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語文必讀名著《經典常談》考點總結_第1頁
八下語文必讀名著《經典常談》考點總結_第2頁
八下語文必讀名著《經典常談》考點總結_第3頁
八下語文必讀名著《經典常談》考點總結_第4頁
八下語文必讀名著《經典常談》考點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下語文必讀名著《經典常談》考點總結一、名著概覽1、作者簡介:朱自清,原名自華,號實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2、內容梗概:《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在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著作。全書共13篇,介紹了《說文解字》《周易》《史記》等經典著作,并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以此展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3、寫作目的:朱自清在《經典常談》的序言里說,他寫這部書,是為了給希望讀些經典的中學生做個向導,指點閱讀門徑,讓他們面對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無措。

4、藝術特色:①內容精辟通俗。全書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讀起來明快利落。朱自清的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學術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眾所能接受的廣度。他時時留意《經典常談》是一本寫給中學生看的書,格外重視這本書的普及性和通俗性。②語言流利暢達,娓娓道來,常有引人人勝之處。5、讀經典的意義:①了解古代社會狀況:古代典籍中記載著我國文明的發(fā)展軌跡實。通過閱讀古代典籍,我們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國古代社會現(xiàn)實。②充實精神內涵:通過閱讀古代典籍,我們可以汲取先賢的智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③學習語文相關知識: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數(shù)千年的知識匯總,運用了多種寫作手法,體現(xiàn)了語言藝術之美,例如通過《說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經過,通過《詩經》可知詩歌藝術之美。④提升個人修養(yǎng):古代典籍中記載了許多先賢的言論,從學習、交往、心志等多方面進行了闡述,閱讀古代典籍,我們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導自身之修養(yǎng)。二、章節(jié)梳理1.《<說文解字>第一》秦以前:戰(zhàn)國末期,由于文字統(tǒng)一的需要,進而出現(xiàn)了倉頡造字的傳說。秦以后:始皇時,文字統(tǒng)一為小篆,又形成隸書;漢末時,隸書由橢圓變?yōu)楸夥?,稱作"漢隸";魏晉之際,隸書變?yōu)?正書";晉至唐朝,又稱為"隸書",稱"漢隸"為"八分書";晉代正書簡化形成"行書",晉代也稱為"楷書",宋代又改稱為"真書"。2.《《周易》第二》戰(zhàn)國末期道家、陰陽學說盛行,儒家借卦爻辭發(fā)揚儒家哲學,留存下來的便是《易傳》;此外還有《文言》《系辭》兩傳;到了漢代,又新發(fā)現(xiàn)了《說卦》《序卦》《雜卦》三種傳,后稱為《逸易》。3.《《尚書》第三》《尚書》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號令,就是向大眾宣布的話,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話。也有記事的,大都是戰(zhàn)國末年人制作。4.《<詩經>第四》春秋時通行賦詩;孔子時代,用《詩》討論做學問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詩》三百"成為儒家的"六經"之一。5.《三禮第五》漢代學者所傳習的有三種經和無數(shù)的"記",三種經是《儀禮》《禮古經》《周禮》;"記"是儒家雜述禮制、禮制變遷的歷史,或禮述之作。漢代的"記"很多,流傳到現(xiàn)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記》和四十九篇《小戴記》。6.《《春秋》三傳第六(《國語》附)》三傳為《左傳》《公羊傳》《谷梁傳》,三傳特別注重《春秋》的勸懲作用。三傳解釋經文時,常常不顧上下文穿鑿附會起來;三傳之中,公羊谷梁均以解經為主,左氏卻以敘事為主,參考群籍,詳述史事。7.《四書

第七》《四書》按照普通的順序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是《易》《書》《詩》《禮》《春秋》?!抖Y記》里的《大學》,本是一篇東西,朱子給分成經一章,傳十章,傳是解釋經的。《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的書,是子思記下來傳給孟子的。書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長?!墩撜Z》是孔子弟子們記的,能夠讓讀者學習許多做學問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忠恕",如"時習""闕疑""好古""隅反""擇善""困學"等,都是可以終身應用的?!睹献印窊?jù)說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孫丑、萬章等共同編定的。8.《<戰(zhàn)國策》第八》戰(zhàn)國時期諸國關系緊張,戰(zhàn)爭隨時可起,擔負外交的策士開始受到重用。當時各國所重的是威勢,策士所說原不外戰(zhàn)爭和詐謀;但要因人因地進言,廣博的知識和微妙的機智都是不可少的。漢代劉向在漢初著名說客蒯通整理和潤飾的基礎上,把這些策士的說辭,編成了《戰(zhàn)國策》。9.《<史記><漢書>第九》司馬遷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他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漢人稱為《太史公書》?!妒酚洝敷w例有五:十二本紀,記帝王政跡,是編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記世代為主;八書,記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記侯國世代存亡;七十列傳,類記各方面人物?!妒酚洝芬院螅m(xù)作很多,但不是偏私,就是鄙俗;班彪加以整理補充,著了六十五篇《后傳》。10.《諸子第十》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禮崩樂壞,在這個大變動當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這便是諸子之學,大部分可以稱為"哲學"。諸子都出于職業(yè)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貴族的末一級,但到了春秋戰(zhàn)國之際,"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稱。11.《辭賦第十一》屈原是我國歷史里永被紀念的一個人。《楚辭》中《離騷》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時所作。荀子的《賦篇》最早稱"賦"?!顿x篇》安排客主,問答成篇,開后來賦家的風氣。《漢書·藝文志·詩賦略》分賦為四類。東漢后班固作《兩都賦》,張衡仿作《二京賦》,晉左思作《三都賦》。12.《詩第十二》漢武帝立樂府,采集代、趙、秦、楚的歌謠和樂譜,以備傳習唱奏。漢末,一般文體都走向整煉一路;晉代詩逐漸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詩興盛;唐代諧調發(fā)展,成立了律詩絕句;宋初的詩專學李商隱,末流只知道典故對偶;南宋的三大詩家都是從江西派變化出來的。13.《文第十三》春秋時期列國交際頻繁,外交言語關系國體和國家的利害更大,也稱為"辭";戰(zhàn)國時代,游說之風大盛;孔子開了私人講學之風,從此便有了私家著作;記事文也伴隨著議論文的發(fā)展有了長足的進步;漢武帝時期盛行辭賦;梁昭明太子在《文選》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標準;后出現(xiàn)佛典和義疏兩種新文體;歐陽修和蘇軾以后,古文成了正宗;宋代出現(xiàn)了"話本";明清八股文盛行。三、《經典常談》填空題1.《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在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著作。2.《經典常談》全書共13篇,介紹了《說文解字》、《周易》、《史記》等經典著作,并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3.朱自清是按照現(xiàn)代的、科學的學術觀念來撰寫《經典常談》的,例如討論儒家經書時,破除"經書都是圣人所作"的傳說。4.《經典常談》是一本寫給中學生看的書,朱自清格外重視這本書的普及性和通俗性。5.《經典常談》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學術散文集。這本書不"板著臉說話",也不平鋪直敘,而是以流利暢達的語言娓娓道來。6.中國文字相傳是黃帝的史官倉頡造的。東漢許慎編寫的《說文解字》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7.在人家門頭上,在小孩的帽飾上,我們常見到八卦那種東西。講八卦的便是《周易》這部書。8.《尚書》是中國最古的記言的歷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號令,就是向大眾宣布的話,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話。9.《詩經》被稱作"詩三百",現(xiàn)在實存305篇。10.后世所稱《禮記》,多半專指戴圣所作的《小戴記》。11.《春秋》是我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編年史。12.《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13.五經是《易》、《書》、《詩》、《禮》、《春秋》;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14、科舉是一種競爭的考試制度,考試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題目都出在'四書'里,而且是朱注的'四書'里"句中的"朱注"指朱熹的小注。15.《論語》是孔子弟子們記的。這部書不但顯示一個偉大的人格一一孔子,并且讓讀者學習許多做學問做人的節(jié)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時習"、"闕疑"、"好古"、"隅反"、"擇善"、"困學"等,都是可以終身應用的。16.孟子生在戰(zhàn)國時代,他不免"好辯",他自己也覺得的;他的話流露著"英氣","有圭角",和孔子的溫潤是不同的。所以儒家只稱為"亞圣",次于孔子一等。17."他們憑他們的智謀和辯才,給人家劃策,辦外交;誰用他們就幫誰。他們是職業(yè)的,所圖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貴;幫你的時候幫你,不幫的時候也許害你。"句中的"他們"指的是戰(zhàn)國策士。記載他們說辭的書叫《戰(zhàn)國策》,是漢代劉向編定的。18.蘇秦說連橫不成,就改說合縱,在策士看來,這正是當然。張儀說舌頭在就行,說是說非,只要會說,這也正是職業(yè)的態(tài)度。19.《史記》創(chuàng)了"紀傳體",敘事自黃帝以來到著者當世,就是漢武帝的時候,首尾三千多年。20.《漢書》采用了《史記》的體制,卻以漢事為斷,從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斷代成書。21.《史記》、《漢書》,可以說都是"正史"的源頭。這兩部書都成了文學的古典;兩書有許多相同處,雖然也有許多相異處。22.《史記》作者司馬遷,字子長,是太史令司馬談的兒子。他因替李陵辯護,被處以宮刑,灰心失望已極,只能發(fā)憤努力希圖留個后世名。23.司馬遷在《報任安書》里說他的書"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24.《史記自序》里說:"罔(網)羅天下放佚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25.《史記》體例有五:十二本紀,記帝王政跡,是編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記世代為主。八書,記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記侯國世代存亡。七十列傳,類記各方面人物。26.《史記》共一百三十篇,列傳占了全書的過半數(shù);司馬遷的史觀是以人物為中心的。27.《漢書》作者是漢代的班固,字孟堅?!稘h書》的名稱從《尚書》來,是班固定的。28.孔子以后,儒家還出了兩位大師,孟子和荀子。29.孟子說人性是善的。人都有惻隱心、羞惡心、辭讓心、是非心;這便是仁、義、禮、智等善端,只要能夠加以擴充,便成善人。30.荀子說人性是惡的。性是生之本然,里面不但沒有善端,還有爭奪放縱等惡端。31.墨家的創(chuàng)始者墨翟,墨家是有團體組織的,他們的首領叫作"鉅子",他們不但是打仗的專家,并且是制造戰(zhàn)爭器械的專家。32.《墨子》里只講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講。這是他們的"韭攻"主義。33.《墨子》說天下大害,在于人的互爭;天下人都該視人如己,互相幫助,不但利他,而且利己。這是"兼愛"主義。34.壓根兒反對一切文化和制度的是道家。他們看見時世太亂,難以挽救,便消極起來,對于世事,取一種不聞不問的態(tài)度。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35.儒、墨、道各家有一個共通的態(tài)度,就是托古立言;他們都假托古圣賢之言以自重??鬃油杏谖耐?、周公,墨子托于禹,孟子托于堯、舜,老、莊托于傳說中堯、舜以前的人物。36.秦相呂不韋教許多門客合撰了一部《呂氏春秋》?;茨贤鮿卜滦尾豁f的故智,教門客編了一部《淮南子》37.到了漢代,模擬《離騷》的更多,東方朔、王褒、劉向、王逸都走著宋玉的路。漢人稱這種體制為"辭",又稱為"楚辭"。38.楚聲里也有整齊的五言,像著名的《白頭吟》、《梁甫吟》、《怨歌行》都是的。這就是五言詩的源頭。39.漢樂府以敘事為主。所敘的社會故事和風俗最多,歷史及游仙的故事也占一部份。此外便是男女相思和離別之作,格言式的教訓,人生的慨嘆等等。40.陶淵明是第一個人將田園生活描寫在詩里。他成了千古"隱逸詩人之宗"。41.謝靈運是第一個在詩里用全力刻畫山水的人;他也可以說是第一個用全力雕琢字句的人。42.陶詩教給人怎樣賞味田園,謝詩教給人怎樣賞味山水;他們都是發(fā)現(xiàn)自然的詩人。陶是寫意,謝是工筆。43.唐代諧調發(fā)展,成立了律詩絕句,稱為近體;不是諧調的詩,稱為古體。44.李白的生活態(tài)度是出世的;他作詩也全任自然。人家稱他為"天上謫仙人",他的歌行增進了七言詩的價值;但他的絕句更代表著新制。45.杜甫的詩寫"民間的實在痛苦,社會的實在問題,國家的實在狀況,人生的實在希望與恐懼",更給詩開辟了新世界。46.五言律詩,王維、孟浩然已經不用來寫艷情而用來寫山水;杜甫卻更用來表現(xiàn)廣大的實在的人生。47.杜甫的詩逞才使氣,不怕說盡,是"沉著痛快"的詩。48.元稹和白居易反對雕琢字句,主張誠實自然。他們的詩卻容易懂,又能道出人人心中的話,所以雅俗共賞,一時風行。49.晚唐詩向來推李商隱、杜牧為大家。兩人合稱為"小李杜"。50.有一種"寓言",藉著神話或歷史故事來抒論。《莊子》多用神話,《韓非子》多用歷史故事,《莊子》有些神仙家言,《韓非子》是繼承《莊子》的寓言而加以變化。51.《左傳》是說明《春秋》的,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它最長于戰(zhàn)爭的記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