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歷史試卷(廣東)(解析卷)_第1頁
2012年高考歷史試卷(廣東)(解析卷)_第2頁
2012年高考歷史試卷(廣東)(解析卷)_第3頁
2012年高考歷史試卷(廣東)(解析卷)_第4頁
2012年高考歷史試卷(廣東)(解析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絕密★啟用前試卷類型:A本試卷共10頁,41小題,滿分30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考生號、試室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A)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有學者認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現(xiàn)了牛耕,對他最有利的證據(jù)是A.商代遺址中出土了牛骨B.《詩經》里有農耕生活的描寫C.孔子學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學家發(fā)現(xiàn)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頭啟土狀13.“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的現(xiàn)象發(fā)映了A.君主專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權的加強D.分封制的鞏固【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和描述、闡釋歷史事物的能力。難度中等。依據(jù)題干所給材料“不與政事”判斷。分封制下,諸侯的君位世襲,在其國內擁有統(tǒng)治權,但對天子有定期朝貢和提供軍賦﹑力役等義務,故A項中的“削弱”,D項中的“鞏固”與材料不符。這則材料意味著君主專制的加強和分封制的削弱。宗法制的基本特征是嫡長子繼承制,這是我國古代基本的繼承制度,故B項錯誤。題干所給材料為漢武帝的附益之法,反映了中央王朝剝奪了諸侯參加政事的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故C項正確?!究键c定位】考查中國古代政治制度14.有人這樣評論當時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廢除,宰相就會用古代圣人賢君的德行來勸諫君主,君主就不會肆無忌憚。據(jù)此可知,他主張A.限制君權B.削弱相權C.實行君主立憲制D.廢除三省六部制15.圖5為某時期的招貼畫,從中可知A.作者反對袁世凱獨裁賣國B.作者宣傳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C.五四運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D.國民黨重新闡釋了三民主義16.周恩來說:“共產國際的領導同志都還擔心我們離工人階級太遠了。我說我們在農村里經過長期斗爭的鍛煉,有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完全可以無產階級化。共產國際的一些同志聽了之后大嘩,不以為然。”對這段話的正確理解是A.中國工人階級尚未登上政治舞臺B.共產國際反對農民參加中國革命C.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7.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夕,發(fā)動群眾宣傳和討論憲法草案的標語口號有A.“為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而斗爭”B.“爭取社會主義在我國的完滿實現(xiàn)”C.“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D.“熱烈慶祝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基本建立”18.1521年有教皇代表與馬丁?路德辯論說:“信仰無法安穩(wěn)地奠基于《圣經》,因為《圣經》就像軟蠟一樣,可以讓每一個人隨興所至地扭或拉”。他們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會是否腐敗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僅僅依靠信仰得救D.《圣經》能否作為信仰的基礎【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和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依據(jù)題干所給材料判斷。材料敘述了:教皇代表認為《圣經》不能作為信仰的基礎,因為“每一個人隨興所至地扭或拉”。故D項符合材料原意。A項“教會是否腐敗”不是材料敘述的內容,故A項錯誤。以教皇為代表的傳統(tǒng)基督教認為“因行稱義”,以馬丁?路德為代表的新教認為“因信稱義”,因此這兩派在“信仰上帝”上沒有分歧,B項錯誤。C項“能否僅僅依靠信仰得救”同樣不是材料敘述的內容,故C項錯誤。【考點定位】考查歐洲宗教改革19.18世紀末19世紀初西方某文學流派“以藝術的方式描摹了這一特定時代人的激蕩、亢奮而敏感、纖弱的心靈世界,展現(xiàn)了有著強烈個性擴張欲望的自我”。其創(chuàng)作風格是A.浪漫主義B.現(xiàn)實主義C.古典主義D.理性主義20.“新的力量和新的學說已經興起,向19世紀正統(tǒng)的自由主義挑戰(zhàn)。烏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會主義者已經發(fā)射了若干小排炮,現(xiàn)在輪到大炮開火了。”“大炮”是A.啟蒙思想B.生物進化論C.空想社會主義D.科學社會主義【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和描述、闡釋歷史事物的能力。難度中等。依據(jù)題干所給材料可知,這一思想與“烏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會主義”具有“小排炮”與“大炮”的關系,即這一思想是對“烏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會主義”的繼承與發(fā)展。烏托邦式的空想社會主義是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來源,科學社會主義是對烏托邦式的空想社會主義的繼承與發(fā)展,故D項正確。啟蒙思想、生物進化論與空想社會主義不存在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故A、B項錯誤。C項“空想社會主義”為題干本身,故錯誤。【考點定位】考查馬克思主義的誕生。21.羅斯福新政時期美國政府鼓勵的行為有A.資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國人到美國就業(yè)C.老百姓把錢存在家里D.農場主擴大生產規(guī)模22.有學者說:“蘇聯(lián)制度的設計用意,在于盡快將一個極落后,開發(fā)度極低的國家,早早送上工業(yè)化的大道……盡管這個制度極其缺乏效率,極其浪費,但畢竟達到了上述目標?!睋?jù)此可知該學者A.贊同列寧的新經濟政策B.客觀評價了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C.認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處D.否認赫魯曉夫改革的必要性【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和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題干所給材料論述了蘇聯(lián)憑借某一政策實現(xiàn)了國家的工業(yè)化,但這一政策缺乏效率,極其浪費。蘇聯(lián)到1937年,工業(yè)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實現(xiàn)了國家的工業(yè)化。新經濟政策是從1921年到1928年,1928年后逐漸取消,故A項錯誤。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從1919年到1921年,故B項錯誤。D項“否認赫魯曉夫改革的必要性”與所給材料的內容不符,恰恰是由于蘇聯(lián)在實現(xiàn)工業(yè)化過程中存在嚴重的弊端,才出現(xiàn)赫魯曉夫改革,故錯誤。斯大林模式確立于1936年,主要包括1925年開始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方針和1927年開始的農業(yè)集體化方針,在斯大林模式的作用下,蘇聯(lián)于1937年實現(xiàn)了國家的工業(yè)化,故C項正確。【考點定位】考查蘇聯(lián)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斯大林模式)23.1962年法國某報紙說,戴高樂總統(tǒng)應該時刻準備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這張外交王牌,通過向美國購買黃金而對其施壓。美國政府對此頗為重視,認為“法國持有的美元所表現(xiàn)的既是一個政治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問題”。這反映了①世界的多極化趨勢②不結盟運動的發(fā)展③布雷頓森林體系面臨挑戰(zhàn)④法國抵制馬歇爾計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滿分160分。38.(25分)蕓蕓眾生的日常生活是歷史的重要內容,從中可見社會變遷的軌跡。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6世紀,美洲的一種辛辣調味品傳入歐洲,為歐洲飲食帶來新的味道,頗受歡迎,被稱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紀,歐洲人能夠在餐桌上品嘗到來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蘭人的功勞?!獡?jù)《歐洲文化史》等材料二:“(清末)舊工業(yè)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試任入一人家,觀其日常所服用者,無論為必要品為奢侈品,其來自他國者恒十有八九?!薄讹嫳液霞凡牧先?005年底,美國財經記者莎拉發(fā)現(xiàn),自己家里的鞋、襪子、玩具、臺燈等用品都產自中國,其他普通美國家庭亦大多如此?!獡?jù)《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1)材料一描述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歷史背景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的“舊工業(yè)”指什么?簡要說明其衰落與工業(yè)革命的歷史聯(lián)系。(9分)(3)材料三中莎拉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無法想象的,為什么?中國產品后來大量進入普通美國家庭的歷史原因有哪些?(10分)【參考答案】(1)新航路的開辟;歐洲早期殖民擴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2)舊工業(yè)指中國自然經濟下的傳統(tǒng)手工業(yè)。聯(lián)系:清末西方已經展開工業(yè)革命,為了滿足工業(yè)革命對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的需要,西方入侵中國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西方工業(yè)文明沖擊中國傳統(tǒng)手工業(yè),導致其逐39.(27分)詞語和概念的變化,可以為探究歷史提供重要信息。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問答問題。材料一:在中國,對science的翻譯經歷了從“格致”到“科學“的用詞變化。中國古代本有“科學”一詞。如宋人文集中有“處科學之興,世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響,時人將“science”音譯為“格致”。19世紀中葉后,“研格致,營制造者,乘時而起”,“格致”一詞大量使用。19世紀末,梁啟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將“science”譯為“從事科學,講求政藝?!泵駠?,學界還將science音譯為“賽因斯”,意在強調科學的理性精神?!獡?jù)《近代漢字術語創(chuàng)制的兩種類型》等材料二:隨著“代議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漸流傳。民主概念發(fā)生了重大的轉化。不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間接民主”也是“民主”。隨著后一種民主在實踐中的不斷擴展和完善,它幾乎成了人們所知的西方那一個人惟一形態(tài),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詞,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獡?jù)《美國革命時期民主概念的演變》等(1)材料一中的中國古代“科學”一詞與何種選官制度相關?程朱理學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2)19世紀中葉以后,從“格致”到“賽因斯”,反映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內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并分析變化的原因。(12分)(3)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從西方民主政治發(fā)展的角度,簡要分析“民主”概念變化的原因。(8分)(4)從“經濟”、“中學”、“粉絲”3個詞語中任選1個,說明其含義或用法的歷史變化。(3分)【參考答案】(1)制度指科舉制。目的: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2)內容變化:從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到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先進思想。原因:隨著西方的不斷入侵,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西方民主科學思想的不斷傳播;先進中國人對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不斷探索(3)原因: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資產階級革命或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