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9T 104-2023 石油化工裝置雷電防護檢測業(yè)務規(guī)范_第1頁
DB3309T 104-2023 石油化工裝置雷電防護檢測業(yè)務規(guī)范_第2頁
DB3309T 104-2023 石油化工裝置雷電防護檢測業(yè)務規(guī)范_第3頁
DB3309T 104-2023 石油化工裝置雷電防護檢測業(yè)務規(guī)范_第4頁
DB3309T 104-2023 石油化工裝置雷電防護檢測業(yè)務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120.40CCSM043309Codeofinspectionof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inpetrochemi2023-12-06發(fā)布I前言 II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一般要求 5檢測程序與作業(yè)安全 6戶外裝置區(qū)防雷裝置檢測 7檢測記錄與報告編制 附錄A(規(guī)范性)防雷裝置基本要求 附錄B(資料性)石油化工戶外裝置防雷裝置定期(竣工)檢測原始記錄格式及填寫要求 附錄C(規(guī)范性)石油化工戶外裝置防雷裝置定期(竣工)檢測報告格式及填寫要求 參考文獻 I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一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本文件由舟山市氣象局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舟山市氣象安全技術中心(舟山市防雷中心)、寧波防雷安全檢測有限公司舟山分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文革、朱思瑜、梅希增、鄭佳杰、魯挺、盛友佳、呂雷軍、陳軍、楊華艇。1石油化工裝置雷電防護檢測業(yè)務規(guī)范本文件規(guī)定了實施石油化工裝置雷電防護(以下簡稱防雷)檢測的一般要求、檢測程序與作業(yè)安全、戶外裝置區(qū)防雷檢測、檢測記錄與報告編制。本文件適用于石油化工裝置及其輔助生產設施防雷裝置的檢測。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爆炸危險環(huán)境電力裝置設計規(guī)范石油庫設計規(guī)范石油化工企業(yè)設計防火標準3術語和定義GB50160、GB50650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設計文件由設計單位出具的新、改、擴建建設項目防雷裝置設計的技術圖紙、設計聯(lián)系(修改)單等文件資料。3.2石油化工裝置以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及以煤為原料制取燃料和化工產品的生產裝置,包括煉油、烯烴、化肥、化纖等生產裝置。3.3放空口安裝在生產設備頂部和外側上部并直接向大氣排放氣體的排放設施,如放散管、排風管、安全閥、呼吸閥、放料口、取樣口、排污口等。4一般要求24.1檢測機構和人員4.1.1檢測機構應具備氣象主管機構核發(fā)的甲級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有效資質。4.1.2檢測人員應通過防雷裝置檢測專業(yè)技術培訓,具備從事石油化工企業(yè)防雷裝置檢測所必需的防雷專業(yè)知識及相關專業(yè)知識。4.1.3參加現(xiàn)場檢測人員不應少于3人,其中至少有1名人員具備中級技術職稱以上或從事防雷檢測工作5年以上。4.2檢測儀器設備4.2.1檢測所用的主要儀器設備應處于檢定或校準合格的有效期內。4.2.2儀器設備與配件的配用必須滿足現(xiàn)場檢測要求,主要儀器應有備用。4.2.3應保證檢測儀器工作正常,對講機等現(xiàn)場設備具備防爆功能。4.3定期檢測周期石油化工裝置應每半年開展一次定期檢測。4.4檢測場所劃分4.4.1石油化工裝置的各種場所,應根據(jù)能形成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環(huán)境狀況和空間氣體的消散條件,劃分為廠房房屋類或戶外裝置區(qū)。4.4.2半敞開式和敞開式廠房應根據(jù)其敞開程度,劃分為廠房房屋類或戶外裝置區(qū)。有屋頂而墻面敞開的大型壓縮機廠房應劃為廠房房屋類;設備管道布置稀疏的框架應劃為戶外裝置區(qū)。當廠房房屋和戶外裝置區(qū)兩類場所混合布置時,可按下列原則進行劃分:1)上部為框架下部為廠房布置時,劃分為戶外裝置區(qū);2)上部為廠房下部為框架布置時,劃分為廠房房屋類;3)廠房和框架毗鄰布置時,應各自劃分為廠房房屋類和戶外裝置區(qū)。4.4.3建筑結構為敞開式、半敞開式的場所是屬于廠房房屋類場所和戶外裝置區(qū)場所之間的過渡場所。宜根據(jù)建筑形式、易燃易爆物質放散的量和通風條件確定該局部的分類。4.5防雷類別確定應按設計文件明確防雷類別。當設計文件無法獲取或設計文件未明確防雷類別時,應參考石油化工裝置的特性、雷擊可能性以及雷擊所造成的后果等要素,按以下要求明確防雷類別:4.6檢測依據(jù)4.6.1竣工檢測(含施工跟蹤檢測)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定期檢測時,若采用設計文件要求,則應選用設計文件。4.6.2石油化工裝置廠房房屋類場所的防雷裝置檢測應按GB50057的相關要求進行。4.6.3石油化工企業(yè)信息系統(tǒng)的防雷裝置檢測應按SH/T3097和GB50057的相關要求進行。4.6.4石油化工企業(yè)原油儲罐的防雷檢測應按GB50074的相關要求進行。5檢測程序與作業(yè)安全35.1現(xiàn)場檢測程序5.1.1首次檢測時,應先查閱受檢建設項目的設計文件,了解防雷裝置建設的基本情況后,進行現(xiàn)場檢測。5.1.2定期檢測時,應向受檢單位了解近年來受檢項目遭受雷電災害情況,巡視檢測對象及周邊環(huán)境,查閱上次檢測報告與整改落實情況,根據(jù)檢測服務合同約定的檢測項目、檢測時限制定檢測方案后開展現(xiàn)場檢測,受檢項目的檢測對象、檢測內容應檢盡檢。5.1.3現(xiàn)場檢測工作結束后,檢測人員應檢查、清理、恢復現(xiàn)場。5.1.4對現(xiàn)場檢測中發(fā)現(xiàn)的不合格項應記錄所在位置及問題,并告知陪同人員。檢測完成后應及時向受檢單位出具檢測報告和(或)存在問題告知單。5.2檢測作業(yè)安全5.2.1現(xiàn)場檢測,應遵守受檢單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有受檢測單位的專員到場陪同檢測。5.2.2在爆炸火災危險環(huán)境檢測,應穿戴防靜電的工作服、安全鞋、手套,現(xiàn)場不應隨意敲打金屬物。5.2.3在有毒氣體泄放、泄漏區(qū)檢測,在作業(yè)點有毒物濃度處于允許范圍的時間內開展檢測,并應配帶氣體報警儀、佩戴防毒面具或口罩。5.2.4在酸堿等腐蝕介質空間檢測,應穿戴防酸堿工作服、護目鏡、工作鞋和手套。5.2.5登高作業(yè)時,應按作業(yè)實際情況穿戴安全帽、工作鞋和手套并正確使用安全帶。5.2.6應在非雨天時開展現(xiàn)場檢測活動,雷電來臨前應中止檢測活動。6戶外裝置區(qū)防雷裝置檢測6.1接閃器6.1.1對裝有直擊雷防護的裝置,應按A.1.1的要求確定接閃器形式。6.1.2檢查接閃器采用的材質、規(guī)格,其應符合A.1.2與表A.1規(guī)定。金屬欄桿的材質、規(guī)格參照表A.1中接閃網(帶)的扁鋼規(guī)定。6.1.3利用設備金屬本體(外殼)作為接閃器的,應檢查金屬設備整體情況并測量金屬外殼厚度。金屬設備應為整體封閉、焊接結構的靜設備,鋼制設備的金屬外殼壁厚不小于4mm,非鋼制設備的金屬外殼壁厚應符合表A.2的規(guī)定。6.1.4利用金屬放空管口作為接閃器的,金屬放空管口若符合A.1.4的要求,應測量其管口壁厚,并檢查放空管應與最近的金屬物體進行金屬連接。金屬放空管口的壁厚應滿足表A.2的規(guī)定。6.1.5測量接閃器與被保護物高度、距離,計算接閃器保護范圍。保護范圍應符合A.1.5規(guī)定。6.1.6對于自身不能作為接閃器的設備,檢查其是否處于附近高大生產設備、框架和大型管架(已用作接閃器)等的保護范圍之內。處于保護范圍之外的,應另設置滿足保護范圍的接閃器。6.2引下線(接地點)6.2.1應按A.2.1的要求確定引下線形式。6.2.2引下線的連接方式應符合A.2.2的要求。6.2.3引下線的材料、規(guī)格應A.2.3的要求。6.2.4引下線的根數(shù)(接地點)、布設情況和防腐措施應符合A.2.4的要求。6.2.5若安裝接閃桿、接閃線、接閃網,應按GB50057的要求檢查引下線材料規(guī)格、根數(shù)、間距、連接方式、連接工藝與質量、防腐措施等。6.2.6應測量每根引下線的接地電阻,其測量方法與接地電阻按本標準6.8.3~6.8.6的要求進行。46.3接地裝置6.3.1跟蹤檢測時應對照設計文件,按A.3相關要求檢查隱蔽工程接地體(埋地接地干線)的設置、材質、規(guī)格和防腐措施情況,檢查地網接地體與接地總端子的連接情況,測量地網及周邊的土壤電阻率。6.3.2竣工檢測、定期檢測時,應查看設計文件、跟蹤檢測記錄、施工監(jiān)督、前次檢測報告等資料,檢查采集接地裝置隱蔽工程的可信資料,確保實測結果真實、有效。6.3.3檢查接地總端子材質、規(guī)格,應符合表A.7的規(guī)定。6.3.4測量接地總端子接地電阻,其測量方法與接地電阻見本標準6.8.3~6.8.6相關要求。6.4防閃電感應措施(等電位連接)6.4.1按A.4.1的要求檢查等電位連接帶與接地總端子的連接情況,測量等電位連接帶與接地總端子的過渡電阻,檢查等電位連接帶材料規(guī)格。6.4.2檢查各金屬部件、金屬物、金屬管道等電氣連接情況,其應符合A.4.2~A.4.4的要求;測量其與等電位連接帶的過渡電阻;檢查等電位連接帶及各連接部件的材質、規(guī)格、連接方式與工藝質量。6.4.3檢查各裝置區(qū)金屬設備電氣連接情況,其應符合A.4.5的要求;測量其與等電位連接帶的過渡電阻;檢測等電位連接帶及各連接部件的材質、規(guī)格、連接方式與工藝質量。6.4.4等電位連接帶、等電位連接帶及各連接部件的材質、規(guī)格應符合表A.7的規(guī)定。6.4.5防閃電感應過渡電阻的標準要求與測量方法其見本標準6.8.3~6.8.6相關要求。6.5防靜電接地措施6.5.1檢查工藝裝置、設備等金屬外殼和所有具有爆炸、火災危險環(huán)境內可能產生靜電危險的金屬罐、設備、管道的靜電接地情況,應符合A.5.1的規(guī)定;測量其電氣連接情況。6.5.2應按A.5.2的規(guī)定檢查各場所防靜電裝置的設置情況。6.5.3檢查防靜電接地線布設、連接方式與材質、規(guī)格,其應符合A.5.3和A.5.4規(guī)定。6.5.4檢查靜電接地儀狀況,其應運行正常。6.5.5測量各有關工藝裝置、設備等金屬外殼與金屬罐、設備、管道的防靜電接地電阻,其測量方法與接地電阻見本標準6.8.3~6.8.6相關要求。6.6屏蔽措施6.6.1檢查各類電纜的屏蔽及電氣連通情況,應符合A.6.1~A.6.3的相關要求。6.6.2檢查敷設電纜的保護鋼管、金屬電纜槽應在兩端接到保護接地,當電纜槽較長時,應多點重復接地,接地點間距應不大于30m。6.6.3檢查電纜保護層(鎧裝、鋼管、槽板)與防雷引下線的距離,其應符合A.6.4的規(guī)定。6.6.4測量電纜保護層、屏蔽層各接地端的接地電阻,其測量方法與接地電阻見本標準6.8.3~6.8.6相關要求。6.7低壓電涌保護器(SPD)6.7.1應檢查SPD的安裝位置、安裝數(shù)量、型號、主要性能參數(shù)。最大持續(xù)工作電壓(Uc)應大于線路上的最大工作電壓,電壓保護水平(Up)應低于被保護設備的沖擊耐受水平(縱向、橫向)、最大沖擊電流(Iimp)或額定放電電流(In)應符合《浙江省防雷裝置檢測業(yè)務規(guī)范》相關規(guī)定。6.7.2應檢查SPD兩端連接導線的材質、截面積、長度,連接導線的色標,連接牢固程度。6.7.3應檢查SPD的外觀和狀態(tài)指示器是否正常。6.8同一接地網內各類電阻的檢測要求56.8.1對新建的石油化工裝置區(qū)內110kV及以上的變電站、有效面積大于5000m2的大型接地網,在竣工檢測時宜采用大電流測試儀測試其接地電阻。測試電流宜選用3A~20A、40Hz~60Hz的異頻電流。6.8.2大型接地網按劃分的區(qū)域,應測量每個區(qū)域內各接地總端子的接地電阻,用等電位測試儀測量與接地總端子相連接的各等電位連接帶的電氣貫通狀況。6.8.3宜采用等電位測試儀測量同一接地網連接的各相鄰設備連接線的電氣貫通狀況、測量區(qū)域內各金屬設備、工藝裝置等與其連接的等電位連接帶的電氣貫通狀況。6.8.4當斷接卡不能或不便拆開時,可用鉗形接地電阻測試儀檢查設備接地線的電氣導通狀況。6.8.5電氣貫通狀況的檢測判定,當被測對象與其臨近的等電位連接帶間所測得的過渡電阻≤0.2Ω時可判定為電氣貫通。當過渡電阻大于0.2Ω時,可選擇其他等電位連接帶重新檢測、判定;也可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測量其接地電阻值進行判定。6.8.6采用同一接地網的防直擊雷、防閃電感應、防人身安全、防靜電接地的接地電阻標準值可按設計文件要求或取各類接地電阻標準規(guī)定的最小值。6.9抽樣檢測原則6.9.1對安裝于防爆箱內同型號低壓電涌保護器的安裝檢查及泄漏電流、壓敏電壓的測試抽樣比例不宜少于10%。同類樣本總數(shù)不超過10個時,應至少抽樣1個。6.9.2對觀感質量檢查無見異常,同類型的小型電氣設備(如操作柱)的測試比例不宜少于10%。同類樣本總數(shù)不超過10個時,應至少抽樣1個。6.9.3抽樣檢測對象時應避開上次已測設備。對觀感質量檢查異常的設備均應進行測試。7檢測記錄與報告編制7.1石油化工裝置防雷檢測記錄樣表格式及填寫要求見附錄B,檢測報告格式及填寫要求見附錄C。7.2當裝置處在兩個及以上接閃器保護范圍內時,接閃器高度填寫最高接閃器高度,接閃器類型與保護方式根據(jù)實際情況分別選填。7.3當保護范圍不能通過檢測數(shù)據(jù)計算直觀給出時,應繪制接閃器與被保護物示意圖加以說明。7.4實測結果情況應對應具體標準要求,記錄中對應的標準要求可直接勾選,報告中的標準要求僅列出對應項。7.5檢測對象的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等采用不同的方式時,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分別記錄。7.6對未發(fā)生改變的建(構)筑物的幾何尺寸、地網接地體設置情況等信息,可查看設計文件、跟蹤檢測記錄、施工監(jiān)督記錄、前次檢測報告等資料獲取的真實、有效信息直接引用,該類數(shù)據(jù)信息應在實測結果數(shù)據(jù)后標上“*”號并將信息源加以備注。7.7“無法檢測”的項目均應在所檢項目的備注中簡要說明原因。7.8無低壓SPD、信號SPD等檢測項目的,可在此份報告中刪除相應頁面。7.9采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所測試的數(shù)據(jù)均記錄于“接地電阻阻值”頁面,采用等電位測試儀所測試的數(shù)據(jù)均記錄于“過渡電阻阻值”頁面。7.10同一地網上,當采用等電位測試儀測試各金屬設備、金屬物、金屬管道、工藝裝置與等電位連接帶的過渡電阻且測試值≤0.2Ω的,可將所測的等電位連接帶相連接的接地總端子的接地電阻值等同于各檢測對象的接地電阻值,但需在檢測報告給予說明。7.11凡受檢單位已標識裝置設備測點編號的,檢測信息的測點編號應與受檢單位標識編號保持一致,受檢單位未標識裝置設備測點編號的,檢測信息的編號應注明裝置名稱、所在位置及序號信息。檢測機構應統(tǒng)一編號方式。67.12當檢測項目中出現(xiàn)不符合項時,應在原始記錄的檢測分項綜評欄與檢測報告綜合評定欄注明不符合項具體情況。7.13接地電阻的讀數(shù)值、測試值分別保留2位、1位小數(shù),過渡電阻的讀數(shù)值、測試值分別保留3位、2位小數(shù),幾何尺寸的讀數(shù)值與測試值均保留1位小數(shù),經緯度保留5位小數(shù)。7.14原始記錄應由檢測人員在檢測過程中及時填寫或采用電子設備直接錄入。原始記錄內容應真實完整,不得追記或事后抄錄。手寫記錄修正應規(guī)范留痕并簽名,電子記錄修正應符合本檢測機構設定的修改權限與時間限定要求。7.15原始記錄應至少保存3年,其掃描件電子保存方式視為有效。7.16簽章符合要求的檢測報告掃描件具有紙質報告視為有效。7.17用數(shù)值修約法將經計算或整理的各項檢測結果與該標準相應的標準規(guī)范要求進行比較,滿足要求的判定為“符合”,不滿足的判定為“不符合”。7.18各檢測分項的檢測結果只要出現(xiàn)1項及以上“不符合”的,該檢測對象的綜合結論就判定為“不符合”。7(規(guī)范性)防雷裝置基本要求A.1接閃器A.1.1接閃器形式分為桿狀接閃器(接閃桿)、線狀接閃器(接閃線、帶)、網狀接閃器(接閃網)、金屬設備本體接閃器。放空管口作為接閃器的歸類于金屬設備本體,金屬欄桿兼作接閃器的歸類于線狀接閃器。A.1.2桿狀接閃器宜采用熱鍍鋅圓鋼或鋼管、鋅包圓鋼、不銹鋼管制成。線狀接閃器宜采用熱鍍鋅圓鋼、扁鋼或鋅包圓鋼,網狀接閃器宜采用鍍鋅鋼絞線。接閃器的材料規(guī)格應符合表A.1要求。A.1.3金屬設備本體接閃器應采用設備外殼,其殼體厚度應大于或等于表A.2中的厚度t值。表A.1接閃器的材料規(guī)格≥φ12≥φ20、壁厚≥2.8≥φ16≥φ25、壁厚≥3.2≥φ20≥φ40、壁厚≥3.5≥φ8、壁厚≥2.5≥φ10、壁厚≥3≥φ12、壁厚≥4表A.2做接閃器設備的金屬板最小厚度4鈦4銅5鋁7鋅—A.1.4屬于下列情況之一的放空口,宜利用金屬放空管口作為接閃器。此時,放空管口的壁厚應大于或等于表A.2中的厚度t’值,且應在放空管口附近將放空管與最近的金屬物體進行金屬連接:a)儲存閃點小于或等于45℃的可燃液體(下同)的設備,在生產正常時連續(xù)排放的排放物可能短期或間斷地達到爆炸危險濃度者;b)可燃液體的設備,在生產波動時設備內部超壓引起的自動或手動短時排放的排放物可能達到爆炸危險濃度的安全閥等;8c)可燃液體的設備,停工或維修時需短期排放的手動放料囗等;d)可燃液體儲罐上帶有防爆阻火器的呼吸閥;e)在空曠地點孤立安裝的排氣塔和火炬。A.1.5接閃器的保護范圍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之一:a)被保護物應處于以滾球法(滾球半徑取45m)計算或以網格法(10m×10m或12m×8m)規(guī)定的保護范圍內。b)接閃器頂部與被保護參考平面的高差和保護角應符合附表A.3規(guī)定。c)可燃液體的設備、儲罐(呼吸閥不帶防爆阻火器)、安裝在塔頂和外側上部突出的、安裝在靜設備上突出的放空管口及其它未裝阻火器的排放爆炸危險氣體或蒸氣的放散管、呼吸閥和排風管等,管口外的以下空間應處于接閃器保護范圍內:1)當有管帽時,接閃器的保護范圍應滿足附表A.4規(guī)定:2)當無管帽時,接閃器的保護范圍為管口上方半徑5m的半球體空間。接閃器與雷閃的接觸點應設在上述空間之外。表A.3接閃器頂部與被保護參考平面的高差和保護角5保護角/°表A.4有管帽的管口外處于接閃器保護范圍內的空間管帽以上的距管口處的125≤25555A.1.6安裝在高空易受直擊雷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和自然通風管等應采取防直擊雷和防雷電感應的措施。A.1.7未裝阻火器的排放爆炸危險氣體或蒸氣的放散管、呼吸閥和排風管等,當其排放物達不到爆炸濃度、長期點火燃燒、一排放就點火燃燒及發(fā)生事故時排放物才達到爆炸濃度時,接閃器可僅保護到管帽,無管帽時可僅保護到管口。A.1.8未裝阻火器的排放爆炸危險氣體或蒸氣的放散管、呼吸閥和排風管等,位于附近其他的接閃器保護范圍之內時可不再設置接閃器,應與防雷裝置相連。A.2引下線A.2.1引下線形式分為設備本體引下線(安置在地面上高大、聳立的生產設備等利用其金屬殼體)、鋼架結構引下線(利用鋼框架、管架)、專用引下線(利用柱內縱向鋼筋、塔體主筋)與專設引下線(利A.2.2引下線的連接方式要求如下:a)設備本體引下線,不作要求;9b)鋼架結構引下線,鋼框架、管架應通過立柱與接地裝置相連,其連接應采用接地連接件,連接件應焊接在立柱上高出地面不低于450mm的地方;c)專用引下線的柱內主鋼筋應采用箍筋綁扎或焊接方式;d)專設引下線應采用焊接、夾接、卷邊壓接、螺釘或螺栓固定等連接方式;e)各類接閃器與引下線、引下線與接地裝置的金屬各部件間應保持良好的電氣連接。A.2.3引下線的材料、規(guī)格要求如下:a)明敷的專設引下線應采用熱鍍鋅圓鋼或扁鋼、鋅包圓鋼,應滿足規(guī)格標準:圓鋼直徑≥8mm;b)暗敷專用引下線,柱內主鋼筋直徑應≥10mm;c)其他形式引下線,材質、規(guī)格不作要求。A.2.4引下線的根數(shù)(接地點)與布設要求如下:a)設備本體引下線:其底部應有≥2處接地點,接地點間距應≤18m且布設均勻;b)鋼架結構引下線:每組框架、管架的接地點應≥2處,接地點間距應≤18m。管道中無閥門、無法蘭的管段,接地點間距可≤30m;c)專用引下線:鋼筋混凝土煙囪應利用鋼筋作為引下線;混凝土框架支撐的爐體、自然通風風筒式冷卻塔等應用柱內主鋼筋作為引下線的,接地點應≥2處;戶外裝置區(qū)場所的敞開式、半敞開式建筑結構廠房,當利用柱內主鋼筋作為引下線的,接地點應≥2處,且滿足接地點間距d)專設引下線:1)沿框架支柱敷設的專設引下線,接地點應≥2處;接地間距應≤18m;引下線平直并以最短路徑直接引到接地體;在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處加以機械保護;防腐措施與連接工藝質量應符合要求。焊接工藝質量按附表A.6規(guī)定;2)引下線應在距地面0.3m~1.8m處設置斷接卡;3)引下線與出入口或人行道邊距離應≥3m;4)引下線可見焊接點應采用涂漆等防腐措施;5)在高空布置、較長的臥式容器和管道,應在兩端設置引下線且間距≤18m;6)鋼筋混凝土煙囪未利用鋼筋作為引下線,鋼筋應在煙囪頂部和底部與引下線和貫通連接的金屬爬梯相連。高度不超過40m的煙囪,應有≥1根引下線,超過40m的應有≥2根引下線(利用螺栓連接或焊接的一座金屬爬梯可作為2根引下線用);7)混凝土框架及管架上的爬梯、電纜支架、欄桿等鋼制構件,應與接地裝置直接連接或通過其他接地連接件進行連接,接地間距應≤18m;8)直接安裝在地面上無基礎墩的爐子,應符合:在爐體的加強板(筋)上焊接接地連接件,接地線與接地連接件連接后,沿框架引下與接地裝置相連;9)爐子上接地連接件應安裝在框架柱子上高出地面不低于450mm的位置;10)塔體、金屬靜設備引下線應與塔體、金屬靜設備的金屬底座上預設的接地耳相連。A.3接地裝置A.3.1接地體的設置:防直擊雷的接地體應與防閃電感應和電力設備用的接地體連接成一個整體的接地系統(tǒng),塔體、金屬靜設備、金屬罐體、冷卻塔的接地裝置應圍繞設備敷設成環(huán)形接地體。A.3.2接地體的材質: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體通常宜采用熱鍍鋅角鋼、鋼管、圓鋼、扁鋼或鋅包圓鋼。區(qū)域內人工接地體的材料宜采用同一材質。由鋼質材料構成的埋地設備、管道和建(構)筑物基礎,接地體宜選用自然電極電位比鐵更負(低)的金屬材料(加厚鋅鋼材料接地裝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垂直接地體宜采用圓柱鋅包鋼,其直徑不應小于16mm。鋅層應為高純鋅,鋼芯與鋅層的接觸電阻應小于0.5mΩ。b)當土壤電阻率小于50Ω·m時,水平接地極鋅層厚度不應小于1mm,垂直接地極鋅層厚度不應小于3mm;當土壤電阻率大于或等于50Ω·m時,水平接地極鋅層厚度不應小于0.5mm,垂直接地極鋅層厚度不應小于3mm。在進行區(qū)域性陰極保護時,宜采用犧牲陽極法,接地體應兼作陽極;當土壤電阻率不大于20Ω·m時,水平接地極鋅層厚度不應小于3mm,垂直接地極鋅層厚度不應小于5mm;當土壤電阻率大于20Ω·m且不大于50Ω·m時,水平接地極鋅層厚度不應小于3mm,垂直接地極鋅層厚度不應小于3mm;土壤電阻率大于50Ω·m時,水平接地極鋅層厚度不應小于0.5mm,垂直接地極鋅層厚度不應小于3mm。c)當使用銅質材料時,陰極保護應采用外加電流法。A.3.3接地體的規(guī)格:應滿足附表A.5要求。接地體與接地總端子連接導體應可靠焊接,連接導體規(guī)格應與水平接地體的截面相同。表A.5接地體的材料規(guī)格鋼≥φ16≥φ10—≥φ50———————≥φ10—————A.3.4接地體的焊接方式:地下金屬導體間的連接宜采用放熱焊接方式。A.3.5接地體焊接質量:焊接固定的焊縫應飽滿無遺漏、焊接部分的防腐完整、構件之間應連接成電氣通路。接地體為搭焊方式時,搭焊方法與搭焊長度應滿足本規(guī)范附錄A的表A.6要求。表A.6防雷裝置鋼材焊接時的搭接長度及焊接方法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扁鋼本身彎成弧形或直角形與鋼管或A.3.6接地體防腐措施:宜采用鋅包鋼并以放熱焊接方式,不同材質的材料焊接時宜采用熱熔焊,所有焊接點,除澆筑在混凝土中的以外,均應進行防腐處理。A.4防閃電感應措施(等電位連接)A.4.1等電位連接帶(接地排、地上接地干線)應就近與接地總端子有可靠連接,過渡電阻應≤0.2Ω,檢查等電位連接帶材料規(guī)格應為銅或外表面鍍銅的鋼或熱鍍鋅鋼,截面≥50mm2。A.4.2穿過各雷電防護區(qū)交界的金屬部件,以及建(構)筑物內的設備、金屬管道、電纜橋架、電纜金屬外皮、金屬構架、金屬構件、鋼屋架、金屬門窗等較大金屬物,應就近與接地裝置或等電位連接帶作等電位連接。A.4.3戶外裝置區(qū)場所所有金屬設備、框架、管道、電纜金屬保護層(鎧裝、鋼管、槽板等)和放空管口等金屬物體均應連接到防閃電感應的接地裝置或等電位連接帶上。上述金屬物體與附近引下線之間的空間距離應滿足S≥0.075KcLx的要求(其中S為空間距離;Kc為分流系數(shù);Lx為引下線計算點到接地連A.4.4金屬管道防閃電感應措施要求如下:a)每根金屬管道應與已接地的管架做等電位連接,多根金屬管道在互相連接后,再與已接地的管架做等電位連接;b)平行敷設的管道、構架和電纜金屬外皮等長金屬物及交叉處,其凈距小于100mm時應采用金屬線跨接,跨接點間距應≤30m。長金屬物的彎頭、閥門、法蘭盤等連接處的過渡電阻大于0.03Ω時,應作跨接(對有不少于5根螺栓連接的法蘭盤,在非腐蝕環(huán)境下可不跨接);c)管架上敷設輸送可燃性介質的金屬管道,在始端、末端、分支處應與防閃電感應的接地裝置連接;d)進、出生產裝置的金屬管道,在裝置的外側應接地并與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裝置和防閃電感應的接地裝置相連接;e)直接埋地管道,在埋地之前及出地后都應作接地。A.4.5金屬設備防閃電感應措施要求如下:a)爐區(qū):爐子上的金屬構件均應與爐子的接地框架做等電位連接;b)塔區(qū):用于安裝塔體的混凝上框架,每層平臺金屬欄桿應連接成良好的電氣通路;c)靜設備區(qū):安裝有靜設備的混凝土框架頂層平面,其平臺金屬欄桿應連接成良好的電氣通路,并通過沿柱明敷的引下線或柱內主鋼筋與接地裝置相連;d)機器設備區(qū):機器設備和電動機安裝在同一個金屬底板上時,應將金屬底板接地;安裝在單獨混凝土底座上或位于其他低導電材料制作的單獨底板上時,應將二者用接地線連接在一起并接地;e)冷卻塔:鋼樓梯,進、出水鋼管應與冷卻塔接地裝置相連;塔頂平臺四周金屬欄桿應連接成良好電氣通路;f)罐區(qū):浮頂儲罐(包括內浮頂儲罐)的浮頂與罐體應用兩根軟銅線作可靠的電氣連接;g)可燃液體裝卸站:露天裝卸作業(yè)場所應將金屬構架接地;進入裝卸站臺的可燃液體金屬管道應在進入點接地;h)戶外燈具和電器:安裝在塔頂層(高塔、冷卻塔)平臺上的照明燈、現(xiàn)場操作箱、航空障礙燈等易遭受直擊雷的電器設備應采用金屬外殼;配電線路應穿鍍鋅鋼管,鍍鋅鋼管應與電器設備的外殼、保護罩相連,保護用鍍鋅鋼管應就近與鋼平臺或金屬欄桿相連;i)戶外裝置區(qū)的排放設施:安裝在高空易受直擊雷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和自然通風管等應采取防閃電感應的措施。A.4.6做防雷等電位連接各連接部件的最小截面,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表A.7防雷裝置各連接部件的最小截面銅、鐵從等電位連接帶至接地裝置或各等電位連接帶之間的連銅鋁鐵銅6鋁鐵銅6A.5防靜電接地措施A.5.1對已作防閃電感應接地的工藝裝置(如:操作臺、傳送帶、塔、容器、換熱器、過濾器、管道、盛裝溶劑或粉料的容器等)、設備等金屬外殼和所有具有爆炸、火災危險環(huán)境內可能產生靜電危險的金屬罐、設備、管道等不必另作防靜電接地,否則均應作防靜電接地。A.5.2以下場所應設置消除人體靜電裝置:a)汽車罐車和油船的裝卸場所、碼頭;b)泵房的門外、在儲罐的上罐扶梯入口處、裝卸作業(yè)區(qū)內操作平臺的扶梯入口處、碼頭上下船的出入口處等甲、乙、丙A類油品作業(yè)場所。A.5.3防靜電接地線不得利用電源零線,不得與防直擊雷接地線共用。A.5.4靜電接地連接線應采取焊接或螺栓連接。輸送易燃液體的非金屬管應采用可導電的管子或內設金屬絲、網的管子,并將金屬絲、網的一端可靠接地,或采用靜電屏蔽。A.5.5單獨設置的防靜電裝置接地體,其工頻電阻不應大于100Ω。A.5.6防靜電接地的措施,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還應符合SH/T3097的相關規(guī)定。A.6屏蔽措施A.6.1電纜宜敷設在全封閉的保護鋼管或金屬槽內,且兩端應就近接地或與接地的金屬設備、結構、框架進行電氣連接。鎧裝電纜兩端應接地,并在各防雷區(qū)交界處做等電位連接且與接地裝置相連。A.6.2建筑物之間敷設的電纜,其屏蔽層兩端應與各自建筑物的等電位連接帶連接。A.6.3當儀器儀表電纜采用單層屏蔽時,屏蔽層應至少兩端接地。當電纜采用雙層屏蔽時,外屏蔽應至少兩端接地,內屏蔽層應單端接地。A.6.4電纜與防雷引下線交叉敷設的間距不大于2米,垂直敷設的間距不大于3米。當采用穿金屬管或金屬線槽時,上述距離可以減半。A.7低壓電涌保護器(SPD)對于石油化工戶外裝置區(qū)SPD的檢測宜按以下要求進行:a)檢測時按設計文件的SPD設置要求,對應安裝的SPD的安裝位置、安裝數(shù)量、型號、主要性b)對于未安裝SPD的,不作強制性要求。B.1防雷裝置定期(竣工)檢測原始記錄封面格式應符合圖B.1。受檢對象:記錄編號:檢測報告:xxxxxx(檢測公司名稱)記錄編號:名稱(全稱)系人的姓名表B.1原始記錄表—石油化工戶外裝置基本情況和檢測結果綜合評定(續(xù))填寫受檢單位所在區(qū)域的郵填“定期檢測”或“竣工檢測”。位小數(shù))填寫被保護石油化工戶外裝置最大垂直高度(單位:m,保留一位小數(shù))填寫受檢對象曾遭雷擊的情況。如****年**月**日遭雷擊,有填寫“二類”填寫石油化工戶外裝置防雷裝置竣工時間(****年**月)填寫本次檢測取樣的接地電阻、過渡電阻值測試點數(shù)的號。定期檢測或未經施工跟蹤檢測填“—”定期檢測需填寫,具體填受檢對象前次檢測的檢測報告主要檢測設備名稱型號及編號□接地電阻測試儀□等電位測試儀□□防爆型鉗形接地電阻儀檢測依據(jù)□《石油與石油設施雷電安全規(guī)范》GB□《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guī)范》GB/T□本項目設計文件綜合評定根據(jù)以上檢測依據(jù),對XXXX(受檢單位)XXXX(受檢對象)進行檢測,所檢項目符合標準規(guī)范要求。備注B.3石油化工戶外裝置B.3.1接閃器的檢測原始記錄表見表B.2。表B.2原始記錄表—石油化工戶外裝置(接閃器)的檢測記錄編號:接閃器□桿長1米以下:圓鋼φ≥12mm□桿長1米以下:鋼管φ≥20mm□桿長1~2米:鋼管φ≥25mm□獨立煙囪頂上的桿:圓鋼φ≥20mm□獨立煙囪頂上的桿:鋼管φ≥40mm□接閃帶:圓鋼φ≥8mm□獨立煙囪頂部接閃環(huán):圓鋼φ≥12mm□接閃網:圓鋼φ≥8mm□自然通風開放式冷卻塔和機械鼓風逆流式冷卻塔:保留小數(shù)一位)可用作接閃器的金□設備整體封閉、焊接結構的金屬靜設備□裝有帶阻火器的呼吸閥的金屬罐體□獨立安裝或成組安裝在混凝土框架上,頂部高出框架的金□獨立安裝或安裝在混凝土框架內,頂部高出框架的鋼制塔體□裝有未帶阻火器的呼吸閥的金屬罐體填寫用作接閃器的各金屬裝□金屬爐子、浮頂儲罐(包括內浮頂儲罐)、金屬煙囪、鋼填寫其位置、排放氣體的性排放爆炸危險氣體的鋼制放表B.2原始記錄表—石油化工戶外裝置(接閃器)的檢測(續(xù))量□圓鋼與圓鋼搭接≥圓鋼直徑6倍,雙面施焊□圓鋼與圓鋼搭接≥圓鋼直徑10倍,單面施焊□扁鋼與扁鋼搭接≥扁鋼寬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圓鋼與扁鋼搭接≥圓鋼直徑6倍,雙面施焊□焊接固定的焊縫應飽滿無遺漏,焊接部分的防腐應完整□螺栓固定的應有防松零件,構件之間必須連接成電氣通路鍍鋅、涂漆(材料為不銹鋼、銅材、鋁合金時加以注填寫已采取的防腐措施及防蝕”B.3.2接閃器保護范圍原始記錄表見表B.3。表B.3原始記錄表—石油化工戶外裝置(接閃器保護范圍)的檢測記錄編號:接閃器保護范圍排放爆炸危險氣體或蒸□當其排放物達不到爆炸濃度、長期點火燃燒、一排放就點火燃燒及發(fā)生事故時排放物才達到爆炸濃度時,接閃□位于附近其它的接閃器保護范圍內時可不再設置接閃排放無爆炸危險氣體或□金屬制的放散管、呼吸閥和排風管等,應作為接閃器□在附近生產設備(已作為接閃器)的保護范圍之外的的填寫不符合情況。如:“**位置的非金屬儲罐未設獨立接閃桿保護”或“**位置的獨立接閃桿與被保護物的水平距離表B.3原始記錄表—石油化工戶外裝置(接閃器保護范圍)的檢測(續(xù))獨立接閃器與被保護物示意圖B.3.3引下線的檢測原始記錄表見表B.4。表B.4原始記錄表—石油化工戶外裝置(引下線)的檢測記錄編號:引下線□設備本體□鋼架結構□專用□專設□≤18m填寫裝置位置(或編號)、名稱、引下線間距。引下線間距相同的裝置可合并□明敷:圓鋼φ≥8mm?!趵帽倔w、框架鋼柱作引下線可不作規(guī)格要求。填寫引下線材料規(guī)格,并分別寫明裝置框架鋼柱作引下線的此項填“不作規(guī)格要求”?!鯌鶆蚧驅ΨQ布置,應平正順直、無急彎,應經最短路徑□在高空布置、較長的臥式容器和管道(送往火炬的管道)應□明敷引下線宜沿框架支柱引下敷設,并在地面上1.7m至表B.4原始記錄表—石油化工戶外裝置(引下線)的檢測(續(xù))□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體時應設斷接卡,其上端應與連接方式、□扁鋼與扁鋼搭接≥扁鋼寬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圓鋼與圓鋼搭接≥圓鋼直徑6倍,雙面施焊?!鯃A鋼與圓鋼搭接≥圓鋼直徑10倍,單面施焊?!鯃A鋼與扁鋼搭接≥圓鋼直徑6倍,雙面施焊?!跞酆?。□螺栓固定的應有防松零件?!醣WC金屬各部件間保持良好的電氣連接。螺栓固定有彈簧墊片的填寫“螺栓緊B.3.4接地裝置的檢測原始記錄見表B.5。表B.5原始記錄表—石油化工戶外裝置(接地裝置)的檢測記錄編號:□防直擊雷的接地體宜與防閃電感應和電力設備用□塔體、金屬靜設備、金屬罐體、金屬桶倉、冷卻環(huán)形接地體的應填寫具體裝置的接地裝□人工水平接地極:扁鋼截面≥160mm,厚度≥表B.5原始記錄表—石油化工戶外裝置(接地裝置)的檢測(續(xù))□人工垂直接地極:鋼管φ≥50mm?!跞斯ご怪苯拥貥O:角鋼截面≥290mm,厚度≥□接地線:應與水平接地體的截面相同?!醣怃撆c扁鋼搭接≥扁鋼寬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圓鋼與圓鋼搭接≥圓鋼直徑6倍,雙面施焊?!鯃A鋼與圓鋼搭接≥圓鋼直徑10倍,單面施焊。□圓鋼與扁鋼搭接≥圓鋼直徑6倍,雙面施焊。□焊接固定的焊縫應飽滿無遺漏,焊接部分的防腐□螺栓緊固的應有防松零件?!醣WC金屬各部件間保持良好的電氣連接。B.3.5防閃電感應及防靜電接地措施的檢測原始記錄表見表B.6。表B.6原始記錄表—石油化工戶外裝置(防閃電感應及防靜電接地措施)的檢測防閃電感應及防靜電接地措施材料規(guī)格應為銅或外表面鍍銅的鋼或熱鍍鋅鋼,截面≥。填寫“過渡電阻值0.2Ω,熱鍍鋅”穿過各雷電防護區(qū)交界的金屬部件,以及建(構)筑物物□每根金屬管道均應與已接地的管架做等電位連接,多根金屬管道可互相連接后,應再與已接地的管架做等電位表B.6原始記錄表—石油化工戶外裝置(防閃電感應及防靜電接地措施)的檢測(續(xù))□平行敷設的金屬管道、框架和電纜金屬保護層等,當其分支處,均應設置防閃電感應的接地裝置,其工頻接地電□當長金屬物的彎頭、閥門、法蘭盤等連接處的過渡電□每組框架、管架的接地點不應少于2處,且接地點間距□直接埋地管道,可在埋地之前及出地后各接地一次?!鯛t區(qū):爐子上的金屬構件均應與爐子的框架做等電位□靜設備區(qū):平臺金屬欄桿應被連接成良好的電氣通路,并應通過沿柱明敷的引下線或柱內主鋼筋與接地裝置相□機器設備區(qū):機器設備和電動機安裝在同一個金屬底位于其他低導電材料制作的單獨底板上時,應將二者用接□可燃液體裝卸站:露天裝卸作業(yè)場所應將金屬構架接□冷卻塔:鋼樓梯,進、出水鋼管應與冷卻塔接地裝置相□電氣、信號線路:應采用鎧裝屏蔽電纜或穿鋼管、橋□柱子主筋連接:設專設引下線時,鋼筋混凝土柱子的鋼填寫金屬物與引下線之間的實際表B.6原始記錄表—石油化工戶外裝置(防閃電感應及防靜電接地措施)的檢測(續(xù))□敷設電纜的保護鋼管、金屬電纜槽應在兩端接到保護兩端已接地,重復接地間距為(含內浮頂罐)□應采用可導電的管子或內設金屬絲、網的管子,并將在儲罐的上罐扶梯入口處;裝卸作業(yè)區(qū)內操作平臺的扶填寫“已設”或“未設”不共線的原則)B.4電涌保護器(電源SPD)安裝檢測原始記錄表見表B.7。表B.7原始記錄表—電涌保護器(電源SPD)安裝檢測記錄編號:號數(shù)或“不正?!北鞡.7原始記錄表—電涌保護器(電源SPD)安裝檢測(續(xù))相/零地B.5等電位連接檢測原始記錄表見表B.8。表B.8原始記錄表—等電位連接檢測記錄編號:標準要求;標準要求;B.6各種接地電阻的檢測原始記錄表見表B.9。表B.9原始記錄表—各種接地電阻的檢測記錄編號:(≤)(≤)B.7各種過渡電阻的檢測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