影響的印記”。(2)依據(jù)材料二及所學學問,說明美國中心政府是如何實現(xiàn)“分權制衡”的。指出20世紀30年頭美國為“挽救市場”而實行的創(chuàng)新之舉及本質。解析(1)基本特點:依據(jù)材料一中的“英國”“現(xiàn)代民主政治創(chuàng)制”可知這一“全新的政體”指的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其基本特點有虛君、議會權力至上、內閣對議會負責等。指出:英國的民主政治制度中有議會制和政黨政治給現(xiàn)代社會供應了借鑒,結合所學中國現(xiàn)代的政治制度可知,中國在這兩方面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2)說明:由材料二中的“分權但不分裂,制衡卻不抗衡”和所學1787年憲法中關于聯(lián)邦政府的規(guī)定內容可知,聯(lián)邦政府的分權是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權分立,其中立法權歸國會,司法權歸最高法院,行政權歸總統(tǒng);聯(lián)邦政府的三權之間的制衡指的是三權中任何一項法定權力都受到另外兩項權力的制約。創(chuàng)新之舉:結合材料二中的“中止市場”、不是“殲滅市場”、能夠“限制”市場的權力等信息,再結合所學羅斯福新政的史實,即可知道,創(chuàng)新之舉即羅斯福新政。本質是指堅持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或者說是開創(chuàng)了國家干預經濟發(fā)展的新模式。答案(1)基本特點:虛君、內閣對議會負責(如寫出選舉權擴大、內閣權力膨脹也可)。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2)分權: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分立;制衡:三權中任何一項法定權力都受到另外兩項權力的制約。(如寫出詳細內容也可)創(chuàng)新之舉:羅斯福新政。本質:開創(chuàng)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堅持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3.(2024·金華十校選考模擬)秦漢時期,“大一統(tǒng)”局面逐步形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吾國真正的大一統(tǒng)政治,不能不說是秦開其端,而漢完成之……在一種巨變之下,必有很多問題產生。秦、漢之際有哪些必待解決的問題呢?我以為(一)是須要一種大一統(tǒng)的學說。(二)是須要一個極自然的尊君理論。(三)是須要一種均富安民的政策。(四)是須要對有才知之士予以正值的出路?!钤闯巍稘h代大一統(tǒng)政治下之政治學說》材料二(1)結合材料一與所學學問,從李源澄先生所給的(一)、(四)兩個角度,指出秦漢是怎樣逐步形成“真正的大一統(tǒng)政治”的。(2)讀《秦始皇陵園平面布局示意圖》,寫出陵園建立所遵循的原則。著名遐邇的兵馬俑坑位于圖中________處(注:請從圖中①②③④中選擇一處),結合所學概述兵馬俑的歷史文化價值。解析(1)結合所學學問,“(一)是須要一種大一統(tǒng)的學說”指的是在法家思想的影響下,秦朝建立起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帝國;董仲舒在汲取了法家等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新儒學,鞏固了漢代的“大一統(tǒng)”局面?!?四)是須要對有才知之士予以正值的出路”指的是用人方面實行的措施。(2)本題主要考察的是論證闡述問題的實力,是個開放性的題目。結合所學學問得出其原則是:事死如生。秦滅東方六國,所以兵馬俑坑位于圖中②處。其歷史文化價值從建筑藝術和人民才智的角度作答:秦代雕塑藝術品中的杰作;反映出我國古代工匠超群的技藝;它采納高度概括和細膩寫實的藝術手法,是我國塑造藝術史上的一枝奇葩。答案(1)(一)是須要一種大一統(tǒng)的學說:在法家思想的影響下,秦朝建立起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帝國;董仲舒在汲取了法家等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新儒學,鞏固了漢代的“大一統(tǒng)”局面。(四)是須要對有才知之士予以正值的出路:秦代嘉獎軍功,實行軍功爵制;漢代通過察舉制選拔人才,并第一次設立國家培育政治人才的官辦學?!珜W。(2)原則:事死如生。位于②處。歷史文化價值:秦代雕塑藝術品中的杰作;反映出我國古代工匠超群的技藝;它采納高度概括和細膩寫實的藝術手法,是我國塑造藝術史上的一枝奇葩。4.(2024·金華十校選考模擬)19世紀以來,民族主義思潮興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拿破侖斗爭中,整個德意志都被折服了,拿破侖用強制的手段強行把當時存在的一千多個德意志政治實體合并成三十多個邦國,這是德意志統(tǒng)一的第一步。也就是這時,德意志的民族主義形成了……搶奪殖民地使西方國家相互的關系特別驚慌,沖突不斷,于是這也成為一種“民族沖突”,是搶奪殖民地的國家之間的民族利益沖突。因此,一個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因素,加一個歐洲民族沖突的因素,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就引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X乘旦《西方那一塊土:錢承旦講西方文化通論》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民族主義心情在中國擴散,這一時期最著名的民族主義領袖是孫中山。孫中山的基本思想總結為“三民主義”。即號召殲滅外國人的特權、實現(xiàn)民族統(tǒng)一、發(fā)展經濟和建立以普選制為基礎的民主共和國。——(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依據(jù)材料一,指出“民族主義”的兩種不同內涵,并結合史實說明它們所產生的不同影響。(2)一戰(zhàn)后“民族主義心情在中國擴散”主要表現(xiàn)為哪些重大歷史事務?結合材料二和所學學問,概括這一時期孫中山民族主義的特點。解析(1)依據(jù)材料“把當時存在的一千多個德意政治實體合并成三十多個邦國,這是德意志統(tǒng)一的第一步。也就是這時,德意志的民族主義形成了”得出有利于推動民族國家形成的民族主義,其影響結合所學學問回答。依據(jù)材料“一個帝國主義瓜分世界的因素,加一個歐洲民族沖突的因素”得出西方國家搶奪殖民地過程中產生的民族利益沖突,其影響從一戰(zhàn)前夕列強之間的沖突與民族思潮的推動等角度回答。(2)本題主要考查的是運用所學學問解決問題的實力。結合所學學問得出一戰(zhàn)后“民族主義心情在中國擴散”主要表現(xiàn)為五四運動和國民革命。依據(jù)材料“號召殲滅外國人的特權、實現(xiàn)民族統(tǒng)一、發(fā)展經濟和建立以普選制為基礎的民主共和國”得出其特點。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