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二十課《社會生活的變化》自學導學案(無答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1頁
2020年秋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二十課《社會生活的變化》自學導學案(無答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2頁
2020年秋八年級歷史上冊 第二十課《社會生活的變化》自學導學案(無答案) 人教新課標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20課 社會生活的變化一.自學內容:社會生活的變化二.自學目標:知道輪船、火車、電報、照相機和電影在中國出現(xiàn)的歷史史實。三.自學重、難點:重點:近代交通通訊工具的出現(xiàn)。難點:輪船、火車、照相機和電影等為什么都是西方人發(fā)明的?四.自學過程:.閱讀教材第一標題“近代交通通訊在中國的出現(xiàn)”,標畫知識點,完成學案。1.交通工具: (時間) 、 、傳入中國。 影響:它們的出現(xiàn),使人們 。2.中國出現(xiàn)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 3.我國建造的第一艘輪船“ ”號。4.通訊工具 ,時間: 概況: .閱讀教材第二標題“文化生活的變遷”,標畫知識點,完成學案。1.近代以來,西方發(fā)明的 和 傳入中國,豐富了人們的精

2、神生活,也為后人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鏡頭。2.電影分早期的無聲電影和后期的有聲電影。我國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 年由 照相館拍攝的 舞臺片 。第一部有聲電影是 年 影片公司拍攝的 。3.新聞報紙的出現(xiàn): 年在 創(chuàng)辦的當時最著名的報紙 。4.印刷出版社機構的出現(xiàn): 年在 創(chuàng)辦的 館,是近代中國歷史 、 的出版機構。.閱讀教材第三標題“社會習俗的變化”,標畫知識點,完成學案。1.變化的原因:辛亥革命后, 。2.變化表現(xiàn):.裝束變化: 。.禮節(jié)變化: 。.稱謂變化: 。1. 變化結果: 。.合作探究:典型例題:近代文化生活的變化是由于 的傳入: 照相 電視 電影 報紙 A. B. C. D.五.學效測試。

3、1.民國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裝是( ) A.西服 B.旗袍 C.中山裝 D.唐裝2.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的目的是( ) A.為了顯示新政府的革命性 B.為了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 C.為了實現(xiàn)三民主義 D.為了政府管理方便3.中國開始架設有線電報是在( ) A.鴉片戰(zhàn)爭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 C.洋務運動時期 D.辛亥革命時期4.辛亥革命后,隨著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國人的觀念與習俗發(fā)生了變化,下列符合史實的是( ) A.平民見了官員要跪拜 B.差人見了官員稱“老爺” C.官吏開會統(tǒng)一穿新式禮服 D.女子才從小要纏足5.以下關于清末民初社會生活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到

4、照相館照相 B.在家中看電視 C.到電影院看電影 D.聚會時男士身穿西裝6.宋代以來形成婦女纏足的陋習,被廢除是在 ( ) A.戊戌變法后 B.辛亥革命后 C.抗日戰(zhàn)爭后 D.新中國成立后7.孫中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后,他會要求別人稱呼自己為( ) A.老爺 B.大人 C.先生 D.陛下8.我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 ( ) A.定軍山 B.歌女紅牡丹 C.風云兒女 D.漁光曲9.從昆明乘火車到海防,再轉輪船去上海,這樣的事情出現(xiàn)在哪一條鐵路開通以后( ) A.淞滬鐵路 B.滇越鐵路 C.唐胥鐵路 D.京張鐵路10.剪掉辮子、禁止女子纏足、行鞠躬禮、握手等社會習俗的變化是在( ) A.

5、鴉片戰(zhàn)爭后 B.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 C.戊戌變法后 D.辛亥革命后11.近代中國的新聞記者通過有線電報發(fā)回新聞報道,最早出現(xiàn)在 ( ) A.19世紀50年代后 B.19世紀60年代后 C.19世紀70年代后D.19世紀80年代后12.影響近代社會生活的原因很多,下列哪一個是生產力方面的原因 ( ) A.資產階級革命 B.工業(yè)革命 C.歐洲殖民擴張 D.人口流動13.下列是某校八年級一位學生寫的作文中的一段,他非常馬虎,有四處與歷史事實不符,請你找出并幫助他改正。京張鐵路是中國出現(xiàn)的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1876年通車的那一天,上海萬人空巷,大家趕來看熱鬧。民報記者隨車采訪,寫了一篇生動的報道:汽笛響起,電動車開動,坐在車上的人像懸掛著的旗子一樣搖來搖去。沿途的農民看到火車冒著煙馳過,而且車上載了穿著中山裝的人,沒有不“詫為奇觀”的。他們都把手里的活停下來,呆呆地盯著火車看。.錯誤: ;改正: 。.錯誤: ;改正: 。.錯誤: ;改正: 。.錯誤: ;改正: 。14.隨著中國閉關自守大門的打破核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闖入,近代文明也傳入中國。歐風東漸,中國社會發(fā)生巨變。東西方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