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蕭紅中學校中考歷史一模試卷_第1頁
2025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蕭紅中學校中考歷史一模試卷_第2頁
2025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蕭紅中學校中考歷史一模試卷_第3頁
2025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蕭紅中學校中考歷史一模試卷_第4頁
2025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蕭紅中學校中考歷史一模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5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蕭紅中學校中考歷史一模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30分)1.(2分)梁啟超說:“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由此可以看出,華夏民族形成的特點是()A.眾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 B.由一個民族不斷演化而形成 C.部落之間不斷攻伐、不斷合并中形成 D.部落與部落聯合繁衍而形成2.(2分)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通過“紙上談兵”“完璧歸趙”“圍魏救趙”一系列成語可以幫助我們了解()A.春秋時期的爭霸戰(zhàn)爭 B.戰(zhàn)國時期的兼并戰(zhàn)爭 C.秦國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 D.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和軍閥割據3.(2分)民以食為天,糧價是評價一個王朝社會經濟的重要標準。漢初,百廢待興,糧價暴漲。據《秦漢經濟史》記載:文帝時,糧價一路下行,谷至石數十錢,景帝時,谷石五錢。這一時期糧價的變化可以用來佐證()A.貞觀之治 B.文景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4.(2分)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到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從“洛陽家家學胡樂”到“萬里羌人盡漢歌”,從邊疆民族習用“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胡衣胡帽,無一不展現中國古代歷史上()A.中央政權對邊疆的有效治理 B.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C.中外經濟和文化的頻繁交流 D.經濟和文化重心的逐漸南移5.(2分)繪制示意圖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某同學在進行中國古代史專題復習時繪制了如圖一組示意圖,他復習的專題最有可能是()A.君主專制的強化 B.行政效率的提高 C.國家疆域的擴大 D.地方權力的分散6.(2分)詩人黃遵憲在《臺灣行》中寫道:“城頭逢逢雷大鼓,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競割臺灣去?!逼渲蟹从场百寥烁钆_灣”的是()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7.(2分)某歷史興趣小組在研究中國近代民主革命歷程時,整理出一段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文字:“孫逸仙者,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為眾人所共認……其名,非一家之私號,乃新中國之象征也。”從這段評價中可以看出,該小組著重探究的主題是()A.近代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誕生 B.辛亥革命背后的思想理論支撐 C.引領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關鍵人物 D.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開端標志8.(2分)如圖時間軸展示了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中④代表的歷史事件是()A.戊戌變法 B.洋務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辛亥革命9.(2分)國共兩黨關系是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內容之一,下列選項中屬于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成果的是()A.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B.達成“九二共識” C.創(chuàng)辦“黃埔軍校” D.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xié)定”10.(2分)當我們漫步在哈爾濱的街頭,可以發(fā)現為紀念犧牲的烈士而命名的街道:尚志大街、靖宇街和一曼街,正是因為有無數個像他們一樣犧牲的烈士,才換來了那場戰(zhàn)爭的勝利。“那場戰(zhàn)爭”中形成的偉大民族精神是()A.堅守理想、踐行初心、不負人民 B.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 C.憂國憂民、熱愛祖國、探索科學 D.寧死不屈、血戰(zhàn)到底、堅韌不拔11.(2分)世界古代史上,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和阿拉伯帝國的軍事征服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刺激了西歐城市重新興起 B.促進了基督教的廣泛傳播 C.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匯 D.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12.(2分)這場運動充分地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沖破中世紀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下列對“這場運動”意義表述正確的是()A.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大解放 B.新航路開辟促使世界的觀念逐步確立 C.彼得一世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進程 D.十月革命推動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發(fā)展13.(2分)自明治元年(1868年)至三十一年,日本政府共聘請外籍專家四千多人,民間團體雇用八千多人。僅1879年外聘專家開支占國家財政支出的2%,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少見的。這些外籍專家被主要用在培養(yǎng)日本人才上,一旦日本自己的人才(包括歸國留學生)脫穎而出,便及時削減外聘專家人數。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明治時期的日本非常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yǎng) B.明治政府完全依賴外籍專家推行改革措施 C.民間團體是明治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唯一力量 D.外籍專家僅被明治政府用于人才培養(yǎng)方面14.(2分)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建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允許該局建造和管理田納西河流域的水壩。田納西流域管理局不僅解決了大量工人的就業(yè)問題,而且刺激了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下列事件與之有關的是()A.新經濟政策 B.羅斯福新政 C.赫魯曉夫改革 D.戈爾巴喬夫改革15.(2分)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國際關系學界針對國際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就國際格局做出了“一超多強”的判斷。在變局中,美國“一超”的地位動搖了,新格局的形成處于動態(tài)局面。對“新格局的形成處于動態(tài)局面”理解最準確的是()A.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 B.新的國際格局已經形成 C.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 D.國際經濟新秩序已建立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分)16.(10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與科技創(chuàng)新交相輝映。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根,賦予我們自信;科技成果則像強勁的引擎,推動著世界前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爸疄橹恢獮椴恢!薄叭诵?,必有我?guī)熝?。”——摘編自《論語》(1)(3分)與材料一相關的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選擇材料中對你學習最有幫助的一則語錄說明其對于學習具有怎樣的指導意義?材料二:公元1—1500年世界科技發(fā)明數量概況——數據來源于《自然科學大事年表》(2)(3分)根據材料二,分析公元1500年之前,中國在世界科技發(fā)展史上的地位。請選擇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中的一項發(fā)明,說明該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的發(fā)展作出的貢獻。材料三:航天器命名類型航天器命名來源空間站天宮我國建成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宮殿探日羲和號中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wèi)星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太陽女神羲和夸父一號太陽探測專用衛(wèi)星源于“夸父逐日”的故事探月嫦娥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與中國古代神話“嫦娥奔月”關聯攬月中國新一代月面著陸器取自毛主席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可上九天攬月”國際月球科研站(3)(4分)根據材料三中航天器命名形式,請你為國家航天局計劃2035年建成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命名并將材料三補充完整。17.(10分)中國近代民族意識是伴隨民族危機的加深而不斷覺醒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久褡逡庾R的萌芽】材料一:鴉片戰(zhàn)爭的慘敗,驚醒了林則徐、魏源等愛國知識分子,他們首先“睜眼看世界”,探索新知,尋求變革,拉開了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帷幕,越來越多的人漸漸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醒來……萌發(fā)了“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御侮的新思想?!酝趿痢督懊褡逵X醒”視域下的“家國情懷”》(1)(2分)依據材料一,寫出近代“民族覺醒”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此后“向西方學習”的歷史事件都有哪些?【民族意識的升華】材料二:五四運動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經過五四運動洗禮,越來越多中國先進分子集合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宣告正式成立,中國歷史掀開了嶄新一頁。——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2分)依據材料二,概括五四運動的特點。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哪些準備?【民族意識的高漲】材料三:——摘自中國政府網(3)(3分)材料三中哪一句歌詞體現了偉大團結的民族精神?這首歌曲體現了怎樣的時代主題?(4)(3分)綜合以上材料分析民族意識覺醒對近代中國的發(fā)展起了怎樣的作用?18.(10分)農業(yè)是國之命脈,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基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商鞅變法的基本精神就是要盡一切可能為強軍服務。在農業(yè)上限制一切有礙于農業(yè)生產的活動,把盡可能多的人束縛在土地上,使他們專心致志地投身于農業(yè)生產。他力圖通過農業(yè)發(fā)展來不斷增強國家的軍事實力,以適應爭霸戰(zhàn)爭的需要?!幾詮垖帯稄霓r業(yè)制度改革看商鞅變法的現實意義》(1)(2分)根據材料一,概括商鞅變法的目的。結合所學,列舉變法中與農業(yè)相關的具體舉措。材料二:1953﹣1957年中國的糧食產量表(單位:百萬噸)時間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糧食總產量166.83169.52183.94192.75195.05——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年鑒》(2)(2分)根據材料二,請分析1953﹣1957年我國的糧食產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發(fā)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材料三:1978年﹣2017年我國農業(yè)生產總值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農業(yè)總產值(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1397133,62000年24915.82253.42017年109331.713432——摘編自《國家統(tǒng)計局年鑒2018》鳳陽農民打花鼓慶豐收土地承包和黨的開放政策煥發(fā)了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土地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潛力?!帯吨袊Z的奇跡》(3)(3分)材料三中的“土地承包”與我國農村的哪一政策有關?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政策在當時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3分)綜上所述,請歸納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的因素有哪些?19.(10分)自由作為人類社會的理想追求,被賦予神圣崇高的意義。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痉ㄖ?追求自由】材料一:杰變遜起草的這一文件正式宣告解除了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控制,并升華為一部革命性的憲章——它旨在將美國人聯結在自由之旗和共同意愿之下?!诿绹锩钪拢蝗悍▏F族起草了一份政治宣言。宣言宣布:普世權利的基石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這也是法國大革命的奠基性文件?!幾浴段募械臍v史》【思想?宣傳自由】材料二: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來,以其真理的光芒照耀著人類探索歷史規(guī)律和實現自身解放的道路,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科技?創(chuàng)造自由】材料三:今天,我們用電話聯絡遠方的親朋好友,在電燈下學習,坐汽車去上班,乘飛機出國……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越來越便利?!妒澜鐨v史》九年級下冊【獨立?捍衛(wèi)自由】材料四:1945年到1960年,至少40個國家和8億人口反抗過殖民主義,并贏得了他們自己的獨立……二戰(zhàn)后,90多個國家掙脫了新老殖民主義的枷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殖民主義主導國際關系,西方列強任意奴役和宰割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幾詫O穎、黃光耀主編《世界當代史》(1)(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杰斐遜起草的這一文件”和“法國大革命的奠基性文件”分別指的是什么?(2)(2分)材料二中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什么?在這一真理指導下,哪一事件的發(fā)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3)(2分)材料三中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現在哪一次工業(yè)革命中?其中,耐用白熾燈泡的發(fā)明者是誰?(4)(2分)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哪一年被稱為“非洲年”?哪一個國家的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5)(2分)綜上所述,你認為哪些因素有助于實現人類對自由的追求?(寫出一點)

2025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蕭紅中學校中考歷史一模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5小題)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ABBBADCCCDC題號12131415答案AABA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30分)1.(2分)梁啟超說:“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庇纱丝梢钥闯?,華夏民族形成的特點是()A.眾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 B.由一個民族不斷演化而形成 C.部落之間不斷攻伐、不斷合并中形成 D.部落與部落聯合繁衍而形成【分析】本題考查華夏族的形成,知道華夏民族的形成所具有的特點是由眾多民族在交融中形成的?!窘獯稹繐}干“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炎帝和黃帝聯合打敗蚩尤后,炎、黃二部走向聯合,占據了中原地區(qū)并不斷繁衍,形成后來的華夏族主體。這說明華夏民族的形成的特點是由眾多民族在交融中形成的。故選:A?!军c評】本題考查華夏族的形成,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2分)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通過“紙上談兵”“完璧歸趙”“圍魏救趙”一系列成語可以幫助我們了解()A.春秋時期的爭霸戰(zhàn)爭 B.戰(zhàn)國時期的兼并戰(zhàn)爭 C.秦國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 D.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和軍閥割據【分析】本題考查戰(zhàn)國時期的相關內容?!窘獯稹恳罁鶎W知識可知,紙上談兵講的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只會空談兵法而沒有實戰(zhàn)經驗,導致長平之戰(zhàn)慘敗。完璧歸趙講的是戰(zhàn)國時期藺相如機智地將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圍魏救趙講的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孫臏通過圍攻魏國都城來解救趙國。三個成語反映的是戰(zhàn)國時期的兼并戰(zhàn)爭,B項正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戰(zhàn)爭主要是諸侯爭霸,排除A項;秦國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如滅六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但“紙上談兵”“完璧歸趙”“圍魏救趙”均與秦國統(tǒng)一戰(zhàn)爭無直接關系,排除C項;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和軍閥割據(如黃巾起義、三國時期)與戰(zhàn)國相差約600年,排除D項。故選:B?!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識記戰(zhàn)國時期的相關內容。3.(2分)民以食為天,糧價是評價一個王朝社會經濟的重要標準。漢初,百廢待興,糧價暴漲。據《秦漢經濟史》記載:文帝時,糧價一路下行,谷至石數十錢,景帝時,谷石五錢。這一時期糧價的變化可以用來佐證()A.貞觀之治 B.文景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分析】本題考查文景之治,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窘獯稹緼.“貞觀之治”:這是唐朝唐太宗時期的盛世,與漢初的經濟情況不符,排除A項;B.根據題干“文帝時,糧價一路下行,谷至石數十錢,景帝時,谷石五錢”可知,在文帝和景帝時期,糧價逐漸下降,至景帝時達到谷石五錢的低水平?!拔木爸巍笔俏鳚h文帝和景帝時期的盛世,以經濟繁榮、社會安定著稱。根據題目描述,糧價在這一時期顯著下降,與“文景之治”時期的經濟特征相吻合,B項正確;C.“開元盛世”是唐朝唐玄宗時期的盛世,同樣與漢初的經濟情況不符,排除C項;D.“康乾盛世”是清朝康熙和乾隆時期的盛世,與漢初的經濟情況相差甚遠,排除D項。故選:B?!军c評】本題以文景之治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4.(2分)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到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從“洛陽家家學胡樂”到“萬里羌人盡漢歌”,從邊疆民族習用“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胡衣胡帽,無一不展現中國古代歷史上()A.中央政權對邊疆的有效治理 B.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C.中外經濟和文化的頻繁交流 D.經濟和文化重心的逐漸南移【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史綜合題,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扛鶕牧虾退鶎W知識可知,“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是漢族學習少數民族的服飾和軍事文化;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是少數民族主動學習漢族先進文化;“洛陽家家學胡樂”“萬里羌人盡漢歌”以及邊疆與中原在服飾、文化上的相互借鑒。題干現象展現了各民族之間密切的交往交流交融。故B符合題意;題干中所列舉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洛陽家家學胡樂”等事例,不屬于中央政權對邊疆地區(qū)在政治管理、軍事控制等治理層面的內容,排除A;題干現象沒有體現中國與外國之間在經濟和文化方面的交流情況,排除C;題干現象沒有涉經濟和文化重心的逐漸南移,排除D。故選:B?!军c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史綜合題,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現象展現了各民族之間密切的交往交流交融。5.(2分)繪制示意圖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某同學在進行中國古代史專題復習時繪制了如圖一組示意圖,他復習的專題最有可能是()A.君主專制的強化 B.行政效率的提高 C.國家疆域的擴大 D.地方權力的分散【分析】本題考查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明清時期強化皇權的措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繐D片并結合所學可知,示意圖反映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廢除丞相,這些內容都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有關,特別是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的強化過程。這些示意圖最有可能是在復習“君主專制的強化”這一專題。故A符合題意;示意圖主要體現的是皇帝與官僚體系的關系變化,不是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B;示意圖反映的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沒有涉及領土擴張、邊疆治理等內容,排除C;示意圖反映的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沒有涉及地方與中央的關系,如分封制、郡縣制等,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明清時期強化皇權的措施,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這些示意圖最有可能是在復習“君主專制的強化”這一專題。6.(2分)詩人黃遵憲在《臺灣行》中寫道:“城頭逢逢雷大鼓,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競割臺灣去?!逼渲蟹从场百寥烁钆_灣”的是()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分析】本題考查了《馬關條約》,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窘獯稹扛鶕百寥司垢钆_灣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灣給日本,D正確;《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均和割讓臺灣無關,排除ABC。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馬關條約》,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7.(2分)某歷史興趣小組在研究中國近代民主革命歷程時,整理出一段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文字:“孫逸仙者,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為眾人所共認……其名,非一家之私號,乃新中國之象征也?!睆倪@段評價中可以看出,該小組著重探究的主題是()A.近代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誕生 B.辛亥革命背后的思想理論支撐 C.引領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關鍵人物 D.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開端標志【分析】本題考查了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窘獯稹扛鶕}干“孫逸仙者……乃新中國之象征也”可知,孫中山被描述為革命的初祖、北辰和新中國的象征,都強調了他在中國近代民主革命中的關鍵地位,C項正確;“近代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誕生”這一選項與孫中山的直接評價無關,而是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相關,排除A項;“辛亥革命背后的思想理論支撐”這一選項雖然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緊密相關,但材料主要強調的是他的領導地位和象征意義,而非思想理論支撐,排除B項;“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開端標志標志”這一選項通常與某一具體事件(如辛亥革命)相關聯,而非與個人評價直接相關,排除D項。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了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8.(2分)如圖時間軸展示了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中④代表的歷史事件是()A.戊戌變法 B.洋務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辛亥革命【分析】本題考查了新文化運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窘獯稹扛鶕D片信息“1915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并在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D項正確;從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發(fā)生于1898年,排除A項;從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發(fā)生于19世紀60年代——90年代,排除B項;從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爆發(fā)于1911年,排除D項。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了新文化運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9.(2分)國共兩黨關系是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內容之一,下列選項中屬于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成果的是()A.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B.達成“九二共識” C.創(chuàng)辦“黃埔軍校” D.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xié)定”【分析】本題考查黃埔軍校,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解答】A.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成果,排除A項;B.“九二共識”是1992年海協(xié)會與?;鶗_成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與國共合作并無關聯,排除B項;C.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幫助下,1924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chuàng)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其目的是培養(yǎng)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建立奠定基礎,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重要成果,C項正確;D.重慶談判是1945年8—10月間,為避免內戰(zhàn)、爭取和平,國共兩黨在重慶進行的談判,這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不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排除D項。故選:C?!军c評】本題以黃埔軍校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10.(2分)當我們漫步在哈爾濱的街頭,可以發(fā)現為紀念犧牲的烈士而命名的街道:尚志大街、靖宇街和一曼街,正是因為有無數個像他們一樣犧牲的烈士,才換來了那場戰(zhàn)爭的勝利。“那場戰(zhàn)爭”中形成的偉大民族精神是()A.堅守理想、踐行初心、不負人民 B.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 C.憂國憂民、熱愛祖國、探索科學 D.寧死不屈、血戰(zhàn)到底、堅韌不拔【分析】本題考查了全民族堅持抗戰(zhàn),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窘獯稹扛鶕牧稀爱斘覀兟皆诠枮I的街頭,可以發(fā)現為紀念犧牲的烈士而命名的街道:尚志大街、靖宇街和一曼街,正是因為有無數個像他們一樣犧牲的烈士,才換來了那場戰(zhàn)爭的勝利”和所學知識可知,尚志大街紀念趙尚志、靖宇街紀念楊靖宇、一曼街紀念趙一曼,他們都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英雄烈士。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軍民面對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徑,展現出寧死不屈的氣節(jié),不懼犧牲、血戰(zhàn)到底,并且在長期艱苦抗戰(zhàn)中始終保持堅韌不拔的意志,這種精神是抗日戰(zhàn)爭中偉大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D項正確;堅守理想、踐行初心、不負人民側重于黨在長期奮斗歷程中對理想信念的堅持和對人民的擔當,并非主要針對抗日戰(zhàn)爭中形成的民族精神,排除A項;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更契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chuàng)建時期等所體現的革命精神內涵,和抗日戰(zhàn)爭中形成的民族精神核心關聯不大,排除B項;“探索科學”在抗日戰(zhàn)爭這一特定背景下并非主要體現的民族精神內涵,排除C項。故選:D?!军c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1.(2分)世界古代史上,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和阿拉伯帝國的軍事征服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刺激了西歐城市重新興起 B.促進了基督教的廣泛傳播 C.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匯 D.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分析】本題考查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建立、阿拉伯帝國的擴張,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渴澜绻糯飞希瑏啔v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和阿拉伯帝國的軍事征服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都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故C符合題意;經濟發(fā)展刺激了西歐城市重新興起,排除A;羅馬帝國的擴張促進了基督教的廣泛傳播,排除B;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排除D。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建立、阿拉伯帝國的擴張,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和阿拉伯帝國的軍事征服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都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匯。12.(2分)這場運動充分地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沖破中世紀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下列對“這場運動”意義表述正確的是()A.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大解放 B.新航路開辟促使世界的觀念逐步確立 C.彼得一世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進程 D.十月革命推動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發(fā)展【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窘獯稹緼.根據材料“這場運動充分地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沖破中世紀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及所學可知,題干描述的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信息。文藝復興運動是新興資產階級發(fā)起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嶄新的思想解放運動,其核心主張是“人文主義”。故A正確。B.“新航路開辟促使世界的觀念逐步確立”屬于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B。C.“彼得一世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進程”屬于彼得一世改革的影響,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C。D.“十月革命推動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發(fā)展”屬于十月革命的影響,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13.(2分)自明治元年(1868年)至三十一年,日本政府共聘請外籍專家四千多人,民間團體雇用八千多人。僅1879年外聘專家開支占國家財政支出的2%,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少見的。這些外籍專家被主要用在培養(yǎng)日本人才上,一旦日本自己的人才(包括歸國留學生)脫穎而出,便及時削減外聘專家人數。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明治時期的日本非常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yǎng) B.明治政府完全依賴外籍專家推行改革措施 C.民間團體是明治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唯一力量 D.外籍專家僅被明治政府用于人才培養(yǎng)方面【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日本的明治維新的相關措施,注意題干材料的正確識讀?!窘獯稹扛鶕牧稀啊毡菊财刚埻饧畬<宜那Ф嗳?,民間團體雇用八千多人。僅1879年外聘專家開支占國家財政支出的2%,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少見的。這些外籍專家被主要用在培養(yǎng)日本人才上,一旦日本自己的人才(包括歸國留學生)脫穎而出,便及時削減外聘專家人數”可知,明治時期的日本重視教育發(fā)展,官方和民間都大量聘請外籍專家以培養(yǎng)本土人才,體現了日本非常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yǎng),A項正確;材料體現重視聘請外籍專家,“完全依賴”的說法絕對化,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官方和民間都培養(yǎng)人才,排除C項;“這些外籍專家被主要用在培養(yǎng)日本人才上,一旦日本自己的人才(包括歸國留學生)脫穎而出,便及時削減外聘專家人數?!闭f明了明治時期的日本非常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yǎng),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日本的明治維新的相關措施。14.(2分)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建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允許該局建造和管理田納西河流域的水壩。田納西流域管理局不僅解決了大量工人的就業(yè)問題,而且刺激了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下列事件與之有關的是()A.新經濟政策 B.羅斯福新政 C.赫魯曉夫改革 D.戈爾巴喬夫改革【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颗c田納西流域管理局的建立有關的是羅斯福新政。1933年3月,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tǒng)。為了應付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羅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實施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包括推行“以工代賑”,通過投資興建大量公共設施,如水庫、發(fā)電站、公路、橋梁、機場、運動場、公園等,為失業(yè)者提供就業(yè)機會等。故B符合題意;新經濟政策是1921年蘇俄實行的,排除A;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都是蘇聯進行的,排除C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與田納西流域管理局的建立有關的是羅斯福新政。15.(2分)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國際關系學界針對國際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就國際格局做出了“一超多強”的判斷。在變局中,美國“一超”的地位動搖了,新格局的形成處于動態(tài)局面。對“新格局的形成處于動態(tài)局面”理解最準確的是()A.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 B.新的國際格局已經形成 C.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 D.國際經濟新秩序已建立【分析】本題考查世界格局多極化,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窘獯稹緼.據所學可知,隨著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只剩下一個超級大國美國,中國、歐盟、日本、俄羅斯等多個強國或國家聯盟不斷發(fā)展,沖擊美國的霸主地位,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發(fā)展,符合題意。B.“新格局的形成處于動態(tài)局面”表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而非已經形成,排除。C.題干強調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而非經濟全球化,排除。D.題干強調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而非國際經濟新秩序,排除。故選:A?!军c評】記憶世界格局多極化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分)16.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與科技創(chuàng)新交相輝映。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根,賦予我們自信;科技成果則像強勁的引擎,推動著世界前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爸疄橹?,不知為不知?!薄叭诵校赜形?guī)熝?。”——摘編自《論語》(1)與材料一相關的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選擇材料中對你學習最有幫助的一則語錄說明其對于學習具有怎樣的指導意義?材料二:公元1—1500年世界科技發(fā)明數量概況——數據來源于《自然科學大事年表》(2)根據材料二,分析公元1500年之前,中國在世界科技發(fā)展史上的地位。請選擇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中的一項發(fā)明,說明該發(fā)明對世界文明的發(fā)展作出的貢獻。材料三:航天器命名類型航天器命名來源空間站天宮我國建成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宮殿探日羲和號中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wèi)星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太陽女神羲和夸父一號太陽探測專用衛(wèi)星源于“夸父逐日”的故事探月嫦娥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與中國古代神話“嫦娥奔月”關聯攬月中國新一代月面著陸器取自毛主席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可上九天攬月”國際月球科研站(3)根據材料三中航天器命名形式,請你為國家航天局計劃2035年建成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命名并將材料三補充完整?!痉治觥靠疾榭鬃拥乃枷搿⒅袊拇蟀l(fā)明及影響。【解答】(1)核心思想: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的內容出自《論語》?!墩撜Z》記錄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鬃邮谴呵飼r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核心思想是“仁”。語錄及指導意義: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對學習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知識,而不加以思考理解,就會迷茫,無法真正掌握知識的內涵和本質。反之,如果只是空想、思考,而不學習新知識,就會疑惑而無所得。所以學習要將學與思緊密結合,既要廣泛獲取知識,又要深入思考,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習效果,做到學有所獲。(2)地位:根據從材料二公元1—1500年世界科技發(fā)明數量概況圖表可知,在這漫長的時間段里,中國的科技發(fā)明在世界科技發(fā)明總量中占據顯著比例。這直觀地表明,在公元1500年之前,中國的科技發(fā)展成果豐碩,在諸多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遠遠走在世界的前列,在世界科技發(fā)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領先地位。造紙術: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造紙術發(fā)明并傳播到歐洲后,紙張以其原料易得、制作相對簡便、價格低廉且書寫方便等優(yōu)勢,迅速取代了羊皮等書寫材料,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在歐洲的傳播與交流。文化傳播范圍的擴大推動了歐洲文化教育的發(fā)展,更多人有機會接受教育,提升知識水平。同時,知識的廣泛傳播也為思想的解放和社會的變革奠定了基礎,加速了歐洲社會的進步,為后來文藝復興運動中知識的傳播、思想的交流創(chuàng)造了重要條件?;钭钟∷⑿g: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活字印刷術通過將單個活字排版印刷,可重復使用,大大降低了制書成本,成本的降低使得更多人能夠負擔得起書籍,從而加快了圖書在社會中的普及速度,大量書籍的流通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知識能夠更廣泛地在社會各個階層中傳播,打破了知識被少數人壟斷的局面?;鹚帲焊鶕鶎W知識可知,火藥傳入歐洲并應用于軍事領域,發(fā)展出火器后,作戰(zhàn)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變革?;鹌鲝姶蟮臍推茐牧?,使得傳統(tǒng)的冷兵器作戰(zhàn)逐漸被取代。新興的資產階級利用火器在與封建勢力的斗爭中獲得優(yōu)勢,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推動了歐洲社會從封建向資本主義的轉型,進而對整個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促使世界歷史朝著新的方向加速前進。指南針: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后,為航海者提供了可靠的方向指引工具,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fā)展。鄭和下西洋憑借指南針等先進航海技術,得以大規(guī)模遠航,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聯系與交流。在世界范圍內,指南針為歐洲航海家的遠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使得他們能夠進行跨洋航行,發(fā)現新大陸,開啟了地理大發(fā)現時代。(3)來自文學藝術的命名及補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軾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寫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里的“嬋娟”指代月亮,在文學作品中,月亮常被賦予美好、思念的情感,用“嬋娟”命名國際月球科研站,可傳達出對月球探索的美好期許,以及人類對宇宙的浪漫情懷,讓科研站蘊含著深厚的文學韻味和情感寄托。李樸《中秋》里“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將月亮比作“寶鏡”,形象地描繪出月亮如明亮鏡子般懸掛天空的景象,以“寶鏡”命名,凸顯月球如珍貴鏡子般照亮宇宙探索之路,寓意科研站能像寶鏡一樣清晰洞察月球奧秘,同時體現了古典詩詞對月球的獨特審美表達。陳亮《一叢花》中“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把月亮稱作“冰輪”,營造出一種清冷、皎潔的氛圍,用“冰輪”為國際月球科研站命名,可體現月球的清冷特質,也暗示科研站探索工作的冷靜、嚴謹,如同冰輪般在宇宙中散發(fā)著理性之光。柳永《二郎神?炎光謝》中“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玉鉤”生動描繪出彎彎月亮的形態(tài),以此命名國際月球科研站,能展現月球的獨特形狀,同時富有詩意,讓人聯想到古人對月的細膩觀察和優(yōu)美描繪,為科研站增添古典文化氣息。王昌齡《從軍行》里“秦時明月玉弓懸,漢塞黃河錦帶連”,將明月比作“玉弓”,給人一種剛勁又不失柔美的感覺。命名國際月球科研站為“玉弓”,可寓意科研探索如拉弓射箭般精準有力,同時體現古典詩詞對月球的豐富想象,展現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科研的融合。李賀《七夕》中“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把月亮比喻成“金鏡”,富有華麗之感,以“金鏡”命名,寓意國際月球科研站如同珍貴的金鏡,能清晰映照月球的秘密,也體現了古代詩詞對月球的獨特意象塑造,讓科研站充滿文化底蘊。來自中國神話傳說的命名及補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神話認為月亮中有玉兔、蟾蜍和月桂。玉兔是嫦娥的陪伴者,在月宮中搗藥,是月亮的經典象征之一。蟾蜍在神話中也與月亮緊密相連。月桂則是月宮中的神樹。用這些名稱命名國際月球科研站,能直接體現中國神話文化中對月球的想象和認知,讓科研站承載著古老神話的神秘色彩,傳承民族文化記憶。神話中嫦娥居住的地方被稱為蟾宮或廣寒宮。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戶曉,蟾宮和廣寒宮是月亮的代表性意象。以它們命名國際月球科研站,能喚起人們對神話故事的美好聯想,使科研站不僅是科學探索的場所,更成為連接古代神話與現代科技的文化紐帶,展現中國文化對月球探索的獨特理解。故答案為:(1)核心思想:“仁”。語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指導意義: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知識,而不加以思考理解,就會迷茫,無法真正掌握知識的內涵和本質。反之,如果只是空想、思考,而不學習新知識,就會疑惑而無所得。所以學習要將學與思緊密結合,既要廣泛獲取知識,又要深入思考,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習效果,做到學有所獲。(2)地位:領先于世界的。造紙術:造紙術的發(fā)明和傳播,改變了以往歐洲人用羊皮等書寫材料的不便,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推動了歐洲文化教育的發(fā)展,加速了歐洲社會的進步,為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創(chuàng)造了條件等?;钭钟∷⑿g:降低了制書成本,加快了圖書的普及和文化的傳播;火藥:改變了作戰(zhàn)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熱兵器轉變,加速了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程;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fā)展,為鄭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發(fā)現,提供了重要條件。(3)來源自文學藝術的:“嬋娟”來源: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寶鏡”出自唐?李樸《中秋》“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冰輪”出自宋?陳亮《一叢花》“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坝胥^”:出自宋?柳永的《二郎神?炎光謝》:“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坝窆保撼鲎蕴拼醪g《從軍行》“秦時明月玉弓懸,漢塞黃河錦帶連”?!敖痃R”出自唐代李賀的《七夕》“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來源自中國神話傳說的:玉兔、銀兔、金蟾、銀蟾或者桂宮,源自中國古代神話認為月亮里面有玉兔、蟾蜍和月桂。蟾宮或廣寒宮源自中國古代神話中將嫦娥生活的地方稱為蟾宮或廣寒宮?!军c評】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孔子的思想、中國四大發(fā)明及影響的相關知識。17.中國近代民族意識是伴隨民族危機的加深而不斷覺醒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民族意識的萌芽】材料一:鴉片戰(zhàn)爭的慘敗,驚醒了林則徐、魏源等愛國知識分子,他們首先“睜眼看世界”,探索新知,尋求變革,拉開了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帷幕,越來越多的人漸漸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醒來……萌發(fā)了“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御侮的新思想?!酝趿痢督懊褡逵X醒”視域下的“家國情懷”》(1)依據材料一,寫出近代“民族覺醒”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此后“向西方學習”的歷史事件都有哪些?【民族意識的升華】材料二:五四運動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經過五四運動洗禮,越來越多中國先進分子集合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宣告正式成立,中國歷史掀開了嶄新一頁?!暯健对诩o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依據材料二,概括五四運動的特點。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哪些準備?【民族意識的高漲】材料三:——摘自中國政府網(3)材料三中哪一句歌詞體現了偉大團結的民族精神?這首歌曲體現了怎樣的時代主題?(4)綜合以上材料分析民族意識覺醒對近代中國的發(fā)展起了怎樣的作用?【分析】本題考查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窘獯稹浚?)事件:根據材料一“鴉片戰(zhàn)爭的慘敗,驚醒了林則徐、魏源等愛國知識分子……萌發(fā)了‘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御侮的新思想”可知,近代“民族覺醒”與鴉片戰(zhàn)爭有關。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加深,刺激了愛國知識分子開始探索救亡圖存之路?!跋蛭鞣綄W習”: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此后“向西方學習”的歷史事件有洋務運動,它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創(chuàng)辦近代企業(yè)、新式學堂,發(fā)展近代海軍等,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戊戌變法,學習西方政治制度,試圖通過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憲制,促進了思想啟蒙;辛亥革命,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新文化運動,倡導民主與科學,猛烈沖擊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促進了青年學生的思想解放。(2)特點:根據材料“五四運動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可知,五四運動的特點是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實現了人民大眾的全面覺醒。五四運動的特點是廣泛性(群眾性或全面性)。準備: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使越來越多的中國先進分子接受并信仰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干部上,五四運動中,青年學生、工人階級等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培養(yǎng)和鍛煉了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干部儲備。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的準備是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3)歌詞:根據材料可知,“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這句歌詞體現了偉大團結的民族精神,它號召全體中華兒女團結起來,共同抵御外敵。時代主題: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體現的時代主題是抗日救亡,鼓舞中國人民團結起來,抗擊日本侵略者,挽救民族危亡。這首歌曲體現的時代主題是喚醒民眾,抗日救國(或抗日救亡)。(4)作用: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民族意識覺醒是近代中國發(fā)展的精神動力,對近代中國的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從“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萌發(fā),到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不斷沖擊封建傳統(tǒng)思想,為中國的變革和進步提供了思想動力;促進了近代中國的政治變革,如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推動中國從封建專制向民主政治轉變;激發(fā)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抗爭精神,在抗日戰(zhàn)爭等時期,團結全國人民共同抵御外敵,為民族獨立和解放而奮斗,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和民族解放事業(yè)的發(fā)展。故答案為:(1)事件:鴉片戰(zhàn)爭(的慘?。!跋蛭鞣綄W習”: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任意兩個即得分)(2)特點:廣泛性(群眾性或全面性)。準備: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3)歌詞:“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或“我們萬眾一心”。時代主題:喚醒民眾,抗日救國(或抗日救亡)。(4)作用:民族意識覺醒是近代中國發(fā)展的精神動力,對近代中國的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军c評】本題考查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8.農業(yè)是國之命脈,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基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商鞅變法的基本精神就是要盡一切可能為強軍服務。在農業(yè)上限制一切有礙于農業(yè)生產的活動,把盡可能多的人束縛在土地上,使他們專心致志地投身于農業(yè)生產。他力圖通過農業(yè)發(fā)展來不斷增強國家的軍事實力,以適應爭霸戰(zhàn)爭的需要?!幾詮垖帯稄霓r業(yè)制度改革看商鞅變法的現實意義》(1)根據材料一,概括商鞅變法的目的。結合所學,列舉變法中與農業(yè)相關的具體舉措。材料二:1953﹣1957年中國的糧食產量表(單位:百萬噸)時間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糧食總產量166.83169.52183.94192.75195.05——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年鑒》(2)根據材料二,請分析1953﹣1957年我國的糧食產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發(fā)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材料三:1978年﹣2017年我國農業(yè)生產總值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農業(yè)總產值(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1397133,62000年24915.82253.42017年109331.713432——摘編自《國家統(tǒng)計局年鑒2018》鳳陽農民打花鼓慶豐收土地承包和黨的開放政策煥發(fā)了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土地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潛力。——摘編《中國糧的奇跡》(3)材料三中的“土地承包”與我國農村的哪一政策有關?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政策在當時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綜上所述,請歸納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的因素有哪些?【分析】本題以文字、圖片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商鞅變法的目的元朝時、1953﹣1957年我國的糧食產量發(fā)生的變化以及發(fā)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我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及影響、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的因素,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窘獯稹浚?)目的:根據材料一“商鞅變法的基本精神就是要盡一切可能為強軍服務”以及“力圖通過農業(yè)發(fā)展來不斷增強國家的軍事實力”可知和所學知識可知,商鞅深刻認識到在戰(zhàn)國那個戰(zhàn)亂紛爭的時代,軍事力量的重要性。而農業(yè)是當時國家經濟的根本,通過發(fā)展農業(yè),能增加糧食產量,儲備物資,充實國庫,這就是“富國”。有了充足的經濟基礎,就能為軍隊提供更好的裝備、給養(yǎng)等,進而增強軍事實力,此為“強兵”。二者相輔相成,是商鞅變法的重要目標。戰(zhàn)國時期,諸侯并立,相互攻伐,各國都想在兼并戰(zhàn)爭中脫穎而出,實現統(tǒng)一大業(yè)。秦國也不例外,商鞅變法通過一系列舉措增強秦國的綜合國力,尤其是軍事力量,就是為了讓秦國在與其他諸侯國的競爭和兼并戰(zhàn)爭中占據優(yōu)勢,最終實現統(tǒng)一六國的宏偉目標。措施: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中與農業(yè)相關的具體舉措有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從根本上改變了土地的所有權性質,使土地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鼓勵耕織,制定“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這一政策,為農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物質激勵。這一政策使得農民為了追求免除徭役的優(yōu)惠,紛紛努力提高糧食和布帛的產量,從而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繁榮,增加了國家的物資儲備,也為秦國的軍事擴張?zhí)峁┝藞詫嵉奈镔|基礎。(2)變化: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糧食總產量是166.83百萬噸,1954年為169.52百萬噸,1955年達到183.94百萬噸,1956年是192.75百萬噸,1957年為195.05百萬噸。可以清晰看到,從1953年到1957年,每一年的糧食產量數值都在依次遞增,呈現出逐步增長的態(tài)勢。這直觀地反映出這一階段我國糧食生產在不斷發(fā)展,產量持續(xù)提高。原因: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在1953﹣1956年這一時期,我國處于三大改造階段。對于農業(yè)而言,國家對農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在農村掀起了農業(yè)合作化運動。通過這種集體化的生產經營方式,克服了個體農業(yè)的局限性,極大地提高了農業(yè)生產效率,促進了糧食產量的逐步增長。(3)政策: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三中的“土地承包”指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的農民率先嘗試分田到戶,實行包干經營。隨后,這一做法在全國逐漸推廣開來。影響:根據材料三“煥發(fā)了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和所學知識可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民有了生產和經營的自主權,他們可以根據自家實際和市場需求安排生產,勞動成果與自身利益緊密相連,多勞多得,勞動熱情被極大激發(fā)。從材料中農業(yè)總產值的大幅增長可知,1978﹣2017年農業(yè)總產值從1397億元增長到109331.7億元,這一政策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yè)生產能力大幅提升。隨著生產力的解放和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農業(yè)生產得到快速發(fā)展,糧食產量等不斷增加。同時,農民收入也有很大提高,生活水平得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