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古代詩文閱讀第05講文言字詞01模擬基礎練【題型一】文言文對比閱讀【題型二】課外文言文閱讀02真題實戰(zhàn)練03重難創(chuàng)新練題型一文言文對比閱讀一、(2024·廣東中山·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啃∈队洠ㄌ疲┝谠獜男∏鹞餍邪俣剑趔蛑?,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1.解釋加點詞語。西行百二十步()
魚可百許頭()
以其境過清()【乙】其山高古幽奇,無所不極。述其最者:初入得盤泉,次曰懸空石,最高曰盤頂也。泉莽莽行,至是落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纖魚數(shù)頭尾鬣可數(shù),落花漾而過,影徹底,忽與之亂。游者樂,釋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則皆躍入。沒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嘩,語不得達。間或取梨李擲以觀,旋折奔舞而已。懸空石數(shù)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氣性情者。亭負壁臨絕澗,澗聲上徹,與松韻答。其旁為上方精舍,盤之絕勝處也。盤頂如初抽筍,銳而規(guī),上為窣諸波③,日光橫射,影落塞外,奔風忽來,翻云抹海。住足不得久,乃下。迂而僻,且無石級者,曰天門開。從髻石取道,闊以掌,山石礙右臂,左履虛不見底,大石中絕者數(shù)。先與導僧約,遇絕險處,當大笑。每聞笑聲,皆膽落。捫蘿探棘,更上下僅得度。兩巖秀削立,太古云嵐,蝕壁皆翠。下得枰石,方廣可幾筵。撫松下瞰,驚定乃笑。世上無拼命人,惡得有此奇觀也?——選自《游盤山①記》(明)袁宏道②【注釋】①盤山:在北京平谷區(qū)與天津薊州區(qū)之間。②袁宏道:明代文學家,湖北公安縣人,文學思想主張“性靈說”。袁宏道生活時期正值晚明最好的時期,四海升平,萬物安寧。袁宏道先后七次上疏,辭官后去江南各地游玩。③窣諸波:梵語“塔”。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至是落為小潭
是金陵人B.亭負壁臨絕澗
翼然臨于泉上C.遇絕險處
險躁則不能治性D.驚定乃笑
乃不知有漢【答案】1.向西大約因為2.B【解析】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是:代詞,這/動詞,表判斷;B.臨:意思用法相同,動詞,居高面下;C.險:形容詞,險峻、危險/形容詞,輕??;D.乃:副詞,才/副詞,竟然;故選B。二、(2024·廣東東莞·三模)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竣僦寥舸汉途懊?,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②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節(jié)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乙】江上漁者①范仲淹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颈糠段恼p財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貴于姑蘇近郊買良田數(shù)千畝為義莊以養(yǎng)群從②之貧者。擇族人長而賢者一人主其出納,人日食米一升,歲衣縑③一匹,嫁娶喪葬,皆有贍給。聚族人僅百口。公歿四十年,子孫賢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廢弛。(節(jié)選自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注】①詩作寫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為治理水患,在蘇州一帶察看水情時所作。②群從:指堂兄弟以及諸子侄。③縑:細絹。根據(jù)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文言語句方法提示解釋(1)寵辱偕忘詞語推斷法:白頭偕老(2)予嘗求古仁人之心聯(lián)系語境(3)聚族人僅百口查閱詞典法:①只,不過。②幾乎,將近。【答案】都/一起/全;曾經(jīng);幾乎,將近【解析】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根據(jù)詞語推斷法,“白頭偕老”中的“偕”是一起、全、都的意思,推斷此處也是“一起、全、都”之意。句意為: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2)句意為: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根據(jù)聯(lián)系語境法,語境“求古仁人之心”寫的是自己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的行為,推測此處是“曾經(jīng)”的意思。(3)根據(jù)查閱詞典法,查看義項,“幾乎,將近”切合本句語意,故選②。句意為:聚集的族人將近有一百口。三、(2024·湖北十堰·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炯住坑谑侨氤娡?,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公叔文子為楚令尹①,三年,民無敢入朝。公叔子見曰:“嚴矣!”文子曰:“朝廷之嚴也,寧云妨國家之治哉?”公叔子曰:“嚴則下喑下喑則上聾聾喑不能相通,何國之治也?蓋聞之也,順針縷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實倉廩②,并③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嘗有所不受也?!保ü?jié)選自《公叔子巧諫》)【注釋】①楚令尹:官職名。②倉廩:儲藏谷米的倉庫。③并:合并。請解釋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點詞,補全表格。文言現(xiàn)象原文例句解釋古今異義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古:①今:尖的東西進入或穿過物體一詞多義受上賞有所受命而不行②③詞類活用臣之妻私臣④【答案】指責、批評給予接受偏愛【解析】本題考查詞語釋義。①句意: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刺,指責、批評。②受上賞:給予上等獎勵。受,給予。③有所受命而不行:會接受命令卻不執(zhí)行。受,接受。④句意:我的妻子偏愛我。私,形容詞用作動詞,偏愛。四、(2024·安徽安慶·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苦捣?!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乙】自古人知貴蘭,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貴之也。蘭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叢②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雪霜凌厲而見殺來歲不改其性也。是所謂“遁世無悶,不見③是而無悶”者也。蘭雖含香體潔,平居與蕭艾不殊。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所謂含章④以時發(fā)者也。(選自黃庭堅《書幽芳亭記》)[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薄叢:貧瘠的叢林。③不見:不被人知道。④含章:胸懷才華而不顯露。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不以物喜
以:(2)微斯人
微:(3)自古人知貴蘭
貴:(4)以時發(fā)者也
時:【答案】因為如果沒有以……為可貴,崇尚時機【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不因為外物(好壞)而喜。以:因為;(2)句意:如果沒有這樣的人。微:如果沒有;(3)句意:自古人們就以蘭花為貴。貴:以……為可貴,崇尚;(4)句意:以待時機施展自己。時:時機。題型二課外文言文閱讀五、(2024·江蘇蘇州·二模)百日誓師,問鼎穹窿。老師帶領同學們研讀了幾篇與姑蘇相關的詩文,請你參與他們的探究活動,完成下面小題?!炯住?/p>
蘇臺①覽古
李白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②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疽摇?/p>
越中覽古
李白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xiāng)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咀ⅰ竣偬K臺:姑蘇臺,是吳王夫差特意修建,用來和西施嬉戲作樂的地方。這首詩是詩人李白在游覽已被燒毀的姑蘇臺時所作。②菱歌:采菱人唱的歌。【丙】游姑蘇臺記
宋犖予再蒞吳將四載①,欲訪姑蘇如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泛舟出日暉橋,觀農(nóng)夫插蒔,婦子滿田塍,泥滓被體,桔槔與歌聲相答,其勞苦殊甚。迤邐過橫塘,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瀆二里許,由別港過兩小橋,遂抵如下。山高尚不敵虎丘,望之又一荒阜②耳。舍舟乘竹輿,緣山麓而東,稍見村落,竹樹森蔚,稻畦相錯如繡。山腰小赤壁,水石頗幽,仿佛虎丘劍池。夾道稚松叢棘,薝葡③點綴其間如殘雪,香氣撲鼻。時正午,赤日炎歊④,從者皆喘汗。予興愈豪,褰衣賈勇如猿踏而上。陟其巔,黃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闊數(shù)丈,相傳即胥臺⑤故址也,頗訝不逮所聞。吾友汪鈍翁《記》稱:“方石中穿,傳為吳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壽藤,類一二百年物”。今皆無有。獨見震澤⑥掀天陷日,七十二峰出沒于晴云浩淼中。環(huán)望穹窿、靈巖、高峰、堯峰諸山一一獻奇于臺之左右。而霸業(yè)銷沉,美人黃土,欲問夫差之遺跡,而山中無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嘆。從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貧而無世法⑦,酌泉烹茗以進。山中方采楊梅,買得一筐,眾皆飽啖,仍攜其馀返舟中。時已薄暮,飯罷,乘風容與而歸。待行者,幼子筠、孫韋金、外孫侯晸。六日前,子至⑧方應該北上,不得與同游。賦詩紀事,悵然者久之。(選自清·宋犖(luò)《西陂類稿》)【注釋】①再蒞吳將四載:宋犖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曾任江蘇布政使,后由江西巡撫調任江蘇巡撫,任職地點皆在蘇州,故云“再蒞吳”。下文中的胥江、橫塘、木瀆、虎丘等,皆為蘇州地名。②阜:土山。③薝(zhān)葡:梔子花。④炎歊(xiāo):熱氣。⑤胥臺:即姑蘇臺。⑥震澤:即太湖世法:⑦世法:世俗的禮法。無世法即不能依世俗禮法予以盛大的招待。⑧子至:兒子宋至。請根據(jù)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字。加點字方法解釋緣山麓而東〖課內遷移法〗緣溪行(《桃花源記》)①未至木瀆二里許〖課內遷移法〗一百許里(《與朱元思書》)②時已薄暮〖查閱字典法〗A.少,小
B.減輕,減少C.迫近,接近
D.淡,不濃③頗訝不逮所聞〖語境分析法〗結合語境(上下文)推斷④【答案】順著,沿著表約數(shù),大約【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①根據(jù)課內遷移法,“緣溪行”意為:沿著溪水前行。緣:順著、沿著?!熬壣铰炊鴸|”意為:沿著山腳向東走。緣:順著、沿著。②根據(jù)課內遷移法,“一百許里”意為:一百多里。許:表約數(shù),大約?!拔粗聊緸^二里許”意為:距離木瀆不到二里左右。許:表約數(shù),大約。③根據(jù)查字典法可知,“薄”字有“A.少,??;B.減輕,減少;C.迫近,接近;D.淡,不濃”四種意象解釋,“時已薄暮”意為:這時已經(jīng)傍晚了。薄:迫近,接近,故選C。④根據(jù)語境分析法,結合“陟其巔,黃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闊數(shù)丈,相傳即胥臺故址也,頗訝不逮所聞”可知,作者登上山頂,看到一片平坦的黃沙地,南北十多丈,寬幾丈,相傳這里就是姑蘇臺的舊址,作者很驚訝它不如自己所聽說的那樣。逮:及,達到,比得上。六、(2024·湖北十堰·模擬預測)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慶歷初,元昊①圍麟州二十七日。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王吉應募。知州問:“須幾人從行?”吉曰:“今虜騎百重,無所用眾?!闭埗d發(fā),衣胡服,挾弓矢,赍②糧餉,為胡人。夜縋③而出,遇虜問,則為胡語答之。兩晝夜然后出虜寨之外走詣府州告急。府州遣將兵救之,吉復間道④入城,城中皆呼萬歲。吉嘗從都監(jiān)王凱及中貴人⑤將兵數(shù)千人,猝遇虜數(shù)萬騎。中貴人惶恐,以手帛自經(jīng)⑥,吉曰:“官何患不死?何不且令王吉與虜戰(zhàn)?若吉不勝,死未晚也?!币蚴蛊渥笥覕?shù)人守中貴人,曰:“貴人有不虞⑦,當盡斬若屬?!币驅⑺肯鹊?,射殺虜大將,虜眾大奔,眾軍乘之,虜墜崖死者萬余人。吉每與虜戰(zhàn),所發(fā)不過一矢,即舍弓肉袒而入,手殺數(shù)人,然后反,曰:“及其張弓挾矢之時,直往抱之,使彼倉卒無以拒吾,而成擒矣。吾前后數(shù)入其陣,未嘗發(fā)兩矢也。”時又有張節(jié),與吉齊名,皆不至顯官而卒。(選自司馬光《涑水記聞》,有刪改)【注釋】①元昊:西夏王朝開國皇帝。②赍(jī):攜帶。③縋(zhuì):用繩子拴著人、物從高處往下送。④間道:小路。⑤中貴人:專稱顯貴的侍從宦官。⑥經(jīng):上吊。⑦虞:意料、預料。請結合語境,解釋文中加點詞語。(1)衣:(2)為:(3)將:(4)反:【答案】穿裝作率領同“返”,返回【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1)“衣胡服”句意:穿上胡人的服裝。衣:穿;(2)“為胡人”句意:假扮成胡人。為:裝作,假扮;(3)“將兵數(shù)千人”句意:帶領一支幾千人的軍隊。將:率領;(4)“手殺數(shù)人,然后反”:親手殺死多人,然后返回。反:同“返”,返回。七、(2024·江蘇無錫·模擬預測)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劉基傳(節(jié)選)①劉基,字伯溫,青田人?;追f異。元至順間舉進士,除高安丞,有廉直聲。行省辟之,謝去。及太祖下金華,定括蒼,聞基名,以幣聘,基未應,總制孫炎再致書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陳時務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禮賢館以處基等寵禮甚至。②會陳友諒陷太平,謀東下,勢張甚,諸將或議降,或議奔據(jù)鐘山,基張目不言。太祖曰:“先生計安出?”基曰:“賊驕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舉者勝,取威制敵以成王業(yè),在此舉矣?!碧嬗闷洳?,誘友諒至,大破之,以克敵賞基,基辭。龍興守將胡美遣子通款,請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難色。基從后踏胡床,太祖悟,許之。美降,江西諸郡皆下。③大旱,請決滯獄。即命基平反,雨隨注。因請立法定制,以止濫殺。太祖方欲刑人,基請其故,太祖語之以夢。基曰:“此得土得眾之象,宜停刑以待?!焙笕?,海寧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縱之。尋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④暇則敷陳王道。帝每恭己以聽,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①也?!庇衷唬骸皵?shù)以孔子之言導予?!彼鶠槲恼?,氣昌而奇,與宋濂并為一代之宗。所著有《覆部集》《犁眉公集》傳于世。【注釋】①子房:即張良。秦末漢初杰出謀臣,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行省辟之,謝去(感謝) B.除高安丞(授予官職)C.尋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不久) D.龍興守將胡美遣子通款(通和言好)2.下列文言虛詞解釋錯誤的一項(
)A.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連詞表轉折) B.氣昌而奇(連詞表修飾)C.以止濫殺(來) D.太祖語之以夢(把)【答案】1.A2.B【解析】1.本題考查詞語解釋。A.行省辟之,謝去:行省征召他,他推辭離去。謝:推辭、謝絕;故選A。2.本題考查虛詞。B.氣昌而奇:(劉基的)氣象昌盛而且奇特。而:連詞,表示并列關系;故選B。八、(2024·貴州黔東南·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孫權傳(節(jié)選)①①孫權字仲謀。兄策既定諸郡,時權年十五。建安四年,從策征廬江太守劉勛。②五年,策薨②,以事授權,權哭未及息。策長史張昭謂權曰:“孝廉,此寧哭時邪?今奸究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蹦烁囊讬喾?,扶令上馬,使出巡軍。③十三年,曹公新得表眾③,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肅執(zhí)拒之議,意與權同。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于赤壁,大破曹公軍。④十八年,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余。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⑤二十四年,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④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余騎。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⑥魏文帝出廣陵,望大江,曰:“彼有人焉,未可圖也。”乃還?!咀⑨尅竣龠x自《三國志》,有刪改。②薨:古代稱諸侯或大官的死。③曹公新得表眾:曹操新得到劉表的部眾。表,即劉表。④象人:指由木頭、稻草等制作成的假人。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
)A.從策征廬江太守劉勛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B.乃改易權服
屠乃奔倚其下
(蒲松齡《狼》)C.權使誘之
使內外異法也
(諸葛亮《出師表》)D.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
不得志,獨行其道
(《孟子·富貴不能淫》)【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相同,均為動詞,意為“跟隨”;B.相同,均為連詞,意為“于是”;C.動詞,派遣/動詞,致使,讓;D.相同,均為代詞,他的;故選C。九、(2024·貴州黔東南·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風雨游記[清]裕瑞是時也,夕陽已落,晚景蒼茫,天北烏云疊起,勢如怒馬,色如潑墨。銀條垂空,電光一掣,金蛇激射,殊令人駭魂炫目。土人①告余曰:“暴風將至,早回步可也?!庇嘣唬骸坝晷蓄H饒佳趣,興未盡,安可言旋?”遂登石橋,歷數(shù)十級,始及其頂。俄而烈風大作,湖水壁立,老木欲拔。加之雷聲殷殷②,長空若虎嘯牛吼,吹人幾不能立足。急雨傾盆,打頭撲面,須臾沒路矣。余與從者共聯(lián)臂扶行,衣履俱透,路皆焦泥,滑而且陷。陰夜迷漫,復懷傾墜之危,踉蹌歸館,狀致淋漓。然一路笑語不絕,未覺其憊,心怡然有得于中。歸后,不暇更裳,衫襪猶滴瀝,燈下走筆為記,題其名曰《風雨游記》。(有刪改)【注釋】①土人:當?shù)刂l(xiāng)人。②殷殷:眾多的樣子。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項是(
)A.是時也
是馬也(韓愈《馬說》)B.暴風將至
雖有至道(《雖有嘉肴》)C.復懷傾墜之危
康肅笑而遣之(歐陽修《賣油翁》)D.題其名曰《風雨游記》
名之者誰(歐陽修《醉翁亭記》)【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一詞多義。A.都是代詞,這。B.動詞,來臨/形容詞,最好的。C.助詞,的/代詞,代指賣油翁。D.名詞,名字/動詞,命名。故選A。十、(2024·陜西安康·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昶①為人謹厚,名其兄子曰默,曰沈,名其子曰渾,曰深,為書戒之曰:“吾以四者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夫物速成則疾亡,晚就而善終。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夫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鮮不遂矣??鬃釉唬骸嶂谌耍l毀②誰譽。’諺曰:‘救寒莫如重襲,止謗莫如自修。’斯言信矣?!保ü?jié)選自《資治通鑒·魏紀》)【注】①昶(chǎng):王昶,曹魏兗州刺史。②毀:毀謗。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1)名其兄子曰默,曰沈()
(2)為書戒之曰()(3)鮮不遂矣()
(4)斯言信矣()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名其子曰渾,曰深
其此之謂乎B.為書戒之曰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C.吾以四者為名
河曲智叟亡以應D.朝華之草
四時之景不同【答案】1.給……起名,命名。同“誡”,告誡。少。真實,可信。2.D【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1)句意:給他的兄長的兒子起名為王默、王沈。名:給……起名,命名。(2)句意:他寫書信告誡他們說。戒:同“誡”,告誡。(3)句意:很少有不成功的。鮮:少。(4)句意:這話確實可信啊。信:真實,可信。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辨析。A.代詞,他的/表示推測語氣,大概;B.動詞,寫/介詞,向、對;C.介詞,用/連詞,來;D.相同,都是結構助詞,的;故選D。十一、(2024·江蘇鹽城)班級開展“古代文人家書”專題學習活動,請你參與。材料一:朝饑示子聿①[宋]陸游水云深處小茅茨②,雷動空腸慣忍饑。外物不移方是學,俗人猶愛未為詩生逢昭代雖虛過,死見先親幸有辭。八十到頭終強項③,欲將衣缽付吾兒?!咀⑨尅竣龠@首詩是詩人晚年被罷官鄉(xiāng)居時寫給小兒子子羋的。②茅茨:茅屋。③強項:剛直不屈。材料二:濰縣寄舍弟墨第三書①[清]鄭板橋我雖微官,吾兒便是富貴子弟,其成其敗,吾已置之不論;但得附從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師傅,待同學,不可不慎。吾兒六歲,年最小,其同學長者當稱為某先生,次亦稱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紙筆墨硯吾家所有宜不時散給諸眾同學。每見貧家之子,寡婦之兒,求十數(shù)錢,買川連紙釘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當察其故而無意中與之。至陰雨不能即歸,輒留飯;薄幕,以舊鞋與穿而去。彼父母之愛子,雖無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襪來上學堂,一遭泥濘,復制為難矣。(選自《鄭板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釋】①作此文時,鄭板橋在灘縣任職,因其妻兒在興化老家,教育兒子的貴任暫托付給其弟鄭墨。材料三:諸弟總須力圖專業(yè),如九弟志在習字,亦不必盡廢他業(yè);但每日習字工夫,斷不可不提起精神,隨時隨事,皆可觸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專啫否?若志在窮經(jīng),則須專守一經(jīng);志在作制義,則須??匆患椅母澹恢驹谧鞴盼?,則須專看一家文集。作各體詩亦然,作試帖亦然,萬不可以兼營并騖,兼營則必一無所能矣。切囑切囑!千萬千萬?。ㄟx自《曾國藩家書·致諸弟》,中華書局)1.閱讀陸游的《朝饑示子聿》,回答問題。(1)結合詩歌首聯(lián),分析陸游寫作此詩時的生活境況。(2)頷聯(lián)中的“方”字值得咀嚼,請說說其妙處。2.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紙筆墨硯吾家所有宜不時散給諸眾同學3.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文言語句方法借鑒釋義至于延師傅【課內遷移法】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桃花源記》)(1)當察其故而無意中與之【成語推斷法】無緣無故(2)以舊鞋與穿而去【語境推斷法】前文有“至陰雨不能即歸”(3)若志在窮經(jīng)【查閱詞典法】①阻塞不通;②極,盡;③止,息(4)(填序號)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至陰雨不能即歸,輒留飯。(2)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專嗜否?5.材料二、三和鏈接材料,這三封家書教育子弟的角度各有不同,請分別概括。鏈按材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誡子書》)6.本次專題學習活動,對你的成長有哪些啟示?請結合材料回答。【答案】1.(1)首聯(lián)寫詩人居住在偏僻的山村茅屋中,早晨起來饑腸轆轆,寫出了詩人當時貧窮、經(jīng)常挨餓的境況。(2)“方”是“才”的意思,表明讀書治學不能受外界事物的干擾,要專心致志、心無旁騖。2.紙筆墨硯/吾家所有/宜不時散給諸眾同學3.邀請原因離開②4.(1)如果遇到雨天不能馬上回家,就挽留他們吃飯。(2)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們心中有專門的愛好沒有?5.材料二:鄭板橋是從如何與人相處的角度教育子弟的。材料三:曾國藩是從要有專門愛好的角度教育子弟的。鏈接材料:諸葛亮是從道德修養(yǎng)的角度教育子弟的。6.示例:①愛子要有正確的方式,溺愛不是真正的愛。②要懂得尊重別人。③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愛好,并為之努力做出成績。④要堅守自己的理想,不屈服、不放棄,不為外界的人或事而動搖,努力學習,做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做一個有骨氣有操守的人。【解析】1.本題考查詩句賞析。(1)首聯(lián)“水云深處小茅茨,雷動空腸慣忍饑”描述了詩人居住在水云深處的小茅屋中,早晨饑餓感如雷動般強烈,并且已經(jīng)習慣忍受饑餓?!八粕钐幮∶┐摹秉c明了居住環(huán)境,是在偏僻之處的簡陋茅屋,這暗示了他生活的簡陋與貧困。而“雷動空腸慣忍饑”直接寫出了身體狀態(tài),肚子空空如饑腸轆轆,并且“慣忍饑”表明這種饑餓并非偶然,而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情況。由此可見,陸游寫作此詩時處于貧窮、經(jīng)常挨餓的生活境況之中。(2)“方”字在這里是“才”的意思。頷聯(lián)“外物不移方是學,俗人猶愛未為詩”,整句話的意思是只有不被外界事物所動搖才算是真正的做學問。這里的“方”字強調了一種條件關系,即如果想要達到真正求學的境界,就必須做到外物不移。如果沒有這個“方”字所體現(xiàn)的這種強調作用,就無法準確地表達出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對于求學的重要性。它使詩句在表達讀書治學的態(tài)度上更加精準、有力,讓讀者深刻地認識到求學過程中需要堅定自己的內心,不被外界干擾的重要性。2.本題考查斷句。句意:紙、筆、墨、硯這些東西,只要是我家里有的,就應該不時地分發(fā)給同學們。從句子結構看:“紙筆墨硯”是一個整體,為句子的主語,表示事物的范疇,這里可以獨立斷開;“吾家所有”是對“紙筆墨硯”的所屬描述,表明這些東西是自家擁有的,可作為一個語義單元;“宜不時散給諸眾同學”則表達了針對這些自家所有的紙筆墨硯應該采取的行為,即應該不時地分發(fā)給眾多同學,是一個完整的表意部分。故斷句為:紙筆墨硯/吾家所有/宜不時散給諸眾同學3.本題考查字義。(1)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其余的人各自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里。延,邀請。根據(jù)“課內遷移法”,“至于延師傅”中的“延”也是“邀請”的意思。句意:關于邀請老師。(2)無緣無故:沒有原因。故,原因。根據(jù)“成語推斷法”,“當察其故而無意中與之”中的“故”也是“原因”的意思。句意:我們應該了解情況并在不經(jīng)意間給予幫助。(3)根據(jù)前文“至陰雨不能即歸”可知,文中提到因為陰雨天氣同學不能馬上回家,所以鄭板橋到傍晚的時候,給同學舊鞋穿然后讓其離開。這一系列動作是連貫的,“去”在這樣的語境下表示離開是比較合理的。這里的“去”應是“離開”的意思。(4)如果有志于深入研究經(jīng)典經(jīng)書。窮,極,盡。根據(jù)查閱字典法,應選②。4.本題考查譯句。重點詞語:(1)至,到了。歸,回去。即,立即。輒,就。飯,吃飯。(2)其,你們。專嗜,專門的愛好。5.本題考查比較閱讀。材料二中,鄭板橋表達了他對教育子女的看法。他提到:“我雖微官,吾兒便是富貴子弟,其成其敗,吾已置之不論;但得附從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边@句話表明鄭板橋更關心的是周圍環(huán)境對孩子的正面影響,而不是僅僅關注自己兒子的成功與否。接著,他強調了選擇和對待老師及同學的重要性:“至于延師傅,待同學,不可不慎?!边@顯示了鄭板橋重視孩子在社交和學習環(huán)境中的人際交往能力。因此,可以得出結論,鄭板橋是從如何與人相處的角度教育子弟的。材料三中,曾國藩在他的家書中明確指出:“諸弟總須力圖專業(yè),如九弟志在習字,亦不必盡廢他業(yè);但每日習字工夫,斷不可不提起精神,隨時隨事,皆可觸悟?!边@段話強調了專注和專業(yè)的重要性,鼓勵弟弟們專注于自己的興趣和目標,并且要全神貫注地學習。曾國藩進一步建議,無論是在經(jīng)典研究、制義寫作還是古文創(chuàng)作方面,都應該專攻一門,避免分散精力。這表明曾國藩是從要有專門愛好的角度教育子弟的。6.本題考查閱讀啟示,結合材料內容,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擬寫即可。在材料二中,鄭板橋提到:“我雖微官,吾兒便是富貴子弟,其成其敗,吾已置之不論;但得附從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边@句話表明鄭板橋雖然身為官員,但對于兒子的成就與否并不強求,而是希望他能夠與優(yōu)秀的同輩一起成長。這反映出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即不過分干涉孩子的成長路徑,而是給予他們自由發(fā)展的空間。這種做法不同于溺愛,它鼓勵孩子通過自身的努力取得成功,而不是依賴父母的庇護。要懂得尊重別人。在材料二中,鄭板橋還強調了對同學的尊重和幫助:“至于延師傅,待同學,不可不慎。吾兒六歲,年最小,其同學長者當稱為某先生,次亦稱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边@說明即使是小孩子也應該學會尊重他人,尤其是對年長者應該使用適當?shù)姆Q呼。這種尊重不僅是對他人的禮貌,也是個人修養(yǎng)的一部分。材料三中提到:“諸弟總須力圖專業(yè),如九弟志在習字,亦不必盡廢他業(yè);但每日習字工夫,斷不可不提起精神,隨時隨事,皆可觸悟。”這句話強調了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專業(yè)或愛好,并且需要全神貫注地投入其中。無論是學習書法還是其他技能,都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果。這種專注于自己熱愛的事物,并為之付出努力的精神對于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要堅守自己的理想,不屈服、不放棄,不為外界的人或事而動搖。材料一中的陸游寫道:“八十到頭終強項,欲將衣缽付吾兒?!边@表明即使在晚年被罷官鄉(xiāng)居的情況下,陸游依然保持堅強和不屈的意志,并希望將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傳遞給下一代。這種堅持理想、不因外界環(huán)境變化而動搖的態(tài)度是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質。它教導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毅力,面對困難時不輕言放棄?!军c睛】參考譯文:材料二:我雖然是個小官,但我的兒子也算是富貴人家的孩子。他的成功或失敗,我已經(jīng)不再過多關注;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夠跟隨優(yōu)秀的學生一起學習并取得成就。關于邀請老師和對待同學,我們不能不謹慎。我的兒子今年六歲,在同學中年齡最小。對于年紀比他大的同學,應當稱呼他們?yōu)椤澳诚壬?;年紀稍小一些的,也應稱呼他們?yōu)椤澳承帧保荒苤苯咏兴麄兊拿?。紙張、筆墨等學習用品是我們家所擁有的,應該時常分發(fā)給其他同學。每當看到貧困家庭的孩子或是寡婦的孩子,為了買紙和訂字簿而請求借十幾塊錢,但卻十天半個月也借不到的時候,我們應該了解情況并在不經(jīng)意間給予幫助。如果遇到陰雨天他們不能馬上回家,就應該留下他們吃飯;傍晚時分,可以將舊鞋子給他們穿上離開。那些孩子的父母盡管無法提供好的衣物,但一定會制作新的鞋襪讓孩子來上學,一旦鞋襪弄臟或損壞,再重新制作就很困難了。材料三:各位弟弟總需要努力專精一門學問,比如九弟立志練習書法,也不必完全放棄其他學問;但是每天練習字帖的時候,絕不能松懈,隨時隨地都可以有所領悟。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們心中是否有特別喜歡的學問?如果有志于深入研究經(jīng)典經(jīng)書,就必須專門研讀一部經(jīng)書;如果有志于寫作八股文,就必須專門閱讀一個人的文稿;如果有志于寫作古文,就必須專門閱讀一家的文集。寫作各種體裁的詩歌也是如此,應對付科舉考試的“試帖詩”也是如此,千萬不可以同時進行多項學習,如果同時進行多項學習,必定會一事無成。千萬牢記!鏈接材料:君子的行為操守,以靜思反省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來培養(yǎng)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十二、(2024·海南)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吭S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吾始至瓊州,環(huán)視天水,橫無際涯,凄然傷之曰:“何時得出此島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積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①中,孰不在島者?覆②水于地,芥③浮于水,蟻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濟。少時,水涸,蟻徑去,見其友,出涕曰:“幾不復與子相見?!必M知頃刻間竟化險為夷?念此可以一笑。(蘇軾《試筆自書》,有刪改)【注釋】①大瀛(yíng)海:范圍最廣大的海。②覆:倒。③芥:小草。1.借助《古代漢語詞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完成表格中的內容。《古代漢語詞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句子I.字音(填字母)II.詞語理解(填序號)III.句子翻譯A.
héng
①門前的木柵欄。②與“縱”相對。③寬闊、廣遠。B.hèng
①粗暴、不講理。②不吉利的、意外的。(1)水中藻、荇交橫。(2)環(huán)視天水,橫無際涯。A.jǐ
①古水名。②姓B.
jì
①渡,過河。②通,貫通。(3)茫然不知所濟。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渡過。2.閱讀兩文,分別概括蘇軾是如何調整心態(tài)的?!敬鸢浮?.(1)A②(2)A③(3)B①2.在甲文中,蘇軾通過欣賞月色、與友人共游于庭,沉浸于大自然的美景,從而轉變心境,體會到曲高和寡的悠閑和欣慰。乙文中,蘇軾以比喻開導自己,通過“蟻附于芥”的生動比喻,理解到天地遼闊,以寬廣的視野看待困境,進而心懷樂觀來化解憂愁?!窘馕觥績善难晕闹?,蘇軾通過觀察自然景物和反思人生哲理,調整心態(tài)達至豁然開朗?!队洺刑焖乱褂巍分?,蘇軾在月夜欣賞美景,由對孤獨的感嘆轉為與友人共享美好幽靜,心情由幽寂轉為欣悅,強調有閑情逸趣的重要性?!对嚬P自書》中,他面對身處孤島的失落,通過比喻螞蟻隨漂浮的小草困于水中卻迅速化險為夷的經(jīng)歷,轉而自我開解,領悟生活中困境總會被打破的樂觀哲理,化悲為樂。兩篇文章共通之處是蘇軾的樂觀曠達,以及用哲理化解苦悶的智慧。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1)句意:水中藻荇交錯縱橫。橫:héng,與“縱”相對。故選A②。(2)句意:環(huán)視天地和海水,都是那么寬廣無邊。橫:héng,寬闊、廣遠。故選A③。(3)句意:茫然不知漂泊到哪里。濟:jì,渡,過河。故選B①。2.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甲文中,結合“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可知,蘇軾通過與朋友夜游承天寺,在月色竹影的美景中見天地之廣,從而釋懷,獲得寧靜與愉悅。乙文中,結合“覆水于地,芥③浮于水,蟻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濟”可知,蘇軾將自己比作漂浮在水中的螞蟻,認識到世事無常和個人渺小后,豁達地笑對人生變故。此外,結合“少時,水涸,蟻徑去,見其友,……豈知頃刻間竟化險為夷?”可知,蘇軾通過理性思考,發(fā)現(xiàn)即使身處困境,也許轉瞬之間便可化險為夷,心情隨之豁達、開朗?!军c睛】參考譯文: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脫去衣服準備睡覺,月光從門窗灑入屋內,我愉快地起來走動。心想沒有人陪我共享這美好月色,于是就去承天寺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倆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似乎積水般的空明清澈,水中藻荇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晚上沒有月亮呢?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不過少有像我們兩個人這樣清閑的人罷了。乙:我剛到瓊州時,環(huán)視天地和海水,都是那么寬廣無邊,心里感到凄涼傷感地說:“我什么時候才能走出這個島呢?”不久而后,我又想道:天地就如同在一片無邊的水中,九州大地也不過是在大海之中,誰不是在島上呢?假如水灑到地上,一根小草在水上漂浮,一只螞蟻附著在小草上,茫然不知漂泊到哪里。不久水干了,螞蟻順路離去,見到它的朋友,流淚說道:“差一點就再也見不到你了?!痹趺茨苤涝谒蚕⒅g竟然是化險為夷呢?想到這個也可以一笑了。十三、(2024·山東青島)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控懹^元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致理①之本,惟在于審②。量才授職,務省官員?!稌贩Q:‘任官惟賢才?!衷疲骸俨槐貍洌┢淙??!舻闷渖普?,雖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縱多亦奚為?”(取材于《貞觀政要》)【乙】初,四明人王桓與二儒者同赴召,見太祖(
)便殿。上問二儒者:“在家何業(yè)?”一對曰:“臣業(yè)農(nóng)?!鄙显唬骸扒錁I(yè)農(nóng),亦知禾麥之節(jié)有不同乎?”對曰:“知之。禾三節(jié),而麥四節(jié),是不同(
)?!鄙显唬骸昂帖滎惗?jié)之不同何也?”對曰:“禾播種于春,至秋而獲,歷三時,故三節(jié);麥則歷四時始成,故四節(jié)?!鄙显唬骸笆悄苤诜w之艱難者。”即擢某州知州。其一儒對曰:“臣業(yè)醫(yī)?!鄙显唬骸扒錇獒t(yī),亦知蜜有苦而膽有甜者乎?”對曰:“蜂釀黃連花,則蜜苦;猿猴食果多,則膽甜?!鄙显唬骸笆悄芨裎镎摺!边獮樘t(yī)院使。次問及桓,桓對曰:“臣所業(yè)訓蒙?!鄙显唬骸扒湟嘤泻脨汉??”對曰:“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鄙显唬骸笆悄苊骼碚摺!边獓又?。(取材于明代筆記小說《涌幢小品》)[注]①致理:使國家安定。②審:仔細考察。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選項文言語句方法提示字詞理解A務省官員查閱詞典:①問候
②反省
③精簡③精簡B卿業(yè)農(nóng)課內遷移:卿今當涂掌事(《孫權勸學》)古代君對臣的愛稱C麥則歷四時始成聯(lián)想成語:周而復始開始,開端D是能知稼穡之艱難者字形推斷:“稼穡”的形旁是“禾”,可能與農(nóng)作物相關泛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A.A B.B C.C D.D2.【乙】文括號內依次填入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A.以
也 B.于
也 C.于
哉 D.以
哉3.請用“/”給【乙】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限斷兩處)禾麥類耳節(jié)之不同何也?4.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若得其善者,雖少亦足矣。(2)禾播種于春,至秋而獲。5.根據(jù)你對兩則文本的理解,將相應的序號填在橫線上。【甲】文中唐太宗提出要“量才授職”,【乙】文中(明)太祖的用人理念與此類似。(明)太祖讓的人做知州,讓的人做太醫(yī)院使,讓的人做國子助教。①明道理辨善惡
②能知百姓疾苦
③善推究事物原理【答案】1.C2.B3.禾麥類耳/節(jié)之不同/何也?4.(1)如果得到好的官員,即使人數(shù)少也足夠了。(2)禾在春天播種,到秋天收獲。5.②③①【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C.根據(jù)成語“周而復始”的意思“轉了一圈又一圈,不斷循環(huán)”可知“始”是“才”的意思,故“麥則歷四時始成”的“始”也是“才”的意思。句意:麥子要經(jīng)歷四個季節(jié)才長成。故選C。2.本題考查文言虛詞辨析。第一空,結合語境,“見太祖”是動作,“便殿”是動作發(fā)生的地點,此處應用“于”表示處所,可譯為“在”,句意為:當初,四明人王桓和兩位儒者一同被征召,在便殿拜見太祖。明確了見面的地點是在便殿。故填:于。第二空,結合語境,“禾三節(jié),而麥四節(jié),是不同(
)”是判斷語氣,這里“也”是語氣助詞,表示判斷語氣。句意為:禾苗有三個生長階段,而麥子有四個生長階段,這是不同的??隙撕帖溕L階段不同這一事實。故填:也。故選B。3.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本句句意:禾苗和麥子同類,生長階段不同,為什么呢?“禾麥類耳”句意獨立完整,且“耳”是句末語氣詞,“節(jié)之不同”指出禾苗和麥子的不同處,“何也”表疑問。故斷句為:禾麥類耳/節(jié)之不同/何也?4.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1)“若”:如果。“善者”:好的人才?!半m”:即使?!白恪保鹤銐?。(2)“于”:在?!爸痢保旱健!矮@”:收獲。5.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與概括。根據(jù)乙文“上曰:‘是能知稼穡之艱難者?!催持葜荨笨芍?,一位儒者回答以務農(nóng)為業(yè),且能說出禾麥生長階段不同的原因,體現(xiàn)出他了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能知百姓疾苦,所以(明)太祖讓能知百姓疾苦的人做知州,故選②;根據(jù)乙文“蜂釀黃連花,則蜜苦;猿猴食果多,則膽甜。上曰:‘是能格物者?!獮樘t(yī)院使。”可知,這位以醫(yī)為業(yè)的儒者能夠通過觀察和推理說出蜜有苦而膽有甜的原因,是善推究事物原理的人,所以(明)太祖讓善推究事物原理的人做太醫(yī)院使,故選③;根據(jù)乙文“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上曰:‘是能明理者?!獓又??!笨芍?,王桓能明道理辨善惡,所以(明)太祖讓明道理辨善惡的人做國子助教,故選①?!军c睛】參考譯文:【甲】貞觀元年,唐太宗對房玄齡等人說:“使國家安定的根本,只在于仔細考察人才。衡量人的才能高低授予相應官職,務必精簡官員?!渡袝分姓f:‘任用官員只任用賢才?!终f:‘官員不一定要齊備,只在于任用有德之人。’如果得到好的人才,即使人數(shù)少也足夠了。那些不好的人,即使人數(shù)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乙】當初,四明人王桓和兩位儒者一同被征召,在便殿拜見太祖。皇上問兩位儒者:“在家從事什么職業(yè)?”一個人回答說:“我以務農(nóng)為業(yè)。”皇上說:“你從事農(nóng)業(yè),也知道禾苗和麥子的生長時節(jié)有不同嗎?”那人回答說:“知道。禾苗有三個生長階段,而麥子有四個生長階段,這是不同之處?!被噬险f:“禾苗和麥子同類,生長階段不同,為什么呢?”那人回答說:“禾苗在春天播種,到秋天收獲,歷經(jīng)三個季節(jié),所以有三個生長階段;麥子則歷經(jīng)四個季節(jié)才成熟,所以有四個生長階段。”皇上說:“這是能知道農(nóng)事艱難的人。”當即提拔他做某州知州。另一個儒者回答說:“我以行醫(yī)為業(yè)?!被噬险f:“你作為醫(yī)生,也知道蜂蜜有苦的而膽汁有甜的嗎?”那人回答說:“蜜蜂釀造黃連花的花蜜,那么蜂蜜就是苦的;猿猴吃的水果多,那么膽汁就是甜的?!被噬险f:“這是能推究事物原理的人。”提拔他做太醫(yī)院使。接著問到王桓,王桓回答說:“我從事啟蒙教育?!被噬险f:“你也有喜好和厭惡嗎?”王桓回答說:“對于善良的人我就喜歡他,對于不善良的人我就厭惡他?!被噬险f:“這是能明白事理的人?!碧岚嗡鰢又?。十四、(2024·四川巴中)閱讀【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恐劣谪撜吒栌谕荆姓咝萦跇?,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歐陽修《醉翁亭記》節(jié)選)【乙】得西山后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其嵚②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③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問其價,曰:“止四百?!庇鄳z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④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節(jié)選)【注釋】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頭高聳的姿態(tài)。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熊羆(pí):指棕熊。④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動的聲音。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2.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往來而不絕者
絕巘多生怪柏B.至于負者歌于途
若牛馬之飲于溪C.當湍而浚者為魚梁
學而不思則罔D.余憐而售之
楚人憐之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2)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4.蘇軾《超然臺記》有云:“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闭埥Y合選文內容,分析【甲】【乙】兩文作者分別因何而樂。【答案】1.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2.B3.(1)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2)美好的樹木樹立起來了,秀美的竹子顯露出來了,奇峭的石頭呈現(xiàn)出來了。4.【甲】文歐陽修之樂:醉情山水之樂,酣暢宴飲之樂,為政一方、造福黎民的與民同樂?!疽摇课牧谠畼罚喊l(fā)現(xiàn)小丘之驚喜,購得小丘之欣喜,以及置身其中心醉神迷的怡然?!窘馕觥?.本題考查斷句。先疏通文意,再根據(jù)句子成分斷句?!捌涫慌儒控撏炼鰻帪槠鏍钫叽豢蓴?shù)”的意思是:小丘上的石頭突出高聳、破土而出、爭奇斗怪的,幾乎(多得)數(shù)不清。“石”作主語,“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三者是并列關系,作定語,故“蹇”“出”“者”后面應斷開。正確斷句為: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2.本題考查實詞和虛詞的用法。A.動詞,斷/形容詞,極高的;B.介詞,在/介詞,在;C.連詞,表并列/連詞,表轉折;D.動詞,喜歡/動詞,憐憫,哀憐;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1)從:跟從;游:游玩;樂:樂趣;之:的;樂:詞類活用,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2)嘉:美好;立:樹立;美:秀美;奇:奇峭;顯:顯露出來。4.本題考查對比閱讀、內容理解。蘇軾《超然臺記》有云:“茍有可觀,皆有可樂?!北磉_了一種超然物外的生活態(tài)度和審美觀念。蘇軾認為,世間萬物都有其可觀之處,只要人們能夠發(fā)現(xiàn)并欣賞這些美好,就能從中獲得快樂。根據(jù)甲文“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可知,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雜七雜八陳列在面前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中歡飲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梢?,歐陽修之樂是:酣暢宴飲之樂。根據(jù)甲文“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可知,老老少少的行人,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游;可見,歐陽修寫了滁州人們的出游之樂?!皹淞株庺?,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可知,樹林里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知道跟隨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梢姡瑲W陽修之樂是:醉情山水之樂,以及為政一方、造福黎民的與民同樂。根據(jù)乙文“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其嵚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可知,柳宗元發(fā)現(xiàn)魚梁上方有一座小丘,上面生長著竹子和樹木。小丘上的石頭爭奇斗怪,有的像喝水的牛馬,有的像在山上攀登的棕熊。通過這些形容,可以看出柳宗元之樂是:發(fā)現(xiàn)小丘之驚喜;根據(jù)乙文“余憐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可知,柳宗元很喜歡這個小丘,就把它買了下來。認為這是出乎意料的收獲。可見,柳宗元之樂是:購得小丘之欣喜;根據(jù)乙文“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可知,枕著石頭席地而臥,眼睛觸及的是清澈明凈的景色,耳朵觸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聲,精神感受到的是悠遠空曠的浩然之氣,心靈感受到的是恬靜幽深的境界。可見,柳宗元之樂是置身小丘其中心醉神迷的怡然?!军c睛】參考譯文:【甲】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應答,老老少少的行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游啊。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雜七雜八陳列在面前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中歡飲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蒼老的容顏,頭發(fā)花白,醉倒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從啊。樹林里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知道跟隨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就是廬陵郡歐陽修啊?!疽摇浚ㄎ遥┱业轿魃胶蟮牡诎颂欤刂娇谙蛭鞅弊邇砂俨?,又發(fā)現(xiàn)了鈷鉧潭。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處是一道魚梁。魚梁上方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長著竹子和樹木。小丘上的石頭突出高聳、破土而出、爭奇斗怪的,幾乎(多得)數(shù)不清。那些重疊著、相負而下的石頭,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馬;那些高聳突出、如獸角斜列往上沖的石頭,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小丘很小,不到一畝,可以把它裝到籠子里占有它。(我)打聽它的主人是誰,(有人)說:“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卻賣不出去?!保ㄎ遥﹩査膬r錢,(有人)說:“只要四百文?!蔽液芟矚g(這個小丘),就(把它)買了下來。李深源、元克己這時和我一起游覽,(他們)都非常高興,(認為這是)出乎意料的收獲。(我們)隨即輪流拿起工具,鏟割雜草,砍伐雜樹,點燃大火把它們燒掉。美好的樹木樹立起來了,秀美的竹子顯露出來了,奇峭的石頭呈現(xiàn)出來了。(我們)站在小丘中間眺望,(只見)高高的山嶺、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飛鳥走獸,全都歡快地呈巧獻技,來為這個小丘效力。(我們在小丘上)枕著石頭席地而臥,眼睛觸及的是清澈明凈的景色,耳朵觸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聲,精神感受到的是悠遠空曠的浩然之氣,心靈感受到的是恬靜幽深的境界。不滿十天(我)就得到了兩處風景勝地,即使古代愛好山水的人士,也許沒有到過這地方吧。十五、【新考法】(2024·浙江寧波·一模)朱自清在《經(jīng)典常談》中說“記載那些(策士們)說辭的書叫《戰(zhàn)國策》”。下面是同學們學習相關篇章后做的“《戰(zhàn)國策》中的論說藝術”專題。請你閱讀,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壳赝踱鋈慌^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乙】①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雹谕踉唬骸吧啤!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一》)【丙】昭王曰:“寡人將誰朝①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人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請求之?!仓?。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③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④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谑遣荒芷谀辏Ю锺R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⑤,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⑥燕。(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一》)【注釋】①誰朝:即朝誰,拜訪誰。②涓人:宮中負責掃除的宮吏。③反:同“返”。④捐:花費。⑤見事:被任用。⑥湊:聚集,奔向。1.下面是同學們圍繞“論說目的”設計的表格,請你解釋加點詞的意思。文段論說主體與對象論說目的【甲】唐雎、秦王唐雎挫敗秦王陰謀,不辱使命(1)辱:【聯(lián)系語境】【乙】鄒忌、齊威王鄒忌勸齊威王納諫除弊(2)諫:【聯(lián)系舊知】“以塞忠諫之路也”(諸葛亮《出師表》)【丙】郭隗、燕昭王郭隗勸燕昭王致士(3)致:【查閱辭典】①給予;②招引;③情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2.下面是同學們整理出的“論說技巧”要點,請你根據(jù)要求完成兩個任務。虛詞中見態(tài)度【示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這句話的意思是:“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矣”加強了肯定語氣,表現(xiàn)鄒忌對齊威王的關心與擔憂。【任務一】參考上面示例,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并分析虛詞的表達作用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類比中見智慧【示例】【甲】文中唐雎列舉了專諸、聶政、韓傀這些“布衣之士”的例子,類比今日自己面臨的處境,表明自己捍衛(wèi)國土、視死如歸的決心?!救蝿斩俊颈课闹泄笈e涓人花五百金買死馬的事例,用意是什么?3.下面是同學們圍繞“論說意義”展開的對話,請將對話補充完整。小文:《戰(zhàn)國策》中策士們的論說往往能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如【乙】文中“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點明了齊威王廣開言路、修明內政后的成果,這是鄒忌論說產(chǎn)生的積極意義。【丙】文中也有表明郭隗論說意義的語句,請你找出來并加以分析。小語:我找的句子是我的分析:【答案】1.辱:辱沒,辜負。諫:進諫。致:招引。2.這句話的意思是:像郭隗我這樣的人尚且被重用,何況比我更賢能的人呢?“乎”加強了反問語氣,表現(xiàn)了郭隗對燕昭王能招到賢士的肯定。以涓人花五百金買死馬得到千里馬的例子,類比燕昭王如果任用郭隗顯示招賢之心,必能招攬?zhí)煜率咳?,表達了郭隗對燕昭王的期許。3.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表明天下賢士爭相赴齊的事實,點明燕昭王禮遇郭隗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這也是郭隗論說的重要意義。【解析】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不辱使命”句意是:沒有辜負他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根據(jù)聯(lián)系語境法,“唐雎挫敗秦王陰謀,不辱使命”指唐雎成功地挫敗了秦王的陰謀詭計,沒有辜負他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推知,這里“辱”是辱沒,辜負;(2)“鄒忌勸齊威王納諫除弊”句意為:鄒忌勸諫齊威王接納進諫并革除存在的弊病。根據(jù)聯(lián)系舊知法,“以塞忠諫之路也”中的“諫”是“進諫”的意思,推知這里的“諫”也是“進諫”之意。(3)“郭隗勸燕昭王致士”句意是郭隗勸燕昭王招攬人才。根據(jù)查閱辭典法,“招引”切合本句語意,故選“②招引”。2.(1)本題考查文言翻譯和虛詞理解。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第一問:重點詞語。且:尚且。見事:被重用。況:何況。于:比。(2)“乎”句末語氣詞,嗎。結合“況賢于隗者”是反問句,可知加強了反問語氣;結合“
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趕來,劇辛從趙國趕來,人才爭相奔向燕國)可知,表現(xiàn)了郭隗對燕昭王能招到賢士的肯定。(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丙】文主要寫昭王問郭隗自己應該拜訪誰,郭隗以千金求千里馬的故事為例,告訴昭王若想招納賢才,需從自己開始。昭王接受了郭隗的建議,為他建造了宮殿,并拜他為師。此后,樂毅、鄒衍、劇辛等人才都爭相奔向燕國的事情。郭隗舉涓人花五百金買死馬的事例,類比燕昭王如果任用郭隗顯示招賢之心,必能招攬?zhí)煜率咳?,讓燕昭王明白要以真誠來吸引人才。3.本題考查情境對話(內容理解)。解答此題,要仔細閱讀文章和小文的話語,小文指出《戰(zhàn)國策》中策士們的論說往往能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并用【乙】文中的原句分析了鄒忌論說產(chǎn)生的積極意義?!颈课闹髦小坝谑钦淹鯙橼笾m而師之”,昭王接受了郭隗的建議,此后,樂毅、鄒衍、劇辛等人才都爭相奔向燕國。故“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這一句體現(xiàn)郭隗論說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這句話表明郭隗的論說起到了效果,各國的人才都爭相奔赴燕國,體現(xiàn)了郭隗論說的意義,成功地為燕國吸引了人才。【點睛】參考譯文:【甲】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有百萬人尸體倒下,鮮血流淌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碧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突然撲到宮殿上。他們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怒氣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兇吉的征兆。(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只會倒下兩人,血濺出不過五步遠,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了。”說完(唐雎)拔出劍站起來。【乙】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墒俏业钠拮悠珢畚?,我的妾懼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厲害了?!饼R威王說:“說得真好?!庇谑窍铝艘坏烂睿骸八械拇蟪?、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獎賞。”政令剛一下達,所有大臣都來進言規(guī)勸,宮門庭院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后,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了敵國。【丙】昭王說:“我將要拜訪誰好呢?”郭隗先生道:“我聽說古時的一位人君,想用千金求購千里馬,三年也沒買到。一個近侍對他說:‘請允許我去尋求它?!瘒汕菜チ?。三個月后獲得千里馬,馬已死,用五百金買了死馬的頭,返回去把此事回報國君。國君很生氣,道:‘我所要購求的是活馬,死馬有什么用,而且還花費了五百金買它呢?’近侍答道:‘死馬尚且要花五百金購買,何況活馬呢?天下必定認為大王您是能出高價買馬的人,千里馬現(xiàn)在就會到來了。’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馬來了好幾匹?,F(xiàn)在大王實在想要招攬賢士,先從我開始吧;像郭隗我這樣的人尚且被重用,何況比我更賢能的人呢?他們難道會嫌路遠而不來燕國嗎?”于是昭王為郭隗專門建造房屋,并拜郭隗為自己的老師。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趕來,劇辛從趙國趕來,人才爭相奔向燕國。十六、【新考法】(2024·浙江溫州·模擬預測)【甲】竹賦①[宋代]王炎晦叔讀書南齋之上。路折西南,萬竹蒼然。其偃蹇⑦挫折者,如忠臣節(jié)士赴患難而不辭。其嬋娟蕭爽者,如慈孫孝子侍父祖而不違。其挺拔雄勁者,氣毅色嚴,又如俠客與勇夫。其孤高介特③者,格清貌古,又如騷人與臞②儒。予雖朝夕吟嘯于其下,曾無以名其美而狀其奇。然泛觀宇宙,萬物均函育于一氣,而有剛柔堅脆之不齊:榮者必悴盛者必衰實繁者易剝?色麗者早蔞。惟松柏之有心及竹箭之有筠⑥,足以閱寒暑而貫四時。春日載陽,竹于是時清而不腴;冬日祁⑦寒,竹于是時秀而不癯。今而后見其含德之有常,特操之不移?!咀⑨尅竣龠x自《雙溪類稿》,有刪節(jié)。賦:古代的一種文體。王炎,南宋人,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文中“晦叔”指作者自己。②偃蹇jiǎn:彎曲的樣子。③介特:孤高,不隨流俗。④臞qú:同“癯”,清瘦。⑤剝:脫落。⑥筠yún:竹子的青皮。⑦祁:盛,大?!疽摇苛x師院叢竹[金]郭長倩南軒移植自西壇,瘦玉亭亭十數(shù)竿。得法未應輸老柏,植根兼得近幽蘭。雖無秾艷①包春色,自許貞心老歲寒。百草千花盡零落,請君來向此中看?!咀⑨尅竣俣屍G:艷麗,艷美。1.【甲】文章先寫竹子多樣的外形,后寫竹子不變的內質。請摘錄文中最能概括竹子精神品質的兩個短語。2.請用“/”給劃線處斷句,限斷三處。榮者必悴盛者必衰實繁者易剝色麗者早萎3.請從下列選項中選出加點詞語釋義及用法相同的一項(
)A.晦叔讀書南齋之上/輟耕之壟上B.曾無以名其美而狀其奇/名揚四海C.特操之不移/南軒移植自西壇D.竹于是時清而不腴/是可忍,孰不可忍?4.小文不明白《義師院叢竹》的作者是怎樣來表達對竹子的贊美的,請你幫他解釋。5.小文和你讀完這一組詩文后,想結合一篇課內詩文探究一下它們在選材和立意上的共同點。請談談你的發(fā)現(xiàn)。(課內詩文:劉楨《贈從弟(其二)》、陸游《卜算子·詠梅》、周敦頤《愛蓮說》等)6.畢業(yè)在即,假如請你在以下幾句中選一句給好朋友當臨別贈言,以示勉勵,你會選哪句?請簡述理由。A、其偃蹇挫折者,如忠臣節(jié)士赴患難而不辭。B、其挺拔雄勁者,氣毅色嚴,又如俠客與勇夫。C、其孤高介特者,格清貌古?!敬鸢浮?.德之有常,操之不移2.榮者必悴/盛者必衰/實繁者易剝/色麗者早萎。3.D4.作者首先直接描寫竹亭亭玉立的身姿,表達對竹子形象的贊美;再用松柏、幽蘭來襯托竹子的不事張揚和能經(jīng)風霜的高潔品性;尾聯(lián)又將“百草千花”歲寒而凋零與竹子進行對比。5.發(fā)現(xiàn):這些古詩文都是選取自然事物作為寫作對象,都對自然事物本身的自然屬性進行了細致描寫,并以此來比喻人的某種精神品質,借物喻人,或者托物言志,抒發(fā)個人志向與情懷。比如乙詩中作者通過描寫竹子在歲寒時節(jié)依然能夠亭亭玉立來表達自己的高潔品質:“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敝?,陸游借梅花的傲然挺立表達自己的堅貞不屈和堅定的愛國志向。6.示例一:我選A:這句話的意思是竹子中間長的彎彎曲曲,在生長過程中經(jīng)受壓制,阻礙的就像忠臣,有氣節(jié)的志士奔赴災禍危難而不找借口推辭。它勉勵我們即使在嚴酷的環(huán)境中,也要堅強的生活。示例二:我先B:這句話的意思是:竹子中間姿態(tài)美好,氣質剛毅氣色嚴正的,又像俠義之士和勇士。它勉勵我們得志時,要擔當,要有責任感。示例三:我先C:這句話的意思是:竹子孤高不隨流俗,外表和內心具有古人的風范。這勉勵我們無論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都要保持自己的個性,獨立自強。【解析】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根據(jù)題目要求篩選概括作答。根據(jù)語句“今而后見其含德之有常,特操之不移”的意思是:現(xiàn)在才能見到它們有高尚的道德,堅定不移的特別的情操。據(jù)此可概括出最能概括竹子精神品質的兩個短語是“德之有?!焙汀安僦灰啤?。2.本題考查斷句。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本句話的意思:草木茂盛的一定會憔悴,草木旺盛一定會衰敗,果實長的多的容易脫落,顏色艷麗的會過早的枯萎?!皹s者必悴”“盛者必衰”“實繁者易剝”“色麗者早萎”是并列關系,故斷句為:榮者必悴/盛者必衰/實繁者易剝/色麗者早萎。3.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助詞,的/動詞,去、往;B.動詞,說出/名詞,名聲;C.動詞,改變/動詞,挪動;D.代詞,這,這個;故選D。4.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把握。在理解的基礎上分析。首聯(lián)的意思:從南軒移到西壇,十幾竿瘦竹亭亭玉立。直接描寫竹亭亭玉立的身姿,表達對竹子形象的贊美。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意思:如果方法得當,不會輸給柏樹;竹移植過來近似空谷幽蘭。雖然沒有濃艷的色彩顯示春色,歲寒之際仍有堅貞本性。兩聯(lián)用松柏、幽蘭來襯托竹子的不事張揚和能經(jīng)風霜的高潔品性。尾聯(lián)的意思:等到寒冬花草凋零的時候,請看這竹子依舊蒼翠。又用“百草干花”“歲寒而凋零”來與竹子進行對比,突出竹子的堅貞不屈。據(jù)此綜述即可。5.本題考查文章選材與立意。《竹賦》告訴人們做人要像竹子一樣遇到困難要勇往直前,不逃跑,不躲避;要像竹子一樣美好閑適,孝親敬老;要像竹子一樣挺拔、正直、不隨波逐流;也要有高尚的道德,堅定不移的情操。《義師院叢竹》作者首先直接描寫竹亭亭玉立的身姿,表達對竹子形象的贊美;再用松柏、幽蘭來襯托竹子的不事張揚和能經(jīng)風霜的高潔品性;尾聯(lián)又“百草干花”“歲寒而凋零”來與竹子進行對比,突出竹子的堅貞不屈。劉楨《贈從弟(其二)》以簡練的語言寫出了松柏樹剛正堅貞、不屈不撓的鮮明形象和不向嚴寒低頭,不向殘暴彎腰的高貴氣節(jié),詩作融入了對松樹贊頌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興手法象征詩人自己的性格與抱負,同時也是為了勉勵他的從弟。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飽受摧殘、孤芳自賞、化粉猶香的梅花,實際上是陸游的自我寫照。作者以梅自喻,表達了雖歷經(jīng)艱辛,但不會趨炎附勢,仍會堅守節(jié)操、立志報國的決心?!稅凵徴f》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xiàn)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由此可知,這些古詩詞都是選取自然事物作為寫作對象,都對自然事物本身的自然屬性進行了細致描寫,并以此來比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公司項目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新)
- 2025企業(yè)安全培訓考試試題考題
- 2024-2025工廠職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能力提升】
- 2025合作伙伴關系確立合同書范本
- 2025電子產(chǎn)品贈送的合同范本
- 2025年大型無菌包裝機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健康管理中心連鎖加盟合同書
- 2025標準辦公室租賃合同
- 2025年兼職翻譯服務合同范本
- 2025年兼職多職未簽訂合同男子失業(yè)又面臨法律訴訟管理資料糾紛
- 電網(wǎng)工程設備材料信息參考價(2024年第四季度)
- 涂料色漿MSDS-涂料色漿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范本
- 精品課程《人文地理學》完整版
- 靜脈采血評分標準
- 水質檢測公司檢測報告(模板)
- 基于PLC步進電機控制系統(tǒng)設計
- 小學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4篇
- 醫(yī)院感染臺賬【范本模板】
- DB43∕T 497-2009 博落回果-行業(yè)標準
- 創(chuàng)意綜藝風脫口秀活動策劃PPT模板
- 大客戶營銷技巧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