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耕望《治史三書》核心觀點_第1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1/6100b063-20a7-48aa-a4f1-a7eddab77108/6100b063-20a7-48aa-a4f1-a7eddab771081.gif)
![嚴耕望《治史三書》核心觀點_第2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1/6100b063-20a7-48aa-a4f1-a7eddab77108/6100b063-20a7-48aa-a4f1-a7eddab771082.gif)
![嚴耕望《治史三書》核心觀點_第3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1/6100b063-20a7-48aa-a4f1-a7eddab77108/6100b063-20a7-48aa-a4f1-a7eddab771083.gif)
![嚴耕望《治史三書》核心觀點_第4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1/6100b063-20a7-48aa-a4f1-a7eddab77108/6100b063-20a7-48aa-a4f1-a7eddab771084.gif)
![嚴耕望《治史三書》核心觀點_第5頁](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10/1/6100b063-20a7-48aa-a4f1-a7eddab77108/6100b063-20a7-48aa-a4f1-a7eddab77108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治史經(jīng)驗談序言1.有基本邏輯觀念2.仔細研讀經(jīng)典研究著作3.本書概要:“原則上: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以具體問題為先著,從基本處下功夫;固守一定原則,不依傍,不斥拒,能容眾說(包括各種理論和個別意見),隨宜適應(yīng),只求實際合理,不拘成規(guī)。方法是:堅定意志,集中心力,以拙為巧,以慢為快,聚小為大,以深鍥精細為基礎(chǔ),而致意于組織系統(tǒng)化。目標在:真實,充實,平實,密實,無空言,少皇論,但期人人可以信賴,有一磚一瓦之用;若云文采,非所敢望,光輝則心向往之而已。最后一篇特措意于日常生活與人生修養(yǎng),要鍛煉自己成為一個健康純凈的學術(shù)人,此實為學術(shù)成就的最基本條件。”一、原則性的基本方法(一)要“專精”,也要
2、相當“博通”1.尤重精、通2.博通:(1)史學本身的博通(2)各種社會科學的旁通(二)斷代研究,不要把時間限制得太短促包括前代與后代,尤側(cè)重前代(三)集中心力與時間作“面”的研究,不要作孤立“點”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研究重心,不要跟風搶進1. 研究問題目標要大,范圍要廣,以大題目囊括小題目(問題群)2. 步驟:閱讀基本典籍,發(fā)現(xiàn)材料的沖突或勾聯(lián),讀書不必趕急(四)要看書,不要只抱個題目去翻材料1.學問要有根,看書要徹底2.最笨的方法不會遺漏材料3.著眼點:從頭到尾讀正史,在求對一時代的全盤認識,找材料在其次。(五)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書,說人人所未說過的話1.意在鉤沉,而非標新立異:“把前人為明白
3、述說的重要歷史事實用平實的方法表明出來”。2.以正史為基礎(chǔ),由舊史料推陳出新,“不要愁著沒有好的新史料可以利用”(六)其他幾點意見1.慎作概括性的結(jié)論2.注意普通史事,即歷史上一般現(xiàn)象,不要專注特殊現(xiàn)象3.概括敘述性證據(jù)與例證性證據(jù),對前者要慎重。4.注意時間性和空間性。“研究問題,搜集證據(jù),在腦海中要時時記住縱的時間和橫的空間,即年代與地理區(qū)域”。二、幾條具體規(guī)律(一)盡量少說否定話1.A史事B記錄了的史料C傳世史料D個人所見史料2.“無記錄絕不等于無其事,自己未見到更不等于無其事”(二)不要忽略反面證據(jù)注意關(guān)于該問題的所有史料,不可抽樣取證(三)引用史料要將上下文看清楚,不要斷章取義(四)
4、盡可能引用原始或接近原始史料,少用后期改編過的史料1.史料改編不能完全保存依據(jù)原本的內(nèi)容2.作者無意中受到自己時代實際情況的影響,以今論古(五)后期史料有反比早期史料為正確者,但須得另一更早期史料作證(六)轉(zhuǎn)引史料必須檢查原書(七)不要輕易改字三、論題選擇(一)具體問題與抽象問題多做具體問題,少講抽象問題(二)問題的實用性1.問題選擇:“從事文史學科的研究,本不應(yīng)談實用問題。不過假若你想你的工作對于別的研究者有較大用處,甚至對于一般人也有用,換言之,希望有較大的影響力,那就不能不考慮實用問題。論著本身成就高低是一回事,對于別人是否有用又是一回事,這兩方面往往不能兼顧,但也可以兼顧,關(guān)鍵是在問題
5、方面的選擇?!?.關(guān)于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只要能如我一般肯花時間,肯用心思,肯用笨方法,不取巧,不貪快,任何中人之資的研究生五六年或六七年之內(nèi)都可寫得出來。(三)大問題與小問題1.問題的系統(tǒng)化與條理化2.對付大問題,下細密功夫(四)自己能力與材料情況(五)檢查論著目錄是必要步驟,但不必費太大功夫四、論著標準1.“充實而有光輝”:基本上工作要做得“充實”,但最高標準則要兼具“光輝”。2.方法:“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聚小為大”,整理、組織使之系統(tǒng)化,講出大問題、大結(jié)論。3.工作須鍥而不舍,深入縝密。五、論文體式(所論為史學論文寫法)(一)常行體夾敘夾議,注意簡練,多加小標題,多作小結(jié)論,
6、最后有總結(jié)論(二)綱目體1.綱目:朱子通鑒綱目自序:“大書以提要,分注以備言”,又與門人趙師淵論綱目書:“綱欲謹嚴而無脫略,目欲詳備而不煩冗?!笔侵^用大字書寫謹嚴的提要是“綱”,用小字分注詳備的是“目”。例如:柳翼謀中國文化史,錢賓四國史大綱2.綱文等于小結(jié)論或較詳之小標題,目文則說明得此結(jié)論、有此標題之原委,最能以簡駁繁;然亦有弊病。(三)綱目變體日本著作體式:“每章正文都極簡要,而聯(lián)貫書之,一句或數(shù)句下標一注號,其注文稱為考證,置于章末,各條考證且標立題目,或不止一目,每一標目之下,則詳為考論”,“正文之每一句即后面考證之小結(jié)論”。(四)復合體六、引用材料與注釋方式(一)引用材料方式1.直
7、錄原料:須痛下裁剪功夫,務(wù)使上下文意脈絡(luò)連貫。適用于專門研究性論文。2.作者轉(zhuǎn)述:對原文了解透徹,有較高文字修養(yǎng)。適用于通論性論文。(二)注釋方式1.中國:小字雙行夾注2.西方:附注、底注七、論文撰寫與改訂1.史學論文重在搜集材料,搜集完備再開始撰寫,一氣呵成,續(xù)作補訂,而大改不易。2.初稿寫成,宜打鐵就熱,馬上審核補充。3.文章不宜匆匆刊布,貴仔細精改。八、努力途徑與工作要訣1.悟性與記憶力2.勤能補拙:長久不懈的努力(一)立志與計劃:有抱負、有信心、有計劃(必須采取實行的步驟)(二)工作要訣:勤、謹、和、緩、恒、定、毅、勇1.勤: 不能勤就談不上做學問。閱讀(精讀、粗讀、檢讀、泛覽兼具并行
8、)、思考、抄錄(準備小紙簿,隨時記錄)、寫作、聽受與講授寫作是最精細的閱讀,最嚴密的思考,也是問題研究進程中最嚴肅的最后階段,非寫成作文,不能視為研究總結(jié)。至于發(fā)表不發(fā)表,就治學本身而言,反不是寫作的最大作用!2.恒:恒比勤更重要,也更難做到。不怕不太勤,只怕沒有恒3.毅:耐性4.勇: 立志、堅持、懷疑、設(shè)想、立論,大膽假設(shè)5.謹:小心求證6.和:從容客觀、態(tài)度溫和,不可爭狠一時、強辯是非7.緩:工作緩做,不要搶快;著作完成,暫緩發(fā)表。九、生活、修養(yǎng)與治學之關(guān)系若只在學術(shù)工作本身下功夫,還嫌不夠,尤當從日常生活與人生修養(yǎng)方面鍛煉自己,成為一個堅強純凈的“學術(shù)人”。想達成這一目標,須要真能做到:
9、工作隨時努力,生活隨遇而安。(一)健強身體、健康心理(二)一心力、惜時光(三)淡名利、避權(quán)位總而言之,學術(shù)工作只為興趣與求真的責任感。(四)堅定力、戒浮躁1.內(nèi):內(nèi)在興趣、工作方向,要堅定信心,不要見異思遷外:遭遇外在壓力,不能屈服,面對外在誘惑,不能動搖2.戒浮躁:所以一個做學問的人,也要隨時反省自己為學為人,是否輕浮急躁。如犯此病,就當極力戒除?。ㄎ澹╅_闊胸襟:容納眾說(六)慎戒執(zhí)著對外要開闊胸襟,迎接萬千。對內(nèi)則當戒除執(zhí)著,免得陷于拘泥不化。治史答問一、我研究歷史的興趣是怎樣引發(fā)的二、我在中學大學讀書時代的課外閱讀三、我對于政治制度史的興趣是怎樣引發(fā)的四、我對于歷史地理的興趣是怎樣引發(fā)的
10、五、我的研究重心何以放在唐代六、我對于上古史與考古學的興趣七、宋史是青年可大展拳腳的園地考慮向宋代發(fā)展。一方面著眼于史料情況,另一方面著眼于宋代在中國史上的特別意義,也考慮到前人對于兩宋的研究工作不如理想。就政治軍事言,宋代雖然是中國衰弱不振的時代,但就社會經(jīng)濟文化言,卻是中國史上一個大轉(zhuǎn)變大有進步的時代,可以視為中國近古時代的開始,有別于漢唐的中古時代,這已是人人所能了解的了。再則就材料情況言綜觀各個斷代史,當以兩宋時代的材料情況最為適中。宋代人文發(fā)達,印刷業(yè)也已相當發(fā)達,當時人寫的大部頭史書與重要人物的文集以及筆記類書保存得很多,所以研究這個時代不虞材料缺乏。只有兩宋的研究,若能自青年時代
11、就有大決心,下大工夫,是可以將現(xiàn)存的宋代重要史書全盤看一遍的。八、我對于唐詩史料的利用我愛杜詩,是深感杜翁對家庭,對朋友,對社會人群都有一分真摯深厚的感情,而以沉郁雄渾的風格發(fā)之于詩篇,對于我有極大的吸引力,所以深愛其詩。以我的記憶力之差,也能背誦一百多首,往往山林海濱高歌狂吟,似有“意氣風發(fā)”之概!我對于古今任何人物,只有欽佩,而無崇拜,只是對于杜翁近乎崇拜,是個例外。選題:唐詩地名考。杜工部和嚴武軍城早秋詩箋證(華岡學報第八期慶祝錢賓四先生八十論文集)九、我今后的撰述計劃十、研究歷史不要從哲學人手從哲學入手來講史學,多半以主觀的意念為出發(fā)點,很少能努力詳征史料,實事求證,只抓住概念推衍發(fā)揮
12、,很少能腳踏實地的做工作。例如湯用彤先生研究中國佛教史,蕭公權(quán)先生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史,就是好的例證。不過也因為湯先生為人極踏實,極沉潛,蕭先生的秉性也相類似,而且兼學政治學,所以他們兩人有那般真實的成就,只見有哲學根柢的好處,不見從哲學入手的毛病,此外似乎就很少有!十一、研究中國史不必要從中文人手歷史學是一項人文學、社會科學的綜合性學科,包羅萬象,任何歷史現(xiàn)象都當寄予關(guān)懷,甚至天文歷數(shù)動植礦等純自然科學也當留意,所以研究歷史就當從史學本身入手,庶免有先天性的先入為主的性向。十二、社會科學理論只是歷史研究的輔助工具,不能以運用理論為主導方法十三、“無孔不入”、“有縫必彌”所謂“無孔不入”者,當建
13、立自己論點時,要從各方面盡可能的找出有說服力的證據(jù)與理由,來證明或加強自己的論點;當發(fā)現(xiàn)史料或他人論點有矛盾或不合常理處,尤其是個好的孔隙,可以鉆進去作一番探尋。所謂“有縫必彌”者,已建立了自己的論點,還要看看這個論點與所用證據(jù)是否還有漏洞,可能為人所乘,被一舉擊破;或可能被人誤會有漏洞,引起人家懷疑,故必須預先彌縫起來,讓別人無懷疑余地。前者是積極的,是攻勢,是主導方法;后者是消極的,是守勢,是輔助方法。漢書地志縣名首書者即郡國治所辨十四、目錄學與??睂W目錄學是治史所必備的基礎(chǔ)知識之一,??睂W是治史所必備的基本技術(shù)之一。大抵講通論、講大問題,須用??惫Ψ蛱幈容^少;講較小問題,愈下細密功夫,校
14、勘法的功夫就愈大。十五、年齡與撰述十六、前進與落伍研究歷史,只要能產(chǎn)生正確有價值的成績,采用任何方法都是一樣,主要是在成績表現(xiàn),不在方法的新舊。十七、史學二陳考證之術(shù)有述證與辯證兩類別、兩層次。1.述證的論著只要歷舉具體史料,加以貫串,使史事真相適當?shù)娘@露出來。此法最重史料搜集之詳贍,與史料比次之縝密,再加以精心組織,能于紛繁中見其條理,得出前所未知的新結(jié)論。2.辯證的論著,重在運用史料,作曲折委蛇的辨析,以達成自己所透視所理解的新結(jié)論。此種論文較深刻,亦較難寫。十八、通貫的斷代史家呂思勉十九、翻譯工作的重要性 馮承鈞二十、我購藏書刊的原則自己學術(shù)基礎(chǔ)尚未鞏固時,千萬不要亂看,一定要選擇標準高
15、的好書看,千萬不能常看品質(zhì)低劣的書。大藏經(jīng)史傳部,內(nèi)容有很多關(guān)涉世俗的史料,陳援庵先生的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已談到過,但他只舉出一些關(guān)涉政治史的例證,這是因為前一輩的史學家一般都偏重政治史之故。其實關(guān)涉社會經(jīng)濟方面的材料尤為豐富,并有關(guān)涉民族史、語言史、音樂史等方面的上好材料,而且有些是在一般史部書及其他書籍中絕對找不到的絕佳史料。二十一、我對于中國通史講授的幾點意見折衷于重點與全面之間,并能上下脈絡(luò)連貫一氣,與斷代史有別,與專史也有別。錢賓四先生國史大綱才氣磅礴,筆力勁悍,有其一貫體系,一貫精神,“圓而神”呂誠之先生周贍詳密,“方以智”,可為錢書之輔,以濟錢書之疏闊。附錄一嚴耕望先生訪問記(黃寬
16、重)附錄二唐代交通圖考序言錢穆賓四先生與我序言上篇錢穆賓四先生行誼述略其時國史大綱剛出版。此書多具創(chuàng)見,只觀其章節(jié)標題,點出每個時代之動態(tài)及其特征,已見才思橫溢,迥非一般刻板僵化死氣沉沉者可比。尤極難能可貴者,往往能以數(shù)語,籠括一代大局。如論春秋戰(zhàn)國大勢云:“文化先進諸國逐次結(jié)合,而為文化后進諸國逐次征服;同時文化后進諸國,雖逐次征服先進諸國,而亦逐次為先進諸國所同化?!贝藬?shù)語切中事機,精悍絕倫。吾人可伸而論之,前世如商之滅夏,周之滅商,后世如北魏南牧,遼金侵宋,清之滅明,其結(jié)果影響皆可作如此觀。在此進展中,華夏文化疆域逐次擴大,終形成疆土一統(tǒng)、文化一統(tǒng)之廣大眾民大國局面。其勝義紛紜,不能盡列
17、。而引論一篇,陳寅恪先生謂為近世一篇大文章。陳先生為文雖在專業(yè),但具通識,宜有此論!綜觀先生一生治學,少年時代,廣泛習讀中國古籍,尤愛唐宋韓歐至桐城古文,后始漸趨向?qū)W術(shù)研究。壯年以后乃集中向史學方面發(fā)展,故史學根基特別廣闊,亦極深厚。再就先生治學途徑發(fā)展程序言,先由子學入門,壯年時代,最顯著成績偏在考證功夫,中年以后,以通識性論著為重。但不論考證或通識論著,涉及范圍皆甚廣泛,如政治、如地理,亦涉及社會與經(jīng)濟,惟重心觀點仍在學術(shù)思想,此仍植基于青年時代之子學愛好,是以常強調(diào)“學術(shù)領(lǐng)導政治,學統(tǒng)超越政統(tǒng)”。下篇從師問學六十年錢賓四“我所提倡的一種讀書方法”現(xiàn)在人太注意專門學問,要做專家。事實上,通
18、人之學尤其重要。做通人的讀書方法,要讀全書,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要能欣賞領(lǐng)會,與作者精神互起共鳴;要讀各方面高標準的書,不要隨便亂讀。至于讀書的方式,或采直闖式,不必管???、訓詁等枝節(jié)問題;或采跳躍式,不懂無趣的地方,盡可跳過,不要因為不懂而廢讀;或采閑逛式,如逛街游山,隨興之所之,久了自然可盡奧曲。讀一書,先要信任它,不要預存懷疑,若有問題,讀久了,自然可發(fā)現(xiàn),加以比較研究。若走來就存懷疑態(tài)度,便不能學。最后主要一點,讀一書,不要預存功利心,久了自然有益。大抵在學術(shù)上成就大的人都不是第一等天資,因為聰明人總無毅力與傻氣。錢賓四先生一九七三年二月二十日致信:弟乃性情中人,故能欣賞詩篇。古人論詩,必曰陶杜,陶乃閑適田園詩,而實具剛性,境界之高,頗難匹儔。杜有意為詩,陶則無意為詩。儻兩家合讀,必可增體悟。又于七月二十七日信中說:穆與弟性格微有不同。穆偏近剛進,弟似為柔退,故于陶杜各有愛好。高明柔克,沉潛剛克,正是各于自己偏處求補。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北師數(shù)學六下第四單元教學分析
- 護士入工會申請書
- 提檔申請書范文
- 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計算題題庫300道附答案(典型題)
- 酒店日常運行服務(wù)管理規(guī)范
- 投靠親友申請書
- 線上課程合作開發(fā)合同(2篇)
- 遼寧省七校協(xié)作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 7.1 1000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同步練習(含答案)
- 外研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四冊UNIT2 Period1課件
- 烏海周邊焦化企業(yè)概況
-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期末試卷(可打印)
- Flash動畫設(shè)計與制作(FlashCS6中文版)中職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Hadoop大數(shù)據(jù)開發(fā)實例教程高職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析課件
- 企業(yè)中層管理人員測評問題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冊測試題(16份含答案)
- GN汽車吊吊裝專項安全方案講義
- 水泥攪拌樁水灰比及漿液用量計算表(自動計算)
- 教育:創(chuàng)造無限可能
-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及反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