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 練習(含答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第八單元 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 練習(含答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第八單元 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 練習(含答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第八單元 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 練習(含答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第八單元 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 練習(含答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八單元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練習(含答案)統(tǒng)編

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第八單元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練習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青男/一詞探源

莊壽雨

“杳兄”是北萬居民生活中一個常用的詞,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

角落,或指一切角落。近年,北京人藝演出了話劇《音晃胡同》,說

的就是北京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巷子里發(fā)生的故事。

“昔足”這個話應該是阿爾泰語系的語言音譯過來的,它的原意

是表示居住地。今天的蒙古族居住地還有很多這樣的地名,它們是與

音品一詞發(fā)音類似的詞,像阿爾本格勒鎮(zhèn)等?!耙粜帧薄案窭铡卑l(fā)音相

似,寫法不同,語源應該是相同的。漢語中使用“音兄”一詞的地區(qū),

正是我國長城沿線及華北、東北地區(qū),是漢族與阿爾泰語系諸族長期

相伴生活的地區(qū),他們的語言影響了漢語是可想而知的?,F(xiàn)在的北京

方言中就有大量的蒙、滿語詞,如“窟窿”,即借用蒙古語“庫倫”

(蒙古語語意為圍足來的地方)一詞,都表示小的空間,漢語在詞意

上有所變化。

那么,漢族是愿樣借用“者品”這個詞的呢?又是怎樣把它由表

示重要的居住地的詞,演變成一個表示邊遠小地方以至角落的詞的呢?

我想從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詞匯的演變過程推測出其演變的情況。

例如,我們原本鄭重地稱來到中國的外國人為國際友人、外賓、外國

人,后來,外國人越來越多,民間就稱他們?yōu)椤袄贤狻绷恕!耙粜帧?/p>

一詞的演變也應該符合這個規(guī)律。開始,阿爾泰語系某族人來到漢族

聚集區(qū),問他們從何處來,他們自然說某某格勒。后來,來的人多了,

都說是來自某某格勒。時間長了,就演變?yōu)椴话l(fā)達的鮮為人知的邊遠、

偏僻的地方,語音也打趣地變?yōu)椤耙粜?/p>

漢語里借用“杳男/一詞,可以單稱“音兄”,也可以和漢語里原

來的詞結(jié)合,叫“椅角皆完”,兩個字不能拆開,這是很多外來語詞

的共同特點,如葡萄、哨吶、玦瑯等,在阿爾泰語系中,“音兄”表

示宏大、雄偉、神圣的地方,從當初造字的字形上也能看出來。兩個

字都有“日”字。.漢語中“音品”的本意是太陽的故鄉(xiāng)或太陽神的住

地,保持了原意。阿爾泰語系諸族,普遍有崇拜太陽神的信仰。但“音

足”這個詞譯過來后,又經(jīng)過演變,詞義由神圣變?yōu)槭浪祝傅牡?/p>

方也由大變小,但字形卻沒有變。

(有刪改)

1.有關(guān)“沓靈”一詞的理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音品”是音譯外來詞語,與阿爾泰語系詞語“格勒”發(fā)音相

似,語源應相同。

B.按漢字造字法,“杳晃/兩字的構(gòu)成都有“日”字,字形上保

留了原詞意。

C.“音男/原表示居住地,漢語借用過來,演變至今,意思沒有

太大變化。

D.阿爾泰語系中,“杳品”的意思與阿爾泰語系諸族崇拜太陽神

的信仰有關(guān)。

2.對第三段中“這個規(guī)律”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某一外來適用的人多了,詞義發(fā)生了變化,時間長了變化后

的詞義就固定下來了。

B.某一外來謀其原始意義不被人接受,時間長了人們就自覺不

自覺地改變了其意義。

C.某一外來謂其原始意義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人們在交

際中就改變了其意義。

D.某一外來話因為使用它的人多了,其詞義不能固定下來,時

間長了就發(fā)生了變化。

3.下列關(guān)于“音晃”一詞的用法和演變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A.原詞為褒義,漢語音譯過來之后指“不起眼的小巷子”,略含

貶義,帶有對某地輕蔑甚至歧視的意味,現(xiàn)仍如此。

B.原詞為阿爾泰語系的詞語,后來,該語系某族人來到漢族聚

集區(qū),在回答他們從何處來時,將此詞傳入,后被各地漢民族借用。

C.原詞發(fā)音與“格勒”相似,漢語借用后語音被打趣地變?yōu)椤拌?/p>

品”,“葡萄、噴吶、玦瑯”等詞的讀音也以這種方式演變而來。

D.原詞含神圣之意,漢語譯過來后詞義由神圣演變?yōu)槭浪?,?/p>

指地方也由大變小C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①“順民心”是先秦諸子對于如何治理國家制定的一條重要的原

則。但他們對于“民心”的理解又有所不同,只是將其作為一個理所

當然的依據(jù)。對“民心”的不同理解,使他們對于如何治理國家產(chǎn)生

了不同意見。

②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民”的范圍應是指“國人”一一宗族之人(包

括貴族),或者“庶人”一一社會上所有的一般民眾。《論語?子路》

中記載:“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

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可見,孔子對于“民心”的理解,首先是“富”,其次是“禮“禮”

是社會的秩序,是百姓遵守社會等級與統(tǒng)治者愛護百姓的一種約定。

百姓對統(tǒng)治者與社會秩序的信心決定了他們是否愿意來到這個國家,

所以有了“禮”的保障,百姓就會“既來之,則安之”。而同時,“富”

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并不是最終的目的??鬃映錾碣F族,希

望生活在一個和諧有禮的文明社會當中。

③老子是史官,一向主張“無為,他的論述時常是建立在君主

的立場上;而百姓,在他看來就像“羊”一樣是可以駕馭驅(qū)使的c百

姓的心會被統(tǒng)治者所導向,所以統(tǒng)治者不能夠使百姓生起異心。在老

子的眼里,百姓的意志是會隨著天下形勢不斷地變化的,而且并不能

做出自我判斷。百姓最舒服的政治姿態(tài)就是符合“道”運行的政治姿

態(tài),這是最自然的不被打擾的狀態(tài)。百姓少稅少役,少受指令的限制,

君主不矜功好戰(zhàn),自然就會積累財富。同時君主還應對百姓一視同仁,

百姓愿意生活在一個平等公正的社會當中。

④法家韓非子的思想主要是為君主服務,而非為百姓著想,由此

與老子所言稱之“以百姓心為心”的平等等之思想不同。韓非子認為

百姓所希望的理想社會,是君主圣人能夠公正審判是非,要公正平等,

要治亂飭邪,制止淫蕩泛濫。有明法嚴刑可以讓百姓規(guī)范自己,杜絕

惡的行為,杜絕僭越,使國家富強。韓非子是貴族出身,對于百姓的

生活并未體貼過多,他所理解的民意,是從理論邏輯出發(fā)去推想的,

把行法令、定是非、去奸邪放在第一位。

⑤墨子在論述當中經(jīng)常用人民死亡來說明儒家過于注重禮、排場,

以此來證明政教不可行。在其他諸子的論述當中,并沒有一家有如此

多的民眾死亡事例C墨子深處人民大眾之中,深知他們的難處,所以

他提出節(jié)用、節(jié)葬,都是為了提供更多的物質(zhì)需求,滿足更多人的基

本生存需要。墨子認為順民心者,能夠得到鬼神的祐助,并以此作為

應該愛惜民意的依據(jù)。

(摘編自江詠《先秦諸子“民心”說內(nèi)涵之差異》)

4.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道家、墨家都將“順民心'’作為治理國家的依據(jù),但

他們對“民心”的理解有所不同。

B.使百姓富足并不是最終目的,使百姓知禮才是孔子所認為的

接近理想的狀態(tài)。

C.老子站在統(tǒng)治者的立場,建議統(tǒng)治者像駕馭驅(qū)使羊一樣役使

百姓,不使其生異心。

D.韓非子所認為的平等是法規(guī)上的平等,這與老子認為對百姓

一視同仁的平等思想不同。

5.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的民心思想是達到“富”與”禮,文中冉有與孔子的對

話就直接佐證了這一觀點.

B.第③段側(cè)重論述道家主張統(tǒng)治者要“無為”而治,順“道”

而為,同時兼顧公正。

C.法家的民心思想是法令公正,第④段側(cè)重敘述韓非子的法治

思想是為君主服務的。

D.第⑤段論述了墨家的“順民心”思想,與儒家對民心思想的

論述形成對比關(guān)系C

6.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懦、道、墨三家因自身的社會地位不同,從而對“民心”的理

解也產(chǎn)生了差異。

B.老子認為民心是不斷變化的,統(tǒng)治者不需要去理會,只需一

視同仁,順其自然C

C.孔子的先“富”、老子的“少稅少役”、墨子的“節(jié)用”都體

現(xiàn)了對百姓的關(guān)注C

D.儒家、道家與墨家都認為君主愛惟民意、順民心,百姓才會

“既來之,則安之、

二、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

材料一:

“流寓”一詞最早的文本記載大概是《后漢書?廉范傳》:“范父

喪遭亂,客死于蜀漢,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歸鄉(xiāng)里?!痹谶@一語

境中,“流寓”可解釋為流離寓居。《辭源》將“流寓”解釋為"寄居

他鄉(xiāng):《漢語大辭典》則解釋為:“'流寓'亦作‘流屬’:流落他鄉(xiāng)

居住。”

“流寓”一詞釋義的關(guān)鍵在于如何理解“流”字。如果理解為“流

動”,那么這個概念的范圍就非常寬泛,所有的遷徙流動到異鄉(xiāng)都可

視為“流寓”。如果理解為“流落”、“流放”的話,“流寓”一詞的含

義就會有很大的不同。“流落”一詞有“漂泊外地,窮困失意”含義,

“流放"則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流寓”是指“不

得已”離開本土客居他鄉(xiāng)°比如進京考取進士,一舉得中在京城或其

他地方為官,這就不屬于“流寓”;而在京屢考不中,旅居多年如杜

甫就叫“流寓”,或遭貶謫或受排擠自請外放到非故鄉(xiāng)的地方為官,

如蘇軾到海南上任就叫“流寓二

古人為何要流寓他鄉(xiāng)?綜合起來看,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社會

原因,二是個體原因。其中社會原因又有政治因素、軍事因素、經(jīng)濟

因素等多個方面。從流寓文人的角度看,大多數(shù)文人因政治斗爭遭排

擠打擊,流落他鄉(xiāng),如唐順宗年間因“二王八司馬事件”,兩大文豪

劉禹錫與柳宗元分別被貶到郎州、永州,而蘇軾更是因為政治上的打

擊,一路從江南貶到海南島。古今中外,為改變命運、博取功名,負

書擔橐,遠離家鄉(xiāng)外出游學、游宦之士,如蘇秦、張儀等,其流寓主

要為個體原因。

此外,不同時代、不同原因的流寓者之流寓地是不同的。社會歷

史的變遷,文明程度的發(fā)展,決定了流寓地的不同。因戰(zhàn)亂災荒而發(fā)

生的流寓,流寓者往往遷徙到較為安寧、富庶的地方,如永嘉之亂”衣

冠南渡”;因犯罪而被流放和被統(tǒng)治者貶謫,其流寓地往往是遠離京

城與繁華的僻遠荒涼地方,如先秦巴蜀,漢唐湖廣,宋明清之嶺南、

東北和西北等。

(取材于李永杰《“流寓”概念探源》)

材料二:

作為邊遠之地的嶺南地區(qū),其落后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惡劣的

生存環(huán)境一一令人聞之畏懼的“瘴氣”和濕熱多雨的氣候,一直為中

原地區(qū)民眾所鄙棄c但是,終究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使許多文士不得

已寓居嶺南。

古代流寓文士的生存狀態(tài)極為艱難,諸如流寓之路艱辛無比、語

言文化多有隔絕、物質(zhì)生活極為匱乏、氣候環(huán)境極為不適等。然而,

即便是在如此艱難的生存狀態(tài)下,多數(shù)嶺南流寓文士并沒有長時間地

消極度日。迥異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民俗風情在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不便的同

時,也拓寬了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視野。他們借吟詩作文排遣胸中抑郁之

情,順帶融入當?shù)氐纳a(chǎn)生活。

韓愈貶謫連州陽山令時,在詩文中呈現(xiàn)的連州是一個遠極遐荒之

窮地,交通極為不便,危機四伏的生存環(huán)境險惡,這是連州給作者的

最初印象。同為寓居連州,然而在劉禹錫的眼中,連州卻是“荒服之

善部,炎裔之涼墟也”。他在《送曹璟歸越中舊隱詩》中寫道:“冽中

若問連州事,唯有千山畫不如。”劉禹錫不僅對連州秀麗的山水極為

推崇,而且深入民間了解連州的民俗風情、少數(shù)民族生活。在謫居連

州的歲月里,他以平和的心態(tài)、從容的詩筆,還原了嶺南的青山秀水,

描繪了民情民俗畫卷,并謳歌了少數(shù)民族的勤勞勇敢。

蘇軾一生顛沛流離,一貶再貶至“荒服”的極致一一海南島,這

在宋代是僅次于殺頭的重罪。初到海南的蘇軾也曾悲觀地說道:“某

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昨與長子邁訣,已處置后事矣。今到海南,

首當做棺,次便做墓J(《與王敏仲書》)然而,天性樂觀曠達的他并

沒有徹底沉淪于流寓之苦,而是用自己熾熱的內(nèi)心去感知海南寥廓天

地下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俗風情,縱情于美麗的自然和淳樸的民風,

寫下了很多優(yōu)美的“和陶詩”。詩文不僅明顯流露出對此種生活的熱

愛與贊美,更體現(xiàn)了他雖身處天涯海角,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

曠達境界。

流寓生活往往充滿著艱辛,但是達觀的處世精神總是讓詩人于艱

險中發(fā)現(xiàn)天地之美,描述天地之美,即便是“九死一生”的蠻荒嶺南,

他們依然“詩意地棲居”。

(取材于王廣祿《唐宋流寓文士的嶺南文化拓荒》

材料三:

流寓文士來到嶺南之后,一方面用詩文排遣心中之情,另一方面

則深入民間為民謀利,在蠻荒嶺南積極實踐自己未盡的政治抱負,給

嶺南大地帶來深遠的影響。

明代弘治年間連州知州曹鎬撰《舊志序》,認為連州風氣之變,

“乃自韓昌黎、劉夢得兩公始劉禹錫在連州至少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編醫(yī)書,惠及百姓。劉禹錫對醫(yī)學頗有研究,他結(jié)合自己40多

年積累的驗方,編戌了《傳信方》醫(yī)書,讓連州人受益。二是重教興

學。在劉禹錫的帶動下,連州文風迭起,吸引了荊楚吳越的儒生紛紛

來連州求學。在唐代,廣東共有48名進士,連州就有12名;到了北

宋時期,廣東共有進士127名,連州就有43名,時稱“連州科第甲

通省”。三是關(guān)心少數(shù)民族。劉禹錫在連州期間寫下了《莫徭歌》《蠻

子歌》《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三首詩,對徭族人的外貌服飾和狩

獵活動以及他們的勤勞神勇大加稱贊。

柳宗元流寓柳州可謂他本人之不幸,但又是柳州人民之大幸。唐

元和十年,柳宗元第三次被貶到柳州為刺史,其內(nèi)心非常痛苦,但他

依然積極為政,興辦儒學,推行教化,開挖水井,養(yǎng)民安民;反對橫

征暴斂,力主輕徭薄賦,對柳州地區(qū)的整個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

深遠的影響。千百上來,柳州人以修建柳侯祠的方式來表達對柳宗元

的紀念。至今,文慧橋、文慧路等路橋名稱依然體現(xiàn)著人們對他的緬

懷。

“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J以八月之治而令江山易

其姓,韓愈在潮州人心目中不僅是文化先驅(qū),更成為神明一般的存在。

到潮州后,韓愈驅(qū)除鱷魚,獎勸農(nóng)桑,興辦教育,大修水利,延選人

才,傳播中原先進文化,從而使當時的蠻荒之地潮州,發(fā)生了翻天覆

地的變化。

面對邊遠落后的蠻荒之地,來自中原政治文化中心的流寓文士們

自覺承擔起傳播先進文化、先進生產(chǎn)方式的責任,他們不愧為嶺南大

地的文化拓荒者。

(取材于王廣祿《唐宋流寓文士的嶺有文化拓荒》)

7.根據(jù)“材料一”,下列關(guān)于“流寓”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流寓”的本質(zhì)是離開本土移居他鄉(xiāng)。

B.“流寓”必須是“不得已”的客居他鄉(xiāng)。

C.流寓既包括社會原因也含有個人原因。

D.流寓地不完全是遠離京城的荒蠻之地。

8.下列文人的稱呼與“流寓”有關(guān)的一項是()

A.三閭大夫B.東坡居士C.范文正公D.七絕圣手

9.根據(jù)“材料二”,下列對流寓文士“詩意地棲居”的理解,不

正確的一項是()

A.流寓文士無視生存環(huán)境惡劣影響

B.借吟詩作文排遣胸中的抑郁之情

C.積極地描繪流寓之地的風情畫卷

D.超然曠達地熱愛與贊美流寓生活

10.下列對材料一、二中出現(xiàn)的字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流放:“放”的第三筆是“橫折鉤流

B.負書擔橐:背著書箱,挑著行李。橐,口袋,引申為行李。

C.熾熱:讀作“zhi火熱,熱烈。

D.寥廓:讀作“l(fā)id。ku6”,是“高遠遼闊”的意思。

11.下列各句沒有反映詩人流寓經(jīng)歷的一項是()

A.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一一蘇軾《念奴嬌?赤

壁懷古》

B.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一一杜甫《登高》

C.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一一《詩經(jīng)?關(guān)雎》

D.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一一白居易《琵琶行》

12.根據(jù)“材料三”,下列不屬于流寓文士政治抱負一項是()

A.重教興學B.養(yǎng)民安民C.江山易姓D.獎勸農(nóng)桑

13.根據(jù)“材料三”,下列描述流寓文士給嶺南大地帶來深遠影

響有誤的一項是()

A.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文化習俗不僅被廣泛傳揚并得到妥善保護。

B.嶺南的醫(yī)學、教育、生產(chǎn)方式甚至經(jīng)濟生活都發(fā)生了變化。

C.流寓文士積極為政和解決民生問題使百姓生活有顯著變化。

D.流寓文士的詩文作品和文化傳播豐富了嶺南地區(qū)文化意蘊。

14.請結(jié)合上面三則材料,簡要說明韓愈、柳宗元、劉禹錫、蘇

軾等流寓文士具有的共同特征。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2017年度熱詞,“慰”字當之無愧。這個幾乎巳入土為安的歷史

詞江,一夜之間就火了起來?!墩f文》日:“慰,怨也。”語言學家說,

“慈”字在清代之后的書面文獻中就很鮮見了,因此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

把“慰”歸為歷史詞匯、文言詞匯都不為過。如今,“慰”這個泛動作

性文字,屢上微博、微信關(guān)鍵詞排行榜,好像什么熱門事件都能跟“慰

”扯上關(guān)系。經(jīng)過網(wǎng)絡語境的熏陶,“慰”的意思已與最初大不相同。

今天我們對“忍”的理解,可以是批評、斥責,在一些她區(qū)方言里,

也有“捅、捶、操、擠兌、沖撞”的意思。

(摘編自2017年9月12日澎湃新聞)

材料二:

“慰”是一個漢語字,拼音為dui,會意字,《說文》釋其“'心’

部,從‘對'聲對”,相持也,意為互相對峙,底下加“心”,表

示心里抵觸,對抗c引申為怨恨。

北方方言中表達“用手推撞”或者“用語言拒斥反駁”的意思并

且讀音為“du「的字,應當為“”字從“手”部,本意是“排、

推”的動作,引申為“拒斥、反駁”的行為。東北方言中“咕”“操”

即是該字用法的例證。大眾媒體中使用“慰”來表達該含義和讀音是

一種錯誤。

(摘編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短二看似簡單,卻能解釋當下許多沖突的狀態(tài)?!靶摹钡摹跋?/p>

對”,那是一種情感的碰撞一一“不爽了就要短”,單個字直搗黃龍,

情緒十分飽滿。就字形來看,和“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藺偉認為,值得注意的是,“慰”這個

字所體現(xiàn)出的攻擊性或較勁的意義在不同語境下會呈現(xiàn)不同的感彩。

當雙方處于嚴重的敵對立場時,“總”具有很強的攻擊性,甚至伴隨肢

體沖突。這種“慰”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當雙方立場并不構(gòu)成嚴重

對立,甚至關(guān)系較好時,“短”的攻擊性較小,甚至很多時候是一種無

傷大雅的輕松、友愛互動,這就為其進入年輕人主導的網(wǎng)絡交際系統(tǒng)

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與“慰”在一起產(chǎn)生的各種詞組配搭成口頭禪,多數(shù)年輕

人的手機收藏夾里,都有幾個經(jīng)典的“慰人”表情包?!熬拖矚g你看不

慣又干不掉我的樣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當你是對的吧”,還有人

用英文、日文來助陣。

社會學家認為,“總”作為一個從方言中演變而來的流行語,有

代替網(wǎng)絡用語“撕”“掐”的趨勢,“惹得好”比“罵得兇”更有話語

權(quán),這也從一個例面反映了社會的進步。

某網(wǎng)評人說,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語境中,向來有明哲保身的哲學。

不少人的人生軌跡,都會經(jīng)歷從“初生牛犢不怕虎”到“人到中年萬

事休”的演變。我們不否認,這種處世哲學與行為方式,有一定的合

理性,但若發(fā)展到極致,則未免顯得平庸。

當“慰”作為一種維護正確價值觀、明確底線、合理表達憤怒的

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年輕人中時,不失為一種個性的張揚。自習室里,你想看

書總有人嘻嘻哈哈;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覺偏有人開著音響打游

戲……網(wǎng)民"柴爾德”覺得,遇到這樣的事情,“該炸就要炸,該慰

絕不慫;

比起發(fā)個朋友圈抱怨一下,當下的部分年輕人更信奉“機智慰回

去,瀟灑慰一回”,認為這更有利于解決問題、糾正錯誤?!爸酢本W(wǎng)

民“simple”說:“熬完幾次,生活明顯不一樣了。思考總和不慰的

結(jié)果哪個能讓你現(xiàn)在和以后更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擔得住,那就

量力而行地慰吧?!?/p>

(摘編自2017年9月11日半月談網(wǎng))

15.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慰”字情緒飽滿,屢上微博、微信關(guān)鍵詞排行榜,所以

大眾媒體借用“慰”字表達了本該是“”的含義和讀音。

B.“慰”字在現(xiàn)代漢語里鮮用“怨慰”之意,其作為流行語,有

代替網(wǎng)絡用語“撕”“掐”的趨勢,這是社會進步的一個側(cè)面反映。

C.《說文》對"慰”的解釋為“‘心'部,從‘對'聲",可以看出

該字具有形聲字的特點;但《說文》又按會意字將之解釋為“心里的

相持和對峙”。

D.網(wǎng)絡語境中使用中國某些傳統(tǒng)文字的時候,有時可以讓一些

歷史詞匯“起死回生”,甚至“一夜而火”。

16.下列句子中“慰"字的含義與我們今天對“慰”的意義理解

不同的一項是()

A.某電影的主演說:“可能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負慣了,就覺

得中國人不能強,我就是忍這個,我就總

B.某電視劇中,沈眉莊“慰斥”安陵容,被網(wǎng)民譽為“手撕白蓮

花虛假面具”之經(jīng)典,用在當今職場、情場居然都十分妥帖。

C.竇娥含冤受死,臨刑前慈天慰她,發(fā)出“地也,你不分好歹

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的指斥。

D.杭州一男子在車廂內(nèi)隨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評教育。這名

男子又故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結(jié)果引得眾人怒慰。

17.結(jié)合以上材料,談談現(xiàn)代語境下的“慈”有何特點。

三、文學類閱讀一單文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又見荷塘月色

吳兆民

①今兒晚上,我終于來到清華園的荷塘,可是來遲了,已不見滿

塘的荷花荷葉。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尋當年朱自清的足跡,也

不能不說是非常愜意的事。

②荷塘邊隨風飄拂的楊柳,有好些一定目睹過朱自清的身影,那

情意眷眷的樣子就是對故人的懷念吧?;椟S的路燈把柳影映射到荷塘

里,讓人覺著塘中漂動著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則在這水草上滑過。今

晚雖不是滿月,但它的清輝似乎不減當年,把眼前的荷塘盡情傾灑。

③荷塘上雖然不見了荷花,但讓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為朱

自清已將它牢牢根植于人們的頭腦里:我已從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

看吧,這滿塘裊娜地開著、羞澀地打著朵兒的不是荷花嗎?那層層疊

疊鋪展在那里的不是荷葉嗎?月光正像當時那樣流瀉在荷花荷葉上。

微風在那里吹拂,依然將那清新的荷香彌散。

④前面是石拱橋了。站在橋邊向荷塘對面望去,近春園中那些大

大小小的樹木蓊蓊郁郁,白楊樹最為高大。它的身影連同高處叢生的

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顯得黝黑而錯落。

⑤我沿著塘邊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幾盞溫和的路燈緊貼荷塘小

路亮著,倒映水里的顯出一束束昏黃,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邊是

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樹,黑壓壓一路綿延。荷塘那邊,

月亮透過擺動著的高大樹枝不時瞟我一眼。

⑥眼前的蓮橋把狹長的荷塘分成兩半,稀疏的殘荷漂浮在荷塘上,

令我心生幾許凄涼c走過蓮橋,拐過小彎,我走進了近春園遺址深處,

置身高高的白楊樹下,眼前一片開闊地平展展的,月光輕灑,充滿空

靈,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葉。前面豎立著一塊碑石,記載著

近春園的歷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顯得有些靜穆。月光

在靜靜往這里揮灑,近處的一切都給抹上了清靈靈的光彩,我也被其

細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給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

竟是那樣邈遠、透亮而圣潔,讓人的心胸霎時跟著坦蕩起來。極目遠

望,未見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帶遠山,恐是讓長高了的樹木遮住了

吧。

⑦那個夜晚,朱自清獨自一人來到這月下荷塘,一腔心緒凝結(jié)于

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這里傾瀉,一生操守在這里坦白!要清潔,不

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從;要清苦,不要奢靡一一做一個清清白白、

堂堂正正、樸樸素素的人,做一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有益于民族

的人。在那腥風血丙的歲月,有多少人經(jīng)受不住磨難變節(jié)了,經(jīng)受不

住誘惑茍且了,經(jīng)受不住清貧頹廢了;而你沒有。為了民族,為了家

庭,也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嚴。那個夜晚,你一人在這里的默想和

表白,說不上莊嚴,充其量只是幾天后以《荷塘月色》藝術(shù)地向世人

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卻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實踐。沒有哪一個要求你

去這樣做,也沒有哪一個去監(jiān)督你這樣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覺、意志、

風范。你雖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壯舉,卻在貧病交加之際寧可餓死也

不領(lǐng)美援面粉,成了承載一個民族的氣節(jié)、尊嚴和大義的人。也許有

人不屑,也確實有人不屑,但這反而襯托出你的崇高,因為那些不屑

者不是同類。

⑧這樣想著的時候,陣陣清寒和陰森不知從何方向我襲來,又想

到這遺址就是八國聯(lián)軍焚燒圓明園而殃及近春園使之成為“荒島”的

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圍的清寒和陰森,只好回轉(zhuǎn)到有路燈的荷塘邊。

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⑨我在荷塘邊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綠色聚光在不停旋

掃。畢竟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殘荷,總

是不能釋懷。

⑩社會發(fā)展了,人還要不要操守?融入現(xiàn)代文明,民族還要不要

氣節(jié)?現(xiàn)實中的許多人和事都作了否定性回答。朱自清雖是舊時代知

識分子,尚且堅守操節(jié),潔身自好,成為一代楷模。就是這荷塘里的

荷花也葆自我凈潔、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zhì)。作為領(lǐng)受現(xiàn)代文明熏陶的

人,為什么就不能目我凈持、自守律令、潔身自好?作為融入現(xiàn)代文

明的民族又豈能不固守氣節(jié)?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人之為人這一陳舊

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題,回到人之為人的本性上來:無論何時都不能消

解、滅絕人的本性。不斷溫習、時時記取七十五年【注】前那份富有

藝術(shù)魅力和人文情懷的深情告白,是回復我們?nèi)说谋拘缘囊粍┝妓帯?/p>

荷塘上的清風在月光輝映下吹拂著我,不斷清理著我的思緒。

我下意識地看著眼前的一切。荷塘還是那個荷塘,月色還是那樣的月

色,可我的內(nèi)心卻歷盡滄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雖然不見先

人踽踽獨行的風采,卻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注】七十五年:指1926年。

18,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A.文章從懷著渴望已久的心情來追導朱自清的足跡寫起,緊接

著勾勒了荷塘月色,最后聯(lián)系史實,評價先生高潔傲岸的人格。

B.第③段中,作者描寫了眼前所見的月下荷塘的美景:荷花、

荷葉和荷香,顯得空靈灑脫。

C.第⑦段主要運用呼告的方法,將第三人稱轉(zhuǎn)換為第二人稱,

營造向故人直接傾訴的氛圍,有利于直抒胸臆。

D.文末“荷塘還是那個荷塘,月色還是那樣的月色,可我的內(nèi)

心卻歷盡滄?!ㄒ痪涞囊馑际钦f,荷塘、月色依舊,而我的心思既深

切懷念故人,又對在險惡環(huán)境里變節(jié)投降的文人深表遺憾。

E.文章綜合運用了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的表達方式,

既評價了朱自清的人格,又結(jié)合現(xiàn)實,探求了發(fā)人深思的“陳舊而又

永恒的人生命題二

19.根據(jù)對全文的理解,分條概括“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

中殘荷,總是不能釋懷”的內(nèi)容。

20.作者在第⑩段中說的“無論何時都不能消解、滅絕人的本性”

指的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說這是“陳舊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題”?

四、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勸學(節(jié)選)

荀子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shù)①則始乎誦經(jīng),終孚讀禮;其義則

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②而后止也。故學

數(shù)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

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③,

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抖Y》之

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

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文學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蟆⑤而

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

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已,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

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⑥,問一而

告二謂之嘴⑦.傲,非也;嘴,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

《春秋》約而不速。方⑨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注】①數(shù):數(shù)術(shù),即方法、途徑,這里引申為“科目”。②沒:

通”歿,死亡。③大分:大的原則、界限。④箸;通“著”,顯明。

⑤螟;同“蠕,微動。⑥傲:浮躁。⑦嘴:形容言語煩碎。⑧向:

通“響”,回音。⑨方:仿效。

2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B.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C.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D.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2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經(jīng),指經(jīng)書,先秦“六經(jīng)”包括《詩》《書》《禮》《樂》《易》

《春秋》。但《樂》后來亡于秦末戰(zhàn)火,只剩下五經(jīng)。

B.君子,廣見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著

重強調(diào)政治地位的崇高。而后孔子為“君子”一詞賦予了道德的含義,

自此,“君子”一詞有了德性Q

C.小人,通常指儒家定義的“君子”的反義詞,儒家對小人的定

義,指像小孩子那樣說翻臉就翻臉,說變臉就變臉,出自孔子“唯女

好與小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說。

D.學者,”學”者,覺也,系指通過學問覺悟之人,即專門從事

某種學術(shù)體系研究而通達智慧的人。

2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子認為,從學習的科目來說,是有盡頭的,但如果從學習

的意義來說,人應該終身學習。

B.學習不應該停留在表面,不是為了向別人炫耀,應該入耳入

心,貫徹到行動中,表現(xiàn)在舉止上。

C.在荀子看來,《禮》是基礎(chǔ),《詩》《書》《禮》《樂》《春秋》

涵蓋了天地之間所有學習的內(nèi)容。

D.最好的學習方法是接近賢師,這樣也就能養(yǎng)成崇高的品德并

獲得廣博的知識,也能通曉世事了。

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故學數(shù)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

(2)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25.本文在分析說理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第3段“學莫

便乎近其人”的觀點和《師說》中的哪些說法意思相近?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選文一

①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

軍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p>

公從之。辭日:“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巳。“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

焉?!痹S之。

③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

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

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君亦無所害3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

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

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j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

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④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

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p>

之。

選文二

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所說出于為名高者也,

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jié)而遇卑賤,必棄遠矣。所說出于厚利者也,

而說之以名高,則見無心而遠事情,必不收矣。所說陰為厚利而顯為

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說之以厚利,則陰

用其言顯棄其身矣c此不可不察也。

【注】本文段節(jié)選自韓非子《說難》。說難(shuinan):游說

進言的困難。

26.在下列選項中選出不含古今異義的一項()

A.行李之往來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D.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27.翻譯第③段中的劃線句。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28.根據(jù)選文一第③段的內(nèi)容,闡述燭之武是如何說服秦伯退兵

的。

29.燭之武能夠成功說服秦伯的原因,用選文二中的話來說就是

o(選取選文二中的一句原文回答)

五、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題松汀驛①

張祜

山色遠含空,蒼茫澤國②東。

海明先見日,江白迥聞風。

鳥道高原去,人煙小徑通。

那知舊遺逸③,不在五湖中。

【注】①這是詩人到太湖拜訪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驛落腳時,題

在壁上的詩。②澤國:形容水多的地方。這里指太湖及吳中一帶c③

舊遺逸:舊日的隱逸之士。這里指遺世獨立的老朋友。

30.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連接"之意,首聯(lián)寫無邊的山色遠連

天空,詩人目之所及都籠罩在傍晚蒼茫的煙波之中。

B.詩歌頷聯(lián)主要描繪了詩人站在松汀驛上見到的一幅東海日出、

白浪洶涌的畫面,營造了雄渾、壯闊的意境。

C.詩歌前六句側(cè)重寫實,最后兩句寫詩人的心理活動,屬于虛

寫,虛實結(jié)合,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和余味。

D.全詩描寫了山、水、日、小徑等極具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景物,

達到了景與神會、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效果。

31.詩歌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九日藍田崔氏莊

杜甫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fā)還吹帽①,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醉把茱萸仔細看。

【注】①孟嘉在聚會中帽落而依然風度翩翩,當人們嘲笑他時,

又能從容應對,使四座嘆服。后遂用“孟嘉落帽、山頭吹帽、山頭落

帽”等稱揚人的氣度寬宏,風流倜儻,瀟灑儒雅。

32.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按照詩歌節(jié)奏可劃分為六層,層層變化,宛轉(zhuǎn)自如,讀

來有頓挫起伏之感C

B.頷聯(lián)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表明詩人跟孟嘉一樣顯示出名

士風流蘊藉之態(tài)。

C.頸聯(lián)描山繪水,寫藍水遠來,千澗奔瀉,玉山高聳,兩峰并

峙,盡顯崢嵯氣勢C

D.尾聯(lián)中詩人雖已醉眼朦朧,卻仍盯住手中茱萸細看,不置一

言,卻勝萬語千言C

33.有人評價這首詩說“詩人滿腹憂情,卻以壯語出之“,請結(jié)

合詩歌對此作簡要分析。

六、選擇題

34.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①每次和好友小聚,海闊天空地暢談之后,他總覺得自己又有了

新的力量,不再害怕獨自在異鄉(xiāng)闖蕩。

②現(xiàn)實生活中,動人心弦的場景并不少見,只是由于我們習以為

常,才沒有產(chǎn)生情感共鳴。

③長沙岳麓山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假以時日,我們可以巧立名目,

開發(fā)大批新穎別致的旅游項目,為景區(qū)再添光彩。

④在經(jīng)濟增速放緩的大環(huán)境下,開發(fā)商紛紛涌入一線城市購地,

因此這些城市的房價一直高企,地產(chǎn)泡沫顛撲不破。

⑤近日有評論指出,特權(quán)階層上下其手,已經(jīng)嚴重危害到高考招

生的公信度,必須引起相關(guān)部門的足夠重視。

⑥母親薄氏臥病期間,漢文帝劉恒不顧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

不見睫,衣不解帶,親自侍奉母親,為她親口嘗湯藥。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zhuǎn).④⑤⑥

35.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

A.暑假期間,我回到了久違的高中母校,熟悉的一草一木不禁

讓我陷入對往昔的回憶之中。

B.剛剛楊教授對于大氣污染問題的演講可謂真知灼見,現(xiàn)在該

輪到小王談談他的拙見了。

C.王強大學畢業(yè)后,偶然遇見多年沒見的輔導員,激動地說:

“久仰了!一切還好吧?”

D.看了你新出的大作,欣喜之余內(nèi)心又覺惶恐,本想寫篇序文,

可惜只有八斗之才,恐難勝任。

36.下列各項中加點詞不全是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因河為池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B.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

C.流血漂櫓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D.今之眾人小學而

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七、選擇題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5月15日晚,伴隨著《命運共同體》的樂聲,一場以“青春嘉

年華,共圓亞洲夢”為主題的亞洲文化嘉年華拉開大幕。習近平主席

指出:“亞洲各國都有古老燦爛的文化,既、各領(lǐng)風騷,又和諧共生

、交相輝映°亞洲文明的多樣性賦予了亞洲文化更為豐富的色彩、更

加持久的生命力?!蔽拿鞯镊攘υ谟诙嘧硕嗖省?shù)千年來,通過持續(xù)

不斷的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動,(),

書寫下燦爛輝煌的文明圖譜。正如這場嘉年華所呈現(xiàn)的,來自不同國

家的演員們?yōu)橛^

眾奉獻了一場又交織融合的視聽盛宴。通過絢麗的表演、多樣的藝

術(shù),展示了亞洲各國藝術(shù)家攜手推動世界和平發(fā)展、促進亞洲繁榮進

步的美好心愿。

3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p>

A.慷慨激昂標新立異波瀾壯闊風華絕代

B.激動人心獨樹一幟聲勢浩大風情萬種

C.慷慨激昂獨樹一幟波瀾壯闊風情萬種

I).激動人心標新立異聲勢浩大風華絕代

38.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亞洲各國共同繪就了一幅文明融合互鑒、交流對話的瑰麗畫

B.共同繪就了一幅亞洲各國文明交流對話、融合互鑒的瑰麗畫

C.共同繪就了一幅亞洲各國文明融合互鑒、交流對話的瑰麗畫

D.亞洲各國共同繪就了一幅文明交流對話、融合互鑒的瑰麗畫

3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通過絢麗的表演、多樣的藝術(shù),表達了亞洲各國藝術(shù)家攜手

推動亞洲繁榮進步、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的美好心愿。

B.絢麗的表演、多樣的藝術(shù),因而展示了亞洲各國藝術(shù)家攜手

推動亞洲繁榮進步、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的美好心愿。

C.通過絢麗的表演、藝術(shù)的多樣,展示了亞洲各國藝術(shù)家攜手

推動亞洲繁榮進步、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的美好心愿。

D.絢麗的表演、多樣的藝術(shù),表達了亞洲各國藝術(shù)家攜手推動

亞洲繁榮進步、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的美好心愿。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娘炮”最近成為熱詞,但是說整個社會男性青年正表現(xiàn)出女性

化傾向,實在有些。其實,看看我們身邊,又有幾個是所謂的“娘

炮”呢?事實上電影電視中也不乏張揚男性的形象。何況“娘炮”一

詞本身也顯出對女性的不尊重,因為女性也在擔當社會的責任與使命,

她們對社會的貢獻也非常巨大。為此,說一些男青年尤其是男性青年

演員的表現(xiàn)女性化,這其實是將問題簡單化了。事實上也有不少女性

受眾對于用“娘炮”簡單地批評男性女性化現(xiàn)象有不同的意見。()。

人們提出批評,是覺得一些青年男演員存在問題,認為他們沒有表現(xiàn)

出的風范,因受商業(yè)化的過度影響和控制,

,刻意迎合粉絲,往往顯得品位不高,缺

少更廣泛的社會責任,對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引導缺乏正能量。這些表

現(xiàn)其實是一種庸俗化,不能簡單歸結(jié)為女性化。所以,對于詬病這些

表現(xiàn),其實不是僅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現(xiàn)中走

偏了。當然,對于這些社會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憂慮和不滿,是值得重視的,

社會應高度關(guān)注。

40.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p>

A.張皇其事特立獨行堂堂正正吮癰舐痔

B.張皇其事嚴氣正性堂堂正正枉道事人

C.添油加醋嚴氣正性磊磊落落吮癰舐痔

D.添油加醋特立獨行磊磊落落枉道事人

41.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在當下更為理想的批評態(tài)度可能是避免這種對性別問題的簡

單化的表達

B.更為理想的批評態(tài)度可能是避免這種在當下對性別問題的簡

單化的表達

C.在當下避免這種對性別問題的簡單化的表達可能是更為理想

的批評態(tài)度

D.避免這種在當下對性別問題的簡單化的表達可能是更為理想

的批評態(tài)度

42.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對于為這些表現(xiàn)的詬病,其實不是僅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

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現(xiàn)中走偏了。

B.對于詬病的這些表現(xiàn),其實不是僅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

否則,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現(xiàn)中走偏了。

C.對于詬病的這些表現(xiàn),其實不是僅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

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現(xiàn)中走偏了。

D.對于為這些表現(xiàn)的詬病,其實不是僅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

否則,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現(xiàn)中走偏了。

八、選擇簡答

閱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蘇軾一生并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卻比前人任

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正是這種

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脫而未能,欲排遣反戲謔,使蘇軾

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談世事而頗作玄思;于是,,初無定質(zhì),

嬉笑怒罵,皆成文宣。蘇軾在美學上追求的是一種樸質(zhì)無華、平淡自

然的情趣韻味,一種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態(tài)度,反

對和裝飾雕琢,并把這一切提到某種透徹了悟的哲理高度。

無怪乎在古今詩人中,就只布陶淵明最合蘇軾的標準了。只狗“采菊

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陶淵明,才是

蘇軾所愿頂禮膜拜的對象。終唐之世,陶詩并不顯赫,甚至也未受李、

杜重視。直到蘇軾這里,才被抬高到獨一無二的地步。蘇軾發(fā)現(xiàn)了在

極平淡樸質(zhì)的形象意境中陶詩所表達出來的美,看作人生的真諦,藝

術(shù)的極峰。千年以來,陶詩就一直以這種蘇化的面目流傳著。

盡管蘇軾不斷地進行自我安慰,時時流露出_______的“樂觀”

情緒,“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但其中總深深地埋藏著

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無怪乎朱熹、王船山不喜歡蘇軾,他

們都感受到蘇軾這一套對當時的社會秩序具有潛在的破壞性。

43.依次在文中橫線上填入恰當?shù)某烧Z。

44.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他的詩文表達出那種人生空漠之感

B.但他那種人生空漠之感是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

C.但他通過詩文表達出那種人生空漠之感

D.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

45.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蘇軾發(fā)現(xiàn)了在極平淡樸質(zhì)的形象意境中陶詩所表達出來的美,

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諦,藝術(shù)的極峰。

B.蘇軾發(fā)現(xiàn)了陶詩在極平淡樸質(zhì)的形象意境中所表達出來的美,

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諦,藝術(shù)的極峰。

C.蘇軾發(fā)現(xiàn)了陶詩在極平淡樸質(zhì)的形象意境中所表達出來的美,

是人生的真諦,藝術(shù)的極峰。

D.蘇軾發(fā)現(xiàn)了陶詩在極平淡樸質(zhì)的形象意境中表達出了美,被

看作人生的真諦,藝術(shù)的極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湖北哪陽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是世界上分布最集中、數(shù)量最多、

保存最完整的恐龍蛋化石群。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恐龍曾是地球上

的統(tǒng)治者。到了白堊紀晚期,①,一小部分進化成了鳥類,得以繼

續(xù)與人類生活在地球上。

去哪里尋找恐龍呢?②。科學家先后在中國23個省區(qū)發(fā)現(xiàn)了數(shù)

百種恐龍骨骼化石,目前,中國巳經(jīng)研究命名的“格姓有名”的恐龍

有308種,涵蓋不同時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

雖然恐龍家族早已滅絕,但在地層之中,卻留下了豐富且珍貴的

恐龍蛋化石,讓我們?nèi)祟惾ヌ綄た铸埵澜绲膴W秘。正因為有這么多不

同種類的恐龍,③,有圓形、卵圓形、橢圓形、扁圓形和橄欖形等

多種形狀。

46.下列引號的用法,與文段引號用法一致的一項是()

A.鐘揚教授的足跡延伸到植物學家的“無人區(qū)”,為種子庫標本

采樣做出了突出貢獻。

B.隨著城鎮(zhèn)化發(fā)展,不少老技藝面臨失傳風險,全面落實“非

遺”保護政策刻不容緩。

C.平常人讀小說,以為既是“小”說,必無關(guān)宏旨,所以隨便

一看,看完了順手一扔。

D.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流

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47.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

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九、語言表達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蔓,某些植物的莖,它的特點是細長而不能直立。植物學家有“木

本曰藤,草本曰蔓”的說法?!奥印敝械摹奥保傅氖锹菀灰虎?。

它們有頑強的生命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而且長勢兇猛,

只要下一場春雨過后,它們便把荒村野地當成自己的世界,一下子鋪

開了角角落落。所謂“蔓延”,就是像蔓草一樣延伸、擴展?!奥?和

水有關(guān),本義為“大水貌”,引申為“浸淫、淹沒”,《白蛇傳》中便

有“水漫金山”一折。由于白浪滔天給人()的感覺,由此引申出

“遍、滿”等義,如“漫山遍野”“漫天皆白”。水性至柔,奔涌無形,

不受拘束,故“漫”又可用來②,如寫文章可以“漫筆”,作報告

可以“漫談”。所謂“漫延”,是指像水一樣(),迅速滲透??梢?

“蔓延”和“漫延”,同樣說的是“延”,一個比之為草,一個比之為

水,兩者有()之妙,在使用中各有千秋。但隨著用詞習慣的變

化,它們巳出現(xiàn)()的趨勢:“蔓延”是通用詞,“漫延”是專用詞。

“蔓延”,既可用本義,如“雜草蔓延”,又可用引申義,如“火勢蔓

延”;既可用于具體的事物,如“一座座帳篷如蓮花般在江濱蔓延盛

開”,又可用于抽象的事物,如“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在縣城蔓延傳

布”?!奥印眲t專指因水滿而向四周擴散,如“大水一下子漫延到了

家門口”。

48.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一望無際無孔不入異曲同工分道揚鍍

B.一馬平川無堅不摧異曲同工南轅北轍

C.一望無際無孔不入殊途同歸南轅北轍

D.一馬平川無堅不摧殊途同歸分道揚鍵

4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只要下一場春雨,它們便把荒村野地當成自己的世界,一下

子鋪開了角角落落

B.一場春雨過后,它們便把荒村野地當成自己的世界,一下子

鋪開了角角落落

C.一場春雨過后,它們便把荒村野地當成自己的世界,一下子

鋪滿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