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部★啟用前江西省2025年3月第一次統(tǒng)一調研測試高一語文試卷準考證號:姓名:(在此試卷上答題無效)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命題中心:神奕教育考試院命題人:姜奕涵審題:江西省YC教育部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填寫在答題卡上。考生要認真核對答題卡上粘貼的條形碼的“準考證號、姓名、考試科目”與考生本人準考證號、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監(jiān)考員將試題卷,答題卡一并收回。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在敘事上采用了曲折復義的表達方式,明確說小說故事是假語存(賈雨村)、真事隱(甄士隱),在真假、有無、虛實之間,《紅樓夢》中有大量的藝術空白點,也就是“不寫之寫”?!安粚懼畬憽睉撝饕獜拿缹W修辭學上來理解,而不是從索隱或隨意聯(lián)想的角度來理解。遺憾的是,“不寫之寫”大多數(shù)情況被屬于歷史學范疇的考證派或非文學立場的索隱派所籠罩。一部藝術作品,所能寫到的東西相對于無始無終、波瀾壯闊的生活來講總是有限的。也就是說,“不寫之寫”在“寫”和“不寫”之間有一個辯證關系。對于作家來說,“寫”什么是值得反復思量和推敲的,“寫”是主要的,是呈現(xiàn)給廣大讀者和觀眾的,是他們能夠直接感知和認知的,是直接訴諸讀者直覺經(jīng)驗的。至于“不寫”,則屬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寫”喚起人們對“不寫”感知、認知,這對作家來說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技能,對閱讀來說不是輕易能獲得的效果。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寫之寫”究竟該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寫之寫”,應該是服務于其藝術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藝術目的的。作家通過作品寫出來的東西,雖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識到它的整體,這才是“不寫之寫”。換言之,是有限與無限的統(tǒng)一,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筆觸不到的都叫“不寫之寫”,不是在閱讀過程中隨意生發(fā)、隨意聯(lián)想到的內容都是“不寫之寫”。從《紅樓夢》的文本舉例,如第三十五回寶玉與薛寶釵丫鬟鶯兒的對話。鶯兒笑道:“你還不知道,我們姑娘有幾樣世上的人沒有的好處呢,模樣兒還在次。”寶玉見鶯兒嬌憨婉轉,語笑如癡,早不勝其情了,那更提起寶釵來!便問道:“好處在哪里?好姐姐,細細告訴我聽?!柄L兒笑道:“我告訴你,你可不許又告訴她去?!睂氂裥Φ溃骸斑@個自然的?!闭f著,只聽外頭說道:“怎么這樣靜悄悄的!”二人回頭看時,不是別人,正是寶釵來了。既然這個秘密是鶯兒不能告訴寶釵的,此時在鶯兒和寶玉對話時當事人寶釵闖了進來,鶯兒當然不能當著寶釵的面給寶玉說了,況且是秘密呢。薛寶釵究竟有什么別人都沒有的好處,讀者也就無法知道了。這個“不寫之寫”,是永無直接答案的。不是寶玉以后沒有機會再向鶯兒求證求解,而是作者“不寫”了?!安粚憽笔刮谋揪哂辛碎_放性,使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來豐富和確認,在閱讀理解中讓薛寶釵的性格豐富起來。而《紅樓夢》的敘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寫”了很多,“寫”又限定了我們的理解和聯(lián)想。薛寶釵有世上人少有的好處,作家為了讓你關注、揣摩他的藝術描寫,從設置懸念和激發(fā)閱讀動力與興趣來說,也是不會輕易直接告訴你的。急于求解問題的答案有,也沒有,鶯兒接下來要說的成為了文本的“空白點”,這就是“不寫之寫”的妙處。這樣的“不寫之寫”,構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確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為這些不寫之寫,是讀者可以根據(jù)上下文,根據(jù)對人物一貫的性格、行為邏輯、情感取向推測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說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從而使藝術具有含蓄雋永、味之無窮的韻致和品格。(摘編自孫偉科《〈紅樓夢〉中的“不寫之寫”》)材料二:空白是中國畫構圖中處理黑白關系的主要手段。在《紅樓夢》的畫家筆法中,空白是被經(jīng)常運用的一種。曹雪芹曾通過薛寶釵之口表達了他對繪畫創(chuàng)作的見解。但作為一個精通繪畫的作家,曹雪芹“自覺引進繪畫技法”來進行《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從而使其“不僅繪景、狀物在妙合畫理,而且寫人、敘事也往往默運畫學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別注意這種空白手法的運用,不時在《紅樓夢》中留有空白?!都t樓夢》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語言、情節(jié)的省略及“不寫之寫”等以外,還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創(chuàng)造出朦朧、模糊的藝術意境,從而增強了小說的空靈之美。例如:寶玉酒醉后要攆李奶媽,但被襲人勸住了,并沒有攆,而李奶媽卻說寶玉攆了茜雪。這看起來相矛盾,但實際是另起了頭緒,是將茜雪“出去”的一段情節(jié)通過“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讀者可任意馳騁自己的想象去推想這其中的緣由。張愛玲就認為茜雪是“負氣走的”,對此,倒是脂硯齋頗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說:“照應前文,又用一‘攆’字,屈殺寶玉。然在李媼心中口中畢肖?!笨梢?,作者筆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畫了李奶媽形象,可謂“一石二鳥”。這正是空白的妙處。因為像這樣的情節(jié)若實寫了,不但容易使筆墨輕重不均,沖淡主調色彩,而且還使情節(jié)受到了限制,顯得死板不活。而這里運用以虛寫實、計白當黑的空白藝術手法,則使有限的畫面中生出無限煙波,創(chuàng)造了煙云模糊的意境,增強了小說的空靈之美。若通部中萬萬件細微之事俱備,《石頭記》真亦太覺死板矣。(摘編自曹金鐘《“矛盾”與<紅樓夢>中意境的創(chuàng)造手法》)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寫”影響讀者感受:“寫”得越少,文本的開放性越強,讀者聯(lián)想空間就越大,但這并非是一定的,也需根據(jù)具體情況而論;若所有細節(jié)都交代清楚,作品就顯得死板,沒有味道。B.紅學研究的考證派和索隱派在對“不寫之寫”進行探究時,忽視了“不寫之寫”的美學意蘊,在真假、有無、虛實之間尋找藝術空白點,提高了《紅樓夢》的歷史價值。C.《紅樓夢》中,曹雪芹運用“不寫之寫”藝術手法創(chuàng)設了大量的藝術空白點,借以體現(xiàn)作品真假相依、有無相生、虛實相合的故事特點。D.小說創(chuàng)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義上的隨意而為,而是對已有內容的適度限制和對未寫內容的有意設置,具有更加含蓄雋永的審美意趣。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就“寫”與“不寫之寫”而言,“不寫之寫”是建立在“寫”基礎之上的,不能喧賓奪主;二者應主次分明,相得益彰,從作者寫的局部的東西可以想到事物的整體,這可以說是“不寫之寫”。B.“不寫之寫”構成文本理解的不確定性,對這種不確定性的合理解讀,不是由作者完全掌控的,還取決于讀者的理解能力。如此,達到藝術作品所想要的韻致和品格。C.《紅樓夢》通過設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理情節(jié)來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發(fā)讀者質疑,進而推想緣由,探求真相。D.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如果不能對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寫之寫等做出合理的聯(lián)想、填補,就無法完全領會作品的意旨。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xiàn)“不寫之寫”手法的一項是()A.《紅樓夢》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訊傳出來后,身為公爹的賈珍“哭的淚人一般”,并表示“盡我所有罷了”來料理喪事;而對作為丈夫的賈蓉有何表現(xiàn)卻未作交代。B.《石壕吏》中“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杜甫沒寫家中其他的變故,但寫了有一個還在吃奶的孫子。C.《紅樓夢》第三十五回,傅家兩個嬤嬤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寶玉時私下談論他“連一點剛性也沒有”,后文只寫寶玉與鶯兒閑話打絡子一事,卻不再對嬤嬤作其他描寫。D.“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痹娙嗽谏街邢硎苓@份靜逸,轉而聽到了蟬和鳥的聲音,并沒有直接寫山林的幽靜。4.材料一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5.不僅是小說有留白,戲劇語言也有大量留白之美?!独子辍分杏羞@樣的一段對話:周樸園梅家的一個年輕小姐,很賢慧,也很規(guī)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來,后來,——你知道么?魯侍萍不敢說。周樸園哦。魯侍萍我倒認識一個年輕的姑娘姓梅的。周樸園哦?你說說看。魯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賢慧,并且聽說是不大規(guī)矩的。周樸園也許,也許你弄錯了,不過你不妨說說看。魯侍萍這個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個,她手里抱著一個剛生下三天的男孩。聽人說她生前是不規(guī)矩的。周樸園(苦痛)哦!請結合以上材料,對周樸園對白中三處“哦”,任選兩處進行合理想象補充,并簡要分析文本中設置的空白在讀者感受方面的作用。(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辭緣緣堂——避難五記之一豐子愷①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寇突犯我故鄉(xiāng)石門灣,我不及預防,倉促辭緣緣堂,逃出火線,迤邐西行。如今故園已成焦土,漂泊將及兩年,在六千里外的荒山中重溫當年辭家的舊夢,不禁心緒黯然。②走了五省,才知我的故鄉(xiāng)真是一個好地方。石門灣水路四通八達,我們無須用腳走路。倘使你“走”到了城里,旁人都得驚訝,家人怕你傷筋,你自己也覺得吃力。唉!我的故鄉(xiāng)真是安樂之鄉(xiāng)?、勖献釉唬骸吧趹n患,死于安樂?!边@回江南的空前浩劫,也許就是安樂的報應罷!憂患而不進步,未必能生;安樂而不驕惰,決不致死。④石門灣郊外沒有一塊荒地,稻麥之外,四時蔬果不絕,風味各殊。嘗到一物的滋味,可以聯(lián)想一季的風光。往年我在上海,冬天吃新蠶豆,一時故鄉(xiāng)清明賽會、掃墓、踏青之景,以及綢衫、酒旗、戲鼓之狀,宛然在目。倘然遇見絲綿,那更使我涌起鄉(xiāng)思來。因為這是我鄉(xiāng)一帶特有的產物。古人要五十歲才得衣帛,我們鄉(xiāng)人無論老少都穿絲綿?!叭松率痴骐y事”,而我鄉(xiāng)人得天獨厚,這不可以不感謝,慚愧而且惕厲?、菸覀冊诰壘壧脩驯Ю锏娜兆蛹s有五年?;叵脒@五年間的生活,處處使我憧憬。春天,桃樹戴了滿頭的花,在門前站崗。門內朱樓映粉墻,薔薇襯綠葉。院中秋千亭亭地立著。這幸福的光景,使我難忘。夏天,葡萄棚上的新葉,把室中人物映成綠色的統(tǒng)調。垂簾外時見參差人影,秋千架上時聞笑語,這暢適的生活也使我難忘。秋天,芭蕉的葉子高出墻外,夜來明月照高樓,房里有人挑燈夜讀,伴著秋蟲的合奏。這清幽的情況又使我難忘。冬天,炭爐上時聞普洱茶香,兒童們伴著坐到深夜,直到北斗星轉向。這安逸的滋味也使我難忘?,F(xiàn)在漂泊四方,但凡我身所在的地方,只要一閉眼睛,就看見無處不是緣緣堂。⑥九月二十六日,是我的生辰。這時嘉興已被炸得不成樣子。我家還是做壽。而賓朋的談話異乎尋常。有人從上海逃回來,他說上海無數(shù)難民無家可歸,聚立在租界緊閉的鐵柵門邊,日夜站著。租界里的同胞拿面包隔鐵柵拋去,無數(shù)餓人亂搶。有的面包落在地上的大小便中,他們自爭得去吃!我們一個本家從嘉興逃回來,他說有一次轟炸,看見一婦人躲在墻腳邊喂奶,忽然彈片飛來,恰好把那婦人的頭削去。這無頭的婦人依舊抱著嬰孩危坐著,并不倒下。我聽了他的話,想起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就講給人聽:獵人入山打獵,遠遠看見一只大熊,他連發(fā)數(shù)槍,均中要害,大熊卻危坐不動。他走近察看,大熊兩眼已閉,血水流下。但是它兩只腳抱住大石頭,危坐澗水邊。獵人再走近細看,才見大石底下的澗水中,有小熊正在飲水。大熊倘倒下了,那石頭勢必壓死她的寶貝。直待獵人掇去了她手中的石頭,她才倒下。嗚呼!坐客散去了。這便是緣緣堂最后一次聚會。⑦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六日,即舊歷十月初四日,是無辜的石門灣被宣告死刑的日子。石門灣在那一天,真可謂“朝為繁華街,夕暮成死市”。那天,我照例在畫《漫畫日本侵華史》。只聽得玻璃震響,一連數(shù)次。心知不妙,出門探問。有人說:“我們這里沒有設防,決不會來炸的。”大家照舊安居樂業(yè)。⑧正午,一架飛機低低地飛過。石門灣沒有警報設備。以前飛機常過境,大家跑出去,站在門口,仰起了頭觀賞,如同春天看紙鳶,秋天看月亮一樣。這天大家依舊出來觀賞。誰知他們正要選擇不設防的城市轟炸,可以放心地投炸彈,可以多殺些人。飛機盤旋一周,看見毫無一個軍人,純是民眾婦孺,而且都站在門外,非常滿意。地面上無論哪一個人的生死都操在空中的劊子手手里了!忽然一陣冰雹似的聲音在附近的屋瓦上響過,墻壁擺動,桌椅跳躍,玻璃窗齊聲大叫。我們擠成一堆,默然不語,但聽見墻外奔走呼號之聲。飛機還沒離去,大有再來的可能,非預防不可。于是有人提議,鉆進桌子底下,把絲綿被覆在桌上。我在幼童時代,曾經(jīng)做此游戲?,F(xiàn)在年已過半,卻效兒戲,又看見七十歲的老太太也效兒戲,這情狀實在可笑。且男女老幼共鉆桌底,大類穴居野處的禽獸生活,這行為又實在可恥。這可說是二十世紀物質文明時代特有的盛況!⑨沿河家家閉戶,處處鎖門,石門灣頓成死市,不見人影。忽然一家樓上,發(fā)出一陣肺病者的咳嗽聲,全市為之反響,凄慘逼人。我悄然而悲,肅然而恐。破曉起身,出門時我回首一望,這是我與緣緣堂最后的一面。⑩其實,在這風聲鶴唳之中,有許多人想同我們一樣地走,為環(huán)境所阻,力不從心。我恨不得有一只大船,盡載了石門灣及世間眾生,開到永遠太平的地方。向村人告別,我心如刀割!但臉上強自鎮(zhèn)定,叮囑他們“趕快筑防空壕,后會不遠”。不能再說下去了。一九三九年(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日寇突犯故鄉(xiāng),作者逃至遙遠的荒山,在文中,作者用“我”“我的”或“我們”描述故鄉(xiāng)或鄉(xiāng)人,寄托對故鄉(xiāng)的無限愛戀之情,同時漂泊的苦也令作者深切思念故鄉(xiāng)石門灣。B.石門灣糧食有稻麥,四時蔬果不絕,老少都穿絲綿,足見當時這個地方多么地富足,文章用較多的篇幅來寫石門灣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目的是為后來遭受日寇轟炸埋伏筆。C.飛機轟炸時,男女老少都鉆到桌底的情狀,不僅可笑而且可恥,寄寓了作者對侵略者暴行的強烈憤怒。D.石門灣遭受轟炸出乎鄉(xiāng)人的意料,這反映出石門灣人對日寇的侵略性和殘暴缺乏警惕,文中“一陣冰雹似的”“桌椅跳躍”等,人們擠做一團,表現(xiàn)出人們的驚恐。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⑤自然段反復書寫“使我難忘”,并描寫四時景物,顯示出作者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更體現(xiàn)出對日寇無恥行為的深惡痛絕。B.文章敘述時間使用了史書筆法,即采用民國紀年法,意在警醒世人:必須銘記日寇對中國的侵略及其犯下的罪行;作者說不可以不“慚愧而且惕厲”是一種自責,自己也缺少對侵略者的警惕。C.文中的“朝為繁華街,夕暮成死市”以夸張的手法寫石門灣的變故,與“朝如青絲成雪”一句的手法相同。D.文章結尾,“我恨不得有一只大船……”幾句,與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異曲同工,寫“我”想有一只大船來載著石門灣及世間眾生去永遠太平的地方的愿望,表達出“我”對和平的向往。8.文中的豐子愷既有閑逸雅士的一面,又有愛國志士的一面,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9.魯迅說:“諷刺作者雖然大抵為被諷刺者憎恨,但他卻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諷刺,在希望他們的改善,并非要捺這一群到水底里?!闭埜鶕?jù)魯迅的觀點,結合文中畫線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節(jié)選自《燭之武退秦師》)材料二:楚王死,太子在齊質。蘇秦謂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東國?!毖僭唬骸安豢?。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則是我抱空質而行不義于天下也?!碧K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謂其新王曰:‘與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吾將與三國共立之?!粍t下東國必可得也。”蘇秦謂薛公曰:“臣聞謀泄者事無功,計不決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非亟得下東國者,則楚之計變,變則是君抱空質而負名于天下也?!毖唬骸吧啤橹魏??”對曰:“臣請為君之楚,使亟入下東國之地。楚與成,則君無敗矣?!毖唬骸吧啤薄V^楚王曰:“齊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觀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今王不亟入下東國則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齊奉己楚王曰謹受命!因獻下東國。謂薛公曰:“楚之勢可多割也?!毖唬骸澳魏??”“請告太子其故,使太子謁之君,以忠太子,使楚王聞之,可以益入地?!敝^太子曰:“齊奉太子而立之,楚王請割地以留太子,齊少其地。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資齊?齊必奉太子?!碧釉唬骸吧啤!北冻疃育R。楚王聞之恐,益割地而獻之,尚恐事不成。(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三》)【注】①薛公:即孟嘗君。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今王不亟A入B下東國C則太子D且倍E王之F割而使齊G奉己H楚王曰I謹受命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唯君圖之”是狀語后置句,“唯”是“請,希望”的意思,與成語“唯利是圖”的句式相同,但“唯”的含義不同。B.材料一的“因人之力而敝之”與材料二中“因獻下東國”兩句中,“因”的含義不相同,一個是“依靠”的意思,一個是“于是”的意思。C.材料二中“君何不留楚太子”中“何”指“為什么”,與《鴻門宴》“大王來何操”中“何”的含義不同。D.東道主,文中指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F(xiàn)泛指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燭之武見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滅鄭國只對晉國有利而對秦無益,并挑撥離間秦晉關系,最終讓秦軍退兵。B.蘇秦建議孟嘗君扣留太子,以獲得下東國之地,孟嘗君擔心這樣做會讓自己落得不義之名。C.蘇秦為薛公出謀劃策,多次往返于楚、齊之間,最終使楚王害怕,主動割讓更多土地,薛公也得到了滿意的結果。D.蘇秦善于謀劃,他先是提出扣留楚太子以換取東國的計策,被薛公拒絕后,又進一步闡述利弊,最終說服薛公采納了他的建議。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2)臣聞謀泄者事無功,計不決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14.任務選擇,請任選一題作答。題目一:燭之武和蘇秦游說成功的秘訣有哪些共同點?請簡要概括。題目二:請結合材料,分析燭之武和蘇秦的形象有何異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登岳陽樓二首(其一)陳與義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①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②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③更憑危。白頭吊古④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注】①簾旌:酒店或茶館的招子;②徙倚:徘徊;③三年多難: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春天北宋滅亡,到寫此詩時已有三年;④吊古:哀吊,憑吊。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寫岳陽樓的地理位置,從大處著筆,以洞庭湖和長江為背景,在一個宏觀的視野中隆重推出岳陽樓,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之東長江之西,簾旌在落日的輝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輝,恢弘壯麗,富有詩情畫意。B.頷聯(lián)從靜態(tài)舒緩的景物描寫中振起,寫眼前的湖光山色已被沉沉的暮靄淹沒,黃昏時的詩人登臨“吳蜀橫分地”,撫今思昔,感慨萬千,具有厚重的歷史感,為后文抒情蓄勢。C.頸聯(lián)中“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時間的跨度上來敘述其事,收到了雙重疊加的效果,與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有異曲同工之妙,心中的苦悶,只好在“遠望”中消解。D.“風霜”既指秋色的濃重,與自己的“白頭”互相映襯,又暗喻政治局勢的嚴峻,一語雙關。16.明人胡應麟評論陳與義《登岳陽樓二首(其一)》的藝術風格說:“得杜調者也?!苯Y合杜甫的《登岳陽樓》談談你對這一評論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表示自己如果治理一個危難中的中等國家,三年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邶風·靜女》中,運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達愛屋及烏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猿啼高而急,似哭似號,給人以凄清、哀傷之感,讓人聽到了傷心,所以古代文人常用猿啼表達哀音,比如我們進入高中學習到的詩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5小題,19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豐子愷是以其漫畫A的。他的漫畫雖離今天的時代很遠了,卻依然常讀常新。①豐子愷從小就喜歡繪畫,②尤其愛臨摹《芥子園畫譜》,③這深深地影響著他的藝術道路,④他在成年后的畫風流露出純真、質樸的特點。⑤加之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人世間的,⑥逐漸形成了他獨樹一幟的漫畫風格。豐子愷是個童心很重的人,他善于和兒童交流,常醉心于兒童的世界中,那些司空見貫的兒童生活場景,在他眼中都充滿了趣味,他通過細膩觀察將之一一融于畫作中。看見孩子們搭積木,他畫《建筑的起源》;捕捉到孩子們的好奇心,他畫《嘗試》;感受到孩子們的喜怒哀樂,他畫《花生米不滿足》……一幅幅漫畫,雖畫面簡潔,卻B,只纈取生活中極平常的場景,題上精心提練的具有文學素養(yǎng)的句子,便傳達出了兒童天真、可愛的品質。豐子愷自己曾這樣說道:“我作這些畫的時候,是一個已有兩三個孩子的二十七八歲的青年。我同一般青年父親一樣疼愛我的孩子。我真心地愛他們:他們笑了,我覺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們哭了,我覺得比我自己哭更悲傷;他們吃東西,我覺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們跌一跤,覺得比我自己跌一跤更痛?!贝_實,在他諸多的兒童漫畫中,我們很容易感覺到豐子愷那情深意濃的父愛。18.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文中第一段標序號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0.文中第二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語言是人類發(fā)展到智人時代才獲取的“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人類曾經(jīng)經(jīng)歷了沒有有聲語言的漫漫長夜”。利用聲波作為信號①,但是把聲波作為語言媒介物,只有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人類才能做到。從獲取有聲語言到因文字的產生出現(xiàn)書面語,這段時期是②??谡Z時代人類有各種偉大的進步,可將其概括為三點:其一,獲得了語言符號。這種符號的強大在于具有切分、組合功能,句子可以切分為詞語,詞語可以依據(jù)語法組合成為新的句子。當然,詞語也可以再行切分,句子也可以再行組合。這種“切分、組合”功能使語言可以用無限的符號表達有限的含義。其二,把一般生理器官改造為口語器官??谡Z器官包括發(fā)音器官、聽覺器官和大腦口語處理器官。發(fā)音器官主要由肺、氣管、聲帶、咽腔、口腔、鼻腔以及唇、齒、舌、顎等構成,這些器官最初都不是為語言而生的,呼吸、咬嚼等是其“第一功能”,協(xié)同發(fā)出語音乃是“第二功能”。其中聽覺器官的第一功能是聽聲音,第二功能是聽語音。③也是后來進化而成的。其三,創(chuàng)造了“原生口語文化”??谡Z時代的杰作是人類至今能夠聽到或讀到的古代史詩,如古希臘的《荷馬史詩》、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等。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2.把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寫成“人類在口語時代取得的各種偉大進步,可被概括為以下三點”,分析改寫后的句子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效果。四、寫作(60分)(注:本次測試共命制4道寫作試題,參與測試的學校選用其中的1道)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一個人沒有理想不行,雖然理想有大小?!翱思簭投Y,求道以安人”是孔子的理想;“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是曹操的理想;“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是辛棄疾的理想;“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李白的理想;“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是陶淵明的理想。有了理想,就有了希望,有了新的開始。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高一的學習生活已然過半,選專業(yè)成了不少同學思考的問題。有人主張看成績選專業(yè),也有人覺得興趣更重要。你有怎樣的看法,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在不久的將來,假如人類的大部分工作都可以由人工智能來代替,今天我們學習知識的意義在哪里?這引發(fā)了你這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結合個人體驗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近年,學生作文中常見“萬里蹀躞”“揆諸當下”“望吾輩青年……”等所謂的萬能詞匯。不少同學把套用此類詞句作為增添文采、優(yōu)化結構的不二法門。作文教學中,也有不少老師告訴學生,寫作中真誠的思考,理性的表達才是更重要的事。以上材料對我們的學習、生活也頗有啟發(fā)。請結合材料寫一篇作文,體現(xiàn)你的思考與感悟。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內部★啟用前江西省2025年3月第一次統(tǒng)一調研測試高一語文試卷準考證號:姓名:(在此試卷上答題無效)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命題中心:神奕教育考試院命題人:姜奕涵審題:江西省YC教育部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填寫在答題卡上。考生要認真核對答題卡上粘貼的條形碼的“準考證號、姓名、考試科目”與考生本人準考證號、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監(jiān)考員將試題卷,答題卡一并收回。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在敘事上采用了曲折復義的表達方式,明確說小說故事是假語存(賈雨村)、真事隱(甄士隱),在真假、有無、虛實之間,《紅樓夢》中有大量的藝術空白點,也就是“不寫之寫”。“不寫之寫”應該主要從美學修辭學上來理解,而不是從索隱或隨意聯(lián)想的角度來理解。遺憾的是,“不寫之寫”大多數(shù)情況被屬于歷史學范疇的考證派或非文學立場的索隱派所籠罩。一部藝術作品,所能寫到的東西相對于無始無終、波瀾壯闊的生活來講總是有限的。也就是說,“不寫之寫”在“寫”和“不寫”之間有一個辯證關系。對于作家來說,“寫”什么是值得反復思量和推敲的,“寫”是主要的,是呈現(xiàn)給廣大讀者和觀眾的,是他們能夠直接感知和認知的,是直接訴諸讀者直覺經(jīng)驗的。至于“不寫”,則屬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寫”喚起人們對“不寫”感知、認知,這對作家來說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技能,對閱讀來說不是輕易能獲得的效果。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寫之寫”究竟該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寫之寫”,應該是服務于其藝術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藝術目的的。作家通過作品寫出來的東西,雖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識到它的整體,這才是“不寫之寫”。換言之,是有限與無限的統(tǒng)一,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筆觸不到的都叫“不寫之寫”,不是在閱讀過程中隨意生發(fā)、隨意聯(lián)想到的內容都是“不寫之寫”。從《紅樓夢》的文本舉例,如第三十五回寶玉與薛寶釵丫鬟鶯兒的對話。鶯兒笑道:“你還不知道,我們姑娘有幾樣世上的人沒有的好處呢,模樣兒還在次?!睂氂褚婜L兒嬌憨婉轉,語笑如癡,早不勝其情了,那更提起寶釵來!便問道:“好處在哪里?好姐姐,細細告訴我聽。”鶯兒笑道:“我告訴你,你可不許又告訴她去?!睂氂裥Φ溃骸斑@個自然的。”正說著,只聽外頭說道:“怎么這樣靜悄悄的!”二人回頭看時,不是別人,正是寶釵來了。既然這個秘密是鶯兒不能告訴寶釵的,此時在鶯兒和寶玉對話時當事人寶釵闖了進來,鶯兒當然不能當著寶釵的面給寶玉說了,況且是秘密呢。薛寶釵究竟有什么別人都沒有的好處,讀者也就無法知道了。這個“不寫之寫”,是永無直接答案的。不是寶玉以后沒有機會再向鶯兒求證求解,而是作者“不寫”了。“不寫”使文本具有了開放性,使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來豐富和確認,在閱讀理解中讓薛寶釵的性格豐富起來。而《紅樓夢》的敘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寫”了很多,“寫”又限定了我們的理解和聯(lián)想。薛寶釵有世上人少有的好處,作家為了讓你關注、揣摩他的藝術描寫,從設置懸念和激發(fā)閱讀動力與興趣來說,也是不會輕易直接告訴你的。急于求解問題的答案有,也沒有,鶯兒接下來要說的成為了文本的“空白點”,這就是“不寫之寫”的妙處。這樣的“不寫之寫”,構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確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為這些不寫之寫,是讀者可以根據(jù)上下文,根據(jù)對人物一貫的性格、行為邏輯、情感取向推測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說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從而使藝術具有含蓄雋永、味之無窮的韻致和品格。(摘編自孫偉科《〈紅樓夢〉中的“不寫之寫”》)材料二:空白是中國畫構圖中處理黑白關系的主要手段。在《紅樓夢》的畫家筆法中,空白是被經(jīng)常運用的一種。曹雪芹曾通過薛寶釵之口表達了他對繪畫創(chuàng)作的見解。但作為一個精通繪畫的作家,曹雪芹“自覺引進繪畫技法”來進行《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從而使其“不僅繪景、狀物在妙合畫理,而且寫人、敘事也往往默運畫學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別注意這種空白手法的運用,不時在《紅樓夢》中留有空白?!都t樓夢》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語言、情節(jié)的省略及“不寫之寫”等以外,還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創(chuàng)造出朦朧、模糊的藝術意境,從而增強了小說的空靈之美。例如:寶玉酒醉后要攆李奶媽,但被襲人勸住了,并沒有攆,而李奶媽卻說寶玉攆了茜雪。這看起來相矛盾,但實際是另起了頭緒,是將茜雪“出去”的一段情節(jié)通過“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讀者可任意馳騁自己的想象去推想這其中的緣由。張愛玲就認為茜雪是“負氣走的”,對此,倒是脂硯齋頗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說:“照應前文,又用一‘攆’字,屈殺寶玉。然在李媼心中口中畢肖。”可見,作者筆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畫了李奶媽形象,可謂“一石二鳥”。這正是空白的妙處。因為像這樣的情節(jié)若實寫了,不但容易使筆墨輕重不均,沖淡主調色彩,而且還使情節(jié)受到了限制,顯得死板不活。而這里運用以虛寫實、計白當黑的空白藝術手法,則使有限的畫面中生出無限煙波,創(chuàng)造了煙云模糊的意境,增強了小說的空靈之美。若通部中萬萬件細微之事俱備,《石頭記》真亦太覺死板矣。(摘編自曹金鐘《“矛盾”與<紅樓夢>中意境的創(chuàng)造手法》)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寫”影響讀者感受:“寫”得越少,文本的開放性越強,讀者聯(lián)想空間就越大,但這并非是一定的,也需根據(jù)具體情況而論;若所有細節(jié)都交代清楚,作品就顯得死板,沒有味道。B.紅學研究的考證派和索隱派在對“不寫之寫”進行探究時,忽視了“不寫之寫”的美學意蘊,在真假、有無、虛實之間尋找藝術空白點,提高了《紅樓夢》的歷史價值。C.《紅樓夢》中,曹雪芹運用“不寫之寫”藝術手法創(chuàng)設了大量的藝術空白點,借以體現(xiàn)作品真假相依、有無相生、虛實相合的故事特點。D.小說創(chuàng)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義上的隨意而為,而是對已有內容的適度限制和對未寫內容的有意設置,具有更加含蓄雋永的審美意趣。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就“寫”與“不寫之寫”而言,“不寫之寫”是建立在“寫”的基礎之上的,不能喧賓奪主;二者應主次分明,相得益彰,從作者寫的局部的東西可以想到事物的整體,這可以說是“不寫之寫”。B.“不寫之寫”構成文本理解的不確定性,對這種不確定性的合理解讀,不是由作者完全掌控的,還取決于讀者的理解能力。如此,達到藝術作品所想要的韻致和品格。C.《紅樓夢》通過設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理的情節(jié)來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發(fā)讀者質疑,進而推想緣由,探求真相。D.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如果不能對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寫之寫等做出合理的聯(lián)想、填補,就無法完全領會作品的意旨。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xiàn)“不寫之寫”手法的一項是()A.《紅樓夢》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訊傳出來后,身為公爹的賈珍“哭的淚人一般”,并表示“盡我所有罷了”來料理喪事;而對作為丈夫的賈蓉有何表現(xiàn)卻未作交代。B.《石壕吏》中“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杜甫沒寫家中其他的變故,但寫了有一個還在吃奶的孫子。C.《紅樓夢》第三十五回,傅家兩個嬤嬤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寶玉時私下談論他“連一點剛性也沒有”,后文只寫寶玉與鶯兒閑話打絡子一事,卻不再對嬤嬤作其他描寫。D.“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痹娙嗽谏街邢硎苓@份靜逸,轉而聽到了蟬和鳥的聲音,并沒有直接寫山林的幽靜。4.材料一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5.不僅是小說有留白,戲劇語言也有大量的留白之美?!独子辍分杏羞@樣的一段對話:周樸園梅家的一個年輕小姐,很賢慧,也很規(guī)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來,后來,——你知道么?魯侍萍不敢說。周樸園哦。魯侍萍我倒認識一個年輕的姑娘姓梅的。周樸園哦?你說說看。魯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賢慧,并且聽說是不大規(guī)矩的。周樸園也許,也許你弄錯了,不過你不妨說說看。魯侍萍這個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個,她手里抱著一個剛生下三天的男孩。聽人說她生前是不規(guī)矩的。周樸園(苦痛)哦!請結合以上材料,對周樸園對白中的三處“哦”,任選兩處進行合理想象補充,并簡要分析文本中設置的空白在讀者感受方面的作用。【答案】1.D2.B3.C4.①采用引證法。材料一談的是“《紅樓夢》中的藝術空白點,也就是‘不寫之寫’”,文中引用了《紅樓夢》中寶玉與鶯兒的一次對話,來分析論證自己的觀點,使晦澀的道理顯得淺顯易懂,也增強了文章的論證力量。②論述層次清楚。文章從三個層次展開論證:“不寫之寫”應從美學修辭學上來分析“寫”與“不寫”的辯證關系;作家的“不寫之寫”的妙處;讀者因作家的“不寫之寫”受到的限制與生發(fā)的聯(lián)想。這三個層次前后關聯(lián),逐次推進,論證有條理。5.第一問:第一處“哦”:這個下人好像知道點內情,她說“不敢說”,不是“不知道”。她究竟是誰,她對當年的事了解多少。第二處“哦”:事情有點不對,她居然認識梅侍萍,她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她所知道的會不會損害我的名譽。第三處“哦”:這件事是我內心的瘡疤,我只是要讓侍萍安靜離開,沒想到結果會這么慘烈。我的心里也不好受?。〉诙枺孩倏梢栽O置種種懸念,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②可以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與想象,使其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窘馕觥俊緦дZ】材料一深入探討了《紅樓夢》中“不寫之寫”的美學意蘊,強調其在敘事中的辯證關系,通過局部描寫喚起對整體的感知,體現(xiàn)了有限與無限的統(tǒng)一。材料二則從繪畫技法角度,分析曹雪芹如何運用空白手法增強小說的空靈之美,通過矛盾制造空白,賦予讀者想象空間。兩則材料均揭示了藝術創(chuàng)作中留白的深刻意義?!?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寫’得越少,文本的開放性越強,讀者聯(lián)想空間就越大;……若所有細節(jié)都交代清楚,作品就顯得死板”錯,表述絕對化。原文為“作家的‘不寫之寫’,應該是服務于其藝術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藝術目的的。作家通過作品寫出來的東西,雖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識到它的整體,這才是‘不寫之寫’。換言之,是有限與無限的統(tǒng)一,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可見并不是“寫”得越少越好,也不是細節(jié)交代清楚就顯得死板。B.“提高了《紅樓夢》的歷史價值”錯,于文無據(jù)。原文為“‘不寫之寫’應該主要從美學修辭學上來理解,而不是從索隱或隨意聯(lián)想的角度來理解。遺憾的是,‘不寫之寫’大多數(shù)情況被屬于歷史學范疇的考證派或非文學立場的索隱派所籠罩”,可知只說索隱派屬于歷史學范疇,并沒有說提高了《紅樓夢》的歷史價值。C.“借以體現(xiàn)作品真假相依、有無相生、虛實相合的故事特點”錯誤。原文為“《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在敘事上采用了曲折復義的表達方式,……《紅樓夢》中有大量的藝術空白點,也就是‘不寫之寫’”,“作品真假相依、有無相生、虛實相合的故事特點”與“不寫之寫”的藝術手法都是《紅樓夢》的特點,它們之間沒有選項說的邏輯關系。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B.“對這種不確定性的合理解讀,不是由作者完全掌控的,還取決于讀者的理解能力”錯誤。由材料一“至于‘不寫’,則屬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寫’喚起人們對‘不寫’感知、認知,這對作家來說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技能,對閱讀來說不是輕易能獲得的效果”“這樣的‘不寫之寫’,構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確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為這些不寫之寫,是讀者可以根據(jù)上下文,根據(jù)對人物一貫的性格、行為邏輯、情感取向推測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說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從而使藝術具有含蓄雋永、味之無窮的韻致和品格”,可知并沒有說主要取決于讀者的理解能力,也需要根據(jù)作者所寫的內容來解讀。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文中提到,“作家的‘不寫之寫’,應該是服務于其藝術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藝術目的的。作家通過作品寫出來的東西,雖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識到它的整體,這才是‘不寫之寫’”。C.“傅家兩個嬤嬤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寶玉時私下談論他‘連一點剛性也沒有’……卻不再對嬤嬤作其他描寫”中傅家兩個嬤嬤并不是作者所要描述的對象,作者只是借她們之口點出世人對寶玉的評價,所以后面自然也就不會寫她們了,所以不屬于“不寫之寫”手法。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1)采用引證法:文中提到:“如第三十五回寶玉與薛寶釵丫鬟鶯兒的對話……薛寶釵究竟有什么別人都沒有的好處,讀者也就無法知道了。這個‘不寫之寫’,是永無直接答案的。”這里通過引用具體情節(jié),以薛寶釵“世上人少有的好處”為切入點,揭示了曹雪芹有意留下空白的藝術意圖。引用經(jīng)典文本中的實例,不僅使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可感,還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不寫之寫”的精妙之處。(2)論述層次清晰,逐層深入:材料一的論證過程分為三個主要層次,逐步推進,邏輯嚴密。①文章開頭明確指出,“‘不寫之寫’應該主要從美學修辭學上來理解”,并強調其“有限與無限的統(tǒng)一,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這奠定了全文討論的基礎。②接著,作者進一步闡述作家的“不寫之寫”的妙處,例如文中所說:“薛寶釵有世上人少有的好處,作家為了讓你關注、揣摩他的藝術描寫……也是不會輕易直接告訴你的?!边@里突出了作家通過設置懸念激發(fā)閱讀興趣的技巧。③最后,文章轉向讀者視角,探討“不寫之寫”給讀者帶來的影響,提出“‘不寫’使文本具有了開放性,使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來豐富和確認”。這種層層遞進的方式,使得論述更加全面且條理分明?!?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戲劇語言的留白藝術和語言表達能力。(1)第一問:對周樸園對白中三處“哦”的合理想象補充:①第一處“哦”:魯侍萍回答“不敢說”后,周樸園回應“哦”。這里的“哦”充滿了潛臺詞。從“不敢說”這一句話中,周樸園察覺到魯侍萍似乎掌握了一些信息,但并未直接表態(tài)。這種模棱兩可的回答讓他感到不安,也引發(fā)了他對魯侍萍身份的猜測。②第二處“哦”:魯侍萍提到自己認識一個姓梅的姑娘,周樸園回應“哦?你說說看?!边@里的“哦”帶有試探性。魯侍萍提到“姓梅的姑娘”,這讓周樸園意識到對方可能與梅侍萍有關聯(lián),甚至可能暴露當年的隱情。他的心理由最初的疑惑轉為警惕,試圖通過進一步對話探明真相。③第三處“哦”:魯侍萍揭露了梅侍萍的真實情況(包括生前不規(guī)矩、抱著孩子投河等),周樸園苦痛地回應“哦!”。魯侍萍將往事一一揭開,觸及了周樸園最不愿面對的記憶。此時的“哦”不僅是震驚,更包含著痛苦和愧疚,暗示他內心深處的復雜情感。(2)第二問:文本空白在讀者感受方面的作用:①設置懸念,激發(fā)閱讀興趣:文本中的空白(如魯侍萍的“不敢說”、周樸園的三次“哦”)制造了懸念,使得情節(jié)發(fā)展撲朔迷離?!安桓艺f”一句既表明魯侍萍有所隱瞞,又讓人好奇她為何不敢直言;而周樸園的三次“哦”則逐步揭示出他內心的波動——從疑惑到警惕再到痛苦。這些留白促使讀者不斷推測人物關系和事件真相,從而增強了閱讀的吸引力。正如材料二中所說,“空白使文本具有開放性”,它引導讀者主動參與解讀,形成互動式的閱讀體驗。②引發(fā)聯(lián)想與想象,提升審美體驗:由于文本沒有明確交代人物的具體心理活動或事件全貌,讀者需要根據(jù)上下文、人物性格及行為邏輯進行推斷。當魯侍萍描述梅侍萍“生前是不規(guī)矩的”時,讀者可能會聯(lián)想到周樸園曾經(jīng)的行為如何導致了她的悲劇命運。這種留白手法賦予了文本多義性和模糊性,使得每個讀者都可以基于自己的理解填充空白,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正如材料一中所述:“藝術具有含蓄雋永、味之無窮的韻致和品格。”(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辭緣緣堂——避難五記之一豐子愷①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寇突犯我故鄉(xiāng)石門灣,我不及預防,倉促辭緣緣堂,逃出火線,迤邐西行。如今故園已成焦土,漂泊將及兩年,在六千里外的荒山中重溫當年辭家的舊夢,不禁心緒黯然。②走了五省,才知我的故鄉(xiāng)真是一個好地方。石門灣水路四通八達,我們無須用腳走路。倘使你“走”到了城里,旁人都得驚訝,家人怕你傷筋,你自己也覺得吃力。唉!我的故鄉(xiāng)真是安樂之鄉(xiāng)?、勖献釉唬骸吧趹n患,死于安樂?!边@回江南的空前浩劫,也許就是安樂的報應罷!憂患而不進步,未必能生;安樂而不驕惰,決不致死。④石門灣郊外沒有一塊荒地,稻麥之外,四時蔬果不絕,風味各殊。嘗到一物的滋味,可以聯(lián)想一季的風光。往年我在上海,冬天吃新蠶豆,一時故鄉(xiāng)清明賽會、掃墓、踏青之景,以及綢衫、酒旗、戲鼓之狀,宛然在目。倘然遇見絲綿,那更使我涌起鄉(xiāng)思來。因為這是我鄉(xiāng)一帶特有的產物。古人要五十歲才得衣帛,我們鄉(xiāng)人無論老少都穿絲綿?!叭松率痴骐y事”,而我鄉(xiāng)人得天獨厚,這不可以不感謝,慚愧而且惕厲!⑤我們在緣緣堂懷抱里的日子約有五年?;叵脒@五年間的生活,處處使我憧憬。春天,桃樹戴了滿頭的花,在門前站崗。門內朱樓映粉墻,薔薇襯綠葉。院中秋千亭亭地立著。這幸福的光景,使我難忘。夏天,葡萄棚上的新葉,把室中人物映成綠色的統(tǒng)調。垂簾外時見參差人影,秋千架上時聞笑語,這暢適的生活也使我難忘。秋天,芭蕉的葉子高出墻外,夜來明月照高樓,房里有人挑燈夜讀,伴著秋蟲的合奏。這清幽的情況又使我難忘。冬天,炭爐上時聞普洱茶香,兒童們伴著坐到深夜,直到北斗星轉向。這安逸的滋味也使我難忘?,F(xiàn)在漂泊四方,但凡我身所在的地方,只要一閉眼睛,就看見無處不是緣緣堂。⑥九月二十六日,是我的生辰。這時嘉興已被炸得不成樣子。我家還是做壽。而賓朋的談話異乎尋常。有人從上海逃回來,他說上海無數(shù)難民無家可歸,聚立在租界緊閉的鐵柵門邊,日夜站著。租界里的同胞拿面包隔鐵柵拋去,無數(shù)餓人亂搶。有的面包落在地上的大小便中,他們自爭得去吃!我們一個本家從嘉興逃回來,他說有一次轟炸,看見一婦人躲在墻腳邊喂奶,忽然彈片飛來,恰好把那婦人的頭削去。這無頭的婦人依舊抱著嬰孩危坐著,并不倒下。我聽了他的話,想起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就講給人聽:獵人入山打獵,遠遠看見一只大熊,他連發(fā)數(shù)槍,均中要害,大熊卻危坐不動。他走近察看,大熊兩眼已閉,血水流下。但是它兩只腳抱住大石頭,危坐澗水邊。獵人再走近細看,才見大石底下的澗水中,有小熊正在飲水。大熊倘倒下了,那石頭勢必壓死她的寶貝。直待獵人掇去了她手中的石頭,她才倒下。嗚呼!坐客散去了。這便是緣緣堂最后一次聚會。⑦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六日,即舊歷十月初四日,是無辜的石門灣被宣告死刑的日子。石門灣在那一天,真可謂“朝為繁華街,夕暮成死市”。那天,我照例在畫《漫畫日本侵華史》。只聽得玻璃震響,一連數(shù)次。心知不妙,出門探問。有人說:“我們這里沒有設防,決不會來炸的?!贝蠹艺张f安居樂業(yè)。⑧正午,一架飛機低低地飛過。石門灣沒有警報設備。以前飛機常過境,大家跑出去,站在門口,仰起了頭觀賞,如同春天看紙鳶,秋天看月亮一樣。這天大家依舊出來觀賞。誰知他們正要選擇不設防的城市轟炸,可以放心地投炸彈,可以多殺些人。飛機盤旋一周,看見毫無一個軍人,純是民眾婦孺,而且都站在門外,非常滿意。地面上無論哪一個人的生死都操在空中的劊子手手里了!忽然一陣冰雹似的聲音在附近的屋瓦上響過,墻壁擺動,桌椅跳躍,玻璃窗齊聲大叫。我們擠成一堆,默然不語,但聽見墻外奔走呼號之聲。飛機還沒離去,大有再來的可能,非預防不可。于是有人提議,鉆進桌子底下,把絲綿被覆在桌上。我在幼童時代,曾經(jīng)做此游戲?,F(xiàn)在年已過半,卻效兒戲,又看見七十歲的老太太也效兒戲,這情狀實在可笑。且男女老幼共鉆桌底,大類穴居野處的禽獸生活,這行為又實在可恥。這可說是二十世紀物質文明時代特有的盛況?、嵫睾蛹壹议]戶,處處鎖門,石門灣頓成死市,不見人影。忽然一家樓上,發(fā)出一陣肺病者的咳嗽聲,全市為之反響,凄慘逼人。我悄然而悲,肅然而恐。破曉起身,出門時我回首一望,這是我與緣緣堂最后的一面。⑩其實,在這風聲鶴唳之中,有許多人想同我們一樣地走,為環(huán)境所阻,力不從心。我恨不得有一只大船,盡載了石門灣及世間眾生,開到永遠太平的地方。向村人告別,我心如刀割!但臉上強自鎮(zhèn)定,叮囑他們“趕快筑防空壕,后會不遠”。不能再說下去了。一九三九年(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日寇突犯故鄉(xiāng),作者逃至遙遠的荒山,在文中,作者用“我”“我的”或“我們”描述故鄉(xiāng)或鄉(xiāng)人,寄托對故鄉(xiāng)的無限愛戀之情,同時漂泊的苦也令作者深切思念故鄉(xiāng)石門灣。B.石門灣糧食有稻麥,四時蔬果不絕,老少都穿絲綿,足見當時這個地方多么地富足,文章用較多的篇幅來寫石門灣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目的是為后來遭受日寇轟炸埋伏筆。C.飛機轟炸時,男女老少都鉆到桌底的情狀,不僅可笑而且可恥,寄寓了作者對侵略者暴行的強烈憤怒。D.石門灣遭受轟炸出乎鄉(xiāng)人的意料,這反映出石門灣人對日寇的侵略性和殘暴缺乏警惕,文中“一陣冰雹似的”“桌椅跳躍”等,人們擠做一團,表現(xiàn)出人們的驚恐。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⑤自然段反復書寫“使我難忘”,并描寫四時景物,顯示出作者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更體現(xiàn)出對日寇無恥行為的深惡痛絕。B.文章敘述時間使用了史書筆法,即采用民國紀年法,意在警醒世人:必須銘記日寇對中國的侵略及其犯下的罪行;作者說不可以不“慚愧而且惕厲”是一種自責,自己也缺少對侵略者的警惕。C.文中的“朝為繁華街,夕暮成死市”以夸張的手法寫石門灣的變故,與“朝如青絲成雪”一句的手法相同。D.文章結尾,“我恨不得有一只大船……”幾句,與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異曲同工,寫“我”想有一只大船來載著石門灣及世間眾生去永遠太平的地方的愿望,表達出“我”對和平的向往。8.文中的豐子愷既有閑逸雅士的一面,又有愛國志士的一面,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9.魯迅說:“諷刺作者雖然大抵為被諷刺者憎恨,但他卻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諷刺,在希望他們的改善,并非要捺這一群到水底里?!闭埜鶕?jù)魯迅的觀點,結合文中畫線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敬鸢浮?.B7.D8.①閑逸雅士:緣緣堂的建筑外觀深沉樸素,光明正大;環(huán)境雅致清幽,生活安逸閑適。②愛國志士:創(chuàng)作《漫畫日本侵華史》,揭露日軍罪行;寫作本文痛批侵略者;關心同胞安危,反思鄉(xiāng)民居安不思危的弊病。9.①“報應”“還是”“照舊”“盛況”等詞語都具有諷刺意味。②表面上諷刺鄉(xiāng)民驕惰、慵懶,對侵略者缺少警惕,實際上表達的是對鄉(xiāng)民的善意。③希望鄉(xiāng)民克服驕惰、居安思危,表達了對和平安樂生活的向往?!窘馕觥俊緦дZ】豐子愷以細膩筆觸,將往昔石門灣的安樂祥和與日寇入侵后的慘狀對比。對緣緣堂四季生活的描繪盡顯閑適,而轟炸場景則滿是悲憤。文中借對鄉(xiāng)人防空意識淡薄的諷刺,表達對同胞的關切?!按蟠敝福A了對和平的渴望,展現(xiàn)出一位文人在亂世中的悲憫與擔當,文字質樸卻極具感染力,引人深思戰(zhàn)爭的殘酷與和平安寧的珍貴。【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品內容的能力。B.“目的是為后來遭受日寇轟炸埋伏筆”錯誤。由原文“這不可以不感謝,慚愧而且惕厲”可知,作者寫石門灣物產豐饒,旨在表達對故鄉(xiāng)的眷戀與感恩,而非為后文轟炸埋伏筆。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A.“更體現(xiàn)對日寇無恥行為的深惡痛絕”錯誤,第⑤段寫緣緣堂四季生活,主要表現(xiàn)對和平的懷念,未直接批判日寇。B.“史書筆法”和“是一種自責”錯誤,民國紀年僅為客觀記錄時間;“慚愧而且惕厲”是自省而非自責。C.“夸張”錯誤,“朝為繁華街,夕暮成死市”為對比,非夸張。故選D。【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閑逸雅士:由原文“春天,桃樹戴了滿頭的花……”“夏天,葡萄棚上的新葉……”“秋天,芭蕉的葉子高出墻外……”“冬天,炭爐上時聞普洱茶香……”可知,豐子愷對緣緣堂四季生活進行了細致入微且充滿詩意的描繪,展現(xiàn)出他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銳感知和欣賞,體現(xiàn)出一種閑情逸致,盡顯閑逸雅士的氣質。從居住環(huán)境來看,緣緣堂建筑外觀深沉樸素,光明正大,內部環(huán)境雅致清幽,這與他的審美情趣相契合,進一步反映出他閑逸雅士的特質,他能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怡然自得,感受生活的情趣。②愛國志士:由原文“我照例在畫《漫畫日本侵華史》”可知,豐子愷以藝術為武器,將日本侵華的罪行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激發(fā)民眾的愛國熱情和抗爭意識,這體現(xiàn)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和對侵略者的強烈批判,彰顯了他的愛國情懷;寫作本文時,他詳細描述了石門灣遭受日寇轟炸的悲慘場景,如“我們擠成一堆,默然不語,但聽見墻外奔走呼號之聲”,字里行間充滿了對侵略者暴行的譴責,痛批侵略者給故鄉(xiāng)和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表達了他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擔憂;他也反思鄉(xiāng)民居安不思危的弊病,如“我們這里沒有設防,決不會來炸的。大家照舊安居樂業(yè)”,意識到這種麻痹思想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希望能引起人們的警醒,這都表明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是一位心系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愛國志士?!?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①“報應”一詞將江南遭受的空前浩劫與人們之前的安樂生活聯(lián)系起來,看似是一種因果報應的說法,但實際上是對現(xiàn)實中人們因長期安樂而忽視危機,最終遭受戰(zhàn)爭苦難的一種諷刺;“照舊”一詞生動地描繪出鄉(xiāng)人們在面對戰(zhàn)爭威脅時,依然保持著以往的生活狀態(tài),沒有絲毫警惕和準備,對即將到來的危險渾然不覺,這種行為在戰(zhàn)爭背景下顯得愚昧和可笑,體現(xiàn)出作者對鄉(xiāng)民居安思危意識缺失的諷刺;“盛況”一詞本應形容盛大、繁榮的景象,但在這里卻用來描述人們在飛機轟炸威脅下,男女老幼擠在桌底,如同穴居野處的禽獸般的狼狽場景,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極具諷刺意味,深刻地諷刺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屈辱和生存狀態(tài)的悲慘,同時也諷刺了人們面對危險時的無奈與無知。②雖然作者對鄉(xiāng)人的一些行為進行了諷刺,但從根本上來說,他是出于對鄉(xiāng)民的關心和愛護。他深知鄉(xiāng)人們并非有意犯錯,而是長期的安樂生活以及對戰(zhàn)爭的認識不足導致了這種麻痹大意的狀態(tài)。例如,文中描述鄉(xiāng)人們對飛機過境習以為常,像看紙鳶、月亮一樣去觀賞,這并非他們的本意,而是缺乏對戰(zhàn)爭殘酷性的了解。作者通過諷刺,希望能夠引起鄉(xiāng)人的注意,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危險處境,體現(xiàn)了他對鄉(xiāng)人深深的理解和同情。③由原文“憂患而不進步,未必能生;安樂而不驕惰,決不致死”可知,作者通過引用孟子的話并結合現(xiàn)實,希望鄉(xiāng)民能夠從這次戰(zhàn)爭的苦難中吸取教訓,克服驕惰心理,培養(yǎng)居安思危的意識,從而實現(xiàn)自我改善,從而共同努力去追求和維護和平。他希望通過這種諷刺,促使鄉(xiāng)民們覺醒,一起為創(chuàng)造和維護和平的生活環(huán)境而努力,表達了他對未來和平生活的美好期許。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節(jié)選自《燭之武退秦師》)材料二:楚王死,太子在齊質。蘇秦謂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東國?!毖僭唬骸安豢?。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則是我抱空質而行不義于天下也。”蘇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謂其新王曰:‘與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吾將與三國共立之?!粍t下東國必可得也。”蘇秦謂薛公曰:“臣聞謀泄者事無功,計不決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非亟得下東國者,則楚之計變,變則是君抱空質而負名于天下也?!毖唬骸吧?。為之奈何?”對曰:“臣請為君之楚,使亟入下東國之地。楚與成,則君無敗矣?!毖唬骸吧啤?。謂楚王曰:“齊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觀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今王不亟入下東國則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齊奉己楚王曰謹受命!因獻下東國。謂薛公曰:“楚之勢可多割也?!毖唬骸澳魏??”“請告太子其故,使太子謁之君,以忠太子,使楚王聞之,可以益入地?!敝^太子曰:“齊奉太子而立之,楚王請割地以留太子,齊少其地。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資齊?齊必奉太子?!碧釉唬骸吧?。”倍楚之割而延齊。楚王聞之恐,益割地而獻之,尚恐事不成。(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三》)【注】①薛公:即孟嘗君。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今王不亟A入B下東國C則太子D且倍E王之F割而使齊G奉己H楚王曰I謹受命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唯君圖之”是狀語后置句,“唯”是“請,希望”的意思,與成語“唯利是圖”的句式相同,但“唯”的含義不同。B.材料一的“因人之力而敝之”與材料二中“因獻下東國”兩句中,“因”的含義不相同,一個是“依靠”的意思,一個是“于是”的意思。C.材料二中“君何不留楚太子”中“何”指“為什么”,與《鴻門宴》“大王來何操”中“何”的含義不同。D.東道主,文中指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F(xiàn)泛指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燭之武見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滅鄭國只對晉國有利而對秦無益,并挑撥離間秦晉關系,最終讓秦軍退兵。B.蘇秦建議孟嘗君扣留太子,以獲得下東國之地,孟嘗君擔心這樣做會讓自己落得不義之名。C.蘇秦為薛公出謀劃策,多次往返于楚、齊之間,最終使楚王害怕,主動割讓更多土地,薛公也得到了滿意的結果。D.蘇秦善于謀劃,他先是提出扣留楚太子以換取東國的計策,被薛公拒絕后,又進一步闡述利弊,最終說服薛公采納了他的建議。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2)臣聞謀泄者事無功,計不決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14.任務選擇,請任選一題作答。題目一:燭之武和蘇秦游說成功的秘訣有哪些共同點?請簡要概括。題目二:請結合材料,分析燭之武和蘇秦的形象有何異同?!敬鸢浮?0.CHI11.A12.C13.(1)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邊境,又想要擴張它西邊的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2)我聽說,計謀泄露不會成功,遇事不決難以成名。如今閣下扣留太子,為了得到下東國之地。14.題目一:①站在對方立場,陳述對對方有利的事,引起對方好感;②抓住對方的心理,陳述利害關系。題目二:①相同點:足智多謀。燭之武憑借對秦晉關系及局勢的深刻洞察,一番說辭成功瓦解秦晉聯(lián)盟,解除鄭國危機;蘇秦巧妙設計,利用各方矛盾,在楚國、齊國和楚太子間周旋,謀劃獲取下東國之地,盡顯智謀。善于言辭:燭之武在游說秦伯時,言辭懇切,邏輯嚴密,從利弊角度打動秦伯;蘇秦無論是對薛公、楚王還是太子,都能通過極具說服力的語言,讓對方接受自己的建議,展現(xiàn)出高超的口才。②不同點:燭之武心懷家國,有大局觀。蘇秦更具功利性。他為薛公謀劃主要是為了達成薛公的利益訴求?!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文言文通過《燭之武退秦師》和《戰(zhàn)國策·齊策三》兩個材料,展現(xiàn)了古代謀士的智慧和策略。燭之武通過巧妙的外交辭令,成功說服秦伯退兵,保全了鄭國;蘇秦則通過精密的謀劃,幫助薛公獲取了楚國的土地。兩者均展現(xiàn)了高超的游說技巧和對時局的深刻洞察,體現(xiàn)了古代謀士在復雜政治環(huán)境中的重要作用。【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現(xiàn)在大王如果不趕快獻出下東國,那么太子就將會違背大王您所答應割讓(的土地數(shù)量),并且讓齊國擁立自己(為楚王)。楚王說:“恭敬地聽從(您的)命令!”“王”是句子的主語;“不亟”是副詞,修飾謂語“入”,“下東國”是“入”的賓語,結構完整,故C處應斷開?!疤印笔侵髡Z;“倍”是謂詞,“王之割”作“倍”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使齊奉己”中,“使”是謂語,“齊”是賓語,“奉己”是“使齊”的目的,語意完整,其后停頓,故H處斷開。“楚王曰”是主謂結構,語意完整,其前后均停頓,故I處應斷開。故選CHI。【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一詞多義的能力。A.“‘唯君圖之’是狀語后置句”錯誤。“唯君圖之”是一般的祈使句,“唯”是“希望”的意思/“唯利是圖”是賓語前置句,“唯……是……”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唯”是“只”的意思。句意:希望您考慮這件事。/只貪圖利益。B.正確。句意: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后傷害他。/于是獻出了下東國。C.正確。疑問副詞,為什么/疑問代詞,什么。句意:您為什么不扣留楚國的太子呢?/大王來時帶了什么東西?D.正確。句意: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薛公也得到了滿意的結果”錯誤,文中提到蘇秦為薛公出謀劃策,周旋于楚、齊之間,通過一系列手段讓楚王害怕并“益割地而獻之,尚恐事不成”。然而,文章中并沒有任何信息表明薛公得到了滿意的結果,這屬于無中生有。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既”,已經(jīng);“封”,使……成為邊境;“肆”,延伸,擴張;“闕”,侵損,削減;“焉”,到哪里,在哪里。(2)“聞”,聽說;“泄”,泄露;“決”,決斷;“市”,換取?!?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題目一:①依據(jù)“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可知燭之武通過對秦國利益的考量和陳述,能夠引起秦伯的興趣和好感。依據(jù)“齊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觀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今王不亟入下東國,則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齊奉己”可知蘇秦他站在楚王的立場,從楚王自身利益出發(fā)的陳述,使楚王更容易接受他的建議。可見他們都是站在對方立場,陳述對對方有利的事,引起對方好感。②依據(jù)“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可知燭之武指出亡鄭對秦不利,且晉有野心會威脅秦;依據(jù)“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非亟得下東國者,則楚之計變,變則是君抱空質而負名于天下也”“齊奉太子而立之,楚王請割地以留太子,齊少其地。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資齊?齊必奉太子”可知蘇秦通過對各方心理的準確把握和利害關系的清晰陳述,蘇秦成功地引導了各方的行為,實現(xiàn)了自己的謀劃??梢娝麄兌甲プΨ降男睦恚愂隼﹃P系。題目二:①相同點:足智多謀。燭之武:燭之武在游說秦伯時,從秦國的利益出發(fā),分析了滅亡鄭國對秦國的不利之處,以及保存鄭國對秦國的好處,同時還揭示了晉國的貪婪和野心,成功地離間了秦晉聯(lián)盟,使秦國撤軍,解除了鄭國的危機。他的這種智謀和對局勢的把握能力,充分體現(xiàn)了他足智多謀的形象。蘇秦:蘇秦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利用楚國太子被質于齊的機會,他先建議薛公扣留太子以換取下東國,在薛公提出擔憂后,又進一步闡述了利弊,說服薛公采納他的建議。之后,他利用各方的矛盾和心理,通過一系列的言語策略,使楚王害怕,主動割讓更多土地。他能夠根據(jù)不同人的心理和利益需求,制定出相應的策略,展現(xiàn)出了足智多謀的特點。善于言辭。燭之武:燭之武先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表明鄭國的態(tài)度,使秦伯放松警惕。然后,從“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等方面,層層遞進地分析了滅亡鄭國對秦國的不利之處,以及“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等保存鄭國對秦國的好處。最后,他又以“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揭示了晉國的野心,使秦伯認識到與晉國聯(lián)合的潛在危險。他的言辭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成功地打動了秦伯。蘇秦:蘇秦他對薛公分析留太子的利弊時,語言簡潔明了,切中要害,使薛公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處境和選擇。他對楚王和太子的勸說,更是善于利用他們的心理,用言辭引導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動。例如對太子說“齊奉太子而立之,楚王請割地以留太子,齊少其地。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資齊?齊必奉太子”,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激發(fā)了太子的欲望,使太子采納了他的建議。②不同點:燭之武心懷家國,有大局觀:燭之武在鄭國面臨被秦晉兩國圍攻的危急時刻,雖然一開始推辭說“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但當鄭伯承認自己的過錯并指出“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時,燭之武能夠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得失,毅然接受了出使秦國的任務。這種行為體現(xiàn)了他心懷家國的高尚情懷和以大局為重的責任感。蘇秦更具功利性:蘇秦的行為主要是為了幫助薛公達成獲取下東國之地的利益訴求。他在整個謀劃過程中,更多地考慮的是如何通過巧妙的策略和言辭,使薛公能夠得到實際的利益,而不是出于對某個國家或百姓的關懷,因此相比燭之武,蘇秦更具功利性。參考譯文:材料一:晉文公和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假如派燭之武去拜見秦穆公,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编嵨墓爮牧私ㄗh。燭之武推辭說:“我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编嵨墓f:“我沒有及早任用您,現(xiàn)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樓放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然而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晉國增加土地呢?晉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乏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jīng)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這是您所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有滿足的時候呢?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一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守衛(wèi)鄭國,秦伯就回國了。晉國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就沒有我的今天。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取代聯(lián)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材料二:楚懷王在秦國去世時,太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計算機基礎考試學習的階段性回顧試題及答案
- 2024-2025項目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ab卷
- 2025年車間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突破訓練
- 計算機基礎能力提升路徑分享2024年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班組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帶解析答案
- 2025年廠里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參考
- 2025年員工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研優(yōu)卷)
- 2025年新職工入場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新)
- 小學六年級語文多樣化試題及答案探討
- 2025企業(yè)員工崗前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可下載
- 高支模巡視檢查記錄
-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海淀區(qū)高二下學期期中練習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
- 標準-美國DS-160中文表格-1
- 設計成果確認單
- GA/T 1163-2014人類DNA熒光標記STR分型結果的分析及應用
- 骨轉移瘤課件
- 護士注冊健康體檢表下載【可直接打印版本】
-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課件
- 污水處理培訓課件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教案
- 高中英語各種教材詞組匯總大全(超級實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