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莎士比亞.ppt_第1頁
第四講 莎士比亞.ppt_第2頁
第四講 莎士比亞.ppt_第3頁
第四講 莎士比亞.ppt_第4頁
第四講 莎士比亞.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講 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與“莎士比亞化”,湖南科技學院新聞傳播系 王遠年副教授,2,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14世紀至17世紀初,在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的口號下,掀起的歐洲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目的是摧毀以“神”為中心的封建意識形態(tài),建立以“人”為中心的資產階級人文主義新思想、新文化。 人文主義人文主義專指文藝復興運動時期反教會、反封建的新興資產階級世界觀,是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主流思潮,是新興資產階級用來和封建階級作斗爭的思想武器,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理想。 人文主義的主張: 提倡人性,反對神性;提倡“人權”,反對“神權”。 主張個性解放,反對

2、禁欲主義。 宣揚理性和科學,反對蒙昧主義和神秘主義。 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人文主義者主要的政治思想),3,一、十四十七世紀的英國社會狀況,資本主義萌芽與“圈地運動” 伊麗莎白女王執(zhí)政時期(1558-1603):王權統(tǒng)治的全盛時代 人文主義文學的發(fā)展 人文主義破除了教會的精神桎梏,解放了思想,為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礎。其思想基礎是個人主義和人性論。 人文主義文學是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主流。,4,莎士比亞肖像,5,二、莎士比亞的生平(1564-1616),伊麗莎白和 詹姆斯一世 在位時期 圖為birthplace, The globe,6,三、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一)無韻體詩劇37部

3、、長詩2首、14行詩154首。,7,(二)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分期,第一時期(1590-1600)莎士比亞人文主義世界觀基本形成。 第二時期(16011607)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思想進一步發(fā)展、深化。 第三時期(16081612)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經歷了嚴峻的考驗。,8,(三)早期創(chuàng)作中的詩歌,兩首敘事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 魯克麗斯受辱記 根據奧維德的作品寫成,風格華麗纖巧 154首十四行詩(sonnets) 歌頌友誼、抒寫愛情 變彼特拉克的“4433”為“4442”,9,(四)歷史劇,一生寫了10部,有9部在第一個時期,1部在第三個時期 多數(shù)取材于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編年史 代表作:亨利四世 “福

4、斯塔夫式背景”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溫莎的風流娘兒們劇中塑造的破落騎士典型。通過他的行動和沖突“介紹那時五光十色的平民社會”。恩格斯從福斯塔夫的社會交往中,發(fā)現(xiàn)莎士比亞戲劇反映現(xiàn)實生活既廣闊又深刻的特點,把它形象地概括為描寫了一幅“福斯塔夫式背景”。,10,理查三世,The Life and Death of Richard,11,歷史劇特色:,(1)具有史詩的宏大規(guī)模 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 (2)鮮明地表達了人文主義的政治歷史觀 (3)出色地描繪了“福斯塔夫式背景”和“五光十色的平民社會”,具有極大的認識價值。,12,(五

5、)喜劇,一生寫了13部, 10部在第一個時期,3部在第二個時期,也稱為“悲喜劇” 代表作:威尼斯商人 (1596) 三條情節(jié)線索:“一磅肉故事”,三匣選親,杰西卡私奔 展示無私的友誼、真誠的愛情與貪婪、吝嗇、殘酷的對立,富有社會諷刺性。 夏洛克是一個奸詐兇狠的高利貸者形象,但作為民族岐視的受害者,作者對他又有所同情。該劇巧設懸念,劇情復雜曲折。,13,(六)悲劇,第一個時期的悲劇2部:以羅密歐與朱麗葉為代表; 第二個時期的悲?。?部,以哈姆萊特(1601)、奧賽羅(1604)、李爾王(1606)、麥克白(1606)最具代表性,被公認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14,悲劇特色性格悲劇,哈姆雷特

6、憂郁與延宕 奧賽羅 輕信與嫉妒 李爾王 剛愎與愚蠢 麥克白 野心與貪婪 “就莎士比亞悲劇而論,客觀上恐怕難于否定這四個最字稱號:哈姆萊特-地位最重要;奧賽羅-結構最謹嚴;李爾王-氣魄最宏偉;麥克白-動作最迅疾”。 著名的英國文學研究專家、莎劇翻譯家卞之琳總結說。,15,(七)傳奇劇,一生寫了4部,均在第三個時期。 特色: 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情節(jié)可歸納為“起初反目,最終言歸于好”的模式,貫穿 寬恕、和解的主題。 代表作:暴風雨,16,四、哈姆雷特分析,(一)悲劇的歷史來源 (二)悲劇內容介紹 (三)哈姆雷特形象分析 (四)藝術特色,17,(一)悲劇的歷史來源,取材與借鑒 莎克索格拉馬提卡

7、斯編的丹麥史 基德的哈姆雷特始本(已失傳) 基德的西班牙悲劇 改編與創(chuàng)造:復仇劇時代劇,18,(二)悲劇的情節(jié)梗概,第一幕 矛盾沖突的揭示 第二幕 矛盾沖突的高漲 第三幕 矛盾雙方的照面 第四幕 矛盾沖突白熱化 第五幕 矛盾雙方的對決,19,(三)哈姆雷特形象分析,1傳統(tǒng)教材的觀點 哈姆萊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 作為王子的哈姆雷特 從王子到作為政治家的哈姆雷特 從王子到作為思想家的哈姆雷特 從王子到作為戰(zhàn)士的哈姆雷特 總結:哈姆萊特的悲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一代人文主義者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20,作為王子的哈姆雷特,高貴的出身 純真的感情 良好的教育,21,從王子到作為政治家

8、的哈姆雷特,富有責任感的政治家 不成熟的政治家,22,從王子到作為思想家的哈姆雷特,社會的先知先覺者 自我懷疑的宿命論者,23,從王子到作為戰(zhàn)士的哈姆雷特,堅強果敢的行動者 難于重振乾坤的失敗者,24,傳統(tǒng)教材中哈姆雷特的形象,哈姆萊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 1)哈姆萊特體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期“巨人”的思想品格和個性特質 2)憂郁哈姆萊特性格的的基本特征 3)猶豫不決,行動延宕 “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唉,倒霉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 在“做什么”的問題上,哈姆萊特是明確的,只是在“怎樣做”的問題上感到茫然。他看到了一個偉大的目標,并自覺地擔負著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任,又不知道如

9、何去行動,這就是哈姆萊特猶豫的原因所在。 黑格爾:“他所猶豫的不是應該做什么,而是應該怎樣做?!?聯(lián)想:卡夫卡“目的雖有,道路卻無,我們謂之路者徘徊而已?!?4)哈姆萊特悲劇的實質 客觀上,是由于當時反動勢力的過于強大;主觀上人文主義者哈姆萊特的思想本身存在著時代的局限性??傊?,哈姆萊特的悲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一代人文主義者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25,2怎樣看待哈姆萊特的憂郁?,憂郁不是哈姆萊特的天性,而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理想破滅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不僅使哈姆雷特憂郁,也使他變得更加清醒、深沉,增強了他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哈姆萊特的憂郁不是性格的原因,而是有其更深刻的社會原

10、因,那就是在復仇的過程中他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已不單是為父報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偉大目標前,哈姆萊特想要行動,但又不知如何行動,這就造成了他行動的拖延。(主觀原因) 哈姆萊特的憂郁的另一個原因是惡勢力過于強大,而時代與人文主義的局限性又決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因此只能孤軍奮戰(zhàn),最后終于被惡勢力吞沒。(客觀原因) 哈姆萊特的悲劇已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而是人文主義者和整個時代的悲劇。(悲劇實質),26,3哈姆萊特“行為延宕”問題及學術界的代表性闡釋(拓展),柯勒律治等人認為:哈姆萊特的思辨能力大于實際行動能力,妨礙其行動。沉浸在抽象思維,憂思傷懷的情緒中,思慮過重,審慎多度:對復

11、仇念頭的推敲玩味。取代了對復仇的具體實施。 歌德:責任大于能力。一個偉大的事業(yè),負在一個不能勝任的人身上。這個重擔他既不能掮起,又不能放下。終于被其毀滅了。 叔本華:用悲觀主義哲學來解釋。人的欲望是無窮的,滿足后又有新的欲望,永遠不能滿足,欲望帶來的痛苦也是不可解脫的,生存、欲望、痛苦是人生解不脫的鎖鏈。哈就在其中掙扎,他預先感到復仇也是一樣空虛,因而失去了行動的動力。,27,3哈姆萊特“行為延宕”問題及學術界的代表性闡釋(拓展),弗洛伊德:用俄底浦斯情結(戀母情結)來解釋,他的學生作了更充分的發(fā)揮。由于戀母情結。哈自己的潛意識中也有殺父娶母的沖動,他潛意識中想做的事情被叔父做了。如果他殺死叔

12、父,仿佛就是殺死他自己,所以猶豫徘徊。延宕行動。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的闡釋。 如果從倫理角度解釋哈姆雷特的猶豫和延宕,我們可能會感到,哈姆雷特在他實施復仇的過程中,他遭遇到了他無法逾越的倫理問題,即倫理禁忌。他的所有問題,都同倫理禁忌聯(lián)系在一起。倫理禁忌是阻礙哈姆雷特復仇和導致他猶豫不決的根本原因。在哈姆雷特復仇過程中,倫理禁忌具體表現(xiàn)為三個倫理結(ethical knots)。而且,這三個倫理結基本上是哈姆雷特無法解開的死結。,28,聶珍釗:哈姆雷特的文學倫理學闡釋,1哈姆雷特的倫理環(huán)境之變 悲劇發(fā)生的背景:哈姆雷特聽說父親暴病而亡,從德國威登堡回丹麥奔喪。回國后其母再嫁,克勞狄斯娶其母而繼

13、位為王。正是哈姆雷特母親的再嫁,導致倫理環(huán)境的變化。 哈姆雷特回國后,他面臨的是一種改變了的倫理關系:母親嫁給了克勞狄斯,因此,母親也就把繼承權帶給了克勞狄斯??藙诘宜谷⒘四赣H,因此他的倫理身份就發(fā)生了本質變化,即成了哈姆雷特的繼父和丹麥的國王。哈姆雷特也因此變成了克勞狄斯的繼子和王子。 以上的倫理關系的變化就是整個悲劇發(fā)展的基礎,也是哈姆雷特陷于倫理矛盾之中的前提。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哈姆雷特的三個倫理結。,29,聶珍釗:哈姆雷特的文學倫理學闡釋,1哈姆雷特的倫理環(huán)境之變 2三個倫理結 正是在倫理關系改變的前提下,哈姆雷特在復仇的道路上形成了三個倫理結:第一個倫理結為弒父倫理結。第二個倫理結為

14、弒君倫理結。第三個倫理結為弒母倫理結。 3弒父和弒君:哈姆雷特的猶豫和延宕 哈姆雷特所有的猶豫與延宕,都與變化了的倫理關系有關。他的倫理意識是建立在變化后的倫理觀念之上的,而且他也接受了新的倫理現(xiàn)實。,30,聶珍釗:哈姆雷特的文學倫理學闡釋,3弒父和弒君:哈姆雷特的猶豫和延宕 這種變化后新的倫理關系也是哈姆雷特所認可的。正是深深植根于哈姆雷特思想中的這種倫理意識,妨礙他把復仇付諸于行動。因為克勞狄斯作為哈姆雷特的父親,哈姆雷特如果殺死克勞狄斯就是弒父,這是當時被嚴格禁止的倫理大罪,是需要遵守的倫理禁忌。所以,哈姆雷特在復仇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猶豫和延宕,實際上源于他對弒父這一倫理禁忌的畏懼。 正是

15、出于對倫理禁忌的畏懼,哈姆雷特總是為自己尋找延遲或放棄復仇的借口。哈姆雷特不想復仇,根本原因在于父親的鬼魂也可能是魔鬼的化身,要把他引誘到沉淪的路上去。從信誓旦旦地復仇到猶疑和懷疑,導致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哈姆雷特害怕倫理犯罪使他陷入萬劫不復的沉淪中。也就是說,他不敢殺了現(xiàn)在以父親和國王身份出現(xiàn)的叔父。,31,聶珍釗:哈姆雷特的文學倫理學闡釋,3弒父和弒君:哈姆雷特的猶豫和延宕 這是一種倫理兩難,哈姆雷特就陷入這樣一種他無法解決的倫理兩難境地。是復仇還是放棄復仇,他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哈姆萊特現(xiàn)在面臨一個采取什么行動的問題,即他應該放棄向他的叔父和母親復仇,還是像俄瑞斯特斯那樣去殺死他的叔

16、父和母親(matricide)?復仇或是放棄復仇,無論選擇哪一種,他都無法解決這個涉及倫理的問題,即哪一種行為更高尚的問題,哪一種行動是對還是錯的問題。 那么,哈姆萊特所面對問題的復雜性在哪里?這種復雜性由空前復雜的倫理關系造成,突出地表現(xiàn)在哈姆萊特自己以及他要與之復仇的一方的身份都發(fā)生了變化。,32,聶珍釗:哈姆雷特的文學倫理學闡釋,3弒父和弒君:哈姆雷特的猶豫和延宕 作為父親的兒子,哈姆萊特有責任和義務為父親復仇,這是由當時的倫理觀念決定的。但是當克勞狄斯娶了哈姆萊特的母親以后,整個倫理關系發(fā)生了變化。對于哈姆萊特,克勞狄斯由于娶了王后而使自己的身份轉變?yōu)橥鹾蟮姆珊蛡惱硪饬x上的丈夫、丹麥

17、王國的國王,以及哈姆萊特名義上的父親,而哈姆萊特也因此而變成了叔父的臣子和繼子。 這種身份的變化意義重大,因為富有理性的哈姆萊特知道他殺死國王和自己名義上的父親就有可能在名義上犯下弒君和弒父(regicide and patricide)的大罪。他需要認真地進行理性的思考:他的復仇是否會像俄底浦斯王那樣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擔負責任?是否會給自己的母親帶來傷害(因為克勞狄斯現(xiàn)在是他母親的丈夫)?最為重要的是,他能不能殺死母親的丈夫、自己的繼父?,33,聶珍釗:哈姆雷特的文學倫理學闡釋,3弒父和弒君:哈姆雷特的猶豫和延宕 從文學倫理學批評的角度看,哈姆萊特的延宕和猶豫及性格缺陷,都是由于他無法解決所面

18、臨的一系列倫理問題引起的,我們只有從倫理的角度,才有可能深入認識和理解他,解答他的猶豫、延宕及軟弱,回答他性格和精神層面的各種問題,從而把他的毀滅看成是在文藝復興崇尚理性的時代因為不能解決自身遭遇的倫理問題而導致的悲劇。 在最后,哈姆雷特因為母親而暫時放棄了復仇,克勞狄斯也因為哈姆雷特的母親而暫逃一命。隨著克勞狄斯的死,哈姆雷特的弒父和弒君兩個倫理結也就解開了。 4弒母:哈姆雷特猶豫和延宕 哈姆雷特的第三個倫理結是弒母倫理結。在哈姆雷特的三個倫理結中,弒母倫理結是相對隱蔽、復雜的一個。,34,弒母:哈姆雷特猶豫和延宕,在哈姆雷特的倫理意識里,父親的死很可能與母親有關。在后果同父親的鬼魂相遇中,

19、哈姆雷特父親的鬼魂講述了他被謀害的真相,即他是被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勞狄斯毒害而死的。 在此之前,一般人都以為哈姆雷特的父親是在花園里睡覺的時候被一條蛇咬死的,實際上這是一場騙局,而真正害死父親的毒蛇,卻是現(xiàn)在頭上戴著王冠叔父克勞狄斯。哈姆雷特的母親是不是這場陰謀的共犯?或是這場陰謀的知情人?鬼魂的話實際上是中性的?;蛘哂晌覀儙в袃A向性的立場去判斷。 鬼魂在強調哈姆雷特要為他復仇的同時,也勸告他不要向母親復仇。是因為母親不應該得到懲罰嗎?是因為母親無罪嗎?不是。鬼魂的并沒有否認王后犯罪,也不是讓王后逃避懲罰,而是不讓哈姆雷特傷害自己的母親。在鬼魂看來,王后應該受到懲罰,但這個懲罰不需要哈姆雷特來執(zhí)

20、行,自有上天懲罰她。,35,弒母:哈姆雷特猶豫和延宕,那么,為什么鬼魂不讓哈姆雷特為自己復仇呢?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不要讓哈姆雷特違犯倫理禁忌,犯下弒母的大罪。 哈姆雷特通過戲劇演出證實了自己對母親懷疑。無論王后自己是否承認,她內心都有一種強烈的負罪感。也正是這種負罪感,我們不僅可以解釋哈姆雷特的猶豫,也可以進一步解釋王后的死。 王后之死與倫理結的解決 根據倫理原則,哈姆雷特應該為父親復仇,這是他的倫理義務和道德責任。他要復仇的對象明處的是克勞狄斯,暗處的是他的母親,嫁給了克勞狄斯的王后。 因此,哈姆雷特如果復仇,他就要犯下倫理大罪。因為他如果殺死克勞狄斯,他就犯下了弒父和弒君的大罪,如

21、果他殺死母親,則又犯下弒母的大罪。而對于堅持倫理原則的哈姆雷特來說,根據理性的判斷,他應該復仇,根據倫理的原則,復仇就等于犯罪。,36,王后之死與倫理結的解決,莎士比亞通過王后的死解決了哈姆雷特的倫理難題。盡管王后為哈姆雷特而死,但是從復仇意義上說王后的死等于哈姆雷特為父親復了仇,但是又避免了弒母大罪。 王后的死也為哈姆雷特消除了復仇的倫理障礙,因為王后的死使克勞狄斯失去了其維系同哈姆雷特父子關系的紐帶,同時也喪失了王位繼承權,因此哈姆雷特的復仇就改變了弒父和弒君的性質,而變成了一般性的復仇,可以殺死克勞狄斯而避免倫理犯罪。 根據倫理公平的原則,莎士比亞還必須讓哈姆雷特死去。哈姆雷特殺死了波隆

22、涅斯,奧菲莉婭也因哈姆雷特而死,雷歐提斯有為父報仇的倫理義務,因此哈姆雷特死在他的劍下從而使他履行了復仇的倫理義務,哈姆雷特也因此受到懲罰。 在悲劇最后,三個倫理結都被解開了,哈姆雷特也最終守住了道德底線,沒有犯下倫理罪行。他雖然死了,但是他留下的卻是一個完美的道德形象。,37,小 結,1從戲劇形象上看,哈姆雷特的憂郁實際上是文藝復興末期人文主義理想與社會現(xiàn)實所發(fā)生的心理沖突。 2從戲劇中心情節(jié)上看,哈姆雷特把為父復仇和改造社會聯(lián)系起來,是人文主義的觀念。 3從戲劇結局上看,哈姆雷特的悲劇是文藝復興一代人文主義者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38,(四) 哈姆雷特藝術特色,戲劇沖突復雜而又集中,多種

23、多樣而又主次分明。 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戲劇場面,而且“支配得很適當”。 劇作中的人物,既有典型性,又有個性、多面性 。 人物的語言性格化。,39,五、“莎士比亞化”莎士比亞的戲劇藝術,“莎士比亞化”指莎士比亞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即要求作家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通過生動豐富的情節(jié)、優(yōu)美的語言、塑造性格鮮明的典型人物,用形象化的藝術來描繪和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表現(xiàn)時代精神。這一術語是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來的。 馬克思1859年針對拉薩爾的劇本弗蘭茨馮濟金根存在的缺點,在給拉薩爾的信中最先提出了一對重要的概念 “席勒式”和“莎士比亞化”。馬克思指出:“這樣,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亞化,而我認為,你的最大缺點就是席勒式

24、地把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40,五、“莎士比亞化”,莎士比亞的戲劇藝術的主要內容: 1社會背景描寫的廣度和深度 描繪具有時代特征的典型環(huán)境。 “福斯塔夫式背景” 2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豐富性 3人物形象的鮮明、復雜、個性化 4語言的豐富性、生動性與個性化,41,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豐富性 通過多線索的情節(jié)結構,豐富的戲劇場面,寫出了人物活動的社會背景,烘托了悲劇氣氛。三條情節(jié)線索以哈姆雷特的復仇為主線,以雷歐提斯和福丁布拉斯的復仇為副線,交替發(fā)展,但又主次分明,起伏跌宕,顯示出情節(jié)的生動性與豐富性。 人物形象的鮮明、復雜、個性化 在內外兩重矛盾的沖突中,著重通過人物的內心沖突,顯示主人公性格

25、的復雜性及其發(fā)展演變的過程。 語言的豐富性、生動性與個性化 充分發(fā)揮獨白對展示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的作用;戲劇語言生動形象,主人公的語言豐富多變。,42,作業(yè)、討論題、思考題,1名詞解釋: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福斯塔夫式背景”、“莎士比亞化” 2簡答:你怎樣看待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形象? 3簡答: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是哪些?各個悲劇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4簡答:你如何理解哈姆雷特的憂郁? 5簡答:你如何理解哈姆雷特的延宕? 6論述:哈姆雷特是一個什么樣的藝術形象? 7論述:結合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闡述“莎士比亞化”,43,參考資料(含參考書、文獻等),1莎士比亞:哈姆萊特、奧瑟羅、李爾王、馬克白斯、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見莎士比亞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 2楊周翰等主編:歐洲文學史(上、下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3李賦寧總主編:歐洲文學史,商務印書館,1999年。 4 莎士比亞評論匯編(上、下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