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總復(fù)習(xí)語文第二部分專題一文言文閱讀知識清單“高考考綱”要求掌握的18個文言虛詞_第1頁
高考總復(fù)習(xí)語文第二部分專題一文言文閱讀知識清單“高考考綱”要求掌握的18個文言虛詞_第2頁
高考總復(fù)習(xí)語文第二部分專題一文言文閱讀知識清單“高考考綱”要求掌握的18個文言虛詞_第3頁
高考總復(fù)習(xí)語文第二部分專題一文言文閱讀知識清單“高考考綱”要求掌握的18個文言虛詞_第4頁
高考總復(fù)習(xí)語文第二部分專題一文言文閱讀知識清單“高考考綱”要求掌握的18個文言虛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考綱”要求掌握的18個文言

(一)而

詞性用法釋義

一般不譯,有時

?表示并列關(guān)系

譯為“又”

②表示遞進關(guān)系并且,而且

就,接著,或不

③表示承接關(guān)系

連詞

④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但是,卻

⑤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假如,如果

表示修飾關(guān)系地,著,或不譯

⑦表示因果關(guān)系因血

⑧表示目的關(guān)系來來

通“爾”,你,

代詞表示第二人稱

你的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而”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楚懷王貪西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2)人西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

(3)臣誠恐見欺于王西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4)西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促織》)()

⑸籍吏民,封府庫,西待將軍(《鴻門宴》)()

(6)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xué)》)()

⑺劍閣崢噪西崔嵬(《蜀道難》)()

(8)鍥西舍之,朽木不折(《勸學(xué)》)()

(9)項王按劍西跑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答案:(D-?(2)—(§)(3)—?(4)—⑨(5)—@(6)-@

(7)—?(8)—@(9)-?

(二)何

詞性用法釋義

單獨作謂語,問原

①為什么,什么原因

作賓語,代處所,

代詞②什么,哪里

事物

③作定語什么,哪

④表示提問(動詞前)為什么

副詞表示程度(形容詞

⑤多么,怎么,怎么這么

前)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何”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是誠何心哉(《齊桓晉文之事》)()

(2)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俘哉(《岳陽樓記》)()

(3)吾何愛一牛(《齊桓晉文之事》)()

(4)大王來便操(《鴻門宴》)()

(5)青泥停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蜀道難》)()

答案:⑴一③(2)—0(3)—@(4)—@(5)—@

(三)乎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疑問語氣嗎,呢

②表示反問語氣呢

③表示推測語氣吧

助詞④表示感嘆語氣啊

⑤表示句中停頓不譯

的,地,或不

⑥形容詞、副詞詞尾

介詞⑦相當(dāng)于“于”在,或不譯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乎”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⑴壯士!能復(fù)飲手(《鴻門宴》)()

(2)郁乎■蒼蒼(《赤壁賦》)()

(3)嗟手!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阿房宮賦》)()

(4)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鴻門宴》)()

(5)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

說》)()

(6)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

(7)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并序》)()

答案:(DY)(2)—?(3)—@(4)—?(5)—@⑹Y)

⑺一?

(四)乃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承接就,于是

②表不結(jié)果才

副詞

③表示出乎意料竟,竟然,卻

④表示判斷是,就是

⑤表示遞進甚至

代詞⑥表示第二人稱你,你的

⑦指示代詞這,這樣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乃”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7出(《觸龍說趙太后》)()

(2)公子于是用置酒大會賓客(《信陵君竊符救趙》)()

(3)夫我與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

(4)今其智7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

(5)蒙沖斗艦7以千數(shù)(《赤壁之戰(zhàn)》)()

(6)爾其無忘4父之志(《伶官傳序》)()

(7)所謂華山洞者,以其7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答案:(1)9(2)—@(3)—?(4)—@(5)—(§)(6)-@

⑺一@

(五)其

詞性用法釋義

他(她),他(們)的;

代詞①表示第三人稱

它,

它(們)的

②活用為第一人稱我的,我(自己)

③表示第二人稱你,你的

④遠指代詞那,那些

指不代后面多

⑤其中的

為數(shù)詞)

⑥表示推測語氣大概,或許,恐怕

⑦表示反問語氣豈,難道

副詞

⑧表示商量語氣還是

⑨表示祈使語氣一定,應(yīng)當(dāng),千萬

⑩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假如,如果

連詞

?表示選擇關(guān)系是……還是……

助詞?用在句中,無義不譯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其”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⑴秦王恐若破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2)佩繽紛苓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離騷》)()

(3)若若是,孰能御之(《齊桓晉文之事》)()

(4)失勢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

(5)天之蒼蒼,若正色邪?若遠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若許寡人(《唐雎不辱使

命》)()

(7)若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屈原列傳》)()

(8)吾若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9)若一能鳴,.一不能鳴(《莊子》)()

(10)年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11)蘇李將軍之謂也(《李將軍列傳》)()

(12)故以為若愛不若燕后(《觸龍說趙太后》)()

答案:(1)—0(2)—12(3)—?(4)—@(5)—0(6)—@

⑺一@(8)—?(9)—@(10)—0(11)—@(12)—③

(六)且

詞性用法釋義

連詞又,并且,一邊...

①表示并列

②表示遞進況且,而且

③表示假設(shè)如果,即使是

副詞④表示讓步尚且,都,還

⑤表示將要將,將要

⑥表示暫時暫且,姑且

⑦表示將近將近,將要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且”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耳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廉頗藺相如列傳》)()

(2)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孔雀東南飛(并序)》]()

(3)命如南山石,四體康耳直[《孔雀東南飛(并序)》]()

(4)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5)4君嘗為晉君賜矣(《燭之武退秦師》)()

⑹北山愚公者,年耳九十(《愚公移山》)()

(7)父母耳不顧,何言子與妻(《白馬篇》)()

答案:(1)—@(2)—?(3)—0(4)—@(5)—@(6)—@

(7)—@

(七)若

詞性用法釋義

連詞①表示假設(shè)如果,假如

表示第二人你,你們,你

代詞②

稱的

表示比擬,比

動詞③像,如,好像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若”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石鐘山

記》)()

(2)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項脊軒志》)()

(3)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燭之武退秦師》)()

答案:⑴一③⑵一②⑶一①

(八)所

詞性用法釋義

所+動詞,組成名...的人,....的事,

詞性短語……的情況

助詞所+介詞+動詞,……的地方,……

表示處所的辦法(原因)

③為+所,表示被動被

所+以,表示行為

所憑用來……的,……

借的方式、方法或的憑借

依據(jù)

⑤所+以,表示原因……的原因

代詞⑥表示處所處所,地方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所”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后人來至蛇期,有一老嫗夜哭(《漢書》)()

(2)吾班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

傳》)()

(3)見漁人,乃大驚,問毋從來(《桃花源記》)()

(4)不者,若屬皆且為用■虜(《鴻門宴》)()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⑹燕王,吾藥立(《伶官傳序》)()

答案:(1)—?(2)—(§)(3)—(2)(4)—(3)(5)—@(6)—?

(九)為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對象替,給

②表示原因,目的因為,為了,因此

介詞

表示被動

③被

(常和“所”搭配)

助詞④表示疑問語氣呢

動詞⑤表動作行為認為,做,是,治

理等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為”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齊桓晉文之事》)()

(2)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3)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4)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史記?貨殖列傳序》)()

(5)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

答案:(1)—@(2)—@(3)—@(4)—?(5)—@

(十)焉

詞性用法釋義

代詞①表示第三人稱他(她),它

②表示疑問語氣什么,何,怎么

③相當(dāng)于“于+之”對它,對他(她)

④相當(dāng)于“于+是”在這里,對這件事

相當(dāng)于“于十何”在哪里,從哪里

兼詞⑤

助詞⑥表示各種語氣了,呢,啊,或不譯

⑦形容詞詞尾……的樣子,……地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焉”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⑴盤盤凈,困困焉,蜂房水渦(《阿房宮賦》)()

(2)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為耳矣(《寡人之于國也》)()

(3)且由置土石(《愚公移山》)()

(4)緩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⑸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聲(《勸學(xué)》)()

(6)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帶求[《歸去來兮辭(并序)》]()

(7)吳之民方痛心海(《五人墓碑記》)()

答案:(D—@(2)—@(3)—?(4)—@(5)—?(6)—@

⑺一①

(H-)也

詞性用法釋義

?表示判斷語氣不譯

②表示肯定語氣不譯

助詞

③表示疑問語氣不譯

④表示感嘆語氣啊,呀,吧

⑤表示句中停頓不譯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也”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

傳》)()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師說》)()

(3)廉頗者,趙之良將名(《廉頗藺相如列傳》)()

(4)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

答案:⑴一②⑵一⑤⑶一①⑷一③⑸一④

(十二似

詞性用法釋義

介詞①表示工具、手段拿,用,憑

②表示對象把

③表示時間、處所在,于,從

④表示原因因,因為,由于

⑤表示方式按,或不譯

⑥表示并列、遞進而,而且,并且

⑦表示承接而,來,或不譯

⑧表示目的、結(jié)果用來,以便

連詞

⑨表不原因因為

⑩表示假設(shè)如果,假如

?表示修飾而,或不譯

動詞?表動作行為認為,做,用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以”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2)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記》)()

(3)險以*遠,則至者少(《游褒禪山記》)()

(4)具呸沛公言報項王(《鴻門宴》)()

(5)君何?知燕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6)斧斤/時入山林(《寡人之于國也》)()

(7)必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8)名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9)木欣欣以*向榮(《歸去來兮辭》)()

(10)皆/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11)樊噲側(cè)其眉?撞(《鴻門宴》)()

(12)傳之美人,名戲弄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答案:(1)—@(2)—@(3)—(6)(4)—@(5)—?(6)—@

(7)—?(8)—(9)(9)—0(10)—0(11)—0(12)一⑧

(十三)因

詞性用法釋義

表示依據(jù)依靠,憑借

介詞②表示條件趁著,趁機

③表示方法通過,經(jīng)由

④表示原因因為,由于

連詞

⑤表示結(jié)果因此

副詞⑥表示承接于是,就

動詞⑦表示動作行為沿襲,接著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因”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若民,則無恒產(chǎn),目無恒心(《齊桓晉文之事》)()

(2)惠文、武、昭泉蒙故業(yè),⑷遺策(《過秦論》)()

(3)恩所加,則思無國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

(4)不如耳善遇之(《鴻門宴》)()

(5)振聲激揚,伺者日此覺知(《張衡傳》)()

(6)0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7)項王即日日留沛公與飲(《鴻門宴》)()

答案:(1)翼8(2)—⑦(3)—@(4)—@(5)—(3)(6)3

⑺一?

(十四)于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時間,處所在,到,從

②表示對象對,向,對于

介詞

③表示對象與,跟,同

④表示被動被

⑤表示比較比

⑥表示原因由于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于”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趙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2)故燕王欲結(jié)毛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3)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禪山記》)()

(4)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進學(xué)解》)()

(5)不拘丁時(《師說》)()

⑹冰,水為之,而寒手水(《勸學(xué)》)()

答案:(D—?(2)—?(3)—?(4)—(6)(5)—@(6)—(5)

(十五)與

詞性用法釋義

跟,替,

介詞①表示對象

連詞②表示連接和,及

副詞③表示范圍都,整個

表示疑問、感嘆

助詞④—

語氣,同“歟”

結(jié)交,親

動詞⑤表示動作行為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與”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

(2)可得聞與(《莊暴見孟子》)()

(3)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廉頗藺相如列傳》)()

(4)秦伯說,與鄭人盟(《燭之武退秦師》)()

(5)與前世而皆然兮(《涉江》)()

答案:⑴一⑤⑵一④⑶一②(4)一①⑸一③

(十六)則

詞性用法釋義

①表示承接就,于是,便

②表示轉(zhuǎn)折卻,反而,然而

連詞

"則……則"并用,

③—

有加強對比的作用

副詞④表示確認就,就是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則”字的意義和用法,將上表中對應(yīng)的

序號填到括號內(nèi)。

(1)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2網(wǎng)與一生彘肩(《鴻門宴》)()

(3)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

(4)用之啰行,舍之則藏(《論語》)()

答案:⑴一?⑵一①⑶一?⑷一③

(十七)者

詞性用法釋義

形容詞、動詞+

①者,組……的人(事物、情況)

成名詞性短語

助詞

②表示判斷不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