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語法》課件_第1頁
《現(xiàn)代漢語語法》課件_第2頁
《現(xiàn)代漢語語法》課件_第3頁
《現(xiàn)代漢語語法》課件_第4頁
《現(xiàn)代漢語語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xiàn)代漢語語法》歡迎來到《現(xiàn)代漢語語法》課程,這是一門深入探索中國語言結構與規(guī)律的專業(yè)課程。通過系統(tǒng)學習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體系,我們將掌握漢語的內在邏輯和表達特點,提升語言應用能力。課程概述課程目標系統(tǒng)掌握現(xiàn)代漢語語法體系1學習內容語法概述、詞類、短語、句型等2考核方式平時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和期末考試3本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對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系統(tǒng)認識,提升語言分析能力。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我們將深入研究漢語的結構特點和表達規(guī)律,培養(yǎng)語法意識和語言敏感性。第一章:語法概述什么是語法語法是一種語言的結構規(guī)則系統(tǒng),它規(guī)定了詞語如何組合成句子表達完整意思?,F(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的是現(xiàn)代漢語詞語的形式、功能及其組合規(guī)律,是語言系統(tǒng)中最為核心的部分。語法的重要性語法是語言的骨架,是進行有效溝通的基礎。掌握正確的語法可以提高表達的準確性和理解的效率,避免交流中的歧義和誤解,同時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語言教學和翻譯工作的重要基礎。語法的基本特征1抽象性語法規(guī)則高度概括2系統(tǒng)性各要素相互關聯(lián)成體系3民族性反映特定民族思維方式語法的抽象性表現(xiàn)在它不是具體的詞語,而是詞語組合的規(guī)則系統(tǒng)。這些規(guī)則往往以高度抽象的方式存在于語言使用者的意識中,通過實際語言運用體現(xiàn)出來。漢語語法的特點缺乏形態(tài)變化漢語詞語的形式相對固定,不像印歐語系那樣有明顯的詞形變化。漢字本身不表示語法意義,語法關系主要通過詞序和虛詞來表達,這是漢語區(qū)別于形態(tài)語言的顯著特點。重視詞序由于缺乏形態(tài)變化,漢語中詞序具有特別重要的語法意義。詞序的變化常常直接影響句子的語法結構和語義理解,是表達語法關系的主要手段之一。虛詞的重要性第二章:詞類實詞和虛詞漢語詞匯按其語法功能和意義可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實詞具有實在的詞匯意義,能獨立成句或作句子成分,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虛詞則主要表示語法意義,不能獨立成句,包括介詞、連詞、助詞等。詞類劃分標準漢語詞類劃分主要基于三個標準:語法功能(詞在句中的作用)、語義特征(詞的意義類別)和形態(tài)標志(詞的形式特點)。這三個標準綜合使用,但在漢語中語法功能往往是最重要的判斷依據(jù)。名詞(一)1定義和特征名詞是表示人、事物、時間、處所、方位等名稱的詞。其語法特點包括:可受數(shù)量詞修飾;可作主語、賓語等;一般不能重疊;不能帶程度副詞;可與"的"組合構成定語等。2分類漢語名詞按意義可分為:專有名詞(如北京、李明);普通名詞,包括具體名詞(如桌子、花朵)和抽象名詞(如思想、美德);時間名詞(如今天、周末);方位名詞(如上面、里面);集合名詞(如群眾、軍隊)等。名詞(二)作主語名詞最基本的語法功能是作主語,表示句子述說的對象。例如:"學生們正在認真聽講","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名詞作主語時通常位于句首,是整個句子的話題中心。作賓語名詞常在動詞或介詞后作賓語,表示動作的對象或與動作相關的事物。例如:"他買了一本書","我們討論問題"。名詞作賓語是漢語句子中的常見結構。作定語動詞(一)1定義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心理活動、存在、變化等的詞。它是漢語中僅次于名詞的第二大詞類,在句子中主要充當謂語,表示"做什么"或"怎么樣"。2特征動詞的語法特點包括:可以帶時態(tài)助詞"了"、"著"、"過";可以帶表示可能的"得"、"不";可以重疊使用表示短暫或嘗試;可以受副詞修飾;一般不能作定語等。3分類動詞(二)4主要功能動詞在漢語句子中可以充當?shù)恼Z法功能數(shù)量,包括謂語、定語、狀語和補語等。3常用時態(tài)漢語動詞常見的時態(tài)表達方式數(shù)量,即通過"了"、"著"、"過"等助詞來實現(xiàn)的時態(tài)變化。2動詞重疊形式漢語動詞常見的重疊形式數(shù)量,主要是AA式(如看看)和ABAB式(如研究研究)。動詞的核心語法功能是作謂語,表示主語的動作或狀態(tài),如"他寫作業(yè)"。此外,動詞還可以帶"的"作定語,如"唱的歌";作狀語,如"跑著來";或作補語,如"說完"。形容詞1定義特征表示性質狀態(tài)2分類性質形容詞與狀態(tài)形容詞3語法功能作定語、謂語、狀語、補語形容詞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狀態(tài)的詞,如"紅"、"高"、"快"等。按結構和意義可分為性質形容詞和狀態(tài)形容詞。性質形容詞(如大、小、好、壞)表示人或事物固有或相對穩(wěn)定的特性;狀態(tài)形容詞(如雪白、冰涼)則表示臨時性的狀態(tài),往往是雙音節(jié)詞。數(shù)詞和量詞數(shù)詞數(shù)詞是表示數(shù)目或順序的詞。按用法分為基數(shù)詞(一、二、三)和序數(shù)詞(第一、第二)。漢語數(shù)詞有獨特的組合規(guī)則,如十進位制(個、十、百、千等)和四位計數(shù)法(萬、億)。數(shù)詞可作定語、賓語等,使用靈活。量詞量詞是表示事物或動作單位的詞,是漢語的特色詞類。分為名量詞(個、只、張等,修飾名詞)和動量詞(次、遍等,修飾動詞)。漢語中數(shù)詞和名詞之間通常需要量詞連接,如"三本書"、"看兩次"。代詞人稱代詞表示會話的當事人或談論的人或事物。包括第一人稱(我、我們)、第二人稱(你、你們)和第三人稱(他、她、它、他們)。人稱代詞有單復數(shù)之分,在句中多作主語或賓語。1指示代詞表示所指事物的代詞,包括"這"、"那"、"這些"、"那些"等。指示代詞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和量詞、名詞組合,如"這本書"、"那個人",表示近指或遠指的事物。2疑問代詞用于疑問句中表示提問的詞,如"誰"、"什么"、"哪里"、"怎么"、"為什么"等。疑問代詞在特定語境中可以表示不定,如"有什么問題"。3副詞時間副詞表示動作發(fā)生的時間特征,如"已經(jīng)"、"曾經(jīng)"、"正在"、"將要"等。例如:"他已經(jīng)完成作業(yè)了"、"我剛剛見過他"。時間副詞幫助表達時間概念,是漢語表示時間的重要手段。程度副詞表示程度或范圍,如"很"、"極"、"稍微"、"完全"等。例如:"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他幾乎忘記了這件事"。程度副詞常修飾形容詞或動詞,表示性質或動作的程度。范圍副詞介詞介詞是虛詞的一種,表示詞與詞、短語與短語之間的關系,在句中不能獨立作句子成分,必須和它的賓語一起構成介賓短語。介詞的主要功能是引出動作的時間、處所、方向、對象、方式、原因等。連詞并列連詞連接平行的詞、短語或句子,表示并列或選擇關系。如"和"、"與"、"或者"等。例句:"老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學習或者工作"。轉折連詞表示前后語義轉折關系的連詞,如"但是"、"然而"、"不過"等。例句:"天氣不好,但是活動仍然進行"、"他很努力,然而成績不理想"。因果連詞助詞結構助詞主要用來構成各種短語結構,如"的"、"地"、"得"。"的"用于名詞性偏正結構(紅的花);"地"用于狀中結構(認真地學習);"得"用于補充結構(跑得快)。這三個助詞在書面語中有明確區(qū)分,但在口語中常混用。動態(tài)助詞表示動作的狀態(tài)、時間或語氣,主要有"了"、"著"、"過"。"了"表示動作完成或變化(去了北京);"著"表示動作的持續(xù)狀態(tài)(站著等);"過"表示動作的經(jīng)歷(看過這部電影)。這些助詞是漢語表達時態(tài)的重要手段。語氣助詞嘆詞和擬聲詞嘆詞嘆詞是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情感的詞,如"啊"、"哎呀"、"嗯"等。嘆詞通常獨立使用,前后有停頓,不與其他成分構成語法關系。嘆詞在口語中使用頻率較高,能直接表達說話人的情感和態(tài)度。例如:"啊,多美的風景!"、"哎呀,我忘帶鑰匙了"、"嗯,我知道了"。擬聲詞擬聲詞是模仿自然界各種聲音的詞,如"嘩啦"(水聲)、"咚咚"(敲門聲)、"喵喵"(貓叫聲)等。擬聲詞能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各種聲音,增強語言表達的生動性。擬聲詞可以作狀語、補語或獨立成分,如:"雨嘩啦嘩啦地下"、"鐘敲當當"、"汪汪汪,狗在叫"。第三章:短語結構短語的定義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按照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組合而成的語言單位1短語與詞的區(qū)別結構復雜,語義更具體,功能更多樣2短語與句子的區(qū)別不表達完整意思,不能獨立成句3短語的類型按結構關系分為多種類型4短語是介于詞和句子之間的語法單位,由詞的組合構成,但尚未達到句子的獨立性。短語比詞的結構更復雜,表達的意義更具體,但它不能像句子那樣表達完整的思想,不能獨立使用。主謂短語1定義主謂短語是由主語和謂語兩部分組成的短語,表示"誰怎么樣"的關系。例如"鳥飛"、"天亮"、"他來"等。主謂短語的主語部分通常是名詞或代詞,謂語部分可以是動詞、形容詞或名詞性成分。2特征主謂短語內部具有陳述關系,主語說明"誰",謂語說明"怎么樣"。與完整句子不同,主謂短語不能表達完整思想,不能獨立使用,在句子中往往作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是句子的組成部分。3用法動賓短語定義動賓短語是由動詞加賓語構成的短語,表示動作和動作的對象之間的關系。例如"看書"、"打球"、"吃飯"、"學習語法"等。動賓短語是現(xiàn)代漢語中最常見的短語類型之一。特征動賓短語的中心詞是動詞,賓語是動作的承受者或對象。動詞和賓語之間的關系緊密,通常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在某些情況下,動賓結構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使用,類似于復合詞。用法動賓短語可以在句子中作謂語:他寫作業(yè);作主語:讀書使人明智;作定語:喝水的杯子;作賓語:他喜歡打籃球;作補語:他跑去買菜;作狀語:推心置腹地交談。偏正短語1定義偏正短語是由修飾限制成分(偏)和被修飾中心成分(正)組成的短語,表示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偏正短語中,"偏"部分對"正"部分起修飾、限制作用,"正"部分是短語的中心。2類型按照"偏"部分的性質和功能,偏正短語可分為:形容詞性偏正短語(紅花、好人);名詞性偏正短語(木桌、北京城);代詞性偏正短語(這本書、那個人);數(shù)量偏正短語(三本書、幾個人)等。3用法偏正短語可以根據(jù)中心詞的性質在句子中充當各種成分。例如,名詞性偏正短語可以作主語、賓語(漂亮的衣服很貴);動詞性偏正短語可以作謂語(他認真學習);形容詞性偏正短語可以作定語、謂語(這花非常美麗)。補充短語補充短語是由中心詞(通常是動詞或形容詞)和補充成分(補語)組成的短語,補語對中心詞的動作或狀態(tài)進行補充說明。例如"跑快"、"唱得好"、"學會"、"走進來"等。補語位于中心詞之后,對其進行補充說明。按照補語的意義和功能,可以分為:結果補語(打破、寫完),表示動作的結果;趨向補語(走進、拿出來),表示動作的方向;可能補語(看得懂、學不會),表示動作是否可能實現(xiàn);程度補語(高得很、忙極了),表示性質狀態(tài)的程度;狀態(tài)補語(笑呵呵、紅彤彤),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的樣子;數(shù)量補語(去三次、走一步),表示動作的次數(shù)或動量。并列短語1定義并列短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性質相同、功能相同的詞或短語組合而成的短語,組成成分之間是平行關系,沒有主次之分。例如"老師學生"、"大小"、"買賣"、"紅黃藍"等。2連接方式并列成分之間可以無連接詞直接并列,也可以用并列連詞(如和、與、及、或、跟、同)連接。例如"教師和學生"、"唱歌跟跳舞"、"美麗又實用"。有時也可用頓號、逗號等標點符號表示并列關系。3用法并列短語在句中的功能主要取決于組成成分的詞性。名詞性并列短語可作主語、賓語(老師和學生一起參加);動詞性并列短語可作謂語(我們唱歌跳舞);形容詞性并列短語可作定語、謂語(這件衣服漂亮大方)。介賓短語定義介賓短語是由介詞和它的賓語組成的短語,表示動作的時間、處所、方向、方式、原因、目的、對象等。例如"在學校"、"向北"、"對他"、"為了學習"等。介詞不能單獨使用,必須帶賓語構成介賓短語。結構特點介賓短語的結構是"介詞+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有些介詞可以帶名詞、代詞作賓語(如"在家里"、"對他"),有些介詞還可以帶動詞或動詞性短語作賓語(如"為了學習"、"除了工作")。語法功能介賓短語在句中主要作狀語,說明動作的各種情況。例如:他在教室里學習(處所狀語);為了考試復習(目的狀語);因為下雨遲到(原因狀語)。有些介賓短語也可以作定語,如關于語法的問題。連動短語定義連動短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動詞性成分連續(xù)排列組成的短語,表示幾個連續(xù)發(fā)生的動作或行為。這些動作由同一主語完成,沒有停頓,表示一個連貫的過程。例如"去買書"、"站起來說話"、"跑步鍛煉身體"。語義關系連動短語中的動詞之間可能存在不同的語義關系:先后關系(去吃飯);目的關系(來學習);方式關系(跑步鍛煉);工具關系(用筆寫字);原因結果關系(病了請假)等。這些關系反映了動作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結構特點連動短語中的動詞之間一般不加關聯(lián)詞語,直接連用。每個動詞都可以帶自己的賓語或其他修飾成分。如"他去商店買書"(去商店、買書都是動賓結構)。連動結構可以很復雜,包含多個連續(xù)動作。兼語短語結構特點兼語短語是"動詞+名詞+動詞"結構,其中間的名詞性成分既是前一動詞的賓語,又是后一動詞的主語,因此稱為"兼語"?;窘Y構可表示為"甲使乙做某事",前一動詞通常是使令動詞。例如"請他來"、"讓學生回答問題"。語法功能兼語短語在句中通常作謂語,表達"讓某人做某事"的意思。例如:"老師叫我們提問"、"母親讓孩子睡覺"。有時也可作定語、賓語等。整個兼語短語可以看作是一個復雜的謂語結構。常見動詞兼語短語中常見的前一動詞(使令動詞)包括:使、讓、叫、派、請、命令、要求、勸、禁止等,表示指使、命令、允許等含義。例如:"領導派他去檢查"、"醫(yī)生要求病人多休息"、"老師禁止學生遲到"。第四章:句子成分1句子成分概念構成句子的各個部分2主要成分主語、謂語、賓語3次要成分定語、狀語、補語4獨立成分獨立語、插入語句子成分是句子分析的基本單位,是組成句子的各個部分。根據(jù)在句子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句子成分可以分為三類:主要成分,包括主語、謂語和賓語,是構成句子的骨架;次要成分,包括定語、狀語和補語,起修飾、限制或補充說明作用;獨立成分,包括獨立語和插入語,與其他成分沒有直接語法關系。句子成分分析是漢語語法研究的重要內容,通過分析句子成分,可以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功能和相互關系,掌握句子的結構規(guī)律,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主語定義主語是句子述說的對象,表示"誰"或"什么",是句子的主體部分。主語和謂語是現(xiàn)代漢語句子的兩個最基本成分,構成句子的骨架。主語通常位于句首,回答"誰/什么+謂語"的問題。1成分充當主語的常見成分有:名詞(學生在讀書);代詞(我很高興);名詞性短語(這三本書很有趣);主謂短語(春天來了真好);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學習很重要);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誠實是美德)。2特點漢語主語具有靈活性,除了表示施事者外,還可以表示受事(飯吃完了)、與事(他送了一本書)、工具(鑰匙開不了門)等。漢語中主語可以省略,特別是上下文清楚或主語是第一、第二人稱代詞時。3謂語動詞謂語動詞或動詞性短語作謂語,表示主語的動作、行為、變化等。例如:"學生學習"、"他看書"、"我們討論問題"。動詞謂語是最常見的謂語類型,可以帶各種補充成分構成復雜的謂語結構。形容詞謂語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作謂語,表示主語的性質或狀態(tài)。例如:"花很美"、"他聰明"、"天氣非常熱"。形容詞作謂語時,常帶程度副詞"很"、"非常"等修飾,也可以帶補語。名詞謂語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作謂語,表示主語的身份、類別、時間、處所等。例如:"今天星期天"、"他北京人"、"她大學生"。名詞謂語句常帶系詞"是",也可以省略系詞直接用名詞作謂語。賓語1定義賓語是動詞或介詞后面表示動作對象或與動作有關的人或事物的成分。賓語回答"動詞/介詞+什么/誰"的問題,在動賓結構中居于"賓"的位置。賓語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與主語、謂語一起構成句子的基本框架。2成分可以充當賓語的成分包括:名詞(讀書);代詞(認識他);名詞性短語(買一本新書);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學會游泳);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喜歡漂亮);主謂短語(知道他很聰明);疑問代詞(問什么)等。3類型按照賓語在句中的結構關系,可以分為:動詞賓語(看電影);介詞賓語(對語法感興趣);雙賓語(送我一本書);主謂賓語(讓他去);連動賓語(去買書)等。不同類型的賓語在句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定語1定義說明名詞或代詞的各種屬性2位置一般在名詞前,帶"的"字結構3成分形容詞、名詞、代詞、動詞等定語是用來修飾、限制名詞或代詞的成分,表示中心詞的性質、特征、數(shù)量、所屬范圍等,相當于英語中的形容詞性定語。定語通常位于被修飾詞的前面,與其構成偏正結構,是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修飾性句子成分??梢猿洚敹ㄕZ的成分很多,包括:形容詞(美麗的風景);名詞(木頭桌子);代詞(這個問題);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寫作能力);數(shù)量詞(三本書);介賓短語(關于語法的問題);主謂短語(人多的地方)等。定語與中心詞之間常用結構助詞"的"連接,但在一些情況下可以省略。狀語狀語是用來修飾、限制動詞、形容詞或整個句子的成分,表示動作行為或性狀發(fā)生的時間、處所、方式、程度、原因、目的、對象、條件、范圍等。狀語通常位于被修飾詞的前面,是句子的次要成分。充當狀語的成分主要有:副詞(已經(jīng)到了);形容詞(高興地笑);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昨天來的);動詞或動詞性短語(跑著去);介賓短語(在學校學習);數(shù)量詞(三次到訪)等。狀語修飾動詞或形容詞時,二者之間常用結構助詞"地"連接,但也可以省略。狀語是表達方式、情態(tài)等的重要手段,使語言表達更加豐富多彩。補語定義與特征補語是對中心語(通常是動詞或形容詞)加以補充說明的成分,表示動作的結果、方向、程度、可能性、時間、數(shù)量等。補語位于中心語之后,通常與中心語結合緊密,共同構成述補結構,是漢語句法的重要特色。常見類型結果補語:表示動作的結果(寫完、看懂);趨向補語:表示動作的方向(走進來、拿出去);程度補語:表示性質狀態(tài)的程度(高得很、美極了);可能補語:表示動作可能實現(xiàn)與否(做得到、學不會);數(shù)量補語:表示動作的次數(shù)或時間(去三次、住兩天)。補語是漢語表達動作結果、方向、程度等的重要手段,也是漢語區(qū)別于其他語言的重要語法特點。準確使用各類補語,能使?jié)h語表達更加精確、生動,是高級漢語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獨立成分獨立語獨立語是句子中獨立存在的成分,與句子的其他部分沒有語法上的從屬關系,主要表示稱呼、應答或感嘆等。獨立語可以出現(xiàn)在句首、句中或句末,與其他成分之間有明顯的停頓,在書面語中用逗號、感嘆號等標點符號隔開。稱呼語稱呼語是對交際對象的稱呼,常用于口語對話中。例如:"小王,請你來一下"、"這件事,同學們,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你能幫我個忙嗎,老師?"。稱呼語可以是姓名、稱謂、職務等。感嘆語感嘆語用來表示說話人的情感或態(tài)度,通常是嘆詞或帶有感情色彩的短語。例如:"啊,這風景真美!"、"天哪,我忘記帶鑰匙了"、"哎呀,疼死我了"。感嘆語使語言表達更加生動、富有感情。第五章:句型1句型概述句型是句子的基本結構模式,是語言中表達完整意思的基本單位。句型研究關注句子的結構特點、表達功能和使用規(guī)律?,F(xiàn)代漢語句型豐富多樣,既有結構簡單的單句,也有結構復雜的復句,能夠表達各種復雜的思想內容。2基本句型漢語的基本句型主要包括:主謂句(他學習);動詞謂語句(我吃飯);形容詞謂語句(天氣好);名詞謂語句(今天星期五);主謂謂語句(花兒開了)等。這些基本句型是漢語表達的基礎結構,可以擴展形成各種復雜句式。3變式句型在基本句型基礎上發(fā)展出的特殊句式,包括:把字句(把書放在桌子上);被字句(作業(yè)被他完成了);存現(xiàn)句(桌子上有一本書);連動句(他去商店買東西);兼語句(我請他來);比較句(他比我高)等。這些變式句型豐富了漢語的表達方式。主謂句動詞謂語句形容詞謂語句名詞謂語句主謂謂語句其他主謂句是由主語和謂語兩部分組成的句子,是現(xiàn)代漢語最基本、最常用的句型。主謂句的主語表示"誰"或"什么",謂語表示"做什么"或"怎么樣"。主謂結構是漢語句子的基本骨架,幾乎所有句子都可以歸納為主謂結構或其擴展形式。根據(jù)謂語的詞性,主謂句可以分為四大類:動詞謂語句(他吃飯)、形容詞謂語句(花很美)、名詞謂語句(今天星期五)和主謂謂語句(我眼睛疼)。這四類主謂句在表達功能和使用特點上有所不同,是漢語表達思想的基本句式。動詞謂語句定義動詞謂語句是謂語由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充當?shù)木渥?,是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最廣泛的句型。它主要表示主語的動作、行為、變化、存在等,回答"做什么"的問題。例如:"學生學習"、"他看電視"、"小鳥飛走了"。類型根據(jù)句子結構特點,動詞謂語句可分為:及物動詞句(我學習漢語);不及物動詞句(他笑了);雙賓語句(老師給我們講故事);帶狀語的動詞句(他認真學習);帶補語的動詞句(我聽懂了)等。這些類型在結構和表達功能上各有特點。特點動詞謂語句具有較強的擴展能力,可以通過添加狀語、賓語、補語等成分使句子結構更加豐富。動詞謂語句還可以帶各種時態(tài)助詞(了、著、過)表示不同的時間特征,通過否定副詞(不、沒)構成否定句,通過疑問詞構成疑問句。形容詞謂語句定義形容詞謂語句是謂語由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充當?shù)木渥?,主要表示主語的性質、狀態(tài)或特征,回答"怎么樣"的問題。例如:"天氣很熱"、"花紅"、"他的回答非常正確"。結構特點形容詞作謂語時通常帶程度副詞"很"、"非常"、"特別"等修飾,但單音節(jié)形容詞在特定語境下可以不帶程度副詞。形容詞謂語句可以帶賓語(如"我喜歡音樂")、狀語("他非常高興")或補語("這朵花紅得很")。使用注意形容詞謂語句不能直接帶賓語,需通過介詞引出對象,如"我對語法感興趣"而非"我感興趣語法"。形容詞謂語句表示狀態(tài)變化時,常用"了",如"天氣熱了";表示程度時,常用補語結構,如"花紅得很"。名詞謂語句名詞謂語句是謂語由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充當?shù)木渥?,主要表示主語的身份、類別、時間、地點、數(shù)量等,是漢語的特色句式之一。例如:"今天星期三"、"他北京人"、"我大學生"。名詞謂語句通常省略系詞"是",直接用名詞作謂語。名詞謂語句按表達內容可分為:表示時間的(現(xiàn)在九點鐘);表示身份的(他醫(yī)生);表示類別的(這一種新材料);表示數(shù)量的(我們班五十個學生)等。名詞謂語句結構簡潔,表達直接,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都廣泛使用。主謂謂語句定義主謂謂語句是謂語部分由一個主謂結構充當?shù)木渥?,也稱為"主謂謂語句"或"主謂復合句"。其基本結構是"主語+[主語+謂語]謂語",謂語部分本身是一個完整的主謂結構。例如:"我+[頭+疼]"(我頭疼)、"他+[眼睛+近視]"(他眼睛近視)。語義特點主謂謂語句通常表示主語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或者說明主語的特征、狀態(tài)。整個句子的主語(大主語)和謂語部分的主語(小主語)之間常常是領屬關系,小主語通常是大主語的一部分或屬于大主語。這種結構表達了"某人的某部分怎么樣"或"某物的某部分怎么樣"的意思。主謂謂語句在口語中使用頻率較高,特別是描述人或物的狀態(tài)、特征時。主謂謂語句和定中結構句(如"我的頭疼")在意義上相近,但在語用上有所區(qū)別。主謂謂語句更強調整體,而定中結構則更強調部分。準確使用主謂謂語句,對于表達身體狀況、事物特征等有重要作用。把字句1定義把字句是一種以"把"字引導賓語前置的特殊句式,基本結構是"主語+把+賓語+動詞+其他成分"。把字句強調對賓語的處置,表示"處置"、"致使"等意義,是現(xiàn)代漢語的重要句式之一。例如:"我把書放在桌子上"、"他把房間打掃干凈了"。2語義特點把字句表示動作對賓語產(chǎn)生某種結果或影響,強調的是對賓語的處置行為,而不僅僅是動作本身。把字句通常暗示動作已經(jīng)完成或即將完成,并且動作對賓語產(chǎn)生了某種變化或影響。把字句的使用使語言表達更加緊湊、集中,突出了對事物的處置。3使用條件使用把字句需要滿足一定條件:動詞必須是及物動詞;賓語通常是確定的、有定的事物;動詞后必須有補充成分(如結果補語、趨向補語、時量補語等),不能只有動詞;表達的是處置義或致使義。不符合這些條件的句子不宜使用把字句。被動句1定義被動句是表示主語受動作影響的句子,其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而非執(zhí)行者?,F(xiàn)代漢語的被動句有兩種形式:有標記被動句(使用"被"、"叫"、"讓"、"給"等標記)和無標記被動句(不用標記詞,但表達被動意義)。例如:"作業(yè)被學生完成了"(有標記);"飯吃完了"(無標記)。2結構特點有標記被動句的基本結構是"主語(受事)+被/叫/讓/給+施事(可省略)+動詞+其他成分"。施事者可以省略,但動詞后通常需要有補充成分。無標記被動句不使用被動標記,但語義上是被動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謂語常帶結果補語或可能補語。3語用功能被動句的使用有特定語用目的:強調動作的承受者;回避或不必提及動作的執(zhí)行者;表達不如意或消極評價("他被開除了");表達褒義或中性意義時,常用"受"、"獲"等詞("他受到表揚")。漢語中被動句使用頻率低于英語等語言。存現(xiàn)句存在句存在句表示某處或某時存在某人或某物,基本結構是"處所詞+動詞(有、在、存在等)+名詞性成分"。例如:"桌子上有一本書"、"教室里坐著許多學生"、"北京有長城"。存在句的特點是句首是處所詞,謂語表示存在,主語(表示存在的人或物)后置。出現(xiàn)句出現(xiàn)句表示某人或某物在某處或某時出現(xiàn)或消失,基本結構是"處所詞+動詞(來、去、出現(xiàn)、消失等)+名詞性成分"。例如:"天上飄來幾朵白云"、"學校來了幾位外國專家"、"門外走進一個人"。出現(xiàn)句強調的是人或物的出現(xiàn)或消失的動作。消失句消失句表示某人或某物從某處或某時消失,基本結構與出現(xiàn)句類似,但謂語動詞表示消失義。例如:"天上的云散了"、"客人都走了"、"樹上的鳥飛走了"。消失句表達的是人或物從原來存在的地方消失的意義,常用"了"表示變化。連動句定義連動句是由同一主語支配的兩個或兩個以上謂語動詞連續(xù)排列而成的句子,表示由同一主語連續(xù)進行的幾個動作。例如:"他去圖書館借書"、"我站起來回答問題"、"她騎自行車上學"。連動句是現(xiàn)代漢語的特色句式之一。語義關系連動句中各個動詞之間可能存在不同的語義關系:先后關系(起床吃飯);目的關系(去醫(yī)院看病);方式關系(跑步鍛煉);原因結果關系(摔倒受傷);并列關系(唱歌跳舞)等。這些語義關系反映了動作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結構特點連動句中的各個動詞可以帶各自的賓語或其他修飾語,構成較為復雜的句子結構。連動句的動詞之間通常沒有連接詞,直接并列。連動句可以有兩個或更多動詞,但通常不會超過三四個,否則句子會顯得累贅。兼語句定義兼語句是一種特殊的復雜句式,其核心特征是句中有一個名詞或代詞兼有兩種語法功能:既是前一動詞的賓語,又是后一動詞的主語。基本結構是"主語+謂語(動詞1)+兼語+謂語(動詞2)"。例如:"老師叫學生回答問題"中,"學生"既是"叫"的賓語,又是"回答"的主語。類型按照第一個動詞的性質,兼語句可分為:使令類(讓他去);引介類(請他吃飯);稱謂類(叫他老師);表使動的(使人感動)等。不同類型的兼語句表達的語義關系有所不同,但結構特點相同,都有一個兼語成分同時充當兩個角色。使用特點兼語句常用來表達"令某人做某事"的意思,第一個動詞通常是表示使令、引介的詞,如"讓"、"使"、"叫"、"派"、"請"等。兼語句和連動句的區(qū)別在于:連動句的多個動作由同一主語完成,而兼語句中后一動作的執(zhí)行者是兼語,不是主語。比較句比較句是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事物在性質、狀態(tài)、數(shù)量等方面進行比較的句子。根據(jù)比較結果和表達方式的不同,比較句可以分為差比句、同比句和比不句三種基本類型。差比句用"比"字表示不等比較,如"他比我高";同比句用"和...一樣"、"與...相同"等結構表示等同比較,如"他和我一樣高";比不句用"沒有"、"不如"、"不及"等表示否定比較,如"我沒有他高"。此外,還有"最"字句(他最高)、"更"字句(今天更熱)等表示比較的句式。比較句是表達事物之間差異或相似關系的重要句式。第六章:復句1復句的定義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組成的句子2語義關系分句之間存在特定的語義關系3關聯(lián)標記通常有關聯(lián)詞語或其他標記4復句分類并列、承接、轉折、因果等類型復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意義上有密切聯(lián)系、結構上有相互依存關系的分句組合而成的句子。每個分句都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但它們共同構成一個更大的語義整體。分句之間通常通過關聯(lián)詞語(如"和"、"因為...所以..."、"雖然...但是..."等)或語調、停頓等手段連接。根據(jù)分句之間的語義關系,復句可以分為并列復句、承接復句、轉折復句、因果復句、條件復句、假設復句、讓步復句和選擇復句等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復句表達不同的邏輯關系,是漢語表達復雜思想的重要手段。并列復句定義與特征并列復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意義上平行、結構上獨立的分句組成的復句,分句之間是并列關系,表示同類事理或同時存在的情況。例如:"天很藍,云很白"、"他喜歡唱歌,我喜歡跳舞"。并列復句中的各個分句地位平等,沒有主次之分。常用連詞并列復句常用的關聯(lián)詞語包括:表示平行并列的"和"、"并且"、"而且"、"又...又...";表示遞進關系的"不但...而且..."、"不僅...還...";表示選擇關系的"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表示對舉關系的"一邊...一邊..."、"有的...有的..."等。并列復句還可以不用關聯(lián)詞語,僅靠逗號或分號連接,通過分句內容的并列性表達并列關系。例如:"春華秋實,夏雨冬雪"。并列復句的使用使語言表達更加豐富多彩,能夠同時呈現(xiàn)多個并列的事件或情況,是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頻率很高的復句類型。承接復句定義承接復句是表示前后分句在時間上或事理上有先后順序關系的復句。前一分句的動作或情況在先,后一分句的動作或情況在后,兩者之間存在順承關系。例如:"太陽下山了,天漸漸黑了"、"他吃完飯,就去散步"。語義特點承接復句中的分句表示的動作或事件在時間上有先后順序,或者在邏輯上有順序關系。前一分句的情況發(fā)生之后,后一分句的情況隨之發(fā)生,兩者之間有承接或順承的關系。承接關系是漢語表達事件順序的重要手段。常用連詞承接復句常用的關聯(lián)詞語包括:"就"、"便"、"然后"、"接著"、"于是"、"因而"、"以致"等。這些詞語放在后一分句的開頭,表示承接關系。例如:"他看了看表,然后站起來"、"他生病了,因而沒來上課"。轉折復句1定義轉折復句是表示前后分句在意義上有轉折關系的復句,后一分句與前一分句表達的意思相反或不一致,形成語義上的轉折。例如:"天氣很冷,但是人們還是去游泳"、"雖然他很累,可是他還在堅持工作"。2語義特點轉折復句中的前后分句在語義上存在對立或不一致,后一分句違背了根據(jù)前一分句內容所產(chǎn)生的預期或推斷。轉折關系突出表現(xiàn)為意義的反?;蛞馔?,強調的是后一分句的內容,使表達更加曲折有力。3常用連詞轉折復句常用的關聯(lián)詞語包括單用的"但是"、"然而"、"可是"、"不過"等,放在后一分句的開頭;也有成對使用的"雖然...但是..."、"盡管...可是..."、"即使...也..."等,分別位于前后分句的開頭。例如:"雖然下雨了,但是比賽仍然進行"。因果復句定義因果復句是表示前后分句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復句,一個分句表示原因,另一個分句表示結果。例如:"因為下雨,所以路滑"、"他學習努力,所以成績優(yōu)秀"。因果復句是表達事理邏輯關系的重要句式。類型按照原因和結果在句中的位置順序,因果復句可分為兩類:順序因果句,原因在前,結果在后(因為他病了,所以沒來);逆序因果句,結果在前,原因在后(他沒來,因為生病了)。兩種順序在表達效果上有所不同。常用連詞因果復句常用的關聯(lián)詞語包括:表示原因的"因為"、"由于"、"既然"等;表示結果的"所以"、"因此"、"因而"、"以致"等。這些關聯(lián)詞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配對使用,如"因為...所以..."、"由于...因此..."等。例如:"由于天氣不好,因此活動取消了"。條件復句定義條件存在則結果發(fā)生1結構條件分句+結果分句2關聯(lián)詞"如果...就..."、"只要...就..."等3條件復句表示的是一種假定的條件與結果的關系,前一分句提出條件,后一分句表示在這個條件下會出現(xiàn)的結果。條件復句與假設復句相似,但條件復句表達的條件更容易實現(xiàn)或更符合現(xiàn)實。例如:"如果明天下雨,我們就不去郊游了"、"只要努力學習,就能取得好成績"。條件復句常用的關聯(lián)詞語包括:"如果...就..."、"只要...就..."、"一旦...就..."、"若是...則..."、"倘若...那么..."等。這些關聯(lián)詞通常成對使用,分別位于條件分句和結果分句的開頭。有時也可以省略后一分句的關聯(lián)詞,如"如果你去,我也去"。條件復句是表達事物之間條件關系的重要句式。假設復句定義假設復句表示的是一種虛擬或假想的條件與結果關系,前一分句提出一個假設性的條件,后一分句表示在這個假設條件下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假設復句表達的條件往往是與現(xiàn)實相反或者難以實現(xiàn)的。例如:"即使下雨,比賽也要進行"、"假如我會飛,我就飛到天上去"。特點假設復句與條件復句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假設的現(xiàn)實性程度不同。條件復句表達的是可能實現(xiàn)的條件,而假設復句表達的是不太可能或與現(xiàn)實相反的假設。假設復句通常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表達說話人的假想或愿望。假設復句在表達方式上也更加靈活多樣。假設復句常用的關聯(lián)詞語包括:"假如...就..."、"即使...也..."、"就算...也..."、"縱然...也..."、"哪怕...也..."等。這些關聯(lián)詞通常成對使用,分別位于假設分句和結果分句的開頭。例如:"假如你早點告訴我,我就不會犯這個錯誤"、"即使全世界都不理解你,我也會支持你"。讓步復句定義讓步復句表示的是一種讓步與轉折的關系,前一分句提出一個即使承認或讓步的條件,后一分句卻表示與之相反或不一致的結果。這種復句強調的是盡管存在某種阻礙或不利條件,結果仍然如何。例如:"盡管困難很多,但我們仍然堅持下來了"。特點讓步復句同時具有假設和轉折的性質,前一分句表示一種假設性的讓步,后一分句表示與這種讓步相反的事實。讓步復句強調的是后一分句的內容,突出事物發(fā)展的頑強性或必然性,表達語氣比一般的轉折復句更加強烈。常用連詞讓步復句常用的關聯(lián)詞語包括:"雖然...但是..."、"盡管...可是..."、"即使...也..."、"無論...都..."、"不管...也..."等。這些關聯(lián)詞通常成對使用,分別位于讓步分句和轉折分句的開頭。例如:"雖然天氣不好,但大家都來參加了活動"。選擇復句定義選擇復句表示兩個或多個分句之間是選擇關系,分句所表示的事情只能實現(xiàn)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