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1頁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2頁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3頁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4頁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米、厘米量,認識線段量、畫線段。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

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

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能力點:1、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

力。

5、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1、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枳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

識,樹立自信心。

6、養(yǎng)成認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1、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I厘米、I米的長度觀

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1、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

教學FI標:

知識點: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

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

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最出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A、數,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座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找,比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乂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I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監(jiān)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么講行測后?(手

腳)回家量一掛、一步的長度。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在活匆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I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

厘米。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I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

厘米。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米尺、軟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的寬是1厘米。

2.讓學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學教科書的長和寬,并回答量的結果。

4、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出米尺。讓學

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

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宙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作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

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p>

板書課潁:認識米用米最

二、自主探究:

1、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

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一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這根繩子有多少厘米。教師提問:“1米

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

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并讓學生齊讀兩遍。

三、拓展運用:

1、教師出示1盤卷尺,告訴學生這是1盤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較長的距離。量跳遠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1米=()厘米100厘米=()米

5米=()厘米200厘米=()米

實踐活動:試測最一下教室的長度。

量跳遠的距離。

(指導學生:要先確定兩個點,一個是跳的起點,另一個是跳完后腳后跟所在的點(終點)。

量的時候,尺子要從起點拉到終點,尺子要放平拉直,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5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的。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學難點: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百尺、各種百、彎的實物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一幅圖,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彎的,問:走哪條路比較近?

為什么?師: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

1、認識線段“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牙膏盒、藥盒、直和彎的吸管、鉛筆、繩子、直和彎的鐵

絲等,看一看、摸一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找出你認為直的東西。

從鉛筆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們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把這

兩個點叫做端點,書本的邊等都有兩個端點。

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并在線段的兩端點兩個點,告訴學生這就叫做線段。

問:我們身邊哪些東西的邊可以看作線段?為什么?

判斷卜.面哪些是線段?

2、線段可以度量嗎?

試量課本第5頁的線段,互相交流量法。師總結:先將尺子的??潭葘示€段的左端點,再

看線段的右端點對著尺上的刻度數是幾就是幾厘米。

3、畫線段。

用手勢表示3厘米大約有多長。是畫3厘米長的線段,并說出畫法。

總結: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起,鉛筆尖沿著尺子的邊一直畫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標上兩

個端點,并且在線段下面寫上3厘米。

討論:用斷尺怎樣畫出3厘米長的線段?

三、拓展運用:

1、下圖有四個點,每兩點之間畫線段。

2、下面是小明從家到學校路線圖,你認為走哪條路最近?

3、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實踐活動:估一估,再量一量。

-nr-1

課后小結:

笫四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6?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鞏固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教學難點:估測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我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尺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這單元我們學了什么?小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學生匯報整理的結果。

誰能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1米呢?我們身邊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什么物體的

長度大約是1米?

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什么是線段?估測線段的長度。

三、拓展運用:

1、拿一張紙條,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組合作量鉛筆、本子、墨水瓶、成員的身高、課桌。

3、練習一第6題。先估測一下所量物體有幾個小方塊長,再用小方塊實際測量一下,然

后將估測與實測的結果對比,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4、練習一的8題“先估計每條邊的長,再實際測量,交流測量的方法.

5、第9題,學生動手試一試,再計算,說明計算的方法。

6、第10題,先估計,再量一量。

開放題:1、數線段。

2、小紅離學校有三條路可走,走哪條路最近?

課后小結:

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教學內容: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進位),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退位),問題解決:

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加減法估算。

教學Fl標:

知識點: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些簡單問題。

能力點:1、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

5、培養(yǎng)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1、使學生知道數學問題的提出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鼓勵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3、結合課本內容對學牛講行帝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課時:13課時。

1、兩位數加兩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兩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我長高了--------------------1課時

1、兩位數加兩位數

笫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8?10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協(xié)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的

進行計算。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對學生.進行公德教育。

教學重點: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學校決定組織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出示圖。4個班的同學只給了兩輛車,

每輛車只準乘7。人,如何安排呢?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大家估算一下哪兩個班

可以合成一輛車呢?(小組交流)

匯報不同的乘車方法。

師:有這么多的方法,我們如何驗證呢?(杷兩個班的人數加起來看看是否超過70人)

二、自主探究:

1、驗證二(1)和二(2)班的同學能否乘一輛車。小組合作,也可以請小棒來幫忙。

學生匯報:(1)用口算30+30=60,60+6=66沒有超過70,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兩個班可以和乘一輛車。(3)用小棒,先擺

3捆6根,再擺3捆,合起來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梢詢蓚€班合乘一輛車。

(4)我使用豎式計算的,個位6+0=6,在個位寫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寫6,所以

等于66。

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唯確?

2、用你喜歡的方法驗證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輛車。選出比較快的人,說

一說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

相加的數寫在個位下面,I位相加的數寫在I位下面。

三、拓展運用:

1、計算下面各題。

59+40=20+67=24+63=46+53=

62+17=35+24=3+84=43+40=

2、數學醫(yī)院:

17+20=1950+26=42+3=72

175042

+2+26+3

197672

3、老師有一位鄰居小明非常喜歡運動,媽媽給他買了一雙跑鞋、一個足球共用多少錢呢?

一身運動服又用多少錢?

4、3745

+2?+?4

5979

開放題:36

+63你能寫出幾個象這樣的算式。

99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1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2、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計算:36+21=23+7556+30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計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學生試算。交流算法。

2、擺小棒:小組說擺法。問: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單根還剩幾根?整捆的

有幾捆?合起來是多少?

3、怎樣列豎式?要注意什么?從哪一位加起?6+5超過了10怎么辦?師:我們一般在十位

的右下角寫上一個小小的“1”字表示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在加十位時不要忘記加上這個1,

也可以從這個1加起。

4、比較36+21與36+35有什么不同?

5、計算46+24,試算,可以借助于小棒。個位的0可不可以不寫,為什么?

6、小組合作討論: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

你認為還應該提醒同學們什么問題?

三、拓展運用:

1、“做?做”,圖中有什么信息?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2、猜一猜十位上是幾.

3867179

+39+4+53+36

3、數學醫(yī)院:

492I65

+44+39+35

836100

說明理由。第三題個位和十位上的“()”是怎么得來的?

4、圖形計算。

+(+

4、看誰加上一個相同的加數算得快。

開放題:誰先正確算出五星表示的數,就獎勵給誰。

24732

+69+9+28+6+

9486605599

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3?15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通過對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筆算加法的算理。能正確的

進行計算。

2、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能力點:提高學生的計算的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對學生進行細心計算反更檢查好習慣的培養(yǎng)“

教學重點:能正確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計算的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星期天,小花和媽媽要去游樂場,在游樂場的門口貼著一張海報:如果哪一位小朋友過了下

面的難關,可以免費進入游樂場。小朋友你們愿意和小花一起闖關嗎?

二、自主探究:

1、看誰算的正確?

57+12=40+38=164-52=23+72=

36+47=28+59=8+75=43+37=

24+68=19+49=85+9=18+47=

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兩人共有各種照片的張數。

單人照雙人照冬裝照夏裝照表演照

姐姐(張)1924222617

妹妹(張)2118233720

合計(張)

3、第15頁的第8題,分組完成。

4、那兩個數相加得和是100?請寫出算式,寫得越多越好。

384027608562735015

開放題、第15頁第10題,

第(2)小題有多種答案,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第(3)小題需要選最便宜的兩種玩具并計算

其價錢,實際上也是?讓兩個數相加得和最小。便學牛從小學會計劃開支。

課后小結:

2、兩位數減兩位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6?1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算理,能正確的筆算。

2、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能力點:1、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

力。

2、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I」頭表達能力。

德育點:1、結合情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仔細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算埋,能正確的筆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圖片、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誰知道2008年的奧運會在哪舉辦?師:我國北京在全世界申辦2008奧運會的4個有名

的城市中以絕對優(yōu)勢取得了成功,這不僅僅是申辦成功,而且向全世界證明了我國的綜合國

力,所以全國億萬人民都為此歡呼。你收集了哪些有關北京申奧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票數統(tǒng)計圖,觀察圖,問:北京贏了?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學情預測:北京和多倫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爾

一共得多少票?多倫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倫多、巴黎和伊斯坦布爾一共得多少票?…

北京比宓倫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學生列式,可以用筆算加法解決。

學生計算。問: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2、師:56—22該怎樣解決呢?

A、可以口算,50-20=30,6-2=4,30+4=34。

B、可以像加法一樣筆算。

該怎樣列豎式呢?小組合作完成?;ハ嘟涣魉惴ā?/p>

3、你認為筆算減法應該注意什么?

三、拓展運用:

1、解決剛才沒有解決完的問題。

2、完成19頁“做一做”第1題。小組內交流算法。

3、48-18=35-31=

強調筆算35—31時,I位怎樣算?“0”用不用寫?為什么?

4、樹上有35個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還剩12個,小猴摘了幾個?

5、猜一猜。

9465890

4-25-1-70

0720

開放題:五一節(jié),建迎量販店慶促銷,每件玩具優(yōu)惠6元,幾種玩具的價錢如下:

25元30元18元

根據上述信息,你能解決什么問題?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8?19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在實際情況中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2、使學牛理解筆算減法的算理,并能正確筆算。

能力點:I、培養(yǎng)學生操作、實踐、解決問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新知,通過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

新意識。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的學習習慣和互相幫助、團結協(xié)作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個位不夠減怎么辦。會正確計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計算:43-23=89-62=59-5=92-71=

2、昨天我們交流了有關北京中奧的信息,我們知道了北京以絕對的優(yōu)勢勝出了。在昨天的

學習中,我們知道北京以34票的優(yōu)勢勝出多倫多。那么從票數上,你還想了解什么?

學生發(fā)言,選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讓學解決。

二、自主探究:

1、學生列式。該怎樣計算呢?從哪一位減起?個位上6減8不夠減,怎么辦?拿出小棒擺

一擺。

學情預測:

(I)先拿出1捆拆開,從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2)先拿出1捆,再拿出1捆拆開,去掉8根。

(3)先拿出2捆,再從2捆中拿出2根。

(4)先拿1捆拆開與2根合在一起,再從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要拆開1捆)從幾里拿走了8?

2、你能試著列豎式嗎?

你認為個位不夠減時怎么辦?十位還剩兒?

教師教寫豎式的方法,說明退位點的用途,不要忘了減去退位的1。

3、比較56-22與56-28在計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認為筆算兩位數減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10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減。

問:從十位減起方便嗎?

5、試練:67-39=35-8=81-56=50—24=

問:50—24十位退1后個位上要算兒減兒?十位再算兒減兒?

三、拓展運用:

1、你自己出兩道今天學的這樣的題。自己解決,小組人互相交換檢查。

2、做練習三第7題。

3、數學門診:

47806490

一28-51-23-17

29393187

4、螞蟻傳遞信息。

38-18()-8()+35()-25

()+40()-26=()

實踐調杳:回家調查一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年齡,看看它們相差幾歲?5年后,他們

之間相差幾歲?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21?22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的、比較熟練的進行

計算。

2、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實踐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的、比較熟練的進行計

算。

教學難點:會用所學知識解決?;钪械膶嶋H問潁。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小雞一起在吃米,他們找不到媽媽了,你能幫他們找到媽媽嗎?

母雞851943

小雞16+2762—19R+4198—1390-5

64-4536+4991-7230-1190-4719+24

二、自主探究:

1、小雞和雞媽媽要回家了,請你幫他們把路鋪好。

45-9()-9()-9()

2、在圓圈里填上和“=”。

30+63937+32375890-40

75-363957-302717+2844

l(X)-4036+1063+872-19

3、青蛙媽媽:我吃了58只害蟲。小青蛙:我才吃了24只害蟲。青蛙媽媽比小青蛙多吃了

多少只害蟲?

4、小紅拿50元買了一把雨傘,阿姨找了38元給他,一把傘多少錢?

5、火柴盒里有60根火柴,媽媽用去了15根,盒里還剩多少根?

三、拓展運用,開放練習:

小明小華小方小蘭

跳的個數34414539

看上表,你想到了哪些數學問題?選擇兩個問題列式算?算。

課后小結: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2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學會用加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會分析“求比一個數多(少)兒的數是多少”的問題。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結合教材培養(yǎng)學生講衛(wèi)生的習慣和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會分析“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

教學難點:使學生學會用加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主體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自從“非典”過去之后,我油區(qū)掀起了“改陋習,講衛(wèi)生”的熱潮。我校也進行了

校園衛(wèi)生大評比,看,全校衛(wèi)生評比表已經貼出來了。

評比表的卜.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據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紅旗?

二、自主探究:

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該怎樣列式?為什么用

減法?借助小棒擺一擺。

2、你能說出別的班得多少面紅旗嗎?

小組合作,利用圖中的信息,提出問題,進行解決。

(1)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二(1)班得16面。

(2)三(1)班比二(2)班多1面,二(2)班得13面。

(3)四(1)班比三(1)班多2面,三(1)班得14面。

(4)四(1)班比二(2)班多3面,二(2)班得13面。

(5)三(2)班比二(1)班少1面,二(1)班得16面。…

學生交流,說一說為什么,

3、從評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個班得的多,哪個班得的少,……)

三、拓展運用:

1、做“做一做

你從圖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優(yōu)惠是什么意思?換句話怎樣說?(每個球比原來的錢少8元。)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1)現(xiàn)在足球多少元?(2)優(yōu)惠后篦球多少元?(3)優(yōu)患后排球多少元?

學生自己解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1)買一個足球和一個籃球現(xiàn)在要多少錢?(2)足球比排球貴

多少元?……

請同學們列式計算。

2、課本24頁第2題,獨立完成。

3、小明今年9歲,爸爸比他大2g歲,爸爸今年幾歲?

4、生活中你還遇到那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數學知識解答?

開放題:北京什剎海的湖面上有很多的野鴨子,由于人們對環(huán)境的破壞,野鴨子越來越

少,最后一只也沒有了。后來人們認識到環(huán)境的重要性,提出了“綠色奧運”的口號,改變

了環(huán)境,野鴨子又飛回來了,為了保護野鴨子,人們做了木筏放入水中讓野鴨子住,野鴨子

一年比一年多,去年有35只,今年比去年又多了28只,你知道今年有多少只?

課后小結: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24?2£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會分析“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會比較分析同類應

用題。

2、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求比一個數多(少)兒的數”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今天我收集了我們班課外活動的資料,這里有許多數學問題,看誰能解決。

二、基本練習:

1、跳繩的有27人,踢犍的人數比跳繩的多9人,踢尊的有多少人?

2、小華和小陽在做手工,小陽做了38個,小華比小陽少做9個。小華做了幾個?

3、第一小組在玩投球游戲,小軍比小明多投中4個,小麗比小明少投中7個,小方比小明

多投中3個,小明投中16個,小軍投中多少個?小麗投中多少個?小方投中多少個?

4、小南和小嬌踢健子,小南踢了34個,小嬌比她多踢12個。

9

5、,看書的比畫畫的少5人,看書的有多少人?

三、拓展運用:

1、在玩“貓捉老鼠”的學生中男同學比女同學多9名,女同學有19名,(1)男同學有幾名?

(2)一共有幾名同學?

2、靜靜、欣欣、帆凡在跳繩,靜靜跳了36卜,欣欣比靜靜多跳7下,帆凡比靜靜少跳9

下。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再列式計算。

3、完成教材25頁第5、6、7題。

第5題,可提出的問題很多,讓學生廣泛的提出問題,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學生自

由選擇問題列式計算。

第7題,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明確題目要求并獨立解答。讓學生用平時實際算錢的經

驗得出答案。

開放題:小軍、小明、小蘭三人在玩猜一猜的游戲,小軍說:我拿的是橡皮,小明說:我拿

的砂是鉛筆,聰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明、小半蘭各拿的是什么嗎?

課后小結: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26?2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簡便寫法,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

減兩位數。

2、能靈活、正確的計算連加、連減的題目。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和遷移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簡便寫法。

教學難點:能靈活、正確的計算連加、連減的題目,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主體圖,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今年農場的西瓜豐收了,202班的同學去幫助收西瓜他們分小組進行比賽,下面是他們比

賽的統(tǒng)計,你們看到這些數據能提出什么問題?

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

28個34個23個

二、自主探究:

1、小組合作交流,提問題列算式。

學情預測:

第一組和第二組一共摘了多少個?28+34

第二組和第三組一共摘了多少個?34+23

第一組和第三組一共摘了多少個?28+23

第一組比第二組少摘了多少個?34-28

第二組比第三組多摘了多少個?34-23

三組一共摘了多少個?28+34+23

學生會做得讓學生練習,說算法。

摘出:28+34+23

2、小組討論:怎樣計算?

匯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計算?

學情預測:2862

+314+23

6285

28

+314

62

+23

85

這兩種寫法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第二個簡便?

3、我們一共摘了85個西瓜,叔叔用拖拉機運走了40個,小明用推車運作了26個,還剩多

少個?

學生列式,并試算。

學情預測:85—40-2640+26=6685-66=19

在計算時,能夠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進行筆算。

三、拓展運用:

1、46+25+1775-28-19

注意書寫格式。

2、54+20+1690-58-24

能口算的不必列豎式。

3、把每行的三個數加起來。

244530

48365

171834

4、26+()-20=3(173+5+()=98

開放題:路邊有一行樹,共8棵,每兩棵之間相隔3米,從第I棵到第8棵樹間共有多少米?

(教給學生畫圖的方法)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28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含義,掌握運算順序。

2、使學生掌握加減混合豎式的寫法。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類推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混合的含義,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25+28+36=78-59-11=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筆算?

2、小華有4支鉛筆,他又買了3支,后來用去了5支,他還有多少只?

小青有6支鉛筆,用了4之后,他又買了2支,他現(xiàn)在有多少支鉛筆?

學生列式后,說明這是加成混合運算。問:怎樣計算?

二、自主探究:

出示主體圖,學生說圖意,提醒學生看清題中的信息。

小組討論,列出算式。學情預測:67-25+28=67+28-25

如何計算。先算什么?

學情預測:(1)分著列豎式。

(2)簡便寫法。

在用簡便寫法時要注意:不夠減時,要退位;相加滿10,要進位。

做一做:56+24-30=8078-24+39=93

指名板演:5678

+24-24

8054

+39

93

第一題為什么只寫一個豎式?

三、拓展運用:

1、筆算下面各題。

45+35-4824+15-2965-43+1954-28+19

2、比一比看誰先得到小紇旗"

26+43-54+48-39

3、在圓圈里填上正確的數。

38+4640-29

0-5853+0

4、學校合唱隊原有64人,有7人年畢業(yè)了,又新加入了15人。學校合唱隊現(xiàn)在有多少

人?

課后小結:

加、減法估算

教學內容:教材第31頁。

教學FI標:

知識點: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使學生初步學會加、減法的估算,并通過對兩位數加、減法

估算方法的交流,讓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能力點:1、培養(yǎng)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德育點:讓學生用所學到的估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加、減法的估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估算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主題圖,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家今年分了大慶區(qū)的房子,我們要搬新家了。媽媽要去商店去買一些日常用品。出示暖

壺、燒水壺、茶杯。你能猜一猜的它們的價錢嗎?學生清完后,再出示價格。

熱水瓶28元燒水壺43元茶杯24元

二、自主探究:

媽媽帶了100元錢去買這三樣東西,夠嗎?

小組合作交流,估算一下100元錢夠不夠。你用的什么方法?

學情預測:(1)熱水瓶的價格大約是30元,燒水壺的價格大約是40元,茶杯的價格大約是

20元,這三樣加起來大約是90元,因此,100元夠了.30+40+20=90(元)90V100

(2)買熱水瓶后大約剩70元,買燒水壺后大約還剩30元,買茶杯夠了。100-30-40=30

(元)30>24

(3)買熱水瓶和燒水壺大約花去70元,還剩30元,買茶杯夠了。30+40=70(元)100-70

=30(元)30>24

三、拓展運用:

1、二年級參加學校的運動會,一班39人,二班42人。二年級大約有多少人參加學校運

動會?學校準備了62個座位夠嗎?

2、做練習六第1題。這些算式的估算結果大都和8()比較接近,要判斷其精確的結果是否

比80大,并不需要計算已精確的結果,只要大致估計就可以了。如:31+52中兩個加數十

位上的數相加得8,不管個位上是幾,其和都超過80,38+39中兩個加數十位上的數相加得

6,不管個位上是幾,其和都比80小。

開放題:我們班有45人,大家要去公園劃船,大船每條租金51元,限乘40人。中船每條

租金38元,限乘25人。小船每條租金17元,限乘8人。應該怎樣租船?請你設計一個乘

船方案,再預算一下大約要花多少錢?哪一種方案較為經濟合理?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課后小結:

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3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使學生通過整理和復習,弄清楚本單元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這

些知識。

能力點:1、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整理、歸納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體驗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整理知識:

小組交流這一單元我們學習/哪些知識?

筆算加法、筆算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用數學。

把自己找到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

二、自主探究,發(fā)散思維:

1、學生自己編題,復習筆算的方法。小組自編計算題,自己筆算。

筆算加法應注意什么?減法呢?

他們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筆算時應注怠什么?

2、18+2370-4158+2989-346+4868-65

46+2391-8343+1917+7992-5690-54

90-60+2443-8-3050+27-917+26+18

3、數學醫(yī)院。

82399527

17+4816+73

79777990

說說錯在哪里?

4、母雞有45只,小雞比母雞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提問并解答。

母雞有45只,公雞比母雞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5、爸爸今年41歲,兒子今年13歲,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學生列式計算。把題改為:10年后,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讓學生多討論,說一說解題思路。

三、拓展運用:

開放題:小明有50元錢,它可能買了下列哪兩種物品?應該付多少錢?(至少寫出兩種

可能)并列出算式。

傘14元鐘表26元足球35元茶杯10元

課后小結:

實踐活動:我長高了

教學內容:教材第36?3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通過學生活匆,加深對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認識,進一步發(fā)展長度觀念。

2、在活動中滲透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利用統(tǒng)計表發(fā)展學生收集、整理數據,從統(tǒng)計

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3、鞏固用各種測量,具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

能力點:1、為學生提供匆手操作的機會,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匆手能力,并通過實際的測量鍛煉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創(chuàng)新發(fā)

展的能力。

德育點:通過比賽,提高學生對測量的興趣,同時在測量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分工意以。

教學重點:通過學生活動,加深對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認識。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米尺、長繩、皮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今天就要在這個教室里舉行一次測量大比拼,決出一個冠軍小組。

測最時我們要注竟什么?刻量的方法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小組合作分別量出I米、2米長的繩子。

比一比哪一小組量的又快又準。

學生動手操作。選出量得最快的小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2米長的繩子,對于不同的方法給予肯定。

師:測量時我們要選擇既簡單又方便的方法.這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務°

2、量出課桌的長、寬、高。小組分工合作。

3、分組測量身高、頭圍、臂長,并填表。

與6?8歲兒童生長發(fā)育對照表進行對照。

男生女生

頭圍(厘米)43?5942?58

身高(厘米)9973398732

三、拓展運用:

1、大家還想測什么?自由測最。

2、指導學生測量步長。

3、從你家到學校是多遠?怎么測量?如果沒有工具又怎么測量?

課后完成測量任務。

課后小結:

第三單元:三、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1、角的認識、畫角。

2、直角的認識、判斷直角、畫直角。

教學目標:

知識點: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

會用直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

角。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思維能力。

德育點:在活動中,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信心

和樂趣。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會畫角和直角,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笫38?39頁。

教學FI標:

知識點: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會比較角的大小。

能力點:通過觀察、操作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抽象思維等能力。

德育點:在活動中,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信心和

樂趣。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學會用直尺畫角,會比較先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三角板、活動魚、三角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主題圖,新的一天開始了,同學們都在做早操,同住互相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抽

出實物中的角,問:你們認識他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角。

二、自主探究:

1、找角。師:不僅圖中有角,在我們的周圍許多物體上都有角,請同學們仔細看一看,找

一找,把你看到的告訴你的同桌。

2、角的概念。

角到底是什么樣子的?讓我們給這些角脫掉漂亮的外衣,仔細觀察,角是什么樣的?

牛:有一個點,有育直的線。師解釋功和頂點。

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和邊?

3、判斷下面哪個是角,哪個不是角。

4、做角。利用學具自制角。交流做法,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一樣,邊不一樣長的角,讓學生

判斷哪一個角大。怎樣判斷?

師生共同操作活動角,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5、用尺子畫角。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學生畫角。

三、拓展運用:

1、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2、自由用角做畫。

動手畫畫,動腦想想就會做。在下圖中增加兩條線段,使它有4個角。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0?41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讓學牛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百角的特點,并能從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過探索、嘗試掌握直角的畫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猜測意識。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

德育點: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點,并能從生活中找到直角。

教學難點:會判斷直角,掌握直角的畫法.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直角三角板、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學具作一個角?

學生展示角,并說說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師出示

問:這個角和你剛才的角有什么區(qū)別?

師:我們就把像這樣的角叫作直角。

二、自主探究:

1、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直角,請你找一找,小組交流。

2、判斷老師找得是不是直角。

3、畫直角。

學生試畫。

師:怎樣才能畫出一個非常標準的直角呢?老師給大家提供一樣畫圖工具,三角板。找出三

角板的直角。

學生試著用三角板畫角。

指導畫法:先畫頂點一一從頂點開始畫一條平平的功一一杷三角板的直角放到這條功匕比

這三角板把另一條邊畫好,

4、用紙折直角。

三、拓展運用:

1、做43頁第6題。

思考題、一個正方體的盒子的表面.匕一共有多少個直角?

課后小結:

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認識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5?46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及語言表達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團結協(xié)作的良好品質,

德育點: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

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口算題,學生與教師比賽,引出乘法簡便。

3+35+5+58+8+8+8+8+8+89+9+9+9+9+9

4+4+4+4+4+...+4

15個

2、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問:你在哪見過乘法?

3、3x2=6中間是什么?怎樣讀?

問:這節(jié)課你還想學什么?

二、自主探究:

1、觀察能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特點。(口算題)

小組討論:什么樣的加法能用乘法計算?

判斷下面的算式能否用乘法計算:

6+6+63+5+17+72+2+2+2+2

2、自己嘗試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5+5+5

學生匯報,學情預測:5x53x55x35x5x5

師:這么多乘法算式,哪一個對?聽老師怎樣說。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怎樣改寫成乘法算式。例如:5十5十5

(1)看,相同加數是幾。5

(2)數,有幾個相同加數。3個5

(3)乘,把相同加數和它的個數相乘。(關鍵)3x5或5x3

問:3是什么?5是什么?

有錯的同學改正。閉眼回憶改寫的方法。

3、5+5+5問: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5?(板書:5x3或3x5)

3+3問: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3?(板書:3x2或2x3)

學生獨立改寫:8+8+8+8+8+8+89+9+9+9+9+9

4+4+44-4+4+……+4問: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

15個

仿照老師的寫一個加法算式。問:幾個幾?改寫成乘法算式。

4、出示一幅圖。每行4朵花,共三行,一共有幾朵花?

用乘法算式表示:4x3或3x4

橫著看:3個43x4或4x3

豎著看:4個34x3或3x4

問:看法不一樣,乘法算式怎樣?

師:3x4既可以表示3個4相加,也可以表示4個3相加。

師:中間的乘號是由300年前英國的數學家歐德萊發(fā)明的。

5、回憶,本節(jié)課學了哪些知識。說學會了哪些知識?

三、拓展運用:

1、判斷能否用乘法計算,能的改成乘法算式。

5+5+5+5+5+56+8+2100個5相加2+2+2+2

7+8+10a+a+a+a+a+a

2、看圖列出乘法算式。

x或X

x或x

3、連一連。

5+5+54十4十4十4十44+43+3+32十2十2十2十2

2x53x33x43x54x5

4、回家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有乘法。

5、開放題:6+6+6+5寫一個含乘法算式的式子。答案可以是:

6x3+56x4-15x4+3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使學生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進一步了解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系,體會乘法

的意義。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探索、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知道乘法算式狗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看圖列乘法算式,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游戲:1、用花搜出4個2或2個說出相同加數是什么,有幾個相同加數;列出一個加

法算式和兩個乘法算式。

2、自由擺,擺成幾個兒,列算式。匯報:擺成幾個兒,相同加數是什么,有幾個相同加數,

乘法算式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一幅由5個氣球的圖,說明是1個5,再陸續(xù)擺出兩幅同樣的圖,并且先后問現(xiàn)在

是幾個5?一共有幾個氣球?該怎樣“算?學生嘗試做。

5+5+5=15

5x3=15或

3x5=15

因數因數積

2、說出下面乘法算式的名稱

5x6=304x2=86x3=18

3、出示例3圖,讓學生看明白圖意,列式計算。比較哪一種方法簡便。

三、拓展運用:

1、做“做一做”,先看圖再寫算式。

2、列算式。3個8相加,和是多少。

一個因數是8,另一個因數是3,積是多少?

3、做第4題。讓學生把圖看清楚,每堆有幾只熊貓?一共有幾個兒只?再按要求填數。

4、開放題:一堆蛋糕,上面的規(guī)格:3x4怎樣裝?

蛋糕:30克X12枚說意思,再說說怎么包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4、49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景理解相同加數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計算,體會乘法的意

義。

2、能看圖寫出乘法算式.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的能力。

德育點: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使學生結合具體情景理解相同加數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能看圖寫出乘法算式。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場嗎?(出示主題圖)這是什么地方?你最愛玩什么項目?

仔細觀察,你都看到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

1、摩天輪上每個吊箱有兀個人?有幾個吊箱?一共有幾個人?

學生小組討論:如何列式?為什么?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小組合作,邊提問題邊解決,組長記錄。

3、小組匯報:

4、自己用小棒擺你想擺的圖案。再照課本45頁的圖擺,算一算你用了幾根小棒?

匯報:我擺的是什么?用了幾根小棒?

5、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拓展運用:

1、出示4個花瓶,每個花瓶有3朵花。

每束有()朵花,共有()束,一共有()朵花。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擺小棒:每堆擺2根,擺5堆。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3、5乘6寫作:()x(),6乘5寫作:()x()

4、出示4盤蘋果,每盤3個。求一共有幾個?

求一共有幾個蘋果,是()個()相加。

乘法算式是:

5、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6+6+6+6=()x()5+5+5=()x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