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六年高考四年模擬試題分類:詩鑒賞(下)
10.(福建省惠安三中2010屆高三下學(xué)期預(yù)測)閱讀下面的一首唐詩,完成問題。
硬西頭送李判官入京岑參
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漢月垂鄉(xiāng)淚,胡沙費馬蹄。
尋河愁地盡,過硬覺天低。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
①債西,即安西都護府,治所在今新疆庫車附近:②尋河:史載張騫出使西域時曾去尋找黃
河源頭。
(1)“漢月垂鄉(xiāng)淚,胡沙費馬蹄。尋河愁地盡,過硬覺天低。”運用了多種手法,請列舉其
中的一種,并簡
析其藝術(shù)效果。
(2)請簡要分析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案(1)①運用擬人的手法。詩歌把無生命的月亮人格化,生動地描寫了在長安與家人
見慣了的一輪明
月,此時卻掛在沙漠上,顯得有幾分愁慘,仿佛在對人垂淚一樣。
②運用主客換位的方法。詩人不說自己因?qū)υ滤监l(xiāng)而垂淚,卻反說明月對己垂淚。而自己的
思鄉(xiāng)之念,己形
象地寄托于月亮這個物象之中。
③融情于景?!皾h月”高照,“胡沙”無邊,遙相對應(yīng),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更襯托出孤
身一人在蒼涼
沙漠上行進的艱難。
④“費”字煉字極佳。詩人沒有直接寫沙漠夜行的困難,而用“費馬蹄”間接體現(xiàn),"馬蹄''之“費”,
明指
對馬蹄的磨損,暗含沙軟難行,足見行進的艱難。
⑤運用對偶的手法。兩聯(lián)對仗工整,而且上下句意義互補,上句“漢月”,下句“胡沙”,點明
了月照沙漠的
情景(或,“愁地盡”與“覺天低”互補,點明沙漠的廣袤,路途的遙遠),豐富了詞語表達的內(nèi)
涵。
⑥用典貼切,內(nèi)涵豐富。一是點出張騫出使西域與詩人戍邊的自然環(huán)境接近,二是用這個典
故寓指簡直要走
到天地的盡頭,表現(xiàn)路途遙遠。
(2)詩人通過自己由長安人安西時的情景和在軍帳中與臨行的李判官痛飲,以及酒酣作書,
托李判官帶回
的細節(jié)描寫,表達詩人不畏艱難、遠戍邊疆的報國之心[或暗含了李判官人京,旅途艱難,
須多保重之意),
抒發(fā)了懷念親友的鄉(xiāng)思。
11.(海南省2010年高三五校聯(lián)考試題)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問題。
送別杜審言宋之問
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①,維舟吊屈平??上埲獎Β冢髀湓谪S城。
【注】①孫楚:西晉文學(xué)家,名重一時,但“多所凌傲,缺鄉(xiāng)曲之譽”,年四十始參鎮(zhèn)東
軍事。②龍泉劍:傳說在豫章豐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
一曰龍泉,一曰太阿。
(1)請從情與景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lián)。
(2)古人評此詩“一個,嗟,字,自然蘊藉,寫盡了作者的復(fù)雜心情”,請結(jié)合全詩進行具體
分析。
答案(1)頷聯(lián)寓情于景?!昂訕虿幌嗨?':與好友別離固已難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
寂寞感傷之外,又增添一種遺憾之情。“江樹遠含情”:想象送別情景:友人遠去了,唯江邊
垂柳,臨風(fēng)依依,惜別之情,無窮無盡,運用擬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寫出了自己與友人的
深厚情誼。
(2)一個“嗟”字,直貫篇末,渲染了一種悲涼沉重的氣氛。一寫惜別之情,因同知己離別
而悵惘。二寫傷懷之情,為故人不得志而感傷。用孫楚、屈原的典故,借他們的身世遭遇喻
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對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寫對友人的撫慰與希冀,以龍泉劍終
于被有識之士發(fā)現(xiàn),喻友人也終將脫穎而出,再得起用。于憤懣不平中寄托了對友人論深情
撫慰與熱切期望。
12.(天津市十二區(qū)縣重點中學(xué)2010屆高三聯(lián)考)閱讀下面的古詩,按要求作答。
清平樂春晚
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fēng)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fēng)白在楊花。
注釋:①工安國,工安石之弟,為人耿直,一生不得志;②小憐,北齊后妃,擅彈琵琶,后
常借指歌女。
(1)上片構(gòu)想奇特,別開生面,勾勒出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上片用什么藝術(shù)表
現(xiàn)手法造成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2)有人說此詞“成一家風(fēng)骨”“結(jié)筆品格自高”,你是否有同感?請簡要分析。
答案(1)描寫了一幅夜雨過后,萬花凋謝,殘花遍地的暮春圖。比喻,將"滿地殘紅''比
之美麗的宮錦被污,表現(xiàn)出面對殘春的痛惜之情;擬人,賦予禽鳥以人的感情,不說自己無
計留春之苦,而是借鶯兒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饒有趣味;借景抒情,強化了傷春、惜
春之情。(只寫手法不分析不得分)
(2)結(jié)句山傷春的琵苣聲寫到觸日皆是的楊花始終不肯飛入畫堂朱戶權(quán)貴之家,寄托了個
人身世之慨,寫
出了自己的真性情,是作者耿直不阿人格的象征。
13.(北京市朝陽區(qū)2010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閱讀下面詩歌,回答①題。
橘詩
【南朝】虞羲
沖晦發(fā)隴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離披漠北楸。
獨有凌霜橘,榮麗在中州,
從來自有節(jié),歲暮將何憂!
①下列對詩句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寫嚴寒天氣,寒風(fēng)自西北隴首呼嘯而來,朔雪直達嶺南炎州,肆虐逞威。
B.三四句寫風(fēng)雪過處,樹木幾乎無一幸免的景象:江南桂樹摧折,漠北楸樹凋零。
C.最后兩句寫中州橘樹從來就具有不畏嚴寒的本性,但歲暮來臨時也會憂心忡忡%
D.這首詩詠橘言志,在生動的描寫之后,以議論抒情作結(jié),主旨突出,意縝豐富。
②請簡要分析“獨有凌霜橘”一句中“獨''字的表達效果。
答案?C(“但歲暮來臨時也會憂心忡忡”有誤)
②,,獨,,是,,僅僅,,、,,只,,的意思,與風(fēng)雪肆虐、桂楸摧折的凋零景象,形成對比(或:反襯、
襯托),突
出橘樹傲然凌霜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橘樹的贊美之情(或:寄寓了作者的高潔情操;。
14.(北京市東城區(qū)2010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一②題。
題畫
李唐①
百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
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燕脂②畫牡丹。
注:①李唐,宋代畫家,精于山水畫。②燕脂,即“胭脂”,一種紅色顏料。
①下列對詩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是一首題畫詩,類似的作品還有杜甫的《春夜喜雨》。
B.第一句寫作者限中看到的村落實景錯落有致,畫面淡雅清新。
C.第三、四句作者慨嘆人們只對花鳥感興趣,對自然山水視而不見。
D.整首詩語言淺近,通俗易懂,抒發(fā)出作者內(nèi)心的種種感慨。
②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慨,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
答案①D(A《春夜喜雨》不是題畫詩。B第一句描寫的是畫中的景致。C第三、四句作
者慨嘆當時的人只重需貴榮華,表達作者對社會風(fēng)氣的不滿。)
②(評分要點:I.對詩人的思想表述清楚;2.結(jié)合詩句具體解說。)
15.(江蘇省徐州市2010屆高二第二次模擬考試)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長安夜雨
薛逢①
滯雨通宵又徹明,百憂如草雨中生。
心關(guān)桂玉②天難曉,運落風(fēng)波夢亦驚。
壓樹早鴉飛不散,到窗寒鼓濕無聲。
當年志氣俱消盡,白發(fā)新添四五莖。
【注】①薛逢,字陶臣,歷侍御史、尚書郎。因恃才傲物,屢忤權(quán)貴,仕途頗不得意。
②掛玉:喻昂貴的柴米。
(1)小詩以''憂”貫穿全詩,作者的憂愁具體包含了哪些內(nèi)容?
(2)作者在首聯(lián)中運用哪些方法來表現(xiàn)自己的百憂纏心?
(3)頸聯(lián)從哪些角度對景物進行描寫?所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答案(1)生活的艱辛;命途的不順;生命的衰老。
(2)①通過描述滯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側(cè)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憂愁之久,內(nèi)
心無時無刻不被憂愁纏繞;②運用比喻手法,將“百憂”比喻為雨中生機勃勃滋生的青草,表
現(xiàn)出憂愁的煩亂紛雜。
(3)①視覺角度與聽覺角度。樹上集聚的早鴉,是作者所見之景;沉悶的鼓聲是作者所聞
之景。②這些景
物凄冷蕭條,傳達出作者愁悶落寞的心情。
16.(2010年東北四校第三次高考模擬聯(lián)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①
柳宗元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xué)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yǎng)老夫。
注釋:①柑為橘樹一種。本詩寫于作者貶官柳州時期。②皇樹,即橘樹。屈原〈橘頌〉中有
“后皇嘉樹,橘
徒服兮”之句。③三國時丹陽太守李衡曾想通過種橘發(fā)家至富,給子孫留點財產(chǎn)。
(I)詩中哪個字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結(jié)合詩句分析頸聯(lián)中用何種手法抒發(fā)了這種情
感?
(2)對詩的尾聯(lián)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作者希望橘樹成林,清姚鼐則說作者“恐見
(柑)這成林也?!?/p>
請結(jié)合全詩談?wù)勀愕目捶ā?/p>
答案(1)頜聯(lián)的“憐”字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橘樹的喜愛之情。頸聯(lián)作者運用比喻和想象的
手法,將橘花和橘實比作“噴雪”和“垂珠”,想象橘樹開花結(jié)實,生動而形象。"幾歲'’卻"何
人”都承上文“憐”字而來,“憐”之深所以望之切,深切的期望表現(xiàn)出作者對橘樹的喜愛之情。
(2)我認為作者希望橘樹成林。作者不論首聯(lián)中“新”、“遍”二字對橘樹嫩綠和茂盛的描繪
還是頸聯(lián)對橘樹開花結(jié)實的想象,都表現(xiàn)了對橘的喜愛之情,自然也渴望自己親手栽種的橘
樹成林;頷聯(lián)更是一正一反用屈原憐橘和李衡謀利的典故,以像屈原一樣愛橘表現(xiàn)了自己的
志向,橘在作者眼中是高潔的象征,渴望橘樹成林滋養(yǎng)自己正是作者未在貶謫后消沉,堅守
節(jié)操的體現(xiàn)。(我同意姚鼐所說的作者“恐見甘之成林也工作者是被貶謫于此,無論寫現(xiàn)實
的還是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襯出作者沉淪于此的落寞與苦悶,以屈原白比更是有對被貶
謫的不滿之意。尾聯(lián)只是故作達觀語,表面說等到柑樹成林的時候,它的果實滋味還能夠供
養(yǎng)我這個老人的,實際足感傷自己迂謫時日已久,唯恐延續(xù)到黃柑成林,自己還能親嘗。)
17.(廣東省汕頭市2010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學(xué)質(zhì)量測評(二))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
問題。
晚次樂鄉(xiāng)縣
陳子昂
故鄉(xiāng)杏無際,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時恨,嗷嗷夜猿鳴。
(1)詩的標題為“晚次樂鄉(xiāng)縣“,請結(jié)全詩內(nèi)容,分析詩中是如何表現(xiàn)“晚”的?
(2)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答案(I)第二句的“日暮”,是時間的開始;中間“煙斷”(“木平”)的描寫,說明夜色漸濃;
末句“夜猿鳴”,
直接拈出“夜''字回應(yīng)篇首“日暮”日暮鄉(xiāng)情,結(jié)束全詩。全詩以景寫情,動靜結(jié)合,以時間
為線索表現(xiàn)“晚”
且
(2)表現(xiàn)了詩人孤寂、凄涼的心情與濃重的鄉(xiāng)愁。入暮以后漸入靜境,猿的啼叫聲清痙而
凄婉,此時此境,
詩人羈旅他鄉(xiāng)孤獨寂寞之愁,無盡的鄉(xiāng)思之情油然而生。
18.(河北省唐山一中2010高考模擬試卷(一))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金陵驛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zhuǎn)夕暉,孤云飄泊復(fù)何依!
山河風(fēng)景無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祥興二年(1279),文天祥被俘押赴燕京,路過金陵時作此詩。
(1)首聯(lián)的景物描寫有卜么作用?
(2)“化作啼鵑帶血歸”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聯(lián)將金陵的荒涼與身世的飄泊?并提出,為全詩定下悲涼的基調(diào)。
(2)表達了作者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堅定不渝的民族氣節(jié)。
19.(江蘇省南京市2010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逢病軍人
盧綸
行多有病住無糧,萬里還鄉(xiāng)未到鄉(xiāng)。
蓬鬢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
河潢舊卒
張喬
少年隨將討河潢,頭向時清返故鄉(xiāng)。
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
⑴兩苜詩描寫的人物有何異同?試簡要概括。
⑵盧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⑶請簡析張詩的主要表達特色。
答案(1)同:都是返鄉(xiāng)士兵。異:一病一老,一在途中一己歸鄉(xiāng)。
(2)對病軍人的同情。
(3)以少年出征與頭白返鄉(xiāng)對比,突出戍邊之長;以十萬將士與我對比,突出戰(zhàn)爭的殘酷。
20.(2010屆湖南六大名校高三高考模擬仿真聯(lián)考(教師版))閱讀下面的兩首詩歌,根據(jù)提
示,完成賞析。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①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睛山卷幔,云猶含態(tài)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鵬語,麥城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一月一日②
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fēng)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fēng)檐夜雨聲。
【注】①王庭珪,宋代詩人,棄官筑草屋于盧溪,隱居五十年。②寫此詩時,李商隱為了生
計,只身遠赴梓
州,任職柳仲郢幕府。亞夫,借指幕主柳仲郢。二月二日,農(nóng)歷踏青節(jié)。
(I)兩首七言律詩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案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王詩中的“云猶含態(tài)石披衣”,云擺弄著姿態(tài),山石好像披
著衣裳,形象
地寫出了云霧繚繞山石的情狀,(或“煙村南北黃鵬語”,煙靄籠罩的山村,黃鵬嘰嘰喳喳地
鳴叫,就像人在
興奮地說話)李詩中的“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生動地寫出了早花柳絲競相爭艷,
成群蜂蝶含
情飛舞的情景。
(2)兩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試加以分析。
答案兩首詩均寫踏青所見,王詩前三聯(lián)寫了一幅雨后放晴,萬物怡然的春景圖,最后用一
個反問句表現(xiàn)了
詩人對田園隱逸生活的喜愛之情。李詩前兩聯(lián)描繪了一幅生動明媚,競艷含情的春景圖,以
樂景寫哀情,后
兩聯(lián)轉(zhuǎn)折,寫出了自己潦倒的身世,表達了詩人羈泊天涯、欲歸不能的凄苦心情和愁悶郁抑、
無人理解的失
意情懷。
21.(海南省2010年高三五校第二次聯(lián)考)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問題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fēng)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guān)。
溪興
杜荀鶴
山雨溪風(fēng)卷釣絲,瓦甌篷底獨斟時。
醉來睡著無人喚,流到前溪也不知。
(1)兩首詩都以溪居生活為題材,但主旨有異,請作簡要分析。
(2)兩首詩在語言風(fēng)格上有著怎樣共同的特點。請你結(jié)合《溪居即事》,嘗試著對“小童疑
是有村客,急向柴
門去卻關(guān)”詩句中“疑”“急”的妙用作簡要賞析。
答案(I)《溪居即事》主要表現(xiàn)水鄉(xiāng)的寧靜優(yōu)美、溪居生活閑適;《溪興》主要表現(xiàn)隨遇
而安,獨樂其樂
的閑適心情和隱逸之樂,同時,還有些孤寂。
(2)平白、質(zhì)樸。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小童那種好奇、興奮、急切、好客的內(nèi)心活
動,描繪得惟妙
惟肖,神態(tài)畢現(xiàn)。詩人以他那銳利的雙眼,捕捉到了這一剎那極富情趣的小鏡頭,成比地攝
取了一個熱情
淳樸、天真好客的水鄉(xiāng)農(nóng)村兒童形象。
22.(重慶市西南師大附中2010屆高三5月模擬考試)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暮春歸故山草堂
錢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羽待我歸。
蘭竹詩
鄭板橋
四時花草最無窮,時到芬芳過便空。
唯有山中蘭與竹,經(jīng)春歷夏又秋冬。
(1)錢起在《暮春歸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現(xiàn)暮春景象的?
(2)上面兩首詩歌的主旨有哪些相似之處?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
答案⑴作者既以“春殘”二字概括點題,又用“黃鳥稀皿辛夷花盡”和“杏花飛”來具體表現(xiàn)花
落鳥
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
(2)兩首詩都通過對“不改清陰”的幽竹的描寫,寄寓了詩人對其不為俗變的高尚節(jié)操的贊
美。在寫法上兩首詩都運用了反襯手法,用眾芳的凋零來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
23.(2010年上海市徐匯區(qū)高三下學(xué)期學(xué)習(xí)能力診斷)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第問題。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山中與元九書
元稹注白居易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后欲明天。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里曉燈前。
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
(注)元稹,字微之,世稱元九。寫此詩時元稹被貶為通州(今四川達縣)司馬。
(1)用一句話解釋元詩的標題。
(2)白居易讀了元稹的詩說:“至今每吟,猶惻惻耳。”給合元、白詩意,推斷白居易內(nèi)心”惻
惻”的原因。
(3)從抒情方式的角度,賞析兩詩畫線句。
答案(1)(我)聽說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缺少對象或被貶不給分)
(2)為好友感同身受的真摯友情;為好友因自己被貶而生的悲憤;為自己與好友同是“籠鳥
檻猿”(或同
處被貶的境遇);為自己給病中的好友帶來的悲憤(或傷痛)。
(3)元詩末句融情于景,將對好友被貶的悲憤和病中凄苦的心情融于凄清景象的描寫中,言
有盡而情無限;
白詩末句直抒胸臆,直.接抒發(fā)出與好友被貶相隔不能相見的凄楚與無奈,感染力強。
2010年4月更新
1.(福建省東山二中2010屆高三質(zhì)量檢測模擬考試)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次韻①中玉水仙花二首
黃庭堅②
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③為骨玉為肌。暗香已壓酸酸④倒,只比寒梅無好枝。
淤泥解作白蓮藕,糞壤能開黃玉花⑤??上闾觳还?,隨緣流落小民家。
注:①次韻:亦稱步韻,就是依次川原韻、原字按原次序相和。②黃庭堅:才華橫溢,卻久
謫川蜀,遠貶嶺南,仕途坎坷。③水沉:沉香木。④酸醵:薔薇科春盡開花,花單生,重瓣,
白色或淺黃色,甚美麗。⑤黃玉花:水仙花的別名。
(1)請對第一首的修辭手法進行簡要分析。
(2)結(jié)合兩首詩說說詩人選擇水仙作為意象來寫的意圖何在?
答案(1)詩人連用兩個比喻,說水仙花骨如沉香肌如玉,寫出了水仙有的沁人的芬芳和
晶瑩澄澈之美。
詩人用兩個對比,與酸醵比香突出水仙暗香濃郁:與梅比枝條為顯示水仙的柔弱。
(2)水仙擁有晶瑩澄澈之美和沁人的芬芳暗指詩人自己有滿腹經(jīng)綸才華橫溢。佳人流落小
民之家指自己久
謫川蜀,遠貶嶺南,仕途坎坷。
2.(2010年吉林市高三上學(xué)期期末統(tǒng)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望薊門
祖詠
燕臺①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②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③。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注:①燕臺:原為戰(zhàn)國時燕昭王所筑的黃金臺,這里代稱燕地,用以泛指平盧、范陽這一帶。
唐代的范陽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為中心,統(tǒng)率十六州,為東北邊防重鎮(zhèn)。它主要的防御
對象是契丹。
②三邊:古稱幽、并、涼為三邊。這里泛指當時東北、北方、西北邊防地帶。
③薊門的南側(cè)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脈,帶山襟海。
(1)在開篇兩聯(lián)中作者觸景生情,其中哪一字起到了詩眼的作用?結(jié)合具體詩句分析作者
為何產(chǎn)生這種感受。
(2)尾聯(lián)中作者運用了班超投筆從戎、終軍請徵的典故。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其作用。
答案(1)“驚”。首先是因為軍營中,吹笳擊鼓,喧聲重迭,可見軍營中號令之嚴肅:其
次,是在嚴冬初曉、
積雪萬里的時候,作者遠里到在半空中獵獵飄揚高懸的旗幟,這種肅穆的景象,暗寫出軍營
中莊重的氣派和
嚴整的軍容。邊防地帶如此的形勢和氣氛,自然令詩人心靈震撼了。
(2)詩人雖則早年并不如班超,可是見此邊營士氣,卻也雄心勃勃,要學(xué)書生終軍,向皇
帝請發(fā)長纓,為國
立下奇功。(2分)末二句水到渠成地順應(yīng)“客心驚”,結(jié)束全詩。
3.(2010年江蘇省姜堰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山行即事
宋王質(zhì)
浮云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靖①風(fēng)吹袖清。
鵲聲喧口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口醛②。
注:①演:一種水草。②醍:chW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1)詩的首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是如何統(tǒng)領(lǐng)全詩的?
(2)木詩以“山行”為題,詩句中卻沒有一個“行”字,詩題與詩句是不是矛盾?請作簡要分
析。
(3)請簡要理解“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醒”的含義。
答案(1)運用了擬人手法。("想像''也對)由首聯(lián)浮云不定議“陰晴”領(lǐng)起,頷聯(lián)寫“荷雨”、
“濕”,下起
雨來;頸聯(lián)寫“日出”,太陽又出來了。
(2)不矛盾。全詩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所寫內(nèi)容從浮云在空,到荷雨濕衣、頻風(fēng)吹袖、
鵲聲喧日、鷗鳥狎
波,都是“山行”過程中的經(jīng)歷、見聞和感受,合起來,就是所謂“山行即事
(3)尾聯(lián)運用擬人、夸張的修辭手法,并不是說行者真的喝多了酒,需要解酒困,而是用“喚
醒三日醒”,
表現(xiàn)山色的可愛,能夠使人神清氣爽,困意全消。
4.(2010年溫州市高三第二次適應(yīng)性測試)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千秋歲①
秦觀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
相對。憶昔西池會②,鶴鷺同飛蓋③。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
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注】①紹圣元年(1094年),秦觀因元祐黨禍,貶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劉拯論增損《神宗
實錄》,中途改貶監(jiān)處州酒稅,此詞作于處州任上;②西池會: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詔賜館
閣花酒,游金明池,瓊林苑,與僚友西池宴集賦詩唱和;③鸚鷺:指朝廷百官;飛蓋:形容
車輛之疾行。
(1)“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ㄓ皝y,鶯聲碎?!币痪渲小皝y”和“碎”,用詞極為工致,“亂”
寫出了花的;“碎”寫出了鶯聲的。
(2)近人夏閏庵云:“此詞以,愁如海,一語生色,全體皆振,乃所謂警句也。''請結(jié)合作品
簡要分析“如海
之愁”有哪些內(nèi)涵?
答案(1)"亂''字寫出花的紛繁、搖曳;“碎”字寫出鸞聲的清脆、雜亂。
(2)“飄零疏酒盞”一句,他鄉(xiāng)逢春,因景生情,親友離別,產(chǎn)生飄零憔悴之愁;“憶昔西池
會”一句,撫今
追昔,政治風(fēng)云變幻,同僚好友多被貶謫,天各一方,有憶念故人之愁;“日邊清夢斷”一句,
青告年華消逝,
政治理想破滅,有抱負難伸之愁;“春去也”一句,暮春時節(jié),落紅無數(shù),感嘆歲月流逝,良
時難再,有惜
春傷己之愁。
5.(安徽省合肥市2010屆高三第一次教學(xué)質(zhì)量檢測)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秋日懷九華舊居
杜茍鶴
吾道在五字①,吾身寧陸沈②。
涼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
燭共寒酸影,班添苦楚吟。
何當遂歸去。一徑入松林。
①五字,指儒家的“仁、義、禮、智、信②陸沈,比喻沉淪不被人知。
(1)請從“景"與“情''的角度,簡要賞析本詩的頸聯(lián)。
(2)聯(lián)系全詩,詩人表達了哪些思想情感?
答案(1)用燭影、決鳴襯托詩人的孤獨和酸楚,營造了孤寂、凄清的氛圍,情景交融。
(2)①身在異地,對故鄉(xiāng)的思念。②棄官歸隱的思想。③為自己的處境深感悲苦。
④在艱難處境中堅守自己的人生道德標準。
6.(福建省漳浦一中2010屆高三下學(xué)期第四次診斷)閱讀下面這首清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海棠袁枚
小朵嬌紅窈窕姿,獨含秋氣發(fā)花遲。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歲以后不再出仕,過了幾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閑適生活。
(1)詩人筆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請概括回答。(3分)
(2)本詩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結(jié)合三四句作簡要分析。
答案(I)“小朵嬌紅窈窕姿”,寫秋海棠花朵嬌小、顏色紅艷、姿態(tài)美麗;“獨含秋氣”寫秋
天開花;
“暗有清杳”寫自有香氣。
(2)本詩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詩人以秋海棠借指品行高潔的人。后兩句中,“清香”喻指
一種高潔的
品德,“幽人”指高潔的隱士,這兩句詩借贊美秋海棠,表現(xiàn)自己的高潔操守,淡泊情懷。
7.(廣東省潮州市2010年高考第二次模擬考試)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途中見杏花吳融
一枝紅艷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瞑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
更憶帝鄉(xiāng)千萬樹①。澹煙籠口暗神州。
【注】①帝鄉(xiāng),此指長安。長安多杏樹。
(1)請說明這首詩的首聯(lián)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⑵這首詩中流露出詩人的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
答案(1)首聯(lián)運用了反襯的表現(xiàn)手法(或:以樂景襯哀情)。早春時節(jié),一枝俏麗鮮艷的杏花
伸出墻頭,昭示
著春天的生氣,可是作者面對這美好的景象,卻感到憂愁、苦澀。
⑵①惜春之情。杏花開放了,帶來春天的消息,卻元蜂蝶采賞,只能自開自落;自己行色
匆匆,更無法等
到花朵開盡.
②流離之苦(或:身世之嘆)。詩人飄零在外,縱逢賞心悅目之景也難停留;杏花獨自盛開于
早春,無蝶欣賞,
正是詩人孤獨寂寞的寫照,
③故國之思。詩人由眼前鮮艷的杏花聯(lián)想到當年在京城看到的千萬樹杏花盛開的絢麗景象,
這幅長安杏花圖
代表著作者深情懷念著的長安生活,與今日的流離在外形成對比,說明詩人雖然落魄軀零,
卻依然心系朝廷,
點出了愁懷所在。
8.(廣東省惠州市2010屆高二第一次高考模擬考試)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金陵(其二)
李白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離宮沒古丘。空余后湖月,波上對江洲。
(1)請評析這首詩中間四句(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突出特點。
(2)這首詩的詩眼是那個字?為什么?
答案(1)將金陵昔日的榮耀繁華與眼前的荒涼蕭瑟對比著寫,形成情感上的巨大反差,
突出了懷古傷今
的傷感沉郁情懷。
(2)“空”字,“空”是金陵懷古的題旨和情感的泉眼,山水風(fēng)景不變,但空有其好,金陵不
再是歷史上的
金陵,無復(fù)六朝的金粉繁華,備受冷落。暗寓昔盛今衰、世事滄桑之感。
9.(廣東省茂名市2010年第二次高考模擬考試)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曉行南谷①經(jīng)荒村
柳宗元
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占木。
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xù)。
機心③久己忘,何事驚麋鹿?
注:①南谷,在永州鄉(xiāng)下。②杪秋,即深秋。③機心,機巧的心計,語出《莊子》。
(1)詩中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請結(jié)合詩中的意象來分析。
(2)有人評價此詩表現(xiàn)“不怨而怨,怨而不怨”的思想,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1)頷聯(lián)、頸聯(lián)描繪了一幅冷清、衰敗、荒寂的荒村景象。處處圍繞一個“荒”字,
描繪出一幅荒
涼凄清的畫面:經(jīng)霜襲擊的樹葉在變黃,在瑟瑟秋風(fēng)中孤獨地飄落,溪上小橋鋪滿枯葉;荒
村除古木之外,
一無所見;耐寒的山花疏疏落落;幽深的泉水在深秋時節(jié)也時斷時續(xù),只剩一線。
(2)詩人借山水排遣謫居生活的郁悶之情,希望忘卻得失恩怨、是非榮辱,但這種寧靜、
淡遠又與詩人的理想、追求相矛盾,所以用無“機心”表現(xiàn)“不怨而怨,怨而不怨”的思想,閑
靜中深蒙(或:孤憤,憂憤,幽怨,抑郁。無奈)。
10.(貴州省銀河中學(xué)2010屆高三下學(xué)期3月月考)閱讀下面的宋詩,回答問題。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注:甘露寺是我國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國吳時,在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周山上,面對長江,
相傳建寺時露水適降,因而得名。
(1)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請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2)這首詩在表達技巧的運用上很有特色,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談?wù)勀愀惺茏钌畹囊稽c。
答案(1)作者以甘露寺所處的地勢為立足點,描繪了山川的雄偉壯闊。開頭寫小小的枕
頭卻裝著浩然的云氣,而由于云氣,遙遠的千山萬峰也近在身邊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卻響著
松濤之聲,而由于松聲,仿佛千溝萬壑的風(fēng)聲也都響在耳邊了,這表現(xiàn)了崇山峻嶺的雄偉。
至于“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更是突發(fā)奇想的神來之筆,以寫“銀山拍天”浪之
大,以“開窗放入”寫江之洶涌。作者正足以這樣開闊的境界、宏大的氣勢抒發(fā)作者豪邁、進
取的情懷。
(2)虛實結(jié)合。前兩句彌漫山巔云氣直入枕中是實寫,然而這卻讓人覺得好像千峰在側(cè),
松濤就在床下轟鳴,讓人覺得如臨萬壑之中,這是虛寫。在這里,千峰萬壑給人藝術(shù)體驗之
真,把人帶入驚心動魂的藝術(shù)境界。
詩歌后兩句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塑造了一種豪壯、崇高之美。為了欣賞那銀山般的浪濤壯觀,
領(lǐng)略那拍天而來的江河氣勢,索性打開窗子放長江入室,以蕩滌心胸。
11.(河北2010年高考模擬試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歲晚
王安石
月映林塘淡,風(fēng)含笑語涼,
俯窺憐綠凈,小立佇幽香。
攜幼尋新的,扶衰坐野航。
延緣久未己,歲晚惜流光。
⑴古人寫詩講究一字傳神,請分析本詩頷聯(lián)第一句“窺”字的精妙之處。
⑵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尾聯(lián)的作用。
答案⑴寫出了詩人不愿打破寧靜的環(huán)境,俯身悄悄觀水的情態(tài)。表現(xiàn)了詩人對綠水佗喜愛
與憐惜。
⑵由敘及情,揭示主旨。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景色的喜愛和對美好時光的留戀與珍惜。
12.(河北省邯鄲市2010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溪居①
柳宗元
久為普組②累,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③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注】①這是作者被貶永州遷居愚溪后的詩作。
②簪組:古代官吏的服飾。
③夜榜:夜航。
(1)請結(jié)合具體意境,對“夜榜響溪石”進行賞析。
(2)清代詩人沈德潛評價這首詩的思想感情時說:“不怨而怨?!澳闳绾卫斫庠娙说摹霸埂迸c“不
怨”?請結(jié)
合詩句具體分析。
答案(1)詩人在天黑的寧靜中,蕩著小船歸來,夜船觸溪石而發(fā)出聲響。這里以有聲表
現(xiàn)無聲,烘托出
詩人“溪居”之所靜謐的氛圍,反襯了四周環(huán)境的寂靜。這看似隨意的一筆,深合高超能藝術(shù)
辯證法。
(2)全詩表面寫溪居生活的閑適,一個“幸”字表達了自己的“慶幸”,故言“不怨”;但詩中
實際表達了
作者謫居時的抑郁之氣,“閑依”其實是不能為世所用的無聊賴,“偶似”則表明詩人并非真有
隱士的淡泊心
境,“來往不逢人”則寫出詩人的孤寂。
13.(河南省新鄉(xiāng)平頂山許昌2010屆高三第三次調(diào)研考試)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
題。
山行即事
王質(zhì)
浮云在空碧,來往議陰睛。
荷雨灑衣濕,萍風(fēng)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醒
【注】醒:ch6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1)首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是如何統(tǒng)領(lǐng)全詩的?
(2)詩以(“山行即事”為題.詩句中卻沒有一個“行”字,詩題與詩句是不是矛盾?請作簡要
分析。
答案(1)運用了擬人手法,“議”字生動地寫出了云來云去、時陰時晴的狀態(tài),賦予在碧
空里來回飄的浮
云以人的感情。由首聯(lián)浮云”來往議陰晴”領(lǐng)起,頷聯(lián)寫“荷雨”“濕”,下起雨來;頸聯(lián)寫“日
出”,太陽又出來
了。
(2)不矛盾。全詩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所寫內(nèi)容從浮云在空,到荷雨濕衣、萍風(fēng)吹袖、
鵲聲喧日、鷗鳥
狎波,都是“山行”過程中的經(jīng)歷、見聞和感受,合起來,就是“山行即事
14.(江蘇省重點中學(xué)2010屆高三下學(xué)期六校聯(lián)合調(diào)研考試)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官舍竹
北宋?王禹偶
誰種蕭蕭數(shù)百竿?伴吟偏稱作閑官【注,不隨天施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
聲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歡。明年縱便量移去,猶得今冬雪里看。
【注】閑官:詩人當時因受讒而被貶,所任的商州團練副使是個無事可干的虛銜,所以稱“閑
官”。
①這首詩描寫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寫出了竹什么恃點?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②請賞析頸聯(lián)中“拂”字和“侵”字的妙處。
答案①答:托物言志(答“托物抒懷”“繪聲繪色”“由形到聲”皆可。寫出了竹清白、堅貞、
高潔的
特點。表現(xiàn)了詩人孤獨而堅貞不渝的情懷。
②“拂"和"侵'’字都是一種擬人化(答“動態(tài)”亦可,“拂”字答“通感”亦可)的寫法?!胺鬟蟠?/p>
拂,
竹聲蕭蕭“拂琴”,寫出竹聲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極局”,是寫竹的影子映在棋坪
上,使人感受
到竹的形象,似欲與詩人同樂,營造出一個物我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15.(陜西省2010屆高三西安五校聯(lián)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①
方干
舉目縱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時。
鶴盤遠勢投孤嶼,蟬曳殘聲過別枝。
涼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繞石泛觴遲②。
青云未得平行去,夢到江南身旅羈。
注:①這首詩,是詩人旅居洋州時寫的。洋州,今陜西洋縣,在漢水北岸。
②泛觴:是一種游戲。
(1)頷聯(lián)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描寫景物有什么技巧?
(2)簡要分析尾聯(lián)在全詩中的作用。
答案(1)寫了鶴從高空向孤嶼盤旋而下、蟬鳴不已拖著尾聲飛向別的樹枝的孤寂、冷清
景象。運用了視覺聽覺結(jié)合(或繪形繪聲)的技巧。詩人眼耳并用,寫出了鶴盤旋之形和蟬
鳴之聲,傳神逼真。
(2)①點出內(nèi)心隱痛的原因:懷才不遇、仕途不暢:旅居異地、思念故鄉(xiāng)。
②扣詩題“旅次”(或呼應(yīng)首聯(lián)的“非我有”,或做山
16.(湖南省長沙市一中2010屆高三第九次月考)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渡漢江
(唐)末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夏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示三子
(宋)陳師道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wěn)。
注:第一首詩是詩人從沈州(今廣東羅定縣)貶所逃歸,途經(jīng)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
時寫的。第二首詩寫于元祐二年(1087),當時詩人得任徐州教授,生計稍微好轉(zhuǎn),即從岳家
接I可妻兒,一家得以團聚。這首《示三子》即作于妻兒們剛回來的時候。
(1)第一首詩的前兩句,哪兩個詞用得好?為什么?
(2)這兩首詩都以以反常之筆見深情(所謂反常之筆,就是看似有悖于常情其實卻符合情
理的筆法),請結(jié)合
兩首詩的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
答案(1)“斷”和“復(fù)”用得好?!皵唷睂懗鲈娙伺c家人夸問不通,彼此生死未卜的處境;“復(fù)”
字寫詩
人謫放時間之長,表現(xiàn)了詩人度日如年、孤獨苦悶的心境。
(2)第一首“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即是以反常之筆寫深情,因為作者貶居嶺外,又
長期接不到家人
的任何音訊,?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時刻擔(dān)心家人的命運,怕他們由于自
己的牽累或其他
原因遭到不幸?!扒楦印迸c“不敢問”,正表現(xiàn)了詩人這種矛盾的心理。后一首,①前兩句即
是以反常之筆
寫深情。“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薄凹聪嗤敝皇菬o奈而已,其實并不曾忘卻,不然何以
家人團聚的日子
近了卻又興奮難抑呢?“不可忍”正說明詩人對親人懷著一腔不可抑制的思念。②三、四兩句
寫兒女已回到
眼前,詩人卻記不清他們的容貌,恍惚難以相認,似乎無情,但是,正是因為別時兒女正小,
見面時兒女形
貌已非,這正說明離別的時間已久,正可■見分離時惦念之苦,相憶之深。③最后兩句寫與親
人們團聚,自知
不是夢,可心里卻恍惚不定,懷疑眼前的情景不是真的。“了知”,是明了、知道的意思。既
然“了知”里逢
“不是夢”,心里應(yīng)踏實安定,卻又說“忽忽心未穩(wěn)”,這一反常之筆,委婉含蓄地反映了詩人
深怨別離之苦,
反映了他對妻子和兒女們?yōu)檎鎿瓷钋械膼邸?/p>
17.(湖南省常德市2010屆高三階段性檢測)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
野步(宋)周密
麥隴風(fēng)來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羨他無事雙蝴蝶,爛醉東風(fēng)野草花。
野步(清)趙翼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風(fēng)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1)談?wù)剝墒自姺謩e呈現(xiàn)了怎樣的一個野步者的形象。
(2)兩首詩的三、四句都重點運用了同一種表現(xiàn)手法來表達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試作簡要分
析。
答案⑴第一首:呈現(xiàn)了一個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郊野的隱者形象。
第二首:呈現(xiàn)了?個在陣陣秋寒中帶著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⑵兩首詩三、四句都用了擬人的手法。
前者寫出對春天的陶醉與贊美。
后者寫出了老之將至的傷感之情。
18.(江蘇省鹽城中學(xué)2010屆高三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閨思
張仲素
秋天?夜靜無云,斷續(xù)鴻聲到曉聞。
欲寄征衣問消息,居延城外又移軍。
望夫詞
施肩吾
手燃寒燈向影頻,回文機上暗塵生。
自家夫婿無消息,卻恨橋頭賣卜人。
【注】回文機:前秦符堅時秦州刺史竇滔被徙流沙,其妻蘇惠善屬文,把對丈夫的思念織為
回文旋圖詩,讀法宛轉(zhuǎn)循環(huán),詞意凄婉。
(|)兩首詩寫景的手法有何不同?
(2)兩首詩都寫到了“消息”,張詩的“同消息”和施詩的“無消息”的具體內(nèi)容有何不同?兩
首詩都表達了怎樣
的思想感情?
(3)第二首詩中,思婦為什么要“恨”賣卜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案(1)動靜結(jié)合,細節(jié)描寫。
(2)張詩的“問消息”是要探問出征的丈夫身在何處,施詩的“無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時回
家。兩首詩都
表達了對離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3)詩中思婦因思念丈夫二問卜,得到的是賣卜人慣用的“好音訊”,因而她在寒燈下整夜
頻頻回頭期盼丈
夫歸來,看到的卻是自己孤獨的身影。所以長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賣卜人。以對賣卜人
的恨來襯托對
丈夫的思念之切。
19.(河北省邢臺市2010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閱讀下面兩苜詩,然后I可答問題。
機女嘆
葉茵
機聲咿也到天明,萬縷千絲織得成。
售與綺羅人不顧,看紗嫌重絹嫌輕。
月夜聞紡織聲
陳文述
茅檐辛苦倦難支,繡閣嬌憨定不知。
多少吳姬厭羅毅,綠窗一樣夜眠遲。
(1)請概括這兩首詩蘊涵的相同情感。
(2)陳文述的《月夜聞紡織聲》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請結(jié)合全詩進行賞析。
答案(1)①表達了詩人的不平之氣(或“表達了對富人富貴驕人的不滿”卜④表達了詩人對■織
女深深的同情
(或“表達了織女哀嘆自己辛苦勞作的辛酸和無奈之情”)(意思對即可)
(2)①對比。②前兩句將茅檐舍下紡織女的辛苦疲倦、體力產(chǎn)支,與錦繡屋閣中富家女的嬌
憨悠閑作對比(以
不眠與酣眠對比),后兩句將"厭羅轂''的“吳姬”和貧寒的織女進進行對比,同是不眠,人生
卻迥然不同。
突出表達了詩人的不平與同情。
2010年3月更新
1.(2010屆浙江華維2010屆高三綜合試卷一)閱讀下面一首占詩,回答問題。
枕上作陸游
??室幽幽夢不成,高城傳漏過三更。
孤燈無焰穴鼠出,枯葉有聲鄰犬行。
壯日自期如孟博,殘年但欲慕初平【注
不然短楫棄家去,萬頃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東漢范滂,《后漢書》記載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黃初平,《神
仙傳》說他“至五百歲而有童子之色
(1)頷聯(lián)在景物描寫上用了什么手法?簡析其作用?
(2)從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可看出詩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樣的變化?
答案(1)(從聽覺的角度寫,)以聲襯靜,“孤燈無焰”,聞聲才知“穴鼠出”,聽到踩踏枯枝
發(fā)出的聲響,推想是“鄰犬”在行走,由此襯托出深夜的靜謐,刻畫了詩人夜不能寐的形象,
烘托詩人內(nèi)心的悲涼。
(2)詩人早年希望能夠為國效力,然而報國無門:晚年希望學(xué)得長生之術(shù),而又自知不能;
遂生歸隱之心(就
產(chǎn)生逍遙江湖縱情山水的想法),從中可見內(nèi)心的憤激之情。
2.(福建省2010屆育于藍高考核按鈕綜合訓(xùn)練(一))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詠柳(宋)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fēng)勢更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這首“詠柳”詩,是托物言志之作,其寓意是什么?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覺得那一句更好,
請簡述理由。
答案(1)諷刺、揭露得志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們必定沒有好下場。
(2)原句好。原句中的“天地”著眼于空間,突出了天地間的浩然正氣,有詩人的主體感,
能顯示詩人正氣浩
然之志。改句的“秋后”沒有上述之意,且與“清霜”有重復(fù)之嫌?;蚋木浜?,"秋后'’著眼于時
間,強調(diào)了小人
可以犯狂于一時,卻不可能犯狂一世;“秋后”與“清霜”呼應(yīng),且與俗語“秋后算賬'啪合,"秋
后”的使用使詩意
更顯豁。(言之成理,持之有據(jù),皆可酌情給分。)
3.(福建省三明市市區(qū)三校2010屆高三聯(lián)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送別杜審言①
宋之問
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②
①公元698年,杜審言坐事貶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戶參軍,宋之間寫此詩以贈。
②《晉書。張華傳》:“斗牛之間,常有紫氣。豫章雷煥曰:"寶劍之氣,上徹于天。,華問
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囱a煥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醫(yī),光
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S城(今江
西豐城縣)與杜審言的貶謫地吉州同屬江西。
(1)這是一首送別詩,首聯(lián)"嗟''字用得好,說說詩人嗟嘆什么?
(2)試分析此詩末聯(lián)用典手法。
答案(I)一是惜別,因同知己離別而悵惘;二是傷懷,為故人被貶而感傷;三是慨嘆,
由友人被
貶而感慨宣海沉浮,寵辱無常。
(2)作者在此用龍泉劍被埋沒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懷才不遇,用龍泉劍終于被有識之
士發(fā)現(xiàn),
重見光明,喻友人也終將脫穎而出,再得起用,于憤懣不平中寄托了對友人的深情撫慰與熱
切期望。
4.(湖南省衡陽市201()屆高三兩校聯(lián)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后面問題。
溪橋晚興
鄭協(xié)①
寂寞亭基野渡邊,春流平岸草芋芋②。
一川晚照人閑立,滿袖楊花聽杜鵑。
注:①鄭協(xié)南宋末遺民。②芋羊:草木茂盛。
(1)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寫景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jié)合詩歌簡要分析。
(2)有人說詩中的“閑”字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恬淡的心境,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jié)合詩歌簡
要分析。
答案(1)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楊花、杜鵑啼血;動靜結(jié)合(反襯、以動襯靜、以樂景
寫哀情)。寂
靜的渡n,杜鵑啼血;春草茂盛,充滿生機,可是楊花飄零,杜鵑哀鳴,以樂景寫哀情,動
靜結(jié)合,反襯效
果突出。
(2)不同意。本詩表面上表現(xiàn)了詩人悠閑、恬淡、無所事事,閑立觀賞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買賣拆遷期房合同樣本
- 專家講座合同標準文本
- 倉庫周邊出租合同樣本
- 中介賣戶合同范例
- 供暖項目承建合同樣本
- 2025個人委托創(chuàng)作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國印染紡織助劑行業(yè)發(fā)展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印刷線路接線端子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半盔式裝有機面罩安全帽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國十九英寸機柜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兩帶來范文(通用十六篇)
- 綜合錄井儀工作原理演示教學(xué)課件
- 小學(xué)三年級詩詞大會初賽比賽題目課件
- 房建監(jiān)理大綱(共114)
- 國際工程招投標流程圖
- 城市環(huán)境衛(wèi)生工作物資消耗定額
- 液化氣站三級安全教育培訓(xùn)試題
- 經(jīng)濟法實用教程(理論部分)(第八版)(何辛)案例分析及參考答案
- 532近代前夜的危機
-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備案專家意見表
- (精心整理)朱德熙_說 “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