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語文八下《岳陽樓記》同步練習_第1頁
新人教版語文八下《岳陽樓記》同步練習_第2頁
新人教版語文八下《岳陽樓記》同步練習_第3頁
新人教版語文八下《岳陽樓記》同步練習_第4頁
新人教版語文八下《岳陽樓記》同步練習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岳陽樓記同步練習吳田偉(原創(chuàng))一語言積累與運用。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謫守()、淫雨()霏霏()、岸芷汀蘭 ()、檣傾()楫摧()、浩浩湯湯()、陰風怒號()、日星隱曜()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百廢具興:通,意思:(2)屬予作文以記之:通,意思:3解釋下列句中的一詞多義現象。(1)觀: A 予觀夫巴陵勝狀:B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2)通: A 政通人和:B 北通巫峽:( 3)或: A 而 或長煙一空:B 或異二者之為:( 4)何: A 漁歌互 答,此樂何極:B 然則何時而樂耶:C何哉:(5)極: A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B 此樂何極:C感極而悲者矣:(6)則: A 此則岳陽

2、樓之大觀也:B 然則北通巫峽:(7)然: A 然則北通 巫峽:B 滿目蕭然:(8)以: A 屬予作文以記之: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解釋下列詞語的古今異義現象。(1)屬予作文以記之:古義:今義:(2)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古義:今義:(3)至若春和景明:古義:今義:(4)而或長煙一空:古義:今義:(5 )是進亦憂,退亦憂:古義:今義:(6)微斯人,吾誰與歸:古義:今義: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2)予觀夫巴陵勝狀:(3)前人之述備矣:(4)然則北通巫峽:(5)橫無際涯:(6)朝暉夕陰:(7)連月不開:第 1頁共 5頁( 8)薄暮冥冥:( 9)氣象萬千:( 10)多會于此:(

3、 11)得無異乎:( 12)山岳潛形:( 13)憂讒畏譏:( 14)沙鷗翔集:( 15)錦鱗游泳:( 16)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17)把酒臨風:( 18)寵辱偕忘:( 19)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20)或異二者之為:6翻譯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4)微斯人,吾誰與歸?( 5)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6)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7)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8)是進亦憂,退亦憂。( 9)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0)覽物之情,得無異乎?7用原文中的話來回答。(1)“

4、前人之述備矣”中的“前人之述”具體指。(2)文中“古仁人之心”指。(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政治報負?(4)第 3 段中,描寫水面月光的句子是 _ ;描寫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 。(5)體現“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 。二閱讀理解。(一)課內閱讀。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 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遷客騷人, 多會于此,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霪雨霏霏, 連月不開,陰風怒號, 濁

5、浪排空; 日星隱曜,山岳潛形; 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 波瀾不驚,上下天光, 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漁歌互答, 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或異二者之為, 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第 2頁共 5頁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6、(1)先天下之憂而憂:(2)吾誰與歸:(3)多會于此:2本文要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第 4 段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5“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中的“斯人”指什么人?這一句子所運用的句式對表達作者的思想起什么作用?6“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覽物之情”的“異”表現在哪兩個方面?(用原文中的話回答)7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 登斯樓也微斯人B此樂何極南極瀟湘C予觀夫巴陵勝狀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D而或長煙一空或異二者之為8比較甲 乙兩段文字所寫

7、景物的不同點,完成下表。( 3 分)甲登樓所見水景寫景突出闊大壯觀乙登山所見朝暮之景,四時之景9文中“廟堂” 、“江湖”分別指什么?對于“古仁人”這種“進亦憂,退亦憂”的態(tài)度,你有何評價?10下面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 文章第一段敘事,目的在于歌頌滕子京的功績。B 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文章第三、四段的最后一句,描寫了登樓者睹物生情悲喜不同的兩種心情。D 與“進亦憂”照應的語句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二)中考鏈接。 ( 2010 年中考山東聊城卷)至若春和景明, 波瀾不驚,上下天光, 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8、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漁歌互答, 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1解釋下加點的詞沙鷗翔集不以物喜2翻譯下面的句子。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3“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種樂”, “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是一種樂兩種“樂”有何不同?(三)比較閱讀: ( 2010 年浙江金華卷)(甲)慶歷四年春,膳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

9、。,增其舊制,刺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遷客騷人, 多會于此,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嗟夫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第 3頁共 5頁其民; 江湖之 其君。是 亦 ,退亦 。然 何 而 耶?其必日“先天下之 而 ,后天下之 而 ”乎。噫!微斯人,吾 與 ?( 自岳陽樓 )(乙 )范文正公 好施,尤厚于族人。既 ,于姑 近郊 良田數千 。 莊,以養(yǎng)群從之 者, 族人 而 者一人主其出 。人日食

10、米一升, 衣 一匹。嫁娶 葬,皆有 。聚族人 百口。公歿逾四十年,子 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 弛。 ( 自 水燕 卷四 ) 【注 】 (ji n): 。 :將近。令:善,美好。1 解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 。( 1)政通人和,百 具 :( 2)前人之述 矣:( 3)范文正公 好施:( 4) 衣 一匹: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意 )與例句相同的一 是()例句:居 堂之高 其民A 屬予作文以 之B 此 岳陽樓之大 也C 物之情,得無異乎D以養(yǎng)群從之 者3 用 代 翻 下列句子。子 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 弛。4乙文體 了范仲淹怎 的精神品 ?( 用甲文中合適的句子回答)5孟子 ?梁惠王下 中 :“

11、民之 者,民亦 其 ; 民之 者, 民亦 其 。 以天下, 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根據甲乙兩文,具體 你 范仲淹 的理解和看法。岳陽樓 參考答案:一 言 累與運用。6( 1)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 在高高的 堂上, 平民百姓 患; 在荒 的江湖中, 替君主擔 。(3) 就是岳陽樓的雄 景象。 ( 4)(如果) 沒有 種人,我同 一道呢?(5)浮 的湖光 耀著金色,靜靜的月影象沉入水底的玉璧。( 6)我看那巴陵美好的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7)滕子京被 到巴陵做郡守。( 8) , 朝庭做官也擔 ,退 江湖也擔 。( 9)(洞庭湖 ) 接著 的群山,吞吐著

12、 江流水,水 浩大, 的毫無 ;或早或晚(一天里) 陰晴 化, 天氣景象千 萬化。 ( 10)看了自然景物而觸 的感情,怎能不能有所不同呢?7( 1)唐 今人 。( 2)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3)先天下之 而 ,后天下之 而 。 ( 4)浮光 金,靜影沉璧。 (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 。(一) 1( 1)在之前。 (2) 依。(3)在。 2先天下之 而 ,后天下之 而 。3抒 了作者 國 民、以天下 己任的 世情 。4抒 了作者 國 民、以天下 己任的 世情 。5“斯人”指“先天下之 而 ,后天下之 而 ”的人。句子運用的感 和反 句式, 烈表達了作者與“斯人”同道的理想和愿望。 6 山,吞 江,浩浩 ,橫無 涯;朝 夕陰,氣象萬千。然 北通巫峽,南極 湘。 7 A 8從左到右依次是:山景、朝暮之景、寫景突出秀美多 9“ 堂”指朝廷(或:在朝、 官),“江湖”指民 (或:在野、 民)。 得肯定:不管是 官 民, 都 關心國事, 心系天下; 不予肯定: 其一味宣 忠君的思想和 度有 史局限。10D (二) 1 停息在 上(或停歇)。因 。 2在朝廷做官就 百姓擔 ,身 偏 江湖就 他的國君擔 。3前人是個人因“物”因“己”而 ,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 ”而 。(或:前者因個人的“得”而 ,是一己之 。1 分;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 ”而 。)(三) 1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