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2024屆高考復習白居易詩歌專項練習(共51題附參考答案和解析)_第1頁
高中語文2024屆高考復習白居易詩歌專項練習(共51題附參考答案和解析)_第2頁
高中語文2024屆高考復習白居易詩歌專項練習(共51題附參考答案和解析)_第3頁
高中語文2024屆高考復習白居易詩歌專項練習(共51題附參考答案和解析)_第4頁
高中語文2024屆高考復習白居易詩歌專項練習(共51題附參考答案和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白居易詩歌專項練習

班級考號姓名總分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八月十五日夜溢亭望月【注】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溢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本詩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時白居易因直言進諫觸怒權貴,已被貶為江州司馬,

居于渭陽。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同樣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去年詩人在皇家街園曲江杏園邊賞月,今年就被貶到江州,

境遇改變,令人感慨。

B.頸聯(lián)“西北望鄉(xiāng)”“東南見月”浸透著詩人的孤寂和凄苦,“何處是”“幾回圓”強化了詩人

內(nèi)心的孤苦之情。

C.“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現(xiàn)出詩人歷經(jīng)磨難之后極其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耐

人尋味。

D.全詩慨嘆物是人非。今昔殊異,表達了詩人謫居生活的愁悶,其感情基調(diào)與《琵琶行》

脈相承。

(2)本詩中“月”這一意象,對表情達意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訪陶公舊宅(節(jié)選)

白居易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讀五柳傳①,目想心拳拳。

昔常詠遺風,著為十六篇。

今來訪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無弦。

慕君遺榮利,老死此丘園。

柴桑古村落,栗里舊山川。

不見籬下菊,但余墟中煙。

子孫雖無聞,族氏猶未遷。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注】①五柳傳:即陶淵明為自己寫的傳記《五柳先生傳》。

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往昔拜讀陶淵明詩文,到今日尋訪陶公舊宅,詩人在惋惜之中流露出深摯的情感。

B.“古村落”“舊山川”緊扣詩題,展現(xiàn)了陶公舊宅環(huán)境的古樸,透露出了一種歷史感1

C.本詩“籬下菊”“墟中煙”用典,以陶淵明筆下的經(jīng)典意象描摹現(xiàn)實景象,自然貼切。

D.本詩融敘事、寫景、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于一體,內(nèi)容豐富而語言淺近,通俗易懂。

1

3.結合詩歌,簡要分析詩人對陶公的崇敬之情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經(jīng)亂,關內(nèi)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

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鄴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yè)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

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構思精巧,按時間順序,最后描繪出五地望月生鄉(xiāng)愁的圖景。

B.前兩聯(lián)是想象之語,寫出由于戰(zhàn)亂、饑僮,家業(yè)無存,田園荒蕪。

C.頸聯(lián)運用比喻,賦予雁和蓬以孤苦凄惶的情態(tài),揭示了零落之苦。

D.本詩語言平實,小事雕琢血意蘊深厚,體現(xiàn)了白居易詩歌的特點。

5.“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與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在表情達意上有何異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秋雨夜眠①

唐?白居易

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

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②火,香添暖被籠。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注】①這首詩大約創(chuàng)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時所作。詩人已六十多

歲,體衰多病,官務清閑。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6.下面對詩歌內(nèi)容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聯(lián)用“三秋”點明時序,意同《滕王閣序》中“時維九月,序?qū)偃锒?/p>

B.頷聯(lián)雨聲淅瀝中,老翁仍能安然“睡美”,體現(xiàn)他心無所慮的閑適情懷。

C.取暖的燃料已化為灰燼,老翁卻“香添暖被籠”,與“睡美”形成照應。

D.尾聯(lián)與首句遙相呼應,直抒胸臆,突出秋霜的冷酷,表達憤懣無奈之情。

7.本詩中“老翁”的形象與詩人在《琵琶行》中塑造的“江州司馬”的形象有何異同?請結

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

2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秋雨夜眠

白居易

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

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火,番添暖被籠。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注】該詩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時所作,此時好友元稹去世,作者體弱多病,官務清閑。

8.對此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詩人用氣候環(huán)境給予人的“涼冷”感覺來形容深秋之夜,給整首詩抹上了深秋的基

調(diào)。

B.頸聯(lián)以烘瓶里的燃料經(jīng)夜已化為灰燼,照應了“睡美二

C.尾聯(lián)中“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為了說明老翁怕冷。

D.本詩語言自然、質(zhì)樸,刻畫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氣息。

9.詩中刻畫了一個怎樣的老翁形象?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各題。

對月寓懷

賈雨村

時逢三五便團圓,

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

人間萬姓仰頭看。①

八月十五日夜溢亭望月②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③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溢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兒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①“天上”二句,據(jù)說趙匡胤未登極時,曾拿《詠月》詩歌給徐鉉看,徐鉉讀到“未離

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這兩句時,認為飛騰之兆已顯。②此詩為作者被貶為江州司馬后

所作。③杏園:唐時朝廷舉辦慶宴的場所。

10.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詩中“滿把晴光護玉欄”一句采用擬人的手法,極言十五月光皎潔充盈之態(tài)。

B.賈詩第三句寫得氣勢驚人,一個“捧”字寫出了天上圓月灑落月輝的驕矜高貴。

C.白詩標題限定了環(huán)境,突出“望”的動作,表現(xiàn)其在特定環(huán)境引發(fā)的人生感慨。

D.白詩首聯(lián)寫的是詩人去年八月十五在京城的曲江杏園參加朝廷宴請,賞月飲酒。

11.簡要分析對比手法在《八月十五日夜溫亭望月》中的運用。

3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詠懷【注】

白居易

盡日松下坐,有時池畔行。

行立與坐臥,中懷澹無營。

不覺流年過,亦任白發(fā)生。

不為世所薄,安得遂閑情。

【注】此詩作于詩人江州司馬任內(nèi)。

12.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句寫詩人幾乎整日坐在松下,“盡日”表明詩人不理政事,表達了詩人對朝廷的不滿。

B.笫三句中的“行立”“坐臥”分別照應第二句中的“池畔行”和第一句中的“松下坐二

C.第四句以寥寥數(shù)字表現(xiàn)了詩人淡薄無欲、安貧樂道的形象特點。

D.詩人以“流年過”“白發(fā)生”寫不知不覺中光陰如水般流逝,自己已華發(fā)暮年。

13.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樓①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夸柿蒂②,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注釋:①望海樓:作者原注云:“城東樓名望海樓?!雹谑恋伲褐妇c的花紋。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登樓遠望海天瑰麗的景色,旭日東升霞光萬道、錢塘江水奔流入海。

B.第三句使用“伍子胥”的典故,虛實結合想象夜色之下的濤聲清晰入耳。

C.頸聯(lián)寫婦女織綾,游人沽飲,梨花飄舞酒旗相招,色彩之美,讀之令人心醉。

D.整首詩寫得錯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從城內(nèi)起筆寫到城外,最后寫到西湖。

15.后人論此詩,認為此詩寫春,既具春之共性,又具地方特色,對此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回小題。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C

16.這首詩共有幾個字押韻?正確的一項是()

A.兩個B.三個C.四個D.五個

4

17.對本詩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創(chuàng)作看,這是詩人當時招友夜飲的即興之作。

B.從體裁看,這是一首格律工整的七言律詩。

C.從內(nèi)容看,全詩單純地描繪了江樓周邊美麗的景色。

D.從構思看,詩人的描寫由遠及近,由景到人,精妙絕倫。

18.有人說本詩尾聯(lián)緊扣題目,以人的心情作結,使整首詩增加了人情之美,請結合全詩內(nèi)容,

加以賞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立秋夕有懷夢得

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斷蟬鳴。

是夕涼颼起,閑境入幽情。

回燈見棲鶴,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shù)聲。

所思渺千里,云外長洲城。

1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立秋傍晚時分的景物觸發(fā)了作者的詩興情思,令他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好友劉禹錫。

B.作者坐在被露水打濕的席上輕搖蒲扇,想到與好友一別經(jīng)年,如今又是蟬鳴之時。

C.第七句中的“回燈”指重新掌燈,與《琵琶行》"添酒回燈重開宴”句中的意思相同。

D.結尾兩句寫詩人思念杳渺,穿過茫茫云海,落腳到彼時好友劉禹錫所在的長洲城。

20.結合全詩,談談你對“閑境入幽情”句的理解。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①月華靜,月里愁人吊孤影?;ㄩ_殘菊傍疏籬,葉下衰桐落寒井。

塞鴻飛急覺秋盡,鄰雞鳴遲知夜永。凝情不語空所思,風吹白露衣裳冷。

【注】①溶溶:寬廣的樣子。

2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之中詩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獨的心境,這種心境與靜謐的月夜在基調(diào)上是非常吻和的。

B.頸聯(lián)轉寫動物,描寫塞外鴻雁急飛、鄰家雞啼,以反襯晚秋之夜的寒冷而漫長。

C.此詩所寫月夜的氛圍是氣勢恢宏,色彩皎潔幽麗,用這種恢宏襯托個人的渺小。

D.此詩語言淺淡:淺,就是淺顯通俗,不飾典故,不用深奧之語;淡,就是輕輕入之,淡淡

出之,不著濃彩,不用艷詞。

22.請結合頷聯(lián)所寫到的意象,賞析這一聯(lián)寫景的藝術效果。

5

錢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3.下列對《錢塘湖春行》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這首詩處處緊扣環(huán)境和季節(jié)的特征,用準確而極富表現(xiàn)力的詞句,恰到好處地描繪了西湖

春日美景,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B.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們富于季節(jié)的敏感,成為春天的象征。詩人善于選取典

型景物,在鶯歌燕舞的動態(tài)中展示春的活力。

C.詩人很講究煉字,在頸聯(lián)中巧用“亂”“迷”“沒”等字,客觀真實地再現(xiàn)了姥紫嫣紅、草

長鶯飛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詩在結構上很有特色,以“孤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到點,章法

變化,條理井然。

241公《錢M湖春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這首七言律詩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

B.詩歌以詩人行蹤為線索,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生動描繪了西湖的明媚風光。

C.“水面初平”“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白沙堤”這些詞語,都突出了西湖晚春的特

點。

D.尾聯(lián)直抒胸膀,抒發(fā)了詩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悅心情。

25.詩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來描寫西湖景色?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6.詩句“幾處早鶯爭暖樹”句中,“爭”用得好,好在哪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

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②火,香添暖被籠。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注】①這首詩大約創(chuàng)作于太和六年(1832)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時所作。當時詩人已六

十多歲,體衰多病,官務清閑,親密的詩友元稹也已經(jīng)謝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27.下列對詩歌內(nèi)容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詩歌首句詩人用氣候環(huán)境給人的“涼冷”感覺來形容深秋之夜,未見風雨,就己覺寒意襲

人,這就給整首詩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調(diào)。

R.頷聯(lián)的“臥遲”體現(xiàn)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寧可閑坐養(yǎng)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間睡不

著,頸聯(lián)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說明他怕冷、體衰。

C.詩歌對人物的描寫極具層次,從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寢寫到老翁睡醒,又寫了醒后起床賞景

6

的情況,寫得生動逼真,親切感人,富有生活氣息。

D.詩中雖然沒有正面寫仕途、境遇,但景與人大合,尤其“霜葉滿階紅”一句表現(xiàn)了大自然

的冷酷,從樹木想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令詩人深有感觸。

28.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老翁形象?請結合全詩做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閑居春盡

白居易

閑泊池舟靜掩扉,老身慵出客來稀。愁因暮雨留教住,春被殘鶯喚遣歸。

揭甕偷嘗新熟酒,開箱試著舊生衣。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陰速似飛。

【注】詩人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時所作。生衣:絹制的夏衣。

29.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中“閑”字,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心中那份恬靜閑適,而且呼應了詩歌的標題。

B.“老身慵出客來稀”寫詩人年事已高,沒有客人來訪,描寫出詩人老年孤苦無依的情景。

C.頷聯(lián)“暮雨”一詞營造出凄涼的情境,“留教住”流露出詩人落寞、惆悵的情緒。

D.尾聯(lián)運用了擬人等修辭,以“冬裘”“夏葛”相更換寫出時節(jié)史替,“似£”則寫出年老史

覺光陰飛逝的心態(tài)。

30.“揭甕偷嘗新熟酒,開箱試著舊生衣”兩句頗有生活情趣,請作簡要賞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題。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養(yǎng)麥花如雪。

注釋:《村夜》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出了一個常見的鄉(xiāng)村之夜。

3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第一句點出秋色的濃重,渲染秋夜的凄清。第二句寫行人絕跡,萬籟無聲。兩句詩鮮

明地勾勒出村夜的特征。

B.詩的第三句既是一個過渡句,將描寫對象由村莊轉向田野;又是兩聯(lián)之間的轉折,用來對

村夜蕭疏暗淡氣氛的描繪,展開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畫面。

C.詩的最后一句寫大自然的如畫美景感染了詩人,使他暫時忘卻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

發(fā)出不勝驚喜的贊嘆。

D.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畫出一個常見的鄉(xiāng)村之夜,清新恬淡;并匠心獨運地直接抒寫人物感

情的變化,讀來親切動人。

32.詩人的心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這首詩是怎樣表達這個變化的?

7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

白居易

平生心跡最相親,欲隱墻東不為身。

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

可獨終身數(shù)相見,子孫長作隔墻人。

3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先寫詩人與元八志趣相投,表達了詩人不逐功名、卜鄰隱居的志向。

B.頷聯(lián)通過描寫“明月”“綠楊”等景物,暢想兩家結鄰而居的詩意畫面。

C.頸聯(lián)貌似說理,實為抒情,在說服別人的同時,表了與友為鄰的渴望。

D.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因與元八見面次數(shù)有限,致使兩家子孫心生隔閡的隱憂。

34.為了與元八為鄰,詩人在詩歌中來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表明心志?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處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風報消息,續(xù)教啼鳥說來由。

展張草色長河畔,點綴花房小樹頭。

若到故園應覓我,為傳淪落在江州。

35.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來表現(xiàn)“春生”?從全詩看,這些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36.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請鑒賞其抒情的妙處。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釋】這首詩寫于貞元二十年(804)歲末,作者任秘書省校書郎,時年三十三歲。邯鄲,

今屬河北。在唐代,冬至是個重要節(jié)日,朝廷里放假,民間互贈飲食,穿新衣,賀節(jié),一切和元

旦相似。

37.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交待詩人身處邯鄲驛館時恰逢冬至。由于冬至日是唐朝重要的節(jié)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思鄉(xiāng)之情便油然而生。抒寫了詩人的羈旅之思,感情樸實真摯。

8

B.第二句描寫詩人孤燈下形影相吊的情狀:雙手抱膝,枯坐在燈下,只有形與影相隨,孤寂

難耐?!坝鞍樯怼辈恢毖怨聠?,卻更顯獨處的寂寞。

C.第三句寫詩人對家中人深夜久坐的想象。“想得”從對方著筆,轉入虛寫,耐人尋味。

D.末句主要寫家人責怪遠游之人不思還鄉(xiāng)。此詩塑造了漂泊異鄉(xiāng)卻恬然自安的詩人形象。

38.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歌,完成后小題。

長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車騎帝王州②,羈病無心逐勝游。

明月春風三五夜,萬人行樂一人愁。

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猶恐清光不同見,江陵卑濕足秋陰。

【注】①本詩為作者在長安應舉時所作,詩題有改動。②帝王州;指都城長安。③原詩是一

首七律,作者時任翰林學士。元九即詩人元稹,當時被貶湖北江陵。

39.下面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作者是寫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詩作中借月抒發(fā)感情,比如“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

浸月”,借月色之慘淡表達離愁別緒。

B.第一首詩中,“喧喧車騎”直接表現(xiàn)了唐代都城長安節(jié)日之夜車水馬龍、游人如織的熱鬧場

景。

C.“羈病”交代了作者滯留長安期間的個人境況,而“無心逐勝游”則表達詩人對現(xiàn)實的隱

憂。

D.第二首詩題目中的“禁中獨直”表明作者寫此詩時正在翰林院值班,“憶”是全詩的題眼。

40.兩首詩運用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不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和談校書秋夜感懷,呈朝中親友①

白居易

遙夜涼風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時。

秋霜似鬢年空長,春草如袍③位尚卑。

詞賦擅名來已久,煙霄④得路去何遲。

漢庭卿相皆知己,不薦揚雄⑤欲薦誰?

【注】①此詩是詩人被貶為江州司馬時所作。談校書應為詩人在朝為官時的同事、朋友。②

楚客,指賈誼。③袍,官袍。④煙霄:喻顯赫地位。⑤揚雄,擅長詞賦寫作,曾被天司馬王音推

薦。

4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句中的“遙夜”和“涼風”照應了標題中的“秋夜”,點出了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

B.第二句通過對搗衣聲和計時刻漏聲的描繪,以動襯靜,營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圍。

9

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聲。這句說詩人在詞賦方面享有好聲名已很長時間了。

D.第六句中的“去何遲”與上句中的“來已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詩人的心緒。

42.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歲暮

白居易

窮陰急景坐相催,壯齒韶顏去不回。

舊病重因年老發(fā),新愁多是夜長來。

膏明自燕①緣多事,雁默先烹②為不才。

禍福細尋無會處,不如且進手中杯。

【注】①熬(rud):焚燒。②雁默先烹:雁,鵝;出自《莊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

家。故人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

鳴者。'”

43.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以春是為陽,秋冬為陰,冬季乂是一年中最后一個季節(jié),故稱“冬盡年終之時”為“窮

陰”。

B.“雁默線烹”引用了典故,不鳴叫者先被殺,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C.“不如且進手中杯”與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都是借酒表達詩人豐富而復雜的情感。

D.平實易懂是白居易詩歌語言的基本特點,本詩語淺意深.言近旨遠,體現(xiàn)了白詩一貫的風格。

4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哪些情感?它又是怎樣體現(xiàn)的?請簡要分析工

閱讀下面三首詩,完成小題。

長恨歌[唐]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馬嵬[清]袁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馬嵬[唐]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45.對以上三首詩的形式,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三首詩中,①詩為古體詩,由標題《長恨歌》即可看出為歌行體,②③詩為近體詩。

10

B.①②③詩均為近體詩。

C.①③詩為古體詩,②為近體詩。

D.①②③詩均為古體詩。

46.對三首詩的選材、立意,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首詩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楊玉環(huán)的故事。

B.在立意上,①詩第一句便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唐玄宗的迷色誤國,就是這一悲劇的根

源。

C.在立意上,②詩認為李、楊二人的生死別離和民間的疾苦離情都值得人們同情。

D.③詩在立意上別出心裁,把諷刺的矛頭直接指向唐玄宗。

47.對這三首詩的語句,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②詩用“銀河”來比喻夫妻離散?!笆敬濉薄ⅰ伴L生殿”暗含兩個典故。

B.“莫愁”多指美女,③詩最后兩句意為作為帝王的玄宗還不如普通人家的丈夫能夠保護自

己的妻子呢!

C.③詩和②詩都化用了白居易《長恨歌》中“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的語句,

立意也是相同的。

D.《長恨歌》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結筆,點明“長恨”題旨,給讀者留

下了裊裊清音,讓人回味。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開龍門八節(jié)石灘①(其一)

白居易

鐵鑿金錘殷若雷,八灘九石劍棱摧。

竹篙桂楫飛如箭,百筏千艘魚貫來。

振錫②導師憑眾力,揮金退傅施家財)

他時相逐四方去,莫慮塵沙路不開。

【注】①作此詩時,作者73歲。作者在詩前小序中說:“東都龍門潭之南有八節(jié)灘、九峭石,

船筏過此,例反破傷。舟人楫師推挽束縛,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饑凍有聲,聞于終夜。予嘗有

愿,力及則救之。會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適同發(fā)心,經(jīng)營開鑿,貧者出力,仁者施財。”②振

錫:指僧人持錫杖出行。錫,手杖。③漢太傅疏廣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賜金豐厚,廣既歸鄉(xiāng)

里,日令共具設泗食,請族人故IH賓客,與相娛樂。后因以“退傅揮金”作致仕歸鄉(xiāng)、縱情宴游

之典。

、48.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ǎ?/p>

A.詩的第一句“若雷”的比喻,渲染鑿錘之聲洪大,展現(xiàn)出開灘場面的宏偉氣勢。

B.“劍棱”二字體現(xiàn)了此地兇險異常,“摧”字表現(xiàn)了往日深受其苦者今日之喜悅。

C.頷聯(lián)運用比喻和比擬的手法,寫石灘疏通后,江.上舟筏魚貫往來、篙楫揮舞如箭的繁忙景

象。

D.第五句表明,此次開灘工程的資金的唯一來源,是持杖僧人從各方化緣的所得。

E.第六句作者以疏廣自比,委婉透露出詩人施財鑿灘造福于民的愉快心情。

49.白居易在臨終前一年寫的《歡喜二偈》中有“心中別有歡喜事,開得龍門八節(jié)灘”的句子,

試結合這兩句詩分析本詩尾聯(lián)表達的深刻意蘊。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風回云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

11

亂點碎紅山杏發(fā),平鋪新綠水演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鵬語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注釋]此詩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50.請在頷聯(lián)中的“亂”和“平”中選一字做簡要的賞析。

51.這苜詩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感?請從表現(xiàn)手法和情景關系的角度鑒賞這首詩。

12

附:參考答案和解析

1.(1)A

:2)①以眼前之月渲染凄清的氣氛,烘托孤苦的情懷;②以眼前之月寄托相思之情,抒發(fā)思鄉(xiāng)之苦;③將昔

年賞中秋之月的愉悅與今年賞中秋之月的孤苦對比,進一步突出自己無法主宰命運的無奈和感傷之情。

【詳解】(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A.“去年詩人在皇家御園曲江杏園邊賞月”理解錯誤,“昔年八月十五夜”中的“昔年”并非“去年”,而

是“往昔、往年”之意。

故選A。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詩歌意象的作用的能力。

月鳧在古典詩歌里總是與“思鄉(xiāng)、思親”的主題緊密相關。詩人由望月而觸發(fā)情思,先寫到了往昔賞月在

曲江的池畔杏園旁邊,那時是愉悅的,今年中秋賞月,孤獨凄清。詩人不煩厭地重發(fā)“八月十五夜”,顯然它帶

給詩人的心靈是震撼的,也是慘痛的。讓詩人不堪回首的是昨日的歡樂,獨自苦品著眼前的寂寞和凄苦。今昔

對比中徒添了詩人不盡的凄苦感,烘托了詩人孤苦的情懷。

頸聯(lián)“西北望鄉(xiāng)”“東南見月”,用互文修辭,身處溢亭向四方眺望故鄉(xiāng)和四野觀望明月,能想象出一個人

觀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鄉(xiāng)帶給自己溫暖,能看到心中一輪明月留給自己關懷,用眼前之月

寄托相思之情,抒發(fā)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苦。

尾聯(lián)詩人細節(jié)化地再現(xiàn)秋風月光?!扒镲L秋雨愁煞人”,過去的日子出現(xiàn)的“昨風一吹無人會”,沒有人領會

這凄厲秋風的涼意。能忽略這凄冷秋風的肌膚感,一定是人們沉浸在喜悅里,已然忘記了秋風的凄冷,這里突

出詩人過去日子的歡快感?!敖褚骨骞馑仆辍?,一是說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

亮還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氣之人了,在對比中突出了自己無法主宰命運的無奈;二是言今

夜的月亮似往年,但這樣的月光照在身上,卻令人清冷至極。突出了自己的感傷之情。

2.A3.①對其作品無比崇拜,主動拜讀,并在創(chuàng)作中加以體現(xiàn):②對其淡薄名利、歸隱田園的生活追求,

充滿了仰慕之情;③對其后人如見陶公,內(nèi)心充滿了深深的依戀之情。

【解析】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A.”詩人在惋惜之中流露出深摯的情感”分析錯誤,依據(jù)“慕君遺榮利,老死此丘園”可知,詩人白居易

仰慕陶淵明的不慕名利,追求田園生活的品質(zhì),所以不是“惋惜”,而是“仰慕”。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依據(jù)詩句“每讀五柳傳、目想心拳拳。昔常詠遺風,著為十六篇”可知,詩人每每讀到陶淵明的自傳,

內(nèi)心總是充滿真摯的情感,非常崇拜,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也有很多借鑒了陶淵明的詩風及思想傾向。

(2)依據(jù)詩句“不恭樽有泗,不慕琴無弦。慕君遺榮利,老死此丘園”可知,詩人不追求有泗有音樂的享

樂生活,只仰慕陶淵明的那種不慕名利,追求田園生活淡泊名利的品質(zhì)。

(3)依據(jù)詩句“子孫雖無聞,族氏猶未遷。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可知,詩人對陶公的后代一直有一

種深沉的情感,雖然后世子孫沒有什么名聲,但就是因為陶公,息覺得有一種深深的依戀之情,充分表達了對

陶淵明的崇敬和愛戴。

4.B5.同:都是借明月表達思念之情。異:“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表達的是與兄弟無法團

聚的傷感;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的是對遠隔千里的兄弟的美好祝愿。

【解析】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B.“前兩聯(lián)是想象之語”錯誤,作者是追憶因戰(zhàn)亂頻繁、家園荒殘、手足離散的現(xiàn)實生活,是發(fā)生過的事

實。

故選B。

5.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是說“同看明月,分散的親人都會傷心落淚,一夜思鄉(xiāng)心情五地相

同二孤單的詩人凄惶中夜深難寐,舉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聯(lián)想到飄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們??梢?

詩人是用“明月”點明了題意,借明月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和無法與兄弟團聚的傷感。

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說“只愿弟弟能平安健康長壽,即便相隔千甲也能共常明月L可見,

詩人也是借明月表達思念之情,表達作者但愿弟弟能年年平安長壽,相隔千里也能夠與自己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表達了作者的祝福和對親人的思念,表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態(tài)度和樂觀的精神。

13

6.D7.相同:本詩中“老翁”的形象與詩人在《琵琶行》中塑造的“江州司馬”的形象都是年老體衰、孤

獨寂寞的形象。本詩中頸聯(lián)燃料經(jīng)夜化為灰燼,夜已過去,老翁卻“香添暖被籠”,打算繼續(xù)睡,體現(xiàn)老翁的體

衰閑散;尾聯(lián)老翁“曉晴”時仍未起,漫不經(jīng)心地看滿階紅霜葉,突出了老翁的孤獨寂寞。《琵琶行》中“謫居

臥病尋陽城”“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寫詩人年老體衰、孤獨寂寞之感。

不同:本詩中“老翁”的是安閑清靜、閑散無事形象。頷聯(lián)“臥遲”寫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

秋雨淅瀝,屋內(nèi)“老翁”卻安然“睡美”,正說明他心無所慮,具有閑適的情懷。

《琵琶行》中塑造的“江州司馬”是被貶謫在偏遠的地方,感覺孤獨而委屈,內(nèi)心凄涼、郁悶、悲傷的形

象?!拔覐娜ツ贽o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寫地勢荒僻,環(huán)境惡劣,舉目傷懷,一點開心解悶的東西都沒有,這就

是他耳聞目睹的一切,無不使人感到悲哀。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D.“表達憤懣無奈之情”“直抒胸臆”錯誤。尾聯(lián)寫老翁“曉晴”M仍未起,漫不經(jīng)心地看滿階紅霜葉,突

出老翁的閑適無事、孤寂淡泊;不久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秋雨無情地掃得飄零滿階,表

現(xiàn)了大自然的冷酷無情。詩人從樹木移情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所以“寒”一語雙關,既指環(huán)境,又指情感。

所以并非是“直抒胸臆”。

故選D。

7.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相同:本詩中“老翁”的形象與詩人在《琵琶行》中塑造的“江州司馬”的形象都是年老體衰、孤獨寂寞

的形象。本詩中頸聯(lián)燃料經(jīng)夜化為灰燼,夜已過去,老翁卻“香添暖被籠”,打算繼續(xù)睡,體現(xiàn)老翁的體衰閑散;

尾聯(lián)老翁“曉晴”時仍未起,漫不經(jīng)心地看滿階紅霜葉,突出了老翁的孤獨寂寞?!杜眯小分小爸喚优P病海陽

城”寫詩人年老體衰之感:自“我從去年辭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寫詩人貶官九江以米的孤獨寂寞之感。

不同:本詩中“老翁”的是安閑清靜、閑散無事形象。頷聯(lián)“臥遲”寫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

秋雨淅瀝,屋內(nèi)“老翁”卻安然“睡美”,正說明他心無所慮,具有閑適的情懷。尾聯(lián)老翁“曉晴”時仍未起,

漫不經(jīng)心地看滿階紅霜葉,突出了老翁的閑散無事。

《琵琶行》中塑造的“江州司馬”是被貶諦在偏遠的地方,感覺孤獨而委屈,內(nèi)心凄涼、郁悶、悲傷的形

象?!罢雨柕仄o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盤江地低濕,黃蘆苦竹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晰難為聽.”地勢荒僻,環(huán)境惡劣,舉目傷懷,一

點開心解悶的東西都沒有。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詩人自己的苦悶移情的結果,詩人的悲哀苦悶完全是由

于他政治上受打擊造成的,但是這點他沒法說。他只是籠統(tǒng)含糊地說了他也是“天涯淪落人”,他是“謫居臥病”

于此,而其他斷腸裂腑的傷痛就全被壓到心底去了。這就是他耳聞目睹一切無不使人悲哀的緣由。

8.C9.本詩描繪了一個體衰閑散的老翁形象。細節(jié)描寫(動作、心理描寫等)①“臥遲”“燈滅后”,才能

賞聽窗外的瀝瀝雨聲,屋內(nèi)老翁安然“睡美”正體現(xiàn)他心無顧慮,具有閑淡的情,懷;②老翁“曉晴寒未起”,對

“霜葉滿階紅”漫不經(jīng)心,突出老翁心境清靜淡泊;③“香添暖被籠”,夜已過去,按理說老翁應該起床,卻還

要“雷葉滿階紅”,打算繼續(xù)躺著,突出了體衰而又閑散的形象。

【解析】8.本題考杳學生賞析詩歌內(nèi)容及語言的能力。

C.“只是為了說明老翁怕冷”錯誤,尾聯(lián)的意思是:早上天空晴朗,但寒氣未消不想起床,只看到秋雨把

霜葉打落得到處都是。“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寒冷”,同時從自然想到社會,更有

對冷酷現(xiàn)實的失望,以及看清現(xiàn)實后清靜淡泊的心境。

故選C。

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詩歌中形象特點的能力。

首聯(lián)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帶著陣陣寒意,只有我一個老頭安寧自在的在家?!鞍查e”一詞點出了老翁的形

象特點。

頷聯(lián)的意思是:熄燈之后遲遲才躺下睡覺,在秋雨聲中漸漸入夢鄉(xiāng)J,“臥遲”寫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

瞌睡少,寧可閑坐閉目養(yǎng)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間睡不著,老翁若不是“臥遲”,恐亦難于雨聲中“睡美”。

以“燈滅后”三字說明“臥遲”時間,耐人玩味。窗外秋雨淅瀝,屋內(nèi)“老翁”安然“睡美”,正說明他心無所

虛,具有閑淡的情懷。

頸聯(lián)的意思是:以烘瓶甲的燃料經(jīng)夜已化為灰燼,照應老翁的“睡美”。才三秋才夜已經(jīng)??净?,突出老翁

的怕冷。夜已經(jīng)過去,按理說老翁應該起床了,卻還要“香添暖被籠”,打算繼續(xù)躺著,生動地描繪出體衰閑散

的老翁形象。

14

尾聯(lián)的意思是:早上天空晴朗,但寒氣未消不想起床,只看到秋雨把霜葉打落得到處都是。不久前還紅似

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秋雨無情地掃得飄零滿階,這是運用了反襯的手法,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冷酷無

情。從樹木移情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令詩人深有感觸。然而“老翁”卻“曉晴寒未起”,對它漫不經(jīng)心,突

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靜淡泊。

:0.1)11.①時空對比。往年的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中秋卻是被貶到渝江邊;

②景色對比。歡樂之景與冷清之景對比;

③情感對比。樂情與哀情的對比:昔之歡快,今之愁苦。

④身份對比。原本是京官,如今是貶謫之人。

【解析】10.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首聯(lián)寫……去年……”錯誤,從''東南見月幾回圓”可知,人在東南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由此可

知,苜句說的“昔年”不能理解為“去年”。

故選故

1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本題考查對比的手法。首先到詩歌中找出對比的雙發(fā),然后分析雙方是如何進行對比的。

如“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華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溢浦沙頭水館前”是時空的對比,首聯(lián)是說“昔

年八月十五夜”,自己在曲江池畔的杏園邊賞月,而“今年八月十五夜”卻是在荒僻的江州溢浦水邊。其中暗含

情感、景色以及身份的對比,昔日身在京城,自己是京官,而現(xiàn)在自己被貶謫在這溢浦江口,已經(jīng)成為貶謫之

人,這是身份的比較;昔口身在京城的曲江池畔杏園邊,曲江是京城長安的風景勝地,也是唐代的皇家御園,

杏園在曲江邊,朝廷經(jīng)常在杏園舉辦宴慶活動,此處是繁華而熱鬧的,而現(xiàn)在自己在這冷清的溢浦江口,是冷

清的;昔FI在繁華的曲江杏園賞月飲酒,他的心情無疑是歡暢的,而現(xiàn)在被貶謫在外,身居冷清之地,心情自

然是哀傷的,這是情感的對比。

12.A13.詩人因為被權貴們鄙薄,才到江州任這個閑官。要不然,也不會有松下閑坐、池畔漫行這樣的閑

情逸致。詩人看似喜愛清閑,實則內(nèi)心無奈、苦悶。

【解析】1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情感、形象的能力。

A.“'盡日’表明詩人不理政事,表達了詩人對朝廷的不滿”錯誤。第一、二句寫的是詩人清閑的生活狀態(tài)。

他因政事清閑而得閑,并不是不理政事;且第一、二句沒有流露出詩人對朝廷的不滿。

故選A。

1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情感的能力。

尾聯(lián)“不為世所薄,安得遂閑情”意思是:如果不是因為我被世俗權貴之人所鄙薄,怎么會得到這樣的閑

情逸致呢。結合上文可知,詩人在江州擔任司馬這一閑職,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因此整日坐于松下,偶爾在

池畔閑逛。可見,詩歌表面寫詩人此時生活恬淡自然,充滿閑情雅致,結合尾聯(lián)“不為世所薄”分析其深刻原

因則可以看出,詩人之所以有眼前的狀態(tài)是因為“被權貴們鄙薄”,因此,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面對清閑生活的內(nèi)心

無奈和苦悶之情。

14.D15.春之共性:春柳、春草、春樹一片翠綠,梨花、紅裙、彩綾一片嫣紅,朝日霞光映照其間,又有

酒旗加以點染,把杭州城里城外的春光裝點得美麗無比,散發(fā)著濃郁的春意。

地方特色:登樓遠望海天瑰麗的景色,白堤江岸錢塘江水奔流入海閃著銀光,夜里萬籟俱寂之時濤聲傳入

伍員廟,院中植柳的蘇小家,紅袖翻《綾紋綺麗的織綾婦女,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

【解析】1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D.“從城內(nèi)起筆寫到城外”錯誤,應該是從由城外寫到城內(nèi)又寫城外。首聯(lián)寫城外,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城內(nèi),

尾聯(lián)寫城外。

故選Do

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首聯(lián)“望海樓明照曙匿,護江堤白踏晴沙”是說“杭州城外望海樓披著明麗的朝霞,走在護江堤上踏著松

軟的白沙”,盡寫作者登樓遠望海天瑰麗之景色,描摹杭州城外東南之景色,可謂雄偉壯麗。

頷聯(lián)“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是說“呼嘯的錢塘濤聲春夜傳入伍員廟,嬌嫩的綠柳春色包蘊

在蘇小小家”,表現(xiàn)出顯著的季節(jié)特征:春潮洶涌,夜?jié)な?,聲響百振吳山頂?shù)奈楣珡R:柳枝掩映,蘇小家正

當新綠深處,春光正好。

頸聯(lián)“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是說“紅袖少女夸耀杭綾柿蒂織工好,青旗門前爭買美酒飲'梨

15

花描寫杭州女工織藝的精巧和當時人們爭飲佳醪的民俗風情,勾勒出繁榮興旺的社會景象。

尾聯(lián)“i隹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裾腰一道斜”是說“是誰開辟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長滿青草的小道像少

女的綠色裙腰彎彎斜斜”,以登高遠眺所見的闊大場景收束,暗與首句照應,描繪滿湖清波如同少女的彩裙飄動,

白堤上煙柳蔥蘢,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的綠色飄帶。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詩的前兩聯(lián),主寫自然景色;頸聯(lián),則重點移至風物人情之上;尾聯(lián),其目光乂移到

遠處,收尾呼應,寫最能代表杭州山水美勝之西湖,結足春意。作者把杭州春日景物,熔鑄于一篇之中,畫出

一幅《杭州春望圖》。畫面以春柳、春草、春樹及江水、湖水之翠綠為主色,又以梨花、紅裙、彩綾、酒旗加以

點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間,把杭州之春光裝點得美麗無比,散發(fā)著濃郁之春意。詩在寫法上,由城外之東南,

寫到城內(nèi),然后又寫到西湖,遠近結合,錯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極具地方特色,洋溢著詩人贊美之情。

16.D17.C18.尾聯(lián)緊扣標題中的地點和目的,運用直抒胸臆/設問/比較的手法誠摯地邀請朋友來江樓

消暑。而前三聯(lián)描繪了江樓夕望的景色正是為最后的邀請做了鋪墊:在炎熱的夏天的黃昏,詩人登上望海樓向

東遠望,天海一片蒼茫的景象和錢塘江及兩岸的山勢;燈火星河,風吹古木,月照平沙,燦爛奪目,而身處夕

望中之江樓,能夠消暑、故尾聯(lián)向歷友發(fā)出邀請,既表現(xiàn)出詩人對江樓之景的喜愛,也體現(xiàn)出詩人和友人間的

深厚情誼“

【分析】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押韻的能力。

“茫”,,長”“央”“霜”“涼”五個字都壓“ang”韻。

故選D。

1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C.”全詩單純地描繪了江樓周邊美麗的景色”錯誤,尾聯(lián)抒情,以人的心情作結,使整幅畫更增加了人情

之美。

故選C。

1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賞析詩歌結尾表達效果的能力。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展現(xiàn)出一望無垠的壯闊意境,令人心胸為之一闊;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不中央”,寫華燈初上的美景,燈火與星河交相輝映,宛如人間仙境;可見詩

人以此地的美景招攬友人前來觀賞;

頸聯(lián)“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用“古木”“月”等意象,營造出幽森的氛圍,“晴天雨”“夏

夜霜”又帶來涼爽的感受,讓人覺得這里正是一個消暑納涼的好去處,是以氣候的涼爽來邀請友人;

尾聯(lián)直接邀請,“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詩句運用設問,以殷切的情誼讓人“盛情難卻”,是

直抒胸臆,以朋友深情來打動友人,招客前來。

:9.B20.①“閑境”指作者所居之處的環(huán)境和人物的活動是清閑的。坐在竹席之上輕搖蒲扇,在秋日傍晚

的絲絲涼風中聽蟬鳴,看棲鶴,賞笙樂,品夜茶,吟秋詩。②“幽情”指詩人身處“閑境”中由聽蟬鳴,看棲

鶴,贊笙樂,品夜茶,吟秋詩等一系列活動所產(chǎn)生的深遠的感情。包括安居生活的閑適,歲月流逝的輕嘆和對

遠方友人的牽掛。③所謂“閑境入幽情”,是說閑適的環(huán)境是作者生發(fā)幽遠感情的觸發(fā)點。

【解析】1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及分析概括詩人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露簟荻竹清”中的“露簟”是指竹席,因其清涼如沾露,故有此名。并不是席子被露水打濕了。

故選B。

20.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閑境入幽情”,結合標題“立秋夕有懷夢得”分析,是寫在立秋之日的傍晚,看到秋的景物,感悟秋的氛

圍,不禁想起好友夢得。意思是秋口黃昏冷清的景象和氛圍不禁讓作者產(chǎn)生閑適、思念的感情。

“閑境”是對詩中景物描寫的高度概括,在分析時要體現(xiàn)出哪些描寫了秋景,營造了怎樣的氛圍。根據(jù)標

題提示寫出“立秋”時節(jié)。結合“露簟荻竹清,風扇蒲葵輕”分析,在簟席上的荻草竹條在夜露F顯得清涼,

手中蒲葵做的風扇輕描。寫了“荻”和“竹”及“風”“蒲葵”等景象。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清幽。“回燈見棲鶴,

隔竹聞吹笙”“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shù)聲”,看棲鶴,賞笙樂,品夜茶,吟秋詩。人物的活動是清閑的。立秋傍

晚時分的景物觸發(fā)了作者的詩興情思。寫了立秋之時的“閑境二

而“幽情”旨在分析本詩作者的感情,注意要將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點明,這是關鍵之處?!耙共枰粌设?

秋吟三數(shù)聲”,晚上喝上那么一兩杓清茶,借興吟上幾句感秋的詩,在這樣的秋夜,詩人的“幽情”大發(fā)。杼發(fā)

安居生活的閑適之情。”一與故人別,再見斷蟬鳴”,想到與好友一別經(jīng)年,如今又是蟬鳴之時,抒發(fā)對歲月流

逝的輕嘆?!八济烨Ю铮仆忾L洲城”,我所思念的好友在千里之外的長洲城。抒發(fā)對友人的思念牽掛之情。

16

21.C22.(1)頷聯(lián)先寫菊花開放,但此時卻是殘菊花開,還依傍著稀疏的籬笆,可見凋謝之期已不遠了。

再寫衰老的梧桐,己抵擋不住寒氣的侵襲,葉子已紛紛凋零,飄落在寒井之上了。(或:動靜結合,寫出秋的衰

?。?)殘菊花開,衰桐葉落,更渲染出一種凄寂寒冷的氣氛。(3)雖系寫景,卻暗寄著愁情(孤獨、惆悵),

且與首聯(lián)寫的“愁”字相呼應。

【解析】2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C.“月夜的氛圍是氣勢恢宏”錯誤,應是“清冷寂靜:“用這種恢宏襯托個人的渺小”分析不當,詩人月

下凝思,不禁寂從中來,憂思縈懷。在這里,詩人借清冷寂靜的氛圍,勾勒出了寂寞孤獨的心境。

故選C。

2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意象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頷聯(lián)“花開殘菊傍疏籬,葉下衰桐落寒井”,先寫菊花開放,論常理,秋菊獨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時卻

是殘菊花開,還依傍著稀疏的籬笆,可見凋謝之期已不遠了,然而尚可支撐些時口。此處是對靜景的描繪。至

于衰老的梧桐,卻已抵擋不住寒氣的侵襲,葉子已紛紛凋零,飄落在寒井之上了。此處是對動景的描繪。詩人

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寫出秋的衰敗;

頷聯(lián),運用對仗的手法,以“花開”對“葉下”,以“殘菊”對“衰桐”,以“傍疏籬”對“落寒井”,更渲

染出一種凄寂、寒冷的氣氛;

頷聯(lián)雖然是寫景,卻暗寄著詩人的孤獨、惆悵,且與首聯(lián)“月里愁人吊孤影”寫的“愁”字相呼應。運用

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表現(xiàn)詩人的濃濃的哀愁。

23.C24.C25.抓住了水面初平、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等景物,抒發(fā)了詩人對西湖早春美好風光的

喜愛之情%26.準確地描繪出它們飛向枝頭向陽歡歌的景象,生動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氣,

【分析】23.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內(nèi)容、情感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C.“暮春的盛景”錯誤,應是再現(xiàn)了姓紫嫣紅、草長鶯飛的西湖“早春”的盛景。

故選Co

24.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內(nèi)容、情感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C.“白沙堤”錯誤,“白沙堤”是固定的景色,四季一樣,不能由此看出西湖晚春的特點。

故選C。

2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nèi)容和感情的能力。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意思是: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

低垂,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寫的景物有:孤山寺、賈公亭,湖水,云。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意思是: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陽光溫暖的樹木上棲息,誰家

新來的燕子銜著泥在筑巢。寫的景物有:早鶯、暖樹、新燕、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意思是: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

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寫的景物有:亂花、淺草。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向沙堤”的意思是: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觀賞不夠,尤其是綠色楊

柳蔭下的白沙堤。寫的景物有:馬蹄、綠楊、白沙堤。

最后一句中的“最愛”一詞直接抒發(fā)了作者對景色的喜愛之情。

2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之煉字的能力。

本詩中的“爭”字用得好,可從其描寫的場面和突出詩人的精神狀態(tài)兩方面來分析。

“幾處早鶯爭暖樹”的意思是:幾只早出的黃鶯爭著飛上向陽的樹?!盃帯弊謱懗龀醮荷性?,鶯尚少,它們

飛向枝頭向著陽光歡歌的景象,準魂地描繪出它們飛向枝頭向陽歡歌的景象,生動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氣。

27.C28.①安閑清靜的老翁形象。頷聯(lián)“臥遲”寫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瀝,屋內(nèi)“老

翁”卻安然“睡美”,正說明他心無所慮,具有閑適的情懷。②年老體衰的老翁形象。頸聯(lián)燃料經(jīng)夜化為灰燼,

夜已過去,老翁卻“香添暖被籠”,打算繼續(xù)睡,體現(xiàn)老翁的體衰閑散。③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尾聯(lián)老翁“曉

晴”時仍未起,漫不經(jīng)心地看滿階紅霜葉,突出了老翁的閑散無事、孤寂淡泊。

【分析】27.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C.“又寫了醒后起床賞景的情況”錯,不久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秋雨無情地掃得飄

零滿階,此時老翁還在酣睡,“霜葉滿階紅”并非老翁晨起后所見。

故選Co

28.本題考杳學生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17

此詩抓住特定環(huán)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行細致的描寫,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安適閑淡的老翁形象。首聯(lián)先用

環(huán)境對托,“安閑”二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