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
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第14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課前篇
預習教材課堂篇
素養(yǎng)提升隨堂練
學以致用課后篇
課時分層訓練課時目標
1.通過了解明清時期統(tǒng)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知道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版圖的一部分。
2.通過了解明清時期封建專制的發(fā)展、世界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時空定位課前篇
預習教材一、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1.“康乾盛世”(1)時間:清朝皇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位期間,出現(xiàn)了長達100多年的鼎盛局面。(2)原因:三位皇帝都以________著稱,獨斷朝廷大政方針。(3)表現(xiàn):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疆域開拓并鞏固??滴跤赫∏谡?.君主專制的加強(1)奏折制度:①內容:部分官員向皇帝單獨呈送____________,皇帝親手批閱后返回,不經過其他中轉、收發(fā)環(huán)節(jié)。②作用:使皇帝能夠更直接、廣泛地獲取信息,提高了____________,強化了對官僚機構的控制。(2)設立軍機處:①設立:________時,在皇帝寢宮旁邊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職充任。②職責:軍機處官員在________直接監(jiān)督下工作,日夜輪流值班,商議軍情,起草或處理機要文書。________只負責處理一般文書。密封報告決策效率雍正皇帝內閣(3)大興文字獄:①目的:加強思想文化的控制。②影響:對文化造成嚴重摧殘?!九袛嗾`】1.清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開始走向衰落,其上層建筑維護的是即將崩潰的舊經濟基礎,阻礙了生產力的發(fā)展。(
)√2.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專制皇權發(fā)展到頂峰。(
)√二、疆域的奠定1.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地區(qū)措施臺灣(1)收復臺灣:1662年,__________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2)設立臺灣府:1683年,清軍遠征臺灣,鄭氏后裔投降;________年,在臺灣設府,隸屬________省東北(1)康熙前期,清軍圍攻侵占__________的俄軍,迫使沙俄同意進行談判(2)1689年,兩國簽訂《______________》,從法律上確定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__________在內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領土鄭成功1684福建雅克薩尼布楚條約庫頁島地區(qū)措施西北邊疆(1)對蒙古地區(qū)的管轄:①平定準噶爾叛亂:17世紀后期,漠西蒙古準噶爾部的首領__________勢力強大,占據天山南北,又向東進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軍與噶爾丹及其后繼者進行了長期斗爭,最終于1757年平定準噶爾部②平定______________叛亂:天山南路維吾爾貴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被平定③對蒙古地區(qū)的管理:清朝在蒙古族地區(qū)設立______、______兩級單位進行統(tǒng)治,任命蒙古王公為盟長、旗長(2)對新疆地區(qū)的管轄:1762年,清朝在新疆設立________將軍,總領軍政事務噶爾丹大、小和卓盟旗伊犁續(xù)表地區(qū)措施西藏(1)冊封制度:①清初,冊封西藏最有影響的佛教格魯派領袖五世達賴以“____________”尊號②康熙賜予格魯派領袖五世班禪以“________________”尊號③此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經由____________冊封(2)頒布法律:1793年,清政府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以________形式明確和落實了清朝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轄權(3)管理制度:①從1727年起,清朝開始派遣____________,代表朝廷與________、________共同治理西藏②清朝專設__________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務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中央政府法律駐藏大臣達賴班禪理藩院續(xù)表2.民族政策:采取____________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優(yōu)待各族上層分子,保證了局勢的穩(wěn)定。3.清朝的疆域(1)范圍: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____________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________及其附屬島嶼,包括__________、赤尾嶼等,南至____________,西南抵喜馬拉雅山脈。因地制宜外興安嶺臺灣釣魚島南海諸島(2)管理:內地分立______省,在東北、北部和西部邊疆,分設若干________轄區(qū)和辦事大臣轄區(qū)。18將軍【判斷正誤】1.清朝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奠定了現(xiàn)代疆域的版圖。(
)√2.雅克薩之戰(zhàn)后,中俄簽署《尼布楚條約》,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三、統(tǒng)治危機的初顯1.內部危機(1)原因:①人口膨脹迅速,________危機日益顯露。②政治腐敗。③貧富矛盾積累,亂象萌生。(2)表現(xiàn):白蓮教等農民起義不斷。①從________后期起,農民起義屢屢爆發(fā),大部分是由民間秘密宗教白蓮教領導的。②四川、湖北、陜西等省爆發(fā)的__________大起義持續(xù)了十年。③________后期,白蓮教支派天理教發(fā)動的起義攻入了北京皇宮。資源乾隆白蓮教嘉慶2.外部危機(1)原因:以________為首的西方列強在中國東南沿海頻繁活動,要求擴大對華貿易,開拓中國市場。(2)政策:實行以閉關鎖國為主的政策。①僅保留________為對外通商口岸,由官府特許的“__________”商人代為管理對外貿易事務。②外商在廣州的活動及其與中國商民的交往,都受到嚴格約束。③嚴厲禁止________船只出海貿易。英國廣州十三行民間(3)影響:無法適應新的外部環(huán)境,中國逐漸落后于____________。世界潮流【判斷正誤】閉關鎖國就是禁絕對外貿易,嚴格限制對外交往,廣州“十三行”就是典型的例證。(
)×課堂篇
素養(yǎng)提升【唯物史觀】用唯物史觀正確認識“康乾盛世”清朝前期,出現(xiàn)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個盛世——康乾盛世,經濟總量仍遙遙領先于世界。但是,這一時期西方國家的國力迅速上升,中國由盛轉衰,逐漸落后于西方。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由盛轉衰主要是由于當時封建生產關系已經日益成為生產力發(fā)展的阻礙,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強化并逐步走向腐朽,上層建筑已不適應當時經濟基礎的發(fā)展變化。針對練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間人均土地占有量統(tǒng)計表,據此可以獲得的直接信息是(
)時間人口/人人均土地/畝雍正十二年(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080957963.56A.資源危機日益暴露
B.耕地面積逐步減少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重農抑商的重要性A[解析]
根據材料可以看出人口逐漸增多,人均占有土地面積明顯減少,資源危機日益暴露,故A正確;材料中是人均土地面積減少,不是耕地面積,排除B;材料中人均土地減少主要是因為人口增長,不是土地兼并,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人地矛盾,不涉及抑商,排除D。【時空觀念】清朝中期疆域范圍針對練清初康熙年間,在新疆地區(qū)采取的反對地方割據勢力叛亂的重大行動是(
)A.平定噶爾丹叛亂
B.平定大、小和卓叛亂C.設置理藩院
D.實施“改土歸流”A[解析]
選項中只有平定噶爾丹叛亂是在康熙年間,屬于平定新疆地區(qū)地方割據勢力的叛亂,故A正確;“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是在乾隆年間,排除B;理藩院屬于管理民族事務的機構,與題意不符,排除C;實施“改土歸流”不屬于平叛,排除D?!臼妨蠈嵶C】材料
清初為便于統(tǒng)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僅改北直隸為直隸,南直隸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廢除了南京為留都的地位??滴醭?,改布政使司為省,因認為全國區(qū)劃為十五省,其制過大,所以分湖廣省為湖南、湖北兩省,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分陜西省為陜西、甘肅兩省,漢地被析為十八省。在邊疆,清朝施行與內地不同的行政區(qū)劃制度,乃由中央設轄區(qū),委派重臣,如在東北地區(qū)設奉天(盛京)、吉林、黑龍江及在外蒙古設烏里雅蘇臺、在新疆設伊犁5個將軍轄區(qū),但伊犁將軍一直待在中原,在西藏、西寧設辦事大臣轄區(qū),蒙古則采取其民族的盟旗制,連同內地18省,全國共為26個政區(qū),為中國現(xiàn)代省的政區(qū)劃分奠定了基礎。清代省以下的各級行政區(qū)劃單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轄府和直隸州,府下領散州和縣。——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解讀:根據材料可以看出清代行政區(qū)劃設置的特點是:清承明制,略有損益;分化漢地省;邊疆因俗而治;具有民族特色;突出滿洲地位。針對練清朝前期,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遼闊的版圖得以基本奠定。這一時期,我國在維護國家統(tǒng)一方面出現(xiàn)的新特點是(
)A.打擊分裂勢力與反擊外來侵略相結合B.武力與安撫相結合,遏制分裂C.皇帝親自平定少數民族貴族首領發(fā)起的叛亂D.平定叛亂與加強管理相結合A[解析]
清朝前期收復臺灣、平定蒙古、簽訂《尼布楚條約》,在維護國家統(tǒng)一方面,體現(xiàn)出打擊分裂勢力與反擊外來侵略相結合,故A正確;B、C、D不是明清時期出現(xiàn)的新特點,排除?!練v史解釋】“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和影響(1)原因:①自給自足、落后閉塞的封建自然經濟是推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根本原因。②明中期倭寇侵擾我國東南沿海,西方殖民者向東方殖民擴張是明清統(tǒng)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客觀原因。③清朝統(tǒng)治者具有民族狹隘性。統(tǒng)治者企圖通過“海禁”“閉關鎖國”,將人民與外界完全隔絕,以防他們內外聯(lián)結,形成反清力量。(2)影響:①積極:初期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衛(wèi)作用。②消極: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國長期與世界隔絕,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經濟長期延續(xù),使封建統(tǒng)治者日益固步自封、夜郎自大。針對練順治年間,清政府頒布“遷海令”,將北起山東、南至廣東的沿海居民內遷三四十華里,并且將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燒毀,寸板不許下水。凡溪河裝柵,貨物不許越界。時刻瞭望,違者死無赦。材料表明(
)A.中國開始實行“海禁”政策
B.“遷海令”是為了抵御西方殖民侵略C.中國民間正常赴海外經商的路徑被禁絕
D.“遷海令”是重商主義理論指導下的產物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海禁”政策禁止民間對外貿易,故C正確;中國在明代就已經實行了“海禁”政策,排除A;“遷海令”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排除B;“遷海令”是重農抑商政策的產物,排除D。【家國情懷】清康熙、乾隆年間,陸續(xù)在承德避暑山莊外建了12座大型寺廟,該寺廟融合了漢、藏、蒙古、維吾爾等族的建筑風格。清乾隆皇帝稱贊那些寺廟時,寫下了“一座喇嘛廟,勝抵十萬兵”的詩句,這反映了清朝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避免矛盾、維護和平的統(tǒng)治智慧。針對練清初,臺灣迎來了兩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鄭成功收復臺灣后,數萬明朝的遺民移民到那里墾殖,使臺灣基本進入農耕社會。第二次是臺灣被清朝收復后,“民之渡臺如水之趨下,群流奔注”,使臺灣有了更大發(fā)展。這兩次移民高潮(
)A.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控制
B.沖擊了傳統(tǒng)的閉關自守政策C.豐富了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內涵
D.驅逐了西方殖民者殘余勢力C[解析]
向臺灣移民有利于臺灣開發(fā)和文化的交流傳播,推動臺灣對國家和中華民族的整體認同,故C正確;鄭成功收復臺灣后,臺灣一度不受中央政府控制,排除A;臺灣是中國的領土,對臺灣移民不屬于對外政策,排除B;鄭成功收復臺灣后驅逐了西方殖民者殘余勢力,排除D。隨堂練
學以致用1.雍正皇帝特許部分官員上奏密折,繕寫時須親自為之,一切聽聞皆可上報。奏折要直達御前,并由皇帝親自批答。其根本目的是(
)A.加強君主專制制度
B.保證政令的暢通與保密C.提高清朝行政效率
D.加強對行政官員的監(jiān)察A[解析]
奏折制度的實行使朝政操作機密化,加強了皇權,故A正確;奏折制度是與政令上達相關的制度,是為加強皇權,而非政令下達的暢通,排除B;提高行政效率是結果而非目的,排除C;加強對官員的監(jiān)察是目的,但加強君主專制才是根本目的,排除D。2.世宗在奏折中批復:“兩路軍機,朕籌算者久矣。其軍需一應事宜,交與怡親王(允祥),大學士張廷玉、蔣廷錫密為辦理。”此處的“世宗”是(
)A.明成祖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C[解析]
由“兩路軍機,朕籌算者久矣”可知其是軍機處的設立者,即雍正帝,故C正確;明成祖為明朝皇帝朱棣,排除A;康熙帝是清圣祖,排除B;乾隆帝為清高宗,排除D。3.“夷(西方國家)貨非衣食所需,可謂中國不缺耶。絕之則內外隔而構之釁(爭端、挑釁)無由生矣,夷雖欲窺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這則材料反映出當時的一項政策是(
)A.重文輕武
B.重本輕末
C.閉關鎖國
D.避戰(zhàn)自保C[解析]
根據題干關鍵信息“絕之則內外隔”可知反映的是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政策指閉關自守,限制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故C正確。A、B、D與材料無關,排除。
A[解析]
材料中“軍事機密辦公室”與軍機處最初是為處理西北軍務而設的史實相符,故A正確;軍機處的職能是上傳下達,排除B;軍機處的特點是機構簡單、辦事效率高和決策封閉,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軍機處屬于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事的中樞秘書機構,排除D。5.右圖是根據清朝中期廣東海關稅收收入情況所繪制的示意圖。該圖表明清朝中期(
)BA.清政府仍推行對外開放的政策
B.中國對外貿易仍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C.中國同外國交往仍在日趨加強
D.中國在對外貿易中處于出超地位[解析]
根據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清朝中期雖然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但是關稅收入依然增長,說明當時中國對外貿易還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故B正確;當時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排除A;圖片只體現(xiàn)了廣東一個地區(qū),不能看出中國同外國的交往在日趨加強,排除C;通過關稅看不出中國處于出超地位,排除D。課堂小結1.必會知識:
(1)掌握清朝的重大時間節(jié)點和重大事件。
(2)掌握軍機處的特點及作用。
(3)掌握清朝疆域四至及維護主權的斗爭。
(4)掌握清朝的統(tǒng)治危機及危機的原因。2.方法歸納:材料分析,構建時空體系,歷史解釋。3.常見誤區(qū):以偏概全,材料理解偏失。課后篇
課時分層訓練【合格考過關練】1.“康乾盛世”被稱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末期的“百年之治”,此后清朝很快衰落。它給后人留下的最深刻的歷史教訓是為政者應(
)A.勤儉政事,善始善終
B.輕徭薄賦,發(fā)展經濟C.選賢任能,懲治腐敗
D.順應潮流,避免虛驕D[解析]
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王朝的輝煌時期,但是由于采取“閉關鎖國”政策,不了解世界發(fā)展趨勢,中國長期以來閉關落后,嚴重影響了中國社會的進步,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近代被動挨打局面,故選D;A、B、C并非導致清朝很快衰落的主要因素,排除。2.王昶的《軍機處題名記》中記載,“內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門提督、內務府太監(jiān)之敬事房,外則十八省及邊疆將軍、辦事大臣,迄于屬國,有事無不綜匯”。材料表明軍機處(
)A.具有較高的行政效率
B.是國家重要的監(jiān)察機構C.是權力最大的決策機構
D.是國家重要的軍政部門D[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清朝軍機處軍政事務“有事無不綜匯”指的是軍機處負責的事務范圍較廣,因此D正確;材料中只涉及軍機處處理事務范圍廣,并未涉及效率問題,A錯誤;依據教材所學軍機處的特點可知軍機處不是監(jiān)察機構,也并非決策機構,因此B、C錯誤。3.趙爾巽在《清史稿》中記載,清代內閣“沿明舊名,例稱政府”,但“內閣實權,遠不逮明”。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清(
)A.中央機構不斷完善
B.內閣僅是皇帝咨政機構C.丞相權力不斷下降
D.軍機處成為權力中樞D[解析]
明朝內閣成為皇帝處理政事的中樞機構,清朝設置軍機處作為輔助皇帝處理國政的中樞機構,因此內閣的地位逐漸下降,被軍機處取代,故選D;清朝和明朝中央機構都在不斷完善,排除A;清代內閣不是皇帝的咨政機構,排除B;明朝時期丞相制度已經被廢除,排除C。4.清代官員呈遞奏折,均要由皇帝親閱,閱后在奏折(片)末尾留下批示,謂之朱批??梢?,奏折制度(
)A.不利于皇帝體察民情
B.使決策效率顯著降低C.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D.有效杜絕了君臣矛盾B[解析]
根據題干內容可知,清代官員的奏折都必須由“皇帝親閱”,然后再在奏折末尾“留下批示”,可知該制度使得決策的效率大大降低,故選B;皇帝批閱的奏折越多,越有利于皇帝本人了解民情,排除A;題干主要述及官員所上奏折的過程,不涉及其史料價值問題,排除C;奏折制度有利于皇帝集權,但不能杜絕其與大臣們之間的矛盾,排除D。5.以下詩句節(jié)選自康熙帝1682年所作的《松花江放船歌》:“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龍驚,連檣接艦屯江城。貔貅健甲皆銳精,旌旄映水翻朱纓,我來問俗非觀兵。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沖波行,云霞萬里開澄泓?!迸c該詩聯(lián)系最緊密的歷史事件是(
)A.平定準噶爾
B.統(tǒng)一臺灣
C.改土歸流
D.抗擊沙俄D[解析]
根據材料“1682年”“松花江”“浩浩瀚瀚沖波行”可知相關事件發(fā)生在中國東北地區(qū)松花江流域,故選D;其他事件與材料無關,均排除。6.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朝正式規(guī)定達賴、班禪繼承人的人選通過金瓶掣簽的方式來認定,由駐藏大臣監(jiān)督掣簽儀式并將結果報朝廷批準。這表明(
)A.中央政府對西藏的有效管轄
B.伊犁將軍完全統(tǒng)管其軍政事務C.中央設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務
D.清朝成功地驅逐了荷蘭殖民者A[解析]
材料清朝“由駐藏大臣監(jiān)督掣簽儀式并將結果報朝廷批準”表明,中央政府對達賴、班禪繼承人具有決定權,這說明清王朝對西藏實施了有效管轄,故選A;伊犁將軍管轄的是新疆地區(qū),與材料西藏無關,排除B;元代時,中央設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務,清朝設置的是理藩院,排除C;鄭成功驅逐了占據臺灣的荷蘭殖民者,與對西藏的管理無關,排除D。7.以下是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整理的資料卡片。據此判斷,他研究的主題是(
)東南: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西南: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西北:清朝設置伊犁將軍。A.君主專制的強化
B.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C.侵略與反抗
D.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B[解析]
從本題資料內容看,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駐藏大臣和伊犁將軍,主要是為了加強對臺灣、西藏和新疆的統(tǒng)治,其目的是鞏固和發(fā)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據此判斷,他研究的主題是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故本題答案為B。君主專制強化涉及的是中樞機構的變化,A錯誤;材料沒有提及侵略與反抗,C錯誤;材料論述的是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不是建立,D錯誤。8.雍正時代,湖廣容美土司改流后政府馬上釋放被土司掠奪為奴的民眾,四川建昌土司改流后政府也查民有淪為奴婢者概行發(fā)還。這說明“改土歸流”(
)A.瓦解了封建等級秩序
B.減輕少數民族的賦役負擔C.削弱了人身依附關系
D.促使專制統(tǒng)治進一步強化C[解析]
根據題干內容可知,清朝雍正帝時期,在湖廣容美土司改土歸流之后,政府“馬上釋放被土司掠奪為奴的民眾”,在四川建昌土司改土歸流之后,政府“查民有淪為奴婢者概行發(fā)還”,說明“奴”擺脫了對“土司”的人身依附關系,故選C;題干之意是改土歸流之后,“奴”擺脫了對“土司”的依附關系而成為一般意義上的農民,而農民是與地主相對應的一個階級,他們之間仍然存在封建等級關系,排除A;改土歸流僅是把原來隸屬于“土司”的“奴”解放出來,成為農民,這與“減輕少數民族的賦役負擔”沒有關系,排除B;改土歸流之后,國家所控制的農民的數量有所增加,但這與“專制統(tǒng)治進一步強化”沒有關系,排除D。9.元明以來藏傳佛教傳入蒙古。清朝入關前,在蒙古修建、保護寺廟,宣揚優(yōu)禮藏傳佛教的政策。入關后,清政府對藏傳佛教大喇嘛制定職銜、名號制度,成為國家制度的一部分。到清代中期,蒙古地區(qū)的寺廟達到1
800余座,喇嘛人數達到15萬人。這說明清代(
)A.佛教基本實現(xiàn)對蒙古地區(qū)的統(tǒng)治
B.宗教被納入國家禮制范疇C.蒙古地區(qū)風俗習慣發(fā)生重大改變
D.朝廷推崇佛教治國的理念B[解析]
由材料“清朝入關前,在蒙古修建、保護寺廟,宣揚優(yōu)禮藏傳佛教的政策。入關后,清政府為藏傳佛教大喇嘛制定職銜、名號制度,成為國家制度的一部分。到清代中期,蒙古地區(qū)的寺廟達到1800余座,喇嘛人數達到15萬人”可知清政府在蒙古地區(qū)對藏傳佛教的優(yōu)待,并把對藏傳佛教的管理納入國家的禮制范疇,故選B;藏傳佛教只是清政府用來加強對蒙古地區(qū)統(tǒng)治的手段之一,而非佛教統(tǒng)治了蒙古地區(qū),排除A;材料強調佛教在蒙古地區(qū)的發(fā)展與盛行,而非蒙古地區(qū)的其他風俗習慣發(fā)生重大改變,排除C;明清時期朝廷推崇佛教治國的理念與史實不符,排除D。10.下表為東印度公司英國船只(單位:艘)對華貿易表(1664—1753年)。據此可知,當時(
)時間廈門舟山廣州澳門康熙三年到康熙六十一年2214505雍正元年到雍正十三年10380乾隆元年到乾隆十八年01780總計23151665A.廣州的對外貿易規(guī)范有序
B.政府外貿政策完全封閉C.“一口通商”逐漸形成
D.雍正年間?;紗栴}突出C[解析]
題干“東印度公司英國船只對華貿易表(1664—1753年)”反映的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外貿,再結合表中廈門、舟山、澳門到乾隆時期外貿船只都呈現(xiàn)遞減趨勢甚至沒有船只到達,而廣州一地卻由康熙年間的50艘增加到乾隆十八年的78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因為清朝的對外政策是閉關鎖國政策,僅開放廣州一處通商口岸,故選C;從材料和表格無法看出對外貿易規(guī)范有序等具體信息,排除A;清朝對外貿易完全封閉不符合史實,排除B;從材料和表格中更是無從得出雍正年間?;紘乐?,排除D?!镜燃壙继岱志殹?1.雍正帝曾對軍機處作出規(guī)定:“滿漢成員只能查閱本民族文字的奏章。如有逾閱者,必得請旨批準方可。軍機大臣鈐封印信,也必得在幾方監(jiān)督下進行?!痹撘?guī)定旨在(
)A.制約軍機處成員的權力
B.提高軍機處的辦事效率C.消除滿漢大臣間的矛盾
D.凈化清初官場政治生態(tài)A[解析]
“滿漢成員只能查閱本民族文字的奏章。如有逾閱者,必得請旨批準方可。軍機大臣鈐封印信,也必得在幾方監(jiān)督下進行”,這是對軍機處成員的約束,故選A;“滿漢成員只能查閱本民族文字的奏章。如有逾閱者,必得請旨批準方可”,這與辦事效率無關,排除B;根據“滿漢成員只能查閱本民族文字的奏章。如有逾閱者,必得請旨批準方可”,可知滿漢之間只可能更加猜忌和矛盾,排除C;“滿漢成員只能查閱本民族文字的奏章。如有逾閱者,必得請旨批準方可。軍機大臣鈐封印信,也必得在幾方監(jiān)督下進行”,這與凈化官場沒有必然聯(lián)系,排除D。12.1727年,清政府設駐藏大臣正副二人,監(jiān)督政務,代表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在西藏留駐川陜兵兩千人、滇軍一千人,分駐拉薩和昌都,歸駐藏大臣指揮。這些措施(
)A.消除了西藏的分裂割據勢力
B.使西藏正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C.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
D.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直接管理D[解析]
據材料清政府設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駐藏大臣監(jiān)督政務,擁有軍權,這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直接管理,故選D;“消除”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元朝設置宣政院管轄西藏,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排除B;西藏是政教合一的制度,而材料強調的是中央對西藏的直接管理,排除C。13.自雍正時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規(guī)模推行“改土歸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襲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機械工程師資格證書考試重要事項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國彩照證書印制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異徑內牙三通接頭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Adobe認證設計師設計成品展示技巧探討試題及答案
- 焊接技術進步分析試題及答案
- 人事管理制度(30篇)
- 2025年中國帶過濾網葉片泵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4年獲取技巧的Adobe考試試題及答案
- 理論與實踐結合的2024年紡織機械操作證書考試試題及答案
- 6 給植物分類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科學六年級下冊青島版
- 改革開放簡史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北方工業(yè)大學
- DB3309T 104-2023 石油化工裝置雷電防護檢測業(yè)務規(guī)范
- 密室逃脫NPC協(xié)議
- 物業(yè)公司保安巡邏崗巡查記錄表(完整版)
- 兒童胰島素注射部位選擇及輪換的循證護理實踐
- DRG疾病分組培訓
- 《跨境電商平臺運營》課件-任務3產品定價
- 體彩店雇傭合同
- 幼兒園警察安全課示范課
- 全國第三屆職業(yè)技能大賽(CAD機械設計項目)選拔賽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重慶市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