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輪復習政治單元綜合檢測(十一)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_第1頁
高考一輪復習政治單元綜合檢測(十一)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_第2頁
高考一輪復習政治單元綜合檢測(十一)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_第3頁
高考一輪復習政治單元綜合檢測(十一)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_第4頁
高考一輪復習政治單元綜合檢測(十一)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綜合檢測(十一)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一、單項選擇題1.隨著“中文熱”在世界范圍內的升溫,文化部推出了漢字教材《100個漢字認識中國》。《100個漢字認識中國》與常見的漢字教材有著顯著區(qū)別,它更注重呈現(xiàn)漢字的文化底蘊與審美價值,以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節(jié)慶習俗、文學典故等為漢字塑造了豐滿的形象,使其流暢易懂、精妙優(yōu)雅。該教材()①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反映了中華文化具有較強的包容性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④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選C“中文熱”在世界范圍內的升溫,文化部推出漢字教材《100個漢字認識中國》,以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為漢字塑造了豐滿的形象,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①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文化包容性與交流的問題,②③不符合題意。2.夢回唐朝,千古一夢……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唐朝一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而在當時的都城長安,食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為朝野的時尚。唐代的這種生活景觀反映出()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征②中華文化是一種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③中華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④中華文化求同存異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選B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①觀點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排除;②觀點錯誤,中華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又具有中華民族特性;唐都城長安,食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為朝野的時尚。這說明中華文化求同存異、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③④符合題意。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xiàn)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該要求強調推進國際傳播能力需要()①吸收世界各國的文化成果,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②體現(xiàn)中華文化的民族性,突出自己的個性和特色③加強交流互鑒,增進世界各國對我國文化的了解④實現(xiàn)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推動中華文化的現(xiàn)代化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選C“要堅定文化自信,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xiàn)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文化軟實力”,說明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需要體現(xiàn)中華文化的民族性,突出自己的個性和特色,加強交流互鑒,增進世界各國對我國文化的了解,故②③符合題意,應選;①說法錯誤,吸收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而不是一切文化成果,排除;④說法不科學,排除。4.在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異彩紛呈的各民族文化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它們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的百花園。由此可見()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②中華文化由各民族文化融合而成③中華文化源遠流長④中華文化具有鮮明的區(qū)域性特征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選A題干反映的是異彩紛呈的各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貢獻、與中華文化的關系,這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體現(xiàn),說明中華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融合而成,①②正確。題干不體現(xiàn)中華文化的歷史悠久和區(qū)域特色,③④不符合題意。5.不論是近代的“西學東漸”還是現(xiàn)代“走出去”的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中華民族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寬廣胸襟在國際文化交流中一枝獨放。下列對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理解正確的是()①包容性是中華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處②包容性是中華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實現(xiàn)中外文化的趨同④包容性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選A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是指中華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能夠做到與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處,①②表述與題意相符。③表述錯誤,文化趨同的表述違背了文化多樣性的原則。④表述的是包容性的作用,與題意無關。6.習近平強調,要通過建立和增強各族人民的價值認同、情感認同、文化認同、制度認同,來筑牢民族團結的思想根基。實現(xiàn)“四個認同”,要求我國各族人民在文化上應該()①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強對中華文化的歸屬感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實現(xiàn)文化統(tǒng)一③抵制外來文化的影響,維護本民族文化的先進性和純潔性④互相借鑒和吸收,共同實現(xiàn)中華文化繁榮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選B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要實現(xiàn)四個認同,需要各族人民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強對中華文化的歸屬感,也需要各族人民互相借鑒和吸收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共同實現(xiàn)中華文化繁榮,①④正確。②錯誤,文化統(tǒng)一否認了各民族文化的差異性;③錯誤,外來文化也有優(yōu)秀文化,不能全部抵制。7.2018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99周年。五四運動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下列對愛國主義的認識錯誤的是()A.愛國主義是抽象的,是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感覺B.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C.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主題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tǒng)一D.不同的時代,愛國主義的具體內涵是不同的解析:選A本題屬于逆向選擇題,要求選錯誤的。注意審題,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A項錯誤,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均正確。8.《詩經》中的“夙夜在公”、賈誼的“國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等,體現(xiàn)了一脈相承的精神內涵,以下事例與這種精神最相契合的是()A.寸草春暉:助子求學,重病母親三年織出《清明上河圖》十字繡B.心比金堅:銘記戰(zhàn)友深情厚誼,三十一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園C.誓言無聲:隱姓埋名三十年,獻身于我國核潛艇研制的壯麗事業(yè)D.童叟無欺:“油條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鍋支撐起食品安全的良心解析:選C《詩經》中的“夙夜在公”、賈誼的“國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等體現(xiàn)了民族精神的核心即愛國主義,C項符合題意;A項體現(xiàn)的是母愛的偉大,B項體現(xiàn)的是友情的深厚,D項體現(xiàn)的是誠信的重要性,均不符合題意。9.近年來,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大力實施,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國人為之歡呼,為之自豪,為之鼓舞……世界總能從中國人身上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這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精神()①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核心和主題②有利于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③薪火相傳,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fā)展④是推動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選B材料中的這些科技成就都是我國自主創(chuàng)新的成果,表明中華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是推動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fā)展,②③④符合題意;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tǒng)一,①錯誤。10.“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xiàn)出來的理想追求。它是對自己國家的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xiàn),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材料表明()①中華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②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③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④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核心,祖國統(tǒng)一是愛國主義的永恒主題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選B材料中家國情懷“是對自己國家的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xiàn),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體現(xiàn)了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②③正確;①④與材料無關。11.2017年7月30日是著名科學家錢偉長逝世七周年紀念日,各地舉行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他曾說:“我沒有專業(yè),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yè)”,他一生當中的所有重大選擇都是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從錢老身上我們可以看出()①中華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②弘揚民族精神是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③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④知識分子是弘揚民族精神的主體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選C材料中,從錢老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①③符合題意;②錯誤,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④錯誤,人民群眾是弘揚民族精神的主體。12.“我們進行歷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擱在歷史的苦難上唉聲嘆氣,而是要從歷史中重塑民族精神?!睆臍v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就應該()A.發(fā)揮“主心骨”的引領作用B.挖掘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C.吸收、借鑒國外的優(yōu)秀文化D.不斷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解析:選B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shù)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中,我們學習歷史、了解歷史,從歷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就應該挖掘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B項說法符合題意。A、C、D三項都有利于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但都與材料的主旨不符。二、簡析題13.中國的傳統(tǒng)文學作品成為莫言創(chuàng)作的寶庫,廣袤國土上的風土人情是莫言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正如諾貝爾委員會給莫言的頒獎詞及相關評論所言:“莫言創(chuàng)作的世界令人聯(lián)想起??思{和馬爾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時又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fā)點?!苯Y合材料,運用“我們的中華文化”知識說明莫言文學創(chuàng)作成功的原因。解析:本題考查中華文化的特征及其包容性。首先依據(j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學作品成為莫言創(chuàng)作的寶庫,廣袤國土上的風土人情是莫言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莫言的創(chuàng)作不僅借鑒了福克納和馬爾克斯的作品,而且用自己的作品與他們共同充實、豐富了世界文學的寶庫。然后回扣教材知識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最后把信息與知識有機結合,規(guī)范答題即可。答案: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莫言文學創(chuàng)作的寶庫,莫言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fā)點。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國土廣袤,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種特色,為莫言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③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并蓄。求同存異是指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莫言的創(chuàng)作不僅借鑒了福克納和馬爾克斯的作品,而且用自己的作品與他們共同充實、豐富了世界文學的寶庫。三、探究題14.某校高三某班學生開展以“我們的民族精神”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他們在活動中收集到以下材料。材料一校訓是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guī)范,我國許多大學的校訓都源自中國古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典籍中的格言,它們實質上是民族精神在本校的體現(xiàn)和具體化。大學校訓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重慶大學耐勞苦,尚儉樸,勤學業(yè),愛國家①安徽工程大學團結,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②武漢大學自強,弘毅,求是,拓新③材料二同學們了解到,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在社會上贏得了廣泛贊譽,被評價為“中央電視臺第一品牌”。10多年來,中國涌現(xiàn)出的100多位“感動人物與群體”,集中展示了我國的“精神脊梁”,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優(yōu)秀品質,集中詮釋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真情與摯愛,集中反映了新時期人民群眾昂揚向上的精神追求。(1)根據(jù)材料一表格左列信息,填寫右列內容。(2)結合材料二,分析說明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是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解析:第(1)問比較簡單,抓住關鍵詞把大學校訓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對應起來即可。第(2)問,考生需要調動弘揚和培育民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