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qū)高考語文模擬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1(本題共5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存在差異性。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差別。一是兩者是不同經濟社會發(fā)展時期的產物。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在每一個歷史階段,人民都表現(xiàn)出對于美好生活的不同追求?!懊篮蒙睢边@個詞首次正式在黨的文件中被提出來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和時代背景下,它旨在解決現(xiàn)階段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而比較起來,“共同富?!眲t較早地被提了出來。它是一種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相伴相生的美好愿望,并且始終被作為最終實現(xiàn)的目標來追求,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的本質。二是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的具體含義不一樣。兩者均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等方面的建設,但相比較而言,共同富裕的內涵和外延更寬泛,現(xiàn)實含義更豐富。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具有統(tǒng)一性。首先,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都具有全面性。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美好生活”包括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兩個方面,涵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所有人民共同追求的全面美好狀態(tài),是對“共同富?!敝械摹肮餐钡睦^承和發(fā)展。在新的美好時代里,“共同富?!钡膬热莞迂S富,內涵不斷擴展。每個人的才能盡可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需求盡可能得到充分滿足,每個人的尊嚴盡可能得到充分尊重。從油鹽醬醋茶到詩書棋琴畫,從金山銀山的富裕到綠水青山的生態(tài),從自由便捷的遷移到宜人詩意的定居,具有“美好生活”狀態(tài)的共同富裕的內涵不斷延展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活、生態(tài)等領域。其次,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都具有變化性。社會總是不斷發(fā)展的,在不同的階段,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狀態(tài)又是各異的,常常帶有那個時代的特征。古人所追求的或許是家庭和睦、關注“小我”的美好生活。隨著社會變遷,人民的追求逐漸轉變?yōu)殛P乎“大我”——國家民族的整體進步,并致力于追求共建共享發(fā)展成果的狀態(tài),以此逐步共同實現(xiàn)對于美好生活具體的追求。此外,共同富裕與生產力發(fā)達程度相關聯(lián),這就要求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和發(fā)展生產力,通過創(chuàng)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形成新質生產力,生產出物美價廉的產品來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與精神需要,切實享受和擁抱新時代的美好生活。最后,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都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并共同滲透在復雜曲折、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奮斗歷程之中。實現(xiàn)共同富裕是一個需要長時間漸進的過程,需要分階段不斷努力推進:從提出“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新的發(fā)展理念、突出“共建共享”的特征,到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次將實現(xiàn)共同富裕確定為發(fā)展目標,再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做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2035年要呈現(xiàn)更加顯著的進展效果的莊嚴承諾。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不懈追求和永續(xù)奮斗的歷程,反映出其一直在履行讓人民生活更美好、國家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不變諾言。(摘編自喻春森《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的辯證關系研究》)材料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確證人的自然本質。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質是人與人的關系,勞動實踐對人與自然關系具有調節(jié)作用?!皼]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創(chuàng)造”,自然界為人的勞動提供生產資料和對象,是人發(fā)揮實踐作用的對象性存在,人正是通過改造自然界的物質活動滿足自身對一切勞動產品的多樣化需要。人通過自由勞動把握了人與自然關系,并且在自由勞動中消除了人與自然的對立關系,還原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本真。人通過勞動改造自然界,創(chuàng)造出自然界所沒有的東西,滿足了人所以稱之為人的物質需要,印證了作為人所具有的自覺能動性的屬性。由此證明了人離不開自然界,人在改造自然客觀對象中,賦予人的計劃性、目的性和意識性,創(chuàng)造出了人化自然的社會,使人的社會屬性有了延續(xù)的可能。人化的自然作為人的肉體生存的居所,保障了人的基本需要,使美好生活的實現(xiàn)有了現(xiàn)實保證。作為人的生活環(huán)境的自然界,滿足了人的基本生命供給,同時也延續(xù)了自然的生命。人與自然是一種彼此共生的關系,正是這種共生使得人的本質完美地得到釋放??梢哉f自由的實踐活動是調節(jié)人與自然關系的中介,是美好生活需要物質變換的源泉,是人的幸福的起點。人通過現(xiàn)實勞動完成人的社會性轉變?!皞€體是社會存在物”,人需要通過社會實踐完成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進而區(qū)別于動物,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也是通過人的實踐活動產生的。自然以勞動實踐為中介轉化為人化自然,“自然界的人的本質只有對社會的人來說才是存在的”,人要通過自然這個紐帶完成自己合乎人性的本質需要,在改造自然過程中不斷改造自身,進而實現(xiàn)向人的現(xiàn)實生活的轉變。人只有在現(xiàn)實的勞動中改造自身,消除被異化的事實,進而在恢復人的現(xiàn)實關系中證明自己的本質,人在消除異化的過程中借助自然界發(fā)揮本身的主體性實踐,創(chuàng)造出人的“對象世界”,由此證明自己是有著區(qū)別于動物屬性的社會存在物,完成人的真正復歸。社會是人的社會,人只有借助社會才能讓人的自然存在轉到人的存在,實現(xiàn)人由自然物到社會物的質的飛躍。在社會中,人是豐富的存在物,人們通過語言進行交往。通過語言藝術,人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信念,也可以給人愛的回饋。因而借助于語言展開的社會交往讓人豐富了自己的精神需要,也豐富了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往。建立于社會物質層面的美好生活的深刻內涵,必定會有相應的精神上層建筑作為輔助,也就是人的審美、藝術生活的達成。人與自我的和解,完成人的類本質回歸。人在與自然、社會的和解中,也完成了與自身的和解。人在實踐作用下,發(fā)揮自身的智力能力,有選擇地進行生產,使自己的需要盡善盡美,由此證明了人的生產的全面性,證明了人的自由實踐是人幸福生活的展開,是最能詮釋美好生活的權利。人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將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應用于自然,創(chuàng)造出自然界所不能提供給人的東西,然后通過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當中不斷地發(fā)展自身、直觀自身、證明自身。因為自己是怎么樣的,他就是怎樣表現(xiàn)生活的,人要認識自己首先就要通過認識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完成。人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確證自己的生活,不斷地確證自身的類本質,也不斷感悟美好生活。美好生活是人的生命活動的自由自覺得到完全釋放、重新回歸勞動的自覺,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最高呈現(xiàn)。(摘編自楊玉連、張婷婷《馬克思“美好生活”概念的生成邏輯及實踐啟示》)(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是不同經濟社會發(fā)展時期的產物。與美好生活相比,共同富裕的內涵和外延更寬泛,現(xiàn)實含義更豐富。B.共同富裕是一種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相伴相生的美好愿望,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被提出來,被作為最終實現(xiàn)的目標。C.人是具有自覺能動性的,人通過勞動改造自然界,創(chuàng)造出滿足自身需要的勞動產品,人通過自由勞動把握了人與自然關系。D.人是有著區(qū)別于動物屬性的社會存在物,需要通過社會實踐完成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人在改造自然過程中不斷改造自身。(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在新時代,每個人的才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發(fā)揮,每個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最大滿足,每個人的尊嚴都能得到充分尊重。B.在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狀態(tài)是不同的?,F(xiàn)代人追求的美好生活比古人追求的美好生活更幸福。C.人與自然是一種彼此共生的關系,人離不開自然界,人化的自然作為人的肉體生存居所,保障了人的基本需要。D.人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感悟美好生活,人的自由實踐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最高呈現(xiàn),是最能詮釋美好生活的權利。(3)下列各項,不適合做論據(jù)支撐材料一“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具有統(tǒng)一性”觀點的一項是()A.實現(xiàn)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美好夢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重要目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直接體現(xiàn)。B.某省通過經濟強縣結對來幫扶山區(qū)各縣,形成山海協(xié)作的合力。這不僅縮小了城鄉(xiāng)差距,還推動了教育、醫(yī)療等公共服務的均衡發(fā)展,提升了當?shù)鼐用竦纳钯|量。C.改革開放后,我國通過逐步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qū)先富起來,通過先富帶動后富,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最終實現(xiàn)共同富裕。D.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自力更生、發(fā)憤圖強,初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獨立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領導全國人民逐步走上了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4)人是如何通過實踐活動實現(xiàn)美好生活的?請結合材料二簡要分析。(5)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談談你對下列現(xiàn)象的理解和看法。2024年春節(jié)期間,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松山區(qū)某村村民敲鑼鼓,舞長龍,村子一派喜慶祥和。該村大力發(fā)展中草藥種植,進行藥材深加工,通過“黨組織+合作社+黨員+農戶”的黨建引領產業(yè)發(fā)展模式,使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圓了村民的產業(yè)致富夢。(二)現(xiàn)代文閱讀2(本題共4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火光在前(節(jié)選)劉白羽我們命令你們:奮勇前進……——毛主席、朱總司令1949年4月21日《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夜間十一點鐘,云散月出,江上閃著白光。在港汊的蘆葦叢中,指導員李春合作最后一次火線上的動員:“……我們上船要快!坐船要穩(wěn)!登岸要猛!——哪里有敵人打到哪里去!……有一個人打一個人!只有前進沒有后退!——同志們!是毛主席親自下命令渡江作戰(zhàn),是毛主席親自等候我們渡江的消息,同志們!最后消滅敵人的時候到了!”他的一字一句燃起每個戰(zhàn)士心中的火焰,王春也暗自下著決心。時間到了。他們由蘆葦叢中看見連長閃動著發(fā)白的衣服,趕緊跟上去。小河汊靜而發(fā)白,蚊蟲在低濕之地,像一團團煙霧,滾來滾去,粘在人臉上刺疼著。師長陳興才和政治委員梁賓出現(xiàn)了,空氣立刻嚴肅起來,他們下了渡江的號令。王春記得從1947年四平擔任突擊任務以來,師首長是第一次親自到突擊連來。他聽見連長和指導員果決地說:“首長放心,堅決完成任務!”那聲音就好像從他王春心里發(fā)出一樣。他們敬禮了,轉過身了,命令各排按已經編排的序列登船。上船時,王春發(fā)現(xiàn)機槍射手李鳳桐剛剛在蘆葦叢中還倒在地下打擺子,渾身哆嗦成一團,牙關碰得嗒嗒響,現(xiàn)在一聽連長命令,一下跳起來,額頭上汗珠淋漓。王春突然覺得不能讓一個病人在前面,就拉著李鳳桐的胳膊,說:“老李,你是射手,要打先打壞我,也不能先打壞你。”自己就跨上船,船在腳下劇烈地搖擺著,但他怕被別人搶去位置,就一直撲向船頭。船已悄悄攏齊,擺開了一條線,向江南前進了。這時,月光不斷在波濤上閃亮,船在江上如同幾根短粗的黑木片迅速漂行。船漸漸行遠,聽不見船槳劃水聲了。這時將近午夜,月亮更以無比清輝直臨高空?,F(xiàn)在時間過得是這樣慢,江北岸各營各連的船只都等在岸邊,被江水輕輕地簸動著。船上、岸上千萬人的眼睛,在這同一時間都向著這天險長江遙望,等候這六只木船創(chuàng)造英雄的奇跡。六只船拉成一條線,正與江心洶涌急流和陡然而來的江風搏戰(zhàn)。船像蹺蹺板一樣,一下這頭升上去,一下那頭升上去,一下又落下來——落下來,……浪花就向上跳,拂卷過人們頭頂,嘩地把水澆濕每人的衣服,水永遠像霧一樣包圍著他們,戰(zhàn)士們緊緊拉著手,誰也不動一動。船似乎停止不前了,只在江心急流上蕩來蕩去。大家前后望著,后面一點什么也看不見,前面那幾團紅火光忽高忽低?!蝗唬幸恢淮瑨侀_其余的船,輕快地前進了,——前進了。然后一只,又一只,每只船掙扎著穿過了波浪。江岸的火光愈來愈矗立、鮮明。船上的人清楚地看見那跳蕩的火焰和激烈吹動的濃煙,甚至敵軍士兵走來走去的幢幢黑影。戰(zhàn)士的心都緊張起來,肌肉都堅硬作一團,到了最危險的地方了,月光下早就該被發(fā)現(xiàn)了,但岸上竟一絲動靜沒有。距離在可怕地縮短:五百米,四百米,現(xiàn)在只有三百米遠了?!蝗?,火光熄滅了。驟然間,船上的人就如同脫得赤條條地站在眾人面前,月色是那樣可怕地明亮,人們緊張地停止了呼吸。機關槍一片流火似的從岸上朝江面上掃,就如同紅熱的熔鐵倒出來,千萬火星刺刺跳起,迸落。小船在火網下就像在熔液中翻滾的黑鐵片。西側敵人主要炮兵陣地也盲目發(fā)炮了,轟隆轟隆響著,那唏唏的嚇人的巨型炮彈拖著一條條長尾巴似的叫嘯。江水上映出各種火光,子彈“嗤嗤”地打在船幫上、打在船艙里。擔任突擊任務的第一船,冒著彈雨前進。突然第二船的長胡子老水手中了子彈,船失去掌握,立刻可怕地傾斜著在急流中間亂轉起來,——戰(zhàn)士們慌亂了。這時第三船趕上來,炮彈在它四周沖起黑煙囪似的水柱。這是千鈞一發(fā)的一刻。突然間所有的人聽到從第三船上發(fā)出高叫的聲音:“同志們,我們是共產黨的部隊呀!”這是指導員李春合的聲音,仿佛這聲音可以改變一切客觀情況。在急流中亂轉,眼看要打翻的船上,戰(zhàn)士們奮力劃動手中木槳。正在這危險關頭,忽然那個長胡須的老水手,從人腳底下爬出來,月光照著他滿臉黑糊糊的血跡,他一撲就撲在舵把上,把整個疼得震動的身子壓在舵把上,跟那洶涌有力的江流奮戰(zhàn),只見他掌住舵來借著水力,糾正著方向。他回過頭向著戰(zhàn)士們喊:“同志們!——準備干呀!……”這船于是又從危急關頭上沖了出來,又在彈火紛飛下前進。第三船在十七米遠的距離,給一顆六〇炮彈打中了,左舷上急速地沖進水來,沒等人們做任何動作,第二顆炮彈又把船尾打得粉碎,船可怕地向急流里沉下去。炮彈爆炸時,每個戰(zhàn)士都給碎片打傷了。指導員李春合猛喊:“同志們,浮也浮上岸去!”他首先跳進江,他們曾在漢水練習渡江,都學過游水,他拼命揮動兩手兩腳,打著浪花,向前浮了幾步。撥轉頭一看,大部分帶傷的勇士們都跟在他后面浮著。李春合用了極大力量,三四次,才抓到撲淺岸邊的一只木船,——他伸起上半身,在火光下忽然看見那船艙里仰臥著一個人,正是那長著長胡子的,今早黎明時分自動帶了六只木船來的老水手,現(xiàn)在他死了。他的表情是那樣安詳而莊嚴,火光像樹影一樣在他臉上突突跳著,他一只手長長地掛在船邊,浸在水里。在這很短促的幾秒鐘里,李春合感覺自己腿上火燒一樣疼痛,他心知自己也負傷了。但一仰頭,看見一連串七顆光華燦爛的照明彈升上天空,閃著驚人的白光,通知全軍六只木船深夜冒著洶涌波濤偷襲長江南岸敵人險要陣地成功了。突擊連首先占領了灘頭陣地。二十分鐘后,六〇炮、迫擊炮,開始從這里掩護步兵,一舉沖上亂石巖高地。從十二點鐘到黎明,他們正面打下敵人非常兇猛的三次反擊,同時七連就急急沿江涉水,出奇制勝,一下沖向敵人江防工事中主要炮兵陣地,封鎖敵人南退過江的通道。敵人炮兵還沒發(fā)覺,還盲目地在黎明閃光中向江北、向江心發(fā)射,可是他們已落到口袋里了。清晨,太陽出現(xiàn),一層鮮艷的紅光胭脂一樣反映在江水上、岸上、樹上,柔和而明亮。政治委員梁賓向夜來激戰(zhàn)過的山崗上走去。那里有無數(shù)爆炸出來的洞穴,蜿蜒的戰(zhàn)壕里外堆著敵兵尸體,……他忽然停著,他看見一個自己的勇士和一個敵人緊緊抱在一起犧牲了,看樣子他們經過了激烈的赤手搏斗。犧牲者身邊遺留下一支步槍,槍上的刺刀已折斷,上面沾著斑斑血漬。他彎下身拿起半截刺刀,昂著頭繼續(xù)向前走,朝群山掩映的、閃著陽光的遠處走去。(劉白羽中篇小說《<火光在前>第五章:夜襲天險長江》,有刪改)文本二:后面大船來的飛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這幾個青年婦女咬緊牙制止住心跳,搖櫓的手并沒有慌,水在兩旁大聲嘩嘩,嘩嘩,嘩嘩嘩!“往荷花淀里搖!那里水淺,大船過不去?!彼齻儽贾遣恢烙袔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jiān)視白洋淀的哨兵吧!她們向荷花淀里搖,最后,努力的一搖,小船竄進了荷花淀。幾只野鴨撲楞楞飛起,尖聲驚叫,掠著水面飛走了。就在她們的耳邊響起一排槍聲!整個荷花淀全震蕩起來。她們想,陷在敵人的埋伏里了,一準要死了,一齊翻身跳到水里去。漸漸聽清楚槍聲只是向著外面,她們才又扒著船幫露出頭來。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荷花變成人了?那不是我們的水生嗎?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臉,?。≡瓉硎撬麄儯〉悄切╇[蔽在大荷葉下面的戰(zhàn)士們,正在聚精會神瞄著敵人射擊,半眼也沒有看她們。槍聲清脆,三五排槍過后,他們投出了手榴彈,沖出了荷花淀。手榴彈把敵人那只大船擊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上只剩下一團煙硝火藥氣味。戰(zhàn)士們就在那里大聲歡笑著,打撈戰(zhàn)利品。他們又開始了沉到水底撈出大魚來的拿手戲,他們爭著撈出敵人的槍、子彈帶,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著水去追趕一個在水波上滾動的東西,是一包用精致紙盒裝著的餅干。婦女們帶著渾身水,又坐到她們的小船上去了。(孫犁短篇小說《荷花淀》(節(jié)選)(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中幾處語言描寫,都采用短句,且頻繁使用感嘆號,或表現(xiàn)人物緊張、激越的情緒,或表達人物果斷、肯定的語氣。B.“月光下早就該被發(fā)現(xiàn)了,但岸上一絲動靜沒有”,表現(xiàn)敵軍在一片安靜中麻痹大意,未能察覺我方船只趁著夜色渡江。C.標題中的“火光”既指江面上蔓延的戰(zhàn)火,預示渡江戰(zhàn)役的艱險,也象征著生命之光、革命之光和勝利之光。D.倒數(shù)第二段寫戰(zhàn)斗接近尾聲,具體敘寫了紅軍以勢如破竹的攻勢,有策略、有步驟地取得這場戰(zhàn)役的勝利。(2)關于文本一中“長胡須老水手”這一形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中有關長胡須老水手的情節(jié),既體現(xiàn)了戰(zhàn)斗的慘烈,也表現(xiàn)他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英雄形象。B.小說反復強調老水手留著長胡須的外貌特征,突出他在群體形象中的獨特性,引起讀者對他的關注。C.小說濃墨重彩地描寫長胡須老水手,因為他是這場戰(zhàn)役最終取得渡江勝利的關鍵性人物。D.小說塑造長胡須老水手這一形象,表明軍民團結,人民軍隊只有依靠群眾才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險阻。(3)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有戰(zhàn)斗場面的描寫,請比較二者的不同。(4)小說是虛構的,新聞是寫實的。戰(zhàn)地記者劉白羽筆下的渡江戰(zhàn)役,既呈現(xiàn)了“新聞的真實性”,又不失“書寫的浪漫性”,請結合文本一談談你的理解。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安平獻王孚,字叔達,宣帝次弟也。初,孚長兄朗字伯達,宣帝字仲達,孚弟馗字季達,恂字顯達,進字惠達,通字雅達,敏字幼達,俱知名,故時號為“八達”焉。孚溫厚廉讓,博涉經史,性通恕,以貞白自立,未嘗有怨于人。時當選侍中、常侍等官,太子左右舊人頗諷諭主者,便欲就用,不調余人。孚曰:“雖有堯舜,必有稷契。今嗣君新立,當進用海內英賢,猶患不得,如何欲因際會自相薦舉邪!官失其任,得者亦不足貴?!彼旄x。時孫權稱藩,請送任子,當遣前將軍于禁還,久而不至。天子以問孚,孚曰:“先王設九服之制,誠以要荒難以德懷,不以諸夏禮責也。陛下承緒,遠人率貢。權雖未送任子,于禁不至,猶宜以寬待之,畜養(yǎng)士馬,以觀其變。不可以嫌疑責讓,恐傷懷遠之義。自孫策至權,奕世相繼,惟強與弱,不在一禁,禁之未至,當有他故耳?!焙蠼?,果以疾遲留。及明帝嗣位,欲用孚,問左右曰:“有兄風不?”答云:“似兄?!碧熳釉唬骸拔岬盟抉R懿二人,復何沈哉!”轉為度支尚書。孚以為擒敵制勝,宜有備預。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三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又以關中連遭賊寇,谷帛不足,遣冀州農丁五千屯于上邽,秋冬習戰(zhàn)陣,春夏修田桑。由是關中軍國有余,待賊有備矣。后除尚書右仆射,進爵昌平亭侯,遷尚書令。孚雖見尊寵,不以為榮,常有憂色。臨終,遺令曰:“有魏貞士河內溫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槨,斂以時服?!碧┦及四贽?,時年九十三。帝于太極東堂舉哀三日。(選自《晉書?列傳第七》)(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B.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C.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D.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季,古時兄弟排行,《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中有“亦唯伯仲叔季圖之”。以伯、仲、叔、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B.稷契,稷和契的并稱,稷是后稷,傳說他在舜時教人稼穡;契,傳說是舜時掌管民治的大臣。稷契在文中指賢臣。C.九服,原指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區(qū),后指全國各地區(qū),另解為古代王和后的九種服制。文本中的九服之制指古代王和后的九種服制。D.轉,古代表示官職調動,主要是指官職的平級調動,文中司馬孚任度支尚書屬于平級調動。類似的還有“移”“調”“徙”等。(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司馬孚溫和謙讓,位列“八達”之一。司馬孚敦厚正直,性格開通寬容,從沒與別人結怨,與其兄司馬朗等人在當時都很有名氣,號稱“八達”。B.司馬孚敢于直言,聰慧過人。選侍中、常侍等官時,司馬孚不顧太子身邊舊人的暗示,直言應選有才能的人。明帝繼位后,感嘆如同得到兩個司馬懿,沒有什么憂慮了。C.司馬孚多謀善慮,遠見卓識。司馬孚認為擒敵制勝,應有所準備。為解決布帛不足的問題,讓農夫于邽地春秋演習戰(zhàn)陣,冬夏治理田地,因此關中軍隊有了富余。D.司馬孚守志不移,始終如一。司馬孚一生雖享皇帝寵愛,卻不驕縱,臨終前要求用平時穿的衣服、不上漆的棺和單層的槨裝殮。(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當進用海內英賢,猶患不得,如何欲因際會自相薦舉邪?、谟忠躁P中連遭賊寇,谷帛不足,遣冀州農丁五千屯于上邽。(5)司馬孚多謀善慮在文中體現(xiàn)在哪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題,9分)4.(9分)閱讀古詩,完成小題。夜泊牛渚懷古(唐)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咀⒔狻恐x將軍:東晉謝尚,今河南太康縣人,官鎮(zhèn)西將軍,鎮(zhèn)守牛渚時,秋夜泛舟賞月,適袁宏在運租船中誦己作《詠史》詩,音辭都很好,遂大加贊賞,邀其前來,談到天明。袁從此名聲大振,后官至東陽太守。(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首詩是一首五言詩,也是一首懷古詩,不講究對仗,信筆寫來,妙筆天成。寫景疏朗有致,抒情含蓄不露。B.首聯(lián)直接點明“牛渚夜泊”之景,詩人文筆大氣,將廣闊的天空與浩瀚的西江融為一體,境界空闊、渺遠。C.頷聯(lián)由“望”到“憶”,引發(fā)詩人由古及今的聯(lián)想;“空”字指出不得志的處境,暗示詩人懷才不遇的惆悵。D.頸聯(lián)抒發(fā)不遇知音的感慨。盡管自己也像袁宏那樣富有才華,而謝尚卻不可復遇,寓含著世無知音的感喟。(2)結合全詩賞析尾聯(lián)的妙處。(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曾皙描繪了在大自然里沐浴迎風的閑適情景的兩句是:“,?!保?)《游園》開頭兩句“,”使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少女心中的期望與失落,驚懼和無奈。(3)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的“,”兩句,寫詞人于蕭條與冷落中,仍泛舟于浩渺的洞庭之上,心神不動,氣魄不減。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題,18分)6.(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古樹名木是記錄自然生態(tài)變遷的“活化石”,是承載民族歷史記憶的綠色“國寶”。從“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春意盎然,到“晴川歷歷漢陽樹”的壯闊悠遠,從《詩經》里“其葉牂牂”的東門之楊,到《逍遙游》里①_______,樹木寄托的是人與人、人與故鄉(xiāng)、人與自然的情與意,是中國歷史傳承至今的樸素生態(tài)觀和綠色發(fā)展理念。古樹名木是自然與文化的共同遺存,②_______,而古樹名木的保護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今天做好古樹名木保護要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保護古樹名木,要講好古樹故事,挖掘古樹名木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價值。陜西黃帝陵的軒轅柏、山西洪洞的大槐樹,安徽黃山的迎客松,這些古樹穿越時空,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塞罕壩的落葉松,大漠深處的胡楊林,種子“飛”上太空的普陀鵝耳櫪,這些名木記錄著國家和民族發(fā)展進步的印記。應③_______,講好并傳承好這些故事,讓它們真正成為有記憶的地標、可觸摸的歷史,成為堅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保護古樹名木不僅是為子孫后代留下一棵棵樹、一片片林,更是通過古樹名木的保護,延續(xù)文化傳統(tǒng)、傳承發(fā)展理念,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1)下列句子中的“讓”與文中加點的“讓”,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讓我說,我們應該這樣做。B.她還真是巾幗不讓須眉?。.我的失誤讓整個團隊陷入了困境。D.他總是先人后己,總是把方便讓給別人。(2)下列句子中的引號與上文中畫橫線處的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想到藤野先生,魯迅就感覺增加了勇氣,繼續(xù)寫為“正人君子”之流深惡痛絕的文字。B.沒有想到,百團大戰(zhàn)中這個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話。C.每逢暮春時節(jié),杜鵑花盛開,??陕牭糜续B在叫著“居起、居起”,據(jù)說就是杜鵑。D.“希望工程”是由團中央發(fā)起以救助貧困地區(qū)失學少年兒童為目的的一項公益事業(yè)。(3)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6個字。四、作文(60分)7.(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三十年前,有人說流行音樂會毀掉下一代;二十年前,群眾普遍認為電視節(jié)目會毀掉下一代;十年前,也有人預言互聯(lián)網會毀掉下一代;現(xiàn)在,人們痛斥游戲會毀掉下一代……如何看待新興事物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請結合以上材料展開思考,選取合適角度,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年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qū)高考語文模擬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1(本題共5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存在差異性。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差別。一是兩者是不同經濟社會發(fā)展時期的產物。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在每一個歷史階段,人民都表現(xiàn)出對于美好生活的不同追求?!懊篮蒙睢边@個詞首次正式在黨的文件中被提出來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和時代背景下,它旨在解決現(xiàn)階段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而比較起來,“共同富?!眲t較早地被提了出來。它是一種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相伴相生的美好愿望,并且始終被作為最終實現(xiàn)的目標來追求,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的本質。二是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的具體含義不一樣。兩者均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等方面的建設,但相比較而言,共同富裕的內涵和外延更寬泛,現(xiàn)實含義更豐富。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具有統(tǒng)一性。首先,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都具有全面性。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美好生活”包括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兩個方面,涵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所有人民共同追求的全面美好狀態(tài),是對“共同富?!敝械摹肮餐钡睦^承和發(fā)展。在新的美好時代里,“共同富?!钡膬热莞迂S富,內涵不斷擴展。每個人的才能盡可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需求盡可能得到充分滿足,每個人的尊嚴盡可能得到充分尊重。從油鹽醬醋茶到詩書棋琴畫,從金山銀山的富裕到綠水青山的生態(tài),從自由便捷的遷移到宜人詩意的定居,具有“美好生活”狀態(tài)的共同富裕的內涵不斷延展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活、生態(tài)等領域。其次,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都具有變化性。社會總是不斷發(fā)展的,在不同的階段,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狀態(tài)又是各異的,常常帶有那個時代的特征。古人所追求的或許是家庭和睦、關注“小我”的美好生活。隨著社會變遷,人民的追求逐漸轉變?yōu)殛P乎“大我”——國家民族的整體進步,并致力于追求共建共享發(fā)展成果的狀態(tài),以此逐步共同實現(xiàn)對于美好生活具體的追求。此外,共同富裕與生產力發(fā)達程度相關聯(lián),這就要求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和發(fā)展生產力,通過創(chuàng)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形成新質生產力,生產出物美價廉的產品來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與精神需要,切實享受和擁抱新時代的美好生活。最后,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都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并共同滲透在復雜曲折、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奮斗歷程之中。實現(xiàn)共同富裕是一個需要長時間漸進的過程,需要分階段不斷努力推進:從提出“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新的發(fā)展理念、突出“共建共享”的特征,到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次將實現(xiàn)共同富裕確定為發(fā)展目標,再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做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2035年要呈現(xiàn)更加顯著的進展效果的莊嚴承諾。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不懈追求和永續(xù)奮斗的歷程,反映出其一直在履行讓人民生活更美好、國家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不變諾言。(摘編自喻春森《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的辯證關系研究》)材料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確證人的自然本質。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質是人與人的關系,勞動實踐對人與自然關系具有調節(jié)作用?!皼]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創(chuàng)造”,自然界為人的勞動提供生產資料和對象,是人發(fā)揮實踐作用的對象性存在,人正是通過改造自然界的物質活動滿足自身對一切勞動產品的多樣化需要。人通過自由勞動把握了人與自然關系,并且在自由勞動中消除了人與自然的對立關系,還原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本真。人通過勞動改造自然界,創(chuàng)造出自然界所沒有的東西,滿足了人所以稱之為人的物質需要,印證了作為人所具有的自覺能動性的屬性。由此證明了人離不開自然界,人在改造自然客觀對象中,賦予人的計劃性、目的性和意識性,創(chuàng)造出了人化自然的社會,使人的社會屬性有了延續(xù)的可能。人化的自然作為人的肉體生存的居所,保障了人的基本需要,使美好生活的實現(xiàn)有了現(xiàn)實保證。作為人的生活環(huán)境的自然界,滿足了人的基本生命供給,同時也延續(xù)了自然的生命。人與自然是一種彼此共生的關系,正是這種共生使得人的本質完美地得到釋放??梢哉f自由的實踐活動是調節(jié)人與自然關系的中介,是美好生活需要物質變換的源泉,是人的幸福的起點。人通過現(xiàn)實勞動完成人的社會性轉變?!皞€體是社會存在物”,人需要通過社會實踐完成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進而區(qū)別于動物,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也是通過人的實踐活動產生的。自然以勞動實踐為中介轉化為人化自然,“自然界的人的本質只有對社會的人來說才是存在的”,人要通過自然這個紐帶完成自己合乎人性的本質需要,在改造自然過程中不斷改造自身,進而實現(xiàn)向人的現(xiàn)實生活的轉變。人只有在現(xiàn)實的勞動中改造自身,消除被異化的事實,進而在恢復人的現(xiàn)實關系中證明自己的本質,人在消除異化的過程中借助自然界發(fā)揮本身的主體性實踐,創(chuàng)造出人的“對象世界”,由此證明自己是有著區(qū)別于動物屬性的社會存在物,完成人的真正復歸。社會是人的社會,人只有借助社會才能讓人的自然存在轉到人的存在,實現(xiàn)人由自然物到社會物的質的飛躍。在社會中,人是豐富的存在物,人們通過語言進行交往。通過語言藝術,人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信念,也可以給人愛的回饋。因而借助于語言展開的社會交往讓人豐富了自己的精神需要,也豐富了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往。建立于社會物質層面的美好生活的深刻內涵,必定會有相應的精神上層建筑作為輔助,也就是人的審美、藝術生活的達成。人與自我的和解,完成人的類本質回歸。人在與自然、社會的和解中,也完成了與自身的和解。人在實踐作用下,發(fā)揮自身的智力能力,有選擇地進行生產,使自己的需要盡善盡美,由此證明了人的生產的全面性,證明了人的自由實踐是人幸福生活的展開,是最能詮釋美好生活的權利。人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將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應用于自然,創(chuàng)造出自然界所不能提供給人的東西,然后通過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當中不斷地發(fā)展自身、直觀自身、證明自身。因為自己是怎么樣的,他就是怎樣表現(xiàn)生活的,人要認識自己首先就要通過認識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完成。人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確證自己的生活,不斷地確證自身的類本質,也不斷感悟美好生活。美好生活是人的生命活動的自由自覺得到完全釋放、重新回歸勞動的自覺,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最高呈現(xiàn)。(摘編自楊玉連、張婷婷《馬克思“美好生活”概念的生成邏輯及實踐啟示》)(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是不同經濟社會發(fā)展時期的產物。與美好生活相比,共同富裕的內涵和外延更寬泛,現(xiàn)實含義更豐富。B.共同富裕是一種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相伴相生的美好愿望,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被提出來,被作為最終實現(xiàn)的目標。C.人是具有自覺能動性的,人通過勞動改造自然界,創(chuàng)造出滿足自身需要的勞動產品,人通過自由勞動把握了人與自然關系。D.人是有著區(qū)別于動物屬性的社會存在物,需要通過社會實踐完成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人在改造自然過程中不斷改造自身。(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C)A.在新時代,每個人的才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發(fā)揮,每個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最大滿足,每個人的尊嚴都能得到充分尊重。B.在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狀態(tài)是不同的。現(xiàn)代人追求的美好生活比古人追求的美好生活更幸福。C.人與自然是一種彼此共生的關系,人離不開自然界,人化的自然作為人的肉體生存居所,保障了人的基本需要。D.人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感悟美好生活,人的自由實踐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最高呈現(xiàn),是最能詮釋美好生活的權利。(3)下列各項,不適合做論據(jù)支撐材料一“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具有統(tǒng)一性”觀點的一項是(A)A.實現(xiàn)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美好夢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重要目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直接體現(xiàn)。B.某省通過經濟強縣結對來幫扶山區(qū)各縣,形成山海協(xié)作的合力。這不僅縮小了城鄉(xiāng)差距,還推動了教育、醫(yī)療等公共服務的均衡發(fā)展,提升了當?shù)鼐用竦纳钯|量。C.改革開放后,我國通過逐步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qū)先富起來,通過先富帶動后富,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最終實現(xiàn)共同富裕。D.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自力更生、發(fā)憤圖強,初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獨立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領導全國人民逐步走上了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4)人是如何通過實踐活動實現(xiàn)美好生活的?請結合材料二簡要分析。(5)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談談你對下列現(xiàn)象的理解和看法。2024年春節(jié)期間,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松山區(qū)某村村民敲鑼鼓,舞長龍,村子一派喜慶祥和。該村大力發(fā)展中草藥種植,進行藥材深加工,通過“黨組織+合作社+黨員+農戶”的黨建引領產業(yè)發(fā)展模式,使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圓了村民的產業(yè)致富夢?!窘獯稹浚?)B.“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被提出來”錯誤,材料一提到“‘美好生活’這個詞首次正式在黨的文件中被提出來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而“共同富?!眲t較早被提出,并非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被提出。故選B。(2)A.“每個人的才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發(fā)揮,每個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最大滿足,每個人的尊嚴都能得到充分尊重”錯,材料一表述為“每個人的才能盡可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需求盡可能得到充分滿足,每個人的尊嚴盡可能得到充分尊重”,選項中“都能得到”表述過于絕對。B.“現(xiàn)代人追求的美好生活比古人追求的美好生活更幸?!卞e,材料“社會總是不斷發(fā)展的,在不同的階段,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狀態(tài)又是各異的,常常帶有那個時代的特征”中只說美好生活狀態(tài)在每個時代有各自的時代特征,未對現(xiàn)代人追求的美好生活和古人追求的美好生活誰更幸福進行比較。C.正確。D.“人的自由實踐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最高呈現(xiàn)”錯,材料二說“美好生活是人的生命活動的自由自覺得到完全釋放、重新回歸勞動的自覺,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最高呈現(xiàn)”,并非“人的自由實踐”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最高呈現(xiàn)。故選C。(3)材料一“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具有統(tǒng)一性”觀點強調兩者在全面性、變化性以及體現(xiàn)中國共產黨人初心與使命等方面的統(tǒng)一。A.僅闡述了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意義,未涉及美好生活,也未體現(xiàn)二者的統(tǒng)一性,不適合作為論據(jù)。B.某省通過山海協(xié)作推動公共服務均衡發(fā)展,既體現(xiàn)了共同富裕(縮小城鄉(xiāng)差距),又提升了居民生活質量(美好生活),能支撐觀點。C.我國通過經濟制度改革實現(xiàn)共同富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體現(xiàn)了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的關聯(lián),可支撐觀點。D.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體現(xiàn)了共同富裕與美好生活在黨的奮斗歷程中的統(tǒng)一,可支撐觀點。故選A。(4)①由材料“人通過自由勞動把握了人與自然關系,并且在自由勞動中消除了人與自然的對立關系,還原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本真”“人通過勞動改造自然界,創(chuàng)造出自然界所沒有的東西,滿足了人所以稱之為人的物質需要”可知,人通過自由勞動,能讓人與自然從對立走向和諧共生,恢復其本真狀態(tài)。同時,人憑借勞動對自然界進行改造,創(chuàng)造出滿足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產品,這為實現(xiàn)美好生活提供了物質基礎。②由材料“人需要通過社會實踐完成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進而區(qū)別于動物,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社會也是通過人的實踐活動產生的”“人要通過自然這個紐帶完成自己合乎人性的本質需要,在改造自然過程中不斷改造自身,進而實現(xiàn)向人的現(xiàn)實生活的轉變”可知,人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實現(xiàn)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身份轉變,而社會本身也是人實踐活動的產物。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人不斷對自身進行改造,從而邁向現(xiàn)實生活,這意味著人在社會中不斷發(fā)展,為美好生活的實現(xiàn)提供了社會層面的支撐。③由材料“人在實踐作用下,發(fā)揮自身的智力能力,有選擇地進行生產,使自己的需要盡善盡美,由此證明了人的生產的全面性”“人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當中不斷地發(fā)展自身、直觀自身、證明自身……人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感悟美好生活”可知,人在實踐活動中,能夠發(fā)揮自身智力,有選擇地開展生產,讓自身需要得到更好滿足。并且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身的發(fā)展,認識并證明自己,不斷感悟美好生活,這從人的自我發(fā)展與感悟角度,闡述了實現(xiàn)美好生活的方式。(5)①根據(jù)材料一,美好生活包括物質和精神等多方面的追求。在物質方面,村民通過發(fā)展中草藥種植及深加工產業(yè),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這使得他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有更多的資源來滿足生活需求。在精神方面,敲鑼鼓、舞長龍是一種傳統(tǒng)的慶?;顒樱碇矐c、歡樂和祥和,村民們通過參與這些活動,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這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在精神層面的追求。②材料一中提到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都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中國共產黨一直在為讓人民生活更美好、國家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而努力。該村采用“黨組織+合作社+黨員+農戶”的黨建引領產業(yè)發(fā)展模式,正是中國共產黨在農村基層發(fā)揮領導作用,推動經濟發(fā)展、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具體實踐。通過這種模式,帶領村民發(fā)展產業(yè),增加收入,過上了更好的生活,這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履行了自己的諾言,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③材料二指出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質是人與人的關系,勞動實踐對人與自然關系具有調節(jié)作用。村民大力發(fā)展中草藥種植,這是一種與自然緊密結合的生產活動。自然界為村民提供了土地、陽光、水分等生產資料,村民通過自己的勞動,對中草藥進行種植和加工,將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收益,滿足了自身的物質需要。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村民并沒有過度開發(fā)和破壞自然,而是與自然建立了一種和諧共生的關系,實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雙贏。答案:(1)B(2)C(3)A(4)①人通過自由勞動把握人與自然關系,消除其對立關系,還原其和諧共生的本真;人通過勞動改造自然界,創(chuàng)造出滿足自身的物質需要。②人通過社會實踐完成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社會是通過人的實踐活動產生的,人在改造自然過程中不斷改造自身,進而實現(xiàn)向人的現(xiàn)實生活的轉變。③人在實踐作用下發(fā)揮自身智力能力,有選擇地進行生產,使自己的需要盡善盡美;人在改造自然和社會中發(fā)展自身,直觀自身,證明自身,不斷感悟美好生活。(5)①村民敲鑼鼓,舞長龍,村子一派喜慶祥和,這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物質上,村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在精神上,村民敲鑼鼓,舞長龍,感悟美好生活。②該村的產業(yè)發(fā)展模式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一直在履行讓人民生活更美好、國家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不變諾言。③村民大力發(fā)展中草藥種植,實現(xiàn)了致富夢,這體現(xiàn)了人在自由勞動中消除了人與自然的對立關系,建立了和諧共生的關系。自然界為人的勞動提供生產資料,滿足了人的物質需要。(二)現(xiàn)代文閱讀2(本題共4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火光在前(節(jié)選)劉白羽我們命令你們:奮勇前進……——毛主席、朱總司令1949年4月21日《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夜間十一點鐘,云散月出,江上閃著白光。在港汊的蘆葦叢中,指導員李春合作最后一次火線上的動員:“……我們上船要快!坐船要穩(wěn)!登岸要猛!——哪里有敵人打到哪里去!……有一個人打一個人!只有前進沒有后退!——同志們!是毛主席親自下命令渡江作戰(zhàn),是毛主席親自等候我們渡江的消息,同志們!最后消滅敵人的時候到了!”他的一字一句燃起每個戰(zhàn)士心中的火焰,王春也暗自下著決心。時間到了。他們由蘆葦叢中看見連長閃動著發(fā)白的衣服,趕緊跟上去。小河汊靜而發(fā)白,蚊蟲在低濕之地,像一團團煙霧,滾來滾去,粘在人臉上刺疼著。師長陳興才和政治委員梁賓出現(xiàn)了,空氣立刻嚴肅起來,他們下了渡江的號令。王春記得從1947年四平擔任突擊任務以來,師首長是第一次親自到突擊連來。他聽見連長和指導員果決地說:“首長放心,堅決完成任務!”那聲音就好像從他王春心里發(fā)出一樣。他們敬禮了,轉過身了,命令各排按已經編排的序列登船。上船時,王春發(fā)現(xiàn)機槍射手李鳳桐剛剛在蘆葦叢中還倒在地下打擺子,渾身哆嗦成一團,牙關碰得嗒嗒響,現(xiàn)在一聽連長命令,一下跳起來,額頭上汗珠淋漓。王春突然覺得不能讓一個病人在前面,就拉著李鳳桐的胳膊,說:“老李,你是射手,要打先打壞我,也不能先打壞你?!弊约壕涂缟洗?,船在腳下劇烈地搖擺著,但他怕被別人搶去位置,就一直撲向船頭。船已悄悄攏齊,擺開了一條線,向江南前進了。這時,月光不斷在波濤上閃亮,船在江上如同幾根短粗的黑木片迅速漂行。船漸漸行遠,聽不見船槳劃水聲了。這時將近午夜,月亮更以無比清輝直臨高空?,F(xiàn)在時間過得是這樣慢,江北岸各營各連的船只都等在岸邊,被江水輕輕地簸動著。船上、岸上千萬人的眼睛,在這同一時間都向著這天險長江遙望,等候這六只木船創(chuàng)造英雄的奇跡。六只船拉成一條線,正與江心洶涌急流和陡然而來的江風搏戰(zhàn)。船像蹺蹺板一樣,一下這頭升上去,一下那頭升上去,一下又落下來——落下來,……浪花就向上跳,拂卷過人們頭頂,嘩地把水澆濕每人的衣服,水永遠像霧一樣包圍著他們,戰(zhàn)士們緊緊拉著手,誰也不動一動。船似乎停止不前了,只在江心急流上蕩來蕩去。大家前后望著,后面一點什么也看不見,前面那幾團紅火光忽高忽低?!蝗?,有一只船拋開其余的船,輕快地前進了,——前進了。然后一只,又一只,每只船掙扎著穿過了波浪。江岸的火光愈來愈矗立、鮮明。船上的人清楚地看見那跳蕩的火焰和激烈吹動的濃煙,甚至敵軍士兵走來走去的幢幢黑影。戰(zhàn)士的心都緊張起來,肌肉都堅硬作一團,到了最危險的地方了,月光下早就該被發(fā)現(xiàn)了,但岸上竟一絲動靜沒有。距離在可怕地縮短:五百米,四百米,現(xiàn)在只有三百米遠了。……突然,火光熄滅了。驟然間,船上的人就如同脫得赤條條地站在眾人面前,月色是那樣可怕地明亮,人們緊張地停止了呼吸。機關槍一片流火似的從岸上朝江面上掃,就如同紅熱的熔鐵倒出來,千萬火星刺刺跳起,迸落。小船在火網下就像在熔液中翻滾的黑鐵片。西側敵人主要炮兵陣地也盲目發(fā)炮了,轟隆轟隆響著,那唏唏的嚇人的巨型炮彈拖著一條條長尾巴似的叫嘯。江水上映出各種火光,子彈“嗤嗤”地打在船幫上、打在船艙里。擔任突擊任務的第一船,冒著彈雨前進。突然第二船的長胡子老水手中了子彈,船失去掌握,立刻可怕地傾斜著在急流中間亂轉起來,——戰(zhàn)士們慌亂了。這時第三船趕上來,炮彈在它四周沖起黑煙囪似的水柱。這是千鈞一發(fā)的一刻。突然間所有的人聽到從第三船上發(fā)出高叫的聲音:“同志們,我們是共產黨的部隊呀!”這是指導員李春合的聲音,仿佛這聲音可以改變一切客觀情況。在急流中亂轉,眼看要打翻的船上,戰(zhàn)士們奮力劃動手中木槳。正在這危險關頭,忽然那個長胡須的老水手,從人腳底下爬出來,月光照著他滿臉黑糊糊的血跡,他一撲就撲在舵把上,把整個疼得震動的身子壓在舵把上,跟那洶涌有力的江流奮戰(zhàn),只見他掌住舵來借著水力,糾正著方向。他回過頭向著戰(zhàn)士們喊:“同志們!——準備干呀!……”這船于是又從危急關頭上沖了出來,又在彈火紛飛下前進。第三船在十七米遠的距離,給一顆六〇炮彈打中了,左舷上急速地沖進水來,沒等人們做任何動作,第二顆炮彈又把船尾打得粉碎,船可怕地向急流里沉下去。炮彈爆炸時,每個戰(zhàn)士都給碎片打傷了。指導員李春合猛喊:“同志們,浮也浮上岸去!”他首先跳進江,他們曾在漢水練習渡江,都學過游水,他拼命揮動兩手兩腳,打著浪花,向前浮了幾步。撥轉頭一看,大部分帶傷的勇士們都跟在他后面浮著。李春合用了極大力量,三四次,才抓到撲淺岸邊的一只木船,——他伸起上半身,在火光下忽然看見那船艙里仰臥著一個人,正是那長著長胡子的,今早黎明時分自動帶了六只木船來的老水手,現(xiàn)在他死了。他的表情是那樣安詳而莊嚴,火光像樹影一樣在他臉上突突跳著,他一只手長長地掛在船邊,浸在水里。在這很短促的幾秒鐘里,李春合感覺自己腿上火燒一樣疼痛,他心知自己也負傷了。但一仰頭,看見一連串七顆光華燦爛的照明彈升上天空,閃著驚人的白光,通知全軍六只木船深夜冒著洶涌波濤偷襲長江南岸敵人險要陣地成功了。突擊連首先占領了灘頭陣地。二十分鐘后,六〇炮、迫擊炮,開始從這里掩護步兵,一舉沖上亂石巖高地。從十二點鐘到黎明,他們正面打下敵人非常兇猛的三次反擊,同時七連就急急沿江涉水,出奇制勝,一下沖向敵人江防工事中主要炮兵陣地,封鎖敵人南退過江的通道。敵人炮兵還沒發(fā)覺,還盲目地在黎明閃光中向江北、向江心發(fā)射,可是他們已落到口袋里了。清晨,太陽出現(xiàn),一層鮮艷的紅光胭脂一樣反映在江水上、岸上、樹上,柔和而明亮。政治委員梁賓向夜來激戰(zhàn)過的山崗上走去。那里有無數(shù)爆炸出來的洞穴,蜿蜒的戰(zhàn)壕里外堆著敵兵尸體,……他忽然停著,他看見一個自己的勇士和一個敵人緊緊抱在一起犧牲了,看樣子他們經過了激烈的赤手搏斗。犧牲者身邊遺留下一支步槍,槍上的刺刀已折斷,上面沾著斑斑血漬。他彎下身拿起半截刺刀,昂著頭繼續(xù)向前走,朝群山掩映的、閃著陽光的遠處走去。(劉白羽中篇小說《<火光在前>第五章:夜襲天險長江》,有刪改)文本二:后面大船來的飛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這幾個青年婦女咬緊牙制止住心跳,搖櫓的手并沒有慌,水在兩旁大聲嘩嘩,嘩嘩,嘩嘩嘩!“往荷花淀里搖!那里水淺,大船過不去。”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jiān)視白洋淀的哨兵吧!她們向荷花淀里搖,最后,努力的一搖,小船竄進了荷花淀。幾只野鴨撲楞楞飛起,尖聲驚叫,掠著水面飛走了。就在她們的耳邊響起一排槍聲!整個荷花淀全震蕩起來。她們想,陷在敵人的埋伏里了,一準要死了,一齊翻身跳到水里去。漸漸聽清楚槍聲只是向著外面,她們才又扒著船幫露出頭來。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荷花變成人了?那不是我們的水生嗎?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臉,啊!原來是他們!但是那些隱蔽在大荷葉下面的戰(zhàn)士們,正在聚精會神瞄著敵人射擊,半眼也沒有看她們。槍聲清脆,三五排槍過后,他們投出了手榴彈,沖出了荷花淀。手榴彈把敵人那只大船擊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上只剩下一團煙硝火藥氣味。戰(zhàn)士們就在那里大聲歡笑著,打撈戰(zhàn)利品。他們又開始了沉到水底撈出大魚來的拿手戲,他們爭著撈出敵人的槍、子彈帶,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著水去追趕一個在水波上滾動的東西,是一包用精致紙盒裝著的餅干。婦女們帶著渾身水,又坐到她們的小船上去了。(孫犁短篇小說《荷花淀》(節(jié)選)(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B)A.小說中幾處語言描寫,都采用短句,且頻繁使用感嘆號,或表現(xiàn)人物緊張、激越的情緒,或表達人物果斷、肯定的語氣。B.“月光下早就該被發(fā)現(xiàn)了,但岸上一絲動靜沒有”,表現(xiàn)敵軍在一片安靜中麻痹大意,未能察覺我方船只趁著夜色渡江。C.標題中的“火光”既指江面上蔓延的戰(zhàn)火,預示渡江戰(zhàn)役的艱險,也象征著生命之光、革命之光和勝利之光。D.倒數(shù)第二段寫戰(zhàn)斗接近尾聲,具體敘寫了紅軍以勢如破竹的攻勢,有策略、有步驟地取得這場戰(zhàn)役的勝利。(2)關于文本一中“長胡須老水手”這一形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C)A.小說中有關長胡須老水手的情節(jié),既體現(xiàn)了戰(zhàn)斗的慘烈,也表現(xiàn)他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英雄形象。B.小說反復強調老水手留著長胡須的外貌特征,突出他在群體形象中的獨特性,引起讀者對他的關注。C.小說濃墨重彩地描寫長胡須老水手,因為他是這場戰(zhàn)役最終取得渡江勝利的關鍵性人物。D.小說塑造長胡須老水手這一形象,表明軍民團結,人民軍隊只有依靠群眾才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險阻。(3)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有戰(zhàn)斗場面的描寫,請比較二者的不同。(4)小說是虛構的,新聞是寫實的。戰(zhàn)地記者劉白羽筆下的渡江戰(zhàn)役,既呈現(xiàn)了“新聞的真實性”,又不失“書寫的浪漫性”,請結合文本一談談你的理解?!窘獯稹浚?)B.“表現(xiàn)敵軍在一片安靜中麻痹大意,未能察覺我方船只趁著夜色渡江”錯誤。根據(jù)原文“距離在可怕地縮短:五百米,四百米,現(xiàn)在只有三百米遠了……”“機關槍一片流火似的從岸上朝江面上掃,就如同紅熱的熔鐵倒出來,千萬火星跳起,迸落”可知,“一絲動靜沒有”并非表明敵軍未能察覺我方船只趁著夜色渡江,而是等船只靠近了再近距離的掃射攻擊。故選B。(2)C.“小說濃墨重彩地描寫長胡須老水手”“他是這場戰(zhàn)役最終取得渡江勝利的關鍵性人物”錯誤,小說只是對長胡須老水手進行了獨具特色的細節(jié)描寫,沒有進行十分著力地、濃墨重彩地描寫;另外,長胡須老水手只是參加戰(zhàn)斗的一員,負責駕駛船只幫助我方軍隊渡江,不能就此判斷他是這場戰(zhàn)役最終取得渡江勝利的關鍵性人物。故選C。(3)①根據(jù)《火光在前》“機關槍一片流火似的從岸上朝江面上掃”“在急流中亂轉,眼看要打翻的船上,戰(zhàn)士們奮力劃動手中木槳。那個長胡須的老水手,……把整個疼得震動的身子壓在舵把上,跟那洶涌有力的江流奮戰(zhàn)”“炮彈爆炸時,每個戰(zhàn)士都給碎片打傷了”等內容可知,通過描寫槍林彈雨、彈火紛飛、江水洶涌,戰(zhàn)士奮戰(zhàn)等內容,展現(xiàn)了宏大的戰(zhàn)斗場面,渲染了戰(zhàn)爭的緊張氣氛,將戰(zhàn)爭的殘酷和慘烈的一面淋漓盡致的描繪出來。②根據(jù)《荷花淀》對戰(zhàn)斗場面的描寫內容“整個荷花淀全震蕩起來?!瓭u漸聽清楚槍聲只是向著外面,她們才又扒著船梆露出頭來?!瓉硎撬麄儯 薄暗悄切╇[蔽在大荷葉下面的戰(zhàn)士們,正在聚精會神瞄著敵人射擊,半眼也沒有看她們。槍聲清脆,三五排槍過后,他們投出了手榴彈,沖出了荷花淀”“手榴彈把敵人那只大船擊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團煙硝火藥氣味。戰(zhàn)士們就在那里大聲歡笑著,打撈戰(zhàn)利品”可知,《荷花淀》一文用詩意化筆法淡化了對戰(zhàn)爭場面的描寫,沒有描寫戰(zhàn)爭中硝煙彌漫、槍林彈雨、彈火紛飛、血肉橫飛的慘烈情節(jié),虛化了人物描寫,通過婦女的視角描寫戰(zhàn)斗場面中群體,注重抒情,例如描寫戰(zhàn)后打撈戰(zhàn)利品的歡樂,氣氛和筆調相對輕松。(4)①首先分析新聞的真實性:①根據(jù)選文開頭“我們命令你們:奮勇前進……”“毛主席、朱總司令1949年4月21日《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可知小說取材于歷史上真實發(fā)生的解放軍渡江戰(zhàn)役,事件真實。②根據(jù)選文“機關槍一片流火似的從岸上朝江面上掃,就如同紅熱的熔鐵倒出來,千萬火星跳起,迸落。小船在火網下就像在熔液中翻滾的黑鐵片。西側敵人主要炮兵陣地也盲目發(fā)炮了,轟隆轟隆響著,那唏唏的嚇人的巨型炮彈拖著一條條長尾巴似的叫嘯”“第三船在十七米達遠的距離,給一顆六〇炮彈打中了,左舷上急速地沖進水來,沒等人們做任何動作,第二顆炮彈又把船尾打得粉碎,船可怕地向急流里沉下去。炮彈爆炸時,每個戰(zhàn)士都給碎片打傷了”可知,小說通過槍林彈雨、船只受損、武器裝備等細節(jié)描寫,具體生動地描寫了緊張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逼真還原戰(zhàn)役,場景真實。③根據(jù)原文“戰(zhàn)士的心都緊張起來,肌肉都堅硬作一團,到了最危險的地方了,月光下早就該被發(fā)現(xiàn)了,但岸上一絲動靜沒有。距離在可怕地縮短:五百米,四百米,現(xiàn)在只有三百米遠了……”“突然,火光熄滅了。驟然間,船上的人就如同脫得赤條條地站在眾人面前,月色是那樣可怕地明亮”“那個長胡須的老水手,從人腳底下爬出來,月光照著他滿臉黑糊糊的血跡,他一撲就撲在舵把上,把整個疼得震動的身子壓在舵把上,跟那洶涌有力的江流奮戰(zhàn)”可知,通過對人物心理、動作等的描寫,通過描寫月光下的戰(zhàn)斗環(huán)境,給人身臨其境之感,渲染緊張氛圍,細節(jié)真實;④根據(jù)原文開頭“毛主席、朱總司令1949年4月21日《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可知,小說主題是響應“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歌頌解放軍渡江作戰(zhàn)的英勇前進,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主題真實。②然后分析書寫的浪漫性:①根據(jù)原文“小船在火網下就像在熔液中翻滾的黑鐵片。西側敵人主要炮兵陣地也盲目發(fā)炮了,轟隆轟隆響著,那唏唏的嚇人的巨型炮彈拖著一條條長尾巴似的叫嘯。江水上映出各種火光,子彈“嗤嗤”地打在船幫上、打在船艙里”“擔任突擊任務的第一船,冒著彈雨前進。突然第二船的長胡子老水手中了子彈,船失去掌握,立刻可怕地傾斜著在急流中間亂轉起來,這是千鈞一發(fā)的一刻”“突擊連首先占領了灘頭陣地。二十分鐘后,六〇炮、迫擊炮,開始從這里掩護步兵,一舉沖上亂石巖高地。從十二點鐘到黎明,他們正面打下敵人非常兇猛的三次反擊,同時七連就急急沿江涉水,出奇制勝,一下沖向敵人江防工事中主要炮兵陣地,封鎖敵人南退過江的通道”可知,小說通過描寫中宏大和緊張的戰(zhàn)斗場面,展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的使命擔當、英勇無畏,洋溢著火熱的革命激情,充滿著必勝的革命信念,表達對光明與希望的向往。②根據(jù)原文“指導員李春合作最后一次火線上的動員:‘我們上船要快!坐船要穩(wěn)!登岸要猛!只有前進沒有后退——同志們!最后消滅敵人的時候到了!’”“船已悄悄攏齊,擺開了一條線向江南前進了。這時,月光不斷在波濤上閃亮”“突然,有一只船拋開其余的船,前進了,前進了,然后一只,又一只,每只船掙扎著穿過了波浪。江岸的火光愈來愈矗立、鮮明,船上的人清楚地看見那跳蕩的火焰和激烈吹動的濃煙,甚至敵軍士兵走來走去的幢幢黑影”可知,小說運用排比的句式、情緒飽滿激昂的句式突出表現(xiàn)戰(zhàn)斗中的每一個人,描寫戰(zhàn)斗中船的快速而艱難行進、火光的兇猛、掃射的激烈,加之感嘆號的運用,語言高亢豪邁,鏗鏘有力,強烈表達了戰(zhàn)士們充滿斗志的愛國之情,充滿著革命浪漫主義激情,讓小說顯得跳躍而鮮活。答案:(1)B(2)C(3)①《火》文通過宏大的戰(zhàn)斗場面描寫,營造磅礴氣勢和緊張氣氛,敘寫戰(zhàn)士的犧牲,將戰(zhàn)斗場面塑造得驚心動魄,讓讀者深切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和慘烈。②《荷》文用詩意化筆法描寫戰(zhàn)斗場面、用輕松的筆調描寫殘酷的戰(zhàn)爭,回避了通常那種硝煙彌漫、槍林彈雨、血肉橫飛的慘烈景象。(4)①新聞的真實性:①事件真實,小說取材于歷史上真實發(fā)生的解放軍渡江戰(zhàn)役。②場景真實,小說具體生動地描寫了緊張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逼真地還原這場戰(zhàn)役。③細節(jié)真實,小說通過戰(zhàn)斗環(huán)境、人物心理、動作等的細節(jié)描寫給人身臨其境之感。④主題真實,小說主題響應“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具有鮮明的時代感。②書寫的浪漫性:①小說中宏闊、斑斕、瞬息萬變的畫面,充滿濃烈的戰(zhàn)斗氣息,洋溢著火熱的革命激情,表達對光明與希望的向往。②小說的語言高亢豪邁,以排比、激昂的句式敘寫戰(zhàn)斗中的人、景、物,充滿著斗志,讓小說顯得跳躍而鮮活。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安平獻王孚,字叔達,宣帝次弟也。初,孚長兄朗字伯達,宣帝字仲達,孚弟馗字季達,恂字顯達,進字惠達,通字雅達,敏字幼達,俱知名,故時號為“八達”焉。孚溫厚廉讓,博涉經史,性通恕,以貞白自立,未嘗有怨于人。時當選侍中、常侍等官,太子左右舊人頗諷諭主者,便欲就用,不調余人。孚曰:“雖有堯舜,必有稷契。今嗣君新立,當進用海內英賢,猶患不得,如何欲因際會自相薦舉邪!官失其任,得者亦不足貴?!彼旄x。時孫權稱藩,請送任子,當遣前將軍于禁還,久而不至。天子以問孚,孚曰:“先王設九服之制,誠以要荒難以德懷,不以諸夏禮責也。陛下承緒,遠人率貢。權雖未送任子,于禁不至,猶宜以寬待之,畜養(yǎng)士馬,以觀其變。不可以嫌疑責讓,恐傷懷遠之義。自孫策至權,奕世相繼,惟強與弱,不在一禁,禁之未至,當有他故耳?!焙蠼?,果以疾遲留。及明帝嗣位,欲用孚,問左右曰:“有兄風不?”答云:“似兄?!碧熳釉唬骸拔岬盟抉R懿二人,復何沈哉!”轉為度支尚書。孚以為擒敵制勝,宜有備預。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三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又以關中連遭賊寇,谷帛不足,遣冀州農丁五千屯于上邽,秋冬習戰(zhàn)陣,春夏修田桑。由是關中軍國有余,待賊有備矣。后除尚書右仆射,進爵昌平亭侯,遷尚書令。孚雖見尊寵,不以為榮,常有憂色。臨終,遺令曰:“有魏貞士河內溫縣司馬孚,字叔達,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終始若一,當以素棺單槨,斂以時服?!碧┦及四贽埃瑫r年九十三。帝于太極東堂舉哀三日。(選自《晉書?列傳第七》)(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A.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B.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C.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D.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A.季,古時兄弟排行,《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中有“亦唯伯仲叔季圖之”。以伯、仲、叔、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B.稷契,稷和契的并稱,稷是后稷,傳說他在舜時教人稼穡;契,傳說是舜時掌管民治的大臣。稷契在文中指賢臣。C.九服,原指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區(qū),后指全國各地區(qū),另解為古代王和后的九種服制。文本中的九服之制指古代王和后的九種服制。D.轉,古代表示官職調動,主要是指官職的平級調動,文中司馬孚任度支尚書屬于平級調動。類似的還有“移”“調”“徙”等。(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A.司馬孚溫和謙讓,位列“八達”之一。司馬孚敦厚正直,性格開通寬容,從沒與別人結怨,與其兄司馬朗等人在當時都很有名氣,號稱“八達”。B.司馬孚敢于直言,聰慧過人。選侍中、常侍等官時,司馬孚不顧太子身邊舊人的暗示,直言應選有才能的人。明帝繼位后,感嘆如同得到兩個司馬懿,沒有什么憂慮了。C.司馬孚多謀善慮,遠見卓識。司馬孚認為擒敵制勝,應有所準備。為解決布帛不足的問題,讓農夫于邽地春秋演習戰(zhàn)陣,冬夏治理田地,因此關中軍隊有了富余。D.司馬孚守志不移,始終如一。司馬孚一生雖享皇帝寵愛,卻不驕縱,臨終前要求用平時穿的衣服、不上漆的棺和單層的槨裝殮。(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當進用海內英賢,猶患不得,如何欲因際會自相薦舉邪?、谟忠躁P中連遭賊寇,谷帛不足,遣冀州農丁五千屯于上邽。(5)司馬孚多謀善慮在文中體現(xiàn)在哪里?【解答】(1)句意:每次諸葛亮入侵關中,邊境的軍隊不能制止敵人,后方軍隊奔赴邊境,就會趕不上戰(zhàn)機,應該事先挑選兩萬步兵騎兵,分成兩部分,作為討伐敵人的預備隊?!瓣P中”為“入寇”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D。“事機”為“不及”的賓語,不能斷開,排除C。故選A。(2)C.“文本中的九服之制指古代王和后的九種服制”錯誤,文本中指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區(qū)。故選C。(3)C.“讓農夫于邽地春秋演習戰(zhàn)陣,冬夏治理田地”錯誤。根據(jù)原文“秋冬習戰(zhàn)陣,春夏修田?!笨芍?,應是“秋天冬天演習戰(zhàn)陣,春季夏季治理田地桑園”。故選C。(4)①“進”,舉薦;“海內”,國境之內,全國;“英賢”,形容詞用作名詞,英才賢士;“患”,擔心,害怕;“因”,趁著,趁機。譯文:應該舉薦任用國境之內的英才賢士,尚且還擔心得不到,怎能想趁著時機來自相推薦舉用呢?、凇耙浴?,認為;“賊寇”,名詞動用,敵人進犯;“屯”,駐扎。譯文:司馬孚又認為關中連續(xù)遭受敵人進犯,谷物布帛不足,派遣冀州農夫五千人駐扎在上邽。(5)①由“雖有堯舜,必有稷契。今嗣君新立,當進用海內英賢,猶患不得,如何欲因際會自相薦舉邪!官失其任,得者亦不足貴”“遂更他選”可知,善于舉薦人才。②由“孚以為擒敵制勝,宜有備預”可知,擒敵制勝,應有所準備。答案:(1)A(2)C(3)C(4)①應該舉薦任用國境之內的英才賢士,尚且還擔心得不到,怎能想趁著時機來自相推薦舉用呢?、谒抉R孚又認為關中連續(xù)遭受敵人進犯,谷物布帛不足,派遣冀州農夫五千人駐扎在上邽。(5)①善于舉薦人才;②擒敵制勝,應有所準備。參考譯文:安平獻王司馬孚,字叔達,是宣帝的次弟。當初,司馬孚的長兄司馬朗字伯達,宣帝字仲達,司馬孚弟司馬馗字季達,司馬恂字顯達,司馬進字惠達,司馬通字雅達,司馬敏字幼達,都有名氣,因而當時號稱“八達”。司馬孚溫和敦厚正直謙讓,廣泛閱讀經典史籍,性格開通寬容,以貞潔清白作為立身之本,從沒與別人結怨。當時正在選侍中、常侍等官,太子身邊的舊人不時地暗示主事的人,打算就任用他們自己,不再征調其他人。司馬孚說:“雖然有了堯舜,還一定少不了稷契。如今新君才即位,應該進用海內英才賢士,尚且還怕得不到,怎能想利用時機來自相推薦舉用呢。做官不稱職,得到官位也不足以令人尊重?!庇谑橇硗馔七x。當時孫權對魏自稱屬國,請求送人質入魏,應當遣送魏的前將軍于禁回魏,很久人還不到。天子向司馬孚問此事,司馬孚說:“先王設下了九服的制度,是誠心用仁德的胸懷來要求荒遠的地域,而不用中原的禮去責求。陛下繼承帝位,遠方的人服從進貢。孫權雖沒送來人質,于禁也沒回來,可還是應該以寬厚對待他們,蓄積兵士馬匹,觀察事態(tài)的變化。不能因為嫌疑而責怪,那樣恐怕會有傷感懷遠方人的大義。從孫策到孫權,累世相繼承,力量的強與弱,不在于一個于禁,于禁沒到,應當是有其他緣故?!焙髞碛诮氐搅宋海皇且驗橛胁《鴾?。等到明帝繼承君位,打算任用司馬孚,問左右的人說:“有他兄長的風范嗎?”回答說:“像他兄長?!碧熳诱f:“我如同得到了兩個司馬懿,還有什么憂慮呢!”司馬孚轉任度支尚書。司馬孚認為擒敵制勝,應有所準備。每次諸葛亮入侵關中,邊境的軍隊不能制止敵人,后方軍隊奔赴邊境,就會趕不上戰(zhàn)機,應該事先挑選兩萬步兵騎兵,分成兩部分,作為討伐敵人的預備隊。司馬孚又認為關中連續(xù)遭受敵人進犯,谷物布帛不足,派遣冀州農夫五千人在上邽駐扎,秋天冬天演習戰(zhàn)陣,春季夏季治理田地桑園。從此關中軍隊國力有了富余,預防入侵有了準備。此后拜任尚書右仆射,進封爵位為昌平亭侯,遷任尚書令。司馬孚雖然被尊寵,但不以此為榮,常有憂愁的神色。臨終,遺令說:“魏朝守志不移的人河內溫縣司馬孚,字叔達,不同于伊尹、周公,不同于伯夷、柳下惠,立身行道,始終如一,應當用不上漆的棺和單層的槨,用平時穿的衣服裝殮?!碧┦及四耆ナ?,時年九十三歲?;实墼谔珮O東堂舉哀三天。(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題,9分)4.(9分)閱讀古詩,完成小題。夜泊牛渚懷古(唐)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咀⒔狻恐x將軍:東晉謝尚,今河南太康縣人,官鎮(zhèn)西將軍,鎮(zhèn)守牛渚時,秋夜泛舟賞月,適袁宏在運租船中誦己作《詠史》詩,音辭都很好,遂大加贊賞,邀其前來,談到天明。袁從此名聲大振,后官至東陽太守。(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這首詩是一首五言詩,也是一首懷古詩,不講究對仗,信筆寫來,妙筆天成。寫景疏朗有致,抒情含蓄不露。B.首聯(lián)直接點明“牛渚夜泊”之景,詩人文筆大氣,將廣闊的天空與浩瀚的西江融為一體,境界空闊、渺遠。C.頷聯(lián)由“望”到“憶”,引發(fā)詩人由古及今的聯(lián)想;“空”字指出不得志的處境,暗示詩人懷才不遇的惆悵。D.頸聯(lián)抒發(fā)不遇知音的感慨。盡管自己也像袁宏那樣富有才華,而謝尚卻不可復遇,寓含著世無知音的感喟。(2)結合全詩賞析尾聯(lián)的妙處?!窘獯稹浚?)C.“由古及今”錯,詩句由“望”到“憶”引發(fā)詩人由今及古的聯(lián)想。故選C。(2)“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末聯(lián)宕開寫景,想象明朝掛帆離去的情景。在颯颯秋風中,片帆高掛,客舟即將離開江渚;楓葉紛紛飄落,像是無言地送著寂寞離去的行舟。想象明朝掛帆離去的情景,是虛寫;兩岸楓葉紛紛飄落,是實寫,虛實結合,突破時空的限制,擴大詩歌的意境。尾聯(lián)寫景,屬于以景結情,滿天楓葉飄落紛紛,詩人以蕭瑟、凄涼的秋景烘托自己懷才不遇的寂寞,秋色秋聲,進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懷。“楓葉落紛紛”中的“楓葉”是秋天的典型景物,呼應了上文“秋月”的意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細菌分類基礎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會經濟法核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冊會計師復習側重點與方法指導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行政管理師考試策略分析的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考試的心態(tài)調整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yè)考試指導試題及答案
- 視頻設計執(zhí)行方案范本
- 衛(wèi)生委考試面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技師證書考試試題及答案探究
- 稀土金屬加工質量改進工具應用案例考核試卷
- 產學研協(xié)同創(chuàng)新機制
- 視頻監(jiān)控維保項目投標方案(技術標)
- 礦山生態(tài)修復施工組織設計
- 實時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方案
- 清熱解毒藥品行業(yè)市場研究報告
- 中國紅色革命故事英文版文章
- 雷雨話劇第四幕雷雨第四幕劇本范文1
- 辦公設備維保服務投標方案
- 政府投資項目審計
- 技術制作類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指導課件
- 藥事管理法律法規(guī)相關知識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